標籤:

中醫常用方劑及組方技巧

中醫常用方劑及組方技巧 發表者:趙東奇 (訪問人次:160)

一、汗法

《素問·陰陽應象天論》曰:「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因其輕而揚之」,「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一)表寒: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1、表寒實證: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灸草)。大青龍湯、麻黃加術湯、午時茶、感冒清熱沖劑、川芎茶調丸等;

2、表寒虛證: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炙甘草)。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湯

(二)表熱:

1、輕證:桑菊飲(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甘草、葦根),桑菊感冒片。感冒寧等。

2、平證:銀翹散(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荊芥、淡豆鼓、牛蒡子、甘草、葦根),

銀翹解毒片。感冒退熱沖劑、復方柴胡注射液

3、重證:麻杏石甘湯(麻黃、生石膏、杏仁、炙草)。清瘟解毒丸、羚翹解毒丸、荊防敗毒散

(三)正虛外感

1、氣虛外感:人蔘敗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蔘、甘草)

2、氣虛外感,內有痰飲:參蘇飲(人蔘、蘇葉、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殼、桔梗、陂皮、炙甘草),參蘇丸。

3、陽氣虛少、外感證寒:再造散(黃芪、人蔘、桂枝、甘草、熟附片、細辛、羌活、防風、川芎、煨生薑),再造丸。

4、陰虛外感:加減葳蕤湯(生葳蕤、生蔥白、桔梗、白薇、淡豆鼓、薄荷、紅棗)

二、補法:《素問·三部九候論》曰:「虛者補之」。《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損者益之」。

(一)補氣:四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炙草),四君子丸。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丸,補中益氣丸等。

(二)補血:1、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

2、歸脾丸(人蔘、黃芪、白朮、炙草、當歸、酸棗仁、龍眼肉、遠志、茯神、木香、生薑、大棗),歸脾丸。

(三)氣血雙補:八珍湯(四君十四物)。十全大補丸、人蔘養榮丸、人蔘歸脾丸等

(四)補陰: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丸、健步丸、左歸丸。

(五)補陽:

1、腎氣丸(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附子、桂枝)

2、右歸丸(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菟絲子、鹿膠、杜仲、當歸)。參茸片、補腎強身片、桂附地黃丸、金鹿丸、龜齡集。

三、清法:《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熱者寒之」,「溫者清之」。

(一)清氣分: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加人蔘湯、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蒼朮湯

(二)清營涼血:1、清營湯(犀角、地黃、元參、竹葉、麥冬、丹參、黃連、銀花、連翹)。2、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芍藥、丹皮)。神犀丹、犀黃丸

(三)清熱解毒:

1、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黃連解毒丸。牛黃上清丸。2、仙方活命飲(白芷、貝母、防風、赤芍、歸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蒲公英片、連翹敗毒丸、醒清丸、消腫片、小金丸、穿心蓮片。

(四)清臟腑:

1、導赤散(生地、木通、生草梢、竹葉

2、龍膽瀉肝湯:(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柴胡、甘草)、龍膽瀉肝丸。龍膽草片、當歸龍薈丸)

3、清胃散:(生地、當歸身、丹皮、黃連、升麻)。黃連上清丸,三黃片,黃連解毒丸。

4、白頭翁湯(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黃連素片、葛根芩連片、香連化滯丸。

(五)清虛熱:

1、青蒿鱉甲湯(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

2、清骨散(銀柴胡、胡黃連、秦芄、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四、溫法《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寒者熱之」,「治寒以熱」。

(一)溫中祛寒:

1、理中丸(乾薑、人蔘、白朮、炙甘草),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良附丸、溫胃舒、胃痛寧。

2、吳茱萸湯(吳茱萸、人蔘、大棗、生薑)。十香正痛丸。

(二)回陽救急:

1、四逆湯(附子、乾薑、炙甘草)。通脈四逆湯、參附湯。

2、回陽救急湯(附子、乾薑、肉桂、人蔘、白朮、茯苓、陳皮、炙草、五味子、半夏、生薑、鹿香)

(三)溫經散寒:

1、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炙草、通草、大棗)

2、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芍藥、大棗、生薑)

五、下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實者,散而瀉之」。

(一)寒下:

1、大承氣湯:(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2、小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朴)

3、調用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炙甘草)

(二)溫下:

1、溫脾湯(大黃、乾薑、附子、芒硝、人蔘、甘草)

2、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

3、半流丸(半夏、硫磺)

(三)潤下:

1、胃腸燥熱:麻子仁丸(脾約麻仁丸)(麻子仁、杏仁、芍藥、大黃、枳實、厚朴)、

麻仁丸,麻仁滋脾丸,更衣片

2、津液虛少: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陳皮)。五仁潤腸丸。

(四)攻逐水飲:

十棗湯(大戟、芫花、甘遂、大棗),十棗丸。舟車丸、五皮丸。

六、消法《素問·至真要大論》曰:「逸者行之」,「結者散之」。

(一)理氣:

1、氣滯:

(1)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殼、芍藥、川芎、陳皮、炙草)。逍遙丸、香附丸、舒肝調氣丸、舒肝丸。

1、行氣(1)肝鬱 (2)痰氣鬱結:半夏厚朴湯(半夏、厚朴、茯苓、生薑、蘇葉)

(3)胸中陽虛氣滯:蘇合香丸

(4)寒濕氣滯:厚朴溫中湯(厚朴、乾薑、木香、陳皮、茯苓、草豆蔻、炙甘草)。良附丸。

2、降氣(1)肺氣

(A)痰涎壅肺: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朴、肉桂、當歸、炙草)。通宣理肺丸、三子養親丸。

(B)痰熱壅肺:定喘湯(白果、麻黃、黃芩、桑白皮、蘇子、款冬花、杏仁、半夏、甘草)。平喘片、復方咳喘片。

(C)寒邪客肺:寒喘丸(麻黃、射干、清半夏、乾薑、細辛、五味子、款冬花、紫苑、大棗。)

(2)胃氣:

(A)胃虛痰阻:旋復代赭石湯(旋復花、代赭石、人蔘、半夏、生薑、大棗、炙草)。木香順氣丸、香砂養胃丸。

(B)胃虛清熱:橘皮竹茹湯(橘皮、竹茹、生薑、甘草、人蔘、大棗)

(二)理血:

1、活血

(1)下焦蓄血:桃核承氣湯(大黃、芒硝、桃仁、桂枝、炙草)

(2)胸部: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牛膝、柴胡、桔梗、枳殼、生地、當歸、甘草。)

(3)氣虛血瘀:補陽還五湯(黃芪、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歸尾、地龍)

(4)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溫經湯(吳芋、桂枝、當歸、白芍、川芎、阿膠、人蔘、丹皮、生薑、半夏、甘草),溫經丸。調經丸。艾附暖宮丸。

(5)瘀血諸痛:失笑散(五靈脂、蒲黃)

2、止血

(1)肝火犯肺:咳血方(青黛、瓜蔞仁、梔子、訶子、海粉)

(2)熱傷血絡之血淋、血尿:小薊飲子(生地、小薊、滑石、木通、蒲英、藕節、竹葉、梔子、當歸、炙草)

(3)陽虛便血:黃土湯(伏龍肝、乾地黃、白朮、附子、阿膠、黃芩、甘草)

各種出血:雲南白藥、各種出血或瘀血:三七片。

(三)祛濕:

1、燥濕和中

(1)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炙草、生薑、大棗)平胃丸。香砂養胃丸。

(2)藿香正氣散(藿香、蘇葉、白芷、大膠皮、茯苓、白朮、陳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炙草、生薑、大棗),藿香正氣丸、藿香正氣液。

2、清熱利濕

(1)茵陳蒿湯(茵陳、梔子、大黃)

(2)八正散(瞿麥、扁蓄、滑石、車前子、木通、梔子、大黃、炙甘草)

(3)三仁湯(杏仁、蔻仁、薏仁、半夏、竹葉、厚朴、滑石、通草)。

3、利水滲濕(1)五苓散(豬芩、茯苓、澤瀉、白朮、桂枝),五苓丸。

(2)五皮散(生薑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五皮丸。

4、溫化水濕(1)腎著湯(乾薑、白朮、茯苓、甘草)。濟生腎氣丸。

(2)真武湯(附子、生薑、茯苓、芍藥、白朮)。

(3)實脾散(附子、乾薑、白朮、茯苓、厚朴、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炙草、生薑、大棗)。

5、祛濕化濁

(1)陽虛不化,清濁不分。萆解分清飲(益智仁、烏葯、川萆解、石菖蒲)

(2)脾虛肝鬱、濕濁下註:完帶湯(人蔘、蒼、白朮、車前子、山藥、白芍、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白帶片

6、祛風勝濕

(1)風濕客於肌表經絡:羌活勝濕湯(羌活、獨活、藁本、防風、炙草、蔓荊子、川芎)

(2)肝腎兩虛、風濕痹證:獨活寄生湯(獨活、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川芎、人蔘、當歸、芍藥、地黃、甘草),獨活寄生丸。小活絡丸、大活絡丸。

(四)祛痰:

1、燥濕化痰

(1)濕痰證:二陳湯(半夏、橘紅、茯苓、炙草、生薑、烏梅),二陳丸。半夏片,半貝丸。

(2)膽胃不知,痰熱內擾: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

2、清熱化痰:

(1)清氣化痰丸(膽南星、陳皮、杏仁、枳實、黃芩、瓜蔞仁、茯苓、半夏、生薑汁)。

清金止嗽化痰丸,蛇膽陳皮散,川貝枇杷露、急支糖漿。

(2)實火老痰:礞石滾痰丸(礞石、大黃、黃芩、沉香)

3、潤澡化痰: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花粉、茯苓、橘紅、桔梗)

4、溫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湯(茯苓、甘草、乾薑、細辛、五味子)。冷哮丸

5、化痰熄風: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半夏、橘紅、白朮、茯苓、甘草)

七、和法:和方之劑,和其不和也。

(一)和解少陽(1)典型少陽證: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蔘、炙草、半夏、生薑、大棗)

(2)少陽熱痰:蒿芩清膽湯(青蒿、黃芩、竹茹、半夏、赤茯苓、枳殼、陳皮、碧玉散)

(二)調和肝脾

(1)陽郁厥逆: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實、炙草)

(2)肝鬱血虛:逍遙散(柴胡、白芍、當歸、白朮、茯苓、炙草、生薑、薄荷),逍遙丸。加味逍遙丸。

(三)調和腸胃,寒熱互結:半夏瀉心湯(半夏、黃芩、黃連、乾薑、人蔘、大棗)。


推薦閱讀:

如何與陌生人搭訕十技巧
走路小技巧 七招越走越瘦
給孩子取名有哪些技巧
有哪些拍照的技巧會使人顯得更好看?
11個技巧 讓男人疼你到老

TAG:中醫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