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出強迫的泥潭——森田療法指導集錦》

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 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症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揪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 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迴、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麼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複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麼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癥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 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是古怪的、可怕的、骯髒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裡我們暫且把他稱做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麼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麼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為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裡,讓學生本身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麼他有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 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麼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裡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麼你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強迫症難治的兩點原因 強迫症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心理疾病,它帶給人的痛苦是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會的。在現實中,很多強迫症患者都在選用森田療法來治療自己的強迫症,但治療的效果有時卻是差強人意的,當然這並不是森田療法不好,而是由於沒有正確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導致的。以前我曾寫過一篇《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來說明「順其自然」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裡我將再分析一下除了沒有正確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強迫症難治的另外兩點原因。 1、 人都有強迫傾向 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里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 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里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里反覆地想該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覆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覆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後,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 所以強迫症患者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願望,因為你抱著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癥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癥狀,這也是為什麼強迫症難以跟除的原因,因為強迫是根本就無法徹底根除的。 其實強迫症給我們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強迫的觀念或行為,而是伴隨著這些觀念和行為出現的焦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你不訪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愉快的,那麼即便是反覆地想問題的癥狀依然存在,你還會有以前那麼痛苦嗎?所以要想治療強迫就不要將癥狀視為大敵,而要接受癥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把癥狀看得那麼重要,癥狀不重要了情緒才會平靜,而只有情緒平靜了才會反過來使癥狀得到緩解和消失。 2、強迫的泛化 強迫症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說最開始我們強迫的只有一個觀念,但到後來,強迫的觀念越來越多,一個接著一個地強迫,它們可能是同時強迫,也可能是一個替代一個地強迫。強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說起,一般來說患有強迫症的人都是比較內向的,同時又完美主義、敏感和固執的。而在患上強迫症後,由於癥狀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產生泛化。當然如果從行為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形成了一種強迫的習慣。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泛化其實就是心理衝突持續得不到解決的一種表現。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來防止強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簡單,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泛化的存在,當出現泛化的時候,不用去理睬這些讓你反覆想的觀念,而應該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那麼泛化就不會影響你。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泛化的強迫觀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確的,給人的感覺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記住,這是個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麼你就又陷入了強迫的怪圈。 為了讓大家對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將舉例說明: 比如某人他最開始只是反覆地強迫別人是不是覺得他很怪,由於這個強迫的衝突持續得不到解決,於是他又對其他事物產生了強迫,如他在看關於人體科教片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人要分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於是他又反覆地思考這個問題,而後,他在出門後又突然想到門是不是沒有鎖好,於是又強迫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類推,強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而這些其實全是強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強迫會泛化,那麼當他出現泛化的時候就會警覺和認識到原來不是這些問題(人為什麼分男女兩種性別等)有什麼意義,而是癥狀在泛化,這樣他的心裡就有底了,內心的焦慮情緒會減少很多,同時也為能順其自然,不去在意這些癥狀找到了一個理由。 森田療法治療失眠 失眠,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普遍問題。而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兩種: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由於軀體不適、疾病或創傷的疼痛而導致的失眠;而心理因素則是指那些由心理困惑導致的失眠。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由心理因素而導致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已成為失眠患者的主力軍。 由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的人,最初階段主要是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而產生的失眠。就這一階段而言,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情況的失眠一般會在一周之內就會好轉。但如果這時由於人們對睡眠知識的不了解或採取了一些錯誤的心理應對方法,那麼失眠將進一步嚴重,這時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將不再是先前那些煩惱他的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問題:要是自己再睡不著怎麼辦?也就是說失眠原因變成了因為擔心失眠本身而造成了失眠。處於這一階段的人,往往會對夜晚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有時甚至看到床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在這裡我們將向大家介紹如何運用日本的森田療法對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進行治療的方法。 1、首先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就象前面說過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當失眠出現時,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儘快克服失眠,因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興奮,而一興奮你又怎麼會睡得著呢?所以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回事,那麼失眠將不會成為困繞你的問題。 2、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來讓我們每個人進入夢鄉,所以當你煩惱而睡不著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睡不著的問題,只要你靜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睡眠會自然而然地引領你睡著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條的最後說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意思。當然進入夢鄉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長或短,你只要記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對了。 3、就是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會對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擔心自己睡不著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沒睡好會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就睡眠時間而言,長短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時,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個小時就夠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時就夠了。不過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沒有睡足5個小時,也沒關係,因為第二天中午你還可以午休。至於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人是因為失眠而死掉的。 4、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不要今天晚上12點睡,明天晚上2點睡,而後天晚上又在9點就睡了。還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時起床。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是失眠期間,不要白天有事沒事就躺在床上。而應該該工作就工作,該學習就學習,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在上床睡覺。 以上四點,如果你能深刻的理解和堅持運用,那麼對你的失眠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強迫症該用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 強迫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它的主要癥狀是以反覆出現某些觀念和某種行為為特徵。它的發病原因至今還是個迷,不過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的是它的發生總與人的性格特徵、曾經的心理創傷(特別是性方面的問題)以及應激事件是緊密相關的。 目前在治療強迫症的臨床中,主要有兩種治療傾向,一是主張用藥物治療,第二是用心理治療,但是到底那種治療傾向才是比較有效的呢? 筆者在以往的治療中曾接待過一些強迫症患者,他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到處尋醫治療自己的問題了,但是至今都未治癒,最長者有10年的治療史,揪起原因主要是他們以前都是單純地用藥物治療。 我們知道強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導致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理機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藥物它並不是針對強迫症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的控制癥狀,而無法達到治癒癥狀。中國有句古話叫「心病還需心藥醫」,所以對強迫症的治療應該要以心理治療為主,糾正其個性缺點和錯誤的思維模式或習慣才是治本。 不過在這裡我要提的一點是,倘若針對比較嚴重的強迫症,在治療初期單獨地使用心理治療也是有弊端的,因為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實踐治療的理論和觀點才會有效果。而強迫症的癥狀一旦爆發,如果患者對心理治療的理論或觀點還沒有真正的理解,那麼就會造成心理治療的失敗,從而使患者對心理治療喪失信心,導致他今後不再治療或去尋求單純的藥物治療,其結果必然是久治不愈。 所以治療強迫症,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按其癥狀的嚴重程度來分類治療:對癥狀比較輕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療就可以治癒,而不必使用藥物;而對於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在心理治療為主的情況下,輔助地使用藥物。大概的治療程序如下:在治療初期,可以適當地服用一些藥物來控制和穩定癥狀的發展,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而當患者在實踐中逐漸獲得心理治療的效果後,一方面繼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則應該逐漸地減少藥物,並最終停止藥物。 接納癥狀 其實不論是強迫症患者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癥狀。當然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那些癥狀給患者朋友們帶來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們心中那種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好起來的心情,所以他們對癥狀的不接納、自責,甚至是憎恨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卻是和你儘快想好起來的初衷願望是背道而馳的。 這裡我將打一比喻來說明為什麼接納癥狀才會真正地讓自己儘快地好起來。比如說,我們的手部或腳部有個地方被擦傷了,留下了一塊血液凝結的傷疤,你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會讓這塊傷疤在我們的身體上消失呢,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為等到這塊疤痕下的皮膚完全癒合後,它自然就會脫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們把這塊疤痕比做強迫症,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強迫症患者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塊傷疤的呢?他們是不斷去摳這塊傷疤,恨不得瞬間就把這塊傷疤永遠地去掉,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如何呢?其結果無非就是越摳越流血,越摳傷疤越大。而最終強迫症也就這樣被患者緊緊地摳住了。 所以,面對已經出現的癥狀,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們好起來的做法就是接納它,不把它當會事情,那麼癥狀就會在我們這種容納的心態中減輕很多,並且就會順其自然地逐漸消失。 為所當為 如果要選出森田療法中最有效的治療理論或觀點,我想非「為所當為」莫屬。那麼什麼叫「為所當為」呢?簡單講就是認真地做你該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都是你該去做的事情。 仔細想想強迫症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的區別是什麼?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迫症患者忘記了「為所當為」,忘記自己該去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內心中的一個念頭、一個情緒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中,因此強迫症就這樣產生了。 而我們正常的健康人呢?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強迫症,則是因為他們則是一直在「為所當為」,他們的注意力不是關注在某一個念頭以及某一個情緒上,而是關注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強迫症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那麼反過來,我們要怎樣才能消除強迫的癥狀呢?不言而喻,從現在開始,你就得「為所當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你應該去做的事情,並努力把它們做好,同時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會自己的些癥狀,那麼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那種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所有的強迫癥狀也就會在你「為所當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雙刃劍 強迫症等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特徵中有一條就是完美主義。他們除了對外在的事物要求盡善盡美外,在內心的深處也總是認為自己的完美的,是優秀的人。當然認為自己優秀並沒有錯,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評價,會增加一個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如果人們沒有追求完美的願望,社會也就不會進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處的,那為什麼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們最終卻得了強迫症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完美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是可以促進一個人發展,而過度的完美,既過度到偏執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個人的發展,很不幸的是,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過度完美的傾向。他們對自己評價往往是與現實的能力嚴重脫節的,當然這裡指的脫節並不是說他們是完全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們把潛力和能力搞混了(潛力是指未來發展可能達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經擁有的實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的一個完人了。所以,他們在腦海里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我是一個凌駕於眾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於這樣,因而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一點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對自己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自責。倘若他們長時間都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其實可以說是他們不論怎麼努力都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個完美無缺的人,而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所以他們必定會陷入自責、抱怨、自憐的惡性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困難和障礙,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他們人面前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這時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如心理創傷、性心理問題等或認知偏差,還有就是敏感,內向等性格特徵,就極有可能出現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恐怖症等神經症。 所以要想走出強迫症等神經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義的人格特徵,其方法就是客觀的看待問題,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們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時不要以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允許自己有缺點,因為任何人都有缺點,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善待自己、寬容自己和接納自己。也只有善待、寬容和接納自己後,內心才會從衝突中平靜下來,這樣才可能走出強迫症。 記得森田正馬先生曾說過,患有神經症的人都是優秀的人,也只有優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經症,他們與其他那些優秀而健康的人的區別就在於神經症患者是發揮出了起優秀的短處,而優秀而健康的人卻是發揮出了優秀的長處。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 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 對強迫症的解釋,其實可以用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這兩個簡單的名詞來解釋。 一個人為什麼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吧,強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想那些無聊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上,而對吃飯、學習、工作、玩耍等等這些事情是一點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個人為什麼沒有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最多花50%的時間在想,還有50%的時間在做事情,當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並且對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進去。 所以,可以說強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剛好是兩個反方向,一個是多想少做,一個少想多做。因此其實要想治療好強迫也並不難,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樣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棄治療 都說森田療法是放棄療法,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徹底地放棄治療,那麼你的神經症也就好了.的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說是精髓之言。於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著這句話去放棄治療了,強迫就讓它強迫,就讓自己沉溺在強迫的癥狀中,結果到頭來放棄治療不但沒有治療好自己的問題,反倒是越放棄越強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於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邊就走思想導致的。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放棄,而沒有深刻地考慮過怎樣的放棄才是真正的放棄。 其實要想真正的放棄,有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癥狀,承認癥狀是你身體的一部份,並接受你現在狀態就是正常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癥狀了,把它當做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才能對癥狀不敏感,才會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觀現實中你該做的事情上,舉個例子例子來說,你說誰會對自己身上長了兩隻手而困惑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兩隻手,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會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癥狀的正常,那麼你才會真正放棄對癥狀的治療而達到真正治療的作用,無為而治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放棄治療其實就是忘記強迫症,是對癥狀的脫敏,癥狀被忘記了,那麼你的注意力才會放在你該做的事情上。而這樣你也就達到了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而倘若你沒有首先接受你的癥狀,那麼癥狀對你來說,就是身體的一個異物,而我們人對身體異物本能反應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說你的放棄是真正的放棄嗎?在這種前提下的放棄其實是一種壓抑,是對癥狀另一個角度的關注。 所以大家要想放棄治療,首先就要接納癥狀啊。 癥狀外的陷阱 有許多強迫症患者朋友都曾問我這麼一個問題,說他們對森田療法是理解正確了的.但為什麼自己的強迫症還是反反覆復地無法根除呢?關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雖然你們理解正確了,也去實踐了.但是你們卻沒有注意到癥狀外的陷阱,所以你們無論走多遠始終都會被陷阱給拉回來到癥狀中去的. 那麼癥狀外的陷阱是什麼呢?陷阱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理性,二便是縱容. 我們知道強迫症患者其實是很聰明的,思維能力強,並且非常地理性,不過他們的理性是和完美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才會非要把沒有答案的問題在大腦里理性地搞清楚.本來在接受治療後,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實踐得好好的,癥狀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強迫症患者所謂的理性卻也開始復甦了.他們會在沒事或冷靜的時候偶爾地想一下,其實以前強迫觀念中的某些東西其實還是有點道理的。 這裡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有個人的強迫觀念是擔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燈會掉下來。他會想:「以前確實是多想了,沒有意義。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牢固,還是有可能掉下來啊,只不過幾率很小-------。」這時他可能意識到自己快陷入強迫了,於是就停止去想燈的問題。但他的「理性」會立刻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牢固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啊,」於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種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錯的念頭逼著他去想下去,結果癥狀就這樣又恢復了。 而所謂的縱容,我稱它為吃飽了沒事幹,沒事找事。有時候我們的強迫症患者由於癥狀緩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別的開心,於是他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就是對以往的癥狀進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強迫的觀念,好像是要告訴癥狀他可以擺脫它了。而實際上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常常容易想著想著就又想成癥狀了。 所以,在治療強迫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兩個陷阱。針對理性的陷阱,具體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論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麼正確,記住,只要是和強迫的觀念沾邊的,統統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錯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想,因為這正是陷阱誘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強迫也就好了,否則就又陷入癥狀中去了;而針對縱容這個陷阱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縱容,把自己的高興勁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吧。 痊癒的含義 強迫症患者最大的願望無非是痊癒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痊癒呢?如果你認為是癥狀的完全消失,那麼我敢肯定,你將永遠強迫,因為真正的痊癒並非如此。 我們知道其實強迫症患者之所以強迫,根本的原因就是違背自然,把正常的問題當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強迫。舉例子來說,比如一個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於是這個男人產生了想與這個女人親密的念頭。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任何一個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但強迫症患者卻不一樣,他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這樣想就是不道德的、齷齪的,於是就去壓制這個念頭,而其結果就是他得了強迫症;又比如說一個人他在與人談話時,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來回答別人的問話,並認為自己不該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有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實呢?我們每一個人在與別人談話時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別人的提問,只不過正常的人是在無意識地思考,而之所以無意識地思考,是因為它就跟我們的呼吸一樣,是自然發生的過程,根本就不需要我們人主動去控制的。而強迫症患者卻非要把這種正常的、無意識地思 參考資料:www.mingliang.cn/mbba 2回答者:匿名 1-18 11:00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嚴重的強迫症如何進行心理治療? 強迫症是不是拖的越久就越難治療好? 自己可以進行心...? 我得了強迫症,該吃藥還是接受心理治療?? 遺傳因素的強迫症該如何心理治療? 強迫症 繼續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更多關於強迫症的心理治療的問題>>查看同主題問題:心理治療 強迫症 其他回答 共 3 條強迫性神經症(強迫症) 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神經官能症,簡稱強迫症,以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徵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強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佔0.1%~0.46%,在一般人口中約佔0.05%。該病多在30歲以前發病,男多於女,以腦力勞動者常見。某些強烈的精神因素作為起病誘因,強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觀、任性、急躁、好勝、自制能力差,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覆思想,事後不斷嘀咕並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生活習慣較為呆板,墨守成規,興趣和愛好不多,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注意不夠,但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特別關注,甚至早就為之擔憂,工作認真負責,但主動性往往不足。 臨床表現 強迫症的基本癥狀是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患者可僅有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或既有強迫觀念又有強迫動作。患者能充分地認識到這種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是不必要的,但卻不能以主觀意志加以控制。由於強迫癥狀的出現,患者可伴有明顯不安和煩惱,但有強烈的求治慾望、自知力保持完整。臨床上根據其表現,大體可將強迫症劃分為①強迫觀念為主無明顯強迫行為及②伴有顯強迫行為兩類。強迫觀念為主者包括強迫想法,想像和衝動;強迫行為指重複出現的儀式動作。但是這種簡單的分類方法並不適合心理治療。 (1)強迫觀念 表現為反覆而持久的觀念、思想、印象或衝動念頭。力圖擺脫,但為擺脫不了而緊張煩惱、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和出現一些軀體癥狀。強迫觀念可有下面幾種表現形式。 ①強迫思想:強迫性懷疑,患者對已完成的事情總是放心不下,要反覆多次檢查確實無誤後才能放下心來。如懷疑是否關好門窗,準備投寄的信是否已寫好地址,煤氣是否已關好等等,在懷疑的同時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強迫性回憶,患者對過去的經歷、往事等反覆回憶,雖知毫無實際意義,但總是反覆回縈於腦中,無法擺脫,因而感到厭煩之極。如回憶已講過的話用詞、語氣是否恰當等;強迫聯想,當患者聽到、見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時,就不由自主地聯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見到有人抽煙就想到火災;強迫性窮思竭慮,患者對一些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總是無休止地思考下去,儘管患者的邏輯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沒有必要深究,但無法剋制。如天為什麼要下雨?人為什麼要吃飯?地球為什麼是圓的?等等。 ②強迫意向:患者在出現某種正常心理時常出現相反的違背自己的內心意願,雖然這種相反的意願十分強烈,但從不會付諸行動。如過馬路時,想到沖向正在駛過的汽車等等。 ③強迫情緒:患者對某些事物感到厭惡或擔心,明知根本無必要卻不能剋制。例如,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擔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細菌的侵襲等。 (2)強迫動作 又稱強迫行為。即重複出現一些動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擺脫。 ①強迫洗滌:常見有強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醫院挂號員,她認為接觸一些腫瘤病人的門診卡可以「傳染」到腫瘤,如她的手再接觸到家門把手,則認為會間接傳染給自己家人。於是每次下班回家總是喊家人開門,她則高舉雙手進入,然後反覆洗手,內、外衣服全部換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點夜餐就寢。 ②強迫檢查:是患者為減輕強迫懷疑引起的焦慮不安而採取的措施,如出門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寄信時反覆檢查信中的內容,看是否寫錯了字等等。 ③強迫性儀式動作:患者總是做一些具有象徵性福禍凶吉的固定動作,試圖以此來減輕或防止強迫觀念所引起的焦慮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強迫計數:患者見到某些具體對象(如電杆、台階、汽車、牌照等)時,不可克制地計數,如不計數,患者就會感到焦慮不安。 強迫癥狀有時嚴重,有時減輕。當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勞或體弱多病時較為嚴重。女性患者在月經期間,強迫癥狀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學習緊張時,強迫癥狀可減輕。 通常病人深感焦慮,主觀上力圖和強迫思維、動作對抗,結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慮、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點,從而容易對日常生活事件發生強迫性質的心理反應。 形成和發展原因剖析 強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強迫想法和焦慮有關。 2.強迫行為(外顯的或隱匿的)是隨意行為,旨在減輕焦慮和不適。但焦慮減輕導致強迫被強化。 3.為了防止發生強迫想法和焦慮,症人常有迴避行為,但迴避行為阻止了對焦慮想法和暴露。根據上述心理模型。治療策略應當是促進症人對恐懼刺激的暴露,同時又鼓勵他們會議上暴露的儀式和認知迴避而不易發現,這就需要醫生進行全面細緻的檢驗和評估。 過去大多數人認為本病源於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來發現遺傳因素比較明顯。 (1)遺傳:家系調查發現,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症,遠遠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於人格特徵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人格特徵又在強迫症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強迫症與遺傳有關。在臨床上也觀察到,約2/3的強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強迫性人格。強迫性人格的特徵是,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嚴肅古板,辦事井井有條,力求一絲不苟,注重細節,酷愛清潔。 (2)心理社會因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強迫症是強迫性人格的進一步發展。行為學家則認為,強迫症的產生是由於刺激——反應出現過多重複導致焦慮,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導致異常習慣的形成,病理性認識和反射的建立,使衝動、思維和行動拘泥於固定的行為學習模式。 在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生理髮育迅速,在與競爭激烈的社會交往中出現的不適應現象,可引起強迫癥狀的產生。工作緊張,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盡人意等可使患者長期緊張不安,最後誘發強迫症的出現,癥狀的內容與患者面臨的心理社會因素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繫。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擊等也使患者焦慮不安、緊張、恐懼,誘發強迫症的產生,癥狀的表現形式與精神創傷有直接的聯繫。 (3)生化:有人認為強迫症患者5-HT能神經系統活動減弱導致強迫症產生,用增多5-HT生化遞質的藥物可治療強迫症。 人的個性特與強迫症的產生有一定關係。有許多學者報告,約有1/3~1/2的強迫症患者的病前個性屬強迫型。有人將強迫型人格分成兩種類型:①多疑慮,缺乏決斷力,遇事猶豫不決,類似輕微的強迫症。②固執、倔強、易激動、脾氣壞,缺乏決斷力。 這兩種類型都具善良、注重細節、求準確、愛整潔的共同點。第一種人做事緩慢,遲疑不決。後一種人固執求全。強迫人格的形成除與遺傳有一定關係外,家庭教育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也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具有強迫個性的父母對患者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兒童的教育不當,如過分苛求,對生活制度的過於刻板化要求,使他們形成遇事謹小慎微、遇事憂柔寡斷,過分瑣碎細緻。務求一絲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覆推敲,事後後悔自責。在與人交往中過分嚴肅、古板、固執。在生活上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條,甚至書櫥內的書,抽屜內物品,衣櫃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齊有凈,乾乾淨淨。看上去做事認真、心細。為此經常需花費時間整理,而影響其他工作的完成和個人的休息。 患者病前個性特徵與治療效果也顯著相關。凡病前人格良好,無強迫人格特點者,治療效果較佳。而病前具有強迫人格特點者則治療難度相對大。因此,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給予過多、過於刻板的要求,對於預防強迫症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的會遇到一些人重複一些無意義的動作,如反覆檢查門是否關好,鎖是否鎖好,反覆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幹凈,有些人反覆考慮一些無實際意義的問題,如人為什麼會有兩條腿,為什麼是按1、2、3、4、5……排列,而不是反過來排等等,這種行為和觀念,在醫學上稱為強迫症,屬於神經症的範疇。正常的人是否也會出現強迫現象呢?正常的大多數人也曾出現過強迫觀念,例如不自主地反覆思考某一問題,或念某兩句話,或唱一兩句歌,反覆如此,但不影響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所以不能看作強迫症,可以採用心理學的方法加以糾正,使不致於進一步發展。只要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干擾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動,並且影響他的能力和行為,影響到人際關係或家庭的幸福,那麼便可確認強迫症的存在。 治療 採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長期以來一致認為強迫症治療困難,60年代前,強迫症預後不良,直到1966年Meyer報告2例強迫症用行為治療取得成功,情況才開始改變,1971年Rachamn創造一種治療方法,稱為」暴露結合應答預防法」(Exposurewithresponseprevention),成為強迫症的有效治療方法,據Foa等(1985)的資料採用這種方法治療200多例強迫症,65--75%得到好轉,隨訪時保持良好。 自療、家庭治療和預防 (1)心理治療:解釋性心理治療為治療的手段之一。 對於患者要冷靜分析本人的人格特點和發病原因,包括童年有無產生強迫症的心理創傷。如能找出原因,應樹立必勝信心,儘力克服心理上的誘因,以消除焦慮情緒。認真配合醫生,找出心理因素,進行系統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要以堅強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為和思維。矯正強迫症行為和思維要循序漸進,並持之以恆,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同時多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灶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 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有強迫思維時不要對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有強迫動作時,要理解這是違背自然的過度反應形式,要逐步減少這類動作反應直到和正常人一樣。堅持練習,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衛生,努力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和技巧,增強自信,不迴避困難,培養敢於承受艱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健。 非我療法、生物反饋治療、行為治療如系統脫敏療法、厭惡療法、暴露療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試用這樣的治療方法:把病人置於嚴密監護下,當病人慾進行強迫動作或思維時,家人就以談話或邀請參加某種活動的方法分散轉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強迫動作和思維發生。同時請精神科醫生講解治療原理,給病人以鼓勵和獎品。第二階段再讓病人逐步接觸能誘發強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癥狀的出現,一面使刺激逐漸升級。實踐證明,經多種治療無效的難治病人,大多數用此法能獲得好的效果。 對於強迫觀念者,當強迫觀念一出現,即用聲音干擾,效果也較滿意。 家屬對病人應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要過分擔心,盡量避免跟病人講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最好按常識給予答覆,說一遍即可,無需重複。 (2)藥物治療:可用三環類抗抑鬱劑及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治療。 ①氯丙咪嗪: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對伴隨的抑鬱癥狀也有治療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療劑量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開始用時劑量宜小,逐漸加量。 ②氟西汀(百憂解):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療效,氟西汀的治療量為20~80mg/日。 ③氯羥安定:對強迫癥狀也有一定效果。氯羥安定的治療量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療:對少數癥狀嚴重、久治不愈的強迫症患者,可破壞患者腦的某些部位如額葉內下側、扣帶回等,對減輕強迫癥狀和社會適應功能均有一定幫助,但須嚴格掌握對象。 心理醫生治療指導 一、決定適合心理治療的對象 1.強迫症是原發還是繼發?繼發於抑鬱症者,應著重治療抑鬱症,繼發於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葯。如繼發於器質性疾病者,治療其原發疾病。 2.病人是不願意參與治療?不願意主動參與心理治療者,難以收效,不應實施。 二、行為分析要進行詳細分析,詢問問題的認知,儀式行為,迴避行為,情緒和生理等各個方面。對每個問題的發生髮展過程,包括素質,促發因素和維持癥狀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確定於預的具體目標。 三、治療原理的說明 在醫師對問題有了實質性了解之後,您患了強迫症,在同病人討論時可引入治療原理的說明,例如:」根據您所說的癥狀,您患了強迫症,您有怕把細菌帶到家中的想法,您知道這不大會發生,但您不能排除危險,於是您開始洗很多東西,洗手長達1小時,也不接觸孩子並且迴避一切您認為和瘤有關的事情,不過,這一切做法只使您覺得暫時好一點,時間較長些問題反而會更加嚴重,強迫想法和行為反而更多,這就是這種問題的特點,您越是想通過迴避方式對付問題,問題也似乎越真實,強迫想法也越多,您的民政部是不是這樣。」在病人就答後,可進一步說明:」對付這些想法的最好方法是習慣於它們的而不做洗手,迴避之類的事情,這有幾個方面的好處,您能習慣於使您原先恐懼的事情,迴避到日常的生活方式,您會發現危險的事情並未發生,治療在於幫助您越來越多這樣做的,起初您覺得煩惱的事情接觸,直到您對它們習慣為止,會議上洗手,會議上迴避是委很生要的。這樣,您就會發現您擔心的事情並未,開始這樣做的,起初您覺得焦慮,但您會發現焦慮會逐漸減輕,比您預料的更快,這樣的治療您得如何?」 暴露結合應答預防的步驟 1.仔細考慮對一切以往迴避的情境進行暴露。 2.對恐懼刺激和想法的暴露進行指導。 3.儀式動作和迴避行為,即反應預防。暴露的實施和反應預防的細節都要考慮並和病人事先討論,示範,自我練習都可採用以促進治療實施 無外顯強迫行為和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治療更困難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儀式和認知迴避不易認識,也更維干預,治療方法的兩種,其一稱為」習慣化訓練」共實質是對強迫想法的反覆暴露,通過各種方法喚起強迫想法,而病人採取接受的態度並且不作迴避性精神儀式。另一種稱為」思維停止法」,其原則是強迫想法和某種輕微厭惡刺激建聯繫以促進其消退,這兩種方法實施時還有很多具體細節要注意考慮。 強迫症藥物治療 近10年來研究證明,有一小組抗抑鬱葯對強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慮平,但這類葯因副作用較大,已日趨淘汰。近年發現百憂解a等選擇性5羥色胺回收抑製劑有抗強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雖然強迫伴抑鬱癥狀者被認為最為適合藥物治療,但療效並不限於有抑鬱的強迫病人,大約50%的強迫症對藥物治療有效,藥物治療應視為整體干預的一個成分,和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結合起來,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步驟。 強迫症的表現 一、 病史:女性,29歲,營業員 2000年9月份在回家路上見到一隻死老鼠,覺得渾身很臟,回家將外衣裳換洗,又感到澡盆變髒了,又反覆沖洗澡盆,忙到半夜兩點。從此怕見死老鼠,不願出門,自己也覺得自己心態不正常,不能控制自己的這種想法,因此腦子裡經常與這種想法做鬥爭,覺得痛苦。幾天前,婆婆切菜時生熟不分,並把蒼蠅打死在案板上。從此覺得心理噁心,反覆清洗案板。平時總是最後出家門,反覆鎖門,怕家門上沒關好。 二、 分析:這位患者從小就特別愛較真兒,要求自己做事做得要完美,梳洗打扮也要特別乾淨,逐漸養成了強迫個性,在這個性格基礎上遇到一件特別的事情,如見到死老鼠,出現強迫症癥狀。強迫症是一種心理障礙,有很多人都患有這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己不能控制的強迫思維、動作等,如反覆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類似毫無意義的想法,自己也知沒有必要這麼想,但就是控制不了,這種強迫和反強迫的觀念引起內心極度痛苦,患者往往強烈醫生診治。 強迫症的自測 強迫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以前醫生認為強迫症並不多見,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八十年代早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通過大規模的調查驚訝地發現強迫症甚至比常見的情感障礙、驚恐障礙的患病率還要高,每年因強迫症要花費8.4億美元。強迫症與抑鬱症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專家估計我國強迫症患者也不會少。 強迫症主要表現為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有的出現違背自己意願的衝動,如走到高處,有一種往下跳的內心衝動。患者為減輕強迫思維引起的焦慮,會作出強迫行為:做事要求按一定的順序。 很多強迫症患者起病於青少年,嚴重影響個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強迫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使用和5-HT有關的藥物,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等。以上應在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以下是一個關於強迫症的自測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評定。 1)我常反覆洗手而且洗手的時間很長,超過正常所必需; 2)我有時不得不毫無理由地重複相同的內容、句子或數字好幾次; 3)我覺得自己穿衣、脫衣、清洗、走路時要遵循特殊的順序; 4)我常常沒有必要地檢查門窗、開關、煤氣、錢物、文件、信件等; 5)我不得不反覆好幾次做某些事情直到我認為自己已經作好了為止; 6)我對自己做的大多數事情都要產生懷疑; 7)一些不愉快的想法常違背我的意願進入我的頭腦,使我不能擺脫; 8)我常常設想自己粗心大意或是細小的差錯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 9)我時常無原因地擔心自己患了某種疾病; 10)我時常無原因地計數; 11)在某些場合,我很害怕失去控制而作出尷尬的事; 12)我經常遲到,因為我沒有必要地花了很多時間重複做某些事情; 13)當我看到刀、匕首和其它尖銳物品時我會感到心煩意亂; 14)我為要完全記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擾; 15)有時我有毫無原因地想要破壞某些物品,或傷害他人的衝動; 16)在某些場合,即使當時我生病了,我也想暴食一頓; 17)當我聽到自殺、犯罪或生病時,我會心煩意亂很長時間,很難不去想它。 當上面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癥狀持續存在影響正常生活時,您有必要找專科醫生諮詢。 http://www.zgxl.net/xlzl/cjxljb/qpxsjz.htm 回答者: 沉悶散人 - 魔導師 十級 1-18 11:00[安眠] 對一些長期睡眠不好的人來說,服用安眠藥彷彿是他們的惟一選擇,但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給肝臟造成損害,不利於身體健康。有關專家研究發現,食用某些食物有良好的催眠作用。 牛奶 醫生髮現牛奶中含有一種使人產生疲勞感覺的生化物質色氨酸,它能使人安睡。試驗證明,在有效時間內,一般安眠藥的作用是逐漸減弱,而牛奶的催眠作用則是逐漸加強,特別是下半夜會睡得更香。 水果 把橙子、桔子或蘋果等水果切開,放在枕邊,聞其芳香氣味,便可安然入睡。原來,水果中的芳香氣味有較強的鎮靜神經的作用。 糖水 人在煩躁時,由於大腦皮層高度興奮,很難安靜入睡。此時,如果喝上一杯糖水,便能很快進入夢鄉。引起睡眠的是大腦中的一種血清在起作用。人喝了糖水以後,在體內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最後生成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腦受到抑制而進入睡眠狀態。 小米 我們的祖先早就發現小米有催眠的作用。中醫認為小米性微寒,味甘入脾胃、腎臟。其功用在於健脾、和胃、安臟。用小米加水煮成粥,其澱粉可以得到充分糊化,其他營養成分都成水溶狀態,生津和胃,易消化吸收。 食醋 有些人因旅途勞累反而睡不著,遇到這種情況時,可在臨睡前將一湯匙食醋倒入一杯冷開水喝下,不僅很容易入睡,而且睡得很香。 麵包 運動學家實驗得到結論,若失眠,可吃點麵包,它能使失眠者平靜下來,安然入睡。這是因為人吃了麵包,胰腺就會分泌胰島素,對麵包所含的氨基酸進行代謝,而其中有一種叫色氨酸的氨基酸能引人入睡。 郭書龍 [集中精力] 海螯蝦是可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螯蝦含有3種重要脂肪酸供應人體所需的養分,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洋蔥頭可以消除過度緊張和心理疲勞。蔥頭可以稀釋血液,從而改善大腦氧的供應狀況。每天最少吃半個洋蔥頭,便會起到這種作用。 核桃是對付需要長時間集中精力(例如作報告、開會、舉辦音樂會以及長途開車)的理想食品。 鍛煉療法 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有規律的鍛煉是對於輕度和中度抑鬱症的最好的方法。它可能比藥物療法還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鞭打療法 俄科學家發現,缺乏求生意志是由於多肽分泌減少的緣故,多肽是一種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物質。如果一個意志消沉的人受到身體懲罰,即鞭打身體,這將會使多肽感受器興奮起來,刺激「快樂荷爾蒙」的產生,最終消除鬱悶的情緒。 鞭打療法一個療程分為30次,每次在臀部打60鞭子。病人經過治療後會看到周圍世界的美好一面,原來那種心緒不寧的感覺不復存在了,儘管還需要一段時間使臀部得以恢復。」 營養療法 法國老年病專科醫院負責人克洛德?讓代爾做的一項調查發現,缺乏營養的人容易患抑鬱症,而抑鬱症患者不愛吃東西,進一步加劇營養不良狀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克洛德?讓代爾建議,有必要對有患抑鬱症可能性的人群提早做體檢,防止人們進入營養缺乏—抑鬱—營養更缺乏—更抑鬱的惡性循環;同時,醫生在給抑鬱症患者治療時,應注意不能忽視營養療法的作用。 腦部掃描療法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神經精神病研究所利用正電子放射X線斷層攝影術 (PET)測試嚴重憂鬱症患者對抗抑鬱劑帕羅西汀(Paxil)的反應情況。被測試病人需服用一種有放射性的葡萄糖— 從PET掃描拍攝下來的彩色片子中可以看出大腦的哪個部位對葡萄糖吸收最多,反應最強烈。有專家稱,腦部掃描科技在精神病治療中的應用很有可能使其出現革命性的突破。 電脈刺激療法 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在6名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植入了電極,通過微小電脈衝刺激成功地緩解了患者的癥狀。此前這6名患者接受一系列其他的療法都沒有效果,包括在頭皮植入電極的休克療法。所有6名病人的癥狀都因為這種刺激而立刻有所改善,病人說他們感到了「空虛消失」。在植入電極6個月之後,有4名病人說他們的抑鬱癥狀已經大部分消失了。研究組關閉了其中一位女患者的電刺激,隨即發現在幾周之後她又逐漸出現了憂鬱的癥狀。但是在電路接通之後,她又很快恢復了較為良好的情緒。 森田療法是一種科學的心理療法,也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東方精神療法,它與宗教、哲學是不同的範疇。宗教、哲學只能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不能代替森田療法解決神經質的問題。會員們在學習森田療法時應該很好地掌握和區分這一點,不要走入誤區。我的感悟來源於我的新身經歷,來源於我的實踐。 我曾是一名老強迫患者,也是一個具有典型神經質的人。為了對付強迫症,我想盡了各種辦法。學佛參嬋,念佛經嬋句,還跑到寺廟去燒香拜佛;學過氣功,苦練過太極拳;癥狀難過時,我去跑步,不斷地去吃糖,聽說運動使人快樂,糖可以解除憂鬱,但所有的努力都無劑於事,強迫症依然困擾著我,憂鬱時刻纏繞著我,我與之苦鬥近二十年,身心疲憊,毫無結果。直到發現森田療法,我如獲至寶,象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我把讀本帶在身上,象帶著符身符一樣安全可靠。當癥狀來臨苦不堪言時,我拿出來讀一讀,以緩解憂鬱的情緒,就這樣,慢慢地,我理解了其中的道理,悟出了森田療法的精髓,我走出了迷茫,數年之後,我發現我不知不覺好了。還是森田療法救了我! 我得了醫生也救不了的怪病 12歲時,生產隊的一個老太死了,我無緣無故地、有意地將這事記了很久,只要是醒著的,我無時不刻在記著,當時也沒有產生什麼痛苦,大概一個星期以後自然地忘了。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對人生的體驗,對死亡有了恐懼。 16歲時,我得了一種怪病,那是由於高考學習緊張而影起的。在高考前的三個月,一天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要是我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記著一樣事情,腦子不能思考其它任何事情了,那該怎麼辦?」。從此我的苦難生活開始了,我不能學習,我腦子每天都在和這一不正常的想法作鬥爭,我認為這一想法非常荒唐,著力地去排拆它,認為只有排除了這一不正常的想法,我才能正常地生活學習。而另一方面,我又清楚地意識到,要排除這一不正常的想法,又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是醒著的,只要我的意識還存在,我都不可能忘掉,更不可能排除掉。我意識到,我得了一種怪病,醫生和藥物都治不了的怪病.是的,頭腦里的一個想法,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誰能幫你除掉?除非是睡著了,除非是死了,除非是用外科手術拿掉那一塊記憶。我羨慕身邊的每一個人,認為自己不能象他們一樣正常地生活、學習,我甚至看見叫花子、看見瘋子我都在羨慕,認為他們比我正常,至少不會象我這樣痛苦。我認為我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了,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個象我這樣的人。我曾無數次地想到死,只有死才能解脫我的痛苦,但我又不甘心去死,更不敢去死,我孤獨無助地痛苦地生活著。我就這樣帶著糟糕的心情、惡烈的心境,邁向了我人生的起步,我堅持著參加了高考,後來讀了書,又有了工作。 努力使自己象正常人那樣活著 二十年來,我一直想排拆我的癥狀,一直在和癥狀作無謂的鬥爭.我就這樣帶著強迫症生活著,時好時壞。在沒有什麼壓力的情況下,時隱時現的強迫症也沒有感到很大的痛苦。但我時常感受到強迫症的威脅,想到那刻骨銘心的痛苦,就心有餘悸。特別是看到有人暴死,看到死亡恐怖的場面,總是誘發強迫症的複發,這時候以往的痛苦心情油然而生,我又不可避免地再一次遭受到強迫症的摧殘,一次比一次痛苦,周期一次比一次長。這時候我早已對自己的病狀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我時常到書店、圖書館翻閱查找有關醫學資料,明白了我得的是一種強迫症,書上是有記載的,但我不知道生活中是否還有我這樣的人,而我從書上也找不到具體治療的辦法,看得懂的只有幾句空洞的鼓勵的話,沒有什麼作用。實在支持不住的時候,也看過幾次心理門診,分別到不同的醫院看過,也得不出什麼結果,有的也只是同一類鼓勵的話,忙的時候什麼都不問就給開些葯,這些對我來說還是毫無作用。 我過一天得一天的活著,我已感到活著已沒有多大意義。儘管我恐懼死忘,但我還是慶幸人生能有死亡,我希望自己快些變老好死掉,我希望自己得絕症而死掉,我每天照著鏡子,我依然還是那麼年輕,離死亡還是遙遙無期。我要象正常人那樣生活著,我不能去精神病院,我不能死。我所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能象正常人那樣活下去。事實上我已做到了,別人也沒有發現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相反,有人還羨慕我過得不錯。 我找到了森田療法 95年強迫症再一次暴發,這一次來勢兇猛,持續時間最長,排山倒海的憂鬱和絕望幾乎要把我吞食。由於過度的憂鬱和焦慮又產生了恐懼症。在一次外出途中,面對著滿車上的陌生人,我突然產生一種極不安全的感覺,「要是我突然發瘋了怎麼辦?」,一股血氣往上沖,滿臉脹得通紅,恐怖襲及全身,心臟麻痹,兩手臂發酸,一種頻死的感覺,說不出的可怕,象掉入了無底的深淵。從此恐懼時刻籠罩著我,我提心掉膽地生活著,害怕恐懼的襲擊。從此,我不敢單獨乘車外出,害怕出差、開怕開會,害怕旅遊,我害怕晚上一人在家過夜,我害怕黃昏,害怕黑夜的到來,我甚至害怕洗澡,連睡覺都不敢仰睡。我已病入膏肓了,我痛苦萬分,感到實在支持不下去了。我又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門診,去看心理醫生。我似乎到了醫院、看見了醫生才有安全的感覺。醫生給我開了一些精神類藥品,我吃了以後昏昏欲睡,對睡眠有些好處,我已很久沒有睡好覺了,強迫症還給我帶來了長期失眠的後遺症。吃了幾次葯後,好象也沒有什麼效果了,強迫症依然存在,恐懼、憂鬱和焦慮時刻纏繞著我。我感覺到這不是個辦法,長期下去只有住到精神病院去了。我又到書店去尋找精神慰藉,我翻閱所有精神和心理類的書籍,無意中發現了一本《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我象在黒暗中看到一盞明燈,我如同垂死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我感到有希望了,我可能得救了。 森田先生救了我 我仔細閱讀森田這本書籍,森田理論循循善誘的勸導,句句是實,字字是真,他說到我的心坎上了。我對神經質有了充分的認識,二十年神經質切身的體驗,使我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該怎樣去做。我試著按森田說的順其自然去做,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長一段時間一點效果都沒有,病狀依然存在,痛苦時刻伴隨著我。但我不再象從前那樣孤獨、絕望,我至少知道了有個森田,還有他的一本能理解我的書伴著我。我把森田讀本帶在身上,象帶著符身符一樣,當癥狀來臨苦不堪言時,我拿出來讀一讀,以緩解憂鬱的情緒。我明白,要活著無論多痛苦都得忍受著,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就算好不了,我也做好了這輩子與癥狀為伴的打算了。 做自己日常應該做的事 我每天帶著癥狀、忍受著難以言狀的痛苦,象森田說的那樣順其自然地生活著,做我所應該做的一切。我努力做好家務。當癥狀嚴重時,我盡量不使自己閑著。每天我使自己不停地忙著,我打掃衛生,下廚房,學做手工活,做些不需要思考的事情苦苦度日。我害怕看電視、看書,怕休閑,怕享受不到快樂而更痛苦。一次家裡搞聚會,足有二十位朋友準備到我家來玩。我發愁死了,我怎麼有能力對付這20位朋友?我心力憔瘁、六神無主的,憂鬱與恐懼象一座山似的還壓著我。沒有辦法,我得硬著頭皮做我所應該做的事。我得張落著準備2桌豐盛晚餐,我得笑容滿面、熱情愉快地招呼著客人。看著滿屋子正常的客人吃著我給他們準備的晚餐,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我感到我不是一個廢人,更不是一個病人。正如森田所說的「從別人看來,不象個病人,好象也沒有什麼病,可自己卻遭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他們哪裡知道我的感受呢?我已經做了一個正常人應該做的事,這是最重要的。 為了能使生活更充實些,我試著養過狗,從小狗一直養到大狗,看著狗可愛的勁兒,我始終也快樂不起來。我在想,如果我沒有強迫症,我養狗會是多快活啊,象從前一樣。是的,小時候在鄉村,總是有狗兒伴著,我們和狗兒在河裡愉快地游泳,傍晚了,老牛也來到河裡游泳,童年總是給人愉快的回憶。如今,快樂哪裡去了?也許我總是想著要快樂,而快樂就在我想的過程中丟掉了? 考駕照 我曾經認為,要神經質患者或強迫症患者做外科醫生、做駕駛員是不可能的事。這兩樣事都需要人高度集中注意力,開不得半點小差,容不得半點私心雜念。強迫症那不可控制的雜念無時不在,你能保證你的手術刀不出錯?不傷人死人?你能保證汽車不輾死人、不翻車?幸虧我也沒有機會做外科醫生了。但我不得不面對要我考汽車駕駛執照的事。我沒有理由推辭,也找不到理由推辭。難道我能說我是神經質患者,我有強迫症,我害怕開車,那別人能理解嗎?只能說你有神經病了。我不能逃避現實,我只能硬著頭皮對付了。首先我想到,怕輾死人、怕翻車是任何人都有的一種心理狀態,不必太計較。認認真真、小小心心地學就是了。在這方面我有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學起來也不太難,進步比別的學員要快一些。記得在開車的過程中,強迫觀念無時不刻在故意干擾我,使我不能達到我想要的全神貫注。但我也很清楚地知道該幹什麼,我得按交通規則行車,會車得減速慢行,人多得減速避讓行人,遇到危險地帶我會更小心。但師傅的警告「這地方危險,已多次翻車死了很多人」,這時候往往更增加我的心理壓力,我變得更害怕也更小心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我已能很正常地開車了,由於心理作用我比別人開車總要慢些,但開車慢並不是駕駛員的缺點,我已順利地拿到了駕駛執照。經過學車這件事,給我增強了很大的信心,平時認為自己做不了的事也能做到了。常人能做的事神經質患者也一定能做到,所不同的是,神經質患者往往比常人更小心,比常人更怕死。 感悟 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體驗,心中裝有森田的思想,床頭柜子放有森田先生的經典,我感覺好了許多,我不再象以前那樣被動地、無望地接受痛苦,我會時不時地抽出身來審視我的痛苦,審視我情緒的變化。這時候我已不知不覺明白了我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癥狀都是我想出來的,正如森田說的「神經質癥狀來自主觀世界」。長期以來,強迫症造就了我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每當我要做一樣事時,我總是會想「要是我沒有強迫症,我不知要做得多好」,「要是沒有強迫症,我就能象別人那樣正常地生活學習了」,以至於平時連看電視時我也在想「要是我沒有強迫症,看電視該是多麼享受的一件事」,看見別人在洗衣服我也這樣想「別人能正常地洗衣服,而我由於有強迫症的存在,也不能象他們那樣正常地洗衣服了」,每當這種時候,痛苦的心情油然而生,做什麼事都感到痛苦萬分。痛苦原來就是我這麼想出來的,原來強迫症是那麼的狡猾,一不小心就上了它的當。這時我意識到,強迫觀念是不可控制的,順其自然與它共存就行了。但一些不必要的想法,如「要是沒有強迫症,我學習不知要好多少倍」,「要是沒有強迫症,我早就考上重點大學了」等這些「惡智」的想法我們可以控制不去想。這就是森田說的順其自然吧。從此,我帶著癥狀做任何事情,不排拆它,並時時提醒自己不要上強迫症的當,不去胡思亂想。我感覺好多了,不再那麼害怕強迫症了,即使這輩子癥狀消失不掉我也無所謂了。我甚至將強迫症看成我的一個殘疾,就象斷了手腳一樣的殘疾過一輩了算了。 面對恐懼 我已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待強迫症了,情緒已緩解了許多,癥狀至少不會再惡化了。可恐懼憂鬱始終還伴隨著我。恐懼是在患強迫症很久以後才產生的,確切地說,那是對死亡、對精神病的恐懼。我叔叔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我總擔心由於遺傳的因素我也會患精神病,有時我喜歡摩仿電視里一些傻子一類的滑稽可笑的角色,在引得家人發笑後,我又在想我是不是精神病發作了?我捏捏自己手腳,看看是否還有感覺。我曾幾次去看心理醫生也問及這問題,這更增加了我的疑心。在一次精神病恐懼徹底暴發後產生了心臟麻痹,那真是一種頻死的感覺,好象死亡馬上就要來臨一樣,一般人是無法體驗的,我又有了死亡恐懼。很長一段時間,恐懼幾乎壓倒一切。一次家人都外出了,我要連續幾天一個人在家,這是我最害怕的一件事,我一直都在擔心這樣的時刻總會到來,我脆弱到這種地步,幾乎都說不出口。那天晚上,我早早地洗完澡,焦慮不安地擺弄著電視打發日子,很晚我都不敢睡覺,不敢關燈關電視,我想我不知是否活得過今夜,萬一恐懼發生心臟麻痹死了該怎麼辦?要是我突然支持不住,象精神病患者那樣呼嘯著衝出窗外跳下樓去怎麼辦?我對自己已無可奈何,不管怎樣,今晚死活總得過啊。我找來森田的書,找到「心悸加劇發作的病例」反覆地看過一遍又一遍,然後關掉燈和電視,鼓足勇氣睡覺。黑暗中我萬般無助地捲縮著,心裡想著象森田說的那樣,「今晚不管多痛苦我都得忍受著,當恐懼襲來時候,當心臟麻痹的時候,我要認真地體驗,認真地感受」,「感受它的產生方式到整個發作過程,耐心細至地進行觀察體驗」,當我抱著這樣拚死的態度做好了準備後,那晚恐懼沒有發生,相反我還小小的睡著了會兒。這真是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我不太害怕了,恐懼也沒有發生,有一兩次我幾乎暗示自己恐怖發作,但當我認真一體驗,採取目不轉睛盯住它、毫不懼怕的態度等著它的時候,那恐懼的感覺就不見了。正如森田所說的恐懼,猶如「細看幽靈真面目,原來它是狗尾草」馬上就能看清它的原形。原來恐懼也是自己想出來、怕出來的,也是屬於主觀的東西,這時我對恐怖有了切身的體驗,感覺它並不那麼可怕了。自從那一次外出產生恐怖後,我一直都不敢旅遊。幾年單位每一次組織外出,我都一次次放棄,一次次找借口。今年又面對這樣的一次選擇,我再也找不出理由迴避了,我必須面對現實。出門的時候我又在想,這次外出是否還回得來?但這種熱熱鬧鬧的旅遊方式,不停歇的坐火車、坐氣車、坐飛機,從這個景點到那個景點、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在這種熱熱鬧鬧的集體活動中,我已感受不到恐怖的威脅了。我還是有些不甘心,有時故意創造出一些個人單獨行動的機會,晚上盡量和陌生人一起住,盡量一個人自由自在地逛商場、游景點,也找不到恐怖的感覺,就是我一個人頭頂著天、腳踏著地的實實在在的旅行我也不會害怕了,我已不再害怕恐怖了,恐怖從何而來? 久病成良醫 也許是久病成良醫的緣故吧,我已能對我的病情有所分析。其實原始的強迫觀念並不感覺痛苦的,只要不去排拆它,就不會產生精神衝突,沒有精神衝突就不會有痛苦,沒有痛苦的強迫觀念久而久之它自然會消失。治療強迫症關鍵就是要把複雜的強迫觀念症還原到簡單原始的狀態,消除精神衝突,沒有了精神衝突強迫症也就算好了,森田療法正好起到這樣的作用。而癥狀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事,不能苟求它的消失,當你不怕它的時候,當你對它無所謂的時候,也許不知不覺就消失了。而我的病情,已由原始的強迫觀念變成了複雜的強迫觀念症,並伴有嚴重的焦慮症、憂鬱症、恐怖症。使用森田療法的順其自然,已阻斷了精神交互作用,消除了強迫症的精神衝突,焦慮已感輕了許多,病情得到了根本的控制。但長期以來形成的恐懼和憂鬱情緒並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它已發生了病變了。我特別害怕陰雨綿綿的天氣,害怕黃昏的到來,每當這時,我總有一種暗無天日的感覺。我想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久而久之我會好起來的。但難過的時候我還在尋找辦法,我曾想吃些抗憂鬱的葯解決算了,但西藥往往治標不治本,再說我以前也吃過沒有效果,就是有效果也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要是不吃藥又複發怎麼辦?那就一點退路一點希望就沒有了。另一方面我總認為精神病才是要吃藥的,我沒有精神病沒有必要吃那些藥物。我已順其自然了,為什麼憂鬱還不消失?是什麼在控制著我的情緒?是我的生理某些方面出了問題,缺少了什麼?用中醫的解釋是不是陰陽不平衡了,氣血不暢通了?我得想辦法調理調理,或者用食物療法。一天我無意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治療更年期憂鬱症的處方,我想我的憂鬱與更年期的憂鬱性質是一樣的,儘管我還沒有到更年期。於是我抄下處方,很簡單,紅棗、冰糖、浮小麥三味煮水喝,俗稱「小麥湯」,味道非常的好,就象喝飲料一樣。也怪,我連續服了幾付後憂鬱的情緒緩解了許多。為了對付憂鬱,我同時還學著去打太極拳,聽說太極拳能起到很好的陰陽調節作用。我和老頭老太太們認真地學著太極套路,從此我還真的學會了打一套優美的24式太極拳,而我小時候造成的腰肌勞損也在我練太極拳的時候不知不覺好了。 學做生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已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象正常人那樣生活了,我已不滿足於總是做些現成的被動的事。我開始考慮我要怎樣主動去生活,做一些有創造性的、有些成就感的事。青少年時代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了,而由於強迫症的緣故,我幾乎顧及不到理想,那時只有一個信念,要活下去。如今,也談不上考慮什麼人生切入點的問題,我想的只是,我該怎樣生活才能更充實、更有意義?我該怎樣度過我的下半輩子?我想到了經商,做生意。經商又能嫌錢又能充實,何而不樂呢?但我又不能放棄工作去做生意,我有什麼特長呢?我能找到一樣不影響工作的小生意做嗎?這時候我想到了電腦,前幾年我學過電腦用過電腦,懂得一些基礎知識和簡單操作。何不開個網吧,給大家玩玩電腦,上上網。我把這一想法跟先生說了,我需要他的支持和幫助。我得到了他的同意後很快買回一台電腦。可我已經不會使用電腦了,原來的DOS、WS早已過時了,取而代之的是windows98和office97,我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自學電腦。接下來又有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去做,要貸款,要辦證,要購置設備,選擇場地等。好不容易網吧終於可以營業了,但現實與理想也相差得太遠了,原以為開網吧是一個比較高雅體面的文化事業,可事實並非如此。網吧就象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網吧就象塊肥肉,誰都想從中榨點油!要想體查百姓疾苦,體驗個休戶的酸甜苦辣,要想感悟人生非開網吧不可。開網吧雖說簡單,但需要不斷的維護與管理,需要學會生存,學會與人打交道,更需要象商人一樣考慮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最要緊的就是網吧政策風險太大了,很多人都轉讓了,而我始終堅持做下來,我並不完全是為了純粹賺錢,我喜歡做一樣事看它怎樣發展、又該怎樣結果。我就是喜歡這種賠與贏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與快樂。我不斷在思索、在考慮,我還能做些什麼?我發覺我已喜歡做生意這行當了,我已顧及不到強迫症了,我已不再害怕強迫症了,強迫症存不存在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無所謂了,我發覺再也找不到恐懼、憂鬱的感覺了。 一會友看過之後給了一句這樣的評價: 「看來「為所當為」才是森田的精要所在,主動的生活是最合自然之道的方式。」 這正是我這遍貼子所要表達的。 回答者: 天地9geqi19 - 初入江湖 三級 1-18 11:01你沒有得 你自己想的 也許不是 晚上睡的時候,你說我怎麼失眠了 好擔心好擔心 就失眠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w_lai江湖新秀 四級簡單的說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森田療法主要適用於治療神經症、植物神經失調等身心疾病。 「森田治療法」又稱「禪療法」、「根本的自然療法」, 它是在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醫學專家森田正馬(1874-1938)所創。此一精神治療法雖也受過西方當時流行的心理分析、精神醫學暨治療的一些影響,基本著想卻是源自大乘佛學智慧與日本傳統文化,尤其是禪的思想文化對此治療法的影響格外深刻,森田療法可謂是以大乘佛教與禪為思想源頭的東亞文化的產物。 森田療法的誕生 1874年,森田正馬出生於日本知高縣,與Freud Sigmud(1856-1939)、Adler Alfred(1870-1937)、C.G.Jung(1875-1937)先後出生,可見森田療法受心理分析及精神醫學治療影響實非偶然。 森田正馬先生的求學生涯不甚順利,曾因心律不整及患傷寒,使得中學五年念了八年。在1898年就讀東京大學醫學院時,被診斷為「神精衰弱」兼腳氣病,但在期末大考時,不顧一切猛讀猛攻,所有不適的癥狀居然出乎意料的消失了,考試成績也非常優秀。由這次的身心體驗,讓他領略到當時一般人對神經衰弱的看法是:「神經衰弱是神經疲勞所致,應多休息」是不正確的。 他在醫學院畢業前,便進了精神科,並在巢鴨醫院擔任作業療法主任。森田曾用催眠術治療精神官能症,但無法痊癒。卻以「沒有治療,只讓其從事打掃工作」治癒了一名精神官能症患者。促使森田開始整理他的思考,森田治療法於焉誕生。 森田的人性觀 人是時時刻刻都在流動變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在最好的狀況下,乃是個流動、變化的過程,在我能讓我的體驗之流載我流向前去,能在其中載浮載沈,而且還能同時嘗試去了解它那變動不拘的複雜性的話,那麼,其中不會有任何定點讓我停留。當我能在如此過程中之時,很顯然的,我不會有一個封閉的信仰體系,能引導生命的乃是對於體驗去不斷了解、哺斷闡釋的那個過程本身。所以生命就是一直在形成的過程中。因此,研究心理問題就得從外界與自我相對的夾縫中去尋求,從變化流轉中去把握。而意識不過是一種狀態,一種自然現象而已。 現象即存在。森田認為人的存在是不斷變化流轉中所發現的每一剎那之 現象,具有絕對之意義,亦即現象即存在(劉焜輝,民75)。他常用「事實唯真」、「服從自然」等,就是把我們身心的自然現象,體認為現象(色)即實在(空),如實承受。 心理的對立與調和。森田認為一切宇宙現象都建立在相對關係、調節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現象亦是在不斷變動過程中才能維持均衡,產生適應自我保存的方向。一般正常人有較佳的能力自然流轉在兩者的變化中,並將不安的感覺疏通到建設性的方向。 道德、倫理觀。神經質患者常有理智的觀念主義者或求全的理想主義者這一面,因此容易忽視生命存在的自然流動性,卻對瞬息變化著的生命現象,應加善惡、苦樂等等價值判斷,徒增內心的掙扎矛盾(傅偉勛,民82)。森田強調根本無絕對的倫理觀或道德觀存在,只能歸原於「事實唯真」,必須要能容忍所有心理流轉中的對立現象。 生存的慾望。森田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生之慾望與死之恐怖的相對峙,經歷種種的變化而彼此消長的整個過程。生的慾望包括從生物學的層面到追求人生的意義或價值的精神層面,死的恐懼則是與此相對的,無聲的慾望就無死的恐懼。 森田神經質 森田治療法重視現在當前的人生態度,認為西方的心理分析理論無助於東方人的精神病態的徹底解決。森田尤其認為弗羅伊德所說的神經症(neurosis)並不太適用,因為大部份具有精神異常的(日本)人基本上屬於他所描述的「神經質」。所謂森田神經質指的是那些不能認清或接納帶給自己焦慮或威脅的自然現象,企圖排除它的人。這理論的一大特色是對於個人先天性素質的重視,他認為神經質因下列三大因素而發生:1.人格特質(懼病傾向)2.機會(促使發病的又因)3.病因(心理的交互作用影響癥狀的發展)。 森田根據發生神經質的心理機制之複雜程度,把它分為普通神經質、發作性神經症、強迫觀念症三種類型。 一、普通神經質 即一般人所稱的「神經衰弱」,又稱「心氣症」。是因過度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而引起頭痛、嘔吐感、失眠等主觀上及心理上的癥狀。 二、發作性神經症 又稱「焦慮神經症」。其癥狀為恐懼、焦慮的情緒表現於外而導致身體神經系統之失調狀態,例如:心悸亢進、呼吸困難等等。 三、強迫觀念症 具有心氣症的本人刻意去除某一湧現在意識中的特殊觀念,所引起的內心葛藤,構成強迫觀念症。主要的強迫觀念症有:對人恐懼(過度關心別人對於我的看法如何,而產生刻意保持良好態度的衝突情緒)、雜念恐懼(思考時,企圖排除目的以外的念頭,卻反而越注意到雜念的存在)、其它尚有殺人恐懼、閉所恐懼、不潔恐懼等等。 森田療法的實施步驟 森田認為治療神經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充滿愛情的、接納的家庭氣氛里實現心理治療。實施步驟如下: 一、卧褥療法 這個時期約有4~7天,要把病患完全隔離,除用餐、排泄外,終日躺在床上。其目的在於觀察病患的精神狀況,以做診斷的補助。而且保持安靜可以調節身心疲勞並讓患者面對精神上的苦悶與苦惱,迅速去除它,以體會森田所謂「煩悶即解脫」的心境。 二、輕度作業治療期 此階段也采隔離治療。白天,儘可能整天在戶外做輕微的作業;晚上在作業室作業晚工作,例如削牙籤、糊紙袋等,近來則常以雕刻等創作性活動為主。作業期間,每天晚餐後要寫日記,藉此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況,並且對此給予批評,做為心理治療的手段。此階段的主要目標在於讓患者能面對生理上不愉快的感覺或強迫觀念,開始時讓病患的身心感到無聊,以促進其自動自發的活動慾望。 三、重度作業治療期 此階段要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態給予適當的作業,例如鋸木、劈柴等。此階段的重點在培養對於作業的耐性,使其建立信心,讓患者對於過去不感興趣去做的事情,或因為預期焦慮的感情而無法去做的事情,都肯去體驗。這種體驗將導致患者能面對許多痛苦,克服許多困難去促進身心的自發活動,此時,心裡流動性已開始恢復。 四、複雜的實際生活時期 透過閱讀,促使患者察覺到純真的心理,自己本來的個性;即幫助患者成長為不用自己的意志勉強去否定各種自然產生的情感或觀念。 結語 森田療法不僅提供了心理治療的一個新視野,同時也幫助一般人建立比較健全的生死態度,在極有限而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人生的種種價值,積極肯定生命的意義。 理論依據 1、基本概念 ① 神經質與神經質症 "神經質"一詞是森田正馬基於對神經衰弱等神經症的本質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表現為患者存在某種癥狀,因而主觀感覺到這對於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患者本人具有強烈地從癥狀中擺脫出來的慾望,並積極努力地克服癥狀的傾向。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的癥狀純屬主觀問題,而非客觀的產物。神經質癥狀是疑病素質和由它引發的精神活動過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因此,森田不把"神經質"作為一種疾病看待。 "神經質症"是森田正馬的學生、森田療法的另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來的。 高良武久認為:神經質症是神經症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神經質癥狀的神經症,森田療法不可能治癒所有的神經症,只有神經質症才是森田療法的真正適應症。 ② 疑病素質 所謂疑病素質,是一種精神上的傾向性,或稱素質。森田認為精神上的傾向性有內向與外向之分。人們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這種內向性和外向性的協調活動而形成的。如果人的精神活動出現了大的偏向,就會逐步形成一種明顯的精神上的傾向性。 疑病素質即是一種擔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傾向性。具有疑病素質的人精神活動內向,內省力強,對自己心身的活動狀態及異常很敏感,被自我內省所束縛,總是擔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動內向,富於自我內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如過分擔心自身狀況、過分的自我關注,則產生消極作用,形成疑病素質。森田療法理論認為疑病素質是神經質症發生的基礎。 ③ 生的慾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於內省、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是人人都會有的正常的表現,按照森田的理論,這是一種人類本性的生存慾望的表現。生存慾望的含義包括:(l)希望健康地生存;(2)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3)求知慾強、肯努力;(4)希望成為偉大的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發展等內容。 患神經質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極強的人,但他們並不是生來就患有神經質症的。而是隨著生存慾望的發展,想過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於某種契機誘發了其疑病體驗,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心身。 過高的生存慾望同時伴有對死亡的恐怖。這種對死亡的恐怖常與懼怕失敗、害怕疾病、恐懼不安等心理活動相聯繫。生的慾望過於強烈,對自己或事物存有超出尋常的要求,就會因懼怕達不到自身的慾望而產生死的恐怖。此時,若有某種誘發的契機,如感覺到心臟的跳動,就可能把原來屬於正常範圍的生理現象誤以為是病態(如心動過速)。而努力排除這種病態的結果,是對外界的關心程度開始下降,精神活動完全向內,陷入精神的內部衝突之中,導致神經質癥狀的產生。 因此可以說,過高的生存慾望同時就會伴有對死亡的恐怖,這導致了精神活動的內向性,形成疑病素質,成為神經質症產生的基礎。 ④ 適應不安與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療法認為,人在自然界中活動,人在人類社會中生存,必然會存在某種不安的心理,即為能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狀況能否適應外界環境這樣的問題而煩惱。這種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經常會出現,被稱之為"適應不安"。 較內向的人容易出現適應不安,因其有較強的內省傾向,總是對自己的心身狀況能否勝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較外向的人則不同,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從年齡階段看青春期前後最易出現適應不安。這與青春期的個體自我意識增強,自身慾望增長而又缺乏實際經驗,不能很好地適應外界變化有關。 高良武久認為:不安、擔心、痛苦等心理雖然令人不快,但它卻是我們人類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護機制。例如,如果沒有疼痛感,人們就可能對外傷失去警戒。他進一步指出,如果人們對這些令人討厭的,但同時又必不可少的保護機制認為也不應當存在,企圖否認這些應該有的心理現象,這必然使開始正常的心理產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內部衝突,最終形成神經質癥狀。 在環境發生變化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安的感覺。但具有疑病素質的人,或排斥適應不安感覺的人,對不安更加註意,由於精神交互作用的影響,使其感覺和注意相互加強,更易於由不安發展成為慢性神經質症。 所謂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種感覺,偶爾引起對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麼,這種感覺就會變得敏銳起來,而這一敏銳的感覺又會越來越吸引注意進一步固定於它。這樣一來,感覺與注意彼此促進,交互作用,致使該感覺越發強大起來",這種精神活動過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過程。 因此,如果說疑病素質對神經質症的發病具有決定作用的話,精神交互作用則可以說是對神經質症癥狀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⑤ 精神拮抗作用 如果說神經質症的發病與疑病素質有關而其癥狀的發展與精神交互作用有關的話,其癥狀給神經質症患者帶來苦惱的根源,則與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有關。 森田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有一種對應和調節的現象,這種現象類似人體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約、相互調節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稱為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具體表現為:當一種心理出現時,常常有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心理出現。例如,恐懼時常出現的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揚時反而湧現內疚的感情。森田認為:這種抑制性意志是我們精神領域中的自然現象。精神領域中的這種拮抗作用,如同肌肉的拮抗作用一樣,都不是我們能夠一 一加以隨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過強或缺乏這種拮抗作用,人人都會出現問題。而神經質症患者的各種苦惱,也是由於慾望和抑制之間拮抗作用增強引起的。例如:想要獲取成功的這種生的慾望越強烈,對可能失敗的死的恐怖就越強烈;拚命要加強生的慾望而排除對死的恐怖,為否定失敗的可能想盡種種辦法,反而使引起拮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應增加,加之思想矛盾的影響,個體就會感到越來越苦惱。所謂思想矛盾是我對"但願如此","必須這樣"的思想願望和實際情況所預計的結果相反,因而發生了矛盾。 綜上所述,森田療法關於神經質症的形成機理可概括為:由於疑病素質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誘因影響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經質癥狀。造成神經質症的根本原因則在於想以主觀願望控制客觀現實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 2、 神經質症發病機制 ① 發病機制流程圖 神經症是一種注意固著狀態,是本來正常的心理、生理現象因患者對人性的錯誤認識而引起注意,通過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固著在這些心理、生理現象上,導致了反常的苦惱等癥狀。可以用一個流程圖表示: 有偶發事件 疑病素質(森田神經症)------------------------------------------ 某些正常的感覺 或無 精神交互作用 或體驗-------------------------------------注意-----------------注意固著狀態(癥狀) 精神拮抗作用 ② 神經質癥狀的主觀性 森田認為:神經質的各種癥狀,在沒有身心的疲勞、衰弱及其他併發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屬於主觀範疇之內的、自我知覺的東西,而不是客觀的產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經質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靜、客觀地對待與自己有關的事情。特別對於癥狀,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安的情緒,往往作出明顯失誤的判斷。 神經質症的患者,對生的慾望過高,對死亡的恐怖過強,因此把本來正常的現象(如別人的咳嗽、交談),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現(認為是諷刺自己或說自己的壞話)。這種主觀判斷沒有客觀事實為基礎,病人卻對此堅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脫的思想矛盾之中,即是其癥狀的主觀性表現。 神經質癥狀的主觀性還表現在其癥狀缺乏客觀的生理基礎上。例如,性病恐怖患者堅持認為自己患了性病,雖幾次驗血結果都是陰性,但受其主觀意識的支配,不能接受客觀檢驗的事實。神經質症患者因其癥狀的存在而極度苦惱,但他卻不知這種苦惱是其主觀臆造出來的。苦惱的根源在於其自身。 ③ 不同神經症的形成機制 森田先生闡述三類神經症癥狀形成的過程。 普通神經質(含疑病症、抑鬱性神經症、神經衰弱),是由於精神上對某種異常感的固定,因日常生活及其癥狀處置上的錯誤,導致癥狀日益加重。並指出:神經衰弱的癥狀伴隨身心疲勞或病後的恢復過程必然會消失。只有受疑病觀念支配,主要精力固著於病態感覺的時候,癥狀才會複雜和嚴重起來。其疑病素質越強,癥狀也越易嚴重起來。即使疲勞恢復或病後身體康復,有的人自覺癥狀永遠也不會消失。 發作性神經質(驚恐發作、慢性焦慮症),其發作的實質是一種恐怖感受,恐怖乃是對自己將要發生災害的預想,或預感到危險即降身時產生的感受。發生在主觀上的恐怖感受,客觀上也可能會相應地出現心悸加劇、頭腦發脹、血脈上涌、手足變冷等軀體現象。主觀的感覺和客觀的軀體現象是同一現象的表與里。人如果忽然看到心臟病發作時,都會產生極大的恐怖感受,怕自己也會那樣,以後偶爾感到心臟搏動,便會和以前見過的情景聯繫起來。如果患者對其前後的精神過程認識不清,立即就會受到一種恐怖的控制;必然引起心悸加劇,從而使注意集中於此,便越發不安,產生精神交互作用,導致心悸加劇,成為心臟神經症。 強迫觀念症(強迫症、恐怖症)是患者把某一機會得到的感覺或感想,疑病地看作是病態的異常,由對它既無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衝突。如一位害怕看到自己鼻子尖而感到苦惱的學生,正是因為他把一般人常有的感覺專門看成病態而形成強迫觀念。因此強迫觀念是一般人同樣會時常浮現的觀念,但正常人處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動過程中,立即就會忘掉,或根本沒有進入意識,便又要去迎接下面新出現的刺激。所以對它沒有懸念在心的餘暇。而患者因疑病素質、思想矛盾,導致精神上的衝突,反而加劇了某種感覺,形成強迫觀念。他還指出,強迫行為不象強迫觀念那樣,大都不伴隨精神衝突的痛苦,認為不是神經質的表現且難以治癒。 操作方法: (一)治療原則 1、"順應自然"的治療原則 森田把順應自然看作是相當於佛教和禪宗中的"頓悟"狀態。所謂"頓悟"狀態就是讓神經質症患者認識並體驗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體驗到對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現實存在的抵抗是無用的,這樣才能具備一種與自然事物相協調的生活態度。 對其癥狀而言,就是要老老實實地接受癥狀,真正認識到對它抵制、反抗或迴避、壓制都是徒勞的,不要把癥狀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對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帶著癥狀學習和工作。 應當說"順應自然"是森田療法中最基本的治療原則。這條基本原則包含著下述多層涵義: (l)順應自然地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厭惡的情感: ① 要順應情感的自然發生,聽任情感的自然發展。情感過程一般構成山形曲線,一升一降最後終於消失。 ② 如果情感衝動得到滿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靜、消失。 ③ 情感隨著對同一感覺的慣性,逐漸變得遲鈍,直到無所感受。 ④ 情感在某種刺激繼續存在以及對此集中注意時,就會逐漸強化。 ⑤ 情感是通過新的經驗、經過多次反覆、在逐步加深對它的體驗中漸漸培養的。 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動自有其自身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總是對自身出現的恐懼、不安或苦惱等這些人人都會有的情感極其反感;總想壓抑、迴避或消除這類情感,例如,對人恐怖的人,對人與人見面常會引起的情感波動,特別是見到領導或異性時產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覺感到苦惱,視之為必須排除的異物而採取壓抑和對抗的態度。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嚴重而產生抗拒之心,結果使自己陷入神經質症的漩渦。這實際上與森田所述的情感的規律中第4條及第5條相符合,即神經質患者由於集中注意於令其感到厭惡的情感,並不斷壓抑這種情感而使之受到強化,經多次反覆而培養起他對人極度恐懼的體驗。而這一過程恰恰違背了情感活動的第1、2條規律。 改變這種狀況就需使患者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起積極的情感體驗。 (2)順應自然地認識精神活動規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 神經質症患者常常主觀地認為自己對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種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種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極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強烈的劣等感。其結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說:"如果有人無論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產生不正恐怖的強迫觀念"。神經質症患者對這種心理採取抗拒的態度,他們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絕對清凈,結果必然出現心理衝突。改變這一點,就應接受人非聖賢這一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狹隘之心的事實,認識到不好的想法在頭腦中閃現,是精神活動中必然會出現的事情,是一個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和決定的,但是否去做,卻是一個人完全可以決定的。因此不必去對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採取的行動。 此外,認識精神活動的規律,還需認識精神拮抗作用,認識到人有對生的慾望和對死亡的恐怖這樣兩種相互對立的心理現象。接受這種心理現象,而不必為出現死亡的恐怖而恐懼不安,以至拚命排除這些令人恐懼的念頭,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內部衝突之中。例如,站在高處時,想到可能摔下去,這本是任何人都會有的想法。神經質症患者卻認為這是異常現象而與之對抗,越對抗則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變這種癥狀,只有認清精神拮抗作用,從心理上放棄對對立觀念的抗拒,才可能減輕以致消除精神內部衝突。 (3)順應自然地認清癥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接受癥狀。 神經質症患者原本無任何心身異常,只是因為他存在疑病素質,對某種原本正常的感覺看成是異常的,想排斥和控制這種感覺,使注意固著在這種感覺上,造成注意和感覺相互加強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這是一種繼發性惡性循環,是形成癥狀並使之繼續的主要原因。 認清這一點,對自己的癥狀採取接受態度,一方面不會強化對癥狀的主觀感覺;另一方面因為不再排斥這種感覺而逐漸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著在癥狀之上。以這樣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癥狀得以減輕以至消除。例如,對人恐怖患者見人臉紅,越怕臉紅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現,越注意越緊張,反而使自己臉紅的感覺持續下去了。相反,接受臉紅的癥狀,帶著"臉紅就臉紅吧"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這種感覺,從而使臉紅的反應慢慢消退。 認識癥狀的規律還包括要認識到癥狀的改變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認識這一點才能堅持對癥狀視若平常,不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響。 (4)順應自然地認清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接受事物的客觀規律。 按照森田療法的觀點,人之所以患神經質症,疑病素質是癥狀形成的基礎,精神交互作用是癥狀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於人的思想矛盾。這一思想矛盾的特徵就是以主觀想像代替客觀現實,以"理應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與行為。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應該放棄徒勞的人為拙策,服從自然。想依靠人為的辦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雞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樣,不僅不能如願,反而徒增煩惱。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強為之,當然痛苦難忍。然而,何謂自然?夏熱冬寒乃自然規律,而想使夏不熱、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為的拙策。按照自然規律,服從之,忍受之,就是順應自然"。 所以人必須承認事實。認清自己的精神實質,就是自覺;如實地確認外界,就是真理(實事求是)。因此,順應自然,就應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套客觀事物,認清任何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包括每個人的感覺、情感、精神活動以及神經質癥狀的形成與改變都有一定之規,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有使主觀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 "為所當為" 的治療原則 森田療法把與人相關的事物劃分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這樣兩大類別。所謂可控制的事物是個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志可以調控和改變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個人主觀意志不能決定的事物。 森田療法要求神經質症患者通過治療,學習以順應自然的態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還要注意為所當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動。事實上,為所當為是在順應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行動。高良武久曾作過這樣的說明:"順應自然的態度並不是說對自己的一切活動都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對自己的癥狀和不良情緒聽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來固有的上進心,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應該說,為所當為是對順應自然的治療原則的充實和補充。 (1) 忍受痛苦,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認為改變神經質癥狀,一方面要對癥狀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另一方面要隨著本來有的生的慾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通常癥狀不會即刻消失,在癥狀仍存在的情況下,儘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能夠見成效的事情。努力作應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任憑癥狀起伏,有助於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從癥狀中解脫出來的信心。 神經質症患者本來具有強烈的生的慾望,但為死的恐怖所束縛,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對癥狀的關註上,而影響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工作和學習越無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著在其癥狀上,就越把癥狀當作必須排除的異物看待,從而加重其癥狀。 按照生的慾望所表現出的上進心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第一,會把一直指向內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為注意不再固著在癥狀上而使癥狀得到改善;第三,雖然帶著癥狀去行動仍有痛苦,但行動本身會帶來兩種收穫,其一是該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不必等癥狀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上有所收穫。 例如,對人恐怖的人,不敢見人,見人就感到極端恐懼。森田療法要求其帶著癥狀生活,害怕見人沒關係,但該見的人還要見,帶著恐懼與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懼了,堅持做下去,恐懼就會逐漸減輕。而這樣做的結果,患者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想方設法要消除癥狀,想等癥狀不存在了再與人接觸,其實是不必要的。過去為此苦惱,認為不能做,是因為老在腦子裡想而不去做。而為所當為要求患者該做什麼馬上就去做什麼,儘管痛苦也要堅持,打破了過去那種精神對行動束縛的模式。【森田療法特點】 (1)不問過去,注重現在。 森田療法認為,患者發病的原因是有神經質傾向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某種偶然的誘因而形成的。治療採用「現實原則」,不去追究過去的生活經歷,而是引導患者把注意力放在當前,鼓勵患者從現在開始,讓現實生活充滿活力。 (2)不問癥狀,重視行動。 森田療法認為,患者的癥狀不過是情緒變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主觀性的感受。治療注重引導患者積極地去行動,「行動轉變性格」、「照健康人那樣行動,就能成為健康人」。 (3)生活中指導,生活中改變。 森田療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設施,主張在實際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樣生活,同時改變患者不良的行為模式和認知。在生活中治療,在生活中改變。 (4)陶冶性格,揚長避短。 森田療法認為,性格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隨著主觀意志而改變的。無論什麼性格都有積極面和消極面。神經質性格特徵亦如此。神經質性格有許多長處,如反省強、做事認真、踏實、勤奮、責任感強;但也有許多不足,如過於細心謹慎、自卑、誇大自己的弱點,追求完美等。應該通過積極的社會生活磨鍊,發揮性格中的優點,抑制性格中的缺點。 【森田療法的形式】 森田療法可分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兩種形式。 1. 門診治療 每周一次,接受生活指導和日記指導,療程約 2-6個月。 門診治療的基本要點是: ①詳細體驗以排除軀體疾病的可能,並解除病人疑慮; ②要求病人接受自身癥狀,順其自然,絕不企圖排斥: ③要患者帶著癥狀去從事日常活動,以便把痛苦的注意轉向無意識,使痛苦體驗在意識中消失或減弱; ④告訴患者切勿把癥狀掛在心上; ⑤治療者按時批閱患者的日記,患者要保證下次再寫再交。同時要家屬不要對患者談病,也不要按病人來對待。 2. 住院治療 經典的森田療法是住院治療,也是對於嚴重的神經症患者的最佳方法。 其程序大致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期為絕對卧床期。開始第一周絕對卧床,禁止會客、交談、看書報和看電視等一切活動,只能獨自靜卧,因無事可做,患者會感到十分苦惱,使其能體驗「生的慾望」。此期的主要目的是從根本上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煩惱和痛苦。使之靜卧不僅可調整廟心疲勞,還可通過對精神狀羞的觀察進行鑒別診斷。讓患者任其自然地安靜修養,通過情感的變化規律使煩惱和痛苦自然消失。(1)煩悶解除卧床第二天,多數患者煩惱消失,也不再為此癥狀擔心,便自然出現一些聯想,如病的問題、個人問題、家庭問題等,在此治療前就要告訴患者:如果出現聯想或煩悶,不要企圖去消除或忘掉它,要任其發展,又必須靜靜地卧床忍受。這些聯想或煩悶,有時可使患者煩躁不安,但當苦惱達到極點時,則有可能在短暫時間內迅速消失,這是由於情感自然變化的結果。多數患者在2-3個小時內出現上述結果。然而也有的苦惱時有時無,甚至持續到第四、五天,其中有的是因為沒有絕對靜卧而延長了這一治療過程。第三天,患者回憶前一天突然擺脫了苦惱,精神上受到鼓舞,這時向患者說明,所提供的環境及條件的重要性,否則想擺脫苦惱也是不可能的。(2)無聊期第四天,患者因擺脫了痛苦,開始感到無聊,出現想參加積極性活動的願想從而形成期望的痛苦。在患者深刻體會沒有活動的苦惱之後第二天起,讓他起床活動進近第二個治療期。第一期一般為四天至一周。(3)失眠症靜卧期尤其對患者的失眠和焦慮效果明顯。對這樣的患者囑咐他:如果想睡覺,不必選擇時間,隨時可任意地睡。如果睡不著,連續一周不睡也沒什麼,千萬不要勉強睡。這樣可很快使之消除對失眠的擔憂,經過3-7天,大體可解除對失眠的苦惱。 第二期為輕微工作期。該療期主要是相對隔離治療,禁止談話、交際和遊戲等活動。卧床時間每天必須保持7~8小時,但白天要求到戶外活動,接觸好的空氣和陽光,晚上寫日記以進一步確定患者精神狀態、對治療的體驗。有時也做一些簡單勞動,目的是回復患者精神上的自發性活動。該治療期為1~2周。 (1)自發性活動使患者安靜地忍受各種病態體驗,又身心感到無聊,以促使其自發性的活動,主動去做那些看來毫無價值的事,並能無論幹什麼都盡理迅速地著手工作和堅持下去。(2)超越自我意識注意避免患者對治療效果的顧慮。自第二天起,除靜卧7-8小時外,要連續不斷地幹些輕活,根據場合、季節或時間等干各種事情。經過這一期患者會渴望做更重的勞動,以此為標準,即進入第三期。 第三期為普通工作期。住院生活逐漸充實,並積極做恢復正常社會生活的準備。但仍需要求病人不與別人談論癥狀,只要其專註於當前的生活和工作(可作些重體力勞動),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與他人交往,通過這樣的實踐與體會,讓病人自然而然地不再與其焦慮癥狀作強迫性的鬥爭,以便讓癥狀自然消失。該治療期為1~2周。 (1)排除價值觀此期須注意要排除患者對工作或勞動的預先考慮的價值觀,培養他們不論職位高低以及勞動的種類等,凡是人可乾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的信心,激發對工作的興趣,體會對成績的愉快感。(2)體驗「並非不可能」 通過勞動或工作以及體驗成績的快感,使患者樹立起「人生中沒有不能做到的事」這樣的信心和勇氣,這是在忍受一切痛苦,排除所有困難,在期待心身自發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的主觀體驗。此期患者會感到工作太多太忙,以這種忙碌為標誌轉入第四期。 第四期為生活訓練期。即患者開始打破人格上的執著,擺脫一切束縛,對外界變化進行順應、適應方面的訓練,為恢復其實際生活作準備。該治療期為1~2周。。(1)讀書與外出讀書不要娛樂性或思想性的讀物,可利用一切點滴時間,不選擇地點不計較數量地隨便讀,以改變患者希望最有效地讀書這種價值觀和完美欲。外出只有必要時才允許,使之體驗突然接觸社會的新鮮感。(2)發揚樸素的情感在治療中注意指導患者去體驗和發揚樸素的情感,以克服理想主義的情感。病人從第二期起寫治療日記,主要包括每天的活動、對治療的認識等。日記由主管醫生批閱,指出不良的思想方式及情緒,指導進一步的治療活動等。森田療法除上述住院式以外,還有門診式療法,每周門診一次,用森田療法的原理進行面談和指導日記。另外,還有通信治療、集體治療以及生活會形式的心理健康互助會等。 【森田療法的自我實踐】 1、 體力勞動—森田療法實踐的鑰匙 從寢室或家庭衛生做起,作每天力所能及的勞動。體力勞動是最有效的實踐方法,它要比腦力勞動更有效果。 2、 做應該作的事—實踐的定位 做應該做的事,堅持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無論自己的心情如何,這是森田療法的最關鍵措施。但是,如果為了鍛煉自己去做與自己意願相反的事則不是為所當為的真正意義了。 3、 每天要不斷的干點什麼—實踐的強度 要減少睡眠時間尤其是盡量不在白天睡覺,白天要不斷的干點什麼。 4、 禁止消愁解悶的各種活動 消愁解悶的活動不等於娛樂、運動等活動,前者是為了消除某種情緒所進行的,後者是自然的需要。比如即使看森田書,如果是為了消除某種自己不喜歡的情緒,也屬消愁解悶的活動。 注釋:神經質的癥狀,用消愁解悶的方法也可以解決。然而,因為那樣做只不過是精神上的一種暫時性的轉換,時過境遷,立即就會重新恢復原狀。就和催眠術是只能解決一時性的問題是同樣的。倘能經常正面地面對苦惱,把苦惱切實看作苦惱來接受它,這樣一來,苦惱本身終於被絕對孤立起來,自己再也無法對它感受和評價了,苦惱的感受也就沒有了。 5、 對癥狀要採取忍受的態度,帶著癥狀堅持實踐 注釋:對待癥狀要不過問,不測試,不拘泥。不過問 儘可能不要再談自己的病情。如果遇到癥狀纏繞的情況可採取所謂不問療法,裝作不知聽之任之。不測試 制止自己測試癥狀是否好轉,情緒是否變好,要聽其自然地對待病情。不拘泥 如果感覺"頭輕快了,精神爽快了"等時,應當注意這只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從疾病的角度來看,它和痛苦是同一的東西,爽快之後,作為一種相反的動態往往會出現不愉快,到了完全擺脫愉快與不愉快的感覺之後才是真正恢復了健康。 6、 閱讀森田療法書籍問題 在實踐頭一周內請不要閱讀森田療法方面的書籍,在實踐一周後開始每天晚上睡前抽出半小時左右閱讀森田療法的書籍,請用體會的態度去讀。 7、 切莫拘泥於理論 在治療過程中且莫拘泥,把自己的情況機械地與理論對照,勉強用來矯正自己那裡好那裡不好,但願能順應自然,保持安心經時度日的情緒就很好,要逐漸領會某種體驗,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論。 請按上面的要求去實踐,森田療法的實踐以一個月為一個進程,也就是說,只有實踐到一個月的時候才可能有一定的體驗。總的實踐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強迫症的森田療法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17:55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神經官能症,簡稱強迫症,以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徵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強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佔0.1%~0.46%,在一般人口中約佔0.05%。該病多在30歲以前發病,男多於女,以腦力勞動者常見。某些強烈的精神因素作為起病誘因,強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觀、任性、急躁、好勝、自制能力差,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覆思想,事後不斷嘀咕並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生活習慣較為呆板,墨守成規,興趣和愛好不多,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注意不夠,但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特別關注,甚至早就為之擔憂,工作認真負責,但主動性往往不足。臨床表現強迫症的基本癥狀是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患者可僅有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或既有強迫觀念又有強迫動作。患者能充分地認識到這種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是不必要的,但卻不能以主觀意志加以控制。由於強迫癥狀的出現,患者可伴有明顯不安和煩惱,但有強烈的求治慾望、自知力保持完整。臨床上根據其表現,大體可將強迫症劃分為①強迫觀念為主無明顯強迫行為及②伴有顯強迫行為兩類。強迫觀念為主者包括強迫想法,想像和衝動;強迫行為指重複出現的儀式動作。但是這種簡單的分類方法並不適合心理治療。(1)強迫觀念表現為反覆而持久的觀念、思想、印象或衝動念頭。力圖擺脫,但為擺脫不了而緊張煩惱、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和出現一些軀體癥狀。強迫觀念可有下面幾種表現形式。①強迫思想:強迫性懷疑,患者對已完成的事情總是放心不下,要反覆多次檢查確實無誤後才能放下心來。如懷疑是否關好門窗,準備投寄的信是否已寫好地址,煤氣是否已關好等等,在懷疑的同時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強迫性回憶,患者對過去的經歷、往事等反覆回憶,雖知毫無實際意義,但總是反覆回縈於腦中,無法擺脫,因而感到厭煩之極。如回憶已講過的話用詞、語氣是否恰當等;強迫聯想,當患者聽到、見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時,就不由自主地聯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見到有人抽煙就想到火災;強迫性窮思竭慮,患者對一些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總是無休止地思考下去,儘管患者的邏輯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沒有必要深究,但無法剋制。如天為什麼要下雨?人為什麼要吃飯?地球為什麼是圓的?等等。②強迫意向:患者在出現某種正常心理時常出現相反的違背自己的內心意願,雖然這種相反的意願十分強烈,但從不會付諸行動。如過馬路時,想到沖向正在駛過的汽車等等。③強迫情緒:患者對某些事物感到厭惡或擔心,明知根本無必要卻不能剋制。例如,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擔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細菌的侵襲等。(2)強迫動作又稱強迫行為。即重複出現一些動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擺脫。①強迫洗滌:常見有強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醫院挂號員,她認為接觸一些腫瘤病人的門診卡可以「傳染」到腫瘤,如她的手再接觸到家門把手,則認為會間接傳染給自己家人。於是每次下班回家總是喊家人開門,她則高舉雙手進入,然後反覆洗手,內、外衣服全部換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點夜餐就寢。②強迫檢查:是患者為減輕強迫懷疑引起的焦慮不安而採取的措施,如出門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寄信時反覆檢查信中的內容,看是否寫錯了字等等。③強迫性儀式動作:患者總是做一些具有象徵性福禍凶吉的固定動作,試圖以此來減輕或防止強迫觀念所引起的焦慮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④強迫計數:患者見到某些具體對象(如電杆、台階、汽車、牌照等)時,不可克制地計數,如不計數,患者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強迫癥狀有時嚴重,有時減輕。當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勞或體弱多病時較為嚴重。女性患者在月經期間,強迫癥狀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學習緊張時,強迫癥狀可減輕。通常病人深感焦慮,主觀上力圖和強迫思維、動作對抗,結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慮、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點,從而容易對日常生活事件發生強迫性質的心理反應。形成和發展原因剖析強迫症的心理模型1.強迫想法和焦慮有關。2.強迫行為(外顯的或隱匿的)是隨意行為,旨在減輕焦慮和不適。但焦慮減輕導致強迫被強化。3.為了防止發生強迫想法和焦慮,症人常有迴避行為,但迴避行為阻止了對焦慮想法和暴露。根據上述心理模型。治療策略應當是促進症人對恐懼刺激的暴露,同時又鼓勵他們會議上暴露的儀式和認知迴避而不易發現,這就需要醫生進行全面細緻的檢驗和評估。過去大多數人認為本病源於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來發現遺傳因素比較明顯。(1)遺傳:家系調查發現,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症,遠遠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於人格特徵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人格特徵又在強迫症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強迫症與遺傳有關。在臨床上也觀察到,約2/3的強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強迫性人格。強迫性人格的特徵是,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嚴肅古板,辦事井井有條,力求一絲不苟,注重細節,酷愛清潔。(2)心理社會因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強迫症是強迫性人格的進一步發展。行為學家則認為,強迫症的產生是由於刺激——反應出現過多重複導致焦慮,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導致異常習慣的形成,病理性認識和反射的建立,使衝動、思維和行動拘泥於固定的行為學習模式。在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生理髮育迅速,在與競爭激烈的社會交往中出現的不適應現象,可引起強迫癥狀的產生。工作緊張,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盡人意等可使患者長期緊張不安,最後誘發強迫症的出現,癥狀的內容與患者面臨的心理社會因素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繫。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擊等也使患者焦慮不安、緊張、恐懼,誘發強迫症的產生,癥狀的表現形式與精神創傷有直接的聯繫。(3)生化:有人認為強迫症患者5-HT能神經系統活動減弱導致強迫症產生,用增多5-HT生化遞質的藥物可治療強迫症。人的個性特與強迫症的產生有一定關係。有許多學者報告,約有1/3~1/2的強迫症患者的病前個性屬強迫型。有人將強迫型人格分成兩種類型:①多疑慮,缺乏決斷力,遇事猶豫不決,類似輕微的強迫症。②固執、倔強、易激動、脾氣壞,缺乏決斷力。這兩種類型都具善良、注重細節、求準確、愛整潔的共同點。第一種人做事緩慢,遲疑不決。後一種人固執求全。強迫人格的形成除與遺傳有一定關係外,家庭教育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也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具有強迫個性的父母對患者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兒童的教育不當,如過分苛求,對生活制度的過於刻板化要求,使他們形成遇事謹小慎微、遇事憂柔寡斷,過分瑣碎細緻。務求一絲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覆推敲,事後後悔自責。在與人交往中過分嚴肅、古板、固執。在生活上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條,甚至書櫥內的書,抽屜內物品,衣櫃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齊有凈,乾乾淨淨。看上去做事認真、心細。為此經常需花費時間整理,而影響其他工作的完成和個人的休息。患者病前個性特徵與治療效果也顯著相關。凡病前人格良好,無強迫人格特點者,治療效果較佳。而病前具有強迫人格特點者則治療難度相對大。因此,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給予過多、過於刻板的要求,對於預防強迫症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的會遇到一些人重複一些無意義的動作,如反覆檢查門是否關好,鎖是否鎖好,反覆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幹凈,有些人反覆考慮一些無實際意義的問題,如人為什麼會有兩條腿,為什麼是按1、2、3、4、5……排列,而不是反過來排等等,這種行為和觀念,在醫學上稱為強迫症,屬於神經症的範疇。正常的人是否也會出現強迫現象呢?正常的大多數人也曾出現過強迫觀念,例如不自主地反覆思考某一問題,或念某兩句話,或唱一兩句歌,反覆如此,但不影響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所以不能看作強迫症,可以採用心理學的方法加以糾正,使不致於進一步發展。只要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干擾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動,並且影響他的能力和行為,影響到人際關係或家庭的幸福,那麼便可確認強迫症的存在。治療採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長期以來一致認為強迫症治療困難,60年代前,強迫症預後不良,直到1966年Meyer報告2例強迫症用行為治療取得成功,情況才開始改變,1971年Rachamn創造一種治療方法,稱為」暴露結合應答預防法」(Exposurewithresponseprevention),成為強迫症的有效治療方法,據Foa等(1985)的資料採用這種方法治療200多例強迫症,65--75%得到好轉,隨訪時保持良好。自療、家庭治療和預防(1)心理治療:解釋性心理治療為治療的手段之一。對於患者要冷靜分析本人的人格特點和發病原因,包括童年有無產生強迫症的心理創傷。如能找出原因,應樹立必勝信心,儘力克服心理上的誘因,以消除焦慮情緒。認真配合醫生,找出心理因素,進行系統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要以堅強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為和思維。矯正強迫症行為和思維要循序漸進,並持之以恆,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同時多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灶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有強迫思維時不要對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有強迫動作時,要理解這是違背自然的過度反應形式,要逐步減少這類動作反應直到和正常人一樣。堅持練習,必然有益。注意心理衛生,努力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和技巧,增強自信,不迴避困難,培養敢於承受艱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健。非我療法、生物反饋治療、行為治療如系統脫敏療法、厭惡療法、暴露療法等,都有一定效果。可以試用這樣的治療方法:把病人置於嚴密監護下,當病人慾進行強迫動作或思維時,家人就以談話或邀請參加某種活動的方法分散轉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強迫動作和思維發生。同時請精神科醫生講解治療原理,給病人以鼓勵和獎品。第二階段再讓病人逐步接觸能誘發強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癥狀的出現,一面使刺激逐漸升級。實踐證明,經多種治療無效的難治病人,大多數用此法能獲得好的效果。對於強迫觀念者,當強迫觀念一出現,即用聲音干擾,效果也較滿意。家屬對病人應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要過分擔心,盡量避免跟病人講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最好按常識給予答覆,說一遍即可,無需重複。(2)藥物治療:可用三環類抗抑鬱劑及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治療。①氯丙咪嗪: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對伴隨的抑鬱癥狀也有治療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療劑量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開始用時劑量宜小,逐漸加量。②氟西汀(百憂解):對強迫癥狀有較好療效,氟西汀的治療量為20~80mg/日。③氯羥安定:對強迫癥狀也有一定效果。氯羥安定的治療量為1~2mg/日。(3)精神外科治療:對少數癥狀嚴重、久治不愈的強迫症患者,可破壞患者腦的某些部位如額葉內下側、扣帶回等,對減輕強迫癥狀和社會適應功能均有一定幫助,但須嚴格掌握對象。心理醫生治療指導一、決定適合心理治療的對象1.強迫症是原發還是繼發?繼發於抑鬱症者,應著重治療抑鬱症,繼發於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葯。如繼發於器質性疾病者,治療其原發疾病。2.病人是不願意參與治療?不願意主動參與心理治療者,難以收效,不應實施。二、行為分析要進行詳細分析,詢問問題的認知,儀式行為,迴避行為,情緒和生理等各個方面。對每個問題的發生髮展過程,包括素質,促發因素和維持癥狀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確定於預的具體目標。三、治療原理的說明在醫師對問題有了實質性了解之後,您患了強迫症,在同病人討論時可引入治療原理的說明,例如:「根據您所說的癥狀,您患了強迫症,您有怕把細菌帶到家中的想法,您知道這不大會發生,但您不能排除危險,於是您開始洗很多東西,洗手長達1小時,也不接觸孩子並且迴避一切您認為和瘤有關的事情,不過,這一切做法只使您覺得暫時好一點,時間較長些問題反而會更加嚴重,強迫想法和行為反而更多,這就是這種問題的特點,您越是想通過迴避方式對付問題,問題也似乎越真實,強迫想法也越多,您的民政部是不是這樣。」在病人就答後,可進一步說明:」對付這些想法的最好方法是習慣於它們的而不做洗手,迴避之類的事情,這有幾個方面的好處,您能習慣於使您原先恐懼的事情,迴避到日常的生活方式,您會發現危險的事情並未發生,治療在於幫助您越來越多這樣做的,起初您覺得煩惱的事情接觸,直到您對它們習慣為止,會議上洗手,會議上迴避是委很生要的。這樣,您就會發現您擔心的事情並未,開始這樣做的,起初您覺得焦慮,但您會發現焦慮會逐漸減輕,比您預料的更快,這樣的治療您得如何?」暴露結合應答預防的步驟1.仔細考慮對一切以往迴避的情境進行暴露。2.對恐懼刺激和想法的暴露進行指導。3.儀式動作和迴避行為,即反應預防。暴露的實施和反應預防的細節都要考慮並和病人事先討論,示範,自我練習都可採用以促進治療實施無外顯強迫行為和強迫症的治療方法治療更困難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儀式和認知迴避不易認識,也更維干預,治療方法的兩種,其一稱為」習慣化訓練」共實質是對強迫想法的反覆暴露,通過各種方法喚起強迫想法,而病人採取接受的態度並且不作迴避性精神儀式。另一種稱為」思維停止法」,其原則是強迫想法和某種輕微厭惡刺激建聯繫以促進其消退,這兩種方法實施時還有很多具體細節要注意考慮。強迫症藥物治療近10年來研究證明,有一小組抗抑鬱葯對強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慮平,但這類葯因副作用較大,已日趨淘汰。近年發現百憂解a等選擇性5羥色胺回收抑製劑有抗強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雖然強迫伴抑鬱癥狀者被認為最為適合藥物治療,但療效並不限於有抑鬱的強迫病人,大約50%的強迫症對藥物治療有效,藥物治療應視為整體干預的一個成分,和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結合起來,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步驟。強迫症的表現一、病史:女性,29歲,營業員2000年9月份在回家路上見到一隻死老鼠,覺得渾身很臟,回家將外衣裳換洗,又感到澡盆變髒了,又反覆沖洗澡盆,忙到半夜兩點。從此怕見死老鼠,不願出門,自己也覺得自己心態不正常,不能控制自己的這種想法,因此腦子裡經常與這種想法做鬥爭,覺得痛苦。幾天前,婆婆切菜時生熟不分,並把蒼蠅打死在案板上。從此覺得心理噁心,反覆清洗案板。平時總是最後出家門,反覆鎖門,怕家門上沒關好。二、分析:這位患者從小就特別愛較真兒,要求自己做事做得要完美,梳洗打扮也要特別乾淨,逐漸養成了強迫個性,在這個性格基礎上遇到一件特別的事情,如見到死老鼠,出現強迫症癥狀。強迫症是一種心理障礙,有很多人都患有這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己不能控制的強迫思維、動作等,如反覆想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類似毫無意義的想法,自己也知沒有必要這麼想,但就是控制不了,這種強迫和反強迫的觀念引起內心極度痛苦,患者往往強烈醫生診治。強迫症的自測強迫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以前醫生認為強迫症並不多見,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八十年代早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通過大規模的調查驚訝地發現強迫症甚至比常見的情感障礙、驚恐障礙的患病率還要高,每年因強迫症要花費8.4億美元。強迫症與抑鬱症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專家估計我國強迫症患者也不會少。強迫症主要表現為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有的出現違背自己意願的衝動,如走到高處,有一種往下跳的內心衝動。患者為減輕強迫思維引起的焦慮,會作出強迫行為:做事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很多強迫症患者起病於青少年,嚴重影響個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強迫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使用和5-HT有關的藥物,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等。以上應在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以下是一個關於強迫症的自測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評定。1)我常反覆洗手而且洗手的時間很長,超過正常所必需;2)我有時不得不毫無理由地重複相同的內容、句子或數字好幾次;3)我覺得自己穿衣、脫衣、清洗、走路時要遵循特殊的順序;4)我常常沒有必要地檢查門窗、開關、煤氣、錢物、文件、信件等;5)我不得不反覆好幾次做某些事情直到我認為自己已經作好了為止;6)我對自己做的大多數事情都要產生懷疑;7)一些不愉快的想法常違背我的意願進入我的頭腦,使我不能擺脫;8)我常常設想自己粗心大意或是細小的差錯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9)我時常無原因地擔心自己患了某種疾病;10)我時常無原因地計數;11)在某些場合,我很害怕失去控制而作出尷尬的事;12)我經常遲到,因為我沒有必要地花了很多時間重複做某些事情;13)當我看到刀、匕首和其它尖銳物品時我會感到心煩意亂;14)我為要完全記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擾;15)有時我有毫無原因地想要破壞某些物品,或傷害他人的衝動;16)在某些場合,即使當時我生病了,我也想暴食一頓;17)當我聽到自殺、犯罪或生病時,我會心煩意亂很長時間,很難不去想它。當上面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癥狀持續存在影響正常生活時,您有必要找專科醫生諮詢。《走出強迫的泥潭——森田療法指導集錦》此順其自然非彼順其自然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症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迴、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麼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複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麼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癥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人本身還有一個自然的現象是古怪的、可怕的、骯髒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裡我們暫且把他稱做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麼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麼你就會被它束縛。例如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他的頭腦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雜念——我要把老師殺了。這個念頭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他覺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責和想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從而對這一念頭形成了強迫。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念頭,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這為老師平時對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個念頭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學生的潛意識對壓力的一種發泄。在這裡,讓學生本身明白其潛意識過程是不太現實的,但倘若這個學生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麼他有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觀念的形成。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麼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裡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麼你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強迫症難治的兩點原因強迫症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心理疾病,它帶給人的痛苦是非親身經歷者難以體會的。在現實中,很多強迫症患者都在選用森田療法來治療自己的強迫症,但治療的效果有時卻是差強人意的,當然這並不是森田療法不好,而是由於沒有正確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導致的。「順其自然」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裡我將再分析一下除了沒有正確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強迫症難治的另外兩點原因。1、人都有強迫傾向強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頭腦里再也不要出現一絲的強迫觀念了。這個想法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一絲的強迫觀念是完美主義的想法,它會為你以後從強迫症的旋渦里走出來埋下一個隱患。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里反覆地想該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覆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覆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後,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所以強迫症患者應該放棄不要一絲的強迫觀念出現的完美主義願望,因為你抱著它不放,生活中這些必然的強迫就會與你的強迫癥結合起來加重你的癥狀,這也是為什麼強迫症難以根除的原因,因為強迫是根本就無法徹底根除的。其實強迫症給我們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強迫的觀念或行為,而是伴隨著這些觀念和行為出現的焦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你不訪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愉快的,那麼即便是反覆地想問題的癥狀依然存在,你還會有以前那麼痛苦嗎?所以要想治療強迫就不要將癥狀視為大敵,而要接受癥狀,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把癥狀看得那麼重要,癥狀不重要了情緒才會平靜,而只有情緒平靜了才會反過來使癥狀得到緩解和消失。2、強迫的泛化強迫症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說最開始我們強迫的只有一個觀念,但到後來,強迫的觀念越來越多,一個接著一個地強迫,它們可能是同時強迫,也可能是一個替代一個地強迫。強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說起,一般來說患有強迫症的人都是比較內向的,同時又完美主義、敏感和固執的。而在患上強迫症後,由於癥狀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產生泛化。當然如果從行為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形成了一種強迫的習慣。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泛化其實就是心理衝突持續得不到解決的一種表現。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來防止強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簡單,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泛化的存在,當出現泛化的時候,不用去理睬這些讓你反覆想的觀念,而應該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那麼泛化就不會影響你。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泛化的強迫觀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確的,給人的感覺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記住,這是個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麼你就又陷入了強迫的怪圈。為了讓大家對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將舉例說明:比如某人他最開始只是反覆地強迫別人是不是覺得他很怪,由於這個強迫的衝突持續得不到解決,於是他又對其他事物產生了強迫,如他在看關於人體科教片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就是我們人要分男人和女人兩種性別,於是他又反覆地思考這個問題,而後,他在出門後又突然想到門是不是沒有鎖好,於是又強迫地思考這個問題,以此類推,強迫的東西就越來越多,而這些其實全是強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強迫會泛化,那麼當他出現泛化的時候就會警覺和認識到原來不是這些問題(人為什麼分男女兩種性別等)有什麼意義,而是癥狀在泛化,這樣他的心裡就有底了,內心的焦慮情緒會減少很多,同時也為能順其自然,不去在意這些癥狀找到了一個理由。強迫症該用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強迫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它的主要癥狀是以反覆出現某些觀念和某種行為為特徵。它的發病原因至今還是個迷,不過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的是它的發生總與人的性格特徵、曾經的心理創傷(特別是性方面的問題)以及應激事件是緊密相關的。目前在治療強迫症的臨床中,主要有兩種治療傾向,一是主張用藥物治療,第二是用心理治療,但是到底那種治療傾向才是比較有效的呢?在以往的治療中曾接待過一些強迫症患者,他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到處尋醫治療自己的問題了,但是至今都未治癒,最長者有10年的治療史,揪起原因主要是他們以前都是單純地用藥物治療。我們知道強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敏感內向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或思維習慣導致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的生理機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藥物它並不是針對強迫症的病源來進行治療的,因而它是治標的,其作用只能是暫時的控制癥狀,而無法達到治癒癥狀。中國有句古話叫「心病還需心藥醫」,所以對強迫症的治療應該要以心理治療為主,糾正其個性缺點和錯誤的思維模式或習慣才是治本。不過在這裡我要提的一點是,倘若針對比較嚴重的強迫症,在治療初期單獨地使用心理治療也是有弊端的,因為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實踐治療的理論和觀點才會有效果。而強迫症的癥狀一旦爆發,如果患者對心理治療的理論或觀點還沒有真正的理解,那麼就會造成心理治療的失敗,從而使患者對心理治療喪失信心,導致他今後不再治療或去尋求單純的藥物治療,其結果必然是久治不愈。所以治療強迫症,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按其癥狀的嚴重程度來分類治療:對癥狀比較輕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療就可以治癒,而不必使用藥物;而對於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在心理治療為主的情況下,輔助地使用藥物。大概的治療程序如下:在治療初期,可以適當地服用一些藥物來控制和穩定癥狀的發展,同時配合心理治療。而當患者在實踐中逐漸獲得心理治療的效果後,一方面繼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則應該逐漸地減少藥物,並最終停止藥物。接納癥狀其實不論是強迫症患者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癥狀。當然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那些癥狀給患者朋友們帶來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們心中那種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好起來的心情,所以他們對癥狀的不接納、自責,甚至是憎恨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卻是和你儘快想好起來的初衷願望是背道而馳的。這裡我將打一比喻來說明為什麼接納癥狀才會真正地讓自己儘快地好起來。比如說,我們的手部或腳部有個地方被擦傷了,留下了一塊血液凝結的傷疤,你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會讓這塊傷疤在我們的身體上消失呢,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為等到這塊疤痕下的皮膚完全癒合後,它自然就會脫落而消失。而倘若我們把這塊疤痕比做強迫症,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強迫症患者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塊傷疤的呢?他們是不斷去摳這塊傷疤,恨不得瞬間就把這塊傷疤永遠地去掉,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如何呢?其結果無非就是越摳越流血,越摳傷疤越大。而最終強迫症也就這樣被患者緊緊地摳住了。所以,面對已經出現的癥狀,我們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們好起來的做法就是接納它,不把它當會事情,那麼癥狀就會在我們這種容納的心態中減輕很多,並且就會順其自然地逐漸消失。為所當為如果要選出森田療法中最有效的治療理論或觀點,我想非「為所當為」莫屬。那麼什麼叫「為所當為」呢?簡單講就是認真地做你該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都是你該去做的事情。仔細想想強迫症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的區別是什麼?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迫症患者忘記了「為所當為」,忘記自己該去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內心中的一個念頭、一個情緒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中,因此強迫症就這樣產生了。而我們正常的健康人呢?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強迫症,則是因為他們則是一直在「為所當為」,他們的注意力不是關注在某一個念頭以及某一個情緒上,而是關注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強迫症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那麼反過來,我們要怎樣才能消除強迫的癥狀呢?不言而喻,從現在開始,你就得「為所當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你應該去做的事情,並努力把它們做好,同時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會自己的些癥狀,那麼久而久之,就會改變那種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所有的強迫癥狀也就會在你「為所當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完美是把雙刃劍強迫症等神經症患者的人格特徵中有一條就是完美主義。他們除了對外在的事物要求盡善盡美外,在內心的深處也總是認為自己的完美的,是優秀的人。當然認為自己優秀並沒有錯,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評價,會增加一個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如果人們沒有追求完美的願望,社會也就不會進步了。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處的,那為什麼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們最終卻得了強迫症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完美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是可以促進一個人發展,而過度的完美,既過度到偏執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個人的發展,很不幸的是,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過度完美的傾向。他們對自己評價往往是與現實的能力嚴重脫節的,當然這裡指的脫節並不是說他們是完全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們把潛力和能力搞混了(潛力是指未來發展可能達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經擁有的實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的一個完人了。所以,他們在腦海里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想法:我是一個凌駕於眾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正由於這樣,因而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身上有一點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對自己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自責。倘若他們長時間都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其實可以說是他們不論怎麼努力都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個完美無缺的人,而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所以他們必定會陷入自責、抱怨、自憐的惡性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困難和障礙,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他們人面前是一個有缺點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而這時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如心理創傷、性心理問題等或認知偏差,還有就是敏感,內向等性格特徵,就極有可能出現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恐怖症等神經症。所以要想走出強迫症等神經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義的人格特徵,其方法就是客觀的看待問題,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們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時不要以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允許自己有缺點,因為任何人都有缺點,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善待自己、寬容自己和接納自己。也只有善待、寬容和接納自己後,內心才會從衝突中平靜下來,這樣才可能走出強迫症。記得森田正馬先生曾說過,患有神經症的人都是優秀的人,也只有優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經症,他們與其他那些優秀而健康的人的區別就在於神經症患者是發揮出了起優秀的短處,而優秀而健康的人卻是發揮出了優秀的長處。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對強迫症的解釋,其實可以用多想少做與少想多做這兩個簡單的名詞來解釋。一個人為什麼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吧,強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想那些無聊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上,而對吃飯、學習、工作、玩耍等等這些事情是一點都心不在焉呢?而一個人為什麼沒有得強迫症呢?因為他最多花50%的時間在想,還有50%的時間在做事情,當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並且對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進去。所以,可以說強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剛好是兩個反方向,一個是多想少做,一個少想多做。因此其實要想治療好強迫也並不難,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樣少想多做就行了。放棄治療都說森田療法是放棄療法,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徹底地放棄治療,那麼你的神經症也就好了.的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說是精髓之言。於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著這句話去放棄治療了,強迫就讓它強迫,就讓自己沉溺在強迫的癥狀中,結果到頭來放棄治療不但沒有治療好自己的問題,反倒是越放棄越強迫。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於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邊就走思想導致的。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放棄,而沒有深刻地考慮過怎樣的放棄才是真正的放棄。其實要想真正的放棄,有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癥狀,承認癥狀是你身體的一部份,並接受你現在狀態就是正常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癥狀了,把它當做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才能對癥狀不敏感,才會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觀現實中你該做的事情上,舉個例子例子來說,你說誰會對自己身上長了兩隻手而困惑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兩隻手,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會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癥狀的正常,那麼你才會真正放棄對癥狀的治療而達到真正治療的作用,無為而治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放棄治療其實就是忘記強迫症,是對癥狀的脫敏,癥狀被忘記了,那麼你的注意力才會放在你該做的事情上。而這樣你也就達到了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而倘若你沒有首先接受你的癥狀,那麼癥狀對你來說,就是身體的一個異物,而我們人對身體異物本能反應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說你的放棄是真正的放棄嗎?在這種前提下的放棄其實是一種壓抑,是對癥狀另一個角度的關注。所以大家要想放棄治療,首先就要接納癥狀啊。癥狀外的陷阱那麼癥狀外的陷阱是什麼呢?陷阱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理性,二便是縱容.我們知道強迫症患者其實是很聰明的,思維能力強,並且非常地理性,不過他們的理性是和完美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才會非要把沒有答案的問題在大腦里理性地搞清楚.本來在接受治療後,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實踐得好好的,癥狀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強迫症患者所謂的理性卻也開始復甦了.他們會在沒事或冷靜的時候偶爾地想一下,其實以前強迫觀念中的某些東西其實還是有點道理的。這裡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有個人的強迫觀念是擔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燈會掉下來。他會想:「以前確實是多想了,沒有意義。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牢固,還是有可能掉下來啊,只不過幾率很小-------。」這時他可能意識到自己快陷入強迫了,於是就停止去想燈的問題。但他的「理性」會立刻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牢固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啊,」於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種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錯的念頭逼著他去想下去,結果癥狀就這樣又恢復了。而所謂的縱容,我稱它為吃飽了沒事幹,沒事找事。有時候我們的強迫症患者由於癥狀緩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別的開心,於是他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就是對以往的癥狀進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強迫的觀念,好像是要告訴癥狀他可以擺脫它了。而實際上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常常容易想著想著就又想成癥狀了。所以,在治療強迫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兩個陷阱。針對理性的陷阱,具體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論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麼正確,記住,只要是和強迫的觀念沾邊的,統統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錯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想,因為這正是陷阱誘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強迫也就好了,否則就又陷入癥狀中去了;而針對縱容這個陷阱的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縱容,把自己的高興勁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上吧。痊癒的含義強迫症患者最大的願望無非是痊癒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痊癒呢?如果你認為是癥狀的完全消失,那麼我敢肯定,你將永遠強迫,因為真正的痊癒並非如此。我們知道其實強迫症患者之所以強迫,根本的原因就是違背自然,把正常的問題當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強迫。舉例子來說,比如一個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於是這個男人產生了想與這個女人親密的念頭。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任何一個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但強迫症患者卻不一樣,他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這樣想就是不道德的、齷齪的,於是就去壓制這個念頭,而其結果就是他得了強迫症;又比如說一個人他在與人談話時,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來回答別人的問話,並認為自己不該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有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實呢?我們每一個人在與別人談話時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別人的提問,只不過正常的人是在無意識地思考,而之所以無意識地思考,是因為它就跟我們的呼吸一樣,是自然發生的過程,根本就不需要我們人主動去控制的。而強迫症患者卻非要把這種正森田療法格言錄 順應自然 ◆ 自然 人們的思想認識中常常存在許多似是而非的奇怪的觀點。大自然確實永遠是純真的美麗的。動物界的現象也是自然,人類社會的現象也是自然,物價昂貴也是一種自然,為什麼只把乾枯的貝殼、遠遠眺望到的山與大海等和我們關係疏遠的東西看作自然呢。不但不斷沖刷岩壁,反覆流動著的波濤屬於大自然,不論宏觀的或微觀的,在觀察我們周圍的自然現象時,看到的那不斷努力、不斷奮鬥的人們,也是自然。 ◆ 順其自然。對出現的情緒和癥狀不在乎,要著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即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 ◆ 不要努力 貴函有所謂「努力把痛苦當作痛苦來接受」的說法,倘真這樣努力,就又使痛苦成為雙重了。實際上即使不努力,痛苦終究還是痛苦。所以,想特意設法取消痛苦這是多餘的。降臨在身的災難,湧現心頭的痛苦,除了承認事實、聽之任之,別無它法。就像禪家所說「心頭無雜念,烈火也覺涼」那樣,已經到了這種時候,若再專心致志的祈求聽其自然,或用上力氣去滅卻心頭雜念的話,那就已經既不能順應自然,也不能滅卻心頭雜念了。 ◆ 不必刻意安排 我們只要能照樸素的慾望去活動,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心身的消耗或斃命。因為在我們身體中,存在著象安全閥那樣起到自我調節作用的東西。因此,沒有必要死按那些機械的理論去休息或休養。在活動的過程中,就會不斷調劑急緩,自然進行工作上的變化,通過它是可以自動調節的。 ◆ 隨機應變 「人是思維的蘆葦。」這是我們人類心裡活動的一種事實。人是一種必須思維的動物,這是人自身的一種本性。然而,反過來說,如果因為認為不思考不行,便不斷努力對自己和自己的心思進行鞭策,這樣的做法,就像企圖拿手來推動電機,幫助電機加快速度那樣,這種努力是徒勞無益的。勞而無功是它的必然結果。人們如果都能適應各自現實的境遇,聽其自然地與之相碰撞、相接觸順應其時態隨機應變,就會發揮出火花迸發似地思維功能的作用。如果企圖硬性地勉強去思考,就像把爐膛里塞滿劈材那樣,只是一味冒煙卻燒不出火焰。 為所當為 ◆不僅用腦筋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行動去理解。只是思考什麼也不會產生,要行動,要不斷做出成績,要通過親身體驗去理解。 ◆ 要不斷干點什麼 正如先生所說的「要不斷干點什麼」這句話,現在終於明白了。我們在一天的24小時中,必須不斷地進行某種什麼精神勞動,或注意些什麼,或為了什麼目的而必須讓手足不斷地活動。這是一種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這種精神,無論遇到怎樣突發的事變,都可以間不容髮地立即轉換並指向新的事物。 ◆ 去掉預先的考慮 過去我在工作的空隙,總好不斷考慮關於「怎樣考慮引導自己才好」的問題,然而,即使規定了某種行動方針,雖然放心了,卻絲毫沒有成為實際行動的規範。如果有時候沒有提出什麼所謂既定的方針,便越發不斷地陷入了迷惑。今天,已經不再那樣考慮,只是憑藉樸素的慾望去干點什麼而已。 ◆ 不需要什麼勇氣 患者說「已經決定我自一月份開始必須到學校去上班,可是真不知道我是否有了去學校的勇氣」。森田說「只要能去就行,不需要什麼勇氣」。 ◆ 不要進行不必要的交際 所謂「廣泛交際」實際上是一種虛張聲勢外強中乾的虛偽精神而不是什麼在交際方面的學習。人們的行動必須是根據生活需要或者是受個人慾望驅使的結果。不要去進行那些不必要的交際。自己要經常注意,切莫丟失自己原來那謹慎的態度。一切活動必須經常出自本意才行,這就是去掉虛偽,回歸真人的自然狀態。 ◆ 外表自然,內心健康 意思是說象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就能健康起來。神經質者總是希望先消除癥狀、改善情緒,然後再恢復到健康的生活,這樣做永遠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對情緒不予理睬,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樣去行動,這樣,情緒自然就變成健康的情緒。 作者:123.196.0.* 2007-12-2 00:42   回復此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森田療法格言錄 生活的準則 ◆ 情緒為準則 是指注意情緒的生活態度。情緒本來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這種看重情緒的生活態度是神經質患者所共有的。森田療法要求對於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緒不必予以理睬,讓我們重視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動。當患者認為自己有病,並對癥狀感到精神負擔時,醫生就告訴患者:「這不是癥狀,只是一種情緒」,能體現你的價值的是—行動和達到的效果。 ◆ 目的為準則 指不受情緒影響,注重於實現自己目的的生活態度。譬如外出去買竹子回來,當時的心情如何無關緊要,只要把竹子買回來,也就達到目的了,這就是成功。如果沒有買來竹子,心情好與不好都是失敗。從這個意義上,森田努力創造一種辦法,讓患者盡量拋棄以情緒為準則的生活態度。 ◆ 行動為準則 惟有行動和這種行動的成果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即使想法有多麼高尚,若是偷竊他人的東西,那就是盜竊;反之,即使多少想過壞事,若肯幫助別人,就會被看成好人。輿論的評價就是如此。這就是「與其想,不如做」。從這個意義省,森田對情緒要求即來之則安之,要為實現既定目標去行動的生活態度,稱作行動為準則。 ◆ 天天是好日 如果工作、學習一天之後,感到過得很充實,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沒能過得充實,那就是壞日子。至於這一天的情緒如何並不重要。 擺脫束縛 ◆語言的束縛 人們在體驗了某種經歷後,總習慣於用好與壞、正與誤、善與惡等詞語來評價它。其實事實就是事實,它並沒有好壞、正誤、善惡之分,這些評價都是人硬賦予它的。而這種評價恰恰阻礙了人們認識事物的真相。正如森田先生所說的那樣,「睡夢中的有和無,有無相加等於無;迷惘中的是與非,是非相加等於非,」因此在做事的時候,不要進行這種毫無著落的評價,只有這樣才是脫離執著的方法之一。 ◆ 理論的束縛 中國教育缺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在這種教育環境中生長發育的孩子們,很容易出現理論主義錯誤傾向。一般來說,神經質患者這種傾向是非常突出的。神經質者出現緊張不安就是「理論主義的錯誤」。對這些緊張不安焦慮等癥狀如果報對抗的態度,癥狀就會加重,即可能進入惡性循環,會產生「負效應的努力」。與現實脫離的理論主義錯誤常將我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以極快的速度拉向極端。因此,「解決實際問題,不能指望哲學,而要依靠實踐。當你偏向理論的時候,同樣的一件事情,愛和恨、善與惡,便都十分費解。但是,實際情況卻常常比想像要簡單的多,而且還能超越最難的理論。」 理論的錯誤和認識與實踐的規律 ◆無善惡 陷入錯誤思想後,由此得出的善惡觀,完全是虛偽的,人為捏造的東西。善必須是真的。如果從自己純真的原本狀態出發,其中則無善惡。 ◆睡夢中的有和無,有無相加等於無;迷惘的是與非,是非相加仍是非 所謂迷惘,就是執著於自己,不能正確地進行觀察思維。無論是注意或是其他活動,都必須是順應著當時的客觀情況,自自然然地流動前進。人們常常是從自己主觀願望出發,想要如此這般地硬加安排一番。由於未能照想像的情況進行,所以,往往又形成思想上的衝突,反倒陷入了思想矛盾,倘能順從個人精神上的自然流動狀態狀態就會既無衝突,也沒有痛苦了。 ◆欲擁一波消一波,千波萬波相繼起 脫離自我的客觀事物誰也能看清。自我判斷的時候因為是面對自己本身,所以自己很難弄明白。因此依靠自我的了解是不能治病的。水面上的波浪再也不能用自己本身的水波來消除。 ◆思想矛盾(惡智) 所謂思想矛盾是指「應該如此」的理論與「就是如此」的事實之間有矛盾。據森田說我們的主觀與客觀、情感與知識、理解與體驗經常互相矛盾。這是理性認識上的方法錯誤,它總是錯誤地認為憑著合理的、合乎邏輯的理性能夠解決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問題,並試圖解決這類問題。 ◆切莫拘泥於理論 切莫把自己的情況機械地與理論對照,勉強用它來校正自己那裡好那裡不好。最好切莫如此。但願能順應自然,保持安心經時度日的情緒就很好。要逐漸領會某種體驗,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論。如果把理論放在首位,就必然要陷入錯誤一味深入迷霧之中。 ◆事實與實踐 人生的問題不能靠理論或理想來解決,而要靠事實和實踐。人需要吃飯、希望工作,而且不願墮落。人生的過程在於順從自然。這沒有定規的人生,要以事實為事實,要順其自然地服從它。 ◆事實為真 只有事實才是真實的。它是以情緒為準則相對應的詞。對無能為力的客觀事實,就要承認自己無能為力。 三種境界 一、不安常在 ◆ 不安心即安心 即使感到不安,如果能毫不驚慌失措地泰然處之,那麼這種不安就會逐漸消失,即使有不安也如同沒有一樣。 ◆ 為值得煩惱的事而煩惱 意思是不值得去煩惱的事,煩惱也沒有用,值得煩惱的,不妨為之煩惱。 ◆ 不安常在 人要活著,總會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擺脫不安,它卻窮追不捨,你和不安抗爭,它就一味地加劇。對於不安應該是來者不懼順其自然,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 二、坦誠 ◆坦誠 當因臉紅恐怖,在人面前被稱作「你是靦腆的人」時,最好是敞開心扉照實說。「實際上我膽小而發愁,無論對方說點什麼,我都立即臉紅。這樣無可奈何的事情真是少見。我真是的。」這種講法暫且作為公式來套用也可以。請多次地反覆使用。 ◆純真的心 意思是坦誠的心,富於人情味的心。按照森田療法的觀點,「越是坦誠的人,治癒得越快」。 作者:123.196.0.* 2007-12-2 00:42   回復此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復:森田療法格言錄 三、無所住心 ◆ 無 最近這一階段,主要感到能夠帶走的體驗就是個「無」字。50天的休養—不想叫作什麼治療—所獲得的,也就是這個「無」字。今後,我還有可能出現迷惑的情況。但是,唯獨在這個「無」字上,再也沒有什麼迷惑了。 ◆ 心隨萬境變,變化之處實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隨著境遇不同而千變萬化,甚至可以說:這種現象實在是玄妙。在森田療法中它賦予的含義是「情緒就像天氣一樣容易變化;情緒惡劣時不要悲觀,情況順利時也不要高枕無憂,要著眼於行動努力去干。 讀書問題 ◆ 讀書的方法 讀書時,僅只通讀一遍,不去思考尋找其他什麼意思。在這樣的過程中,將書中的大意自然地刻印在腦海中,趣味倒是非常地濃厚。 ◆ 讀書的新境界 如今讀書,卻全然處在一種毫無牽掛的境地。有時連早晨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時候讀過的內容,也能很清晰地重現在腦海之中,再如,即使讀書的當時未能立即記住的地方,事後考慮起來,卻覺得記憶很好,因此感到非常高興。 其他 ◆ 地位、財產與名譽 森田說「所謂地位,是心身修養方面最可貴的東西。所謂財產,是能夠滿足衣食住行及其他需要和慾望的有形或無形的材料和手段。所謂名譽,是未曾做過有愧良心的事。以上是人生中的三個條件」 ◆ 勝與敗 圍棋多佔一格就勝,缺一格就敗。勝敗是根據一定的條件決定的。如果沉湎於勝敗之詞,則必然形成各種精神上的苦惱。「圍棋的對手,恨之入骨,卻又愛不釋手」。我們很想一格不漏地獲勝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們人生的本來面目。如果放棄了勝敗和努力,這時的人生則一無所有。安心並我們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於勝敗之詞,就是安心。 ◆ 有大疑才有大悟 越迷惑越好,越懷疑越好。這種矛盾心理越厲害,領悟就越大。 ◆ 盡性 有這樣一句話,叫作「要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所謂「盡己性」,就是要真正明確自己的狀態懷著生的慾望去過積極的生活,為實現自我從現在做起,奮發努力。所謂「盡人性」,就是要肯定別人應有的價值,發揮他的長處。所謂「盡物性」,就是要看準每件事物的存在價值,提高它的價值。 ◆ 發揮天賦 盲人沒必要去和視力健全的人對抗,小膽的人也沒有必要去和大膽的人們競賽。僅僅照著個人的天賦全力發揮下去,就可以成為保已一或達爾文。 ◆ 平常心乃道 意思是無私慾的坦誠的心即人所追求之道。
推薦閱讀:

母音老人和徐恆志老人指導學人書信集——大音希聲(一)
陳一筠:父母如何指導孩子與異性同學約會?
母音老人和徐恆志老人指導學人書信集——大音希聲(三)
如何寫人——寫人技巧、指導集錦
必讀作品指導——王安憶

TAG:強迫 | 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