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朝名相韓琦:功安社稷 恩澤英俊(1)
06-19
韓琦(1008—1075),字秩圭,河南安陽人。歷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擁立英宗、神宗即位,以其文武全才、忠義情懷、闊大胸襟、實幹精神,鎮安國家,救民疾苦,呵護英俊,立德、立功、立言,為世垂範。封魏國公,謚曰「忠獻」,世人常敬稱之為韓公、魏公、韓魏公、韓忠獻。 功安社稷威震內外 孟子說:「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韓琦以「安社稷」為自己的使命,也在「安社稷」中享受著一個儒者的人生快樂。 仁宗天聖五年(1027),韓琦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中進士,虛歲方二十,史稱其「弱冠舉進士」。從此步入仕途,在每一個職位上,都有傑出表現。任右司諫時,連上十疏,揭露當時宰執班子用非其人,「眾以為非才,上獨以為可任」,仁宗終於聽取了他的忠言,同日一舉罷掉兩個宰相和兩個副相。又上疏請仁宗停止隨意降旨封官賜爵,不要助長僥倖之風。總之,只要發現政事有不當,韓琦未嘗不直言諫阻,三年間連上七十餘疏。名相王曾從不輕易誇獎人,對韓琦卻十分讚許,對韓琦說:言官諫諍不激烈,畏畏縮縮,怎麼能糾正皇上的失誤?「如君言,可謂切而不迂矣。」 夏國獨立後,宋王朝西北邊境受到嚴重威脅,不久,韓琦就被派往前線。從康定元年到慶曆三年(1040—1043),在西北四年,韓琦和范仲淹並肩作戰,成為著名的軍事統帥,朝廷倚之為長城,夏人懼之,邊民頌之,歌曰:「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韓琦這時才剛三十齣頭,還是個小年輕,人們已把他尊敬地稱作「韓公」。直到二十餘年後,韓琦做宰相時,他對西夏相關事宜的處置,仍令西夏使臣「聳服」,令僚屬由衷讚歎,稱其「真賢相,非他人可比也」! 慶曆三年四月,韓琦和范仲淹一起回朝任樞密副使,人們為之興奮不已,「士大夫歌於朝,庶民歌於路,至飲酒叫號以為歡」。接著,韓琦又和杜衍、富弼一道,協助范仲淹,主持了著名的慶曆新政。 處變不驚忠義敢當 君位世襲時代,新舊接替之際,最易生變,社稷安危,往往決定於呼吸之間,此時的執政大臣最受歷史考驗。韓琦於仁宗嘉祐六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61—1067),連任首相八年,期間,這種考驗他經歷了兩次,兩次都被歷史判了特優。縱觀韓琦一生,可圈可點之處特多,遠非同時代其他名臣可比。其中尤以兩次擁立新帝即位,表現出的那種為安社稷,置個人身家性命全然不顧的忠義精神;那種急難關頭,不避不懼,捨我其誰的擔當勇氣;那種處變不驚,履險如夷,庖丁解牛式的政治藝術,最為青史生色。 太子歷來被視為國本,太子不立,社稷不穩,國家不安。宋仁宗連喪皇子,直到晚年,還沒有立太子,朝臣無比焦急,仁宗卻無動於衷。韓琦於嘉祐六年閏八月被任為首相,九月間,就說服仁宗,確立養於宮中的宗子趙曙為太子,長期困擾朝臣們的國本問題,被韓琦迅速敲定。 一年半後的嘉祐八年(1063)三月,仁宗暴崩,韓琦和幾位輔臣先快速給太子披上御服,又急召翰林學士王珪起草仁宗遺制。倉促間,王珪「惶懼不知所為」,拿著筆只是顫抖。韓琦平靜地問王珪:「大行皇帝在位幾年?」韓琦的問話,不僅緩釋了王珪的極度緊張,也暗示了遺制寫作的慣常套路,王珪立刻醒過神來,知道怎麼寫了。韓琦召集百官,宣布仁宗遺制,擁太子繼位,是為英宗。到仁宗大斂那天,英宗突發狂疾,號呼奔跑,嚇得「左右皆走,大臣駭愕,痴立莫知所為」。韓琦見狀,毫不猶豫地直趨過去,將英宗抱進簾內,交給宮人,叮囑其用心照管。又告誡現場諸人,不得將所見外傳。隨之帶領人們恢復舊序,哀哭如儀,「若無事然」。韓琦見英宗病得不輕,第二天,又與同僚奏請曹太后,在皇帝病癒前,「權同處分」,垂簾聽政。因新皇帝突發狂疾可能引發的政治危機,都被盡心而細心的首相韓琦及時做了預防。 然而,英宗卻病得日益深沉,經常面壁而卧,拒絕吃藥。韓琦率領同僚到英宗病榻前,自己親手捧葯,俯身懇勸,英宗就是不聽,有時還將葯倒在韓琦衣服上,韓琦照舊堅持。英宗病中煩躁,待身邊宦官少恩,一些宦官便在曹太后前說英宗的壞話,曹太后對英宗日益不滿,一些當初沒有參與立英宗為太子的大臣,遂趁機向曹太后進廢立之說,曹太后也漸生此意。 一次,韓琦在簾前向曹太后奏事,曹太后忽然問起西漢昌邑王的事。漢昭帝無子,死後,第二代昌邑王劉賀得立為帝,因荒淫無道,剛立不久,便被大臣和太后所廢,改立漢宣帝。韓琦心知曹太后用意,卻假裝不知,故意在「昌邑王」三字上做文章,答道:漢朝有父子兩個昌邑王,不知問的是哪個?藉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待曹太后自知理虧後,韓琦便直言相勸道:您沒有親生兒女,今皇帝自幼養在宮中,皇后又是您的外甥女,老天把這雙兒女安排給您,「豈可不自愛惜」?接著又說:今皇帝的長子(即後來的宋神宗)已經長大成人,也要請您照管呢。韓琦的意思,是要告訴曹太后,您護佑今皇帝,可說是得皇子又得皇孫,划算著呢。以堅定其對英宗的好感。誰知曹太后卻氣不打一處來,怒道:還想在舊窩窩裡抓兔子嗎!在場的人都被嚇得倒退幾步。唯有韓琦,非但不退,還迎面頂上,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頗有得理不饒人之概。 接著,又引古例感動曹太后,曹太后無奈,只好批示說,定於某日再不到殿上來了。韓琦一見批示,立馬就令捲簾撤座,曹太后即便想要後悔,也沒了機會。一次女主幹政可能導致的政治危機,被韓琦快刀斬亂麻般地排除了。 三年多後的治平四年(1067)正月,英宗駕崩於福寧殿,韓琦等輔臣急忙派人召太子來繼位,太子尚未到,英宗的手卻突然動了幾下,另一宰相曾公亮見狀愕然,急告韓琦,想停召太子。韓琦不為所動,答曰:「先帝復生,乃一太上皇!」更令快召太子。太子趕到,韓琦即率百官擁之即位,是為宋神宗。一次君位接替之際可能突發的政治危機,再次被韓琦以超人的鎮定果敢排除了。 韓琦在遭遇突發大變故時的作為,令同時代人深受感動,也很為其擔心,有人提醒他:您幹得的確出色,但所冒風險也太大,「萬一蹉跌,豈唯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韓琦感嘆道:「人臣儘力事君,死生以之。至於成敗,天也。豈可預憂其不濟,遂措不為哉!」表明自己的志趣,唯在社稷之安,只顧儘力為之,成敗禍福,均不在「預憂」之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北宋與十字軍的軍事水平誰更高?
※宋朝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幽雲?
※南宋的楊再興和北宋的楊家將有何關係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港拍出2.94億港元,有哪裡令你印象深刻的瓷器呢?它們有怎樣的藝術價值?
※北宋茶詩的藝術特色(一)
TAG: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