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娛樂周刊:電影局借張藝謀下一盤很大的棋

南都娛樂周刊:電影局借張藝謀下一盤很大的棋

導演張藝謀(左)和製片人張偉平(右)

這次我們要講一個標準的通關故事:張偉平和於冬這些大佬其實也不是終極大佬,究其本源,是電影局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至於電影局是不是終極大佬,這個問題么……

今冬賀歲檔,張偉平和於冬的鬥法好看極了——我們在上一期已經做了報道,本著打破砂鍋的狗仔精神我們追蹤下去,發現背後的故事更加精彩,你漲個價我提個檔簡直是弱爆了的小兒科把戲,這次我們要講一個標準的通關故事:張偉平和於冬這些大佬其實也不是終極大佬,究其本源,是電影局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至於電影局是不是終極大佬,這個問題么……

專題受訪嘉賓

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

吳鶴滬

提高2個點,等於一些院線要倒貼,所以大家揭竿而起。

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總經理

趙軍

現在應該是有權貴利益集團進入電影界的時候了。

星美董事長

覃宏

4000萬票房,電影院最終拿的不到一半,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到4000萬。

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總經理助理

邱晴

廣州最好地段的電影院,年租金已達1200萬。

某業內人士

急於提高片方的分成,對院線及影院的積極性將造成打擊。

電影局的局

這是一場各懷心事的飯局

八大院線經理,張偉平,還有中影和華夏的領導。時間是11月22日中午,《金陵十三釵》看片後。

這頓冗長的飯局從12點45分開始,到下午5點才告結束,「但大家都沒心思吃飯。」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回憶,「因為我們是帶著氣看了電影再來談判的。」令院線感到生氣的,是此前張偉平宣布提高《十三釵》在A類地區的最低票價至40元,並同時提高該片的票房分賬兩個百分點,這觸動了院線的利益。

八大院線齊聚京城,本來是出席21日華誼和天娛共同出品的電影《開心魔法》的看片會,不過吳鶴滬表示,此前一個月,「新畫面招呼也沒打一聲,就發了一個合同過來要求院線簽字,同意提高票房分成和最低票價,否則就不允許院線放映《十三釵》。」此時「院線躺著掙錢」的言論又甚囂塵上——儘管其後來一再否認——總之,這樣的態度讓院線大佬們很不爽,他們很快形成了一個同盟,並表示拒絕觀看《十三釵》試片。

如果就此僵持,《十三釵》無法在八大院線放映,顯然是個雙輸的結果。

但強硬的張偉平妥協了。

妥協的原因看似容易理解——按照吳鶴滬的說法,「八大院線加起來佔全國票房的70%。如果聯合抵制《十三釵》,都只能推《龍門飛甲》。」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十三釵》的最大競爭者《龍門飛甲》的製片方博納,在八大院線與張偉平談判前,給院線經理們發來簡訊,表示他們會把最低票價降到30元。

然而,握有全國七成票房的院線,似乎博弈局面大好,最終卻也做出讓步:5億票房之內,新畫面對院線的分賬比例為45:55;超過5億,新畫面和院線分賬比例則調整為41:59。此前,通行的分賬比例是43:57。

這種妥協主要是由於,這一新型分賬方式,其實是電影局提出來的。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總經理趙軍和吳鶴滬均證實了這一消息。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電影局開會時已經與各大院線通過氣:製片方將提高分賬比例——這似乎能解釋張偉平後來的強硬態度。另有院線方面的陰謀論認為,張偉平正好借這個大片的機會提出,因為只有這樣的大片才具有提高最低限價和票房分賬的說服力,實際上2002年《英雄》開啟中國大片時代,也就是院線制改革次年,敏銳的張偉平就做過提高片方分賬的努力並獲成功;不過,同樣是張藝謀,他的文藝片也主動自降分成比例,使院線刺激排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妥協方案平均下來仍維持既有分賬比例,似乎不偏不倚,不過由於票房達5億以後院線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票房分成,勢必會刺激其增加《十三釵》場次。是的,「觀眾會用腳投票」,但對於電影這種一次性消費,業內共識:得院線者得天下。

所以,電影局拉了偏架。

《金陵十三釵》海報

電影局希望藉由張偉平製片、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分賬比例之爭,逐步把電影產業的利益向製片業轉讓。

在各大院線看來,影院僅能拿到票房一半左右的收益,而足夠規模的影院年房租就在200-800萬元,一個座位造價同場在8000-20000元,加上水電、人工等運營成本,影院至少需要3年才能實現躺著賺錢。

院線制

銀幕數量而非電影質量,對拉動票房更重要

在中國,電影的發行模式大致經過三個階段。1993年以前,是所謂的「統購統銷制」,即由中影買斷全國大小製片廠的電影,再層級下發,這顯然是計劃經濟體制的一條未割斷的尾巴。1993年進行了一次改革,製片方被允許直接與各省級電影公司洽談,這意味著地方發行方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力,這種自主權力在2001年底被進一步放大,所謂「院線制」在中國得以形成並持續至今。

與中國大大小小的體制改革相同,影片發行環節的改革,也由行政力量推動——在2001年,為了加速這種改革的過程,電影局甚至威脅將停止向沒有進行院線制改革的影院提供好萊塢大片。毫無疑問,這一改革是在向美國的院線制度看齊,而事實上,在脫離了計劃和分配之後,靈活的院線制也為國產電影產值在21世紀頭一個十年的飆升做出了貢獻。

改革初始,院線在與片方的博弈中扮演著強勢的角色,片方對院線的分賬比例一度為33:67——這個數字幾乎與美國相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國產片整體不濟,必須仰賴院線扶持。不過隨著中國電影產量和票房的飛速增長,院線所能分到的比例逐漸減小。

不過,與好萊塢打了好幾樁壟斷官司、歷經數十年才形成的院線制不同,造成院線分賬比例下降趨勢的原因,仍然不完全由市場因素主導。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影院本身也正在經歷從國有到私有的改制,資本關係複雜;而另一方面,分賬比例從一開始就一直由電影局給予「指導意見」、「若干建議」,而趙軍及吳鶴滬直言,此次事件「電影局不是來調和的」,在院線賭氣欲罷看《十三釵》試片前一晚,電影局領導電令「片子一定要去看」。

院線制十年,片方分成比例逐漸由33%上升至43%,《十三釵》後的上漲,似成定局。這是不可逆的潮流,當然,與國際標準接軌,也未嘗不是一個原因。但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刊分析稱,目前美國電影市場已接近飽和,但中國仍然是一個增量市場,也就是說,在現階段,銀幕數量而非電影質量,對拉動票房有更重要影響。而中國的銀幕數量儘管已接近破萬,卻仍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該人士因此擔心,急於提高片方的分成,對院線及影院的積極性將造成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趙軍在11月27日,也就是所謂「八大院線圍攻張偉平」之後的第五天,發微博稱:「……任何巨大利益傾斜之時就是利益集團進入之日,這是一般國企民營公司無法料到的。現在應該是有權貴利益集團進入電影界的時候了。」這種大膽的表態很難讓人不聯想到11月22日電影局作出的對院線稍顯不利的分賬調整。而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亦是不受制約的行政權力的天然擴張性。

為院線算筆賬

躺著掙錢還是躺著中槍

似乎是為了安撫院線,電影局在提高《十三釵》比例以後,將電影放映前的貼片廣告收入,明確劃歸影院。

粗看之下,這似乎是躺著掙錢的一個行業。先說院線,不管有沒有自建影院,院線在理論上能得到票房的7%,但由於要爭取影院,會將利潤極大讓於上座率高的影院,吳鶴滬稱,在實際分賬中,「有的院線只拿0.5%到1%,像星美院線就只收取1.7%的管理費。所以這次要提高2個點的分賬比例,等於這些院線還要倒貼,所以大家要揭竿而起了。」

至於影院——星美既是製作機構,也擁有院線,總裁覃宏的賬是這樣算的:「一個做到4000萬票房的電影院,電影院最終拿到的不到2000萬,但要做到這樣的票房,要求電影院必須達到1500個座位,而這樣規模的影院年房租就在700萬到800萬之間,還加上水電、人工等運營成本,4000萬在現金流上的確有盈利,但電影院不可能一出來就能做到4000萬票房。」業內以一個座位的造價來計算影院的初期投資,通常在8000-20000元,但即使是中西部省份的省會城市,一個豪華影城的座位單價也達20000元,這樣,影院至少需要3年才能實現躺著掙錢。

不過,一旦某個行業實現躺著掙錢,也就意味著競爭者的大量湧入,尤其是,電影院也並非一個高壁壘的行業,有院線人士稱,在一個人口僅70萬的城市,一個十字路口的四角,同時興建影院,競爭慘烈。另一個不利因素來自地價,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總經理助理邱晴稱,廣州最好地段的電影院,年租金已達1200萬,旗下影院已有抱怨在為房地產商打工的聲音,當然,房地產商本身也前赴後繼地投身這個行業,以至於電影局甚至下達了一條奇怪的指示:「房地產商票房分賬不超過15%」。

奇怪——美國影院參與票房分賬比例低,美國平均票價7.5美元也就50元人民幣,美國大城市的地價也不便宜,他們怎麼維持下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下屬的《文化創意產業周刊》撰文指出,在中國的影院,票房收入占影院整個收入的89%,增值服務如爆米花、可樂的銷售只佔到11%。而在韓國,增值服務收入占影院總收入的30%,在美國這個比例是60%。

在130億票房的巨大誘惑下,這些結構問題被遮蓋了,兩個百分點的分賬意味著什麼,如果《十三釵》最終票房5億,新畫面就能多得1000萬——這將進一步刺激導演、演員對片酬的胃口,從長遠來講,對產業並不是好事。另一方面,激增的銀幕數量實際上仰賴於龐大人口數量所帶來的剛性娛樂需求,失去兩個點的利潤率,則相應地增加了投資建設新影院的風險,這將滯緩銀幕數的增速,實際上對電影局越來越高的票房目標亦無益處,此外也不排除通過漲價的方式彌補差額。

雖然這一頁已翻過去,但不容置疑的是,張偉平多少和院線的情感產生了裂痕。根據慣例,影片上映前一個月片方與院線大致簽好合同,然而至截稿時《十三釵》仍未完成這個動作。而博納影業則聰明地做足感情分。

趙軍表示:「這個賀歲檔,我們有十幾部影片要上,這個不上就上那個。誰跟我們簽好了,我們就上誰的影片。張偉平他們現在還沒有和我們簽好合約,那就簽好以後再說,我們不著急這個事情。」

在隨後的一篇博客里,趙軍忽然沒來由地感慨起中華文明被熟人文化所閹割。

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總經理專訪

趙軍:中國電影現拐點,利益割據初養成

南都娛樂:據說十一月初的時候,你們就已經收到新畫面提升分成比的風聲?

趙軍:我們沒有想到他會單方面採用這麼強勢的態度,因為我們解決問題,從來都是靠協商的。所以我們現在百思不得其解的,為什麼這次這麼強勢?幾乎就是不予以商量的口吻,為什麼會這樣?

南都娛樂:八大院線的底線是?

趙軍:我們的底線是希望給我們一個時間,在全行業進行一次溝通。全國院線下面是幾千家電影院,這些電影院有各種經濟成分和老闆的,要改變分配的比例,我們需要跟這些影院的經營者和投資公司挨家談,因為你動了人家的乳酪嘛。

南都娛樂:對於張偉平這次態度如此強勢的真正原因,您有沒有做出自己的判斷?

趙軍:我們不管他強不強勢,也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總之我也很強勢。我們一直都支持他,我們院線對於新畫面的支持,可以說是在中國電影行業當中最大力度的!這次事件是電影產業的一個拐點,原來的電影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了一個新的利益割據。原來大家是共同體,但現在出現了不同的利益主體,甚至是基於某一方或自己一方立場的利益表達。

南都娛樂:那最終的一攬子政策,是誰提出來的?

趙軍:應該說是電影局提出來的。電影局是希望通過這次《金陵十三釵》的分賬比例,向片方傾斜,逐步把電影產業的利益,向製片業進行轉讓。

南都娛樂:這是一種有傾向性的做法么?

趙軍:不是,電影局是在做一種平衡,它對院線其實也有很多保障,比如說,接下來電影貼片廣告這一塊的收入,基本上就歸影院了。然後,電影局也提出,電影院的分成比例不要超過50%,再加上片方的45%,中間的5%就可以留給院線了。製片、院線和放映之間的利益有了一個大概的平衡,也因為電影局有這個態度,所以最後院線就達成了諒解。所以這一頁對於我們三方來講,已經翻過去了。

南都娛樂:以你的看法,電影局為什麼會選在這個時候走這一步?

趙軍:這個很正常,以前沒有這麼大的投資,現在投資越來越大,導演、演員的費用這麼高!所以我對電影局表示理解。但是要求電影局給我們和影院協商的時間,不要一來就說馬上要做。事實上一來就這麼做,往往是做不好的。為什麼現在《十三釵》還沒有和我們簽合同?不單是我們沒有簽哦,是全國院線都還沒有簽哦(所以八大院線都還沒簽?)何止八大,是十八大、二十八大院線都還沒簽。每一條院線都要和它下屬的影院協商利益的轉讓。

相關新聞:

·《手機》影射娛樂圈 張藝謀朱軍不幸「中招兒」·16日娛樂點評:張藝謀開除四釵 陶喆嫩模 讓子彈飛公映·張藝謀:娛樂圈很浮躁 很多年輕演員曇花一現·23日娛樂點評:大S送喜餅 張藝謀蝙蝠俠 《非2》廣告植入張藝謀不懼《三槍》遭惡評 只為娛樂大眾兵器顧問狠批張藝謀:他電影沒有一件兵器是對的
推薦閱讀:

《演員的誕生》如何看待小鮮花和小鮮肉的演技?
為什麼電影要從每秒24幀走向48幀?
懷舊電影
《七十七天》這部電影的票房怎麼樣?
《羅曼蒂克消亡史》背後的歷史密碼。

TAG:電影 | 娛樂 | 張藝謀 | 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