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佛學問答401~500問
401. 我曾經見到一位出家比丘尼犯了過失,併當著大眾指責她的過失,勸她要懺悔;這個比丘尼不服,對我非常怨恨。我有沒有罪過?
罪過不罪過暫且不論,你這件事做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不懂禮節,不懂人情世故,勸過有勸過的禮節,決定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勸人改過,人都有面子,你這樣對她的自尊心產生很大的傷害。老師教訓學生都關著門教訓,沒有第二個人聽見,這才是真愛護。這個做錯事的人接受教訓,會一生感激你。《禮記》上也有提到,在一般人面前可以教童子、未成年人,成年之後(女子十六歲以上、男子二十歲以上),不可以當眾教訓、批評,要尊重他的自尊心,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應當要懂。
如果這個人不在,你在背面跟別人說他的過失,你是造罪業,這個罪過更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何會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的過失。看到外面境界,自己阿賴耶識里的煩惱習氣被這個境界勾引起現行,就是這麼回事情。因此,一個善學會修行的人見到、聽到過失,趕快避開,這都是古禮里教導我們的。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凈心、真誠心、覺悟心,才能不見過、不聞過,把心住在道上。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勸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話說得對。特別是一個真正發心想在這一生不但要出離六道,還要出離十法界的人,哪有時間去接觸這些不相干的外緣,還是念佛要緊,讀誦大乘要緊。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要知道養自己的清凈心,讓自己念念與道相應,這就對了。
40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每一個星期天的晚上,邀請各個宗教來講演,是否妨礙大家一門深入?
來的人都能夠掌握住一門深入,沒有妨礙;如果有妨礙的,就不會來了。我們邀請各個宗教到此地講演,這個意義非常之大。人與人之間、人與眾生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如果不能合作團結,這個世界上的天災人禍決定不能避免。
「居士林」這兩年主動訪問、聯合各個宗教,這對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有很大的貢獻。不僅我們跟其他宗教建立了很好的友誼關係,我們特別開放星期天邀請他們到此地來傳道,用這種方法使各個宗教在教義上也能夠互相交流,這是世間真正和平安定的堅實基礎。這是過去歷史上所沒有的,我們在這裡開創,希望將這個作法向全世界推動。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一家人,我們要密切的溝通、往來,消除一切誤會與歧視。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世界才光明,人民才幸福。這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落實。
403. 一個沒有開悟的人能做翻譯工作(從中文翻成英文)嗎?
做翻譯工作,不開悟也行。過去兩千年來,佛法傳入中國,從梵文翻成中文,翻譯的人很多,不是一個人。「譯場」,就是翻譯工作的機構。鳩摩羅什大師的譯場有四百多人,玄奘大師的譯場有六百多人,都是有編製的。這麼多人是不是都開悟?不可能,其中可能只有一、兩位開悟,而開悟的人是做他們的印證。
譬如,《心經》是唐三藏法師玄奘譯,這是用他的名字,其實翻譯工作並不是他自己做的。用他的名字,他要負責任,也就是翻出來之後,一定要經過他審定,他同意了,用他的名字來發布。每一部經翻譯的名題,就是這個人對這部經的翻譯要負責任。因此,沒有開悟也可以參加這個工作,如果要開悟之後才能翻譯,那佛法早就滅絕了。
不僅是翻譯,講經也是如此。古時候講經,不開悟的沒有能力講經,也不敢上台講經。如果用這個標準,現在也沒人講經了。我早年還沒有出家時,參加李炳南老居士的經學班,裡面的學生有二十幾人。這二十幾個人當中,念過大學的只有一個人,高中的有兩、三個人,初中的有七、八個人,小學的有十幾個人。經過李炳南老居士訓練之後,個個都會講經,而且在全台灣各個地方講經。
李老師教給我們一個原則,沒有開悟不可以自己隨便講,如果用自己的意思來講,講錯了要背因果。古人所講的「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不能不謹慎。李老師教我們講註解,古人的註解多半是文言文,我們用白話文翻譯出來。我們寫講稿,完全依照古人的註解寫成白話文;如果講錯了,古人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用這個辦法,所以我們不是學講經,是學講注。如果遇到註解很深,我們看不懂的,李老師教我們一個妙法:看不懂的不講。不講是這個地方沒有講清楚,不是講錯。我們謹守這個原則,在講台上天天練。只要誠心誠意,沒有私心,絕不搞名聞利養,絕對不搞貪嗔痴慢,確實會有進步,年年都有進步;進步一定有小悟,小悟就變成大悟。於是我們今天展開經卷,不必看古人的註解,我們有能力看得懂,也看出它很多的意思,這就是不斷在求進步,也不斷得到諸佛菩薩冥冥當中的加持。
李老師當時送我四個字,這四個字是關鍵:「至誠感通」。要學講經,必須要通世出世間法,通世出世間法絕對不是容易事情,李老師教我唯一的方法是用真誠心求感應。你沒有真誠,就得不到感應。當然,如果有人出來講經說法,我們就不講了;沒有人講,這才發心出來,勉強擔負起這個重擔。我在講台上講經有四十一年,平均至少每天講兩個小時,才有這麼一點小成就,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
404. 弘一大師用筆名「二一老人」,這怎麼說法?
弘一大師說過,他非常感嘆自己:「一事無成人間老」、「一文不值何消說」,「二一」就是他感嘆這兩樁事情。這一生光陰虛過了,一事無成,一文不值,所以他署名為「二一老人」。
405. 八萬四千法門都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只限於受三皈依者?有心向佛而沒有皈依,譬如病重者,或者是外教,也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這在凈土經典里說得很明白,發心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念就皈依了,皈依不在形式。我心裡想著到極樂世界去,依靠阿彌陀佛,向他學習,就是皈依。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一定要請法師做儀式。外道、修學其他宗教,如果在臨命終前,有人勸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就歡喜,真的起了「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頭,也算是皈依。臨終最後一念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念佛決定得生。
406. 日本出家人吃肉,韓國出家人吃大蒜,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不一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都沒有說吃肉不能往生,也沒有說吃大蒜不能往生。往生的關鍵在信、願、行,不在吃肉、吃大蒜。
但是我們要曉得,佛為什麼教我們不殺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沿門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是隨緣。今天南洋小乘仍舊是托缽,還是給什麼吃什麼,並不是素食。如果出家人一定要人家煮素食來供養,是增加別人的麻煩。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絕不給人添麻煩。
要曉得,全世界出家人都沒有素食,只有中國出家人素食,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歷史的淵源。中國的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念《楞伽經》念到「菩薩慈悲心不忍心食眾生肉」,他深受感動,所以採取素食、提倡素食。素食運動是中國佛法,不是印度佛法。明白這個道理,外國人不吃素,我們一點都不奇怪了。
但是肉食在現代最好還是不要吃,因為病菌太多。現在社會上許多人得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哪兒來的?吃肉來的,現在的肉不幹凈。喂畜生的那些飼料,現在用基因飼料,非常不好!用基因飼料餵養這些動物,人吃了,將來不曉得要變成什麼樣子?所以,科學進步會把人類毀滅,不是好事情。
至於吃大蒜,這是各個地區生活環境、條件不一樣。譬如在熱帶地方,印度人喜歡吃辣,四川、湖南、貴州都是吃辣吃得很厲害。在中國,山東人蒜吃得很多,跟韓國差不多,這是地理環境的因素,他必須用這個才能調身,防止一些疾病,要明白這個道理。
佛家戒五葷,「葷」是草字頭,它是素菜,不是肉食,肉是「腥」,所以是「葷腥」。「葷」有五種,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有大蒜、小蒜、韭菜、蔥和興渠。當時中國沒有「興渠」,現在我們知道,它和洋蔥的性質相同。佛為什麼把這五種列入戒條,禁止大家食用?「五辛」是對於初學人講的,因為它刺激我們的生理,生吃容易動肝火,容易發脾氣,動嗔恚心;熟吃容易產生淫慾的念頭,所以禁止我們吃,離開這五樣能幫助我們調心、調身。如果家裡做菜,放一點蔥蒜調味做配料,用的量很小,不起作用是許可的;五辛也要吃相當的量,才會產生作用。
「酒戒」,佛為什麼要把酒列入重戒?酒醉了亂性,就會做錯事;如果酒喝了不醉,不會出事情。往年李炳南老居士跟我們講《禮記》,《禮記》早期註解的人是鄭康成(鄭玄)。鄭玄的酒量好,古人常講「三百杯」,這個典故是從他而來的。他求學結業了,要離開老師,老師跟同學為他送行,每個人敬他一杯酒,他連喝了三百杯,連小小的禮節都不失。所以,李老師講,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鄭康成這種酒量,就沒有「不飲酒」這一條戒了。因此,一定要曉得佛講經的用意何在,佛制戒律的制意何在,然後才懂得如何持戒。而且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都不是死呆板的,什麼狀況之下應如何做法,都是活活潑潑的。
至於能否往生極樂世界,若是如理如法的修學,求生凈土,決定得生。假如五辛真的會妨礙你的性情,讓你常常發脾氣、做錯事,就不能往生了。
407. 聽師父講經說:「如果被人害死,也應該抱感恩之心」。被人害死是橫死,很少會不害怕的,這種死法豈不是後果很差?是否會墮三惡道?
如果被人害死還是感恩的心,他不會害怕,念佛一樣往生凈土,不會墮惡道。被人害死要是有恐懼、有報復,就隨業受報,那是橫死。因此,我們不能因為這個事情,就懷疑經上講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是橫死,他不是橫死,為什麼?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清凈,絲毫不染著,那是無量功德。
408. 有人說自己已經開悟,是活菩薩,經常有四、五百人聽他開示。他說:「凈空法師現在的要求愈來愈高,要求我們要上上品往生。而修持愈簡單愈好,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用讀誦《無量壽經》,也不用聽太多凈空法師講經的光碟,早晚課只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他這樣說是否正確?
他說他已經開悟是活菩薩,這個說法不太妥當,因為即使是真正佛菩薩再來,也不會這麼說。佛門有一個規矩,身份一暴露立刻就往生,這是真的。說自己是活菩薩還不走,這是假的;說自己已經開悟,也是假的。冒充佛菩薩、冒充說開悟,這是「大妄語」,要墮阿鼻地獄。
我對同學們要求的不是愈來愈高,而是愈來愈緊迫。這個世界危機重重,大家要認真努力的學佛、念佛,斷惡修善,才能使災難往後推遲,甚至減輕。要想災難完全避免,必須使整個世界大多數的人都能回頭,都能放棄自私自利,認真為社會、為大眾服務,犧牲奉獻。可是真正能這麼做的人並不多,所以我們的前途並不樂觀。因此,念佛求生凈土有迫切感,道理在此地。
佛法著重契機,所謂「契機」,適合各個不同的根性、程度而教學。所以,佛家有無量法門,即使凈土宗也是無量法門,不是一個法門。佛將凈土法門傳授給我們,目的是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而一句彌陀念到底,行不行?行。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面,記載民國初年諦閑法師有一位鍋漏匠徒弟,諦閑法師教他:「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處。」他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
諦閑法師的這個徒弟是個老實人,肯聽話,教他怎麼做,他就照做,不會改變,所以諺語常講:「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老實人能成就。像我們這些人不老實,上不上、下不下,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教,就是為我們這些最難度的人。因此,自己一定要細心反省,自己是什麼根性。如果真是個老實人,真的萬緣放下,一個妄念都沒有,可以不要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能成功,你的成就決不在鍋漏匠之下,那是值得人尊敬、讚歎。
你說他跟四、五百人講開示,這個不老實。鍋漏匠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一句話也沒有。人家來問他,問什麼都是回答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佛號之外,沒有第二句話,這能成功。他還跟別人說長說短,決定比不上鍋漏匠。
為什麼要讀經?讀經是幫助我們修定,不讀經就胡思亂想,佛號夾雜著妄想,佛號就沒有效果。念佛要「一向專念」,一心念佛,不能有二心,有一個妄念就是二心,二心不能成就。所以,讀經是收妄想,收妄心。念佛之前念一卷彌陀經是收心,心定下來再念佛,這個佛號才管用。為什麼要聽經?聽經是堅定信心、願心,你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才會嚮往,真正求生的意願才能生得起來。否則只是有口無心,對這個世間還是留戀。
至於自己是什麼根性,要採取什麼方法,自己要清楚,不能受別人影響,一定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所以,一定要看對方的根性,應機說教,才有真實的利益。
409. 我九四年遇到佛法,聽師父講經後,發願依教奉行,並與有緣的同修共同學習,為群眾、為佛教出一點力。可是,隨著接觸層面的擴大,對我毀謗、造謠的事情發生了,而且是內部少數人所為。對這些事情,我該如何做?
只要發心替佛教做一些事情,毀謗一定會有,而且會很多。凡是遇到這種情形,反省、檢討我有沒有這些過失,沒有就不必去理會,有過失立刻改過自新。釋迦牟尼佛是聖中之聖,還有人毀謗,我們算什麼?我們做這一點事,被人家毀謗、忌妒、障礙是理所當然,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我往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的時候,老師就把社會狀況告訴我,並囑咐我:「你將來到外面講經講得不好,人家會笑話你,這還沒有什麼。如果你講得好,將來就走投無路。」都被他說中了,造謠、毀謗的人比比皆是。即使是現前,還不能避免,在台灣報紙、雜誌上刊登文章,毀謗生事。有些人看了很不平,要寫文章去反駁,我說千萬不可。他罵,隨他罵,罵累了,他就不罵了;他寫,讓他寫,寫累了,他就不寫了。決不可反駁,愈反駁,愈描愈黑。我做我的,他做他的。我們弘揚佛法、弘揚凈宗、弘揚會集本,他無論怎樣挑剔,我們自己有信心,決定不會被他動搖。各人修各人的,各有各的因果,一定要懂得。
410. 家父患皮膚癌,痛苦萬分。還好他念佛兩年,個性又開朗,頭腦十分清楚。往生前一天告訴家人,他要走了,斷氣後表情安祥。請問他是否往生善道?學生因情執深重,時常挂念家父,如何斷這個情執?
他的痛苦是業障,經過痛苦的折磨,在走之前業障消了,這是好現象。他念佛,我們相信他念到功夫成片,能夠預知時至。只要走的安詳,沒有恐懼,即使不能往生,也決定不墮惡道。如何能判斷他是往生?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這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講的。要如何斷這個情執?很簡單,老實念佛。只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們就見面了,可以常常在一起。
411. 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有感性,不只人類有靈性。靈性是從哪裡來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靈性是本具的,不是從哪裡來的。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是本具的,這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就是你講的「靈性」。你說一切生物都有感性,這個「感性」,以佛家而言,在動物(有情眾生),稱為「佛性」;在植物、礦物(無情眾生),稱為「法性」。佛性跟法性都是本具的,沒有來去。靈性確實每個人有高低不同,最高的是佛菩薩的靈性,我們跟他相比就差很遠。這個原因何在?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的靈性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差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靈性沒有了,變得很弱,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摻雜在靈性裡面,把靈性搞得不靈了,就這麼回事情。佛苦口婆心教化眾生,教的就是這個,只要我們哪一天覺悟了,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圓滿的靈性就恢復了,這個恢復就稱作「成佛」。
412. 現在生物科技很進步,將來萬一有複製人類,此複製人有無靈性?
有。所有一切生物跟無生物都有性,性是一個。石頭、桌椅、板凳也都有性,稱作「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複製人還是有佛性,不過複製出來之後,那個靈性更差了,比一般正常人還不如。也就是說,他更糊塗、更執著,他可能完全服從複製他的人的命令,他教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這就是非常愚痴,自己沒有智慧辨別是非善惡,完全聽別人的擺布。如果複製人類的那些人利用這些做工具,替他爭權奪利,這是很危險的一樁事情。這是完全破壞自然生態,會有大災難現前。
413. 您常講,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薩才可以度人;又說,念頭一轉,只要為眾生就是菩薩。這裡是否有一點矛盾?
「先度自己而後度別人」,這是菩薩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度就去度別人」,也是菩薩事業;這兩種人都是菩薩,不過這裡頭有差別。自己沒有度,度別人未必靠得住;你認為是度別人,別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裡去了?所以必須自己得度,自己認識方向,是過來人,才不會誤導眾生。自己沒有得度,不是過來人,隨便指路,這是一樁危險的事情。
但在凈宗有一個方便,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決定正確。我自己沒有得度,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凈土,決定沒有錯,因為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導眾生,還會錯嗎?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唯有凈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的。所以,把阿彌陀佛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念佛求生凈土,這個人是菩薩。
菩薩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薩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麼菩薩?名字菩薩,有名無實的菩薩,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是他勸人,那個人要是真肯信就能往生。如果他勸的人很多,勸了幾十個人、幾百個人都往生了,他自己雖然沒有往生不要緊,到他臨命終時,那些往生的人一定會跟阿彌陀佛說:「我們能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勸我們的」,就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可不可能?可能!只要他那時見到阿彌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見到阿彌陀佛還不想去,就沒有辦法。
大慈菩薩講得好,勸兩個人念佛就比自己精進;勸十幾個人,福報就很大;能勸幾百人、幾千人,你就是真菩薩;能勸一萬人,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是勉勵我們把凈宗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這些事理搞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414. 在自己念佛功夫還沒成就之前,就積極努力的做流傳法寶的工作,是否本末倒置,臨終能否往生?
自己一方面全心全力幫助人,一方面自己也要認真努力修學。你也可以在一年當中找一個假期,放下萬緣,專心念佛。或一切事務都放下,電話也不接,天天看講經的錄像帶。你修《無量壽經》,就專門聽《無量壽經》,一天聽八小時,念八小時佛號,這樣你的修學就非常踏實。一年能夠修個七天、十天就很好,一定要專修。這個時間完全是自度,平常要幫助別人,這是很有必要的。
415. 在寺廟裡聞到鐘聲,因病或疲勞,可以不起身嗎?
如果是早晨,鐘聲是叫你起來做早課,一定要起來。如果你有病或者疲勞,可以預先請假。總而言之,在常住共住,遵守常住公約就是莫大的功德,這是諸佛讚歎,龍天擁護。你不遵守常住公約、不遵守常住的規矩,就是破和合僧。你一個人可以這樣做,別人也可以這樣作法,僧團規矩就破壞了,這個罪過是墮阿鼻地獄。
我們天天在常住,確實有意無意的做破和合僧的事情,自己並不曉得,所以不多聽經、不多讀經怎麼行?現在你有再大的過失,別人看到了不會說,說了得罪人。能夠說過失的人,這是大恩大德。但是說了能改,人家才會說;說了不能改,連父母都不會說。一個人能夠從善如流,過而能改,這個人是聖賢人,在這一生決定有大成就。
416. 日常念佛,若遇到毗尼日用的那些咒時,要停下來念完咒再念佛,還是繼續念佛?
古德教給我們:「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南無阿彌陀佛」也是一句咒,念佛人不知道,還要加密咒,或者加參禪,這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佛法沒有認識。果然認識清楚了,一門深入。
如果你真的想明了為什麼要一門深入,你自己可以認真反省,哪一種修學方法對自己真有利益。如果又念經又念咒又參禪,同時學很多法門,你的心很清凈,妄想不生,智慧增長,效果就得到了。如果這種修學的方法,你的妄念多,煩惱不能減少,這個方法對你就沒有效果。中等根性以下的人,一門深入有好處,心定在一樁事情,沒有第二個念頭,容易得定,容易減少妄想煩惱,容易開智慧。所以,修學的法門多了,困難就來了。愈專、愈純,愈有效果,這個道理要懂。
417. 如何觀照心?
這個問題問得很大。首先你要知道心是什麼、心在哪裡?《楞嚴經》一開頭講「七處征心」,先要認識清楚心在哪裡,然後再學著觀照。這個問題至少也得要花個三、五年的時間研習,決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解決的。可是凈土宗的辦法簡單,念阿彌陀佛就是觀心,心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照梵文的意思翻譯:「南無」翻作「皈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中國的意思:「皈依無量覺」。「覺」就是本性、佛性,就是真心,不生不滅。所以,凈土宗觀心的方法妙,這個好學,很管用!
418. 當我在念佛、繞佛之時,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有無形的眾生一直跟著我。我有念佛迴向,但問題還無法解決,應該怎麼辦?
凡是有這些鬼神附身,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換言之,我們在今生或者在過去生,或者是在久遠劫之前,跟這些眾生有過過節,這一生當中因緣聚會,他來報復。如果他跟你沒有關係,他決定不能上身來擾亂你。如何挽救?首先要有真誠的懺悔心,如果沒有真誠的懺悔心,這個事情就難。所以,你以真誠心將念佛功德迴向給他,他一定會離開。諸佛菩薩護念善人,龍天鬼神擁護善人,冤家債主也會尊敬善人。
實在說,如果是真正修行人,惡鬼纏身也未必是壞事。舊金山有一位居士,在政府機關上班,租了一個房子住。這個房子租得很便宜,沒有想到那是個鬼屋。每天晚上十二點鐘的時候,鬼就出現了,這個鬼非常兇惡,氣味很難聞,他能看到鬼靠近。那個鬼告訴他,他前世與他有怨,要來報復。這一位居士就合掌面對著他念阿彌陀佛,他距離大概三、四呎,就不能再靠近了;若佛號停下來,他又靠近一點。他能用這句佛號把他抗拒住,讓他保持在三、四呎的距離。一直到天快亮,他才走,每天晚上都是這種現象。
他來跟我說這個情形,我說:「你不搬家嗎?」他說:「不必了,我覺得也不錯,這樣逼著我非用功不可,我不念,他就要害我。他是我的善知識,是我一個好增上緣。天天跟他對立著,我就能一心念阿彌陀佛。」聽說這位居士現在已經出家了,修行功夫相當好,非常難得。他是真有膽量,一般人沒有法子。
由此可知,凡是有這種情形,一定要反省,認真懺悔、改過自新、斷惡修善,他就是你的善知識。所以,不一定是不好,這完全看我們用什麼態度,我們如何修學。他來警惕、勉勵我們,我們自己用功向上,救自己也超度他,真的是自他兩利。
419. 我讀誦《無量壽經》時,只讀經文而不思其義,專註於中。但快念完的時候,好像大夢初醒,剛才所念之經文印象全無。明明是很專註,怎麼會出現這種情形?
沒有關係,不要受這個障礙,你還是一直念下去。凡是在讀經、念佛遇到這些障礙,都是屬於業障現前。業障現前不怕,不要去理它,不要放在心上,求佛菩薩加持,誠心誠意認真去學習,這個事情自然就會消失。讀經專註是正確的,讀經的時候,不想經里的意思,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420. 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阻礙時,應如何克服?譬如心裡想著:「不要發火,要忍辱,要心靜!」但是一遇到具體問題時就忍不過,吞不下這口氣。
古人常說:「看得破,忍不過。」看得破是學問,忍不過是功夫不到家。一定要認真努力,要學「忍人之不能忍」,功夫才能成就。當你忍不過的時候,立刻要想「我的功夫不到家,禁不起考驗」,一定要反省。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得人身、遇佛法很不容易,如果遇到這些不能稱心如意的事情還忍不過,自己一定要警覺到,我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還是被業力牽著轉,這一生學佛就白學了。佛跟孔老夫子都教我們要「克己」,順境裡面,要克服自己的貪心;逆境、逆緣裡面,要克服自己的嗔恚。
什麼是「道」?《維摩經》云:「平常心是道」。平就是平等心,清凈、平等;常是永遠保持。無論在什麼境界里,都要能保持清凈、平等心,這是真心,這是佛心,這才叫真正修行。順境、善緣起貪愛之心,逆境、惡緣起嗔恚之心,這是凡夫,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就要在這個地方練功,練到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心平氣和,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就成就了,然後再以大慈悲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菩薩心。
修行的要領就是十善業。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每天念經、念佛,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一定要與十善業相應,你就是真修行。遠離十惡,修學十善,這就能對治。世尊在《十善業道經》教給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思維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是凡夫成菩薩、成佛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對人、對事、對物,只看別人長處,只看別人善處,不要把別人不好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上,一定要想到讓自己的善業念念圓滿。「忍不過」,就是看別人錯處,把別人的這些惡行放在自己心上,我們的心就變惡了,被別人染污了。我們以善心對待一切人,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善人。善、惡沒有標準,都在自己一念。
421. 在家居士如何受菩薩戒?受菩薩戒需要什麼條件?
照佛經講的,受菩薩戒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凈業三福」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受菩薩戒、學菩薩行的基本條件。這個條件是建立在前面兩條的基礎上,好比蓋房子,這是第三層,第三層下面有第二層、第一層。第一層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層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然後再「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具備了受菩薩戒的條件。如果這些做不到,縱然受菩薩戒,也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
422. 念佛要如何功夫得力?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障礙在此地。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念佛的時候萬緣放下,什麼都不要想。在念佛堂念佛的這一段時間當中,一個小時也好、兩個小時也好,決定要放下萬緣,心裡不能有一個雜念。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我們可能做不到,《無量壽經》講的比較寬鬆,稱作「一向專念」。「向」是方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專就不能有雜,你夾雜著妄想,功夫就不得力了。
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李老師講過這個事情。李老師舉了個比喻,他說:「你正在念佛,有個人來叫你:「你家的房子失火了!」你聽到就跟沒有聽到一樣,還念佛,它燒它的,不要去管,這就能到功夫成片。聽到家裡房子被火燒,心一慌就完了!」這是舉個比喻。功夫得力要有這樣的認知,決定不受外境干擾。房子燒了無所謂,生死大事重要,一定要認識清楚。
423. 弟子懷有五個月的身孕,經醫生檢查得知胎兒染色體異常,小孩不僅是低智能,尚有精神異常的可能。我身邊沒有人願意我留下這個胎兒,如何彌補我犯下的重罪?
在現前社會,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同類的事情發生。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是眾生的共業,也是累劫不善業造成的結果,我們看到這些情況很難過。一定要知道,兒女與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緣分而來的,沒有緣分,求兒女求不到。佛講兒女與父母有四種因緣,所謂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實際而言,人與一切眾生都有這四種緣。因此,若這個小孩是來報恩的,你墮胎就是殺了他,恩變成仇;如果是來報怨的,仇恨就更深了。討債、還債再加上命債,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這一世遭遇的種種不幸,是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這一生當中能夠過得很安穩、很自在,一切稱心如意,也是過去生中累積的善因。善因必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
實在講,醫生的判斷未必正確,但是多數人相信醫生的話,認為醫生是科學,宗教是迷信,不能接受,這就沒法子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確實有不少好的中醫大夫,中醫的診斷、治療有些方面確實是西醫所不及的,不妨參考看看。
若是不得已要做挽救的方法,就是為小孩修福。修福的方法很多,最殊勝的方法是教育。這件事情不難,在中國大陸建一所小學的費用不多,我們在大陸現在已經建了十幾所學校。以這個功德迴向給這個小孩,他一定會很歡喜,然後再誦經、念佛迴向給他,這是很好的一種超度、修福的方法。這個建議提供給你,可以仔細想想。
424. 學講經者,講至下半場時,感覺整場攝受度不足,聽眾的心似乎很浮躁、散亂,此時應做如何處理,才能再度安定聽眾的心?
這些都在李炳南老居士編的《內典講座之研究》中,好好去研究、學習。這種情形在初學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一定要很認真做充分的準備,上台決定要求三寶加持。另外,一定要與聽眾結緣,不肯與聽眾結緣,聽眾不會擁護你。跟聽眾有緣,他來捧場,即使你講得不好,他也不會離開。我講經的時候,一進講堂,一心專註,兩邊都不看,走到佛前拜佛後就上台;講完之後下台,我兩面都打招呼,決不可對聽眾不理睬。你只要真誠心依照這些規矩去做,法緣自然殊勝。
425. 弟子每天誦經、念佛迴向給冤親債主,但還是經常夢到自己殺人,不知如何是好?
夢中境界也不是無中生有,這是過去所做的事,印象落在阿賴耶識裡面。夢中我們約束的能力,也就是分別、執著的能力比較放鬆,所以意識含藏的業習種子此時現行,變成夢中境界。我們初學時功夫不得力,常常有惡夢,到修學功夫得力的時候,這些夢境自然就沒有了。古人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也不無道理。我們天天念佛、想佛,天天誦經、講經,也會在夢中念佛、講經。你現在還在夢中殺人,可見你從前那個印象很深,現在學佛的印象很淺薄,這是功夫不得力。明白這個道理,要加緊用功。夢中可以測驗自己的功夫、境界,到你常常作夢能親近佛菩薩、能講經說法、幫助一些苦難的人,你的境界就轉過來了。平常我們不曉得自己功夫得不得力,從這些地方可以檢查出來。
426. 每次讀《無量壽經》到第三十五品的時候,就會心驚肉跳不安,因為吾兒很類似經中所說的不善之人。請問可否將三十五品空過不要讀,以減少心裡的恐懼?兒已經二十多歲,很難溝通,不聽勸言,請問應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
三十五品還是要念,你念了心裡不安,這是很有效果的感受。要多念、多思維,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就有效。母子的緣分是註定的,佛講有四種緣,不明佛理,確實是隨業受報,日子過得很辛苦;懂得佛法之後,就要知道如何做一個轉變。首先從自己做個轉變,然後幫助兒子做轉變,學佛真有用處,就是一般人講的「改造命運」。學佛最低的效果是把命運改過來,轉不善為善,轉禍為福,這是眼前很小的果報,更殊勝的是轉迷為悟、轉凡成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轉凡夫身作佛身。如果我們眼前的果報都轉不過來,要想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是不可能的。
現前得的果報稱為「花報」,像植物先開花後結果,來生屬於「果報」。現在的花報好,果報一定非常殊勝。花報不好,要反省、檢點,決定是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信心會動搖,願力若有若無。如果對於佛陀的教誨有相當深度的理解,有堅定的信心、願力,這個「願力」是世人常講的心想事成,佛法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願,你有正確的善願,哪有不轉業報之理?
你的兒子年齡大了,只要你自己認真學佛,求三寶加持,會有一種不思議的力量,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的力量,讓你兒子覺悟、回頭,那就是你修行功夫得力。你兒子現在還不聽你的話,是你的功夫沒有力量。
對於不聽話的兒子,父母愛護他、關心他,熱心親切教導他,他不願意接受,不但不接受還要反叛、侮辱。但不論他怎樣以惡意來對待,我們依舊用慈悲、真誠的善意回報,假以時日,他會想到他以惡意對待父母,父母完全以善意對待他,他就會回頭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永遠都在等待眾生回頭,眾生只要有一念回頭,佛菩薩就來幫助,真的是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427. 如何契入華嚴境界?
《華嚴經》的境界深廣無盡,有理論、有事實、有方法,古來祖師大德稱為「圓滿法輪」,是一部完美的教科書。早年方東美先生把《華嚴經》看作是佛學概論。經典在每一個階層,有每一個階層的講法,我們現在講《華嚴經》,完全依當前眾生的根機,如果你的境界往上提升,則又是一種講法。譬如《華嚴經》有五十一個階級,如讀書有一年級、二年級,一直到五十一年級,每一年級的學生都念這個課本,但是講解不一樣,一年級有一年級的講法,二年級有二年級的講法。我跟大家講解是一年級的講法,大家聽了很有受用。如果是高層次的講法就完全講理,談玄說妙,我們在事實上不能落實,對我們就沒有用處。
由此可知,佛法可以深講、淺講,可以長講、短講。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可以兩個小時講圓滿,也可以二十年講圓滿,完全看對象、看聽眾。過去,眾生根性比我們好,善根比我們深厚,妄想比我們少,對於經典、對說法的人,都有一分從內心流出的真誠恭敬,現在沒有了。換言之,現在人的善根不如過去人,而煩惱習氣比過去人要重很多倍。
從前人講經容易,看古大德的註解就知道,許多經典的註解比經文還少,真的是點到即止。而現在說了一大堆,聽的人還產生誤會。由此可知,古大德度從前人容易,現在人度現在人非常艱難,往後比現在還要困難。因此,經典的講法一定要契機,要令聽眾聽了現前就得受用。至於契入境界,也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我們今天如果能契入初信位的境界,就相當好。《華嚴》是多元文化的教學,一定要心量大,心清凈、平等,要放下自私自利,自然可以契入華嚴境界。
428. 在工作當中要盡職管人管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免得與眾生結惡緣?
菩薩做事情一定認真負責,也絕不與眾生結惡緣。睜一眼、閉一眼是決定錯誤,佛菩薩不是這種態度,這種態度就是儒家講的「鄉愿」。與大眾在一起共同生活、工作,菩薩決定是做得比別人多,報酬比別人少,人家看到會尊敬。譬如說有獎金、升遷的機會,儘可能讓給別人,絕不爭名爭利,努力認真工作,這就是度化眾生,做好榜樣給人看。
《華嚴》教學總結為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們起心動念、一舉一動總想到,如果別人像我這樣做好不好?如果不好,我們決定不可以做。學佛絕對是從本身做起,一定要負責盡職。我們肯吃苦、肯多做事,好處、名利都讓給別人,與眾生結的就是善緣,不是惡緣。反之,爭名爭利,工作敷衍塞責,人家對你不服,這就與人結怨。不僅是佛菩薩,世間一切成功的人,得到廣大群眾擁護的領導人,決定是與大家打成一片。如果享受特權,別人雖然表面不說,內心不服,背後決定有批評,有意、無意就與眾生結怨,我們應當要避免。
429. 如果所領的執事需管理人事,而管了之後又會令自己起煩惱,心不清凈,應該如何面對?
做事難,做人更難。特別是現代人煩惱習氣很重,我們好心幫助他,往往還引起誤會。如果我們沒有智慧、善巧方便,這些煩惱總是不能避免,所以古人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你可以與老闆商量,你不管人事,管別的事情。
人事是最難管的,而且人事最容易得罪人,所以要有高度的智慧,佛家講善巧方便。而最重要的是「公平」,管人事不能偏心,有偏心就免不了造罪業。某人對我好一點,我就把升遷機會給他;他對我不好,明明他有升遷機會,就去障礙他,這就造罪業,會有果報。
我們這一生遇到許多苦難,原因是什麼?我過去生中障礙過他,今天他有緣來障礙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學佛之後,看法就不一樣,對於這些事情心平了,確實能夠逆來順受,這個結就解開了,業就消除了。
所以,能生智慧,能生歡喜心,這是佛法對我們真實的利益,否則在現前社會想不開的事情多了,甚至於有些想不開的人去自殺。自殺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果報現前時還是要受,真正解決問題要破迷開悟。而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真誠,學佛尤其是讀了《華嚴經》,處理這些人事問題應會方便許多。
430. 何以佛經中重覆的字句很多?
佛法的教學不怕重複,不斷的重複、多次的重複、不厭其煩的重複,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沒有開悟。「重複」是中國人所謂「苦口叮嚀」,這是慈悲到了極處!我們明白之後,才真正知道要感恩。如果不是一再的重複,我們非常健忘,一轉眼就忘記了。千叮嚀、萬叮嚀,我們都回不了頭,這才曉得自己業障多麼重。「業障深重」這句話我們聽了很多,但是並不理解,若真正能體會到一些,感恩的心就生起來了,回頭的念頭也會生起,真正想去依教奉行。
中國古人不喜歡繁複,這跟印度人不一樣,印度人是不斷在重複。中國的言語文字講求簡要詳明,正因為如此,中國開悟的人數比不上印度。上根利智用點到為止這個方法行,但對於中、下根性則不得力。佛在印度講經用這套方法,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這才真正體會到。
431. 何以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萬法皆空」是真的,沒有一法是實在的。《般若經》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萬法皆空」。《金剛般若》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什麼意思?能得的不可得,空;所得的是外面的東西,譬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是緣生之法,沒有自性,沒有自體,「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緣聚這個相就現前,緣散這個相就滅。你不要等到緣散才曉得這是空,正在聚合的時候,你就要看出這是假相,不是真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是把這些現相當真就錯了。相是妄相、幻相,佛家稱妙相,「妙相」是空的、假的,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這是說明能得不可得,所得也不可得,所以萬法皆空。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個身相可不可得?不可得。身體也是緣聚的,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集合的,就現這個身相。緣聚,就有相;緣散,相沒有了。緣聚的時候,它也有一段存在的時間,這個存在是「如露亦如電」。比如一般人大概能活六、七十歲,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就是如露。還有短命的,幾歲就過世了,那就像閃電一樣。這是說現相存在有短暫不同,是有限的。
這個短暫何以不同?業力。說實在話,絕大多數的人壽命都是有一定的。《了凡四訓》中,孔先生算袁了凡的壽命五十三歲,很準確。如果你沒有大善、大惡,你無法逃過這個數。我們自己的壽命多長,自己不知道,但是自己總要警覺到佛在經上講的大原則,「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人的生命更是脆弱,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只有真正聰明人才有高度的警覺,抓住現前寶貴的時間,好好修行。為什麼要好好修行?因為「因果不空」。
我們要修善因,不要造惡因,造惡因的果報是往下墜落,一世不如一世,無人能救,佛菩薩雖然慈悲也無法救。能救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沒有別人。佛菩薩對我們的慈悲,是把救的理論、方法教給我們,這是佛菩薩能做到的。我們要接受、理解,如法修行,才真正能救自己。如果我們不信,解得不夠透徹,又不肯認真去做,我們還是要墮落。
因實在說是剎那之間就變成果,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是下一個果的因,所以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由此可知,因果也是空的。因果怎麼會不空?「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相續不空」,永遠是相續的;「循環不空」,一個人造業是因,受報是果,受報的時候,他又造業,永遠在循環。所以「因果不空」是講它的三個特性,轉變、相續、循環不空。
佛菩薩看到這個事實真相,勸勉我們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才真正是離苦得樂。果然離苦得樂,還要發大慈悲心,再回到六道輪迴去教化一切眾生。再回到六道輪迴,他受不受苦?不受,因為他苦樂的結解開了。迷的時候有苦,有苦樂憂喜舍的受,悟的時候沒有。
《金剛經》舉例子說,忍辱仙人在修忍辱波羅蜜時,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割截身體用現代話說是「凌遲處死」,就是用刀子在身上一片一片的割,這個多苦!多殘忍!忍辱仙人苦不苦?一點也不苦,因為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執著這個身是我,隨他怎麼割,一點痛苦都沒有。我們割一點點就覺得痛得不得了,是因為我們把這個身體看作自己的,嚴重的執著,執著得愈重,痛苦就愈多。覺悟的人知道這是假相,所以沒有苦樂憂喜舍的受。但是歌利王造作的重業,他沒有開悟,他要受果報,所以仙人發願將來成佛先度他。佛不度無緣之人,這與佛也算結下很深的緣。佛菩薩慈悲,決定沒有嗔恚心,也是做一個好榜樣給我們看,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432. 在靜坐念佛時,應該閉上眼睛還是睜著眼睛?
睜著眼睛,你容易東看西看,受外界的影響;閉著眼睛,會打瞌睡。所以,古大德教給我們一個方法,眼睛只張開三分,看自己眼前,所謂是眼觀鼻、鼻觀心。不看外面,微微睜開一點眼睛,看到自己鼻端,或者看到自己掌心,這樣念佛比較容易攝心。
433. 家中是否不應供奉歷代祖先?聽說這樣會牽制亡者的神識,令他們不忍離去?
這個說法似乎有一點道理,但是儒跟佛都非常重視孝道,在家裡將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邊是正確的。如果他真的不忍心離去,牌位供在佛像旁邊,每天誦經拜佛迴向往生,這就沒問題。如果只供祖先牌位不供佛像,可能會產生你的疑問。而且我們這麼做也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榜樣,念念不忘祖先,這是提倡孝道。
434. 彌陀四十八願中的第三身悉金色願,「紫磨真金色身」做何解釋?
「紫磨真金」是金裡面最殊勝的,而金的顏色是永恆不變。佛相是金色的身,稱之為「紫磨金身」,所以世間人塑造佛像也都貼金。貼金的來源、意義,都是根據經上所說的,當然也有表法的意思,表佛的身色相好永恆不變。
到西方極樂世界,佛究竟是什麼相?是不是金色?不能這樣分別、執著。佛有沒有相?大乘經上說得很多,佛沒有相,佛雖沒有相,能夠隨類現身。換言之,你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決不是一種相,這才得大自在。所現的種種相都是永恆不變,這是「紫磨真金色身」的意義,所以千萬不要在這上起執著,執著就錯了。
435. 孝養父母更重要的是養父母之心,師父少小離家雲遊四海,兒行千里母擔憂,如何孝養?
我們生在中日抗戰的動亂時代,有時親人無法團聚,甚至隨時面臨著家破人亡,因此每個人都有高度的警覺。我們從九歲、十歲就被父母訓練過獨立的生活,煮飯、燒菜、洗衣服統統要學會。什麼原因?怕在戰亂的時候全家散失,小孩沒有生活能力會活不下去。我們從小離開父母,住在學校里,學校就是家,生活由國家照顧,老師對我們的恩德實在超過父母。因此,我們師生、同學感情非常深厚,決不是現在人所能理解的。那時少小離家雲遊四海是沒有辦法的事,而且父母囑咐要趕緊走,不走可能被日本人抓去殺了,這種情形你們很難理解。我離開父母兄弟整整三十六年沒有聯繫,以後改革開放之後,才想辦法聯絡到。我學佛,家人不了解,所以感覺得我是消極才出家;以後明白了,才曉得出家殊勝之處,這是他們意想不到的。
436. 修學既要有好老師,又要有好的同參道友,若實在找不到,在家獨修可否?
老師跟同學是可遇不可求,這都是緣分,要刻意去找,很難找到。但是一定要有求老師、求同參道友的意願,你才會遇到;如果連念頭都沒有,就不會遇到。有念頭就有感,有感就會有應,有感還沒有應,是我們自己有業障,業障消除之後,感應就會現前。實在遇不到,在家裡好好修學也是很好。
437. 有些同修經常請其他法師來講開示,我不願意去聽,也勸人不要去聽,這個作法對嗎?恆順眾生如何講法?
如果我們修學確實開悟了,所有眾生講經說法,只要他講的是正法,不是邪法,都可以去聽,邪正一定要辨別清楚。雖然他講的與我們修學的法門不同,我們也應當去,這是莊嚴道場。讓初學的人看到道場聽眾很多,增長信心。甚至於初學講經的人說的是正法,我們也應當要莊嚴道場,這是正確的。如果自己功力不夠,聽別人講其他法門,自己心裡做不了主,就不可以去聽。你沒有定力,修學沒有基礎,這種狀況你不去是正確的。
恆順眾生是普賢十願之一,是對法身大士說的,我們也應當要學習。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都隨順別人,在隨順的時候,一定要觀察清楚,若是善法我們就隨順,是惡法就不能隨順。隨順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
438. 如何轉六識為妙觀察智?在工作當中,不分別如何辦事?
轉識成智是一樁難事,一轉過來,你就不是凡夫,你是聖人。所以,現在轉不過來是當然的,因為你的智慧沒有開,煩惱沒有斷,怎麼能轉得過來?連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有轉得過來。這一轉過來,不但六道輪迴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但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轉識成智,雖可以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要想出十法界,入華藏世界,一定要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在工作當中,你就規矩、老實去做,轉識成智最好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跟阿彌陀佛學,因為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是決定做不到的。我們只求老實念佛往生凈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轉八識成四智,分成兩個階段來辦。
439. 我每天早晚讀《無量壽經》一遍,念往生咒三遍,念聖號十口氣,其餘時間聽經,這樣修學是否妥當?
很妥當。「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是古來祖師大德勸人念佛的話,用意何在?專精,功夫愈專註愈得力。修行的總綱領是戒定慧三學,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證果、教化眾生,都不離此三項原則。「戒」是如法,守規矩、守法。守規矩、守法就能得定,定是修行的樞紐;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智慧,智慧是我們學佛的目標。綱領要知道,但我們現在只能依照規矩方法來修學。甚深的禪定是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很淺的定,凈土宗講的功夫成片,我們一定要能得到,往生才有把握。
何謂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裡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世出世間一切事都不放在心上,真正放下了,就是功夫成片。如果心裡還摻雜別的事情,牽腸掛肚,功夫成片就破壞了。由此可知,功夫成片也不容易,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
我們修學凈土宗,也可以把它分成幾個階段。我們現在教學也要有這個概念,對年輕人、對還有家庭、工作、責任尚未完成的人,我們的重點是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認識佛法、認識大乘、認識凈宗,在公餘時學習。我們因應現在社會環境,真正專心修學應該在什麼時候?退休之後。所以,現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都有退休村,在美國有老人公寓,澳洲稱為退休村,馬來西亞講的銀髮計劃,這些人他們工作已經放下,進入養老階段,應當要專修,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以念佛為主,一面聽經。為什麼還要聽經?讓他明了事實真相,認識西方極樂世界,堅定信心、願心,用意在此地。如果他的信願非常堅定,就可以不必聽經。所以,老人退休村最理想應該有個講堂、念佛堂,讓他們在晚年好好用功,力求功夫成片,這是帶業往生,一般人都能做得到。
440. 早晚誦經、念佛時,經常有些莫名其妙的響聲,甚至於突然見到異常現象,使人心驚肉跳。這是什麼緣故?如何克服?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大音聲就把你嚇成這樣,你怎麼能往生?這個現象也許是正在考驗你的功夫。真實說,功夫不得力的時候,我們修學沒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你功夫不得力的時候,冤親債主不理你,知道你不成功。如果你功夫得力,他就慌張了,因為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你過去欠他的命還沒有還,欠他的錢還沒有還,所以妖魔鬼怪都來找你麻煩、來報復了。這種情形自古以來都有,也是我們常識能夠理解的。
往生是超越六道輪迴、十法界,所以六道里的冤親債主會來找麻煩。因此,佛教導我們,每天課誦、念佛、聽經,都將這些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希望他們明了,我們的成就對他有利益,我們成就了就是報恩、還債,這樣誠心誠意去做,就能減少冤親債主的障礙。過去我們迷惑顛倒、愚昧無知造下的罪業,現在學佛明白了,總希望業障能夠消除,與一切眾生過去的過節也能化解。所以,我們樂意真誠的幫助他,佛家常言:「佛不度無緣之人」,無論與我有恩有怨都是有緣,比較容易接近,幫助就方便了。所以,要有幫助一切冤親債主的弘願。
念佛不但是在家庭,甚至於道場、念佛堂、講堂,在寂靜的時候,會有這些聲音或者這些現象是很平常的事。由此可知,在念佛堂我們肉眼凡夫只看到有多少人在念佛,而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比我們看到的人數不知道要多多少。大家在一起共修,有時會見到他們,也會感覺到他們有動作,但不要害怕,這些都不是找麻煩的,都是很有善心,有善根、福德的眾生。
441. 章嘉大師說師父一生是佛菩薩安排的,那我們凡夫是否也是佛菩薩安排的?
我早年學佛的時代,生活非常艱難。佛法常言:「法輪未轉食輪先。」無論求學或者求道,生活安定是先決條件,生活不安定就無法安心求學。所以,章嘉大師勸導我,只要真正為佛法、為眾生,而不是為自己,一生就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無論是順境、逆境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這就是把自己計劃自己的生活放下,不再為自己去想,就是佛菩薩安排的;如果我們自己還要計劃,佛菩薩就不要操心了。你自己什麼都放下,他絕對要照顧。我想了很久,最後想還是不要自己操心,讓佛菩薩操心,自己操心挺累的。這要對佛菩薩有完全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很難做到。《楞嚴經》云:「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決定不再為自己,活在世間也是為佛法、為眾生活的,這樣才能真正得諸佛護念,你的生活才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一切都隨緣,沒有絲毫勉強。
如果一般人也想讓佛菩薩安排自己的生活,一定要發心。如果不發心,或者發的不勇猛、不真誠,你的一生是業力安排的,就是世俗人講命運安排的。真正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就是佛菩薩照顧,龍天善神有責任、有使命要守護你。
442. 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是否有個定數?若有,是誰確定這些定數?
生命確實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既然不增不減,哪來的定數?你要是以為有個定數,就又打妄想了。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真相大白,你才完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心裡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障礙,障礙我們見道。何謂「見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何謂「定數」、「不定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有現象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化的,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念頭就沒有了。
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佛家不稱「生命」,稱「神識」,中國人講「靈魂」。六道眾生隨著業力去投胎,捨身受生。佛家講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也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但是這個虛妄,你必須轉八識成大圓鏡智才能真正了解;沒有轉八識成四智,你還是免不了墮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只是程度上的淺深差別。由此可知,修行證果確實不容易。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才超越六道;沒有分別,才超越十法界;到最後沒有妄想,才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
佛教我們破妄想、分別、執著,法相宗講理、講事非常微細,這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手段。你喜歡想,就出很多題目讓你想,想到最後你不想想就放下了,這用的是「思盡還原」。習慣用頭腦、用思維的人,相宗教你拚命去想;不喜歡用腦筋的人,不喜歡想的人,凈土宗教你不要想。由此可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性,教學的方法都不相同,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一切放下」,這才能見到事實真相。
443. 如何辨別正法道場?如何辨別正法、正教?
這三個問題合起來講,就是一個「正」字。如何辨別正邪?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四依法」,這是辨別邪正的原則。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道場是不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建立,道場是不是弘揚真正佛家的經教,如果他講的不是佛家的經教,或者是錯解了佛教的經教,這個道場就不如法。我們要以《大藏經》為標準,有許多經典是《大藏經》沒有的,就是偽造的,不能採取。
第二「依義不依語」。佛經最早是梵文所寫,傳到中國來經過翻譯,而翻譯文字不一樣,言語不一樣,能否相信?佛講只要翻的意思正確,就可以相信,語言多一句少一句沒有關係。譬如《金剛經》在《大藏經》里有六種譯本,現在流通最廣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和玄奘大師的譯本。這樣我們對於不同的譯本,不同的翻譯文字,就不會懷疑、不會毀謗,同樣尊重。這六個本子,你喜歡念哪一個都很好,我們都尊敬、讚歎。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識」是感情,學佛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常常會產生錯誤,一定要有理性去判斷、觀察。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何謂「了義」、「不了義」?簡單而言,對我有好處、有利益的,就是了義;我學了對我沒有好處,就是不了義。譬如你在學校念書,將來想在社會從事於哪一個行業,你去學某一門知識、技術。如果你所學的跟你所做的完全不一樣,你學了沒用處,就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這是不了義。而了義有一個中心原則,就是一定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才是了義。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證無上道,《金剛經》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從理上講,法門雖然平等,我們根性不平等,有許多法門我們學起來非常困難,很難做到。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確實能幫助自己在這一生達到了生死出三界的目的,這個法門對我來講就是了義。
佛說這麼多經典、法門,我們對經教一無所知,《大藏經》又無法從頭到尾看一遍,我們如何選擇?選擇要有賴於善知識,我們要去找信得過的善知識,他學的時間比我們久,經驗比我們豐富,我們請他幫助選幾個做參考,我們就省事多了。實在講,世尊很慈悲唯恐我們不會選擇,所以他在《大集經》里給我們指了一個大方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代,我們就選擇凈土法門,遵循釋迦牟尼佛的指示。凈土法門也非常廣泛,我們在這個法門裡如何修學?要依靠善知識。善知識有現前的善知識,也有以往的祖師大德,他們有很多註疏,都能幫助我們選擇一個正確的法門。
正法道場決定是有道風、有學風,道風是修行,有修行的方法;學風是研究探討教理,講經教學。道風、學風都不違背經教,就是正法道場;如果道場有教沒有修,只有天天講經說法沒有修行,算是半個正法道場;有修行沒有講經說法,也是半個正法道場,不是圓滿的;圓滿的一定是道風、學風並重。
可是凈土宗又有個特別,像印光大師在靈岩山的道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念佛,沒有講經,這是純正法道場,唯有凈宗可以如此行之。對於凈宗的道理、修行方法、境界都了解一個大概,進入道場念佛專修,講經就打閑岔了。為什麼我們現在一定要解行並重?現在進入念佛堂的人,信心不堅定,還有懷疑,見異思遷,所以不能不講經,不能不在教下奠定信心、願心的堅實基礎,是這個原因。
邪正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更進一步的觀察:他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教派,也不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他要是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這是真的;不能如理如法修學,那是假的。像《了凡四訓》所說的原則,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圓有偏,有滿有半,你仔細觀察就清楚了,就有能力辨別正法、正教。修行的根本基礎就是十善業道,如果他的思想言行與十善業不相應,與十惡業相應,就是假的。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對他?恭敬不讚歎,這是善財童子教導我們的,對他恭敬有禮貌,但不讚歎。這些道場我們不去親近,不跟它學習。
444. 我們介紹佛法弘揚凈土,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將佛法與法輪功扯在一起,甚至毀謗,請問我們是否有罪,能否繼續演說?
你沒有罪,你可以繼續演說。我們把所學的學多少說多少,沒有學到的、不知道的,我們就說這個我不知道,我還沒有學到,這絕對沒有過失。孔老夫子說得很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要強不知以為知,那就容易出錯誤。要把佛法熱心的介紹給人,他信很好,不信也很好,「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彌陀佛」聽到耳朵里,他現在不信,也許來生來世就會相信。
法輪功決定不是佛教。我聽一些人跟我說:法輪功講他是在佛法之上,所有一切佛都不如他。這是假的,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他真的要是成佛了,佛佛道同,絕對沒有哪個佛高、哪個佛下。成佛之後,也沒有先佛,也沒有後佛,是平等的。古人有個比喻,像江河裡面的水流到大海就平等了。流到大海的海水,你能說哪個水先來、哪個水後來嗎?真正有成就的人,心地是慈悲的、平等的,如果還有高下之分,貢高我慢,那是嚴重的煩惱,貪嗔痴沒有斷,這決定是凡夫。這是冒充佛法的外道,我們要認識清楚。
445. 我是教物理學的中學教師,現代的學生比從前難教得多,有些甚至目無尊長。有時為了要趕課程進度,上課時難免會大聲喝罵他們幾句。每當這樣做時,又會起嗔心。請問這對自己的修行是否有障礙?又應如何應付?
對修行沒有妨礙。釋迦牟尼佛也會發脾氣,也會拍桌子罵人,這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在佛家講「善巧方便」。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像演員演戲一樣。世間就是一個舞台,它不是真的,全是假的。他生氣是做出一個生氣的樣子,其實他並沒有生氣,這跟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生氣是從心裏面生到外面,他的生氣只是表面,心裡完全沒有。
我們要學佛才能辦事情,有時不用這種方式,事情就辦不圓滿。所以,「喜怒哀樂」在佛菩薩都是表演、作戲,只為了把事情辦圓滿,因此這種方法是一種必要的手段。這是智慧,不是煩惱,沒有障礙,是度眾生的善巧方便。
現在學生難教是真的,為什麼難教?孝道沒有了,師道當然也沒有了,因為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今天小朋友難教的原因在此,社會動亂的原因也在此,許多宗教講世界末日的原因也在此,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應當認真努力修學,至少在劫難來時,自己決定不驚不怖,知道藉此機會,正可以轉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真正懂得佛法的這些道理,就知道人是不會死的。如果人死了,而且死了一切都完了,那我們何必還信佛?這個身體死了,另外一個身體就生了,永遠生生不息,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
我們死後來生到哪裡去?這個關係太大了!如果我們修得好,來生換一個比現在還要殊勝的身體與生活環境,何樂而不為之?如果自己在這一生不能好好的學習,造作許多罪業,來生就往下墮落,那就太可惜了。因為往下墮落容易,往上提升比較困難。所以一定要明理,要積功累德,決定不造惡業。
佛教導我們基本的修學法,我們不要講太高,如果想要來生還能得人身,來生決定要比這一生過得幸福、過得好,佛的基本教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十六個字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即使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人身也未必能保得住,這是修凈土的同修必須要知道的。凈土宗建立在「凈業三福」的基礎上,你能將這四句十六個字真正做到,念佛決定往生。
「凈業三福」有三條,如果你能做到第一條,就生凡聖同居土。能做到第二條,決定往生方便有餘土。「三福」統統做到,念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假如天天念佛很認真,「三福」第一條都做不到,最後不能往生,你不能怪佛,認為「佛講的話不算數,佛家講的不靈」。不是不算數,不是不靈,是你自己沒有完全了解,你就造更嚴重的罪業,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446. 我在學校教「聲學」時,常舉經典中佛說「聞性」的實相,與物理學中的「聲學」不一樣。請問這樣算不算誤導眾生?
這個問題問得很深。佛家講的聞性,是《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菩薩從凡夫修行成佛,就是用聞性的功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如果你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一定要讀《楞嚴經》,要在這部經典上下功夫。跟聲學有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都必須辨別清楚。
「反聞聞自性」是一種很高的修行方法,一般人決定做不到。實在說,這是禪宗高級的修行法,還不是普通修行法。你能夠了解更好,不了解就勸人老實念佛。用音聲也很好,古德常言:「佛號從心裡生起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個方法很能攝心,與聲學也有一些關聯。
447. 請問為什麼我會一直不斷的遇到一些生病又可憐的貓?我一定要幫它們把病醫好,不然就會後悔難過。又怕它們會再受到傷害,所以也不敢放它們走,但母親因為我收了太多貓而起煩惱。我也曾請佛幫忙,好像佛沒有幫忙?
佛法是講緣分,沒有緣,對面都遇不到,有緣就天天遇到。所以,你跟這些貓有緣,可能是你過去生中,不止一生喜歡貓、愛護貓。
如果遇到這些生病又可憐的貓,你要幫助它們,要把它們當作一般眾生同樣的看待。它前生也是人,因愚痴墮在畜生道,將來它也會轉到人道。畜生也有佛性,從佛性上看都是平等的,所以幫助一隻貓與幫助一個人的功德相等。你幫助它們,決定有好的果報。
佛家有一本書名為《物猶如此》,書中都是講一些小動物有靈性又有佛性的故事,你可以把救護眾生的這些事情多與母親談談。你養的這些貓,你要教它們念佛,要給它們皈依,把念佛機放在貓住的地方,讓它們常常聽。佛不度無緣眾生,它跟你有緣,你跟它說話,它就會聽得懂,我相信貓也很乖、也會聽話。你要幫助它們,要度它們念佛,也要常常為它們說法。
至於請佛幫忙而佛沒有幫忙,是你請佛的心不夠誠懇;心誠懇了,佛一定來幫忙。這是我教給你的方法,你可以給它們授三皈,勸它們也不要傷害其他小動物,好好的照顧它們,這樣就非常好。
448. 看到阿彌陀佛的造像,一手拿著蓮花,一手垂直,手掌朝前,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
這是佛的「手印」,現在人稱為「手語」。佛一手拿著蓮花,另一隻垂手,這是接引眾生的像。蓮花是十方世界眾生髮願念佛求生凈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會生出一朵蓮花。你念佛念得愈誠懇、愈勤,蓮花長得就愈大,光色就愈好,將來自己往生的時候,就生在這朵蓮花裡面,蓮花化生。我們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我們,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自己平日念的這朵蓮花,造像是取這個意思。
449. 自從修凈土法門後,身心歡喜,一心持誦阿彌陀佛聖號,發願往生西方凈土,真心讚歎阿彌陀佛是唯一的皈依。但是每天做早晚課及唱懺悔偈時,眼淚總是不自覺的流下來。請問我是否罪業深重?
這樁事情在《無量壽經》上有記載,佛告訴我們,聽到佛號,聽到梵唄,受感動流淚,這是過去生中善根的現象。換言之,你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只是沒有修學成功,若修成功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了。這一生又得人身,又遇到緣,自然內心受感動,這是正常的現象。應當要認真努力,不要放棄這一次的機會,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
450. 請問大乘佛子是否可以學靜坐?
靜坐是佛門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就佛教整體而言,不論哪個法門,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修行的綱領都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在修行上,「定」是樞紐,無論哪一個法門都是修定。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無量法門就是無量不同的方法修禪定,而凈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禪定,一切總離不開「定」。
「定」的表現方式,就是用坐。人坐在那個地方是定的相,在「四威儀」行住坐卧中,坐是定的相,取這個意思。坐是取它的意思,心不動叫坐,不一定要每天盤腿面壁打坐。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談到「坐禪」說:「內不動心是坐,外不受誘惑是禪。」這個說法好懂。佛經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稱為打坐、坐禪。所以,行住坐卧都是禪定,不一定要盤腿面壁。真正做到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坐禪,這是真正在禪坐。盤腿面壁坐在那裡,心裡還打妄想,一點用處都沒有。
所以,佛法用形式表法,我們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佛像是坐著的,教我們心不動、念頭不動,決不受外面境界誘惑,表這個意思。初學者每天能靜坐一段時期,對修定也有幫助;功夫成熟了,就不在乎形式,這層道理一定要懂。
451. 捐獻器官是一種善行,但佛教主張在八小時內不宜移動亡人,請問是否就不能捐獻器官?這與一切都要舍是否有所抵觸?應如何做才如法?
佛法講舍是徹底的舍,問題是你肯不肯舍,你要是肯舍,捐獻器官當然沒有問題;怕是你舍的時候又後悔,問題就嚴重了,所以臨終不能不認真考慮。
經上說,人斷氣之後八小時,神識(一般說靈魂)還沒有離開。只要靈魂還沒有離開身體,割截身體就會有痛苦。那個時候如果他很清楚「我捐獻器官很歡喜」,就沒有問題;如果割截器官的時候,覺得非常痛苦,因痛苦產生嗔恨,麻煩就大了。一念歡喜心,往上生天;一念嗔恨心,就墮地獄。縱然沒有那麼重的罪業,嗔恨心墮畜生道,都是變毒蛇、猛獸這一類的。所以,我們要慎重的考慮這樁事情,自己是不是有定力、有功夫,在捐贈身體器官的時候,能夠忍受割截的痛楚。
換言之,佛法教你舍,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捨身心世界,捨己為人,為社會、為眾生服務,不為自己,這個舍比捐獻器官還要重要。捐獻器官是幫助一個人,我們為社會大眾工作是幫助許多人。所以,「舍」應當在平時認真努力去做,不計較在臨終這個時候。
我們一定要明了,如果是真正念佛往生了,沒有問題;因為往生的人一斷氣,神識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割截他的身體,他完全是沒有知覺的。怕的是他沒有往生,這就麻煩了。
佛家講有三種人一斷氣神識就離開,沒有中陰。第一是往生;第二是生天,福報很大,沒有中陰;第三是造極重的罪業,死了之後立刻墮無間地獄,沒有中陰,沒有間隔,這裡一斷氣立刻就到地獄去。除這三種人之外,都有中陰,這是我們不能不考慮到的。
祖師大德們都是為了大多數眾生著想,因為臨終這一著關係你來生的前途,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你來生能夠得人天大福報,你再為一切眾生做好事情,幫助一切眾生,比你捨身體器官幫一、兩個人,功德不曉得要大多少,所以帳要仔細算算。
452. 請問人去世後把骨灰灑入海中,不設靈位,對超度亡者有影響嗎?他會成為孤魂嗎?
沒有影響,超度對他是有好處的,他也不會變成孤魂野鬼。
453. 是不是靈牌上的名字,只容許學佛的亡者才可以進入裡面?
沒有限定,他有沒有學佛都一樣,只要他有學佛的家親眷屬或親戚朋友幫他代設牌位,他都能得到利益。譬如「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是個佛教團體,它有護法神,一般靈鬼進不來。如果他在這裡面設有牌位,等於是他接受到邀請函,這裡有他的名字,他就能自由進出,護法神不會障礙他。他信不信佛沒有關係,只要有人發請帖給他,他來時就通行無礙;甚至於信其他宗教都沒有關係。
454. 曾聽老法師說可以讀某部經幾部或佛號幾萬聲,專門迴向給某個人。請問只要迴向給某個人即可,還需不需要做大迴向給法界眾生?
聽我講經不能斷章取義,要聽這句話的前後句是怎麼講的。這些事情多半都是有感應,也就是與你有緣的這些無形眾生來要求你幫助他。最通常的就是晚上睡覺作夢,夢到過世的家親眷屬或朋友。《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訴我們,你夢到他們,是他有求於你。
在民間不懂佛法,遇到這個情形就會燒紙錢給他,確實也有效,以後就不會再夢到。懂得佛法的人應當專門為他誦經,或者誦一部經或者誦幾部經,譬如我發願給你念一百部《無量壽經》、一百部《金剛經》;或者我專門為你念佛,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一百萬聲佛號迴向。不論是誦經或念佛,都是專門為他念的,他會得到很好的利益,這不是普通的迴向。當然也能迴向給法界眾生,為他、也為法界眾生就更殊勝。
《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訴我們,亡者所得的利益是七分之一,我們自己得七分之六。因此,為他誦經至少要念七部經,他才得到一部;念七十部,他才得到十部。讀誦的人得七分之六,他只得七分之一。這是什麼道理?道理很簡單,他不來找我,我就不會念了。因為他促使我一定要念七遍經,其實七遍對自己有大利益,所以他得的福報是七分之一。我們念七萬聲佛號,他得一萬聲,他得功德這麼大。而我沒有他,我就不念佛了,念也念得不認真。如果特別為他念,我會很認真、很專心的念,這是幫助自己成就。所以,這當中沒有迷信,真正是自利利他,存亡兩利。
455. 入殮時,母親因化妝打了防腐針,眉頭緊皺,不知是否因此起了嗔恨心?做水陸冥陽法會,與放焰口法會,以及三時繫念,請問哪一種為第一殊勝,效果最好?
何者殊勝,這個很難講。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記載一個公案,名為「八載寒窗讀楞嚴」,這是事實。老法師在沒有出家作居士時,有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讀《楞嚴經》,八年的時間專門讀這一部經,確實是「一門深入」。他們合夥在天津開了一間中藥鋪,有一天中午休息時,一位同參劉居士打瞌睡做了一個夢,夢境非常清楚就像事實,不像是在作夢。
他夢到有兩個人走進店來,他很清楚這兩個人已經死了,又是冤家對頭,他想:「他們到這兒找麻煩來了!」實在講,他對他們也是很歉疚。過去為了財務上的糾紛打官司,他打贏了,這兩個人打輸就上吊自殺。他學佛後,常常覺得很對不起這兩個人,不應該為一點財產爭執,讓他們失去性命,所以感到很不安。但是看這兩個人態度很溫和,不像是來找麻煩,於是他就鎮定下來。
等他們進門後,兩個鬼就跪在他的面前。劉居士問他們:「你們來幹什麼?」他們說:「來求超度。」他說:「可以,怎麼超度法?」兩個鬼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他說:「好,我答應你。」就看著這個鬼,踩著他的肩膀生天了。之後,又有一個女人帶了一個小孩來,是他的前妻與難產死的兒子,凄凄慘慘的到他面前求超度。他也問她:「你要我怎麼超度你?」她說:「只要你答應就可以了。」他說:「行!我答應你。」也看到他的太太與兒子踩著他的肩膀生天了。這叫第一殊勝!劉居士憑什麼能超度他的冤親債主和妻子、小孩?他有八年讀《楞嚴經》的功夫。由此可知,超度不是在法會大小,也不在人多少,而是超度的那個人要有真正的功夫。
《梁皇寶懺》是寶志公編的,是為了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再來的。梁武帝的妃子生前造作很多惡業,墮在惡道,他做這個超度法事,使她脫離惡道生忉利天。《慈悲三昧水懺》是一位阿羅漢迦諾迦尊者為悟達國師化解怨結而做的超度佛事。古大德會集所有經論的精華,編作超度的儀規。因此,水陸也好、焰口也好,所有一切經懺、儀規全都是會集本。現在有人反對會集本,這些統統都是會集本;若會集本不可取,那這些不是也不能採用嗎?
真正明白道理,超度第一殊勝應該怎麼做?自己做。你自己誦經、拜佛、念佛,把功德迴向給你的母親,這個功德無比殊勝,比你做這些大法會利益要大很多。為什麼?你自己有真誠心。雖然你沒有修行功夫,你是真心在做。如果這些經懺佛事像生意買賣收費,只是形式,沒有功德。我說這個話,罵我的人就很多!但是你來問我,我不能不說真話;不說真話,我對不起你。因此,超度得力與否,在主持超度的人有沒有道行,有沒有真正的功夫。所以,不在經懺儀規,完全看主持超度這個人本身修證的功夫。
456. 請問經過靈媒去找亡人,是不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尋找亡人必須要去世後多久,而且不論是生天或墮入地獄,在任何一道都可以找到嗎?
找亡人只有在餓鬼道可以找來,除了鬼道之外,其他的五道都找不來。如果在畜生道,不可能把畜生找來;在人道,他投胎了,也不會把這個小孩找來。地獄道就更不可能了,《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得很清楚,只有菩薩與業力的人才能到地獄。
實際上,你應當好好的念佛求生凈土,你一個人往生凈土,不僅你這一生的父母家親眷屬,過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家親眷屬,你都認識了,你都有能力去超度、幫助他們。你自己不能往生凈土,這些都是枉然。即使靈媒在鬼道把他找來說幾句話,也是無濟於事。由此可知,真正孝子賢孫一定要認真努力念佛往生凈土,才能報父母之恩;不但報今生父母之恩,也報累劫父母之恩。
457. 親人病重,我告訴他不要害怕,要一心想著阿彌陀佛;我也專門到「居士林」念佛堂念了兩小時的佛。兩天後,他沒有痛苦的走了。我夢見他變成一個小男孩,光亮的頭上長著幾根直直的頭髮。我問他:「你不是死了嗎?」他說:「我永遠不死了。」請問人死後,如何才能知道他有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現象很好,你做得也很如法。如果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往生。
夢境有很多種,佛經說得很多。大部分的夢也都是從心想生,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地藏經》告訴我們,夢到過世的這些家親眷屬,多半是他們要求你幫忙。為什麼從前你沒有夢到他們?從前你沒有能力幫忙,他知道你幫不上忙,所以不來找你,找你也是枉然。你有能力幫助的時候,他就來求你。所以,我們應當為他誦經、念佛,將此功德迴向給他。
怎麼個作法?完全看夢中的狀況。從你所說這個夢中狀況,雖然也是過去的家親眷屬,但是他的狀況相當好,決定不是墮惡道。但是從這些事相上看起來,他也不像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不過決定是在善道。他說:「永遠不死了」,這句話是真的,這句話是明白人才說得出來。明白人知道「死」是怎麼回事情,迷惑的人貪生怕死。
死是什麼?換一個身體,換一個生活環境,確確實實沒有死。如果真的死了,我們也不必學佛,也不必去求助於一切宗教。實際的狀況,死了是換一個身體,佛法講死了是輪迴。如果你這一生善業多過惡業,也知道修善積德,你死後來生至少還能保住人身,又到人間來了。由於前生修得好,這一世當中可能你的生活環境比上一生更好。如果積累的功德大,你的福報不在人間,就會生到天上。天也有很多層次,佛家常講有二十八層天,一層比一層福報大,你修的福報愈大,你生的層次就愈高。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與道理,沒有不認真修福的,也不再造罪業,因為造罪業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不能不謹慎。
一切眾生在世間享福或受難,都與別人不相干,全是自作自受。諸佛菩薩非常慈悲,但你遭災難的時候,他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對眾生的幫助只是教化而已,他把你過去今生種種業因果報說清楚,讓你自己覺悟。你真的覺悟回頭,改過自新,斷惡修善,命運就改了。《了凡四訓》是最明顯的榜樣,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
458. 有位居士賣豬肉想改行,沒有本錢,不改行又怕造業。請問應如何勸他?
他已經覺得他賣豬肉是造業,這個覺悟就很難得。殺生的事業最好不要做,現在有不少人經營餐館,特別是賣海鮮,造業都很重。若細心去觀察,確實能見到經營這類餐館的人,果報都不好。有些同修告訴我們,在香港經營餐館得的果報非常凄慘,也曾經在新聞報導過,確實有些人看到回頭,改行經營其他事業。如果將賣海鮮、肉食這種餐館改成素食餐館,這是非常好,這要讓他仔細去考慮。
459. 我母親有一位遠房的姊姊,是所謂燒香看病的神婆。我早年找她看過病,給過她不少錢,但病也沒有好。現在信佛不找她了,可是她索錢不止,我母親能聽見和看見她,請問給還是不給?
你是佛教徒,遇到這個事情應當要給。往年我在台北參加佛教會辦的「大專佛學講座」,主持講座的是道安老法師。這位老法師非常慈悲,於是有很多人想方法騙老法師的錢,老法師都給。騙他的人很得意說:「今天老和尚又上當,又破財了。」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我在門外看到一個人,這個人我也認識。他離開後,我進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問我:「剛才那位居士,你看到沒有?」我說:「看到了,他剛出去。」老和尚說:「他今天又來騙我。」我說:「那你給他沒有?」老和尚說:「給他了。」騙他的人認為老和尚愚痴不知道受騙了,其實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騙我,也給你!這是真慈悲,這是智慧。到哪一天,他曉得原來老和尚都知道,一點也不糊塗,這人就有慚愧心,就會回頭。所謂:「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460. 年輕時曾向人借錢,因無力償還,故延宕多年。現在信佛想彌補,但那人已去世,也找不到他的後人。故想在佛門捐錢,請問應如何做才如法?
能有這個心就很好,這是一個覺悟的心。如果遇不到他的家人,可以拿這個錢為他做功德,迴向給他,這是很好的一個作法。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做功德最殊勝的辦法是印經、印送善書布施。用他的名字印,這個功德是他的。你把欠他這筆錢全部拿出來,印佛書、印善書,做講經的光碟,這樣能使許多人都得到真實利益。所以,印光大師一生所收的供養,不做其他的事情,全部拿來印經,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去大師時間很遠,他一生做出這個樣子,讓我們看了覺悟,這是末法時期的真實功德。
461. 我的兒子小時候品學兼優,我常帶他朝山拜佛。現在長大了,卻去信仰天主教,且目中無人。我一勸他,他就說我是異教徒,且對家長有敵對感。我們生活節儉,他卻從不吃剩菜,請問剩菜應倒掉,還是吃掉?
這個問題是社會問題,不僅是你家有,許多人家都有,這是一個大問題。他小時候你帶他燒香拜佛,他很聽話,但他長大後未必能信佛。這是什麼原因?迷信,佛法究竟是什麼,他不知道。他聽過天主教講道,沒有聽過講佛經。長大後,他有思考能力,自然選擇他認為是合理的、值得尊敬、值得信仰的,這是一定之理。這不能怪他,小孩沒有過失,過失在作父母的沒有把佛法的大道理常講給他聽。如果他能常聽到佛法經典的道理,他和其他宗教接觸時,他就會比較,能生智慧。所以,只帶他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是屬於迷信。小孩大了,迷信無法讓他皈依,因此要多聽經、多學習,才是正確的。
要度孩子回頭,實在講也不是難事情。往年香港何世禮將軍一家人都信基督教,只有他的母親信佛。不過從前人都受過儒家教育的薰陶,雖然宗教信仰不同,兒子、媳婦對待母親還是相當尊重,還能盡孝,不像現代會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對立。何老太太往生時,跟家人說:「我們家一生宗教信仰自由,沒有衝突,生活也很愉快。今天我要往生了,我們母子一場,我提出一生當中對你們唯一的一次要求,你們念幾聲佛號送我走。」家人答應了。來送她往生的親戚朋友,親眼看到她往生,沒有生病,坐著走的。她這樣一走,全家人統統回過頭來信佛。所以,這個老太太很聰明,不管你信什麼教,最後我度你,現身說法,老太太有這種功夫。所以,你在家裡表演一下,你往生時也坐著往生給他們看看,看他有沒有這個功夫!
他不吃剩菜,你吃,你修福。他現在雖然無知,到將來年歲大了,想一想小時候剩下來的東西,父母來吃,他心裡會難過,會懺悔。教導一個人不是簡單容易的事情,要有長遠心,這是深化教育,讓他十年、二十年之後,心生慚愧、後悔,到那時回頭都來得及。所以,你今天在這裡教導,這個結果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後才能看到。
462. 我有四個外甥女,大約十二、三歲,學習成績不好,我讓她們念《普門品》很有效果。現在我又想讓她們念《無量壽經》,她們不能接受,嫌太長。請問是否讓她們繼續修學《普門品》?
很好!「一門深入」就好,不要改變。她將來如果想要改變,是她自己的事情,現在能這樣教就好。最重要的是要將佛法的道理講給她們聽,不然她們年歲漸長,如果沒有理論的基礎,信心是靠不住的。
463. 舍弟說他念佛能四小時不起妄念,可是最近他又說念佛時能看見自己。請問他是否學偏了?
如果念佛時看到自己,這時要提醒他,無論看到什麼境界,都不要放在心上。如果看到境界,常常放在心上,容易著魔。佛在《楞嚴經》上教導我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要明白這個道理。
464. 請問法務流通處賣佛像,是否屬於出佛身血?
不屬於。以嗔恨心、毀謗心破壞佛像,才是出佛身血;沒有這個意念,或不小心打破的都不算,沒有罪過。
465. 世尊在世不讓弟子結婚生子,要修清凈行。請問是不是因為會影響道業?
弟子有在家與出家之分。在家弟子,佛也讓他結婚生子。若是出家弟子,確實會影響道業。出家要專門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必須要深入經藏,深入經藏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最好不要分心。但是在家弟子也可以弘法利生,真正有成就的大居士,講經說法的很多。
466. 初學者與老修行,生活清閑與工作繁忙,各應如何來修學?
修學要選擇一種或兩種適合自己程度,以及生活環境方便的就夠了,不必太多。但是基本的修學課程如《了凡四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修行的基礎。不論大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這是修行的根本,必須要修學。好像蓋房子築地基一樣,這是決定不能缺少的。
專修凈宗經典,只要在「五經一論」里選一種就夠了。如果時間較多,可選《無量壽經》。如果時間很少,工作很忙碌,就選《阿彌陀經》。依照一部經典修學,老實念佛,一定有成就。
我們遵守這些方法原則,就是持戒,因戒得定。佛家講得定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凈土宗講的「一心不亂」、「功夫成片」。能夠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凈土就有把握。功夫好的人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這是世間第一等殊勝事。這樁事情人人都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沒有放下,徹底放下就做到了。連經教都放下,只學一部經,依照一部經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學,沒有不成就的。
世尊當年在世說法,絕大多數是聽眾提出問題,佛為他解答,也就是當機者、啟請者。無問自說很少見,像《佛說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同樣一個問題,問的人不一樣,佛的答覆也不一樣,也就是一個問題會有許多不同的答覆。佛能觀機,這個人提出問題,他的癥結何在,佛的答覆就解答他的問題。他聽了之後能開悟,甚至於證果,我們在經典里常常看到。
我們讀了這部經不會開悟,不會證果,是什麼原因?不契機。契機是契自己的機,這部經典對自己來講就是了義;不契自己的機,就是不了義。了義與不了義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它有決定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自己修學這個法門,依靠這部經典,決定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這才算是了義;學了一輩子,出不了生死輪迴,這是不了義。凈土法門對我們來說,這一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超越輪迴,就是了義。修學其他法門難,因為要斷煩惱。斷煩惱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念佛法門有「觀像、觀想、實相、持名」四種不同的方法,對我們來講,「持名念佛」最方便,其他的方法都非常困難,不容易成就。持念佛名真正能成功,要萬緣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很容易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決定生凡聖同居土,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實在講也是不容易,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些道理、方法都要懂得,這一生千萬不要錯過。
467. 老法師曾說十方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請問阿彌陀佛未成佛前,諸佛是如何成佛?
這是我引用祖師的話,我不敢說這個話。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諸佛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不是一尊,我們在經典里看到同名、同號的佛很多,所以我們想他們一定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468. 密宗即身成佛,禪宗明心見性成佛,凈宗的往生不退成佛,請問這三者有何不同?
成佛完全一樣,只是修行方法不一樣。這三種成佛,對我們來講,「凈宗往生不退成佛」最容易修,其他兩種都很困難。
往年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到「密宗即身成佛」這個問題。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說中國有十三億人,從解放後這五十年之中,修學密宗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他說現在這個世間已經沒有學密的根性,往後修密也不能成佛。所以,他老人家一生到處宣揚凈土,勸人持名念佛,他自己也是念佛往生的。在北京的同修都知道,他在往生前半年,每天念十幾萬聲佛號,這是做榜樣給我們看,他不用密法修凈土,而用念佛方法修凈土,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469. 請問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如何判定是上品或下品?是不是會退轉?在什麼情況下會退轉?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確實會退轉。你對世出世間法起心動念就退轉了,你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不會退轉。我們到世間來是作客,就像住旅館一樣,世間事與我都不相干,要用這種態度住在世間,心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覺悟,決定不迷惑,就不會退轉。
什麼樣是上品?生死自在是上品,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這是功夫成片的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隨自己的意思,想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就來接你,這是上輩往生的。品位低一點,就不能這麼自在。如果是預知時至,功夫成片的人,大概一、二年前就知道了,這是中輩往生。在半年前或三個月前能知道,大概也是屬於中輩往生。往生前一、二個星期,或三、四天前知道,大概是屬於下輩往生。
品位也不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把我們的清凈心破壞了,我們只要求往生就行了。蕅益大師說得好:「只要能往生,下下品往生我也滿足了,絕不在乎品位高下。」他的心多謙虛、多清凈。何謂清凈?心裡有念頭就不清凈,有分別、有執著是嚴重的不清凈,所以要把這些都放下。佛所說的我們決定沒有疑惑,一心向佛,一心念佛,決定得生。
470. 老法師曾說:「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那何必還要求生西方凈土?請問二者有何差別?
這兩句話是引述佛經,不是我說的。「自性彌陀,唯心凈土」是從理上說的。你要是不求生西方凈土,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親證「自性彌陀,唯心凈土」,契入這個境界,你就成佛了。也許你有能力,可以不必往生,在這個世界成佛。我不行,我沒有這個能力,我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才能親證「自性彌陀」。
471.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指不住六塵生心,念佛人以念佛的方法不住六塵,安住生心。請問禪宗學人心要安在哪裡?
管這些事情做什麼,他自然有他的安心處,我有我的安心處就好了。你問這個事情,表示你的心安不住,你管的事情太多了。
念佛人要把心安在西方極樂世界,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我們起心動念沒有別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要把心安在這裡。修學某個法門,有某個法門安心立命之處。我們不學那個法門,要去知道那麼多,對自己是障礙。除非你是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你必須要懂很多,才能幫人解答問題,這是有必要的。自己專修凈業,清凈心、功夫成片比什麼都重要,如果還問其他法門的事情,決定妨礙自己的清凈心,妨礙自己功夫成片,這個道理要懂得。
472. 老法師常說要斷煩惱,經上又說煩惱不能斷。請問煩惱到底要不要斷?要如何斷?
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煩惱要是斷了,菩提不就沒有了!煩惱要不要斷?要斷。煩惱不斷,你無法離開娑婆世界,無法脫離六道輪迴,這是肯定的。其實煩惱不是斷,煩惱是轉變,把它轉變成菩提。煩惱已經變成菩提,菩提生了,我們稱煩惱斷了,是這個意思。
譬如,我們用一塊黃金塑造一尊釋迦牟尼佛的像,現在我們想另塑一尊阿彌陀佛,我把釋迦牟尼佛的像融化,再重新塑造一尊阿彌陀佛的像,此時釋迦牟尼佛斷了,阿彌陀佛生了。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的像是如何斷的?阿彌陀佛的像是如何生的?還是這一塊黃金,這一塊黃金能斷釋迦牟尼佛的像,也能生阿彌陀佛的像。斷不是斷滅,斷是轉變,你了解斷的用意,就曉得煩惱要不要斷,如何斷法。
473. 老法師曾說因果相續即轉變不空,當從緣上斷。請問,佛菩薩或古大德們可以把緣斷了,為什麼還要來受種種業報,是否只是表演給眾生看?
沒錯,諸佛菩薩到世間來做種種示現,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看出門道的人會開悟、得利益;看不出門道的人,縱然是誤解佛的意思,也種了善根。「從緣上斷」,這句話的意思很深。「緣」不是事相,是指攀緣,心攀緣種種境界。從哪裡「斷」?若是從外面事相上斷,心裡沒斷,還是造業,還是要受報。從起心動念處斷,然後才能契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即《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可見得事相上沒有障礙,障礙在心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示現從事相上斷,是讓我們領會這個意思,因為他從心上斷,我們看不出來,必須在事上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才能體會到理上。一味去學事相,永遠學不像,必須要懂理。所以,看到事要明理,看到理,事上要通達,這樣學佛才得真實利益。
474. 請問佛菩薩還受不受因果報應?
這個問題跟禪門公案「錯下一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的故事,意思完全相同。過去百丈大師遇到一個修鍊成人形的老狐狸,這個老狐狸過去生中曾是講經說法的法師,因為有人問他:「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答錯了,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到畜生道作狐狸。五百年後他煉成人形,遇到百丈大師,向他請教如何能脫離畜生道。百丈大師說:「明天我上堂說法,你把從前那個人問你的問題重複來問我。」第二天,老人恭敬向他請法,提出這個問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法師答覆他:「不昧因果。」改一個字,他明白了。第二天他就死了,脫離狐狸身。百丈大師帶人到後山,把狐狸埋葬起來,並告訴大家,這個狐狸就是昨天來問我問題的老人。
何謂「不昧因果」?對於因果報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因果」,就是沒有果報,這就錯了。諸佛菩薩到世間來受不受果報?受果報,雖受果報,他明了這個果報是哪一世、哪一生、哪一劫造的因,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大修行人。不像我們受苦報不甘心、不情願,怨天尤人,這是罪上加罪。佛菩薩受果報無所謂,知道前因後果,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
475. 印光大師在《護國息災法語》中開示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因為宗門教下的人功夫用到開悟時,就知道自己的真性原來和佛性一樣,所以稱為「見性成佛」。即見性成佛是見自性天真佛,但是粗細煩惱絲毫未斷,並非一悟便了,若悟後未證,仍不免受輪迴之苦。請問是否明心見性之後,還有可能退轉?
這是有的,如果他不用功,不把境界再向上提升,很容易退轉。宗門講開悟,有解悟與證悟,印光大師這裡所說的屬於解悟。為什麼?煩惱習氣沒斷,還是要搞生死輪迴。一落在生死輪迴里,就有隔陰之迷,前世所悟的完全忘記了。一定要證悟,證悟就是一定要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破一品無明煩惱,才是證悟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時,就是《華嚴經》講的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已經證得三不退。
禪宗是悟後起修,不修不行。我們讀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倓老明白的告訴大眾,他在一生當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念佛人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臨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的,有二十多個人;聽別人講的,不計其數。至於修禪,他曾經見到、聽到修禪得禪定,但是明心見性開悟有成就的人,他一生當中一個都沒見過,也沒聽過。禪宗得禪定,依功夫淺深,生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天。但是四禪天還在六道,依舊沒有出六道輪迴,福報享盡還會墮落,這個事情難!老法師雖然是天台宗一代祖師,他老人家是念佛往生的,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也很值得自己警惕。
476. 請問韋陀菩薩手拿著金剛寶杵,向下放是代表什麼意思?
一般我們看到是捧在手上,有時也向下放,其表法的意思是自在。正如經上講:「佛無有定法可說」,諸佛菩薩示現也沒有一定的相。凡是表法,只要能說得出一番道理都好,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譬如佛教的教旗,一共是六條,前面五條是單色,第六條是包括前面五種顏色。教旗六條代表六度,前面五條單色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第六條代表般若。第六條是理,前面五條是事,理不離事,事不離理。直條六條的教旗,每一條的寬度是相同的,如果後面這一條做得特別寬,這是錯誤的,應當完全相等。還有一種是有五種顏色、橫豎排列很長的旗幟,代表五乘佛法。橫的代表橫遍十方,豎的代表豎窮三際。一個圖案,每個人看到有不同的意思,因此佛法沒有定法,只要你能說出道理就行。六波羅蜜代表大乘,我這個說法把大小乘統統包括了,將意思表達的更圓滿。
477. 在住家旁邊設立一間小念佛堂,三、五個同學一塊共修。請問成立時要請法師念經灑凈嗎?日子久了會形成十方無形眾生的道場嗎?住在念佛堂旁邊的人會有什麼問題?
這個作法好!如法。三、五個志同道合在一塊修行,日子久了確實會形成十方無形眾生的道場,這是真的。只要你認真修行,自然有天龍鬼神護你的法,他們也會跟你一起修行。
初成立時,不需要請出家人念經灑凈。為什麼不需要?心凈則土凈。你請出家法師來灑凈,如果他的心清凈就很有效,他的心不清凈就沒效。因此,只要自己心地清凈,就不需要再灑凈。讀書重在明理,學佛是讀書,一定要明理。對於住在念佛堂旁邊的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個如法修行的道場,一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能使大家都得福報。
478. 晚間念佛時,經常有一些鬼怪類的怪現象。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一般學佛的同學們都能夠理解,確實有許多我們肉眼見不到的眾生存在。眾生的種類非常之多,天道、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里,有一大半的眾生是我們肉眼見不到的。
佛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過去無量劫中,幾乎都曾經接觸到佛法。為什麼接觸到佛法,還會墮到惡道?接觸到佛法,縱然明理,沒有依教修行,依舊敵不過業力,還是受業力牽引。諺語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句話就是說明我們遇到佛法,如果不好好的修行,來生還是要墮惡道,這個道理與事實一定要了解。
所以,不但在念佛的時候,講經的時候也一樣,有許多我們肉眼見不到的眾生在我們的周邊,他們的數量超過我們現前的大眾。氣旺的時候,你感覺不到,因為你的氣壓過他。但是我們在氣衰時,他的氣超過我們,我們就會感覺到。這些人絕對不是作惡的,惡的眾生不可以到這邊來,道場有護法神,來者都是很善良的,是來參加我們共同修學的。如果我們感覺到有這些鬼怪的存在,應念佛迴向給他,同時也要警惕自己,若不好好的修學,將來就會跟他一樣。
實在講,鬼怪現在也聽經學佛。這一次我們有幾位同學到中國去受戒,遇到有鬼怪附身,說他們現在也在學佛,也在念《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不但人間傳得很廣,現在餓鬼道也都在念。人間有人反對,鬼道沒有反對的。
479. 請問墮胎後誦《地藏經》,應如何迴向?
墮胎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佛告訴我們,兒女跟父母是很深的緣分,如果沒有緣不會到你家裡來。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是報恩來的,你把他殺了,不但恩沒有了,還結了怨仇。下一次再遇到時,他就來報仇。如果是報怨來的,你把他殺了,怨上加怨,愈結愈深,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般人不相信,不是不信就沒有,不信還是有;不管你信不信,這個事實決定存在。
這個事情不能不謹慎,要解這個怨結是很費事的。能不能解得開?能,一定要真正依照經典的道理與方法去修行,不是念幾部《地藏經》就行了,那不管用。《地藏經》的作法非常有效,婆羅門女與光目女以勇猛精進修學證果,去幫助死後墮在惡道的家親。我講《地藏經》時說得很清楚,地獄只有兩種人能見得到,一種是造作地獄罪業去受果報,一種是菩薩去度化眾生。婆羅門女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光目女念到「功夫成片」,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們,怨結就解開了。不是念幾部《地藏經》就行了,沒那麼輕鬆容易。你要是沒有這個功夫,怎麼超度他?
經典教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什麼是「受持」?接受經典里的理論方法,依教奉行。平常每天念幾部經只是「讀誦」,不能將經上講的道理與方法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就沒有受持。「受持」是自利,「演說」是利他,自行化他。由此可知,大多數的人錯解了經典的真實義,以為多念幾聲佛號、多念幾部經迴向,就可以化解了。如果是小事情求鬼神幫忙,這個辦法行。但是大的怨仇,這種小恩小惠,人家不接受的。所以遇到有人要墮胎,一定要勸她決定不要造這個罪業,這個罪業非常麻煩!
480. 我與人講話時,手上喜歡拿著念珠,講話停頓時,就念「阿彌陀佛」。請問這樣做對不對?
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佛經上沒有說跟人說話可以拿著念珠,也沒有說不可以拿念珠。佛既然沒有說,我們拿也好、不拿也好,這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要知道念珠是提醒自己念佛,念珠也能度許多眾生。我常常勸大家上街時手上拿著一串念珠,一般不學佛的人一看,「這個人念佛!」不管他念不念佛,佛的印象就入到他的阿賴耶識,我們給他種佛種子,這是好事情。
481. 請問凈業學人家裡能不能供「唵、嘛、呢、叭、咪、吽」的條幅?
「唵、嘛、呢、叭、咪、吽」是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教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真誠清凈平等,這是咒的意思。
從咒的字面上來講,「唵」是身,包括法身、報身、應化身;「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這句咒的意義非常之好,就是我們起心動念,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清凈,出污泥而不染。你要是喜歡,供養也可以,但是要曉得這句咒的意義,常常提醒自己身心清凈,一塵不染。
482. 請問可以代人皈依嗎?
皈依要自己發心,不可以代。如果自己真正發心想皈依,因住處偏遠,沒有寺院,沒有法師,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宣誓皈依、受五戒、十戒。但是一定要懂得皈依的道理,你發心就有效果。如果從哪裡皈也不曉得,依靠什麼也不知道,糊裡糊塗就皈依,這樣皈依沒用處。
我們有三皈傳授的小冊子、錄像帶及VCD,你讓這些同參朋友們聽明白了,真正發心皈依,在佛菩薩面前皈依就可以了,這是真正的皈依。所以,有同參道友想皈依,依這個方法就很好。
483. 請問拿念珠時,捻到佛頭應如何念?
這是穿線接頭的地方,通常我們穿墜子的地方也就是念珠頭。一般沒有佛像的念珠,念到這個地方,念過去就可以了。鑲有佛像的念珠頭,念到這個地方轉過來念,手不摸念珠頭,這是表恭敬的意思。
484. 在大陸北京超度需要幾千塊錢。我修得不好,也沒有經濟能力,我懇求老法師幫助我得紅斑性狼瘡的女兒,超度她的冤親債主。
超度需要幾千塊錢,恐怕不靈,效果不大。為什麼?這是買賣,超度不要錢就會靈,要錢都不可靠。
超度的方式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印光老法師教我們的,印經布施功德迴向,非常有利益。你印的經典許多人讀誦,將來有一個人在經典上真正受益開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印祖一生將四眾同修對他的供養,全部拿去印經布施,這是在末法時期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眾生疾病的根源,歸納起來有三類:
第一類是生理病。我們飲食起居不調,容易生病。古人常說:「病從口入。」飲食貪吃,不懂得衛生;或是在衣著上不知留意,感受風寒,這樣容易得病。這些是屬於生理的病,找醫生就能醫療好。
第二類是怨業病。就像你所說的,冤家債主找到身上來。這種病不是生理病,醫藥是治不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跟冤親債主調解,他要是同意就離開了。所以,一般超度法事用意是調解,有接受的,也有不接受的,不接受就相當困難,但是大多數都能接受。
第三類是業障病。不是生理的、也不是冤親債主,是自己造的惡業太多。這種病非常麻煩,醫藥、超度都無濟於事。佛告訴我們,只有一種方法對治,就是真誠懺悔,普賢菩薩教我們「懺除業障」,病就能好。
我們人的壽命與病苦是業報,你女兒生的這個病,相當嚴重。我在年輕時,我的母親及一些親戚朋友給我算命,都說四十五歲是我的業報壽命。我二十六歲學佛,我也沒有求長壽,四十五歲那年生了一場病,病了一個星期。我知道時間到了,沒有找醫生,也沒有吃藥,每天念佛等往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轉變業力,不再為自己,為自己是死路一條,為眾生是活路、是生路。
所以,轉業報一定要靠自己,別人不能代替。如果我能夠替你女兒轉業報,佛菩薩就有能力轉我的業報,我就不要修行了。楞嚴會上阿難遭摩登伽女之難,那是個很明顯的例子,釋迦牟尼佛也幫不上忙。諺語常言:「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阿難這才真正覺悟到業報是無法代替的。一定要懂業報是自己造的,必須要自己回頭,才能消除業障,這個事情任何人都無法代替。諸佛菩薩只能教給我們道理與方法,我們懂得了,自己認真努力去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我們的業障就消除,命運就轉過來了。
我也常常勸勉同學,希望大家把業報身轉變成願力身。如何轉法?沒有遇到佛法時,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學佛之後,恍然大悟,從今而後沒有自己,一切為佛法、為眾生,這一轉就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因此,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就看你能不能放棄自私自利。你能夠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切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久住,你的業力就轉過來了,轉過來就是佛家講的「乘願再來」,你是乘願再來身,不是業報身。轉過來之後,要精進,要努力,決定不能懈怠,決定不能造罪業。
由此可知,轉過來之後,經典天天要讀誦,讀誦經典就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即使我們每天念同樣一部經,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處,所以一部經從初發心念到成佛都念不厭。為什麼?遍遍有新的意思,遍遍有新的悟處。讀誦真是其樂無窮,不疲不厭,幫助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利益深廣無盡。
你在佛菩薩面前發弘誓願:「從今而後,我為佛法、為眾生,決不為自己」,這個效果力量大。你發願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正法久住,你的冤家債主看到你,不敢動你,只有在旁邊擁護你、幫助你、成就你。冤家債主找你的麻煩,那是你有私心;現在念頭一轉,冤家債主不敢找你麻煩了。為什麼?你為一切眾生,他要是把你害了,他就害所有一切眾生,這個罪過他擔不了。你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如何轉業報,而且非常有效果的轉變。
因此,佛法知道病的根源,懂得對治的方法。像你女兒這種病,不必花冤枉錢,最重要的是真誠心懺悔,斷惡修善,誦經念佛迴向給她。但是醫療還是需要的,希望能夠早一天幫助她恢復健康。這是我提供你超度冤親債主、恢復健康的方法。
485. 請問新道場使用時是否需要凈壇?如果需要的話,應請什麼樣的人或需誦哪一部經?
新道場的啟用,舉行一個灑凈儀式就好,課誦本里有凈壇、灑凈的儀規,照著去做就行了。能夠請到法師更好,請不到法師,居士也可以做。其中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心凈則佛土凈」,要用清凈心來做儀式,就有效果;心不清凈,做儀式還是沒有用,所以學佛一定要明理。
我對於任何一個新建道場,第一部經一定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在世間法來說,《地藏經》是心理建設、基礎建設。所以,最如法的作法,道場新建立應當講一部《地藏經》,「地」含藏著無盡的寶藏,你有地了。
486. 上游放生,下游在撒網。如果我們不吃眾生肉,無行中減少眾生造業的機會,不是遠比放生來處理這個問題更好嗎?
正確!素食就是遠離殺業最好的方式。人人都能素食,這些想以殺害眾生去謀利的人,就沒有這個機會了,他一定要改行。
487. 所有的外傷都是業因感召的嗎?每當發心念佛或念佛攝心時,障礙就特別多。同修教我應先將功德迴向與他們分享,又怕做不到變成空頭支票,往後麻煩更大,請問應該如何做?
不見得所有外傷都是業因感召,外傷有時是我們不小心所致。譬如到野外旅行,被小蟲咬或被樹刺傷,這是因走路不小心,未必是因果報應。中國自古講孝道,對於自己的生活習慣、一切行動,要小心謹慎,不要讓身體受到傷害,引起父母的憂心,這是正確的。
至於業障,冤親債主每個人都有很多,因為不是這一生結的,過去生結的都忘記了;我們雖然忘記,他沒有忘記,所以這個事情很麻煩。佛教導的方法非常好,我們修行不是為自己修,為自己是自私自利,冤親債主還是會來找麻煩。我是為一切眾生修的,包括冤親債主在內,冤業馬上就解開了。
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度眾生,斷惡修善不是為自己,破迷開悟不是為自己,成佛也不是為自己,乃至於我們生活吃飯喝水也不是為自己,吃飯喝水是我需要利用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服務。只要有這個心就是迴向,這個效果非常顯著。換言之,空頭支票還是因為自私自利。統統為一切眾生,不為自己,這是迴向心,這是解冤釋結,就不會開空頭支票了。因此,我們要拓開心量,像諸佛菩薩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大福大,心量小福報就小,要明白道理。
488. 請問是不是一定要設一個累世冤親的牌位,並請地藏王菩薩做見證,才能把多生多劫的積怨徹底消除?好像新加坡沒有這個風氣。
消除不了!你想消除他,他還想來消除你,戰爭就爆發了。新加坡也有,居士林的功德堂與每年固定舉辦超度的法會,供冤親債主牌位的人非常多。主持法會的法師,有些曾在「培訓班」受過訓,他們都懂得這些道理與方法,也能為大家講開示,再配合居士林道場每天講經、念佛,集合這些功德,所以超度的效果比較殊勝。
立一個冤親債主超度的牌位,這是在形式上,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理論。我們一生中不為自己,為社會的安定繁榮、為世界和平、為人民幸福,只要發這樣的心,無往而不利,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我們常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由衷的敬佩他,縱然曾有什麼過節,我們也不敢存報復的念頭。因為他為社會做許多善事,他做的善事等於我們做的一樣,所以鬼神也懂得修「隨喜功德」。
489. 請問收舍利的儀式應如何?
收舍利沒有一定的儀式,最重要是恭敬心。舍利分布情形也不一定,舍利有骨頭結成的、肉結成的、血液結成的,也有毛髮結成的,它的形狀、色彩都不同,這不難見到,可以多看看。
而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舍利是如何形成,為何會有?章嘉大師告訴我們,舍利與清凈心有關,也就是與定功有關。心地散亂決定不可能有舍利,心地清凈、有禪定功夫就可能有舍利。而舍利的多少、顏色不定,要看功夫的淺深。留舍利、留肉身都不能證明修行有成就,只能說修行有功夫。同時舍利與願力有關,許多真正修行有成之人,他不想留舍利,也不想留肉身,這與願力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留舍利無非是給後人做紀念,亦是給學佛同修一種鼓勵作用。
490. 請問菩薩是如何現畜生身度化眾生?大公雞往生之例是菩薩現身嗎?
菩薩現畜生身是度畜生不是度人,現畜生身度不了人,現人身也度不了畜生,所以佛菩薩現身是隨類現身。菩薩現公雞身,因為雞裡面有許多善根成熟的,菩薩在裡面示現度化。菩薩度化豬群,菩薩就投豬胎,以豬的身份為它們講經說法,也勸它們念阿彌陀佛,但念的聲音可能與我們不同。這是隨類現身,隨機說法。
大公雞往生之例,不一定是菩薩化身。但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過去生中它一定是念佛人,因為臨終念佛時一念差錯,打了妄想墮到畜生道。然而善根深厚,雖墮畜生道,沒有忘記念佛求生凈土,所以它有這種現象。
491. 請問法身大士起心動念遍虛空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與六凡眾生是否局限於自己的心?或是也遍虛空法界?
法身大士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法身大士的應化是感應道交。眾生起心動念,菩薩都知道,所以我們動一個念頭,念頭是波動,現在講思想波,這個波動確實也傳遍虛空法界。我們一個善念、妄念統統周遍法界,若不周遍法界,菩薩如何會知道?
菩薩心清凈,我們一動念頭,他就能接收得到。凡夫為何無法知道菩薩的心念?菩薩沒有心念,所以凡夫不知道。但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還是有心念,凡夫何以不知道?凡夫的心念太粗,菩薩的心念微細,好比水一樣,菩薩的波浪是小浪,凡夫是大浪,大浪碰到小浪,小浪知道大浪,大浪不知道小浪,就是如此的情形。因此,我們無法知道四聖法界的心念,不但不知道四聖法界,連諸天的法界都不知道。天人還是有妄念,他們的妄念微細,我們的妄念粗,他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他,道理與前面相同。《無量壽經》講,十方世界的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西方世界的人都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他們六根的能力幾乎如法身大士一樣沒有障礙,這是凈土法門的殊勝。
492. 學佛多年堅持素食,和單位同事用餐時,肉製品剩得很多,扔掉非常浪費,請問是否可將這些肉製品送給其他吃肉的人?
可以。這不是殺生,他們丟棄東西,浪費是過失,不是好事情。你能分給一些貧苦的人,這是一樁好事情。你可以念佛、念往生咒為這些眾生迴向,也與他們結了法緣。
493. 請問只專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不讀經典也不聽師父講經,能否往生?
能。只要你信心堅定、願心懇切就能往生。若有疑惑,還會被境界動搖,聽經對你斷疑生信會有幫助。
494. 弟子就職於一個規模龐大的公司,在弟子的部門,約有六、七人合在一起偷取公司的客戶據為己有,此是間接偷盜公司的收入,這不法的勾當已經持續兩年有餘。請問弟子是否應該揭發該等罪行,若這樣做是否造業?
實在說,個人造業個人受報,別人這樣做,你知道是不如法,自己決定不做,自己要做得如理如法。至於他為什麼要這樣作法,是不是為生活逼迫,還是別有原因,你要想干涉這樁事情,就要先查明清楚,然後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往年,永明延壽大師未出家前,他時常偷國庫的錢,他偷去不是自己享受,而是偷去放生,替國家修福。所以,你一定要查問清楚,他們是什麼原因做這件事情,你願意干涉就要調查清楚,不願意干涉就不要放在心上,自己好好念佛就好了。所以,這要看事實真相,才知道應當如何處理。
495. 弟子一晚在海邊跑步,發現很多非法移民者,弟子本想即刻報警,然而想起這些可憐的生活處境,好不容易才能過來謀生,弟子心中不忍。請問佛法與國法如何平衡?
《梵網經》教導我們「不作國賊,不謗國主」,《瓔珞經》教導我們「不漏國稅」。其實戒律中有許多地方,世尊都教導我們要守法。你生了慈悲心,憐憫他們而沒有報案,雖沒報案,新加坡報紙也時常刊登,也有不少人被發現遣返,這是我們時有所聞。佛法也不外乎情理法,一定要深入,同時平常要認真修行,為社會、為國家祈福。祈福絕對不是僅限於禱告而已,而是要真正以行動來祈求,行動總不外乎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捨己為人。要時常聽經,時常學習經教,這些道理你透徹明了之後,世法與佛法是一不是二,決定沒有衝突,你慢慢去體會。
496. 弟子出家三年來專聽師父宣講的《無量壽經》,近來一些同參道友勸我聽師父宣講的其他經典,請問這是否會破壞一門深入的修行?
凈宗的修學,古大德教導我們要「正助雙修」,如此對我們的修學幫助比較大。專學《無量壽經》,這是你的正修,如同我們在學校念書,這是主修的課程,聽其他的經典是助修。為什麼要聽其他經?好處是對《無量壽經》有更深的理解,觸類旁通,其他的經能幫助你在這部經開悟。一門專修一定要得定,定能開慧,智慧開了才能旁通。假使這個修法時間需要十年,若加上助修,你開悟的時間可能五年就達到,這把你開悟的時間提前。但是主修跟助修一定要辨別清楚,我們整個精神要專註在主修的經論上,功夫要下得正。助修是隨緣,可以聽不必在上面下功夫,因為那是幫助主修的課程,這樣作法就對了。
497. 一位密宗的朋友送我一本有如意寶法王所傳的《往生凈土修行法本》,意思是說只要照它的儀規去修,念滿三十萬遍彌陀心咒和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就保證往生。並且蓋上自己的印章和他上師的印章,以示證明。弟子得到之後疑惑甚大,從理上講不通,但又駁不倒他,使弟子不知所措,請法師開示。
保證往生很難得,但有沒有效果?問題在此地。那兩顆印章靠不住,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凈宗法門顯密圓融,往往有人念彌陀經或《無量壽經》,還將密咒(往生咒)加進去。就是在念完彌陀經,加念三遍往生咒,顯密圓融。而在《法本》裡面告訴我們,念往生咒三十萬遍,阿彌陀佛就現身來接引。在台灣有一位寫總統紀念歌的居士看到這個,他真發心念滿三十萬遍往生咒,還是沒有消息。來跟我說:「法師,這靠不住!我三十萬遍念完了,消息都沒有。」這是經典上說的,經典說得靈不靈?我們知道經典講的肯定是靈。那為何念了三十萬遍沒有感應?誦經、念咒、念佛的要領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有沒有發菩提心,是不是一向專念?彌陀經的標準更高,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難,一向專念我們可以做到。所以,不是經典說的不靈,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經典的道理與方法,我們念的就不靈。
因此,上師傳給你的《法本》,你照儀規去做,你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若你的心與佛心不相應,你還是自私自利,念滿三十萬遍就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可能的。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不善,自私自利的心,投機取巧、僥倖的心,怎能往生?密法雖好,還是要把道理講清楚才行。
章嘉大師告訴我:「要想學密,先要學習顯教。」西藏的規矩,顯教需修學十年,並經嚴格的考試,考試及格有一個學位稱為「格西」,取得學位後才能灌頂修學密法。若沒有顯教基礎,傳給你一個咒,教導你天天受持念誦,這是與你結緣。我跟隨大師三年,沒有得到他密法的傳授。為什麼?時間不夠,至少要修學十年。他也為我做了一個結緣的灌頂,傳我「六字大明咒」,教我天天念,但那不算學密,只是結緣。
密宗確實也有修凈土法門的。無論是顯是密,要知道密是顯之密,顯是密之顯,顯密是一不是二。你明白這個道理,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能成就;不明白這個道理,成就很難,不但密不能成就,顯也不容易成就。一定要明理,理論、方法、境界,《無量壽經》都講得很清楚,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對法門有疑惑,可以不學。凈土法門也很多,選擇自己有信心,能夠理解的,這是最好的。不能理解就相當困難,總免不了疑惑,疑就會產生很大的障礙,道理一定要懂。
498. 經常聽到師父提到,如果有福報會建祠堂,請問祠堂是何模式建築?在祠堂應講什麼經典?
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多年前,有些法師到國外弘法,也有移民到國外,我曾經勸他們,到國外不要蓋寺廟,要蓋祠堂,提倡孝道。大家都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然後再建佛寺,佛法才有根。我講過不少次,他們到國外還是建寺廟,沒有建祠堂。這是眾生的福報,眾生沒有福,佛法是教學,教學就無法紮根。
至於祠堂是何種式樣,如何建法?可以到大陸參觀,大陸雖然祠堂多半被破壞,可是還有一些保留的。最近我看到同修們帶來的錄像帶,看到九華山附近還有不少祠堂存在,現在開放為觀光旅遊。過去祠堂是如何建立的,你們可以去看看,這是常識。看看中國從前的文化、典章制度、人民的生活,我們從裡面吸取經驗、吸取教訓。
祠堂應講什麼經典?應當講倫理、講孝道。儒家講的五倫、五常、八德,佛經也講到這些,都可以在祠堂講解、教學。我們把祠堂做為多元文化的弘揚中心、族群團結的中心。中國民族能夠綿延五千多年,沒有在世間消失,祠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499. 請問人往生後,在家居士(指密宗的金剛上師)可以幫助亡者辦皈依嗎?往生後骨灰應如何處理才如法?
在家居士如果具有金剛上師的身份也行,能夠找到出家人更好。而骨灰的處理方法,最好在他沒有往生之前先問他的意願,我們尊重他的願望。譬如最近「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居士往生,他的遺囑是將他的骨灰灑在海上。我記得過去中國領導人周恩來先生也是如此,把骨灰灑在海上、或山上,這是遵從他自己的願望。
500. 「凈宗學會」準備開辦「兒童讀經班」,請問應如何選擇教材?
小朋友讀經應由《弟子規》、《三字經》入門,先學基本做人的方式。修學在現在確實有相當的難度,難處何在?父母未學,小朋友學了之後,天天看父母犯過失,於是他的信心就喪失了,所以一定要家長配合。應如何做?譬如小朋友學《弟子規》,父母也要學《弟子規》,父母學了都能照做,小朋友就有信心,因為他看到父母果然是這樣作法。教育一定要身教,只有言教沒有身教,學的人會懷疑,很難收到效果
推薦閱讀:
※分享七政四餘天星運用1
※電子佛學詞典
※(1)[佛學研究總結V2]二、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德經」究竟說什麼?_中華佛學網
※一切都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