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感恩 身教重於言傳

2013年 12月 24日 14:55讓孩子學會感恩 身教重於言傳

Laura Morto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12歲,居中者)在洗碗,他的父親甘特爾特(左)、妹妹阿梅莉(9歲,右二)和媽媽托勒達諾也都在舊金山的家中做家務。這一家的父母為每個孩子都安排了家務,並要求大家一定要向做晚飯的人表示感謝。在布朗斯唐(Bransten)家現代風格的白色餐桌旁,一家人手拉手開始每天晚上都會進行的儀式。八歲的阿麗爾(Arielle)說,她感謝已故的祖父霍拉斯(Horace)以及他的風趣。「我一直想念他,」她說。阿麗爾來家裡做客吃飯的三年級同學插嘴說:「我感謝有香腸吃。」在一家非營利教育機構工作的利拉(Leela)和當律師的丈夫彼得(Peter)不禁笑起來。這對生活在舊金山的夫婦的這個安排非常完美。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心存感恩——這就是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感恩已不再只是節日的事情。圍繞兒童感恩情況的一個研究領域正在興起,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憑直覺提起這個話題非常正確。如果孩子能真正地歷數使他們感到幸福的事情,這對他們有實際益處。感恩的形成如同肌肉。如果花時間認識到值得慶幸的事,感恩的情緒就會增加。甚至感恩之心沒那麼強的人在齊心協力的努力中會獲益最多。東華盛頓大學(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沃特金斯(Philip Watkins)說,感恩療法在那些感恩之心較為淡薄的人身上最有效。將於2014年發表在《學校心理學評論》(School Psychology Review)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個由122名小學生組成的小組在接受了為期一周的有關付出的課程後,感恩心態有所增強。增加的感激之情轉化成了行動:參加課程的孩子在觀看一個家庭教師協會(PTA)的演示後,有44%的孩子選擇了寫感謝信。對照組寫感謝信的孩子比例為25%。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心理學教授埃蒙斯(Robert Emmons)說,有句老話叫美德重在身教而非言傳,在這里也適用。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表現出感恩,才能讓孩子也學會感恩。埃蒙斯說,關鍵不在於父母想聽些什麼,而是你自己都不具備的品質不可能傳授給孩子。沃特金斯說,這看上去似乎是顯然的,但很多父母並沒意識到。他說,我認為對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自己也沒有多少感恩之心。研究表明,僅僅是表示謝意的行動也會帶來實際的益處。2008年發表於《學校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報告對221名六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分析,他們被要求在兩周時間里每天列出為之心存感恩的五件事情。研究發現,相比被要求每天列舉五件為之煩惱的事的孩子,這些孩子在三周後對學校的看法更積極,生活滿意度也更高。另一項研究檢查了紐約市以外1,035名高中生的情況。該研究論文於2010年發表於《幸福研究雜志》(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研究發現,相比那些不太感恩的青少年,具有強烈感恩之心的學生(比如對自然之美心存感恩,或很感激其他人)平均成績更高、不容易沮喪和嫉妒,也更為積極樂觀。

Laura Morto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甘特爾特和托勒達諾會把洗碗、扔垃圾等需要孩子做的家務寫在記事板上。此外,將購買和擁有事物與成功和幸福聯系起來的青少年成績較差、情緒更低落、也更為悲觀。上述研究的聯合作者、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心理學助理教授弗羅(Jeffrey Froh)說,物質主義產生的效果與感恩剛好相反。網路購物讓買東西更方便,但是人們更難以意識到商品的價值。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經營商業房地產金融公司Walker and Dunlop的沃克爾(Willy Walker)說,現在,如果哪個孩子需要一雙新鞋,我妻子就會上Zappos網站,挑好顏色和尺寸,第二天鞋子就裝在聯邦快遞(FedEx)的盒子里送來了。沒有許願的過程,不用決定優先順序,沒有對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的期許。只要點擊鼠標,然後鞋子轉眼就送到門口了。這簡直讓我發瘋。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於他自己小時候在店裡眼巴巴地看著一雙彪馬(Puma)運動鞋、要好幾個月才能得到的情形,面對這一事實,他決心盡可能地將孩子們的消費保持在適度的水平。因此他一直沒有設置孩子們作為禮物收到的Wii游戲機。他說,他們到處都有一大堆的視頻游戲,因此為什麼不在家裡減少一點兒呢?當他兒子想要一部手機作為11歲生日禮物時,沃克爾打算買個便宜的,不要高檔的。這一次,由於考慮到手機的使用便利程度和質量等因素,他的決心有所動搖。他說:「廉價手機其實也並不限制收發簡訊或上網。它們只不過是所有的功能都比更昂貴的手機差。於是我們給他買了部iPhone 4S。唉。」2013年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一項研究在1976年至2007年期間跟蹤調查了35.5萬名高中高年級學生的物質主義傾向,結果發現,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學生們想要很多錢的願望大大增加,而通過努力賺錢的意願則下降了。在接受調查的孩子中,2005至2007年之間有62%的人認為有很多錢和好東西很重要,1976至1978年有此看法的孩子比例為48%。視頻游戲公司藝電(Electronic Arts)的執行副總裁托勒達諾(Gabrielle Toledano)說,這個主題對我們來說意義極為重大。她和丈夫與九歲的女兒阿梅莉(Amelie)和12歲的兒子本(Ben)住在舊金山。托勒達諾和丈夫甘特爾特(Kurt Gantert)深思熟慮,在日常生活中想辦法提醒孩子們,他們享受著多好的生活。甘特爾特是一位夏令營負責人,並負責在家帶孩子。托勒達諾說,我們一家人每天晚上吃飯時都會感謝爸爸做飯。我們會談論我工作有多辛苦,所以我們才有可口的美食。如果我們叫孩子們吃飯時他們沒來到餐桌邊,我會告訴他們這樣沒禮貌,因為有人為此付出了辛勞。這對夫婦決心在孩子們足夠大時讓他們從事兼職工作。托勒達諾說,他們應當在後勤部門或廚房裡幹活。那裡有一些很有意思、努力工作的人。如果你有一些境遇不如自己的朋友,你會更多地學會感恩。雖然懷揣著良好意願,但一些父母覺得很難讓孩子更多地付出。「這是非常艱難的。」職業發展培訓機構CareerCore的總裁萊斯(Andrea Rice)說。她的孩子分別為12歲和九歲。萊斯說,我們夫妻兩人都要上班,因此孩子們有一個住家保姆。他們總在不斷穿梭。他們其實沒遇到過什麼困難。因為現實就是這樣的,不管你怎樣苦口婆心地說對這個要感恩,對那個要感恩。研究人員說,父母的日常行為可能比花大力氣去說教孩子更為重要。霍夫特斯拉大學的弗羅說,向你的另一半表示感謝。同時也要謝謝你的孩子們。弗羅表示,父母會說,我為什麼要為孩子應該自己動手做的事情去謝謝他們,比如打掃自己的房間?但實際上,通過這種強調方式,孩子會將這一想法內在化,然後自己來做。但東華盛頓大學的沃特金斯提醒說,這件事還是不要硬來。他的家庭會在感恩節彼此道謝,但不會搞得非常正式。他說,不要弄成好像是「該你了,無論有沒有感受,都說點什麼吧」。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埃蒙斯認為,其實孩子更容易懷有感恩的心態。他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生活中的給予和回報往往會變成你來我往這種互惠型期待,而孩子則有一種很自然的感恩心理,他們在這方面教給父母的常常與父母教給孩子的一樣多,甚至更多。Diana Kapp
推薦閱讀:

再談「感恩父母」
感恩母親 孝行天下
利豐給大家拜個晚年!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凡事感恩,更幸福

TAG:孩子 | 感恩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