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歲不死 大明朝沒那麼快滅亡(太監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原文:
忠賢不知書,頗強記,猜忍陰毒,好諛。——《明史·宦者傳》
譯文:
魏忠賢不知書,但記憶力很好,性格猜疑殘忍而且陰毒,好阿諛奉承。
1
「學而優則仕」歷來是中國讀書人的理想,可是在中國古代,曾經有這樣一個王朝,它的統治者規定:欲入官場,必先自宮,算是另類的《葵花寶典》嗎?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太監封王的有三個人,分別是:北魏的宗愛、唐朝的李輔國、北宋的童貫。
皇帝用「萬歲」稱呼,王爺一般以「千歲」稱呼。
歷史上有個太監,雖然沒有封王,卻被稱呼為「九千九百歲」,三大太監王爺綁在一起也不及他三分之一。
這個太監就是明朝的魏忠賢,稱他是「太監第一人」也不為過。
2
魏忠賢是一個大大大壞蛋,這是常識。
東林六君子、東林七君子的事迹流傳很廣,中學課文里還有文言文名篇《五人墓碑記》,就連相聲界也有單口相聲《連升三級》。
民間關於魏忠賢最有名的一個段子說,有四個人夜裡在密室飲酒,其中一個人喝醉了,謾罵魏忠賢,另外三個人嚇得不敢出聲。那個人還未罵完,東廠番子突然出現,將四人押到東廠,醉酒大罵的人被處死,另三個人都被嚇得魂飛魄散。
凡此種種,魏忠賢算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對明朝的滅亡進行分析,「黨爭說」、「天災說」、「鼠疫說」等等,其中就有一種觀點: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像現在這樣斷崖式覆滅。
這種觀點相當有市場,認同的人不在少數。
那麼,問題來了,魏忠賢究竟是不是這麼壞呢?
3
先看看魏忠賢的發跡之路。
魏忠賢出身市井,是個小混混,喜歡賭博,但逢賭必輸。一次賭場慘敗之後,魏忠賢憤而自宮,通路子進宮做了太監。
魏忠賢顏值不錯,長得高大威猛,但更重要的是情商極高,極其擅長察言觀色,他搭上了「三朝太監」魏朝,還和魏朝拜了把子,當時的太監首領王安對魏忠賢的觀感也很不錯。
魏忠賢發跡的關鍵人物是皇太孫朱由校的奶媽客巴巴,客巴巴原本和魏朝是「對食」的關係,魏忠賢作為「第三者」加入後很快就博取了奶媽的歡心,「三角戀」的三方甚至鬧到了已經當上天啟皇帝的朱由校那裡。
皇帝很尊重自己的奶媽,讓客巴巴自己選擇,風韻猶存的奶媽纖纖玉指指向了魏忠賢,這次移情別戀改變了歷史。
之後,魏忠賢接著客巴巴和皇帝之間的親密關係,逐漸獲得寵信,直到大權在握。
傳聞說,客巴巴看中魏忠賢,除了看外表之外,魏忠賢凈身不完全,還有一粒睾丸,才是關鍵所在。
4
魏忠賢怎樣的「倒行逆施」暫且不提。
在崇禎統治初期,嘉興有一個書生彈劾魏忠賢十大罪。我們來看看是哪十大罪。
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與皇帝沒有並列,皇帝是萬歲,老魏是九千九百歲,還差著100歲呢?再說人家木工皇帝朱由校也沒說啥。
蔑視皇后,也可是說成阻止後宮干政。
搬弄兵權,遼東基本太平,這是功,不是過。
不把朱元璋朱棣放在眼裡,無非是拿祖宗家法說事,這本來就是既得利益者對自己權益維護的法寶。
克削藩王封爵屬於統一戰線的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切為了「倒魏」。
目無聖人說的是魏忠賢配祭孔子,但這也是一幫拍馬屁的人搞出來的。
濫加爵賞、掩蓋邊功、交通關節,這都屬於政治鬥爭的範疇,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至於剝削百姓,下文會詳述。
好吧,仔細想想,其實這些罪證都不太站得住腳,還是那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5
史料上記載了幾個細節,值得關注。
第一個細節:天啟皇帝朱由校在臨死前叮囑自己的弟弟崇禎皇帝,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朱由校雖然談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心裡很清楚,雖然魏忠賢身上毛病很多,但還是心系皇室,心繫大明江山的,尤其在維護大局方面,老魏的思路很清晰。
事實上,魏忠賢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敗軍之將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
在邊事上,魏忠賢處理得當,雖然遼東局勢一直很緊張,也有敗績,但總的來說,還是很穩定的。
第二個細節:魏忠賢活著的時候,浙江一年茶稅20萬兩白銀,而在魏忠賢死後,浙江一年茶稅只有12兩。
打仗要錢,但是魏忠賢並不想加重農民的負擔,想從商稅上加大徵收力度,但是,代表江浙工商地主利益的東林黨人梗著脖子,一句「祖宗之法不可更改」,直接把皇帝頂得無話可說。
所謂歌頌平民英雄的《五人墓碑記》又何嘗不是當地富商煽動僱傭地痞,流氓暴力抗稅的事件呢?
魏忠賢頂著壓力,強行收取商稅,以保證財政收入應付邊境戰事、國計民生,但死後這些政策都被廢止。
6
必須承認,魏忠賢算不上好人,他在鞏固個人權勢方面、製造白色恐怖方面殘忍歹毒。但是,無論是治國還是做人上,魏忠賢絕對比齷齪無恥、沽名釣譽的東林黨要靠譜的多。
魏忠賢製造的一系列所謂冤案,矛頭基本上都是指向東林黨人。
作為正義化身的東林黨人又是怎樣呢?
這些以倡談儒學為己任的傢伙,不過是一群擅長空談、治國乏術的無用文人。東林黨人本身的狹隘和偏執,更使得使得東林黨成為排斥異己的工具,只要不是東林出身,就是奸臣!
晚明的富商,一頓飯好幾千兩白銀,可是讓他們交一文錢的商稅,他們卻寧死不交。這個集團的代表東林黨,鼓吹不與民爭利,鼓吹加征農業稅,實在太虛偽太齷齪。
當李自成兵圍北京的時候了,崇禎皇帝向東林黨人佔了大多數的朝臣們借錢,這些傢伙都沒有了平時激昂高亢的愛國面孔,就是不借!李自成一進京,從他們身上收刮到七千萬兩白銀。
大明朝積重難返,終歸是要滅亡的,但它沒有亡在魏忠賢那幫「流氓無賴」的手中,偏偏亡在這幫飽讀詩書、治國有方的大儒手中。
這是歷史的諷刺嗎?
如果沒有魏忠賢在天啟朝對東林黨的壓制,明朝滅亡的腳步也許會更加快些。
7
魏忠賢被潑了無數髒水,道理很簡單:輿論權掌握在他的敵人手中。
這幫無良文人用文字作為武器,故意忽略功勞,誠心放大缺點,把圓的說成方的,把方的說成圓的。
別說魏忠賢本來就不是好人,就算是聖人,也同樣體無完膚。
還是同為太監的劉若愚在《酌中志》中對魏忠賢的的評價比較中肯——
「忠賢少孤貧,好色,賭博能飲啖嬉笑,喜鮮衣馳馬,右手執弓,左手彀弦,射多奇中。不識文字,人多以傻子稱之。亦擔當能斷,顧猜很自用,喜事尚諛,是其短也。」
8
文人誤國,居心不良的文人禍國。
書都看到狗身上去了。
有些人,還不如一個太監。
這就是魏忠賢故事給人的啟示。
歡迎關注本人微信原創ID「大嘴讀史」(paul_tracy)
推薦閱讀:
※明朝有大炮,為啥還抵檔不住滿清的入侵?
※高曉松說鄭成功不姓鄭,那鄭成功姓什麼呢?
※如何評價朱見深?
※為什麼除掉魏忠賢后明朝還是滅亡?罪魁禍首其實是他們
※誰能講講明清實施的少數民族「改土歸流」是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