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居波花鳥畫藝術作品
第一次看見薛居波老師的花鳥畫,我就被其作品驚艷到了,無論是色彩搭配,還是畫面構圖都恰到好處,悅目且賞心。無論是山石樹木,還是花鳥魚蟲,都是栩栩如生,靈動且鮮活。
看了薛居波的作品,我就推測他是具有濃重文人氣息的書畫家,果不其然,後來相識後,才知道他出生於書畫大省山東,青州人,是對外經貿大學漢語基地藝術顧問和客座教授,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的副主席。曾先後在中國美術學院花鳥畫專業、中國藝術研究院重彩畫研究生班深造學習,不僅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還是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
其花鳥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大展並獲獎:如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09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11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重彩畫獲獎畫家作品邀請展等大型重要展覽。在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上獲銅獎,在山東省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上獲一等獎等等。
著有《薛居波畫集》《卉香清幽-----工筆重彩花鳥畫法》等。《國家藝術》《美術》《美術報》《中華英才》《中華兒女》《人民藝術家》《中國書畫報》等重要刊物發表作品,並刊登他的專題介紹。他的作品也先後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全集》《中國花鳥畫名家技法圖典》《中國重彩畫集》等幾十部專著。
花鳥畫應在傳統中求新意(薛居波/文)
花鳥畫在西方傳統具象繪畫中,一般是歸於靜物類的,常作為標本或裝飾入畫,務求形象逼真,合乎科學規律,即重理;在中國傳統繪畫中,花鳥是和人物、山水並列獨立成科的,描繪的是有機的鮮活生命,並賦予一定的思想,即重情。這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決定的。
中華民族有悠遠的文脈,有燦爛的文明。傳統的道教宇宙觀認為,天地萬物的發生、變化都源於道,道生氣,氣分陰陽,陰陽轉化互相制約,產生天地萬物。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可見人和天地萬物的本質是一致的。既然天地人本質同源,那情感就不光人有,世間萬物都有。不光人和人之間可以感應、察知,人和萬物之間也有感應、察知。所以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就有以物喻人,睹物思人,感物傷人的描繪。人物畫表現人,山水畫、花鳥畫也是表現人的思想、感情、品情,是借物情以達人情,借物理以寓人理,這正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特點,深沉含蓄,長於寄寓比興,對天地間物理人情的內在聯繫,有著特殊的敏感和聯想。以寄興、寓情為宗旨,緣物而動,有感而發,以花鳥草木四時榮枯的形態,寄寓作者的所感所悟,正契合古詩詞的「賦比興」傳統。如南宋的鄭思肖生於宋亡之際,入元不仕,生平抱亡國之恨,畫蘭露根,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畫,他說:「地為番人奪去,汝猶不知也?」他畫菊花題曰「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明王冕畫梅題之曰「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為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畫竹的人常題「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亦虛心」。既是竹的生態寫照,也是人的思想品格,正如蘇東坡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所謂畫「與詩人相表裡」既是指此。詩言志,畫亦言志。
中國傳統花鳥畫成為自成系統的一科,萌芽於魏晉。唐代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花鳥畫不僅從作為人物畫的配景中獨立出來,而且發展很快,像邊鸞的蜂蝶蟬雀,刁光胤的湖石花竹和薛稷的鶴均有專擅。五代時期,後蜀黃筌及其子居寶、居寀、 居實獨創勾勒為主的工筆重彩畫法。「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沈括語),成為南唐及北宋院體畫最為崇高的代表,也是兩宋院畫評定的標準。徐熙為江南布衣,善寫生,「落墨在先,略以敷色」,有超脫野逸之趣。後其子崇嗣等繼承家學,創造新意,「不華不墨,疊色漬染」,即沒骨法。到北宋中葉,崔白融合兩家之長,提倡觀察寫生,精求理法,在創作中要求真實描寫和詩意追求,使院體畫風為之一變。其後,李迪、林椿等諸家出色發展了工整富麗的院體畫。宋中期文人士大夫的墨戲畫興起,成為院畫以外的另一種花鳥畫支流。如文同、蘇東坡的竹、鄭所南的蘭等成為水墨寫意畫的先河。元代意筆寫意畫家眾多,大多以「梅、蘭、竹、菊」為描寫對象,墨花墨禽次之,取法兩宋院體,而不拘泥因循,以水墨渲染代替了院體的濃艷、重彩,使工筆花鳥畫得以發展,走上了水墨之路。
明代花鳥畫的面貌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變,首先是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派的出現,繼之沈周、文徵明、陸治等吳門大家輩出。後來徐青藤、陳白陽用筆瀟洒,用墨酣暢淋漓,不求形似,妙趣橫生,開大寫意之先河。另一方面,院體畫在林良、呂紀、邊文進等人筆下,得以繼承,但沒有太大發展。清代是中國花鳥畫發展的又一高峰。清初石濤、八大以孤高奇逸,筆簡意繁的藝術特點著稱畫壇,開揚州畫派先河。李復堂、華新羅發展了彩墨的意趣。趙之謙、海上四任大膽用色,開海派風氣之先。吳昌碩金石書法入畫,筆法雄肆朴茂,成就海上畫壇盟主地位。近現代嶺南畫派,大膽吸收西洋畫法,推進了中國畫的發展。齊白石、潘天壽有所創新,使寫意花鳥達到又一個高峰。
這些在中國繪畫史上巍然聳立的群峰,令後人望塵莫及,陡升敬畏。儘管當今花鳥畫欣欣向榮,畫家人數眾多,但花鳥畫的發展創新還是擺在廣大畫家面前的現實問題。
郭味蕖先生是一個學者型畫家,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精闢地論述了花鳥畫的繼承與創新問題,並提出了兩個深入,三個結合。即:畫家一要深入生活,二要深入大自然。三個結合即:在題材上花鳥與山水相結合,在技法上工筆與寫意相結合,在材料方面水墨與重彩相結合。他為花鳥畫的繼承創新點明了方向。
如今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也是花鳥畫發展的黃金時期。每個畫家都應該珍惜這種歷史機遇,努力創作,多出精品。我覺得要畫好花鳥畫應該在如下幾方面下一些功夫:
花鳥畫家要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心社會。花鳥世界不是孤立的,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與我們的人類社會息息相關,比如破壞環境對自然的影響,其實也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只有深切地感受生活,才能滿懷激情地去創作。
明悉物理,精研畫理。物有物性,要想畫好描繪的對象就要深入地觀察,熟悉物理、物情、物態,把握氣勢、氣氛,這就是寫生的重要性。花鳥畫發展到如今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包括筆墨、構圖、材料、程式等等,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國畫發展的理論基礎。
花鳥畫家要加強書法方面的修養。古人講書畫同源,歷史上的大畫家,特別是寫意畫家無一不是書法家。試想,如果把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畫中的書法成分抽調的話,他們的畫也就不成畫了。六法之中的骨法用筆,很大程度上是指以書法的筆畫入畫。
筆墨當學古代。明代范允臨在《輸蓼館論畫》中有雲「學書者不學晉轍,終成下品,惟畫亦然」。「衡山皆取法宋、元諸公,悟得其神髓,故能獨擅一代,可垂不朽。然則吳人何不追溯衡山之師祖而法之乎?既不能上追古人,下亦不失為衡山矣」。繪畫史上大凡有成就者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開啟新路,學習古人在今天看來仍然意義重大。
要畫文人畫,先做文化人。畫家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畫畫不僅是為了「悅目」,更重要的是「賞心」。唐代張彥遠談到繪畫的功用時說「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同運」。在所有構成繪畫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好的繪畫作品能使觀者在審美的過程中心靈受到凈化,精神得以升華。魯迅說「我們所要求的美術家是能夠指路的先鋒。」
增強現代意識,吸收外來營養。花鳥畫的傳統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會匯入一些細流。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大環境下,花鳥畫在保持自己遺傳基因的同時,也會吸收一些外來藝術的營養。如西畫中的色彩對比,平面構成,塊面分割,空間光影等等的運用,有助於豐富畫面,增強花鳥畫的藝術性。
追溯古人,尋求新意,永遠是花鳥畫家的使命。
推薦閱讀:
※李可染山水作品中的逆光畫法
※港劇強勢回歸內地市場,2017哪些作品最受追捧?
※藍藍作品
※適合萬聖節看的9部影音作品
※王墉與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