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柴胡湯類方》】【讀《傷寒論》147條的疑問 小青龍湯的劑量

1. 147條說:「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本條中提到的臨床見證,除「微結」「不嘔」外,在小柴胡湯條證中都可見到。如96條提到的「傷寒五六日」,「胸脅苦滿」,「或渴」,「或心下脴,小便不利」,「心煩」,97條有往來寒熱,148條有「今頭汗出」。二方證真正的鑒別點在哪?後世醫家提到合併太陰,脾家濕等,但147條方證中並未體現。 2. 柴胡桂枝幹薑湯證的功效有的學者認為和解少陽,兼溫脾家寒濕,有的學者認為調和陰陽,解郁散飲。究竟與太陰有沒有關係? 3. 如果把柴胡桂枝幹薑湯看作是小柴胡湯變方的話,在藥物的加減上,仲景去掉了人蔘,大棗,半夏,生薑,減少了炙甘草的用量。(由三兩減為二兩),有加上了瓜蔞根四兩,牡蠣二兩,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我們看小柴胡湯中人蔘,甘草,大棗這組葯起益氣調中作用,既能阻止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入里,又能助少陽樞轉以驅邪。那麼在柴胡桂枝幹薑湯證中,是里不虛不需助,還是里有邪不能補? 再看半夏,生薑這組葯,只是因「不嘔」而去?但如後世所說飲邪內結,為何要去掉這兩味化飲佳品?所加藥中,瓜蔞根量最大,起啥作用?牡蠣乾薑等量,牡蠣如此小量,是因「結」微,還是別的原因?我們在臨床中應該如何更好的破解這一方證? 4. 能否從本方證中啟示我們,小柴胡湯治療寒熱往來的主要藥物是柴胡,黃芩,甘草?如果能,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推廣,不論外感,內傷諸病,只要見往來寒熱,不論有無少陽其他見證,都可用柴胡,黃芩,甘草這三味葯作底方?半夏,生薑這組葯,兩味化飲佳品。======== 小青龍湯的劑量

大家都聽到過一句日本人說的話:「方劑不傳之秘在於劑量。」沒錯,同樣的藥物組成,劑量不同,也許作用完全不同,甚至也許是不同的兩張方劑。

古人學醫,抄方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而現在的中醫實習生,有一部分學生從不抄方。一看就懂,抄有啥用?有用。抄方的作用之一就是學習老師方中劑量的使用。甚至於老師「口授」代替不了抄方。

小青龍湯方的劑量,有醫家主張嚴格按照《傷寒論》書中的劑量,更多的醫家主張隨證使用。即使是按照原書的劑量,由於劑量折算方法不同,結果也大不相同。在歷代留下來的名醫醫案中,我們能看到有用大劑量的,如麻黃用到30克,桂枝用到30克,細辛用到30克。也有用小劑量的,如麻黃僅用3克,1克,甚至0.5克。當然劑量的問題還涉及到方中各藥劑量的比例問題。

難學!難把握! 能不能把方中的劑量標準化,規範化?可能嗎?如果可能,我們很容易就成大醫了!

我在使用小青龍湯時,多用小劑量,我體會小劑量是可起到應有的作用。劑量過大反有傷陽氣,耗陰精,拔腎根之嫌。千萬不要迎合病人的要求加大劑量。老子說:「柔弱勝剛強。」我在想,中醫臨床處方用藥 也存在柔和剛這兩條路子,並且這兩條路子都能走得通。但從境界來講,柔的境界高於剛。

當我們用藥少劑小的方子能治好病,何必用藥多劑大的方呢?有如中國武學中,上乘武功往往不依靠蠻力,而是依賴巧力,柔力。

閱讀(333)| 評論(1)
推薦閱讀:

省人民醫院錢展紅主任解答糖友關於糖尿病飲食的疑問
施食疑問
最全解讀央行大招:15角度看透櫃檯債券的疑問和要點!
檢察官:毫無疑問,'借虎殺妻'案就是典型的故意殺人犯罪|法客帝國
分享 | 解答你的疑問,BBC告訴你「鍛煉的真相」

TAG:疑問 | 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