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上的內丹學 胡孚琛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426232601_0_1.html
道教史上的內丹學 胡孚琛
內丹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種融道教宇宙觀、人生哲學、人體科學為一體的理論體系和行為模式。追求長生的方士和後來的道士經過兩千多年的修持實踐,汲取儒、釋、道修鍊理論的精華,將自己的信仰、道德、哲理、方術、體驗綜合在一起,百折不撓地進行人類身體內在奧秘的探索,並把他們的實驗結果記錄在內丹學的經典著作中。我們今天研究內丹學,不能不為古人的高度智能和科學態度而驚嘆,並相信祖先留給我們的這筆文化遺產,必將在現代科學中重新閃爍智能的光芒。因之,我們不應該把內丹學簡單地當成一種氣功功法來看待,而應從宗教、哲學、心理學、人體科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多種學科的角度去把握它。
一 在內丹學中,後天氣稱氣,先天氣稱炁。社會上流傳的氣功大都是修持後天之氣,而內丹的仙術卻是修鍊先天之炁(又稱為葯)。因此,嚴格地說,內丹應是比一般氣功高出一個層次的「炁功」。然而炁功的主要功法多是由氣功發展而來,它們都起源於上古時代的原始宗教文化。氣功逐漸被人們認識並發展、定型為炁功(內丹),其間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最初,氏族社會的巫祝在降神、祭祖的原始宗教儀式中輕歌曼舞,時而進入氣功功能態,從而激發出自己的人體潛能,產生了一些類似現代高級氣功師的氣功效應。古時民智未開,人性純樸專一,在原始宗教的氣氛下誘發出某些氣功效應當比今人容易得多。這些效應加深了先民對氣功的認識和重複某些氣功動作的興趣,並從中摸索出了一些可以誘發氣功功能態的基本功法——這就是最初的吐納和導引(或曰行氣之術)。隨之,社會上也有人將行氣之術自覺地應用於養生,使這些原始的氣功功法流傳開來,並不斷有所發展。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民族文化發展到一個高峰,社會上智人賢哲輩出,他們開始用時代的智能重新審視古代社會遺留下來的這筆文化遺產,新興的老、庄道家學派首先注意到了氣功養生的效果,同時又推演出一套適性逍遙的行為模式;最初的神仙家甚至把行氣之術當成了長生成仙的階梯。從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在古代氣功的百花園中,能激發先天之氣的炁功一派也在這個時期嶄露頭角。
關於我國先秦仙道的流行,蒙文通先生考之最詳。[1]蓋當時神仙思想的興盛,以齊、楚為最,其修鍊方術以行氣(吐納、導引)服食(金丹、仙藥)和房中術為主。其中齊人重服食,楚人善行氣,然齊人崇信「欲得長生,腸中當清」,「食谷者智而不壽,食氣者神明不死」之說,於是也仿照《莊子》里吸風飲露的姑射山神人興起服氣(又名食氣)的方術,因而服食派中亦存在著和行氣派合流的傾向。這樣,先秦時我國的仙道,還是以氣功最盛。《莊子?刻意》雲:「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那時彭祖已被推崇為靠氣功養生的長壽者的榜樣,並公認他的吐納、導引之術是養生有效的。《淮南子?泰族訓》說:「王喬、赤松,去塵埃之間,離群慝之紛,吸陰陽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蹀虛輕舉,乘雲遊霧,可謂養性矣。」古代炁功家王喬和赤松子,不僅以吐納養性,而且追求乘雲遊霧的神仙境界。齊楚兩地巫祝祭神的原始宗教都十分活躍,古代氣功也正是在這種社會氛圍中發展起來的。屈原《楚辭》中的《九歌》,就是流傳下來的巫祝祭神時的歌謠。實際上,在中國的民族文化中,原始道家學說、古代宗教信仰、神仙思想、養生方術從來就是融合在一起的。
先秦時期為後世內丹學的理論和丹功奠定基礎的著作,首推老子的《道德經》。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道德經?10章》);「致虛極,守靜篤」(《道德經?16章》),又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道德經?3章》),這些話不僅表明老子通曉古代的行氣之術,而且有真炁在體中運行的體會。莊子雲:「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內篇?大宗師》),這些真人顯然是對內丹早有所悟的炁功家。莊子主張「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內篇?應帝王》),這恰是後世內丹家遵循的行為模式。老莊學派提出「道」、「氣」、「一」、「玄」、「虛」、「無」等範疇和清靜無為的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和精、氣、神的概念;發展出凝神、守一、坐忘、心齋等修持方法,實是對我國內丹學開宗立基的工作。必須指出,先秦的老莊道家學派為道教內丹家所宗,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是不能簡單地用後世道士曲解道家哲學來解釋的。老子之書並非純為政治哲學,其中本來雜有氣功煉養家言。例如「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和「長生久視」等話,道教學者以內丹注之自能言之成理,甚至較他家更能得道家老學之真諦,又何必非要將儒家、玄學家的《老子注》尊為正統?!何況道家哲學演化為道教攝生之學,在思想史上有其必然性。例如庄生一開始倡齊死生之說,以為生象贅瘤,死如癰瘡潰散,故「不知說生,不知惡死」,但他既看破生死,便欲脫離社會而適性逍遙,自然要同神仙家搭界,於是攝生煉養之說便在《莊子》書中漸漸出現。莊子後學講「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請,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外篇?在宥》),完全是古代炁功家言。因此後世道士注老莊者蜂起蝟集,有如歷代儒生之注五經,道家哲學早被融合進道教內丹學之中,又安可舍老莊而論道教?!劉鑒泉先生說:「儒者多辨道教與古道家之異,夫老莊以還,楊朱、慎到、申不害、計然之倫,漢世黃老家,魏晉玄學,其流至於宋明儒,或專言治術,或通論人生,是誠與道教殊異。然謂絕無關於內修,則非也。養氣之旨,老莊實言之,吾已詳辨於養氣之篇。」「要之內修之事,自古聖至末世本同一流,冥通之術,古本在於巫祝,巫祝既亡,其遺乃存於道家,故至漢始顯耳。」(《道教征略》上)實際上道家本身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內心修養的特徵,道家學者以為治國、治身、處事其道相通,故道理單一而道術雜且多端,該學派主流與道教相通相承,惟與儒家、法家接近的分支(如秦漢刑名之學、魏晉玄學、宋明道學)和道教文化殊異,然仍雜有內修之術。
就歷史資料而論,先秦氣功高度入靜,定力達到能激發真炁的功法流派,除老莊而外,尚有《楚辭?遠遊》篇所載功法。《楚辭?遠遊》雲:「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順凱風以從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見王子而宿之兮,審一氣之和德。曰:『道可受兮,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無滑而魂兮,徒將自然;一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為之先;庶類以成兮,此德之門』。」「內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漠虛靜以恬愉兮,淡無為而自得」。古代炁功家赤松、王喬之功法,於此可見,是故王船山說:「此篇之旨,融貫玄宗,魏伯陽以下諸人之說,皆本於此,跡其所由來,蓋王喬之遺教乎?」(《楚辭通釋》)先秦時已存在炁功流派的證據,還有天津歷史博物館所藏的一件戰國時傳世玉器,其銘文日:「行氣——吞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春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雲行氣之法,當凝神聚氣,運降丹田,入定凝結,萌生真炁,逆轉督脈,上升泥丸。以天為鼎(上丹田),以地為爐(下丹田),依陰陽之機而修鍊。順此道者便延年,反之則損壽。四十五字論述了古代炁功的過程和要領,可謂言簡意賅。這說明戰國時我國氣功(含炁功)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前漢時黃老之學和神仙說大興,氣功養生術也在社會上廣為流行。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繪有四十多幅各種人物的氣功導引動作,足見當時中國已有所謂「氣功熱」。當時道家氣功師已試行莊子所說的「真人之息以踵」的行氣之術,例如董仲舒就說:「天氣常下施於地,是故道者亦引氣於足」(《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另外,《黃帝內經素問》中還載有閉氣咽津法[2],為魏晉時胎息法的前身。在理論方面,嚴君平《道德真經指歸》傳世,使老子之學為之一變。《道德真經指歸》不僅闡述了道的至上性、絕對性並把它內化為修道者身心的體驗。嚴君平要人凈化靈魂,消除慾念,縮小與道的心理距離,最後以赤子之心把握整個宇宙精神,以人的樸素自然本性和宇宙本性契合,和大化融為一體[3]。這實際上是將老莊哲學沿著天人合一的路向道教內丹學推進了一大步。而後有《老子河上公章句》、葛玄《老子內節解》、張陵《老子想爾注》,以氣功煉養之術解《老子》,為內丹學創立作了理論準備。再有,戰國時鄒衍倡導的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感應原理也為內丹學奠定了理論支柱。《呂氏春秋》和《淮南子》繼續發展了這些學說,為內丹學提供了更為精細的理論形式。秦漢方士追求長生成仙,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們大造讖緯,推出方士易學,講卦氣、納甲、十二消息等,也為後世丹家附會易理準備了條件。總之,我們把先秦至漢代(道教產生以前)稱為內丹學的準備時期,當是有理有據的。
二 自東漢道教創立直至隋唐,是內丹學的形成時期。在這段時期,道教中以長生成仙為目標的修鍊方術雜而多端,尤以各類氣功煉養派和金丹仙藥的服食派最為突出。在修不同氣功功法(導引、行氣、服氣、存思、存神、內視、守一、胎息、坐忘等)的煉養派中,修先天氣的炁功一脈,不絕如縷,一直傳至唐末五代,才突然大放光輝,在鍾離權、呂洞賓、陳摶、張伯端等人手中完善為道教內丹學。
東漢早期道教中流傳的《太平經》,就明確地把人體的精、氣、神作為修鍊對象,提出「愛氣、尊神、重精」的思想。《太平經》中各類氣功功法皆收,有瞑目入靜、守一、存神、胎息、內視等。其中說:「瞑目還自視,正白彬彬。若且向旦時,身為安著席。若居溫蒸中,於此時筋骨不欲見動,口不欲言語。每屈伸快意,心中忻忻,有混潤之意,鼻中通風,口中生甘,是其候也」(《太平經合校》第11頁)。顯然以上描述的是人進入氣功功能態時必然出現的心理效應。《八卦還精念文》中說:「玄子共身,周流相抱,極陰生陽,名為初九。一合生物,陰止陽起,受施於亥,懷妊於壬,藩播於子。子子孫孫,陽入陰中,其生無已。思外洞內,壽命增倍,不可卒致,宜以長久。」(《太平經合校》第338頁)這套以存思的意念力調動腑臟真氣運行的功法,亦是對先秦炁功流派的繼承。
早期天師道的教科書《老子想爾注》中,也提出「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的思想。這本書也有以人體的精、氣、神為對象的修鍊法,主張「弱其惡氣,氣歸髓滿」,「為柔致氣,法兒小時」,「結精成神」,「真思致道」,氣功的水平也很高。
東漢時為道教內丹學奠基的著作,當推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參同契》用《易經》的卦爻來描繪人體真炁周天運行的規律,並提綱挈領地講述了炁功功法的要領。東漢時將這派功法叫作引內養性之術,《參同契》雲:「引內養性,黃老自然,含德之厚,歸根返元。近在我心,不離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長存。」《參同契》的炁功極重煉心,在入靜守一的狀態下「溫養子珠」,漸通「黃中」,除卻陰邪,煉至純陽,達到返老還童的效果。《參同契》雲:「內以養已,安靜虛無,元本隱明,內照形軀,閉塞其兌,築固靈株,三光陸沉,溫養子珠,視之不見,近而易求。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證難以〔驗自〕推移,心專不縱橫,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顏容寢以潤,骨節益堅強。辟卻眾陰邪,然後立正陽,修之不輟休,庶氣雲雨行、淫淫若春澤,液液象解冰,從頭流達足,究竟復上升」,真炁就這樣沿經絡在體內運行不息。《參同契》的出世標誌著內丹學的形成。魏伯陽將人體真炁運行的規律同天地間日月運行、陰陽消長的規律統一起來,又首次把金丹術和炁功納入一個理論框架之中,這實際上為炁功比附金丹術(外丹)而稱為內丹開了先河。《參同契》的內丹系性命雙修而較重性功,為內丹學奠定了一整套理論框架和名詞術語,被後世內丹家尊為「萬古丹經王」。
魏晉時期成書的《黃庭經》[4],是道教上清派的早期經典。上清派擅長於存思氣功,借存想身神(發神、腦神、眼神、心神、肝神等)調動人體器官的功能,通過咽津固精、積精累氣進行氣功修鍊。《黃庭經》中指明了三丹田的部位,論述了它們在真炁運行中的作用,並將元炁稱為「玄丹」,說明經中包含了早期的內丹功法。《黃庭內景經》雲:「三田之中精氣微」,「若得三宮存玄丹」,將人體的黃庭三宮稱為「三田」或「三房」。《黃庭外景經》雲:「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關前命門,呼吸廬間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強調了丹田在炁功中的重要性。實際上,《黃庭經》中的「玄丹」就是內丹,《黃庭內景經》雲:「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一流珠安崑崙。重中樓閣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絳宇盡玄宮,璇璣玉衡色蘭玕。瞻望童子坐盤桓,問誰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似重山。」「日月列布設陰陽,兩神相會化玉英,淡然無味天人糧,子丹進饌餚正黃,乃曰琅膏及玉霜」。不難看出,這些描述和後世的丹經功理相通。《黃庭經》是繼《參同契》之後又一部為內丹學奠基的經典著作,這部書至今仍是內丹家必須誦習的珍籍。
早期的內丹功法,在葛洪的《抱朴子內篇》中也有記載[5]。這種丹功都是由存思、行氣和咽津相結合,以意引元炁在三丹田之間運行。葛洪稱它為「真人守身鍊形之術」,其功法是:「夫始青之下月與日,兩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謹勿失。既往不追身將滅,純白之氣至微密,升於幽關三曲折,中丹煌煌獨無匹,立之命門形不卒,淵乎妙矣難致詰!」值得注意的是,葛洪《內篇》中已詳言三丹田的位置,在這段口訣中又有「中丹」之稱(「中丹煌煌獨無匹」),再加上《黃庭經》中「玄丹」、「子丹」(「子丹進饌餚正黃」)的提法,說明在晉代道教中已將炁功看作煉丹了。至南朝時,僧人慧思引道入佛「為護法故求長壽命」,稱「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大正藏》卷四六),內丹、外丹之名遂見於史籍。
自南北朝至隋唐,道教中各類氣法並出,五花八門,其中以上清派的存思、守一氣功最著。陶弘景編著的《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中就有服氣、內視、導引等多種內煉功法。隋唐時各家氣法交相爭輝,且有不少內丹學著作出世。
隋代道士蘇元朗將《龍虎經》、《參同契》、《金碧潛通訣》纂為《龍虎通玄要訣》,以人身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模擬金丹術的煉製過程,套用外丹術語,歸神丹於心煉。《圖書集成》引《羅浮山志》雲蘇元朗於隋開皇中,來居羅浮,弟子從游者聞朱真人服芝得仙,競論靈芝,蘇元朗謂靈芝在人八景中,蓋向黃房求諸,「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
唐代高道司馬承禎著《服氣精義論》以及《天隱子》、《坐忘論》等,主張「收心」、「守靜」,將佛教的止觀、禪定說融匯入道教氣功中來。他把修仙過程分為齋戒、安處、存想、坐忘、神解五道「漸門」,雲「齋戒謂之信解,安處謂之閑解,存想謂之慧解,坐忘謂之定解。信、閑、慧、定四漸通神,謂之神解」(《天隱子》)。他在《坐忘論》中又以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為七條修道階次。我們知道,內丹學的特徵是「旁涉禪宗,兼附易理,襲微重妙,且欲並儒釋而一之。」(方維甸《校刊抱朴子內篇序》)司馬承禎將儒、釋的煉養理論融入道教炁功,在內丹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孫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枕中方》等書,講行氣、仙藥、金丹、養性、房中、煉養諸術,極為豐博,代表著我國唐代道教修鍊方術的空前繁榮。然而由於唐代皇帝和官吏服食外丹中毒事件屢有發生,在社會上造成恐慌,迫使道士以炁功偷換金丹術,借外丹之名而論內丹,以維護道教仙術的社會聲譽。《通幽訣》雲::「氣能存生,內丹也;葯能固形,外丹也。」道教中出現了一批內丹家,如劉知古、吳筠、羅公遠、葉法善、張果、陶植、羊參微等。內丹著作亦大量出世,如《日月玄樞篇》、《通幽訣》、《上洞心經丹訣》、《大還丹金虎白龍論》、羊參微《元陽子金液集》、《還丹金液歌》、林太古《龍虎還丹訣頌》、張果《大還丹契秘圖》(《雲笈七籤》卷72還收有草衣洞真子《真元妙道修丹歷驗抄》)、吳筠《南統大君內丹九章經》、陶植《還金述》和羅公遠、葉法善注的《真龍虎九仙經》等,可知內丹學在唐代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
三 唐末五代,是內丹學漸步完善成熟的時期。迨至金宋,內丹學逐漸排斥外丹在道教修鍊方術中佔據統治地位,使道教修持方術脫離開葛洪《抱朴子內篇》的框架,為之一變。因而方維甸《校刊抱朴子內篇序》雲:「迨及宋元,乃緣《參同》爐火而言內丹,煉養陰陽,混合元氣,斥服食胎息為小道,金石符咒為旁門,黃白玄素為邪術,惟以性命雙修,為穀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訣」。自此以後,內丹學不斷汲取儒、釋、道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發展中又分宗分派,相互促進,經過一千多年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相傳唐末五代時,鍾離權、呂洞賓、劉玄英以內丹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為道教南北之金丹派開宗立基。施肩吾撰《鍾呂傳道集》闡發他們的內丹學說。[6]陳朴著《陳先生內丹訣》,將鍾呂丹法在自己的修鍊實踐中重新去體驗、創造。另有道教學者崔希范,著有《入葯鏡》,為內丹史上頗有影響的著作,相傳呂洞賓有「因看崔公《入葯鏡》,令人心地轉分明,(見《修真十書》卷十三引)的詩句。
內丹史上的關鍵人物,是五代末宋初著名道教學者陳持。相傳陳摶得鍾離權、呂洞賓丹法,和譚峭相師友,「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之事」(《宋史?陳摶傳》)。他還刻《無極圖》於華山石壁,著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鉤潭集》等。《太極圖授受考》雲:「陳持居華山,曾以《無極圖》刊諸石,為環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之門;次二曰煉精化氣,鍊氣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氣朝元;次四陰陽配合,曰取坎填離;最上曰煉神還虛,復歸無極。故謂之《無極圖》,乃方士修鍊之術爾。相傳摶受之呂嵒,嵒受之鐘離權,權得其說於伯陽」。(《曝書亭集》卷五八)《無極圖》奠定了「順則生人,逆則成丹」的原理和「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的基本步驟,成了內丹學的骨架。中國道教內丹學「數千年間,有(魏)伯陽以導其流,有鍾、呂以揚其波。」(黃自如《金丹四百字序》)至陳摶而後,被張無夢、陳景元、劉玄英(又名劉操,號海蟾子)所繼承,將內丹學發展到高峰,分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
(一)南派 內丹南派創始者為張伯端(公元987-182年),字平叔,天台人。初為儒生,屢試不第,乃作胥吏,而後悟道,隨陸詵入成都,遇劉海蟾,授還丹金液之訣,遂改名用成,號紫陽真人,著有《悟真篇》、《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等。《悟真篇》雲:「夢謁西華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是說南派丹法屬陳摶一脈,仍是祖述鍾、呂。而後,張伯端傳石泰(號杏林),石泰傳薛道光(法號紫賢),薛道光傳陳楠(號翠虛,人稱陳泥丸),陳楠傳白玉蟾(號海瓊子,封紫清真人),與流行於北方的全真教(北宗)並稱為南宗五祖。劉玄英的《還丹賦》、張伯端的《悟真篇》、石杏林的《還源篇》、薛道光的《還丹復命篇》、陳泥丸的《翠虛篇》等,皆是承襲《參同契》的正宗丹經。《四庫提要》謂《悟真篇》「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道教南宗內丹學著述甚豐,有陳泥丸的《泥洹集》、白玉蟾的《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及其弟子編的《海瓊問道集》、《海瓊玉蟾先生文集》等。白玉蟾原名葛長庚,瓊州人,他雲遊傳道,弟子頗眾,其丹法講性命雙修而近乎禪,重在清修又兼綜雷法。
南派之丹法,與北派相較,在性命雙修的前提下主張先修命功,後修性功。張伯端認為「命之不存,性將焉存?」故其丹法先命後性,先術後道,並以性命之說融合儒釋的修鍊理論,形成統一的內丹學。張伯端的嫡傳譜系即南宗五祖,為清修派。南宗清修派自陳楠起,又兼傳神霄派五雷之法。附帶說明,雷法功力甚高,也是內丹學的一個支派,今後應該作專門研究的。
南派丹法除清修派外,又有陰陽栽接一派,如宋代的劉永年、劉奉真、趙緣督、翁葆光、元代的陳致虛、明代的李文燭、彭好古等。《參同契》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牝雞自卵,其雛不全。」陰陽派據此認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故其命功階段主張男女雙修。清修派以為坎離俱在自己體中,「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紫清指玄集》)陰陽派則反之,如陳致虛注《悟真篇》「獨修一物轉羸虺」句雲:「雖男子身中皆陰,若執一己而修,豈能還其元而返其本,又將何而回陽換骨哉?」(《悟真篇四注》)然而陰陽派的上乘丹法和房中術的體接法不同,男不脫衣,女不解帶,男女對坐,神氣相通,情感相合,心聲相應,二氣交媾,大丹乃生,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神接法。而後陰陽派多指責清修派為「孤陰難恃」,執清靜法者又譏笑栽接術為「舍己求人」,實則二派丹法雖有不同,丹道本來相通。傳至清代傅金銓等,流入擇鼎鑄劍的泥水丹法,行男女體接之術,以求雙補雙益,其語隱晦難曉,教中秘傳。
內丹南派,主要活躍於南宋時期,其教派既無本山、宮觀,又無有用宗教戒律科儀組織起來的教團,而是仍保留著葛洪神仙道教的遺風。南派丹法採取師徒秘傳的方式授受,道士亦混跡於市塵。道教南宗之稱,實是比照當時北方流行的全真道而來。元代全真道南傳,勢力貴盛,內丹南派徒眾遂多歸併於全真道。陳致虛自稱得南北二宗真傳,力主在全真道名義下合併南北二宗,被兩宗普遍接受,以和主符籙的正一教抗衡。
(二)北派 內丹北派,始創於北方的全真教祖王喆(號重陽真人,公元1112-1170年)。王喆於金人入主中原之際,自稱於甘河鎮上遇鍾離權、呂洞賓的化身,得丹訣修鍊之旨,創全真教。他勸人誦《道德經》、《般若心經》和《孝經》,主張三教圓融,明正心、誠意、少私、寡慾之理,欲在異族統治下借宗教以自保。王重陽雖承鍾、呂丹法,但出於在亂世中保存民族文化的需要,將心性和品德的修鍊置於丹法之首,強調先修性後修命,使北派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術,北派丹法講三分命功,七分性學,從明心見性入手,以全神養氣為本,修真性以代幻軀,凝神回光而了生死。重陽祖師創教後,傳丹陽真人馬珏,長真真人譚處端,長生真人劉處玄,長春真人邱處機,玉陽真人王處一,廣寧真人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珏之妻),七弟子號稱北七真。全真七子承乃師王喆之學,又在丹功上各立門戶,依次創立遇山派、南無派、隨山派、龍門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其中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最顯。北派外修真行,內修真功,以我之真性應天地之真理,故名全真。邱處機說:「吾宗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為初基,以性明見空為實地,以忘識化障為作用,回視龍虎鉛汞,皆法相而已,不可拘執。不如此便為外道,非吾徒也。」(《長春祖師語錄》)北宗道士有嚴格的出家住庵制度,不象南宗道徒沒法完全禁慾,因此宣揚斷欲絕愛,以煉盡性慾得「漏盡通」為小周天成丹之兆,力斥陰陽栽接為邪術,這是一種以修心為主的清靜丹法。
王重陽及全真七子都有著作傳世[7],而後龍門派弟子的內丹學著述更多。元代後期陳致虛以全真派嫡傳自居,又承襲南宗趙緣督的衣缽,著《金丹大要》。之後,北派與南派合流,內丹功法亦相互融合,遂以《參同契》、《悟真篇》為祖經。
(三)中派 李道純本為南宗白玉蟾門人王金蟾弟子,流入全真道後,竭力和會三教。他以內丹學解儒書,援儒入道,兼綜佛理,對當時流行的《四書集注》之《中庸》篇「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句和《尚書》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句(所謂十六字心傳)特有所悟,遂以中為至善之道,改革南北派丹法,被後人稱作「中派」。李道純號瑩蟾子,住揚州儀真長春觀,撰有《中和集》、《三天易髓》等書,以中和為修丹之旨,雲丹經中的「玄關」就是一個「中」字。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么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修道者但於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工夫,玄關自然得見。
後有清代道士黃元吉,著有《樂育堂語錄》、《道德經注釋》,以「守中」為一貫之道。黃元吉之丹法為中黃直透,不用後升前降,不講開合,不用面壁功夫,不出陽神,即可飛升,這是一種值得認真研究的功法。(四)東派 明朝嘉靖年間,揚州興化縣人陸潛虛創立東派。陸潛虛名西星,號長庚,早年曾習舉子業,學無不窺,後傾心丹道,自稱於修鍊中感召呂洞賓降其家,留北海草堂二十日,秘授丹訣,遂輯《呂祖全集》,著《方壺外史叢書》十五種、《南華副墨》等丹書,開東派丹功,自成一家。陸西星認為金丹之道必資同類相合而成,陰陽、坎離、鉛汞就是一男一女,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炁取於彼,男女陰陽之道,順之則生人,逆之則成丹。東派丹法明言男女雙修,適於已婚的人夫妻同煉。這是一種上乘內丹,其術高深,訣法簡妙,上達於道,不流於邪,能收雙修雙成之功。陸西星沒有立教,其丹法不肯輕傳,後世知者甚少,譜系不明。東派丹法似與南宗陰陽派有淵源,而水平則過之。所以明末朴真道人玄廖子說,東派之開關展竅訣、提吸追攝訣、過關服食訣,較印度瑜伽術與密宗雙修法中所用者,尤為上乘而簡妙。
(五)西派 清朝雍正年間,又有李涵虛創立西派。李涵虛為四川樂山縣人,初名元植,自言於峨嵋山遇呂祖於禪院,授以仙術,於咸豐六年成道,乃改名西月,字涵虛,號長乙山人,又稱圓嶠外史,以陸西星的後身自居。他還自稱曾遇張三丰真人,亦得三豐丹法真傳。李西月編印《張三丰全集》及《呂祖年譜》,著《太上十三經注》、《無根樹詞解》、《三車秘旨》、《道竅談》、《後天串述》等書,其內丹沿襲東派,傳陰陽二品大丹法。
西派將性功煉心之術分為九層,命功又分為開關、展竅、得葯、煉己四層。李西月丹法先以清靜自然立基,次以陰陽妙用成丹。他認為學道者須收心凝神,攝念歸靜,一任自然,勿忘勿助,不必著力,自會開關展竅。蓋有念為妄心,無念為真心,人能收念於平日,而還其所止之地,乃能專心於平時,而堅其入定之基。清靜立基之後,便可行陰陽雙修之丹功。蓋因童子先天未破,自可直接由清修而得胎仙,而修道者多非童真,或其年老油干,皆須用栽接之法,始能發出嫩枝。西派丹法較東派為複雜細膩,大致亦南宗陰陽派的流變。
按宋明間社會上有《三峰丹訣》流布,和三豐丹法不同,乃是一種泥水丹法,專講男女雙修、陰陽栽接之術。這種御女採補之道,分上、中、下三峰,故稱三峰采戰之術,乃為三峰名稱之由來,此術之要旨在於采人精氣,似入爐鑄劍,金槍不倒,久戰不泄。蓋當時朝廷君臣宣淫,社會風情亦如《金瓶梅詞話》所記,貴族和官宦子弟追求房中之樂,遂使此術大行於世。道教內丹家多視泥水丹法為邪術,力辟其謬。如瑩蟾子李道純著《中和集》,便以御女採補之泥水丹法,為旁門中之邪道;以存想身中二氣化為男女,象夫婦交媾之狀為合和結丹之術者,為旁門中之外道。實際上,人不可以斷絕陰陽,不能都如全真道士之出家住庵,故陰陽丹法亦不可誣,然三峰采戰和道教內丹學修真養性之旨異趣,實不過為房中術而已。
(六)伍柳派和清代龍門丹功 全真道自邱處機開龍門派,貴盛一時,至明代漸趨消沉。滿清入關,民族壓迫又甚,高道王常月公開傳戒,龍門派又見中興,其內丹功法亦隨之有所發展。明末王常月弟子伍沖虛(字守陽),為龍門第八代道士,受由虎皮張靜虛真人,經李虛庵至曹還陽所傳之丹法,撰《天仙正理直論》、《仙佛合宗》,倡導一種三教圓融的丹功。至清代柳華陽又繼承伍沖虛之學,撰《金仙證論》、《慧命經》,世稱伍柳派。伍柳派丹法不離北派清修之旨,其丹書仙佛合參,直抒玄旨,較易通曉,故世間頗流行。
清乾嘉年間,龍門派第十一代高道劉一明(1734-1821年),號悟元子,在甘肅省金縣修道,得龍門派丹法之秘,著《修真辨難》、《參同直指》、《悟真直指》等書,後人輯為《道書十二種》。劉一明的丹法和會三教,融合南北二宗,主張以修鍊者的根器擇其適宜的上、中、下三種丹功。他的性命雙修的漸法丹功包括煉己築基、煉精、鍊氣、煉神四大段,屬於清靜丹功。
龍門派第十一代道士閔小艮,道名一得,隱於金蓋山中,得李泥丸、沉一炳之丹訣,撰有《古書隱樓藏書》及《金蓋心燈》,學識淵博,功力甚高。《古書隱樓藏書》十二卷,論斷精闢,闡述先天炁循脊前夾縫中自陰蹺至泥丸直升直降的中黃直透之丹法。這種丹功是道士在多年的修鍊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新的體內精炁運行路線,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道教史上的內丹學流派還多:如文始派奉關令尹喜為宗;青城派為青城文人所創(亦上溯關尹子),二派皆傳清靜丹法。其它如三豐派、崆峒派、南宮劍仙派等,再加上雷法之神霄派、清微派,不一而足。千多年來,內丹家採擷我國儒、釋、道的修鍊理論,豐富了內丹學的理論體系,並將人體作為一個實驗室,以畢生精力體驗精、炁、神的運行規律,為探索人體奧秘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 內丹學的特點,以道教哲學的宇宙論和人體生成論、天人感應原理和陰陽五行學說作支柱;以祖國醫學的氣血、經絡、穴位和腑臟學說為基礎;以人體的精、炁、神為修鍊對象;以太極、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六位、七政、八卦、九宮、十干、十二支、二十四氣等符號來描述修鍊過程;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脈、追求人體的和諧有序為入手工夫;以達到人和宇宙本性的契合,同道的一體化為最高目的。內丹學是傳統文化中參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大道,是中國學者數千年來探究宇宙自然法則和人的生命科學的智能結晶。由於內丹之道和天地造化同途,所以煉丹就是修「天人合一」之道和「後天合先天」之道。《性命圭旨》雲:「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性在心,命在腎,性命就是神炁,它們源於一物,那就是釋教的園覺、道教的金丹、儒教的太極,人能性命雙修,返本還元,以神合真,以心契道,就能達到仙、佛、聖絕對虛無的永恆境界。
根據內丹學的理論:人體是一個小天地,它和整個宇宙的大天地本質上是統一的。在未有天地、未有人身之先,整個宇宙處於虛無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無極而太極」的時刻。而後在虛無中有一炁產生,稱為道炁(或真一祖炁),亦名先天炁。宇宙開始處於鴻蒙未判、陰陽未分、動靜未施的渾沌狀態之中,然後虛極靜篤,一炁產生,陰陽將判未判,突然先天炁由靜生動,陽浮為天,陰沉為地,陰陽交合而生人。人的生成也和天地的生成一樣,父母初交,於恍惚之中,合成一炁,為先天炁。這時母腹之中生成的胎形似人而未具,似有呼吸而未成呼吸,人的神炁未判,稱為人道的「第一變」。而後胎漸長成,神炁已分,心腎漸生,性命將立,至十月期滿,脫胎而出,先天炁藏於臍而後天氣呼吸於口鼻,先天神藏於心而發為後天神之情慾,稱為人道的「第二變」。《性命圭旨》雲:「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可見神本於性,炁本於命,性命繫於心身。人長到16歲,身心健旺,精、炁、神皆達到全盛時期,是人道的「第三變」。內丹學將人體的精、炁、神分為先天的元精、元炁、元神和後天的淫泆之精、呼吸之氣、思慮之神(又稱識神)。凡天地未判、人身未生之時的炁屬於先天,是真氣、元氣,寫作「炁」。人出生之後,先夫元神退位,後天識神用事,靠呼吸之氣維持生命,隨著年齡漸長,妄念不停、情慾萌生,男女交感泄有形之精,耗氣傷神,遂有疾病纏身,日見衰老而至於死。內丹家認識到宇宙間萬物都有一個從生到死,由盛而衰的演化過程,然而他們追求長生不死,於是便進行宇宙學時間反演的思考。他們發現宇宙間唯一永恆的東西,就是虛。天地可以崩壞,唯虛不會崩壞,因為虛中無物,無質無象,它就是中國哲學抽象出來的最高範疇——道。從「順」的方向看宇宙演化規律,是由道生先天一炁,一炁生陰陽,陰陽生天、地、人三才,再衍生出宇宙萬物。內丹家認為人道與天地之道相合,他們要從「逆」的方向進行宇宙反演,由後天返回先天的永恆虛無狀態,才能與道合真,這便是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仙成神的規律。他們要通過內丹修鍊發掘人體潛能,阻止人體熵效應,使人的精、氣、神凝結為一而高度有序化,變回胎兒的先天狀態。內丹學將這個修鍊步驟稱作「三關」:「百日關」(初關)使人的精和氣凝結為炁(炁為精氣合一之代號);使精化盡只剩下炁和神,是「三歸二」的過程;「十月關」(中關)使炁煉為神,是「二歸一」的過程;「九年關」(上關)使神還為虛,達到內丹的最高境界。在這整個內丹修鍊過程中,從人道的「第三變」返到「第二變」,再從「第二變」返回「第一變」,最後從「第一變」返到虛無之位,丹道就修成了。《唱道真言》雲:「夫道之要,不過一虛,虛含萬象。世界有毀,惟虛不毀。道經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道無他,虛而已矣。形神俱妙者,形神俱虛也。」「順則生人,逆則成仙」這句話可以稱為內丹學原理,它突出了從逆的方向返本還元的思想,丹道的本旨就是要根據這一原理在人體內模擬宇宙反演的過程,使自己的人性與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將性命還歸虛無而永恆存在。這就是內丹學的基本思想。
內丹功法派別不同,有漸法,有頓法;有重性和重命之別;有清靜與栽接之分,實際上大抵殊途同歸。丹功之最先者,都以煉心為要,《唱道真言》論之最詳;其最急者,尤以接命為重,如《慧命經》、《金笥寶籙》、《修身正印》皆明言其法。功法之採用,亦因人而異,例如年滿16歲元精未泄的少年,可省去小周天功夫,直接修鍊大周天。再如上等根器之人,其心與道心相合,可用頓法;中、下等根器之人則須用漸法從一切艱難苦惱處狠力煉起。
丹經中功法的敘述多假名立象,好用隱語,其實所謂龍、虎,汞、鉛,離、坎,日、月,火、水,烏、兔,心、腎,不過是神、炁二者的代號而已。內丹學講「取坎填離」,是認為後先的坎、離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間的陰、陽兩爻互換位置造成的。《漁庄錄》雲:「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後,乾體破而為離,坤體實而為坎。故後天八卦,謂離南坎北,蓋以離代乾,坎代坤也。」內丹學要以後天返回先天,變離為乾,變坎為坤,所以丹功的修鍊要求將坎卦中的陽爻再抽回來,填入離卦中陰爻的位置上,使之回復到先天乾卦的純陽之體,丹家稱之為「取坎填離」。取坎填離即是要通過修鍊使腎氣上升,還精補腦,以達到開發智力和人體潛能的目的。在大周天功法中消陰煉陽,以至炁定神純,又叫「抽鉛添汞」,坎卦中的陽爻稱為「嬰兒」,離卦中的陰爻稱為「奼女」,嬰兒在腎,奼女在心,坎離交媾即是心腎相交。《悟真篇》雲: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總由心。」這就是內丹術的基本工夫。
內丹功法有三大要件——藥物、火候、鼎爐。先談藥物:內丹學認為人的生命有三個基本要素,稱為精、氣、神,也叫作人的「三寶」。內丹功法重在區別先天和後天,無質的元精、元炁、元神屬於先天,有質的交感之精、呼吸之氣、識神屬於後天;先天清,後天濁。《規中指南》說:「身中之葯者,神、炁、精也」,煉丹就是煉先天的元神、炁、真精。然而先天和後天又密切相關,只有交感之精不泄,呼吸之氣微微,思慮之神安靜,才能產生先天的藥物,因此煉丹又須從後天的精、氣、神入手。內丹初關以神為主宰,氣為動力,精為基礎。人體中的真精,本無形質,及交感之時,遂變為有形質之濁精下流,修丹者於靜極陽氣發動時招攝已生之真精,不使其走熟路外泄,而用意念留住歸入丹田,稱作採藥,大致在初生時稱精,煉時稱葯,最後精氣合凝鍊化為炁便稱丹母。丹法中的藥物,又根據精、氣、神合凝的程度和丹功的不同階段,區分為外葯、內葯和大葯。
煉精化炁初關時稱外葯,外葯先生而後采,即活子時到來後元精滿,被採為「外葯」,又稱「真種子」、「小葯」。在小周天按玄妙機的標準運完三百次後,凝神入炁穴,促生內葯。內葯采而後生,「神入」即謂「采」,丹田中儲存積累的葯和元神凝合融化為內葯。內葯是丹田中積累之元精,在迎外葯時和元神烹煉,陽盛陰消,凝合而成的。外葯有作,要運小周天而煉;內葯無為,止火後以元神寂照而成,不運周天。內葯生成後,即進一步和外葯凝結,出現陽光三現的信號,然後經過采大葯的功法,鼎中火珠成象,但只內動,並不外馳,這就是生成的大葯了。大葯生成,六根震動,便進入煉炁化神的大周天階段了。此時精已化盡,只余神、炁兩個成分,大葯乃神炁凝合而成,又稱作胎兒(聖胎)、嬰兒。
再論火候:所謂「火」,就是神,即在煉丹過程中個人的真意;「候」是階段的意思。火候即是元神與精氣結合在體內運行的過程中每個階段個人意念的運用程度.煉丹時意念(神)為火,呼吸為風(又名槖鑰),巽風是運轉小周天的動力。因為真炁在體內運行,內須與真意相依,外要靠真息的推動,而真息也靠意念引導,煉丹時意念的運用規律便用火候來表示。火候為丹家不傳之秘,要真正掌握它只能靠真師臨爐指點和自己體悟。
由於人體的小天地和宇宙的大天地是同構的;天道日月之循環,由黃道、赤道而行;丹道神炁之循環,依任脈、督脈而運。元神不動為體,真意感通為用,以神運葯時進退、緩急、升降的不同階段分別有不同火候。大天地有十二支辰位,小天地也有十二時火候,子、丑、寅、卯、辰、巳六時是升,稱進陽火;午、未、申、酉、戌、亥六時是降,稱退陰符.急運稱武火,要以劇烈的呼吸之氣緊緊催逼,在採藥或進陽火時應用;緩運叫文火,用輕微的呼吸緩緩導引,在退陰符時應用,也稱陰消。火候之妙只在真意,用意緊則火燥,用意緩則水寒。周天功法亦稱子午卯酉之法,子為腹,午為頂,卯酉即前臍後腎之間,子午用進退,卯酉當沐浴。所謂沐浴,不是閉氣,而是停住吹噓,用輕柔的呼吸溫養;不是停住神、炁的運行,而是停住武火。沭浴實際上是指河車運行時上升轉下降,下降轉上升時的換氣工夫。需要指出,內丹火候所用的時辰是人體這個小天地里的時辰,實際上是神炁在體內運行時的部位和景象。例如小周天功法外葯生時有恍惚之感稱為「活子時」,大周天功法大葯生時有六根震動之景稱為「正子時」,皆是一種產葯時的景象。《金丹四百字》雲:「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虛比」,因而火候之法,也須行得自然,由自己在煉功中細心體會,不要拘泥於丹經中的爻象和分寸銖兩之說。
後述鼎爐:鼎爐為內丹學借用外丹術語以喻煉藥的地方,據說上乘內丹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也有的說上品丹法以天地為鼎爐,中品丹法以乾坤為鼎爐,下品丹法以心腎為鼎爐;而陰陽丹法則以女男為鼎爐。北派清靜丹功,以乾首為鼎,坤腹為爐,根據煉功階段的不同,又有大鼎爐和小鼎爐之分。在煉精化炁階段用大鼎爐,鼎在泥丸宮,爐在下丹田,先將外葯沿督脈升運於乾首泥丸宮(鼎)中,再沿任脈下降至下丹田土釜(爐)之中凝結,葯到頭頂略停叫去礦留金,轉河車下降叫送葯歸爐。在煉炁化神階段用小鼎爐,鼎在黃庭中宮,爐在下丹田,大葯氤氳於二穴之間,不沿河車運轉,以神寂照靜守,凝聚成丹。大鼎爐的作用在於升降,小鼎爐作用在於凝聚,外葯以炁為主,內葯以神為主,內外葯合凝而成大葯,神炁相凝歸入下爐則成大丹。由此看來鼎器(鼎爐之統稱)為煉精、煉炁、煉神所歸依的本根之地,神炁升為鼎,起止為爐,內丹家根據神炁的起伏機變而以人體的丹田穴為安爐立鼎之處。
最後講內丹的關竅:內丹家在煉功中逐步摸索到真炁在人體運行時要經過一些敏感的關鍵部位,統稱關竅。這些關竅中最重要的有丹田、危虛穴(陰蹺)、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等。丹田有三:上丹田在頭頂泥丸宮;中丹田在臍上黃庭中宮;下丹田又叫正丹田,在臍內一寸三分,沖脈的直線在與臍相平處和帶脈交叉的地方,又名炁穴。
內丹功法中有個玄關一竅,為丹家之秘,最為重要,此竅一開,百竅皆通。然而玄關一竅無體有用,並非指人體中的具體部位,而是指入靜後將動未動,未發忽發時的一種景象。《唱道真言》雲:「玄關者,萬象咸寂,一念不成,忽而有感,感無不通,忽而有覺,覺無不照,此際是玄關也」。此竅伴隨著活子時而初開,乃呼吸往來之,祖陰,陽闔辟之宗,又稱玄竅、玄牝、玄牝之門、偃月爐、戊己門、西南鄉、穀神、天地根等,異名甚多,師傳不一,乃內丹修鍊的大關竅。此竅是後天氣功轉為先天炁功(內丹)的分界線,必習靜日久,初見此玄關一竅(初玄關),先天三寶隨之化生,這時藥物、鼎爐、火候,方是真的,才可以內丹學的理論行小周天、大周天的功法,道教內丹仙術的修鍊,便可從此拾級而登。
五 今內丹學家王沐先生根據龍門派的師傳和自己對《悟真篇》等丹經的多年研究[8],將清靜派內丹功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築基入手工夫,稱為道術,相當於今日氣功師的功法(如因是子靜坐法),此時玄關一竅未見,主要用於祛病健身,修補虧損,為煉丹作準備。後面三個階段統稱為仙術,此時玄關一竅初開,進入先天炁功的煉丹階段。這三段仙術又分為初、中、上三關,初關亦稱百日關,為煉精化炁階段;中關稱十月關,為煉炁化神階段;上關稱九年關,為煉神還虛階段。其中「百日」、「十月」、「九年」的數字皆是比喻,如初關伍守陽只用了九十日,但亦有一、二年未完成者;「十月」則比附十月懷胎而來,亦是約數;「九年」乃取之於達摩老祖面壁九年的故事,皆不可拘泥。在每一階段,還可再分成幾個具體步驟,如小周天丹法,就可再細分為調葯、產葯、採藥、封爐、煉藥、止火幾個步驟,又如趙避塵《性命法訣明指》,將整套丹功從入手煉精化炁,轉手煉炁化神,了手煉神還虛,撒手煉虛化無而道成,分成十六步,亦甚明晰。筆者為敘述方便,合併為九步丹功,穿插進以上四個階段中去。第一階段:鞏基入手功夫(道術)
內丹築基階段,主要是補足人體生理機能的虧損,同時初步打通任督和三關的徑路,直至氣通、熱通、全身通、為煉丹運葯作準備。實際上,在沒有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條件之前,一切為祛病、健身而採用的氣功療法,都屬於築基入手功夫。需要指出,今日用於醫療的各家氣功,多由內丹築基階段的道術演化而來。然而氣功師的「小周天氣功」、「大周天氣功」,和內丹中「小周天」「大周天」仙術根本不同,因為氣功師所謂「通任督」、「過三關」,僅為用意念引導後天「氣」循環而已,玄關未開,尚無藥物、火候、鼎器可言。用意念引氣貫通任督循環,俗稱「轉軲轆」,張伯端《悟真篇》雲:「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就將築基道術氣通任督和仙術「轉河車」[9]作了區分。至於氣功師的「大周天」,是進一步將氣運通下肢,使氣感遍行全身,和內丹的大周天煉炁化神不可同日而語,仍屬於築基階段的後天氣功。內丹道術階段,先要入室靜坐、調身、調心、調意,止念守竅,作到松、靜、自然,心息相依,這和氣功師的要求也大致相同。
內丹仙術以煉精為初關,從人的性功能煉起,因此築基階段亦首先要補精,健全人的性功能。精是丹功的基礎,保精固腎,為築基第一要務,其法以舌頂住上齶天池穴,促生津液,咽津補精。如老年人精枯陽萎不舉,則又須用敲竹喚龜(女用鼓琴引鳳)之法將真陽喚起,或以添油接命之術促生真陽,真陽萌動,玄關一竅自開,便可行丹功仙術。補精生精,陰蹺一脈,甚為重要,其竅即是會陰穴,亦有三岔口、上天梯、河車路、海底、危虛穴、生死穴等異名。陰蹺上通天谷,下達湧泉,真陽出生之時,必從此穴經過,乃生葯、採藥之處,有調節腎功能和內分泌的作用。內丹家認為精是人生命之本,一個人有沒有青春活力,其生理指針就在於是否性功能健全,而恢復人的青春,使老者還少,發白還黑,齒落更生,這恰是內丹學追求的目標,無論何派內丹功法,都不例外。
精、氣、神是維持人生命的三寶,築基功夫就是要補足三寶,使人精滿、氣足、神旺,達到三全。精滿現於牙齒,氣足現於聲音,神旺現於雙眼,築基完成後,牙齒健全,聲音洪亮,二目有光,說明人的生命力旺盛,便可修鍊內丹。
(一)煉己 柳華陽《金仙證論》說:「蓋己者,即本來之虛靈。動者為意,靜者為性,妙用則為神也。」所謂煉己,是指對心性的修鍊,要求修鍊者入室之時,外絕耳目,內絕思慮,懲忿窒欲,泯去一切雜念,使識神退位,元神重現,恢復真意無朕兆的本來面目。北派清靜丹法講七分性學,三分命理,故把煉性放在首位,作為築基入手功夫。實際上,煉心是貫徹始終的重要功法。上等根器之人,一步煉己還虛,由虛而靈,由頓法了徹一心,直入無為之化境。多數人則須用漸法,從懲忿窒欲做起,直至無忿可懲,無欲可窒,連懲窒之念俱忘,方達到煉己的要求。
煉己的目標是還虛,虛是一種由純化為靜,由靜化為杳,致使頭腦中呈現的無思維狀態。這時,虛靈的元神才活潑潑地寂照不昧。
第二階段:煉精化炁(初關仙術) 初關仙術階段,屬於小周天丹功。小周天又名轉河車,以泥丸宮為鼎,下丹田為爐,行煉精化炁之丹法。這段丹功以元精為藥物,以氣為動力,以神為主宰,最後將精和氣煉化為炁,便是丹母。元精是無形無質的,和後天自然界的物質不同,屬於先天的機能,它的本源是元炁,二者相互轉化,動為元精,靜為元炁。人之元炁稟受於父母,生後隱藏在炁穴(下丹田)之中,長到16歲,丹田元炁自然萌動,有暖信至陽關,生殖器自動勃起。人如不知修鍊,則神轉為情,元精化為有質的淫泆之精,走「熟路」泄出,便是「順而生人」。內丹家要「逆而成仙」,便留住元精,煉精化炁,行小周天功法還精補腦。
(二)調葯 葯即人體的元炁,它有順逆變化,順則化為元精由陽關向外泄露,逆則返還於炁穴。內丹家抓住此變化之機,凝神入炁穴,將元精從外攝歸爐內,所以稱作「勒陽關」,又叫「調外葯」。
調葯功法要掌握三點,即調法、調所、調時。調法的要訣是凝神入炁穴,神炁相依,息息歸根。調所即在炁動之處。調時即陽物慾動之時。這時要用武火,以後天呼吸接先天炁穴,以正念深入炁動之處,將所生之精攝回丹田本穴,使神炁交媾,紐成一團。隨後再用文火溫養,忘息忘意,不存而照,方得葯產。
人的生殖器無念而舉,便是身中「活子時」,這時一陽初動,有光現於眉眼(陽光一現),元炁產生,稱為產葯。小周天所產之葯也稱「小葯」,又名「真種子」。小葯產生時會感到周身融和,四肢綿綿,癢生毫竅,心覺恍惚,如醉如痴,陽物勃起,精生炁動,任督自開。這時須急行「采、封、煉、止」之法。
(三)採藥 產葯之景出現時,要不驚不懼,待時而采。當葯產神知,感覺到形成一團暖炁時,說明元炁已經充盈,不老不嫩,當抓住時機,速起武火,存神用息,凝神合炁採藥歸爐。[10]
起火歸爐後,須在爐中以文火溫養,沐浴歸根,以伏神炁,叫做封固。
(四)煉藥 採藥歸爐之後,當速起火,由文而武,烹煉藥物,使精化為炁,以絕漏精之患。武火之後再行文火,使心息相依,丹田常溫,火候既足,真炁氤氳不散,便有開關之候。這時丹田發熱,熱極生動,炁足沖關,急行「吸、舐、撮、閉」四字訣[11],用真意自生死竅引入尾閭穴,沿督脈過三關直上頭頂泥丸宮,稍停後(去礦留金)由任脈過絳宮下降回丹田,以運轉河車。丹家稱為「聚火載金,火逼金行」,子午進陽火,退陰符;卯酉沐浴;行小周天丹法。凡遇一動之炁,即要採藥轉河車煉完一周天,如此動而復動,煉而復煉,周而復周。煉至純熟,一吸而神炁直上乾頂,一呼而神炁降歸丹田,每次呼吸循環一周。入定之後,神隨炁行,沿任督二脈旋轉不停,真炁不再行陽,稱作**自轉。凡運轉有葯,采、封如法,煉止合度,神真炁清,便是一次符合「玄妙機」標準的周天。如此積之不過百日,完成合於玄妙機的三百周天,則精盡化為炁而不漏,淫根不舉,修成「漏盡通」了。
內丹家把修成無漏之軀,淫根縮如童子,真炁足似嬰兒,看作是返本成仙的要害步驟。但同時認為僧人持戒禁淫者和年老精竭者都不是真無漏,只有小周天功成,精滿化炁而無泄精之路,真炁足而生機不動,才是無漏之真人。
(五)止火 當小周天三百妙周圓滿,有龜縮不舉之景(馬陰藏相),於入定之時,兩眉間一道白光亮如水銀(陽光二現),便是火足之候,火足丹熟,再行火候要傷丹,應及時止火。如果三百妙周完成,仍未出現陽光二現,則再繼續加煉(三百妙周之外稱為「閏余」),直至三百六十妙周,如陽光仍未現,則止火入定以等待。如三百六十妙周未完而陽光已現,則以陽光為準。止火之景出現標誌著煉精化炁階段的完成,這時已積累三百多次的元炁(外葯)在下丹田凝結。止火之後,神入丹田,與所儲之葯會合,促生內葯。
第三階段:煉炁化神(中關仙術) 煉精化炁的小周天丹功完成後,便經過「入環」(釋教稱坐關或閉關)的過渡階段,轉入煉炁化神的大周天丹法。小周天要求精不漏,大周天要求炁不漏,炁比精更易泄漏,因此大周天自始至終強調防危慮險,以免炁散而功敗垂成。大周天時人體的精氣全化為炁,只剩下神和炁兩個成分,只在中、下二丹田之間運轉,不再循河車之路,使神炁合煉而歸於神,為二歸一的中關仙術。中關實際上是進一步煉藥的功夫,使神炁凝結,從有為過渡到無為。
(六)采丹 大葯稱為丹母,有的丹經中泛指為金丹,采丹就是采大葯,需七日之功,乃真陽七日來複之意,又名入環,是大周天之前的過渡階段。
止火後,有炁從會陰上騰丹田,內葯產生,和外葯相迎,凝結內葯、外葯而成大葯。
這時人於靜定之中,忽眉間又掣電光,虛室生白,是陽光三現之景,說明體內真陽圓聚,炁根內大葯已生。大葯產生時還有「六根震動」之景,[12]說明正子時已到,應凝神入定,專用目光內視,日夜觀照中丹田,漸入無為功夫。同時作好各項準備,按秘訣采大葯服食過大關。
采大葯之前,為作到「六根不漏」,[13]先準備下狀如饅頭的木座,上以棉布覆蓋,以抵往穀道。同時將鼻呼吸變為內呼吸,用木夾夾住鼻竅,防止內炁由上下鵲橋[14]外泄的危險。
大葯生時,非常活潑,先後上騰心位,前觸陽關,後沖尾閭。由於心位不能存炁,止火後陽關已閉,尾閭遇阻不透,便下奔穀道而去。這時穀道外用木座抵住,內以「吸、舐、攝、閉」四字訣,乘大葯自動沖關之機,以「五龍捧聖」之秘[15]用微意輕輕上引,如同羊拉車過尾閭而至夾脊關。大葯在夾脊關遇阻不動時不可意引其動,要待其忽又自然而動時以微意輕引,便如鹿拉車般輕快地撞過夾脊關升至玉枕關。大葯至玉枕關又遇阻不動,復以五龍捧聖之法待其如牛拉車[16]自動以大力沖開玉枕關,直貫頂門腦中再引下至印堂。大葯在印堂遇阻不通,易從上鵲橋泄漏。這時須用木夾關鎖鼻竅,以舌舐上齶,將大藥引下,過十二重樓(喉下氣管),下入中丹田亦通徹於下丹田。中關仙術須移鼎於黃庭,將中丹田和下丹田合成一個虛空大境界,稱小鼎爐。采大葯服食後入於黃庭之中,使目光常照,合神而煉,在此神炁相包,凝為一體,稱為聖胎。
(七)養胎 所謂聖胎,亦稱嬰兒,實際上非有形有質之物,而是對神炁凝結的比喻。在這一階段,先以神入炁,後以炁包神,直到十月神歸大定,恰如神炁交媾在胞中產育胎兒一般,故有養胎之喻。大周天不轉河車,只以二炁氤氳於黃庭、丹田之間;其火候不計爻象,晝夜無間斷,用四正沐浴亦不在卯酉換氣,以常定(意念若無)常覺(按四正行動)、洗心滌慮、綿密寂照之功及入定之力,促使元神發育成長。十月之中炁由微動到不動進而盡化為神,真意的運用也是由雙目觀照而至無覺,更不著意於火,以免影響元神的大定。實際上,大周天功夫本身就是入定功夫。
大周天的入定功夫,目的是煉陽神,其丹法稱為抽鉛添汞。汞為陽,鉛為陰,炁動神散則為陰,炁定神純則為陽。故炁定一分,陰消一分,陽長一分,至二炁全化,昏沉盡絕,獨留一虛靈之陽神,方成純陽果滿之胎。在第一個月二炁仍活動升降;第二個月炁動微微;三個月後僅有餘炁在中下丹田微動;第四、五個月炁不再動,陰減陽增;第六、七個月定功已純,化炁為神;至八、九十個月之後,寂照已久,性功已滿,神已純全,則須用遷法移胎於上丹田,向上關過渡。中關養胎階段隨丹功進程會逐次出現以下證驗:
(1)辟穀現象 約在三個月後,神炁已入定,人體元炁充盈,則飢餓感消失,便會出現辟穀現象。本來谷為後天之物,食谷為陰,體內無陰,自不思食。辟穀現象出現早晚因人而異,直接和人的定力相關,辟穀早則說明得定早,以後出定亦早。辟穀是入定的證驗,不可強求。
(2)昏睡全無 約至六、七個月後,定功已純,元神為胎之主。這時自然無昏沉之意,也不需睡眠了。但有一分昏沉之意,便有一分陰在,昏睡全無是陽神旺盛的證驗。
(3)胎息脈住 養胎至八、九個月時,炁已盡化為神,即出現脈住之候和體呼吸現象。這時人百脈俱和,如有如無,口鼻中已不存在呼吸,說明已返回到如在母親胞胎時的境界。
(4)六通之驗 養胎至十月圓滿,成純陽之體,神歸大定,定能生慧,遂有六通之驗。漏盡通在小周天功法時已達到,重返童真之體;天眼通能見天地間一切事物;天耳通能聞十方之語;宿命通能曉世事因果;他心通能知別人思想;神境通能推往知來,洞察隱微。實際上,所謂六通大多是通過修鍊開發出來的人體潛能,其中遙視、透視、遙聽、預知、思維感測之類已有實驗報導。然而內丹家對人體潛能的態度,和現代氣功師不同。他們把這些人體潛能現象當作煉丹中必然出現的證驗,不喜不懼,仍以煉成內丹為人體實驗的最終目標。特別是對神境通,他們擔心這種對識神的智力開發反而導致元神蒙昧,故特別小心。《仙佛合宗》雲:「惟神境一通,乃識神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即為識神所轉……惟是慧而不用,則能轉識成智,始得證胎圓之果也」。
另外,大周天入定後還會出現許多幻覺,丹家稱為外景或魔,有六欲魔、七情魔、富魔、貴魔、恩愛魔、災難魔、刀兵魔、聖賢魔、樂魔、色魔,實際上皆是人們在中國的現實社會中經常泛起的俗念。內丹家要求在入定後見魔不認不應,皆以正念掃去。當十月陰盡陽純,神全大定,胎息脈住,自然不再有魔,應進入煉神還虛的上關仙術了。第四階段:煉神還虛(上關仙術)
內丹學中認為道即是虛無,丹經中以○代表虛。宇宙中只有○是不壞長存的,神歸虛無,就完成了三歸二、二歸一、一還○的全過程,稱為與道合真了。煉神還虛為丹功的最高階段,純入性功,約為九年,前三年乳哺陽神,後六年有出神之景。
(八)出胎 煉炁化神之功完成後,只剩下一寂照之神,元神不能久居中、下丹田,須先用遷法將神遷至上丹田(即腦中心之泥丸宮,為陽神的本宮),稱為移胎。然後將陽神寂照於上丹田,混融成一虛靈之境,存養陽神,稱為乳哺。這是說陽神初時尚未穩定,如嬰兒幼小需要乳哺,乳哺的基本丹法是入定,入定即煉神,神愈煉愈純,稱作見性,入定愈久,定力愈大,陽神則愈健全,神通也愈大。
陽神乳哺日久,六通已全,性合虛無,這時在入定之中,突見眼前有雪花紛飛,天花亂墜的景象,囪門自開,為出胎之時。囪門又稱天門,其實嬰兒時囪門原是開的,此時天門骨亦如嬰兒般開縫,金光四射,香氣滿室,陽神自泥丸宮脫胎而出。如果不及時出胎,神久拘於形中不能解脫而還歸虛靈,仍可離定而動,出現危險。例如道士的屍解,和尚的坐化,都是元神出殼失去控制無疾而亡的結果。既使沒有屍解坐化,神拘於軀殼中頑而不靈,也只能算「壽同天地一愚夫」。陽神即人的精神的最高精華,是至虛至靈無形無質的。
調神出殼之後,三年乳哺功完成,要繼續六年溫養之功。此時在人的軀體二、三尺周圍,出現一輪金光,即是溫養元神(法身)的乳汁。其法先以法身近於光前,以念聚光收於法身之內,然後收法身入軀。要以太虛為超脫之境,以泥丸為存養之所,為防止陽神出而不歸,迷失本性,須旋出即收,多養少出。始則出一步即收,宜近不宜遠,宜暫不宜久;繼則出多步,多里而收,漸出漸遠,漸出漸熟,使陽神逐漸老成。
陽神出殼後,仍會有幻景出現,引誘陽神迷失不返,這是由於原來煉已不純,有陰神外游造成的。不得已,尚有煉虛一段功夫,以補原來煉心未至之功。這時重以定功煉神,神愈煉愈靈,漸入道境,放陽神出去,便可以達地通天,千變萬化,移山超海,神通廣大,並能將法身愈分愈多,稱為身外有身了。
(九)還虛 還虛合道,為內丹學最終的撒手功夫。這時復將陽神收入祖竅之中,煉而復煉,煉神還虛,更於虛無處煉之,陽神百鍊百靈,煉得陽神的慧光內神火,貫通軀體百竅,陽焰騰空,透頂透足,將色身(軀體)煉化入法身(陽神)之中,使神光普照。最後煉得通身神火,軀體崩散,粉碎為不有不無、無形無跡的先天祖炁,還歸於○,方是還虛合道了。內丹家所謂「帶肉大覺金仙」、「萬劫不壞之軀」、「本來面目」,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性命雙修」、「超神入化」,都是化歸虛無的意思。
內丹修鍊的全過程是以道教哲學的宇宙生成論和內丹學原理為依據的。煉神還虛,就是要煉得神不自神,形神兩忘,不見有道法可修,不見有神仙可證,盡歸無極,復還空無,達到與天地合一,與宇宙同體,乃至後天和先天合一的境界。內丹學認為,宇宙的自然本源是道,道就是虛無,是宇宙中唯一永存的○。內丹學追求人與道的契合,其中所謂「長生成仙」的概念,也無非是虛無一個圈子。俗人象在現實社會中求名求利求權一樣想通過煉內丹追求長生成神仙,這本身就和道教內丹學的理論背道而馳。《唱道,真言》雲:「煉丹,非有事事也。無所事事,方謂之煉丹。人能無所事事,以至於心齋、坐忘,丹亦何必煉?丹至於不必煉,乃善於煉丹者也」。又說:「夫無上之道,原無可道,無上之丹,原無所為丹,欲執象而求之,背道遠矣」。
最後,再講一下女子內丹功法
道教內丹學家注意到女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同男子的差別,因而彙集了古代女冠、尼姑們的煉養經驗,逐漸創立出一套女子金丹功法。內丹學以後天離卦喻男、坎卦喻女,以為女子本有丹在身中。男性陽剛,女性陰柔,男外陽而內陰,女外陰而內陽,男子以精為基,女子以血為本。女丹和男丹修鍊方法主要是築基入手功夫和初關仙術有不同:男子先煉本元,後鍊形質;女子先鍊形質,後煉本元。男子以精元為命,故築基入手先要補精。女子以血元為命,中老年後,血竭氣衰,故築基入手先要補血益氣,使月經重至,恢復青春活力。初關仙術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女丹的修鍊階次為煉血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以兩乳中間的膻中穴和血海(下丹田子宮部位)為修鍊要穴。開始用所謂「太陰鍊形之法」,以乳房靈脂變化氣質,使乳房收縮,月經自絕(丹家稱為「斬赤龍」),體質變如男子,然後再依男子內丹功法依次修鍊。由於女子之性純全,氣質柔靜,故陰柔之人行道,比陽剛之人更易成功,只要能排除雜念真正入靜,玄關一竅展開,由後天轉為先天,煉丹的速度要比男子快得多。
現存丹經中女丹各派套路不同,再加上因女子是否婚媾,年齡老少,獨身與否而修鍊次第各異,故較難提出統一的女丹修鍊步驟。《孫不二元君法語》內收《坤道功夫次第》詩「收心、養氣、行功、斬龍、養丹、胎息、符火、接葯、煉神、服食、辟穀、面壁、出神、沖舉」共14首;《女金丹》一書功法與此略同。另有曹文逸《靈源大道歌》和題為華藏山清烈古佛著《女丹十則》,述養真化氣、九轉鍊形、運用火符、默運胎息、調養元神、移神出殼等煉丹步驟,較為詳盡;《女功煉已還丹圖說》所載丹法亦能與男子清靜丹法相互承接。一般說來,內丹家多主張女子金丹先要收心養性,意守兩乳間膻中穴(女丹中亦稱炁穴),乙太陰鍊形之法煉血化炁,采血海(下田子宮)中元炁為小葯運轉河車或引葯沿沖脈上騰心位(中黃直透)經泥丸降聚膻中穴煉藥,以完成初關功夫。《樵陽經?女工修鍊》雲:「太陰鍊形與男子修鍊之法大同小異。初功下手,閉目存神,大休歇一場。使心靜息調,而後凝神入於炁穴(在兩乳間心窩上)。將兩手交叉捧乳,輕輕揉摩二十遍,將氣自下丹田微微吸起三十六口,仍用手捧乳,返照調息。久久自然真炁往來,一開一合,養成鄞鄂,神氣充足,真陽自旺,其經水自絕,乳如男子,是謂斬赤龍。如此久久行持,後不必捧乳吸氣,只凝神於炁穴,迴光返照,是謂玄牝之門也。真息悠悠,虛極靜篤,陽炁熏蒸,河車運轉,萬朵紫雲籠玉宇,千條血脈貫泥丸。自覺一點靈光,不內不外,自下田上升繹宮、泥丸,下重樓,歸於金胎神室,回光凝神,真息住於中宮鼎內,是神入室矣。是為玄牝,是為胎仙,即一點落黃庭也。其後十月功夫,陽神出現,粉碎虛空,一路修真,與男子同,無彼此之別也」。
女丹概貌已明,再將其修鍊要點,特別說明:
(1)由於女子一般較男子意志力薄弱,心胸狹窄,容易氣躁抑鬱,情緒波動。如果象男子那樣一開始就強調懲忿窒欲,意守一竅,內視入定,女子強煉硬行,拘執不化,久之,必生厭煩之心,反而憂思鬱結,心猿意馬,氣閉血淤,甚至引起神經分裂症等奇疾。因此女丹入手,必須放鬆入靜,心和氣暢,先從揉乳房等鍊形質的功法作起,以數念珠、誦佛號、視鼻準等權法排除雜念,和緩性情,強調要「念念歸真」。是否真正入靜,使識神退位,元神呈現,是女丹能否成功的關鍵。女丹煉到玄關一竅展開,由後天轉入先天,由濁變清,便離成功不遠。
(2)女丹的火候,一般不能意念過強,妄動武火,其火候特彆強調活潑自然,防止著意拘執。如果掌握不好,亂用識神執意追求,引起邪火,造成血崩等奇疾,危及生命。《女丹匯解》引金沙古佛雲:「女功雖用凝字法,莫將心地緊相抱,如果意馬難拴住,稍著片念血海潮」。「此點火候甚微微,眾女雖當仔細料,不識此點不算修,修鍊二字須忘了,多以鍊字太著跡,一著便即病根擾」。
(3)女丹煉血化炁,乃是化血中的元炁,因之血旺則炁旺。對「斬赤龍」一段功法,亦不可拘執,要隨其自然。如果把斬赤龍當成目標著意追求,甚至不以丹訣妄斬赤龍,反而會造成偏差。
(4)女子在月經前信至潮未至財,有頭暈腰疼之感,也稱為壬水至癸水未至,正好煉功,以迴光返照法采壬水補腦築基。如月經潮到(癸水至),便應停功,心氣平和地靜養。直至三十個時辰癸水已盡之時,再繼續按師授煉功。如果在月經中妄以採取之法煉功,也會引起疾病。
內丹學的基本功法概貌已如上述,這最多只能給人們提供一些入門的線索。《唱道真言》說:「人人說個煉丹煉鉛,豈知真丹不是鉛作,尋著自己這件丹頭,方知丹經千錯萬錯」。丹功的傳授需要真師臨爐具體指導和個人在煉丹實驗中細心體會,而將這些豐富、形象、生動、具體的自我體驗著成丹經就難免千錯萬錯。既然古代內丹學家著的丹經尚且千錯萬錯,這裡概述的內丹功法就更需要學者根據自己的體驗去重新認識了。
推薦閱讀:
※知識說:我們口中的張天師是誰?和道教有什麼關聯?
※除了丹道還有什麼修鍊方法可以修鍊成仙?
※道教真派
※中國道教歷史及其主要派別
※動物和植物都能修鍊成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