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與楊振寧排名之爭

李政道與楊振寧排名之爭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分裂,是華人物理學界一段著名的公案。

1946 年,李政道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費米學習理論物理。那時楊振寧已在芝加哥大學當助教,他接到吳大猷(著名物理學家)的通知,給李政道他們在大學國際公寓預訂了房間。

同在一所學校,交往自然開始。兩人開始聯名發表論文,在生活上也成了親密的朋友。

1951 年秋,他們寫了兩篇統計力學論文,首次給出了不同熱力學函數的嚴格定義。兩位年輕中國學者的論文引起了愛因斯坦的重視。

論文完成後,合作者的署名按慣例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應該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是,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在第二篇論文署名時,李政道說服楊振寧按國際慣例改了過來。

署名問題給兩人帶來裂隙,李政道決定不再和楊振寧合作。之後,雖然他在普林斯頓又工作了一年半時間,但是他們沒有再合著論文。論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於懷。那時,他並不知道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原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長女)也參與其間。據楊振寧回憶,上述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楊振寧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為李畢業後科學事業一直不順利,想要幫助他,可是杜致禮根據「女人的第六感」出面阻止,說李政道這個人不值得他這樣信任。

後來,李政道離開普林斯頓,去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本來是想和楊振寧拉開距離,但一件偶然的事情,卻使兩人恢復了合作。

宇稱不守恆定律的發現,被譽為20 世紀物理學中的革命。根據《李政道傳》所寫,這一發現是由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的。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楊振寧時,楊振寧激烈地反對。但經過反覆的討論,他逐漸被說服,並表示願意與李合作。他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不要急於發表上述那篇論文,應該用最快的速度,將整個弱作用領域一下子都佔領下來。這樣更加完整,有更大的意義。

李政道覺得十分有道理,同時覺得如有楊振寧的參加,會使整個事情做得更好。

李政道與楊振寧

一個月後他們完成了對這些過程的分析,寫出了論文。這篇論文是由李政道執筆,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這就是轟動一時後來獲得1957 年諾貝爾獎的那篇論文。

1957 年10 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把當年的物理獎授予李政道和楊振寧。11 月,李政道要為去斯德哥爾摩領獎做準備。他們都要寫發言稿和講演稿。那時,在諾貝爾獎委員會通知以及所有媒體的報道中,兩個名字的次序都與獲獎論文的署名一樣,李政道在先,楊振寧在後。

當他們到了斯德哥爾摩,楊振寧忽然提出,授獎時他希望能按年齡順序在李政道之前受獎,而他夫人杜致禮則想在出席晚宴時讓國王作陪,也就是說,在進入晚宴會場時她要走在最前面,楊振寧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對此大為驚訝,不同意這麼做。但是,楊振寧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對李政道說,假如為這件事鬧出笑話,讓外國人看不起,太丟臉。這樣李才勉強地同意。

李政道雖心有不快,但很快被諾獎的榮耀沖淡。而不久後的一篇文章卻讓他們走向分裂——1962 年5 月12 日出版的美國《紐約客》雜誌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寫的《宇稱問題側記》,記述李楊合作發現宇稱不守恆的故事。風波由此而起。

李政道收到伯恩斯坦文章的校樣,沒做什麼修改,可是楊振寧卻提出了許多意見。楊振寧提出,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寫在李政道之前,另外,他夫人杜致禮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之前,因為杜致禮年長一歲。第二天,楊振寧到李政道家裡提出,凡是文章里提到「李和楊」的地方都要加一個注,說明是出於字母排序的習慣。

對楊振寧的這些要求,李政道覺得太無聊。當天晚上,楊又打來電話,說那些注或許可以不加,但文章里都要寫成「楊和李」。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議他們今後不再合作。

楊振寧隨即變得十分激動,開始哭起來,說他是非常願意繼續合作的,但李政道感到無可奈何。最後他們都同意暫停合作。

當年11 月,李政道向院長奧本海默(美國「原子彈之父」)遞交了辭職書。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遇到好男人排名
花心的星座女孩排名榜
十二黃金聖鬥士實力排名,
IMDb排名前10的高分美劇
楷書四大家,根據影響力,如何排名?

TAG:楊振寧 | 排名 | 李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