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讓夢想照進現實
中國教師報元旦獻詞
□本報編輯部
2013走了,2014來了,這不僅是回顧的時刻,也是展望的時刻。
2013年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年份,今後數年,中國教育或將完成具有歷史意義的轉變。
這一年,中央政府在推進教育改革上邁出了一大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等等。
從國務院到地方政府,從教育部到基層學校,制定和出台了眾多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從國務院將調整中央和省級財政教育支出結構,最大限度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傾斜,到12省市隨遷子女可就地參加高考;從教育部公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徵求意見稿,到制定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從首批6所高校制定大學章程,到一些高校和中學在教學中引進在線網路開放課程(慕課)……這一年的改革和創新舉措多得令人應接不暇。
毫無疑問,改革和創新已成為2013年中國教育的主題。這些改革和創新表明了中國教育的迫切需要,順應這種需要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前提。
人們常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事實上,太陽內部時刻也在進行著核聚變,因此,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世間萬事萬物也無不在變。對於教育來說,更是如此。教育是最需要變革和創新的事業,因為它面對的是世間最複雜的對象——時刻變化著的活生生的人。
中國的文化傳統常常給人以保守的印象,其實它素來不乏強調變革的基因。群經之首的《易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又雲,「日新之謂盛德」。《大學》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變者,自然之理。「變則可久」,「通則不乏」。
唯有不斷改革變通,教育才能「不乏」,才能「可久」。作為教育者,需要始終保持開放心態,以敞開的心胸面對時刻變化的環境和學生,隨時作出改變和調整,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如此,才能讓教育永遠保持活力,跟上時代的步伐。
在這萬變之中亦有不變,那就是遵循人的成長和教育的規律,遵循道和真理,擇善固執,方能從善如流。無論何時,教育者都需要深入研究教育本身的規律和方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通過對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和創新,為他們提供更公平和更優質的教育。
自由是改革和創新之本。民間因其自由而孕育著改革和創新精神。學在民間,教育的希望在民間。民間是最富於變革和創新的土壤,因它貼近生活和一線,遠離教條和束縛。從孔夫子到蘇格拉底,從伊頓公學到哈佛耶魯,2000多年來民辦教育顯示出了最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我們期待,政府能加快落實推進管辦評分離的舉措,讓民間釋放出應有的教育活力和創造力。這將是中國教育的真正希望所在。
要實現中國夢,必須有教育夢做支撐。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重要性愈發顯得重要,教育愈來愈成為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支柱之一。要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創造力的現代公民,教育就必須有自己的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洗禮之後的萬物將更加清新怡人,大地將充滿生機和活力。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教育如同中國社會一樣,已經融入了改革的浪潮之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者亦開始覺醒和改變。這種覺醒和改變,將讓我們夢想成真。
唯有改革,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唯有改革,才有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
推薦閱讀:
※王占陽:中國正在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春天
※王冠寓先生榮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行業人物
※建議進行學制改革和法定結婚年齡下調
※【思想解放市場系列訪談之許成鋼】民眾是改革根本動力 上層須放開束縛--20140101
※售電公司還有三大業務可強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