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還是魔鬼——中國歷史的異類伍子胥

姓名:伍員,字子胥 外號:白髮魔男,復仇男神

生卒:大約公元前543年-公元前484年 性別:男

國籍:吳籍楚人

學歷:接受楚國正統貴族教育

相貌: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眉廣一尺,目光如電,鬚髮如雪,威武雄壯,異於常人

座駕:四驅戰車

武器:弓箭、七星寶劍

著作:《五子胥》十篇。圖一卷。(《漢書 藝文志》歸為兵技巧類,已失傳。)

經典戰役:柏舉之戰,夫椒之戰

特技:築城,游擊,疾行,惑敵,復仇之鞭,箭術無雙

愛好:復仇,鞭屍

性格:熱血,講義氣,恩怨分明

缺點:越老越啰嗦

最好的兄弟:孫武

最討厭的人:越王勾踐

座右銘:你對我好,我對你一百倍好;你對我差,我對你一萬倍差

經歷:楚國公子哥兒——流亡者——吳國公子光門客——吳國「行人」(相當於外交部長兼政府高級顧問)——吳國相國

結局:伏劍自殺(史載),死後升級為為潮神(傳說)

歷史評價: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有文治邦國,武定天下之才

【古人云】

秦國丞相范雎:「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臣又何憂?」

諸葛亮:「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

宋朝宰相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血,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晚明思想家李贄:「伍子胥絕孝純忠,驚天震地,楚之烈也。」

梁啟超:「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引言】

梁羽生先生有部極有意思的武俠小說,叫做《白髮魔女》。說是一個良家女子,被負心漢給欺騙了,心靈遭受重創,於是一夜白頭,變成了一個性情乖僻的「白髮魔女」。

近代也有一部極有意思的樣板戲,叫做《白毛女》。說是舊社會窮人家裡一個女孩喜兒,因為家裡欠了地主黃世仁的債,被地主老財抓了要當小老婆,她不答應,便逃出來躲進深山老林里,最後也白了頭髮,變成一個可憐的「白毛女」。

這兩個故事自然是瞎編的,不過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們春秋時代,還真有這麼一位因變故而白了頭髮的可憐人,他的名字叫伍子胥,卻不是女子,而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烈丈夫,一個文武雙全、屢立奇功的春秋名將,也是一個在春秋歷史上充滿了爭議性與傳奇性的黑色英雄。

或許,這兩個傳奇故事就是從伍子胥的經歷中找到靈感的。

那麼伍子胥到底是遭受了何等巨大的創傷,居然年紀輕輕就白了頭髮呢?

這還得從頭說起。

【正文】

1.飛來橫禍

一切都從一個女人開始,或者說,一切皆從一場迎親開始。

那是在公元前523年,話說楚國有一個很色的老頭,就是楚國之王楚平王。

楚平王有個兒子,叫太子建,兒子長大了,要討媳婦,楚平王便派大臣費無忌去秦國為兒子迎親。

前面一章我們說過,自從崤之戰後,「秦晉之好」就徹底破裂了。秦國人於是轉而跟楚國人成為好朋友,哥倆一起對付晉國。雙方打了近百年的仗,分不出勝負,都累了,於是打鉤鉤停戰,這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弭兵大會」。

可是這邊戰事剛消停,新崛起的吳國又在楚國南方搗起亂來,雙方也打了幾十年仗,不分勝負。

扯遠了,咱們回過頭來說這場迎親。秦國人既然和楚國人是哥倆好,楚國人來迎親,秦國君主秦哀公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把自己的心愛小妹孟嬴許配給太子建,雙方結成「秦楚之好」。

這本是一件大好事兒,偏偏費無忌這小子不厚道,使了個陰謀詭計,將這件大好事兒引上了一條詭異的道路,南中國的大地從此陷入紛飛的戰火之中,楚國的命運開始朝變態的方向發展。

原來,孟嬴是個大美女。陝西這地界向來是出大美女的,從前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就是個超級大美女,曾經把華山上的神仙都迷倒過,而這個孟嬴一點也不比她弄玉學姐差,人送外號「夢縈」,男人看了都得「魂牽夢縈」,後來俗家小說把孟嬴稱為「無祥公主」,這個名字取得頗有意味。

事情糟就糟在她太美了。

更糟的是,迎親的大臣費無忌是個正宗的小人。

美女再加上小人,想想也會出事。

原來,費無忌是太子建的老師,官任楚國太傅之職,有前途有地位。可惜,太子建不待見他,而喜歡另外一個老師,太師伍奢,本書主人公伍子胥的老爸。

說起這個伍奢可不得了,他的爺爺伍參,爹爹伍舉,都是楚國的重臣,也都是大大的忠臣。換句話說,伍奢那就是正宗的名門之後,無論從地位、從威望,那都是高出費無忌一大截。

所以費無忌嫉妒啊!小人一嫉妒,那就要害人了。

於是,費無忌打秦國迎親一回來,馬上就找到楚平王說:「秦女絕美,王何不自取之,而更為太子取婦。天下之美女無窮,如此亦不妨大道。」

色老頭楚平王一聽說有美女,腦袋立刻被下半身控制,當晚就把孟嬴弄進宮去,橫刀奪了親兒子的愛,說的粗俗一些,那就是公公扒灰了!

這一下扒灰不要緊,孟嬴的肚子被搞大了,沒多久竟給名義上的老公太子建生了小弟弟,名字叫「珍」。金庸說:「世上最污穢之處是皇宮和妓院。」我認為這句話說得不對,妓院比皇宮乾淨純潔高尚多了。

生米煮成熟飯,太子建的老婆算是沒了,可是他又不敢跟老爸翻臉,只好打落門牙往肚裡吞。

而楚平王佔了兒子的便宜,心裡有鬼,再加上費無忌的挑撥,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竟然想加害太子建。

因為他想的很清楚,與其將太子建這顆定時炸彈放在身邊,不如殺了他,讓自己的寶貝小兒子珍來當太子。

這下可好,太子建不但老婆沒了,太子之位沒了,而且小命也將不保,他只好趕緊逃跑,逃到了親媽的娘家,鄭國。

楚平王還不罷休,把伍奢也給抓了起來,因為費無忌污衊他是太子建的同黨,兩個人想陰謀造反呢!這還不算完,伍奢的兩個兒子還躲在外面呢,不行,得把他們也抓來殺了,斬草,就得除根!

於是楚平王派人去召伍奢的兩個兒子來送死,騙他們說:「賀喜賀喜!王誤信人言,囚系尊父。今有群臣保舉,稱君家三世忠臣。王內慚不已,欲拜尊父為相國,封汝二子為侯。請二子速速回朝聽封。」

如此蹩腳的謊言,伍家兄弟當然不相信。伍老二伍子胥說:「楚王無道,乃用賊臣之言,囚禁父身,擬將誅剪。見我兄弟在外,慮恐在後讎怨,乃詐作慈父之書,待吾二人一到,則父子俱誅,何益於事?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是呀,這鐵定是要撕票的綁票,他們還去自投羅網,豈不是顯得太傻了一點?

伍老大伍尚卻說:「吾之智力,遠不及汝。汝能報仇為孝,我當歸死為孝,從此各行其志,不復相見矣!」伍尚這樣也沒錯,「與父同死」和「為父報仇」,都是盡孝,方法不同而已。  

就這樣,伍尚走了,他選擇捨生取義,伍子胥逃了,他選擇忍辱偷生。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其實,就像從前趙氏孤兒的那個故事,公孫杵臼和伍尚從容赴死,固然難得;但是程嬰和伍子胥能勇敢的活下來,忍受痛苦和屈辱的折磨,去完成逝者的遺志,卻是更加的難能可貴。

從此,伍子胥踏上一條逃亡與復仇的不歸路,無數的坎坷、不幸、飢餓、疲憊、孤獨、絕望和仇恨將在前面等著他,伴隨他一輩子。

2. 流落江湖

本書的主人公終於正式登場了:伍員,字子胥,按照《東周列國志》的誇張說法,此人「生得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眉廣一尺,目光如電」,活脫脫就是一個怪物史萊克。此乃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但是伍子胥長的威武雄壯,異於常人,那是肯定的,如果他長的一幅大眾臉,他接下來的逃亡就不會那麼驚險困難了。

接下來故事的發展,有點武俠小說的味道,滿門被滅,主人公流落江湖,碰到不少奇遇,學成絕世武功,最後報仇雪恨,大快人心!

不過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歷史上並沒有那麼多奇遇。伍子胥的復仇之旅,艱辛異常、驚險異常,好幾次,就差那麼一丁點,他就玩完兒了。

他第一個要面對的危險,就是楚王派來的追兵。楚國大將武城黑已經接到了楚平王密殺令,抓住伍子胥,格殺勿論。

這個危險很快降臨到了伍子胥的頭上,他的兩隻腳再快,也跑不過武城黑的戰車。

在伍子胥一路狂奔出三百里後,他最終還是被追兵給趕上了。

面對幾百名全副武裝的追兵,伍子胥只有一個人,一隻弓,一把劍。

按道理,伍子胥肯定玩完兒了,這可不是武俠小說,一掌過去秒殺幾百人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武城黑大笑:「王師已至,汝還不束手就擒!」

出乎意料,伍子胥很平靜,只見他一彎弓,「嗖」的一聲,武城黑的御者應聲滾落車下,死了。

武城黑嚇得趕快跳下車來,躲在車後,探出頭來一邊發抖一邊朝伍子胥喊話道:「大膽反賊,還敢拒捕!可知我一聲令下,汝必死耶?」

曠野無風,天地一片肅殺,伍子胥緩緩的取出一支箭,搭在弓上,瞪著武城黑,一字一句地冷冷的說道:「莫多虛言,汝盡可上前,一試我手中之箭!」

武城黑見自己的喊話一點兒不管用,嚇得掉頭就跑,伍子胥箭術如神,天下聞名,他可不想冒險衝上去送死。

伍子胥大笑:「本欲殺汝,姑留汝命。歸報楚王,欲存楚國宗祀,必留我父兄之命,若其不然,吾必踏平郢都,親斬楚王之頭,以泄我心頭之恨!」

他說著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千年之下,小生都不禁為之鼓掌喝彩!

——去他的忠臣愛國!國民國民,國不愛民,民盍愛國;君臣君臣,君不愛臣,臣盍愛君!他的父兄被人殺了,他就要為他們報仇,即便那個人是高高在上的楚王,那又怎麼樣?

武城黑抱頭鼠竄,狼狽逃歸,楚平王大怒,即命費無忌將伍奢父子壓到菜市場斬首示眾。臨刑之前,伍奢還是抱著一顆赤膽忠心,仰天長嘆道:「我死了不打緊,只怕楚國從此永無寧日亦。」言罷,引頸受戮。百姓觀者,無不流涕。

是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地動山摧。兵眾唅啼,人倫凄愴,魚龍飲泣,悲風慘冽,一切似乎預示楚國的未來,將由此刻而徹底改變。

從這一刻開始,吳楚江南,和平將被打破,春秋亂世,將要變得更加混亂了。

而當伍奢父子在楚國引頸受戮的時候,伍子胥已經逃到了長江邊上。他將所穿白袍掛在路旁的樹上,引開追兵,孤身逃入了茫茫的大山之中。(聰明!)

追兵撲了個空,只好垂頭喪氣的跑回去復命,楚平王大怒,命令全國通緝伍子胥,畫影圖形,重賞報信者。

與此同時,伍子胥得知了父兄的死訊,他痛哭著奔跑在莽蕩山間,悲憤逆流成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北島詩歌《回答》

跑了半天,伍子胥累了,他筋疲力盡的躺倒在一片荒草中,思索前路。

想了半天,伍子胥最後決定去投奔在鄭國逃難的太子建。

他歡唱著「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朝鄭國的方向前奔。

可是好死不死,他剛跑出叢林,就撞上了一隊楚國兵。

伍子胥慌忙逃命,卻被來人叫住。

原來是熟人,剛從他國出使回來的楚國大夫申包胥(北宋包拯的遠祖),伍子胥的好友。

伍子胥不跑了,因為他知道申包胥的為人,這個肝膽相照的好朋友,絕對不會害自己。

兩個少年時代的朋友,幾年不見,想不到在這荒野的地方相逢,彼此都恍若夢寐,感動得流出淚來。

伍子胥將前事哭訴了一番,說:「楚王殺吾父兄,為之奈何,兄可有教我?」

一邊是臣子之忠,一邊是朋友之義,申包胥的內心十分煎熬,他說:「於乎!吾欲教子報楚,則為不忠。教子不報,則為不義。子行矣,且當我二人未曾相逢!」

伍子胥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殺兄之仇,不容於世。今吾將覆楚,以雪父兄之恥。」

申包胥喟然長嘆:「子欲為父報仇,朋友之誼,吾必不泄漏於人。然吾乃楚臣,尚須顧念臣子之忠。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子勉之!」

言畢,兩人灑淚而別。

十年知交,往事已難回首,前路茫茫,再見遙遙無期,命運無常,竟以至於斯乎!

從這之後,伍子胥和申包胥雖因家國之變,天各一方,卻惺惺相惜,兩心相知。或許這兩個好友日後各為其主,會在戰場上一決高下吧,誰知道呢?

3.昭關白髮

伍子胥逃到鄭國,與太子建會合。

鄭國當時在諸侯中屬於親晉派,和楚國的關係十分緊張,聽說太子建跑來投靠他們,十分開心,立馬將他安排在五星級賓館,好酒好肉招待。

可是鄭國國小民弱,並沒有能力幫他報仇,太子建琢磨了半天,決定去找晉國人幫忙。

晉國一直和楚國是死對頭,雙方實力也差不多,想來應該會答應幫忙的吧!

可惜,晉國已經不是先軫時代的那個晉國了,如今的晉國人,欺軟怕硬,他們掂了掂楚國的份量,很感沉重,便轉而打起了鄭國的主意。

原來,鄭國雖然當了晉國多年的小弟,但一直都不是特別聽話,再加上最近鄭國的新任首相乃是鼎鼎大名的賢臣子產,這個人可是個厲害人物,晉國好幾次去收保護費都被他硬頂了回來。現如今來了個報仇心切的太子建,正是晉國人使壞的大好機會。

晉國人要求太子建回鄭國作內應,幫助他們一起滅掉鄭國,以此作為連晉抗楚的資本。

太子建滿心歡喜的接下了這個任務,這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十分令人不齒的任務。

仇恨和貪念會迷住一個人的雙眼,太子建本來是個純潔的好孩子,現在卻變成了一個無恥的忘恩負義之徒,這都是他那沒心肝的老爸和費無忌給害的。

太子建於是回鄭國準備造反,伍子胥怎麼勸他都不聽,一意孤行。

伍子胥意識到,他從城父到鄭國的這段路程,是白白地浪費了。太子建,絕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

果然沒過多久,就出事了。鄭國首相子產的厲害,遠遠超出了太子建的想像,還沒等他發難,子產就先下手為強,將他騙進宮去,殺了。

事已至此,伍子胥只有接著逃亡,不同的是,這次他還得帶上一個拖油瓶,太子建年幼的兒子王孫勝。

可是天下雖大,逃哪去呢?想來想去,伍子胥決定逃去吳國,吳國是楚國的宿敵,兩國打了多年的仗,雙方都死了不少人,怨仇極深。一句話,吳國和伍子胥一樣恨楚國,他們是同道來的。

歸根到底,晉齊等大國堂堂皇皇,被山帶河,那裡廟堂上的貴族們有太多的政治智慧,太多的利益考量,對他們來說,任何事情沒有對或錯,只有值得與不值得;但是伍子胥的是非愛恨,卻永遠如白天黑夜一般分明。吳國就不一樣,那裡的老百姓全都是斷髮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數民族好漢,這樣的人,最合伍子胥的胃口了。一句話,以伍子胥的剛烈性格,他更適合當一個吳國人,把那裡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實在是在好不過了。

從鄭國到吳國的都城梅里(今江蘇無錫市東南),路途千里,還要穿過楚國的領土,這是一段殺機四伏的路程。

好在伍子胥還算機警,他與王孫勝白晝多半隱伏在叢林沼澤之中,黃昏後,才伴著漫天的星辰,摸索著在荒無人煙的山道上疾奔。秋夜,有時沉靜得像一湖清水,有時動蕩得像一片大海,簇擁著伍子胥這艘潛行在黑暗中的小舟,一點一點兒的向前追尋著曙光的方向。

餓乃蘆中餐草,渴飲岩下流泉,一路跌跌撞撞,伍子胥他們終於來到了吳楚交界處的昭關。(今安徽合肥一帶)

過了此關,便是大江,通吳的水路了。可是就跟打遊戲一樣,這最後一關,可不是那麼好過的,為了防止伍子胥逃往吳國,楚平王早派了大軍駐紮在此,盤查過往行人,伍子胥長的高大威猛,好認之極,如何能躲得過如此嚴苛的盤查呢?

不知道。人生本就是一個大大的迷宮,當局者迷,只有旁觀者清。

面對眼前高高聳峙的昭關,伍子胥他們只能在破曉的叢林中逡巡,踟躕,像遊魂一樣飄蕩。

難辦時刻,伍子胥碰上了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東皋公。

這個東皋公,想來是個深藏不露的隱士,他一眼就認出了伍子胥,並邀他到家裡做客,說有辦法幫伍子胥混出關去。

伍子胥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只得跟到東皋公家中住了下來。而這一住就是整整七天。

這七天伍子胥煎熬啊,度日如年,走又走不得,留又留不得,問東皋公卻只叫他等。

等等等,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啊,這耽擱時日,每天吃閑飯,抓狂不抓狂?

終於,到了第七天夜裡,伍子胥實在受不了了,整整一夜,伍子胥寢不能寐,輾轉尋思,反側不安,望著窗外的一輪明月,活生生的愁白了頭髮。

不得了,史上著名的白髮魔男誕生了。

不過他這頭髮一白,事情倒好辦了,東皋公一拍腦袋,想出了個絕頂妙計。

原來,東皋公有個好朋友,叫做皇甫訥,此人相貌雄偉,長的跟伍子胥倒有七分相似。

東皋公這七天,等的就是這位大帥哥呢!

如今皇甫訥到了,恰好伍子胥又生生變了模樣,這關就好過了。

第二天,他們大搖大擺來到昭關,守關士兵一見皇甫訥,立馬把這個假伍子胥抓了起來。白頭髮的真伍子胥趁機混出關去,神不知鬼不覺。

終於逃出生天了,伍子胥欣喜若狂,他在山林中狂奔狂舞,拔劍高歌:「劍光燦燦兮生清風,仰天長歌兮震長空,員兮員兮脫樊籠!!」

「基督山伯爵」終於「越獄」成功了,南中國的大地由此將陷入紛飛的戰火之中,吳楚兩國的命運開始朝變態的方向發展。

好有一比,如果說楚平王是革命樣板戲《白毛女》中的黃世仁,費無忌是穆仁智,伍奢是楊白勞,那麼伍子胥就只好委屈一點當個楊喜兒了。都說萬惡的舊社會能把人變成鬼,伍子胥沒有變成鬼,倒是變成了一個威風凜凜的白髮魔男。從此,那昭關邊飄飛的白髮決然地划出了界限:這邊是紅塵、是烏髮,那邊是荒原、是白頭,是孤獨的英雄,是用最黑的一夜輝煌千年。

4.為你而死

過了昭關,重獲新生的伍子胥又來到了滾滾東流的長江邊上,但見滔滔江水,茫茫浩浩,波濤萬頃,竟無一舟蹤影。伍子胥前阻大水,後慮追兵,急的直跳腳:老天爺,你別在玩弄我了,快發只小舟來救救我吧,老這麼折磨我,有意思么你?危急時刻,伍子胥又碰上了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漁丈人,一個打魚的老頭。漁丈人,想來也是個深藏不露的高人,他一眼就認出了伍子胥,不但把他渡過江去,還將自己的盒飯讓給伍子胥吃。伍子胥如惡鬼投胎,狼吞虎咽了一番,感激涕零的說:「小弟逃亡,身無長物。此乃我父生前所用寶劍,上鑲北斗七星,價值百金,請恩人收下,權且做個紀念。」漁丈人道:「吾聞楚王有令:得伍子胥者,犒賞千金。吾不圖千金之賞,又怎會要你那價值百金的寶劍。況且老漢打魚江中,要它何用!請你不要再拿這破劍噁心我了。」伍子胥羞愧難當,趕緊拜謝道歉,告辭走人,走了幾步,伍子胥不放心,回頭又補了一句:「倘後有追兵來至,勿泄吾機。」漁父神情怪異,點頭應允。伍子胥剛剛往前走了幾步,突然感覺不對,回頭一看,漁父已經將船弄翻,連人帶船沉入茫茫江水之中。為了保守秘密,漁父竟不惜自沉江而死,壯哉!伍子胥獃獃地看著江心沉船盪起的漣漪,心中默念道:「這下好了,絕對不會再有人走漏消息了,伍子胥,你這個混蛋,現在你總該安心了吧!」明月高懸,江風獵獵,伍子胥牽著王孫勝的小手,孤獨的白髮隨風飄揚,轉過頭,已是無語凝咽。

大江水兮淼無邊,雲與水兮相接連;痛分痛兮難可忍,苦兮苦兮冤復冤。自古人情有離別,生死富貴總關天,先生恨胥何勿事,遂向江中而覆船。波浪舟兮浮沒沈,唱冤枉兮痛切深,一寸愁腸似刀割,途中不禁淚沾襟。望吳邦兮不可到,思帝鄉兮懷恨深,儻值明主得遷達,施展英雄一片心。——《敦煌變文集》之《伍子胥變文》

伍子胥過了大江,來到吳國境內,這一路盤纏已經用盡,他和王孫勝只得忍飢挨餓一路疾行,捱到江蘇溧陽市的瀨水岸邊,兩人終於是再也撐不住了。一路顛簸,一路飢餓,一路擔驚受怕,身心已經疲憊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口飯。這時候,伍子胥又碰上了生命中的第三個貴人,浣紗女,一個洗衣服的村姑。只見前面瀨水岸邊,一個瘦小清秀的女子在急流中一面浣紗一面唱著小曲兒,素白的輕紗下雪白的小腿若隱若現,歡快的歌聲伴著潺潺的流水,讓飢腸轆轆的兩人躁鬱的心情頓時平靜了不少——

「光陰一去快如梭,人生在世能幾何?不求富貴求安樂,每日溪邊浣紗羅。」

不過伍子胥現在可無暇欣賞小腿和音樂,他的眼睛死死的盯在了浣紗女身邊竹筐里的便當上,再也移不開了。「遠行人腹中飢餓,夫人可假一餐乎?」浣紗女抬起頭,只見一個白衣白髮的高大男子,行步張皇,精神恍惚,面帶飢色,腰劍而行,看似一有故事的人,於是一言不發,只轉身將竹籃里的便當取出,跪在地上,畢恭畢敬,雙手捧在子胥面前。伍子胥狼吞虎咽,完了還是不忘說一句:「蒙夫人活命之恩,恩在肺腑。遠行人實乃亡命之夫,倘遇他人,願夫人勿言。」這浣紗女想來是個烈女,她一聽這話,心裡頓時沉了下來,等伍子胥一走,她便脫去鞋襪,工工整整地擺好,以紗裹身,抱起一塊大石,縱身跳進了湍急的流水之中。伍子胥方走不遠,突然又感覺有些不對,連忙跑了回來,但見流水潺潺,只有岸邊那女子的一雙鞋襪,冷冷清清的擺在那兒,無言的訴說著剛才發生的一切。吳國人的個性,伍子胥算是領教了,「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劍,輕死而易發」 (《漢書?地理志》),一個個都是這麼不怕死、這麼講義氣。有性格,有血氣,實在比楚國人可愛多了!只為萍水相逢一人就抱石自沉江而死,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簡直就無法理解。但在古吳越之民看來,這很正常,死亡並沒有什麼好恐懼的,那其實是一種痛苦的快樂、一種生命的涅磐,飛蛾蹈火義無返顧的死亡姿態在他們眼裡無疑如夏花之絢爛,似皓日之明亮,壯麗得令人窒息,充滿了奇妙的精緻的悲劇美感。所以吳越之君與人共事,若一死可以保秘密,助其勝利者,其雖趣死而無吝無畏。

5.刺客解決問題

靠著吳越之地那些可愛的人兒,伍子胥一路乞食,風塵慘面,蓬塵映天,終於來到了吳國舊都梅里 (今無錫,梅村鎮) 。長途跋涉,巨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水土不服,伍子胥生病了,病得很重。但是沒有辦法,這會兒他只能強撐著病體,盤桓於梅里菜市,靠吹簫賣藝維持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在吳國無親無故,無依無靠——吳都的鬧市上,誰能注意,在喧擾的人潮中,竟有一個泥塗其面,披髮獐狂的老丐,膝行蒲伏,吹一曲簫聲喑喑,訴說著數不清的國讎家恨,日暮途窮。向一個君王報仇,已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對一個乞丐而言,那更是一場幻夢。但伍子胥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乞丐,他有著百折不回的意志與世間最強壯的心臟,不到最後,他決不放棄。幸而上天總是會眷顧那些堅持到底的人,關鍵時刻,伍子胥碰上了生命中的第四個貴人——被離。被離是個市吏,也就是管理吳國農貿市場的城管隊隊長。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維持市場秩序還有收收稅什麼的,不過他除了本職工作外,還有一個業餘愛好,那就是喜歡給人看相。而當他一看到伍子胥的時候,立馬驚呆了,心想:「我被離一輩子給人看相,閱人無數,卻從未曾見過如此奇貌,莫非這個神秘男子就是傳說中的異國亡臣?」「星探」被離馬上將伍子胥引薦給吳國之王,王僚。而王僚一見到伍子胥,就被他的雄偉相貌所傾倒了(看來不管男人女人,大多都是外貌協會,長的帥就是好啊),兩人一聊就是三天三夜,伍子胥居然一句話都不帶重複的。長的帥,又這麼會演講,吳王僚頓時對這個白髮帥哥欣賞之極,當他知道伍子胥對楚國君臣恨之入骨,便一口答應興師伐楚,為子胥報仇。眼看伍子胥的願望就要達成,突然跑出一個人來唱反調,對吳王僚說:「伍子胥勸大王您興兵討伐楚國,不是為了吳國,而是為了他自己報仇,請大王不要採納他的建議。」吳王僚一聽,也是這麼個理兒,於是就不再為伍子胥興兵伐楚,而慢慢疏遠了他。這個可惡的第三者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伍子胥生命中的第五個貴人,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公子光為什麼要阻撓這件事,倒不是因為他膽小怕事不敢攻打楚國,而是因為,他也看上伍子胥了,他要這個智勇雙全的白髮魔男幫助自己幹掉吳王僚,至於伍子胥報仇的事情,他公子光一樣也有力量幫伍子胥達成,並且做的只會比吳王僚更好,更漂亮。換句話說,公子光那就是個大大的野心家,他畢生的夢想,就是當上吳國之王,將吳國發揚光大,成為天下的霸主。伍子胥明白了,原來在這個看似謙卑的年輕公子的胸中,充滿了勃勃的雄心與野望,那麼好,一切如你所願。只要你肯替我復仇,我就幫助你得到想要的一切!於是,伍子胥當上了公子光的門客,並開始為他物色殺手,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幫他得嘗所願。不久,一個叫做專諸的猛男出現在了伍子胥的視野之中,他,就是刺殺王僚的最佳人選。壯士多為屠狗輩,專諸本為一屠夫,卻天生豪俠仗義,公子光與伍子胥待專諸一家甚好,專諸感恩不盡,而他唯一能報答他們的,只有他的生命。士為知己者死,先秦時代的壯士們,受不下旁人的一點點恩惠,一點點欣賞,哪怕要走上一條不歸路,也不會稍事回顧,這個字,就叫做「俠」。不過光有這還不夠,因為他們要對付的可不是個一般人,而是防護森嚴的一國之君,不好好謀劃一番,無異於自尋死路。現在最難辦的一點,是如何讓專諸接近王僚,只要能在不引起對方懷疑的情況下順利接近他,那麼王僚的小命,就唾手可得了。可是這說的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伍子胥想啊想,又想白了幾根頭髮,終於給他想到了一條絕妙好計。原來,王僚是個老饕來的,生平最愛,就是燒烤鮮魚。人家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一回,伍子胥偏偏就要王僚為食亡一次。 於是,伍子胥將專諸送到太湖的一個小島上,閉關修鍊烤魚大法。

未完待續 接下來請看 英雄還是魔鬼——中國歷史的異類伍子胥(2)

-------------------------------------------

  

選自《千古名將英雄夢系列第一卷:烈烈先秦》  

作  者: 江湖閑樂生 著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

簡介:本系列書籍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通俗幽默的筆法全方位評述中國三千年戰爭史的歷史巨著,作者開創性的以中國歷史上一個個赫赫有名的軍事將領為視角,滿懷激情的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幅金戈鐵馬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時而濃墨重彩,時而處處留白,它講戰爭,講權謀,但更多的是對文化的關注,對人性的反思,以及對民族興亡社會演變歷史發展的深度剖析。讀者從中可以看到作者思想的軌跡,更可以看到的是中華民族從古到今踏著血淚奮勇前行的心路歷程。

12. 英雄淚

楚國的都城變成了吳國人的縱情瀉欲之所,楚國先王的屍體也已隨風颺作微塵,然而楚國的人心沒有散,即使他們明白的他們國家已經腐朽透頂,但他們也並不想當吳國的亡國奴。而小夥子楚昭王一如從前的伍子胥,逃亡之路雖然驚險萬分,卻還是奇蹟般的逃了出來,在楚國西北邊兒的屬國隨國(今湖北隨縣南)的庇護下,糾結楚國殘餘勢力,組成了流亡政府,與吳軍對抗。關鍵時刻,楚國百姓還是站在了老主子這邊兒,一時間,楚國各地,義軍蜂擁而起,他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楚國復國運動,紛紛起來反抗吳國的統治。這個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的春秋強國,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打倒。局勢變得越發混亂起來,而與此同時,在夷陵山區(即三國時陸遜大敗劉備的那個夷陵之戰所在地)中,躲著一個幾乎要被大家遺忘了的牛人——申包胥。當年,伍子胥倉皇北顧,途中好友申包胥放了他一馬,並跟他說過一句「子能亡楚,吾能存楚」這樣響噹噹的誓言。現在,既然伍子胥已經報了仇完成了他的任務,那麼申包胥也是時候實現自己的諾言了。他一定要趕走吳兵,恢復的楚國的大好河山!於是,申包胥一面在夷陵山區組織游擊戰,一面給伍子胥寫了一封信,義正言詞的斥責他說:「子過矣!子故平王之臣,北面事之,今乃鞭辱其屍,雖雲報仇,不已甚乎?物極必反,子宜速歸。不然,吾當踐復楚之約!」確實,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一個人死了,那一切仇怨似乎也該可以一筆勾銷了。所以,伍子胥的行為,在世人的眼中,未免有些離經叛道,讓人無法接受。伍子胥收到信,閱畢沉默良久,然後一聲長嘆。人世間的很多況味,都隱藏在這一聲嘆息里。如果有第二個選擇能報父兄之仇,伍子胥絕不會這麼做,絕不會讓自己成為楚國的千古罪人,但是他沒有選擇,一切都是無奈,一切只有無奈二字。數日後,申包胥收到了伍子胥的回信,上面只有一句話:「子胥志在復仇,常恐且死,不遂本心,今幸而報,豈論理乎!譬如人行,前途尚遠,而日勢已暮,故顛倒疾行,逆理施事於道也。」(成語「日暮途窮」,「倒行逆施」典出於此。)申包胥長嘆了一口氣:我這個老夥計呀,從小就愛恨分明,做事情一向不留餘地,看來要勸他回頭是不可能了……罷罷罷,我乾脆衝出山去和吳國人拚了算了!……不行,我這麼披甲執刃赴強敵一死,伏屍流血,其作用也只不過是一兵一卒,還不如留得有用之身,去向諸侯搬兵來救。而這個世界上唯一能救楚國的國家,就是秦國。因為秦國的君主秦哀公是楚昭王的舅舅,兩國是「秦楚之好」來的。可是當申包胥跟個叫花子一樣,跑的雙腳流血,好不容易跑到秦國,秦哀公卻說啥都不肯出兵。原來,秦國崤之戰大敗以來,一百多年間只跟晉國打過幾個小仗,還大部分都輸了,從此秦國的君主們放棄了稱霸中原的理想,開始在關中這一片地方自得其樂、誰都不惹,過起了幸福而平靜的小日子,可現在卻突然跑來一個申包胥,要秦哀公幫楚國復國,這不是搞笑嗎?先別說秦國打不打得過吳國,就算打得過,咱又何必費盡心機為別人強出頭呢,這不是自找麻煩嗎?老申一看人家不答應,大急,開始大哭。而且這一哭,就是整整七天七夜,不動不搖,不眠不休,淚盡於血。不是榮華富貴,不是高官厚祿,更不是想順手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而是為了承諾、信念、使命,還有責任。而當申包胥覺得自己快不行的時候,他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他想起了楚昭王,那個另自己又愛又恨的年輕君王,希望他經過這次巨變後能真的成熟起來,不再受類似囊瓦這樣的奸臣所擺布;他還想起了伍子胥,很多人說過他當年不該放過伍子胥,是啊,自己那時候要是殺了伍子胥,楚國或許就不會亡了。但是,他從來沒有為這件事情後悔過,楚國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使沒有伍子胥,也總有一天會亡的,早晚而已,讓事情早點爆發,驚醒大王與國人,也許還是件好事兒!其實伍子胥也沒有錯,他不過就是想為父兄報仇嘛!雖然,因為命運,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我們終究還是一生一世的好朋友。你報了仇,身為好朋友,我為你高興,但身為楚國的臣子,我卻一定要打敗你,我要讓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申包胥一定能救得了楚國,不能救楚,我就為楚國而死。

這就叫做——君雖無道,臣有死節,秦庭七日淚化血;人固有情,士無虛義,豪傑一誓鐵成金!

正是抱著這顆必死之心,反而讓申包胥爆發出了無窮的求生力量,讓他堅持,並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上說:「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有時候,精神力量真的可以超越人類的生理極限,強大到讓所有人都無法相信的地步。這種力量,打不死的蟑螂小強、聖鬥士星矢稱之為「燃燒的小宇宙」。梁啟超先生在《中國之武士道》一書中評價申包胥說:「其七日七夜,不飲食,不絕哭,以拯國難,自古及今,天下萬國,未嘗有也。得此一人可以光國史矣。」我們中國,缺少的正是申包胥這一種能讓信念超越肉體的「聖鬥士」。秦哀公徹底被申包胥給感動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哪:蓬頭垢面,雙腳淌血;滿身的堅忍執拗,滿面的苦大仇深;一低頭血淚成河,一抬頭長歌當哭,哭個沒完沒了,哭個無窮無盡……他終於受不了了,他決定出兵,就算不為志感動天的申包胥,不為自己的小外甥楚昭王,他也要考慮一下秦國的安危,吳國這幫「蠻夷」如此厲害,讓他們控制楚國繼而坐大,對秦國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至此,楚國的復國運動終於拉開最後的大幕,伍子胥到底能不能抵擋住春秋兩大強國的瘋狂反撲呢?讓我們拭目以待。「伍子胥鞭屍三百」與「申包胥長哭七日」可以說是春秋歷史上最為凄美、最為壯烈的一篇樂章:對與錯、報仇與忠君、家仇與國恨、私情與公義,糾結在這兩個烈丈夫、好朋友之間,演繹了一段又一段壯懷激烈的千古悲歌,它讓我們赫然發現,眼淚,並不一定是弱者的表現,當伍子胥癱坐在楚平王的屍體旁黯然落淚,當申包胥傲立在秦庭上長歌當哭,當孟姜女匍匐在長城下嚎啕不止,強權在無數顆堅定的眼淚面前轟然崩塌,誰說英雄只與刀光劍影相伴,當一切功名被覆蓋上數千年厚厚的塵土,在英雄們孤獨而幽深的雙眼之中,也許只會留下一顆晶瑩剔透、閃閃發亮的,英雄淚。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13.再次踏上復仇之旅。

公元前505年6月,當吳軍在楚國的大地上折騰了近半年之久後,在申包胥的引領下,秦國的虎狼之師出兵了,一共是戰車五百乘,兵力約37500人。秦楚部隊在稷地(今河南桐柏縣境)會師後,很快對吳軍進行了瘋狂的反撲,很快將吳國的三萬「海軍陸戰隊」陷入了長時間的苦戰之中。與此同時,在吳國後方的宿敵越國也出兵了,越王允常揮軍直逼吳都姑蘇,他要來個趁火打劫。緊接著,吳軍中的猛將兄夫概見事情不妙,竟也落井下石,率軍造反,想自立為王。吳王闔閭聞信大驚,顧不上跟秦楚糾纏,趕忙跑回去救火。後院大火總算被撲滅了,但伍子胥此時也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苦思了半天,伍子胥審時度勢,最終決定也撤離楚國,大勢即已無法挽回,何必再苦苦支撐,畢竟自己的大仇已報,無需跟楚國人玩命到底。就這樣,吳軍帶著大批在楚國搶來的金銀財寶和百姓子女,也帶著數不盡的榮耀與遺憾,回到了闊別一年之久的吳國,而留給楚昭王一個空蕩蕩慘兮兮的劫難之城——郢都。至此,吳楚之間的恩恩怨怨總算是告了一個段落。接下來的十年,是相對平靜的十年(公元前505-496年),畢竟,在經受了這麼一場耗時耗力的大戰之後,吳國也需要修養生息了。在這十年間,吳國在伍子胥的努力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闔閭的人生之路達到了最頂峰。然而,有句話說得好,叫做「爬得越高,摔得就越狠」,往往一個人爬到最高峰的時候,也是他最危險最有可能掉下來的時候。吳王闔閭志得意滿後,未免變得有些自負毛躁,恰好這個時候越王允常突然去世,其子句踐繼位,闔閭靜極思動,想起當年越國曾在自己背後捅過一刀,端地是可惡的緊,便想趁著此機會攻打越國,教訓句踐這個小毛孩一頓。確實,十年不動刀兵,闔閭和吳國勇士們的手都有點癢了,吳國人都是天生的戰士,即使安定平和的生活,也需要一點鮮血的刺激。越國是個小國,且是個比吳國落後很多的「蠻夷」,地盤小軍隊少,揍他還不跟玩兒一樣。伍子胥卻認為此舉不妥,說:「越國雖然曾經偷襲過咱們,但他們的國君剛死,士人百姓都很悲痛,所謂哀兵必勝,我們這個時候去攻打他們,恐怕討不了好,不如過段時間再揍他們。」闔閭不聽,什麼哀兵必勝,咱們吳國軍隊天下無敵,管他哀兵悲兵,照揍不誤,你不同意算了,寡人自己去!闔閭於是留下伍子胥看守老家,自己御駕親征,帶著三萬吳軍烏呀呀的直朝越國殺奔而去。這就是春秋史上著名的檇李之戰。而闔閭與伍子胥萬萬沒有想到,他們這一分開,竟然就是永訣。越王勾踐這個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他年紀雖輕,卻並不如闔閭所想是個沒用的小毛孩,相反,他是一個天生的大陰謀家,世上最不能惹的危險人物。除此之外,勾踐還有一個天才謀主,這世上唯一能和伍子胥一較高下的軍事大師,鼎鼎大名的軍師範蠡。范蠡本是楚國宛地(今河南南陽)人,師承春秋第一高人晉三公子計然,這傢伙軍事、工程、藝術、經濟、天文、地理、星象、占卜無一不精,是個曠古絕今的全才。可惜自古英雄多寂寞,范蠡蓋世奇才,卻不為世人所知,還把他當成個瘋子。他只好離開楚國,自薦于越王,而得到勾踐看重,得以在越國一展抱負。你想想,闔閭碰上了這麼兩個危險的對手,他還能討的了好去。結局一如伍子胥的糟糕預感,越軍以少勝多,吳軍大敗,吳王闔閭也被越將靈姑浮擊傷腳趾,狼狽奔逃。闔閭雖然只被砍掉了一支腳趾,算不上什麼致命傷,但他畢竟老了,十年養尊處優的神仙日子早已泡光了他的強健體魄和堅強意志,再加上春秋時期醫藥條件落後,沒有雲南白藥,更沒有什麼止痛針,因此,老邁的闔廬在隨軍潰散出七里遠之後,終於忍受不住劇烈的疼痛,大叫一聲,跌落下戰車,鮮血流盡而死。闔閭一生,征戰無數,全身上下竟無半點傷痕,這是他第一次受傷,卻也是他最後一次受傷,沒想到,威震天下英雄蓋世的吳王闔閭,竟然就這麼出人意料的隕落了,更可惡的是,為他掘墓的這個人,居然就是他一直瞧不起的小小越國的一個小毛孩——句踐小兒,他真是好恨,好不服氣!臨死前,他看著自己的寶貝兒子太子夫差,氣喘吁吁的說:「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夫差哭著說:「夫差誓死不忘此殺父大仇,三年之內,我必將越國夷為平地。」一旁的伍子胥也握拳道:「大王,從前,你為臣報了全家的大仇,現在,輪到臣為你報仇了,你放心,臣一定會幫太子滅掉越國,句踐不死,子胥不生。」闔閭滿意的點了點頭,一聲長笑,闔目而逝。從此,吳國與越國結下了比錢塘江還長、比太湖水還深的血仇,血債就要血來償,這兩個國家,將註定不能共存於這個世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果然是一段復仇的歷史,伍子胥和楚國的深仇大恨只是本段歷史的第一個高潮,吳國與越國的血海深仇才是本段歷史的第二個大高潮,伍子胥啊伍子胥,你何等命苦,總是生活在痛苦而慘烈的復仇之中,為父兄復仇,又為君王復仇,一生一世,不死不休。對於闔閭的死,伍子胥內心十分自責,要不是當初自己跟闔閭鬧意見,他就不會留在吳國而沒有與闔閭一起出征了;要是自己跟闔閭一起出征,闔閭或許也就不會戰敗身亡了。伍子胥是個有仇必報,有恩必還的人,當年他身負血海深仇,孤身逃到吳國,要不是闔閭仗義收留他,又幫助他報仇,他早就變成一個異國之鬼了。這些年來,他的每一個建議,闔閭都會認真考慮。甚至是吳國的王位的繼承人,只要他說,就是夫差吧。那麼,即使闔閭認為自己這個兒子並不適合,他也還是同意了。沒有任何一個王能對自己的臣子做到這樣。闔閭做到了。闔閭給過他作為人臣最極致的輝煌,他即便用去自己日後整個的餘生來回報他,那又如何?所以對闔閭,伍子胥一定要幫他報仇雪恨;而對於夫差,伍子胥則有著一種類似於父子般的深厚情感,這個小夥子,是他看著長大,也是他一手推上吳王之位的。夫差的喪父之痛和滿腔仇恨,伍子胥感同身受,因為這些事情,他都曾一一經歷過。伍子胥對夫差的愛,既是一種君臣之愛,也是一種父子之愛,相信伍子胥到了臨死的那一刻,這種愛也從未減輕過半分,因為他明白,夫差不聽他的話,總有一天也會落得與他相同的下場,那時候,他的心中有恨,但更多的,是同情。同情,也是一種愛。伍子胥真可算是春秋歷史上唯一的「善惡交集體」、「黑色英雄」。他一轉眼,金剛怒目、魔神下凡;一轉身,卻又菩薩低眉,慈悲滿懷。當年,伍子胥全家被滅,流浪於江淮之地的時候,誰能想到日後他竟能以一己之力幫助小小的吳國滅掉泱泱大楚——作為一個臣子敢於向國君挑戰,作為一個個體敢於向一個國家挑戰——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可是英雄一轉眼,卻變成了個惡魔,就當伍子胥五戰五捷,攻入郢都後,一轉身卻當上盜墓賊,留下了那足以抵消他一生功業的三百鞭,而世間的道學家們往往都喜歡藉此說事兒,說伍子胥為了私仇背叛祖國,引狼入室,殺死了多少無辜的楚民,實在是婦人心胸,殘暴不仁,徹徹底底的楚奸作為。不過,對於這麼一個可憐可敬可愛的人,我實在不忍用「楚奸」這個詞來形容他,要知道,在春秋時代,國家的意義與我們現在並不相同,諸侯們共奉一個周天子,共屬華夏民族,其實都是出自一家。當時有個說法叫「楚材晉用」,楚國人跑到敵國入仕的事情太多了,即使他們為其它諸侯效忠,也通常會被認為是忠臣。我們看看與伍子胥同時代的人是怎麼看他的吧:莊子說:「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屈原說:「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看來,就連莊子、屈原這樣的大聖賢都將伍子胥看作是與比干平起平坐的忠臣,我們這些後人又有什麼資格稱他為「楚奸」呢?事實上,即使伍子胥背叛祖國的事情被認定為不忠,也並不會為大多數中國人所厭惡。因為在中國人的骨子裡其實把家看的比國重,把孝看的比忠重。中國人是一個家族觀念很強的民族,我們現在一般把國放在家前面稱「國家」,其實古代通常把家放在國前面稱「家國」。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只有家得到保存,才會去顧到國,很少有反過來的。反過來的那是法家,是專制社會的產物,而不是儒家的原意。況且「忠字當頭」的思想,也是宋代以後的事,在此之前,特別是秦漢以前,中國的士大夫們並沒有那種愚忠的風氣。比如儒家經典《春秋公羊傳》里在講到伍子胥這一段的時候就評價說:「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此推刃之道,復仇不除害。」意思是:「父親不是罪有應得而受誅,兒子就可以為他復仇。如果父親有罪該死,兒子就不可報仇。」所以伍子胥的所作所為,基本還算符合儒家的道德觀念。所以,宋朝的大儒蘇軾在評價伍子胥復仇一事時,表示的是理解與支持:「父不受誅,子復仇,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蘇軾《論范蠡、伍子胥、大夫種》所以,就連蘇軾的老對頭王安石,也在這方面表現了難得的共識:「予觀子胥出死亡逋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雪,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王安石《伍子胥廟記》)

14.三年明志

其實,伍子胥此生雖因復仇而多殺孽,內心未必就沒有「仁」的一面,不過他的「仁」只會針對自己的恩人、戰友與同志,對待仇敵,他是從來不會留情的。世人不知道,在他那如頑石般的堅強外表下,其內心卻充滿了如水的溫情,套一句老掉牙的革命口號:他對待同志就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敵人就象嚴冬一樣殘酷無情……我要說,伍子胥或許的確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仁者,所作所為是個政治家,軍事家,但是骨子裡卻是個江湖豪俠。恩怨分明篤定。可以說他的復仇有多徹底,他的報恩就有多強烈。當楚平王的屠刀落下時,當吳王闔閭重傷而死時,子胥就已經註定陷在了恩怨的輪迴中,再也沒有了自我。當年,伍子胥鞭屍復仇後,原以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讓其努力為之奮鬥的東西了。可是這些年過來,他發現自己的心有了一個新的歸宿,那就是吳國。他畢竟在吳國待了三十年,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在一個地方當待久了,自然會產生感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吳國的命運,已經和他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國民國民,國若愛民,民必愛國;君臣君臣,君若愛臣,臣必愛君;然也!所以,對於吳軍的這次大敗,伍子胥的心中十分痛苦:做為一個主事大臣,對上沒能保全君主,對下讓子弟們遭到刀兵的傷殘,他為此傷心自責,日夜哭泣,世上卻沒有一人能理解他。在世人的眼中,伍子胥永遠是個鐵石心腸的復仇男、白髮惡魔。可是他對這一切似乎一點兒也不在乎,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親自安葬死者,撫慰傷員,每次面對這些為吳國捨生忘死的戰士,他都痛哭流涕,恨不得是自己戰死沙場。正是抱著這滿腔的自責之心、感恩之心與同情之心,伍子胥披髮明志,日夜練吳水兵於太湖之上,(此地後名練瀆,在今太湖洞庭西山之下)並在姑蘇山下建立「射棚」,訓導士兵射箭之法。據《越絕書》記載,在這段時期,伍子胥一連三年,都沒有和妻子家人親近,一心撲在復仇工作上,餓了顧不上吃飯,冷了也顧上多添衣服。姑蘇山下、太湖岸邊,處處可見伍子胥一襲白衣滿頭亂髮四處奔忙的身影,而他那頭昭關下一夜白頭的長髮,已經從漂亮的銀白,慢慢變成了暗淡的蒼白。英雄遲暮,歲月無情催人老,伍子胥明白,他老了,精力大不如前,為人民服務的時間也不多了,所以他更要珍惜現在一點一滴的時間,在這個世上,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就這樣,在伍子胥的不懈努力下,吳軍不但戰鬥力大大加強,而且在檇李之戰中遭受重創的吳國海軍陸戰隊也重新建制,且人數已增至十萬之眾,真所謂兵強馬壯,就等著為闔閭報那一戈之仇了。

15.夫椒之戰

比賽時間:公元前494年春二月比賽地點:夫椒山,是太湖中的一個島嶼,也就是今天的太湖西山島洞庭西山。吳軍選手:統帥吳王夫差,副帥伍子胥吳軍總兵力:十萬之眾越軍選手:統帥勾踐,副帥石買,先鋒靈姑浮。越軍總兵力:區區三萬比賽意義:伍子胥的又一次復仇之戰,更「南蠻」與更更「南蠻」的大決戰,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大規模水戰比賽結果:以多勝少吳國大勝

按道理,夫椒之戰本該會是一場精彩至極大戰,天下間最厲害的兩個軍事大師伍子胥與范蠡的正面對決,想想就令人心潮澎湃。可惜,越王勾踐的一個錯誤決定,讓這場好戲落空了,夫椒之戰最後變成了伍子胥一個男主角獨挑大樑,當真沒意思的緊。原來,與楚國一樣,越國也有一個小人,叫做石買,他欺負范蠡是個外來戶,拚命排擠他。越王勾踐聽信了讒言,遂不用范蠡,讓石買統兵,與吳軍交戰。這下子伍子胥可沒了對手,他在夫椒附近的太湖湖面上大敗越軍,殺的石買落花流水。

勾踐萬萬沒有想到,他的三萬水軍,在伍子胥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沒轍,撤吧!伍子胥當然不肯輕易放他們走,他大聲傳令:「全體弓箭手注意,上火箭!」 漆黑的夜空中頓時划過無數道燦爛的火光,將越國的戰船點燃,風助火勢,立刻將對面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映的天空亮如白晝,彷彿把整個太湖都燒沸騰了。那如煙花一般絢爛的大火,好美,好夢幻,那是伍子胥胸中的熊熊復仇之火,它要把句踐所擁有的一切,燒成灰燼。伍子胥大笑,正要揮軍全線壓上,全殲越軍,旁邊一個小校突然指著前方一個越將叫道:「將軍,正是此人殺我先王!」伍子胥大喜,忙彎弓搭箭,對準靈姑浮,心中默念道:「大王,你要是在天有靈,就保佑我一箭射死此人,為你報仇雪恨!」只聽「刷」的一聲,伍子胥的箭在夜空中划過一道完美的曲線,正中紅心!靈姑浮慘叫一聲,捂住胸口跌落船下,迅速的沉入太湖水中。伍子胥負弓立在船頭,仰天長嘯,聲徹雲霄,血染的白髮隨風飄散,宛如戰神下凡。三年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大王,兄弟我為你報仇了!伍子胥果然是個復仇男神,這世上沒有他報不了的仇。吳軍中一片歡聲雷動,可是夫差的臉上卻露出一絲不悅之色:好你個伍子胥,老爸的仇應該由寡人親自報才對,何時輪到你插手!夫椒之戰,最終以吳軍的大勝告終,石買與越王句踐帶著近萬殘兵狼狽撤至錢塘江南岸,準備調集兵力再戰。可惜,大敗之下,越軍鬥志全無,他們都把怨氣撒在了指揮官石買的身上,處處不聽他指揮。石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一連斬殺了幾個不聽話的大將,妄想用嚴刑峻法來挽回自己的顏面,挽回越國的軍心。石買錯了,連敗之下,越國的軍心已經完全潰散,他的法西斯專制只會造成更大的恐慌,本來已經夠亂了,你還要亂殺無辜,折騰大家,這不是自毀長城嘛!伍子胥的情報網開始發揮作用了,他很快就發現了越軍的不穩定因素,開始火上澆油,幫石買一起折騰越軍。他的謀略很簡單,四個字,疑兵之計。伍子胥果然是個高明的軍事指戰員,他將吳軍分為一主兩翼,白天到處設置疑兵,或北或南,這邊嚇你一下,那邊咬你一口;到了晚上,又敲響戰鼓,四處點上火把,擺出夜襲的樣子,把越軍折騰的日夜不安,恐慌的情緒蔓延在所有戰士的心中。虛虛實實,變幻莫測,隨著軍事經驗日益豐富,伍子胥這隻老狐狸的行軍之道已臻化境。結局可想而知,沒過幾天,越軍就崩潰了,有的當了逃兵,有的投降了吳軍。石買沒辦法,只好加大鎮壓力度,這當然只會造成反效果,他殺的人越多,跑的人也越多。這仗,沒法打了!越軍中群情激奮,鬧哄著要嘩變,他們衝進越王句踐的行在,來了個兵諫!勾踐無奈,只好斬殺誤國奸臣石買,帶著最後五千甲士退守會稽山,勉強撐住這最後一口氣。伍子胥趁勝追擊,將會稽山團團圍住,又斷絕越軍的水源,要活活憋死勾踐。

16.暗算

一個失去家國的人,試圖為自己找回家國。讓流浪的魂魄安歇。一個失去君主的人,試圖為自己新的君主找回尊嚴,并力圖保持到最後一刻。可歷史不加成全。事已至此,越國基本上算是玩完兒了,這本是一次場無可挑剔的漂亮仗,吳王闔閭的大仇眼看就要徹底得報,可惜,最終由於吳王夫差的婦人之仁,勝利果實被白白拋棄了。事情,還是壞在一個小人的身上。而這個小人,居然就是伍子胥的好兄弟,伯嚭。伯嚭,本是伍子胥的老鄉,也是個楚國人。當年,他也是被奸臣費無忌所害,全家被殺,孤身一人逃到吳國投靠伍子胥。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伍子胥與伯嚭同病相憐,看到這個老鄉,自然就兩眼淚汪汪了,於是他立馬將伯嚭推薦給吳王闔閭。吳王闔閭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還封他做了太宰之職。(相當於內政部長)可惜,王座旁的空間太狹小,小得容不下另一個臣子共同分享,小得容不下些微情誼留存。何況所謂友誼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老鄉見老鄉,背後捅一槍吧!這個道理,深諳人性的勾踐豈能不懂?於是,就在這要人命的關頭,大陰謀家勾踐偷偷勾搭上了伯嚭這小人,他派人給伯嚭又是送錢,又是送美人兒,大出血本,糖衣炮彈,是一個接一個。伯嚭收了人家好處,又為了壓倒伍子胥,自然要幫勾踐說話,於是他找到夫差,開始進讒言:「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伍子胥大急,趕忙勸:「勾踐賢君,為人能忍辱。今日不滅,後必悔之!」夫差想了半天,最後還是聽信了伯嚭的讒言,竟答應放勾踐一馬,沒有滅了越國,只是讓勾踐入臣吳國三年,以觀後效。伍子胥費盡口舌還是未能說動夫差,只好恨恨的走出大營,跟身邊的另一位大夫王孫雒(音洛)抱怨說:「吾悔矣,竟與此佞臣同事!越十年生聚,再加以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後,吳宮為沼矣!」伍子胥雖大有見識,卻顯然不是個當官的料,你就算有怨言,也該埋藏心中,暗做謀劃,怎可在此大庭廣眾之下隨口而出,對領導的決策妄加詆毀,大肆散布亡國論調,難怪以後夫差越來越看他不順眼,咱們的古人不是說了嗎:皎皎者易污,你穿一襲白衣一頭白髮行走江湖,怎麼可能不沾上泥點子呢?看來,伍子胥在人際關係方面永遠是個低能兒,此生註定只能當一個寂寞的英雄。然而,縱觀古今,這樣不大招人喜歡的寂寞英雄,何其少矣!至剛易折,大概天下間還是伯嚭這類軟人過得更加滋潤吧,他們就如漫山遍野的狗尾巴草,即便沒什麼節操可言,卻總能死皮賴臉舒舒服服的活著。他們大概覺得還是如此活著最順意吧,就算壞事干盡,大不了死後才還報,而像伍子胥這樣的蠢人,在生前早喪身了。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都熟悉吧,勾踐來到吳國後,開始一個勁的裝孬裝忠心,對夫差大獻殷勤,給他打雜,養馬,燒水,洗腳,砍柴,做飯,甚至為病人夫差用舌頭代替顯微鏡驗大便……精湛的演技最終騙得夫差感動的淚水,他決定把勾踐放回越國。縱虎歸山,這可是大大的不妙,伍子胥趕忙又跑來勸,唧唧歪歪啰里啰唆,跟個祥林嫂一般。夫差本來就對伍子胥沒啥好感,覺得他仗著老臣的身份和從前立的一點點小功勞處處與自己頂撞,這會兒自然更加討厭伍子胥了,遂一意孤行,竟親自為勾踐設宴送行,放跑了這隻危險的大老虎。伍子胥的話,夫差是一句也聽不進去了,他開始放任越國做大,而跑去攻打齊魯,妄想超過老爸,在中原也混個霸主來噹噹。另外一邊,勾踐一面勵精圖治重振越國,一面死勁給夫差送禮,甚至還送了個大美人兒西施給他,以迷惑夫差的心志、掏空他的身子骨。事情越來越糟了,夫差連年征戰,又大建宮室,縱情聲色,搞的吳國民不聊生,日漸衰弱。清醒的伍子胥認識到了眼前的危險,便趁著到齊國出差的機會,偷偷將兒子寄養在齊國好友的家中,免得自己絕後。這下子伍子胥作了件大錯事兒了,齊國乃是吳國的敵國,伍子胥在這個當口把兒子送到齊國去,不是給夫差殺自己的理由嗎?想來聰明的伍子胥早該預感到自己的結局了,從前他是日暮路遠,如今他已山窮水盡——但他還是不得不這麼做,送走兒子就是為了讓自己了無牽掛,盡自己的最後努力,再拚死進諫一次。夫差當然不會聽伍子胥的,他野心勃勃,帶著十萬吳軍,跑到山東與齊國大戰一場,雖然最後勝了,但吳國已經元氣大傷。越王勾踐卧在他的薪床上發出了陰險的大笑。

17.子胥之殤

夫差在齊國大勝而歸,得意之極,便召集群臣,大擺慶功宴。老大開心,小弟們當然要順水推舟大拍馬屁,席間,群臣你一言我一語,阿諛奉承之聲,不絕於耳。煞風景的是,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裡,偏偏有一個不識相的傢伙,陰沉著臉,一語不發,生悶氣。這傢伙,當然就是伍子胥了!見此情景,吳王夫差不開心了:「伍相國屢次勸我不可伐齊,可如今寡人大勝而還,汝又有何言?」伍子胥委屈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解下佩劍,捋起袖子,舉臂高呼道:「昔先王在位,老臣可上朝不執禮,只因老臣能決疑安邦。今大王遠忠臣而近饞佞,行事顛倒,此孺子也,何類伯主,長此以往,吳國將滅,廟舍為墟!」夫差終於暴怒:「住口,你這個老賊,還在這裡妖言惑眾……」「大王!」「伍子胥,汝心懷奸詐,不忠不信,乃欲專權擅威,傾覆吾國!寡人忍之久矣,汝再多言,可欲尋死乎?」伍子胥幾乎是狂喊:「大王,老臣忠心無二,可誓天日!」這時伯嚭突然走到伍子胥面前,淡淡一笑:「伍相國既是忠臣,何必托子於齊?」 伍子胥一愣,這件事我做的如此隱秘,伯嚭怎麼會知道的。伯嚭又一聲冷笑:「這就是伍相國的忠心,只不過是對齊國的忠心!」伍子胥急道:「汝何意也!」「何意?伍相國通敵賣國,做了為何不敢認!」晴天霹靂!「我沒有,我沒有!……」伍子胥瘋了一般叫。整個朝堂一片死寂,只有伍子胥的狂叫在迴響,所有的朝臣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大家都收了越國不少好處,這些好處已經足夠堵住他們的嘴了。伍子胥無助的眼神從大家面前掃過,他看到了冷漠、嘲笑,還有無語的憐憫。這些與他朝夕相處了數十年的同僚,這些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臉龐,今天他卻好像一個都不認識了一般。人心,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最多變最看不懂的東西,它可以很暖,也可以,很冷。你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空出一個相國的位置,大家都可以官升一級。更何況你老是一幅盛氣凌人所有人都錯自己最正確的樣子,實在是不招人喜歡。所以,無論是看在錢的面子上,還是為了明哲保身,我們都沒有必要為你出頭。夫差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恐怖的殺氣:「事到如今,汝還有何言!左右!取寡人的『屬鏤劍』來!」伍子胥不叫了——他一生落寞,一生飄零,好不容易有了歸宿,卻轉瞬成了過眼煙雲;他忠心盡節,事吳三十八年,夙夜匪懈,晨省無愆,今反遭冤。這一切,業也,命也?知復何言。 夫差把劍往地上一扔:「伍子胥!你拿去自處吧!」伍子胥拾起『屬鏤劍』,赤腳批衣,一邊兒往外走一面慘笑道:「天乎,天乎!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夫差一個勁的搖頭,頓足:「瘋了,伍子胥瘋了!此瘋漢也,死有餘辜!」 誠如夫差所言,伍子胥的確是一個瘋子,一個可愛可敬的瘋子。他的情感這樣的真摯而強烈,他的仇恨這樣的深沉而執著。他那樣的聰慧,文韜武略,無所不知。可他又是那樣的單純而簡單,人家傷害了他,他一定要報復,但為了那些曾在黑暗中給予他的小小情義,他亦能銘記一生,至死不忘。如此直白而強烈的愛憎,像孩子一樣。這個世界上,絕不會第二個如他一般的瘋子了。伍子胥回到家中,準備自殺。臨死之前,他對家人留下了最後一句遺言。這句話可以說是春秋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名言,至今讀來仍讓人心魂蕩漾,忍不住仰望長天,為之一慟!——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意思是:我死後,你們須在我的墓旁種滿梓樹,等它們長大後就做成棺材,吳亡之後可用來埋葬吳國死難戰士的英靈;再剜下我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之上,我要親眼看著越國的軍隊攻入姑蘇滅掉吳國……好一段風雲激蕩,鬼哭神驚的話語!人之將死,其言猶熾,怨毒之於人甚此哉!說完,伍子胥拔劍出鞘,引頸自刎,殷紅的鮮血飛濺而出,灑在他滿頭白髮和一身白衣上,桃花點點。當最後一滴鮮血從他頸間湧出,他的眼前划過了很多人,一幕一幕,如同幻燈片一般:爹爹伍奢、哥哥伍尚、吳王闔閭、專諸、孫武,還有自己破郢時的英姿,那時候,他好年輕……三十八年前,伍子胥因為一個小人的讒言家破人亡,三十八年後,他又因為另一個小人的讒言,身首異處。伍子胥的命運,在人世間奇妙的走了一個輪迴。

18.沉江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伍子胥)之沉江。——西漢 東方朔《沉江》另外一邊,夫差聽說了伍子胥的臨終遺言,大發雷霆:「汝一死之後,何能有知?寡人乃天之所生,地之所載,神之所使,誰敢動我!」當即命人將伍子胥的頭砍了下來,掛在東門之上,又將屍體煮爛,裝在一個鴟(chī,吃)夷(古代裝酒的一種袋子,以皮革制)里,拋入滾滾的錢塘江水之中,並說:「日月炙汝肉,飄風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這兩個人,真是天生的一對冤家。傳說,夫差的侍衛們將伍子胥的屍體拋向江心後,只聽見陣陣可怕的巨響從江中傳來,屍體隨著江流迅速的翻滾,繼而與水融為一體。接著,錢塘江巨浪滔天,盪激崩岸,彷彿在挑戰著獨裁者的權威,發泄著自己漫天溢海的怨憤。侍衛們嚇壞了,狼狽奔逃,這件事讓他們幼小的心靈遭受到了永久的傷害。從此就有人說,伍子胥死後,他的佩劍在其屍體沉沒的江上經常出沒,憤然漂浮於水面,人取之就會生病,丟棄它則馬上就恢復健康。蒙冤之劍,天下至不祥也。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看到伍子胥穿著一身素衣,騎著一匹白馬,持一柄長矛,立在數百尺高的錢塘江大潮之中,仰天長嘯,其聲震怒,雷奔電激,盪漭千里。(唐?杜光庭《錄異記》)人們說,伍子胥是復仇男神,他就算是死了,靈魂也要繼續復仇,那滔天的巨浪,就是他滔天的怨氣,他要夫差一刻都不能安寧。

怒勢豪聲迸海門,州人傳是子胥魂。天排雲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 ——米芾(北宋)《紹聖二年八月十八日觀潮浙江亭》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 ——辛棄疾(南宋)《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辛苦錢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東趨海。終古越山洞裡,可能消得英雄氣?說與江潮應不至,潮落潮生,幾換人間世。千載荒台糜鹿死,靈胥抱憤終何是! ——王國維《人間詞話?蝶戀花》

據《太平御覽》記載,夫差後來果然內心不安,曾經親自率領群臣到江邊致祭,而吳國人還在胥口為伍子胥建立了祠廟,稱為「胥王廟」,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胥江、胥湖、胥山、胥口、胥門等等,封他為江神。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作為敵國的越國似乎也很敬重伍子胥,越人在西湖邊的一座小山上也修建了一座伍子胥祠,連這座小山也被名為「胥山」或「吳山」,封他英烈王、還封他為鎮壓錢塘潮的潮神,並在廟內寫上這樣的楹聯:「孝當竭力,忠則盡命;生為相國,死為濤神。」 民間傳說,伍子胥被投江的這一天即為公元前484年農曆五月五日,正是我們現在端午節的日子。事實上,端午的「端」,就是平反與昭正之意;端午的「午」,就是「伍」的通假字;所以「端午節」,原意是人民用以昭雪中國最偉大的復仇戰士伍子胥的日辰。然而不知為何,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端午節竟拋棄了原創者伍子胥,卻開始紀念起楚國的「無暇忠臣」屈原來。大概是因為伍子胥這樣稜角四齣的狂徒,不大招統治者喜歡吧!可惜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反叛者的節日,從此生生的變了味道。

與君飲酒細論文,酒酣訪古江之濆。仲謀公瑾不須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蘇軾(北宋)《伍子胥奔吳所從渡江也》

夢筆橋東夜系船,殘燈耿耿不成眠。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陸遊(南宋)《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類似這樣的詩詞,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從古到今的文人雅士們,在伍子胥身上從來不會吝惜詞句,因為這個人太特殊了,他簡直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分類的人物,他自己就是一類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數千年的芸芸眾生中,他將永遠放射光芒,不論是毒光還是陽光。

19.尾聲:

伍子胥死了,他結束了他這一生復仇的生命,也結束了他這一生悲劇的命運。他雖然死不瞑目,但如果讓他再選擇一次,他仍然會選擇這一條不歸路。假使當年他追隨他的父親伍奢一起死去,假使他像吳國其他大臣一樣隨波逐流、苟且偷生,那他的生命和鹹魚又有什麼不同。他今生註定要當一個英雄,英雄就要選擇最壯烈的死亡方式。有人說,伍子胥如此隱秘的送兒子去交戰國齊國,似乎有通敵嫌疑,其罪當誅,一點兒都不冤枉,如果他真的是個大忠臣,為何不將兒子送到一個中立的國家去呢?我解釋一下,因為吳國是天下的霸主,夫差又極其好戰,故當時的吳國,大國與之為敵,小國唯之馬首是瞻,根本沒有所謂中立的國家,所以伍子胥只能選擇一個強大的敵對國託孤,這樣才能保證兒子的安全,這樣才能讓他死的了無牽掛。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伍子胥死後,吳國的擎天之柱崩塌,不久,越王勾踐率軍攻滅吳國,夫差在無邊的悔恨之中伏劍自殺,完成了他這一生中唯一的壯烈之舉。掛在吳國城門上伍子胥的頭顱,緩緩閉上了眼睛。姑蘇台榭,終究成了麋鹿游所,明明早知會如此,仍閉上眼不忍再看,讓自己無知無言,只有潮起潮落的吳江水,溫柔的承載起一個復仇男子的寂寞靈魂……

子胥今日委東流,吳國明朝亦古丘。大笑夫差諸將相,更無人解守蘇州。 ——胡曾(唐)《全唐詩?吳江》

一人之來可以興國,一人之死可以亡國,這就是伍子胥的傳奇,它在古老的吳江越水中,在一個個浪花與浪花之間淵遠流傳。故事的結局,是楚人輔佐的越國滅掉了同樣楚人輔佐的吳國,到得此時,一切恩恩怨怨,似乎已經終結了。然而,另外的恩怨,又在他們身後的時空中屢屢上演,並愈演愈烈,似乎永遠無法終結。因為,只要這個世界還有人類,仇恨就會繼續,繼續奴役著,一個又一個疼痛難安的靈魂。

(完)

下周將連載第一卷:烈烈先秦 《千古名將英雄夢》第三話 小人還是偉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吳起

---------------------------------------------------------------

第一卷:烈烈先秦 《千古名將英雄夢》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江湖閑樂生 

6.夜宴

三個月後,專諸學成歸來,王僚的死期到了。公子光依計進宮找到王僚,請他去參加自己精心準備的鴻門宴:「有皰人自太湖來,新學炙魚,味甚鮮美,為兄不敢獨享,故特請大王駕臨寒舍共嘗美味。」 王僚聞言食指大動,為了那頓致命的美味,他一口答應前去送死。當夜,全副武裝的吳王僚興師動眾的來到公子光府第,命運的宴席開始了,先上酒和前菜,可有一點,所有的服務員必須在堂下搜身,檢查沒有攜帶危險品才能膝行上前,再由兩旁的武士押著獻上酒菜。這些個可憐的服務員脖子上都架滿了劍,別說爬起來行刺了,只要你膽敢抬頭看一眼大王的芳容,就二話不說砍掉你的腦袋,讓你去給閻王爺上菜去。到了該上主菜的時候了,專諸捧著他的寶貝魚,來到堂前,旁邊的武士上下其手,將他的身子搜了個遍,還不放心,又讓他換上一身別的衣服,這才押著他膝行到王僚席前。專諸奉上那盤催命的美味,裡頭是一條鳳尾鱭魚,捕自酷暑時節的吳江。現在,它安靜地躺在盤中,睜著一雙無辜的魚眼,渾身散發出寒梅的清香。王僚忍不住俯下身來,長長的吸了一口氣,嘆道:「好魚啊好魚,寡人得嘗如此美味,死亦無憾!」專諸臉上突然露出了一個詭異的笑容,猛地從魚腹中抽出短劍,但見殿宇上掠過一道青鍔光帶,劍刃穿過空氣,牽引著專諸的軀體,風馳電掣般直入王僚胸口,勢大力沉,貫穿三層堅甲,透出背脊。(真好專諸,真好「魚腸」!)王僚不可置信的看著自己的鮮血從胸前狂涌而出,灑在他和專諸的身上,再流到案上,將那面前那盤該死的美味染成一片殷紅。與此同時,無數的劍戟也刺穿了專諸的身體,專諸用進最後的力氣,猛撲而前,將身上的劍戟頂入王僚的體內,血飛濺起來,飄舞在空中,猶如晚霞一般艷麗。兩個千瘡百孔的身體撞倒席案,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眼見著是活不成了。專諸成功了,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刺客,在失去意識之前,他想起了心愛的光哥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我,爾身也。」而王僚在失去意識之前,腦海中閃過的最後一句話卻是:「居然想到把兵器藏在魚肚子裡面,他娘的還真有創意!更他娘的倒霉的是,老子死了也沒嘗到那破魚!」血,到處是血,刺鼻的血腥味伴著誘人的魚香,沁入肌膚,直達心房。大殿里的空氣凝固了,王僚的衛隊全都被震懾住,個個呆若木雞,一時不知所措。公子光的一干小弟趁勢殺出,將這些沒頭的蒼蠅來了個一鍋燉,然後擁著公子光升車入朝。公子光把所有的文武百官聚集起來,曆數王僚之罪,然後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群臣唯唯,無人敢出異言,一個個乖乖磕頭。公子光安定下來群臣,繼而褒獎有功人員,封伍子胥為行人並參議國事,起用專諸之子做上卿,又廣散財帛賑濟貧民,大家覺得這公子光當國君和王僚當國君也沒啥不同,自己還落了不少好處,也就都接受了這個現實,沒人肯幫王僚出頭了。至此,吳國的權力之棒總算在流血最小的情況下交接到了政變者的手裡,屬於吳王闔閭和伍子胥的吳國新時代來臨了。只死一個王僚和幾個侍衛,總比大規模的宮廷暴亂要好的多。這,才是伍子胥的真實想法。

7.復仇的準備

吳王闔閭如願當上王位,接下來就要依約助伍子胥報仇雪恨了。不過這說的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要知道,楚國可是橫行天下數百年的春秋一大巨頭,地盤大,小弟多,坐擁雄兵二十餘萬,區區一個吳國,新崛起的東海小邦,想要一舉滅掉泱泱大楚,那簡直就是在做夢。可是伍子胥偏偏不認命,他就是要給世人看看,小老鼠也能扳倒大巨象。就算現在一時扳不倒,終有一天扳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自他逃出楚國,已經快十年了,再等個十年,又何妨!如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讓吳國強大,只有吳國強大了,才能幫他報仇雪恨,才能讓楚國人知道,得罪我伍子胥是他們有生以來所犯的最大錯誤。而國家要強,最關鍵的就是要讓百姓安居樂業。所以,他首先必須加快吳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多建城邑、糧倉、兵庫,如此一來,吳國內有可守,而外可以應敵,滅楚之業,那就有希望了!說干就干,伍子胥於是加派地質專家和氣象學家考察地形、水質、氣候、風土人情,最後決定在姑蘇山(今蘇州市木犢鎮靈岩山)東北三十里建起一座規模宏大的闔閭城,(又稱「吳大城」、「姑蘇城」),其位置就在今天的蘇州古城區。2500多年來,它就如一輪明月,般照耀在我國東南沿海,譽為「全國第一古城」。這座姑蘇古城現在看來也許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卻是春秋時代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其周長四十七里(要知道周朝的王都之制也不過「方九里」、即周長36里,可見姑蘇城之雄偉),共有八個陸門,八個水門,依山傍水,四通八達,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真乃江東一大都會也。此外,為了防備吳國的死敵越國,伍子胥還在姑蘇城的南面建了一個衛星城市,其周長十里,且南、北、西面都有高大的城門,其中兩座城門邊還修有水門,一座水門有城樓,另一座水門路邊裝有木柵,唯獨不在西面建門,為的是斷絕越國的光明。不出一年,姑蘇城拔地而起,吳王闔閭大喜,立馬將國都從梅里遷了過來,一時間,姑蘇城大興土木,宮殿、樓宇、市場、糧倉,比比皆是,水陸交通,冠蓋雲集,各國商人和打工仔蜂擁而至,端地是熱鬧非常,這個新興的沿海發達城市,立馬成為了天下各國媒體的關注熱點。東方之珠姑蘇城的建立,使得吳國一躍成為能與楚國分庭抗禮的南方強國,春秋歷史從此拉開了新的篇章。基礎設施完備以後,伍子胥又開始加強吳國的軍事建設,訓練士兵,教以戰陣射御之法,並積極部署新式武器的研發。因為吳國地處水網交錯、叢林遍野的水鄉,難於車戰,步兵和水軍遂成為吳軍的主要兵種,而寶劍則成了這支軍隊最有效的殺傷性武器。所以他專門在位於今南京城南中華門外十公里處的牛首山下建了一座兵工廠,鑄劍數千,號曰「扁諸」,並高薪聘請來武器專家幹將莫邪夫婦,為他鑄造神兵利器,這就是那對千古奇兵「幹將莫邪」的來歷了。就算做了這一大堆事情,伍子胥覺得還不夠,因為吳國,還缺少一位真正的能夠一舉定乾坤的將才,協助他,共襄伐楚大業。恰在此時,伍子胥碰上了他生命中的第六個貴人,兵家聖祖孫子。孫子,名武,字長卿,《吳越春秋》說他是吳國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又說他是齊國人,乃是齊國大族田氏的後代,後來因為齊國的內亂逃到了吳國,歸隱田園,專心研究天下兵法,是為《孫子兵法》。這一部《孫子兵法》,天下聞名,我就不多加介紹了。總之,伍子胥得到了孫武這位大能人,那可真是雙劍合璧,天下無敵了。於是雙方齊心協力,結合吳國士兵的特點,共同創建出了一支精銳無比的「海軍陸戰隊」,不多,總共是三萬人。俗話說兵在精不在多, 由這些視偷生為最大恥辱的吳越壯士構成的軍隊,註定將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吳越人獨特的民族精神已經為春秋爭霸鑄出最鋒利的王者之劍,這三萬姑蘇子弟,一人判死,百人不敵;百若齊心,就足以讓吳國橫行天下了。為什麼吳國的主力是「海軍陸戰隊」,而不像中原諸國一樣使用「裝甲車部隊」呢?那是因為江南之地,水行而山處,其民以船為車,以楫為馬,習於水斗,往若飄風,去則難從,所以吳國的水軍,天下聞名。但是要和楚國甚至中原諸侯打仗,光用水軍可不行,因為最終的攻城略地,還是得靠陸軍來完成,所以孫武和伍子胥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決定建立一支特殊的海軍陸戰隊,他們根據中原的車戰戰法,結合水戰特點,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海軍陸戰隊編製,其主要由大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組成。大翼相當於戰車部隊中的重車,主要負責運輸和防禦;小翼相當於輕車,主要負責進攻和追擊;突冒相當於衝車,主要負責突擊和偵查;樓船相當於樓車,是一種有疊層的大船,十分高大,是負責指揮的旗艦;橋船則相當於輕足驃騎,主要負責掩護大部隊作戰。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春秋時代我國先民的智慧和技術水平,以為吳國的這支「海軍陸戰隊」用的只是些小竹排什麼的,其實春秋時期吳國的造船業已經十分發達了,當時大大小小的船場遍布太湖沿岸,建造大船的船場稱為「船宮」,建造中小船隻的則被稱為「石塘」,其分工之細,技術之高,令人嘆為觀止。從各方面的記載來看,吳國這支「海軍陸戰隊」 的戰艦規模十分驚人,據《越絕書》佚文記載的伍子胥《水戰兵法》:「大翼一艘,廣丈六尺,長十二丈,容戰士二十六人,擢五十人,舳艦三人,操長鉤矛斧者四吏,僕射長各一人,凡九十一人,當用長鉤矛長斧各四,弩各三十四矢,三千三百甲兜鍪各三十二。」以今日尺寸來計算,大翼長約20餘米。船上有士兵近百人,且有齊整的裝備,能攻能守,簡直就是一座強大的水上堡壘。大翼都是如此,樓船的規模可想而知。如果吳國的這支「海軍陸戰隊」只是把船造的大一些、快一些,那就也沒啥稀奇的,它之所以能打遍中原無敵手,還有另外一個可怕的地方——這些士兵不但善於水戰,而且精於陸戰。這三萬姑蘇子弟,在船上他們就是橫行水上的霸主,下了船他們就是可怕的陸戰機器,在川澤密布的江南地區,短劍輕甲的機動步兵才是陸戰的王道,他們行動靈活、奔跑如飛,這些優點都是笨拙而機動性差的戰車所無法比擬的。楚國因常年與山西的晉國爭霸,所以一直致力於發展戰車部隊而忽略了水師和步兵建設,可是戰車的強大衝擊力在廣闊的平原上十分有效,到了南方水網丘陵地帶可就不那麼靈光了,吳國來去如風的「海軍陸戰隊」正是它們的剋星。伍子胥請來的這位孫武子不愧為中國兵家第一人,他不但使「兵不厭詐」的軍事思想替代了從前「不擒二毛」、「退避三舍」等講求仁義的戰爭形式,而且讓步兵成為了戰爭的主角,後來到了戰國時代,不合時宜的戰車部隊也就逐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8.游擊戰

基礎軍事建設已初見成效,伍子胥也要開始小時牛刀了,從公元前511年開始,吳國將軍隊一分為三,更番侵擾楚邊,聲東擊西,以疲乏楚人的兵力。如此一來,吳出一師,楚必皆出;楚出則吳歸,打完了就跑;讓楚人疲於奔命,一點一點耗干楚國的國力,此消彼長,等到吳國的國力超過了楚國,那就是大決戰的時候了!這一招,就是所謂持久戰與游擊戰。簡單說來,無非就是十六個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招了,從前晉悼公跟楚國爭霸,用的也是這個方法。不過,伍子胥的方法更高明,效果也更好,因為他的三萬「海軍陸戰隊」擁有機動靈活的優勢,每次侵楚,都是速戰速決,打完了就跑,跑完了回頭再接著打,將游擊戰和持久戰有機的結合起來,用速度持久的打擊敵人,慢慢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同時麻痹敵國使其發生自己不會大舉進攻的錯覺,最後再農村包圍城市,突然直撲敵人的重點城市,一舉定勝負!咱們共產黨毛主席也是學我們老祖宗孫武子這個方法打倒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這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謂的,兵貴神速。結果,幾年下來,楚在大別山以東的城邑及屬國悉為吳有。至此,楚國失去了與吳軍對峙的緩衝地帶,又連年被吳軍襲擾,疲於奔命,導致諸侯離心,盜賊蜂起,內外動蕩,百姓苦不堪言。伍子胥與孫武,這些年來真是度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在一起,為共同的政治理想並肩奮鬥,而他們的大王又是這樣的野心勃勃更懂得知人善用。他們對彼此都這樣的了解,他們每天討論的,都是最偉大的事業與夢想——他們要讓吳國成為傲視天下的霸主,即使是讓中原諸侯心驚膽寒的楚國,只要他們願意,一樣能將之親手覆滅!仔細想來,那一段被仇恨日夜著煎熬的歲月,卻是這樣的美好,那是許多人一生也無法企及的輝煌。經過幾年的準備,伍子胥他們終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股東風,就是一個絕好的時機,一根最完美的導火索。這個絕好的時機,很快就出現了。歸根結底,還是楚國自作孽,不可活。原來,從前的楚平王以及費無忌,早已魂歸天國了,如今在楚國當家的老大,乃是楚昭王以及令尹囊瓦。(到頭來,伍子胥還是沒能手刃仇人,世界上最遺憾的事,莫過於此。)而這個楚昭王,正是楚平王與秦女孟嬴所生的那位太子珍,當時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小毛孩兒,一切大權,都把握在令尹囊瓦的手中。而糟就糟在,這個囊瓦同費無忌一樣,也是一個小人,而且有過之無不及。他貪財。其實當官的,很少有不貪財的,但是事情,不能做得太過分。而囊瓦這小子,就是貪過頭了。他萬萬沒想到,他這一貪,竟給楚國惹來了彌天大禍。原來,在楚國的北邊兒,有兩個小國,一為唐國,一為蔡國,它們都是楚國的忠實小弟。有一次,唐成公與蔡昭侯來楚國郢都拜見楚王,還帶了一大堆寶貝來拍馬屁。蔡昭侯是個土財主,比較有錢,他帶來了一雙羊脂白玉佩,二副銀貂鼠裘,並各將一件獻給了楚昭王,自己則留著另一套,兩人穿在身上就像情侶裝一樣,出入朝堂,羨煞旁人。楚令尹囊瓦看著很眼紅,他也想要這麼一件貂皮大衣,穿在身上多颯啊,你蔡侯朝賀完了就要回去,留著那衣服有啥用,不如給了我,讓我和大王同穿情侶裝,一對璧人,笑傲朝堂,豈不是一段千古佳話?可是蔡侯不捨得給,也不願給,他想:楚王才是我的老大,你算個什麼東西,給你,哼,別糟蹋了我的寶貝!囊瓦自討了個沒趣,十分鬱悶,於是他又接著去找唐成公索賄,希望這個傢伙會稍微識相一些。原來唐成公也有寶貝,乃是兩匹寶馬,名為「肅霜」,他架著這兩匹高頭大馬在楚國大街上往來馳騁,威風凜凜,帥氣逼人,郢都的楚國MM們一下子被這位英俊瀟洒的白馬王子唐成公迷倒了大半,更是羨煞旁人。(「肅霜」其實是一種大雁的名字,其羽如練之白,高首而長頸,馬之形色似之,故以為名。)可惜,唐成公與蔡昭侯一個脾氣,怎麼說就是不鬆手。囊瓦於是大怒,竟派人將蔡昭侯和唐成公這兩個倒霉鬼軟禁起來,不放他們回去,而且一扣就是三年。囊瓦這就是做過頭了,索賄不成就綁架人家,這跟黑社會有啥區別。結果,唐國人與蔡國人沒轍,只好乖乖交出寶貝,總算把人給贖了回來。蔡侯與唐侯吃了三年的苦,如今雖重獲自由了,但他們心裡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兩人一商量,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投靠吳國,跟楚國人翻臉!這下子伍子胥的機會可來了,楚從前之所以難攻,就是因為小弟太多,吳軍很難一路攻到它的老家去。而唐、蔡兩國雖是蕞爾小國,但位居楚國的北部側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蔡國在今河南新蔡,唐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如今有了唐蔡兩個中轉站,吳軍則可避開楚國正面,進行戰略迂迴,大舉突襲,直搗其腹心去。搞得好,說不定還可以一舉攻下郢都來,刨掉它楚國的祖墳,為伍家一門報仇雪恨!

9.突襲

機會既然來了,當然不能輕易放過,於是在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御駕親征,率吳軍三萬「海軍陸戰隊」,從水路繞過楚國在江淮一帶的重兵,迂迴到河南的蔡國,與唐蔡聯軍會合,緊接著,三國聯軍厲兵秣馬,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說今安徽鳳台)後,吳軍卻突然舍舟登陸,由向西轉而向南,改從陸路進攻楚國。現在問題來了,既然吳軍自稱水戰天下第一,應該繼續西進至漢水,然後沿漢水南下,直搗郢都才對,伍子胥為啥要突然舍舟等陸,與楚軍在陸地上較量呢,這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嗎? 為了把這場戰爭解釋的更清楚,咱們有必要把楚國的地理形勢講一下:楚國在長江以北共有兩條大河,一條是淮水,一條是漢水。淮水是東西走向,在楚國的北部邊境;漢水是南北走向,向南注入長江,將楚國的領土劈為左右兩半兒;而楚國都城郢都就在淮水的南岸漢水的東岸。按常理,吳軍應該沿淮水西進至淮漢交匯處然後沿漢水向南直搗郢都,這也是所有正常的軍事家都會選擇的路線。而楚國人也是這麼判斷的,所以他們在淮水漢水交接處布下了重兵,準備在這裡和吳軍決一死戰。可是當天下人都認為吳軍會走水路的時候,伍子胥與孫武卻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選擇走陸路。這是因為楚國地大兵多,久戰對吳軍不利。如果吳軍西行逆流走水路的話,速度必然放慢,從而拖延戰機,給楚軍以喘息的機會,到時候楚軍有了防備,吳軍必會陷入到苦戰之中,進退不得!所以伍子胥與孫武決定速戰速決,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從陸路往南直插其縱深,打他個措手不及。其實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兵貴神速。沒錯,速度!這,就是吳軍領先於當時時代的最大武器。拿破崙曾經說過:「軍隊的力量與力學中的動力相似,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足以增加取勝的機會。」論戰鬥力,吳軍也許不是天下最強,但是論速度,吳軍絕對是天下最快,這就好比籃球比賽,速度最快的後衛永遠不怕力量最強的中鋒,因為不等你的超強封蓋,人家已經閃電般突破上籃了。就這樣,吳國的「海軍陸戰隊」進行了「諾曼底登陸」行動,在淮汭舍舟上岸,並以3500名跑的最快的精銳士卒為「海豹突擊隊」,身穿輕甲,手執短劍,迅速通過楚國北部大隧、冥阨、直轅三關險隘(在今河南信陽),由於楚國根本沒有想到吳軍會走這條路,所以這三個險要無比的關隘這時候全變成了擺設,任由吳軍有如無人之境般沖了進來。伍子胥與孫武的戰略奏效了,他的這支「迅速反應部隊」速度真是快的驚人,等到楚軍回過神來,他們已經南行越過大別山,再從豫章折向西直抵漢水東岸,離楚國都城不過百里。伍子胥與孫武不愧為天下數一數二的軍事奇才,他竟然早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掌握了在二戰時期曾大出風頭的「大縱深作戰理論」,也就是以快速反應部隊迅速壓制敵整個防禦縱深,在選定方向上突破其戰術地幅;一旦在敵人的防禦中撕開了一個突破口,負責擴張戰果的梯隊就應該迅速進入突破口,迅速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吳軍這3500名精銳前鋒不正是「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快速反應突擊隊,而跟在後面的26500名吳軍不正是這個理論中負責擴張戰果的後續梯隊嗎?當吳軍像幽靈一般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的時候,楚昭王這才慌了手腳,急派令尹囊瓦和左司馬沈尹戌,傾全國二十萬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自小別山至大別山一帶擺下陣勢,與吳軍對峙。遙望對岸,伍子胥忍不住潸然淚下,十六年了,自己離開楚國已經十六年了……這十六年來,他在異鄉無數次孤獨的思鄉、落寞的流淚,無數次感到生命如煙一般縹緲,羽毛一般輕飄,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會記起父兄的冤死、嗜骨的仇恨,這些東西化作一個大的重量,壓在他身上,使他感到真實,感到生命的分量,——他還要一步步地前進。這十六年來,他含冤受屈忍辱偷生,付出了滿頭的白髮和十幾年的青春歲月,為的就是現在這一刻……君子報仇,十六年不晚,自己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這一戰,無論如何,都不能輸!

10.柏舉之戰

比賽時間:公元前506年11月18日比賽地點:柏舉,楚地,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的革命老區湖北麻城,兩千多年後,在這裡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麻城暴動,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至此發源。吳軍選手:統帥吳王闔閭副帥伍子胥參謀長孫武隨軍將領專毅(專諸之子)先鋒夫概(闔閭胞弟)督糧官公子山(闔閭次子)後軍蔡侯、唐侯吳軍總兵力:吳軍三萬,蔡唐聯軍約三萬,總計六萬,號稱十萬。楚軍選手:統帥令尹囊瓦,副帥左司馬沈尹戌,隨軍將領武城黑,先鋒史皇,後軍薳射。楚軍總兵力:二十餘萬比賽意義:伍子胥的復仇之戰,「南蠻」與更「南蠻」的大決戰,步兵與車兵的大角逐。比賽結果:以少勝多。吳國大勝

吳軍方面決策層的能力,大家都很熟悉了,至於楚軍方面的幾個頭頭,除了囊瓦是個只會要錢的草包外,武城黑和史皇兩個也都是正宗的活寶,這裡面也就副帥沈尹戌有點能力,這幾年來楚國對吳少數的幾場勝利,都是他的傑作。而對於目前的戰局,沈尹戌對囊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吳軍雖然進兵神速,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戰線太過深入,給養難繼,萬一後路被截,必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他建議由囊瓦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牽制吳軍不得西渡。而他本人則率部分兵力北上息邑方城(今河南方城),召集那裡的楚軍(息邑是楚國北部軍事重鎮,布有重兵),迂迴到吳軍的側背,用火焚毀其留在淮汭的戰船,再用木石阻塞吳軍已然躍過的北方大隧、直轅、冥阨三關,從而切斷吳軍的歸路和給養線,讓這支吳軍變成孤立無援的死軍,然後再與囊瓦主力實施前後夾擊,一舉將其殲滅。囊瓦聽完了沈尹戌的分析,大喜道:「司馬高見,吾不及也!」就這樣,沈尹戌帶著自己的部隊,按原定計劃北上了,可是沒等他走遠,囊瓦老夫子又變卦了,這一切都源自武城黑和史皇這兩個活寶的餿主意。武城黑說:「吳人舍舟從陸,違其所長,孤軍深入且不識地理,不如速擊之,以獨享大功!」如果說活寶一號武城黑只是有點自信過頭了的話,活寶二號史皇就完全是個搬弄是非的小人心態了,他說:「楚人愛令尹者少,愛司馬者多。若司馬引兵焚吳舟,塞隘道,則破吳之功,彼為第一也。令尹官高名重,豈能以第一功讓於司馬乎?不如從武城將軍之計,渡江決一勝負為上。」囊瓦一聽,心思便開始活動了:沒錯啊,我身為楚國執政,怎麼能被下屬搶了風頭呢?這以後叫我還怎麼在楚國混哪!我能把頭功讓給他老沈嗎,我不能。於是,在自信心與虛榮心高度膨脹的刺激下,囊瓦做了他一生中最失敗的一個決定:命令楚軍主力全部渡過漢水,沿大別山小別山一帶向吳軍發起總攻,要趕在沈尹戌完成迂迴包抄行動前,一口吃掉吳軍,獨自享受成功後的鮮花與掌聲。可是囊瓦想得太美了,等待在漢水對岸的,並不是什麼鮮花和掌聲,而是伍子胥與孫武送給他的一頓棍棒大餐。伍子胥與孫武的計策很簡單,你囊瓦不是急於求勝嗎,那我就往後撤,退至大別山和小別山的群山峻岭之中,利用丘陵、山地的有利地形,發揮吳軍步兵多、機動靈活的特點,抑制楚軍兵車多、利於平原作戰的特長,在運動戰中逐漸消耗楚軍的兵力和士氣,然後尋找機會,一舉擊敗不可一世的楚軍。囊瓦這個草包一見吳軍後撤,大喜過望,還以為吳國人怕了自己,遂命令三軍全面出擊,在後直追。伍子胥與孫武見楚軍已然中計,遂命先鋒夫概率領他的秘密武器「木棒軍」,給囊瓦一點厲害看看。「木棒軍」,名字好似不雅,卻是吳軍中王牌主力。這些人都是伍子胥在三萬故蘇子弟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三百名大力士,他們天生神力,在高強度的訓練下練成了身披重甲還能揮動五米長、碗口粗木棒的能力,殺傷力極為驚人。三百名大力士是百里挑一,他們的頭頭夫概更是萬夫莫當的猛將,在吳國,論武功,論衝鋒陷陣,他夫概說自己第二,吳國沒有人敢說自己第一,就算是白髮魔男伍子胥,恐怕也要低頭認輸、自愧不如。他帶著這群「斯巴達三百勇士」,衝進史皇的先頭部隊之中,一遇楚兵,就沒頭沒腦的打將過去,楚國的戰車兵雖然裝備精良,素質一流,但哪裡曾見過如此陣勢,被吳兵亂打一陣,史皇大敗而走。囊瓦雖然敗了頭陣,但仍自信滿滿,史皇的先頭部隊並不是楚軍的主力,局部的失利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它吳軍不過才三萬人,就算加上唐蔡的一群垃圾,滿打滿算不過六萬,而自己的兵力則數倍於敵人,只要全線壓上跟它硬碰硬,沒有道理會輸的。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尋找吳軍主力,畢全功於一役,幹掉它的指揮系統,那就一切OK了。囊瓦錯了,他錯就錯在沒有意識到吳軍的強大與闔閭的必勝決心,他滿以為這次吳軍還是和以前一樣打完了就跑,跟他玩游擊戰,沒撈著什麼便宜就會退回吳國去。他覺得只要給對方一點厲害看看,把他們打跑,就可以像平常一樣舒舒服服回家睡覺了,大王還賞賜幾千兩黃金、幾座府第、幾個美女.……所以他只想著快快地找到敵人,解決他們,從而忽視了吳軍的真正意圖:闔閭和伍子胥是拼了老命來的,不打到郢都,他們絕對不會回去。接下來囊瓦的大軍又和吳軍在大別山至小別山之間打了兩仗,都沒有占著什麼便宜,還損失了幾千兵馬,囊瓦泄氣了,他覺得自己就像動畫片《貓和老鼠》裡面的那隻傻貓,沒抓著老鼠的一根腿毛,還被對方騙走了不少乳酪,再這樣下去主人非要把自己掃地出門不可。於是他拉著自己的小兄弟史皇,鬱悶地說:「伍子胥用兵,果有機變,不如棄寨逃歸,請兵復戰。」史皇雖是個活寶,卻也算是一條漢子,他對囊瓦的膽小行為很是不屑,說:「令尹率大兵拒吳,若棄寨逃歸,吳兵一渡漢江,長驅入郢,令尹之罪何逃?且我軍不過損兵數千,奮力一戰,事仍大有可為。」其實史皇也錯了,楚軍的戰鬥減員雖然不大,但這些天來他們一場勝仗都沒打,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他們開始懷疑,這個貌似信心滿滿卻無能之極的老大,到底能不能給他們帶來一場勝利。對於戰爭而言,士氣的損傷往往比戰鬥的減員還要可怕,可惜,徒有勇氣的史皇不懂得這一點,而大草包囊瓦就更不明白這個道理了,他聽了史皇的一番話後,其可笑的自信心又莫名其妙的膨脹起來:沒錯,我囊瓦坐擁二十萬賭本,現在只不過輸了幾千塊錢,怎麼能就這麼泄氣不玩兒了呢?有賭不算輸,不行,我要接著賭,我要翻本,把輸掉的錢全部贏回來!正在草包囊瓦低頭意淫不止的時候,前方傳來了兩個好消息,讓他一下子歡跳了起來:

1.楚昭王得知前方戰事不利,又給他派了一萬援兵來,雖然主帥是一向跟他不和的薳射,但賭本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對他而言不能不說是一件大好事。

2.吳軍主力突然停止了後撤,在柏舉擺下了陣勢,似乎要跟自己梭哈了。

太好了,老鼠終於不跑了,這真是自己翻本的大好機會,兄弟們,磨好你們的尖爪利牙,準備好好的大塊朵頤吧!伍子胥與孫武為何突然不再跟囊瓦玩這場貓抓老鼠的好戲了呢?因為他們知道,幾天來這隻蠢貓已經被自己完全給拖垮啦,現在不玩死它,更待何時?就讓你們這些傻貓瞧瞧史前巨鼠的威力吧!

在公元前506年11月18日這個寒冷的清晨,柏舉山區大霧瀰漫,吳楚兩軍面對面的擺開了陣勢,微曦的晨光中,飄揚的旌旗和閃亮的盔甲一眼望不到盡頭,幾十萬人的戰場上竟然一片寂然,只有偶爾幾聲馬嘶打破清晨的寧靜,肅殺的氣氛壓的所有人喘不過氣來,這場糾結了好久的貓鼠決鬥終於就要鳴鑼開戰了!這時吳國最兇猛的一隻老鼠夫概找到鼠王闔閭,說:「楚帥囊瓦貪而不仁,素失人心,且楚軍連敗,士卒皆無鬥志,我軍若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可必全勝。」闔閭沉吟道:「不可!楚雖連敗,然其兵力數倍於我,且今日大霧瀰漫,此非決戰之時也。」夫概無奈,只好退了出來,但他左思右想,覺得不應放棄這個勝敵的良機,於是決定豁出去,將自己五千部曲扯上,朝楚二十萬大軍直接攻了過去。區區五千兵就敢沖敵二十萬,夫概果然不愧為吳軍第一猛將兄!和夫概上次用的三百重甲木棒軍不同,夫概的這五千精兵,都是一色的輕甲劍兵,他們所使用武器的俱是吳王闔閭費盡心血打造的「扁諸」利劍,其削金如泥、吹風斷髮,最適合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簡直將步戰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往往取決於它主帥的性格,囊瓦貪生怕死,帶出的兵自然都是些窩囊廢;夫概勇猛無敵,帶出的兵自然都捍不畏死,一個個似虎入群羊,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而囊瓦萬萬沒有想到吳軍這麼快就發起了衝鋒,再加上大霧瀰漫,一時間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有多少兵馬,一下子慌了。適逢清晨,很多楚軍還沒來得及吃飯,就匆匆的投入了戰鬥,好死不死又遇上了這一群不怕死的瘋子,結果很快就亂了陣腳,潰不成軍。夫概就像一個頂尖籃球後衛,一點兒假動作不做,光速突破籃下,直接在內線扣籃得分了。這真是一場變態的戰爭,兵力的多寡在這個時候似乎起不了任何作用,在夫概這個狂人如驚濤駭浪般的攻擊下,囊瓦的指揮系統轟然崩潰,他引以為傲的「裝甲車」部隊,在柏舉這塊典型的丘陵地帶根本發揮不了任何優勢,甚至沒來得及衝鋒就被吳國的步兵團團圍住,無數手握長戈的楚車兵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兒就被莫名其妙的砍掉了腦袋,飛濺的鮮血飄揚在漫天的濃霧之中,將柏舉的天空染成了艷麗的緋紅色。伍子胥默默的欣賞著夫概這個暴力美學大師所表演的精彩傑作,臉龐卻出乎尋常的平靜。——楚軍完了!他深吸一口氣,輕輕揮舞了一下手中的令旗,頓時,雷鳴般的鼓聲響起,三萬吳軍齊聲吶喊,對楚軍發起了最後的總攻。吳軍主力全部壓上來了,他們的臉龐清晰可見,每個人的眼神,就像三天沒吃飯的餓鬼盯著一盤燒豬。二十萬楚軍頓時變成了一堆被獵人圍捕的野豬,為了避免再變成「燒豬」,他們紛紛丟盔棄甲,亡命奔逃,只留下堆積如山的屍體和漂浮在漫溢血海之中的武器輜重,稍稍延遲了吳軍衝鋒的腳步。沒有想到,一次無組織無紀律的軍事行動竟然收得如此奇效,誰能想到,吳人不按牌理出牌,敢用五千兵去衝擊楚二十萬大軍?囊瓦的輸就輸在膽小,賭博千萬不能怕輸,一怕輸就完了,而夫概的膽子就很大,大的讓人跌破眼睛。因為剽悍的人生,從來不需要解釋。伍子胥萬萬沒有想到,勝利居然來得如此迅速,不到一個早晨,楚二十萬大軍分崩離析,大將史皇和武城黑戰死,主帥囊瓦棄軍而逃,亡命鄭國,從此楚國的死活,與他再無半點關係。唉,囊瓦這個小人,真是比費無忌還要不堪,費無忌人品不行,至少還有些小聰明,而這個囊瓦,不但貪財、自私、沒主見,而且狹隘、無能、貪生怕死,人類所擁有的劣根性幾乎全給他佔光了,楚國用這麼一個誤國誤民的小人當令尹,別說二十萬楚軍,就算再多個幾倍,恐怕也難以逃脫敗亡的結局。想來伍子胥應該覺得挺沒勁的,楚國除了兵多,一無是處,打贏了都沒啥成就感。接下來的幾仗就更沒意思了,無非就是追在楚國的潰軍後面一頓亂揍。包括柏舉之戰在內,一共是打了五仗,吳軍五戰五勝,一路狂追數百里,一直打到了郢都城下。這會兒還有啥好說的,攻城吧!

10.鞭屍

二十萬楚軍就這麼灰飛煙滅了,小夥子楚昭王嚇的屁滾尿流,趕忙收拾包袱,帶著心愛的小妹羋畀(mǐ b)和寵臣鍼(zhēn)尹固(鍼尹,又稱箴尹,楚國官名,主規諫),坐上船,從郢都西門出城跑路。楚國大將昭王的叔叔公子子期正在城上戰鬥,聽說大王先跑了,只得帶著百官和剩下的楚軍追上去護駕。至此,郢都全面失守,吳軍就這麼輕輕鬆鬆的攻破了這個春秋時代數一數二的大國都城。算起來,郢都易手的這一天距離柏舉之戰才不過十天,其速度之快,就連伍子胥自己都沒有想到。天下都震驚了,這就像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神秘少年一夜之間竟大敗武林絕頂高手一戰成名一般,這樣的結果實在令齊、晉等大國瞠目結舌——他們聯合中原華夏各國,費了無數心機,花了幾個世紀,都沒能實現的事兒,一個伍子胥,加上一個孫武,再加上一個少有耳聞的水邊蠻族,竟然只用了不過三萬兵力,幾十天的功夫,就將楚國這個龐然大物搞定了!?確實令人難以置信,但這就是事實,此一役,吳軍千里奔襲,席捲楚境,五次連續作戰,五戰五勝,以三萬兵力,狂勝楚二十萬大軍,奇蹟般的打下了春秋時代唯一被攻破的大國都城:楚國郢都,給數百年來稱雄天下不可一世的楚國以空前的創傷,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光輝戰例。吳國的這場勝利,代表著舊時代舊戰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全面崩塌,伍子胥與孫武在這場戰爭中創造性地使用了數千年後在二戰時期大放光芒的「連續作戰理論」和「大縱深作戰突破理論和追擊理論」,這裡面有不少戰法都是超越了那個時代的偉大創舉,各中的奧妙,且讓小生慢慢道來:我們都知道,春秋時期的爭霸戰,往往都是一戰決勝負,也就是雙方選一個戰場,架著戰車面對面衝鋒,誰的陣腳先亂,誰就算輸,對方一投降,這仗就打完了,從前楚宋爭霸的泓水之戰;晉楚爭霸的城濮之戰、泌之戰;以及秦晉爭霸的韓原之戰、崤之戰莫不是如此——這是春秋古風,那時候大家打仗,還是頗厚道的,從來沒有人會一仗接一仗,痛打落水狗,非要致人於死地不可,因為那時戰爭的宗旨是爭霸,爭霸戰爭,爭個名分嘛,只要承認我的權威,聽從我的指揮,做我的小夥伴,尊我老大,就可以了,無須趕盡殺絕。當然,這是指強國之間的爭霸戰,吞併小國的戰役,不在此討論之列,再說小國往往就一個城,打完了就算,也不存在連續戰役的說法。可是到了春秋末期,連續戰役的情況開始出現了,而吳楚之間的這場柏舉之戰,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連續作戰的經典戰例,而作為這場戰役的實際指揮者,伍子胥與孫武開創了「連續作戰理論」在軍事行動上的首次應用,這在我國軍事發展史上,意義十分重大。所謂「連續戰役」,簡單來講,就是為了粉碎敵人龐大的集團軍,所連續實施的一系列在時間上互相聯繫並能導致全線勝利的戰役。而「連續戰役理論」,其實質就是在實施頭一個戰役的過程中就考慮並準備下一個戰役,以防止供應中斷和運輸堵塞,達成戰鬥行動的連續性,不給敵人以變更部署和組織戰鬥的時間。吳軍在淮汭舍舟登陸後,運用「大縱深突破理論」,陸地疾行數百里,趕在楚兵增防之前,迅速突破三大險關,繼而與楚軍一路連續作戰五次,五戰五勝,這不是「連續戰役」,又是什麼?我們前一章還提到過,春秋時期的大多數戰役,「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其實這都是車陣的作派,《尚書牧誓》裡面講到武王伐紂,就是這個樣子:「不衍於四步、五步、六步」,走個四五步就要停頓下來,重新看齊,排好隊;「不衍於四伐、五伐、六伐」,砍殺四五下一定要停頓下來,大家再重新開始。這就是使用戰車作戰最大的一個缺點: 駕車技術要求高、機動性差。要知道,春秋時代的戰車不是現代的小轎車,沒有方向盤,更沒有安全氣囊,轉向進止完全要靠繩轡對戰馬的駕馭,而且底盤又高,輪子又大,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用這種東西打仗,當然慢吞吞、傻兮兮,難搞的緊。再加上戰車一追起來,無法與步兵協同,很容易被對方殺個回馬槍。也正因為如此,在城濮之戰,先軫沒辦法在大勝楚軍之後,趁勝追擊,擴大戰果。可是隨著部隊裝備的改進、戰略意識的提升以及步兵使用的增多,春秋末期的很多戰役已經不再遵循這個古法了,而「柏舉之戰」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突破性使用「大縱深追擊理論」的經典戰役。所謂「大縱深追擊理論」,就是進攻者一旦發現敵人準備退卻時,就應該立即轉入追擊,力求阻止敵軍有組織的退卻,在敵到達新的防禦地區並與從縱深開來的預備隊會合之前予以圍殲。吳軍在柏舉擊敗楚軍主力後,並沒有停住腳步,而是立即對敵展開了全面追擊,一路狂追數百里,遠遠超過了古法中規定的90里縱深,繼而竟一舉攻下了對方的大本營。這,就是步兵相較於戰車部隊的最大優勢,也是伍子胥在戰略意識上超越了先軫的地方。當然,這並不代表伍子胥比先軫就牛逼多少,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兩個相差了百來年的歷史人物,是無法簡單進行比較的。 吳軍進城,就好比一群鄉下人入了花花世界,自然舉軍若狂,大肆搶掠,將這個繁華古都,折騰了個底朝天。而我們的主人公,伍子胥,卻沒有這個心思,因為他要報仇!唉,伍子胥這一生,完全就是悲劇的一生,那一段噬骨的仇恨,就像他的影子一般,無時無刻不與他糾纏在一起,無論他怎麼做,都無法擺脫這個陰影,就算是他現在攻下了楚國的都城、毀掉了楚國的宗廟社稷,他的內心依然陰暗、依然彷徨,因為他真正想報復的人早已化作了一抷黃土,他生命中最深沉的恨意,最終竟輸給了時間!父冤死而不報,此無人心者也。不行,他一定要做一件事來稍稍平復一下從心中狂涌而出的仇恨之焰,不然的話,他非被這團烈焰燒焦了不可!伍子胥要做的這件事,就是挖出自己仇人楚平王的屍體,鞭屍泄恨。——我曾立下誓言,你所帶給我所有的痛苦,我一定要你加倍奉還,你雖然死了,但我也決不能就這麼饒了你,我要毀掉你在這個世界上所珍惜的一切,包括你的國家、你的宗廟、你的妻兒,還有你的屍體!要知道,在古代,鞭刑是上司對下屬、主人對奴僕懲罰時所施的常用方式,伍子胥選擇這種極度瘋狂而變態的方式對待楚平王的屍體,正是對楚王以及楚國最大的侮辱。於是,在一個暴雨交加的夜晚,伍子胥復仇男神附身,竟帶兵找到楚平王的墳墓,將楚平王的屍體給刨了出來!當棺蓋終於被鑿開,雨夜裡電閃雷鳴,天空霎時如晝,將那具屍體照的清清楚楚,毫髮可見。伍子胥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幅臉龐——楚平王,這就是楚平王熊棄疾的屍體,絕對不會錯!他沉默了良久,突然間爆發出一陣狂笑,他瘋了一般的笑著,瘋了一般的衝上去,用左腳狂踩屍體的肚子,又用右手挖出了屍體的眼睛,歇斯底里的喊道:「汝生時不辨忠奸,殺我父兄,死了還要眼珠何用!」接著,他又取出那一支用仇恨編織的鞭兒,開始發狂似的鞭撻楚平王的屍體,一下又一下,彷彿要將全身的力氣全部用光一般。無聊人士《吳越春秋》的作者東漢趙燁幫伍子胥數了一下,硬說他一共抽了三百鞭。於是我這個無聊人士也幫忙算了一下,三百鞭,就算兩秒鐘抽一鞭,中間還不能休息,也需要足足六百秒、十分鐘之久,伍子胥的體力還真好啊。終於,楚平王的屍體被抽得只剩下一堆模糊不堪的腐肉。伍子胥無力的癱倒在地,仰天狂笑,銀白的亂髮漫天飛舞,景色極其恐怖,令在場的所有人以為見到了來自地獄的惡魔。雨越下越大,伍子胥還在笑,俊朗的臉龐以不可思議的狀態扭曲著,無比猙獰。可是在漆黑的夜色中,沒有人發現,在伍子胥的笑容當中,有一滴晶瑩的淚珠慢慢從他的臉頰上滑落下來,惡魔,也會流淚么?其實這個世界上最痛的悲,就是笑著流淚。在這滴眼淚中,除了為父兄雪恨的欣喜,更多的是激動過後的空虛,以及無奈。伍子胥明白,就算自己再怎麼折磨楚平王的屍體,他的父兄,也不可能再活過來了,他並不是什麼白髮魔男,更不是什麼復仇男神,他,只是一個失去國家、失去親人,永遠找不到歸宿的可憐蟲。如果說這些年來他還有一個奮鬥的目標就是報仇的話,現在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努力為之奮鬥的東西了。從今天開始,他只是一具名為「伍子胥」的軀殼,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對他而言已經不再重要。伍子胥仍然像個落湯雞般傻傻的坐在暴雨中,狂風吹來,將他的淚水刮到了無邊無際的夜空之中,可是他的臉上,依然沒有任何錶情,彷彿這滿天的狂風暴雨根本不存在一般。他,什麼都沒有了,身體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就讓大雨,把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沖乾淨、沖光了吧,空蕩蕩的,就什麼都解脫了。

11.報恩

伍子胥滅楚鞭屍後,又去伐鄭。當年,鄭國的子產害死了伍子胥的舊主子好兄弟太子建,還派人追殺他,如此大仇,怎能不報!鄭國人嚇壞了,眼見著就要遭受亡國的厄運,橫空出來一人,救了他們的命。此人,就是當年渡伍子胥過江,對伍子胥有活命之恩的漁夫之子。結果,漁夫之子一出面為鄭國求情,伍子胥二話沒說,就下令全軍撤退,解圍而去。因為對他而言,報恩與報仇同樣重要。快意恩仇,才是世間的好男兒,大丈夫!之後,伍子胥又引軍來到溧水之畔,仰面向天嘆而言:「我昔逃逝至此,遂從浣紗女子求餐;其女亦不相違,抱石投河而死,今日更無餘物,報女子之恩。」遂取千金投溧水。子胥祭曰:

我昔逃逝入南吳,在路相逢從乞食,慚君與我一中餐,抱石投河而命殛。自從分別歲年多,朝朝暮暮長相憶,念君神識逐波濤,遊魂散漫隨荊棘。語已含啼而啟告,冥靈幸願知懷抱,既能貞質透河亡,黃泉能莫生惸嗟!幽冥路隔不相知,生死由來各異道,更無餘物奉於君,唯取千金相殯報。 ——《敦煌變文集》之《伍子胥變文》(這就是「千金小姐」典故的由來)

伍子胥與漁丈人、浣紗女萍水相逢,而又墮水成離,一切那麼短暫,只有情義永恆。然而如此珍貴的古之情義,而今大家只能從傳說中去追尋了,大概我們中有不少人,自始自終都不肯相信人與人之間竟有如此純粹的情義吧!伍子胥總算是了卻了自己幾十年的心愿,他回到郢都,卻發現與自己並肩作戰多年的好兄弟孫武已經偷偷不辭而別,飄飄的衣袖裡,沒有帶走半片雲彩。這就是越高貴的靈魂反而越容易失去友情的原因,因為他們往往對旁人寬容,卻對自己人太嚴苛;因為他們不容自己的身體里嵌入一點點雜質,而又常常把摯友當作了自己。孫武願意幫助伍子胥復仇,卻實在無法認同伍子胥鞭屍的過激行為。於是,他最終選擇了離開,也許,在這個紛亂而醜惡的世界上轟轟烈烈一陣後,功成身退是他最好的一個結局。郢都的夜晚,燈火闌珊,伍子胥在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裡,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與傷感——曾經有一個叫孫武的人,做過一個叫伍子胥的人的知己,他們之間的每一次談話是智者間的交流,他們懂得彼此在說什麼,他們在一起,總是那樣的舒暢而融洽——那是伍子胥一生中最充實也最懷念的日子,但是現在,伍子胥終於得償所願,孫武卻毫無眷戀的走了,只留下一個形單影隻的伍子胥,在這孤獨的亂世中,彷徨失措……

  接下來請看 英雄還是魔鬼——中國歷史的異類伍子胥(3)

  

第一卷:烈烈先秦 《千古名將英雄夢》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江湖閑樂生


推薦閱讀:

牛逼的人都是異類!
我們要的是刻意練習,而不是重複勞動
異類人
閆紅:作為張愛玲異類粉絲的亦舒
盤點異類動物搭便車的瞬間,引人爆笑!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英雄 | 魔鬼 | 異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