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華【三國研究】民間傳說曹操和諸葛亮都有七十二疑冢是怎麼回事
在國內民間,一直流傳曹操和諸葛亮都有七十二疑冢之說,這些說法從何而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南宋羅大經(1196—1252,南宋吉水人。寶慶二年進士,歷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撫州推官)所著的《鶴林玉露》卷三記載說:「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傳雲曹操疑冢也。宋代的俞應符(孝宗淳熙十一年進士,寧宗嘉定十四年,官至參知政事)有詩題之曰:『生前欺天絶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餘機到丘壟。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湏盡發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屍』。」這首詩說的是曹操生前十分奸詐,他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欺負了天子,最後他的兒子曹丕又篡奪了漢家江山,沒幹好事,死後又設了七十二座墓冢,從生到死絞盡腦汁欺騙人,一直到埋假墳還在矇騙人。作者說他有一種辦法,如果一座一座的接著發掘,最後總會找到其真墓的。那麼,曹操是否真的有七十二座墓葬?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而知:曹操於公元220年3月15日在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葬於高陵(墓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不久曹丕繼位後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當時,曹操遺命安排他的後事說:自己死後要求「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這說明,曹操當時並沒有七十二座墓葬,而且要求薄葬。那麼,為什麼說曹操有七十二座墓葬呢?這主要是對曹操的貶低,是受《三國演義》影響而認為曹操從歷史的正統觀念看,是一個典型的陰險、詭詐梟雄,特別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和他的兒子曹丕代漢稱帝這兩點,在歷史上永遠是抹不掉的污點,因此,在其死後的墓葬上流傳七十二座墓葬之說,實際是為了表明其陰險、詭詐,這種說法,是對曹操的貶低。
可是,在漢中、特別是在定軍山一帶,普遍有一種歷史傳說,說諸葛亮當年遺命安葬在定軍山時,便秘密的讓人給他在定軍山下造了七十二座假墓,加上真墓共計七十三座。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諸葛亮一生謹慎,足智多謀,又熟讀兵書,智慧超群,簡直令司馬懿佩服的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司馬懿很想找機會學習諸葛亮的智謀,只是沒有機會。諸葛亮在臨死前就算定,司馬懿肯定會來盜他的墓,查抄兵書,所以,就讓人在假墓的棺材內都裝上用毒藥煮過的兵書,司馬懿果然來盜諸葛亮的墓,他挖一個墓,打開棺材一看全是兵書,再挖一個又是兵書,而這些兵書的內容寫的都是「活治司馬懿,死治司馬懿」之類的話語。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度量大,肯定不怕罵他,但是,司馬懿根本沒想到,當時的兵書紙張很薄,司馬懿必須要在自己的舌頭上舔口水,不一會兒就把司馬懿給毒死了。諸葛亮生前沒有治死司馬懿,死後也要治死他的對手司馬懿,這就是民間對諸葛亮智慧的再度褒揚,也是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結局的不滿足,他們借這種美好而又寓意深刻的傳說故事來彌補心靈上的缺憾。但是,我們應該肯定的說,司馬懿是老死的,不是毒死的,司馬懿除建安二十年(215)隨曹操到漢中征張魯來過一次之外,再也沒有到過漢中,諸葛亮根本沒有自己安排造過假墓,司馬懿更沒有來定軍山下挖過諸葛亮的墓葬。
除此以外,在其他地區還有一種臆斷的離奇傳說,這個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當年,諸葛亮在五丈原臨終前遺命時曾經說:「人總歸要死,這沒有什麼,你們將我的棺材走褒斜道往漢中定軍山下抬,走到哪裡繩子斷了,說明這就是我的歸宿,你們就把我埋在哪裡」。根據如此的遺命安排,五百里的褒斜棧道險峻難走,沿途爬山下溝,磕磕碰碰,蜀軍將士根本沒有將諸葛亮的棺材抬出棧道繩子就斷了,因此,他們就地把諸葛亮埋在褒斜棧道里了,具體在哪一段什麼位置誰也說不清。這種傳說純屬無稽之談,它直接歪曲諸葛亮遺命「死後葬定軍山」的歷史事實,純屬無稽之談,胡說八道,不可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