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國人物傳:黃興

黃興(1874—1916),原名軫,字廑午,號杞園,又號克強,後改名興。1874年10月25日生於湖南善化(今長沙)縣龍喜鄉高塘村。五歲時,跟隨父親黃筱村發矇讀書,隨後又入附近的私塾就讀,學習勤奮。童年時代,喜歡聽洪秀全、楊秀清的革命事迹,「稍長,喜讀太平天國雜史」。

  19歲時黃興進人長沙城南書院讀書。1898年,以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黃興對歷史、地理很感興趣,課餘時間還如饑似渴地閱讀《西洋革命史》及盧梭《民約論》等書,被書中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學說深深吸引。由此,眼界大開,思想日益激進,走上了向西方尋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1900年,唐才常等在長江流域組織自立軍起義,黃興曾參與其事,幫助他們運動清軍中的湘籍軍官保持中立,不加阻礙。但自立軍起義很快被鎮壓,唐才常等英勇就義。自立軍失敗的現實,促使黃興愈益傾向革命反清,當時他賦詩道:「獨立雄無敵,長空萬里風;可憐此豪傑,豈肯困樊籠?」流露出以武裝鬥爭反抗清朝的理想。

  1902年春,黃興被官府選派赴日本留學。在那裡,他很快就被留學生界蓬勃興起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12月,他與楊篤生等創辦《遊學譯編》雜誌,「專以輸入文明,增益民智為本」;又與蔡鍔等發起組織「湖南編譯社」,大量從事譯述,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科學文化,並支持湖北留學生創辦了《湖北學生界》,揭露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宣傳「排滿」的民族主義。

  黃興雖然學的是師範,卻特別喜好軍事,課餘曾請日本軍官講授軍事課程,參觀日本士官聯隊各種兵操,每天清晨起來,到神樂坂武術會參加射擊比賽,為日後領導武裝起義準備了條件。

  1903年,拒俄運動發生。黃興和藍天蔚、蔡鍔等人組織「抗俄義勇隊」,由黃興向義勇隊員教授槍法,每天操練,準備開赴東北,抗擊沙俄侵略軍。後來,義勇隊改稱「軍國民教育會」。他在拒俄運動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與反動,憤慨地指出:「中國大局,破壞已達極點。今而後唯有實行革命,始可救危亡於萬一耳。」1903年夏,他受軍國民教育會派遣,以「運動員」的身份回到湖南策動反清革命。從此,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黃興回到長沙,在明德學堂以教書為掩護,向學生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並暗中從事革命活動。1903年11月4日,黃興以過30歲生日為名,邀陳天華、張繼、劉揆一、宋教仁、章士釗等人秘密集會,商定創立華興會,眾人公舉黃興為會長。他們提出「同心撲滿,當面清算」的口號(隱寓「撲滅滿清」之意)。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正式召開成立大會,到會者有黃興、宋教仁、劉揆一、陳天華、劉道一等百餘人,會上一致推舉黃興為會長。黃興提出在湖南首先發難,爭取各省響應的方略,決定於1 1月16日慈禧太后70壽辰那天在長沙起義。但起義計劃不幸臨期泄漏,黃興遭通緝,於是逃往上海,後避難到東京,過著流亡生活。

  1905年7月,經宮崎寅藏介紹,黃興與孫中山在鳳樂園會面,暢談革命大勢,交流思想,共議組織統一的革命團體。7月30日,孫中山和黃興派人分頭邀請各省傾向革命的留學生,到東京舉行建立統一革命團體的籌備會。與會者包括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留日學生中其他團體的部分成員和日本人宮崎寅藏、內田良平、末永節等共70餘人。會上,確定新成立團體的名稱為「中國同盟會」,以孫中山提議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黃興在會上發表演說,慷慨陳述革命大義,並被推舉為同盟會章程的起草人之一。

  8月20日,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在東京舉行,到會者約百餘人。黃興首先在會上宣讀章程草案30條,經大會討論修改後通過。在選舉總理時,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黨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提議獲得一致通過。黃興還提議把《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作為同盟會機關報(後改稱《民報》),得到與會者贊同。

  同盟會成立後,黃興把主要精力放在武裝起義的準備和組織上,親自掌握留日陸軍學生的人會工作,並從中選拔一些堅定分子組成一個嚴密的團體「丈夫團」,為進行武裝鬥爭準備力量。

  1905年底,黃興到桂林運動清軍反正,次年秋,他派劉道一、蔡紹南等回湖南發動萍瀏醴起義;1907年9月,他參與領導了廣西欽州、廉州、防城起義;同年12月,又發動了鎮南關起義,與孫中山親臨戰場,並肩戰鬥。

  1907年2月,黃興在旗式問題上與孫中山發生爭執,為顧全大局,服從了孫中山的意見。3月因孫中山被迫離日,他曾代理同盟會總理職務。是年,章太炎、陶成章、張繼、宋教仁、譚人鳳等在潮惠起義失敗後,鼓動同盟會內一部分人主張召開大會,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舉黃興擔任。黃興以革命大局為重,致信在東京同盟會總部以庶務代行總理職權的劉揆一,表示反對。

  1908一1911年,黃興先後發動了欽州、廉州、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新軍起義。這些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但革命黨人並未灰心,繼續堅持武裝鬥爭,準備廣州起義。

  1910年11月13日,黃興赴檳榔嶼與孫中山商議再次發動廣州起義計劃,會後返抵香港,主持廣州起義籌備工作。商定成立統籌部,黃興任部長,趙聲為副部長。由於形勢發生變化,起義被迫推遲。不久黃興等獲悉廣州部分新軍將於5月初退伍,決定馬上發動起義。1911年4月23日,黃興緻絕筆書於孫中山及南洋同志說:「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4月27日下午5時30分,廣州起義爆發,黃興率領林覺民、方聲洞等敢死隊100餘人攻打總督衙門。攻人總督衙門後,發現總督張鳴岐已逃跑,遂放火燒了總督衙門。起義軍撤出時,遭到巡防營的堵擊,許多革命黨人犧牲,黃興右手二指被擊斷,廣州起義失敗。後收殮殉難者,得屍體七十二具,合葬在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7月31日,譚人鳳、宋教仁、陳其美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鑒於南方起義一再失敗,主張將革命重心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中部地區發動起義。黃興支持他們的計劃,還應湖北革命黨人的邀請,準備赴武漢主持起義大計,但未及動身,武昌已爆發起義。

  黃興在香港得悉武昌起義的消息後,隨即離開香港,趕赴武昌前線。10月28日,黃興抵達武昌,士氣為之大振。黃興立即渡江赴前線督師,在漢口與清軍展開劇烈的爭奪戰。1 1月3日,湖北軍政府舉行「登壇拜將」的隆重儀式,任命黃興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黃興來到漢陽陣地,親自督修防禦工事。不久,湖南援軍趕到,黃興下令分三路反攻漢口,結果失敗。北洋軍趁機猛攻漢陽,黃興在最前沿督戰,堅持指揮,終因敵軍炮火猛烈,漢陽失陷。

  黃興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堅守漢陽一個月,雖未取得勝利,但保住了首義區和湖北軍政府,爭取了時間,促進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湖南、江蘇、浙江等十幾個省宣告獨立,清政府的統治呈土崩瓦解之勢。

  12月1日,黃興由武昌返抵上海。次日,江浙聯軍即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舉行會議,決定I臨時政府暫設南京,公舉黃興為大元帥,負責組織臨時政府。因黎元洪反對,於是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並代大元帥職權。

  1 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黃興擔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兵站總監,負責全部軍事工作。陸軍部成立後,立即制定出分兵北伐計劃,但由於軍隊的戰鬥力較差,有的將領專橫跋扈,不聽命令,軍餉又十分拮据,黃興的處境很困難。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命黃興為無實權的參謀總長。黃興辭不就任。袁世凱隨後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府留守,主持整編南方各軍。因軍餉無著,軍隊嘩變,於是大量裁遣。嗣後又自行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

  8月,袁世凱邀請孫中山和黃興到北京會談。黃興一時受袁世凱的蒙蔽,對袁深表信任,聲稱「袁公確是英雄,民國第一流人物"。這時,宋教仁在北京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黃興被推舉為理事之一。黃興積極推行政黨政治的主張,他甚至勸說袁世凱也加入國民黨,袁世凱自己雖未加入,但他的親信、代理國務總理趙秉鈞和大多數閣員都填寫了國民黨人黨誓願書。黃興認為這樣就可以維持民國前途,於是萌生功成身退之意。他認為革命已經成功,便轉而積極鼓吹和致力於發展實業和教育。由於政局的動蕩和變化,黃興發展實業和教育的主張大都未能實現。12月,他接受袁世凱委任的漢粵川鐵路督辦職務,不久又辭。

  1913年3月20日,代理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刺身亡。孫中山與黃興在如何反袁上產生了意見分歧。孫中山主張立即起兵討袁。黃興認為「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逆跡尚未昭著,南方的革命軍又甫經裁汰,必須加以整備才能作戰」,主張「法律解決"。結果袁世凱搶先下手,下令免除廣東、江西、安徽三省國民黨都督的職務,並調兵南下。革命黨人倉促應戰,發動反袁的「二次革命」。7月14日,黃興自上海趕到南京。15日,迫使程德全宣布江蘇獨立,黃興被舉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通電誓師討袁。但南京很快便三面受敵,黃興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二次革命」失敗後,國內參加討袁失敗的國民黨人也陸續來到東京。孫中山總結「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認為宋案發生後,即應興師討袁,但黨人多不聽從他的指揮,坐失良機,致使袁世凱得到了「大借款」,可以從容布置,因此對黃興頗多責難。孫中山認為黨員不聽他的號令,是失敗的重要原因,國民黨分子太複雜,已不能起作用,主張解散國民黨,另行組黨。黃興不贊成另行組黨,主張國民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加以整頓、擴充,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反袁的其他革命分子,以團結更多的力量共同奮鬥。

  1914年春,孫中山在東京籌備成立中華革命黨。規定黨員入黨一定要寫誓約,井且一定要寫明「附從孫先生再舉革命」,按上中指指模。黃興對此很不贊成,他認為無論仍用國民黨的名義或者另組新黨,領袖非孫先生莫屬。但若要在誓約上寫明「附從孫先生再舉革命」,這就是服從一個領袖,為一個人幹革命;如果還要在誓約上按指模,那就像犯罪的人寫供詞一樣,兩者都違背了自由平等的精神。至於黨員入黨之後,都是共患難同生死的革命同志,應該一律對待,而不應劃分等級,更不應以所謂「功勛」、「有功」、「先進」公民享有權利不同相號召。但孫中山表示,一切要按他的計划進行,願服從者,必須絕對聽他的號令。

  6月30日,黃興赴美,與同盟會會員多人組「歐事研究會」。在美國他仍一直與國內反袁勢力保持較密切的聯繫,共同策劃反袁鬥爭,揭露袁世凱破壞革命的種種罪惡,與李烈鈞等聯名通電,反對簽訂「二十一條」。1915年9月底,蔡鍔派專人送密信給黃興,信中談及國內形勢及袁世凱陰謀稱帝的種種活動,並提出他自己準備秘密出走和在西南發難的計劃,徵求黃興的意見。黃興接信後,立即命兒子黃一歐和秘書石陶鈞先後回國,參加倒袁運動。為了擴大討袁戰線,黃興於雲南起義前夕,寫信給不甘附逆的社會名流,如張謇、湯壽潛、唐紹儀等,以及可爭取的地方將領,如廣西的陸榮廷,動員他們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恢復帝制時,他在旅美華僑中宣傳反袁,並為護國軍籌措軍餉。

  這時,國內各方面的函電紛紛飛來,要求黃興早日回國,主持討袁運動;孫中山也電邀他回國並肩討袁。黃興遂於1916年4月22日自舊金山啟航,5月9日到達東京,即發表討袁聲明。6月6日,袁世凱因舉國聲討,眾叛親離,憂懼而死。

  7月8日,黃興回到上海,和孫中山一道致力於討袁善後和黨內團結的工作。兩人商談國事,一如往昔。遺憾的是黃興壯志未酬,已積勞成疾。10月10日,即武昌起義五周年之際,他舊病複發,胃血管破裂,吐血不止。雖經搶救,但未能見效。10月31日,這位傑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在上海與世長辭,終年僅42歲。

  「建設共和新事業,剷除世界舊強權」,這是黃興投身革命的目的和理想,他為此苦苦奮鬥了一生。黃興逝世後,治喪委員會由孫中山領銜,唐紹儀、蔡元培、柏文蔚、譚人鳳擔任主喪友人。其後,國會通過國葬法,決議國葬黃興。12月23日,黃興的靈柩由上海起運,次年1月5日運抵長沙,4月15日在長沙舉行了國葬典禮,並被安葬在嶽麓山雲酆宮旁。

  黃興文武全才,既有彪炳一代的功勛,又有斐然成章的文采,留有《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等。


推薦閱讀:

靈堂:黃興的靈堂
袁世凱贊蔡鍔:精悍遠在黃興之上 宋教仁亦難匹

TAG:人物 | 黃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