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二變」之一
周易「十二變」之一
六爻的本質、地位、作用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
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個爻,爻不僅有陰陽與剛柔的差別,還有方位與時間上的差別。因此爻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是一個「數」的群體;一個既封閉又開放的領域;一個空間方位;作為過程則是一個特定的階段。六爻構成一個整體,既不能隨意分割,也不能隨意增減爻數;兩卦合為一個周期,其次序也是不能隨意顛倒的。依據爻所處的不同位置以及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本文試對每個爻的作用做一簡析。
(一)、初爻。
在卦體上,初爻居下,經文中有很多取象說明了這一點,如乾初謂「潛龍」;賁初謂「賁其趾」;剝初謂「剝床以足」;咸初謂「咸其拇」;大壯初謂「壯於趾」等等。初爻居下,這一點是很多易學家認同的,但由於不了解真實的卦體,所以對初爻作用的認識也就不盡一致。
我們說初爻是卦體的「基礎」,對卦體起著支撐的作用,如同「足」、「趾」支撐著人體一樣,它的堅固與否,直接決定著卦體是否穩定。在經文上,初爻被稱為「元」,比如乾卦的「元亨,利貞」,坤卦的「元亨」,屯卦的「元亨,利貞」等等,這些個「元」字,都是說的初爻。坤五不是初爻,但它行將變成屯卦的初爻,所以爻辭上也有一個「元」字。蒙卦的卦辭與爻辭中沒有「元」字,但這是否說蒙卦無「元」呢?不是的,六十四卦每卦的初爻都是「元」,但因為前面三個卦都做了提示,再要每個卦都說,不免重複羅嗦,所以蒙卦的卦辭說「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這是周易在表述上的一個重要原則。
初爻是「元」,是開端,但不一定就是這個卦在時間上的真正開端,比如說屯卦在時間上的開端是四爻,不是初爻,初爻只是過程的第二個階段,當作觀察或敘述的順序時,初爻才是開端。按照周易卦序,六十四卦中的奇數卦,如乾、屯、需等,我們叫「原筮卦」,原筮卦的六爻所用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其中甲為開端;六十四卦中的偶數卦,如坤、蒙、訟等,我們叫「復筮卦」,復筮卦六爻所用天干為己庚辛壬癸甲,其中己為開端。由於卦中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開端,所以我們把時間上的開端甲規定為「天元」,把己規定為「地元」,而把初爻這個開端規定為「人元」。
由於初爻這個「位」是基礎,有支撐作用,所以用人事做比擬時,我們就叫它為「君位」,居住在這個「位」上的爻就是「大君」或「君主」。這與傳統易學把五爻定為「君位」是不一樣的。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初爻都是「君主」,只有原筮卦的初爻是「君主」,復筮卦的初爻是「從王事」,「從王事」說白了就是被統治者。
初爻的出路有四條,一是向前至二,二是向後至四,三是向右至三,四是向左至五。在這四條路線當中,只有向二為合乎「道義」。小畜初的「復自道」和復卦辭的「反復其道」,都是說的初爻至二。如果是初爻直接至五,一般這就叫「涉大川」。
(二)、二爻與四爻。
《繫辭》上有句話叫「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如果細辯經文,我們也會發現,二爻與四爻確實有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種特殊關係用「同功而異位」來概括還是比較恰當的。只是《繫辭》作者不了解真實的卦體,誤把五爻視為「君」,所以接下去的解釋就是「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所謂「近也」就是「近君」。其實這裡沒有什麼近君不近君的問題。從球形卦體上可以清楚看出,這兩個爻一為前,一為後,對初爻而言,恰似天平的兩端,筆者也叫「蹺蹺板」。如果是這兩個爻均等,那麼它們對初爻的「壓力」與初爻的「支撐力」相互抵消,雙方就會呈現水平狀態或靜止狀態。如果雙方不等量,那麼量大的一方就會壓向初爻,而量小的一方就被撬向上爻,我們把這種情況就叫「地道」。
二爻與四爻有哪些區別呢?主要區別有兩點,一個是從觀察的角度講,二為可見,四為不可見,打個比方就是二為白天,四為黑夜。如果不是繞球運動或讓球旋轉,這種可見與不可見的區別就是絕對的。再一個就是從道義的角度看,如果是二強四弱,這就不利於初爻至二;如果是四強二弱,那麼這就有利於初爻踐履人道。
(三)、三爻與五爻。
三爻與五爻的關係,類同二爻與四爻,所以《繫辭》上也說到「三與五同功而異位」,這也是一個天平或「蹺蹺板」,在均等的情況下,它們對初爻的「壓力」也與初爻的「支撐力」相互抵消。在不均等的情況下,量大的一方就會壓向初爻,量小的一方就被撬向上爻。
三與五這個「蹺蹺板」與二與四這個「蹺蹺板」成十字交叉,並且都處在同一個層面之上,那麼這兩個「蹺蹺板」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從觀察的角度講,三與五處於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就象是一個為傍晚,另一個為黎明。如果從「道義」上講,在三強五弱的情況下,對於五爻踐履人道還是有利的。
二、三、四、五這四個爻中,每個爻也都有四條出路,比如說二爻,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但是合乎「道義」的卻只有一條,那就是向右至三。如果二爻直接向上,這就是「中行」;如果二爻直接至五,這就是「憑河」。
(四)、上爻。
上爻居上,這也是為許多易學家認同的,但對上爻作用的認識也不盡一致。上爻與初爻相對,與初爻不同的是,上爻沒有「支撐力」,也不承擔「壓力」,只對下面諸爻施加「壓力」。如果是中間兩個「蹺蹺板」處於水平狀態,那麼上爻與初爻就處於垂直狀態。如果是中間兩個「蹺蹺板」發生了傾斜,那麼上爻就會傾向量大的一方或兩方。在一定限度內,上爻也有穩定卦體的作用,如果超過限度,上爻也會隨同中間量大的爻一起,共同推翻初爻。
如果說初爻是「君位」的話,那麼上爻就是「民位」,是被統治者。但由於六十四卦分為「原筮」與「復筮」兩類,所以只有「原筮卦」的上爻才真正是「民」,是被統治者,「復筮卦」的上爻雖屬「民位」,但卻是「君主」。一般說「君不離位」,但周易中的「君主」與被統治者卻總是顛來倒去,這種現象可以叫「換位思考」。通過「換位」,如果有一方感到不能堅持,即「不永所事」,那麼這就有可能要發生「政變」,所以我們說上爻是個「風向標」。
正如初爻只是觀察或敘述的起點而不一定是真正時間上的起點一樣,上爻只是觀察或敘述的終點而不一定是真正時間上的終點。上爻也有四種可能的運動方向,即向二、向三、向四、向五。合乎「道義」的是向五,但這須在上爻的時間發生變化以後,比如說小畜卦的上爻為丙,它要向五爻方向運動,就須在丙變成壬以後。
以上對六爻作用的敘述還只是從空間角度,或者說是從靜態角度考慮的,如果從動態來看,我們對六爻的作用就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首先是真正時間上的開端,這個開端在原筮卦為甲,我們叫「天元」,在「復筮卦」為己,我們叫「地元」。甲在「原筮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質,有極大的噴發能力,這種能力與陰陽沒有直接關係,當然如果是陽爻,其噴發能力要大,如果是陰爻,其噴發能力相對要小,我們把它比喻為「白洞」。與之相反的是己,己在「原筮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質,有極大的吸納能力,這種能力也與陰陽沒有直接關係,當然如果是陽爻,這種吸納能力相對要小,是陰爻則吸納能力相對要大,我們把它比喻為「黑洞」。甲和己在「原筮卦」中的這些性質,到了「復筮卦」就都反了過來,甲變成了「黑洞」,己則變成了「白洞」。
甲或己並不固定在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或者是上爻上,它們可能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或者是上爻。不過甲和己總是處在對立面,比如說甲為初,則己一定為上;甲為二,己一定為四;甲為三,己一定為五,如此等等,所以只要找到了甲,也就不難找到己,反過來也是一樣。
如何才能找出每個卦在時間上的真正開端與終結呢?這隻有細讀經文,經文中的許多取象就是說明開端與終結的,比如「天子」、「帝」、「王」、「主」、「宗」、「父」、「母」等等,這些象不是說的「天元」甲,就是說的「地元」己。
六爻當中,除了開端與終結以外,其它都屬於過程的中間階段。這些不同的階段與爻位結合時,就出現了「同位異時」這樣一種情況。「同位異時」的爻有四種,如乙和癸,丙與壬,丁與辛,戊和庚。從「位」的角度看,它們分別是同一個爻位,但卻代表著不同的階段。如果再從卦體上看,則乙和丁,丙和戊,庚和壬,辛和癸,它們分別處於對立的位置,比如說乙要為初,則丁一定在上;乙要為二,則丁一定在四,如此等等。所以只要某一個階段被確定下來,那麼與之相對的另一個階段也就容易確定。「同位異時」決定了某個爻要變,只能變成它的另一個時間段,比如乙要變只能變癸,丙要變只能變壬,如此等等,坤五為癸,變成屯初以後就成了乙,坤四為壬,變成屯三以後就成了丙,如此等等。
與「同位異時」不同的還有「同時異位」,這主要表現在甲和己身上,並且表現在兩個卦之間。例如己在乾為上為終,在坤為初為始。從「位」的角度看顯然兩者不同,但從時間上講卻是同一個時間段。正是這種「同時異位」,成了連接前後兩卦在時間上的「臍帶」。
在卦體上,六爻分別構成三個「圓圈」,初二上四為一個,初三上五為一個,二三四五為一個。這可以看成是三條軌道,這三條軌道決定了初爻要向二爻方向運動,那麼這對上爻和四爻就是一種推動或拉動;初爻如果向三爻方向運動,那麼這對上爻和五爻就是一種推動或拉動,如此等等。當然能不能推動與拉動,還要看合不合「道」。
「道」分三種,即地道、天道與人道。地道反映的是卦體六爻在靜態條件下的相互關係,地道不直接反映運動,但卻是卦爻運動與變化的潛在原因;天道反映的是六爻在動態條件下的相互關係,是六爻在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反映的是現實的運動。人道則是六爻關係的一種外在規定,反映的是人的意志、願望與要求,也是人們正當行為的一個準則,我們也叫「君子之道」。天道與人道在乾坤卦中原本是一條道,都是下→前→右→後→左→上這樣一條路線,好象是一條「拐子」,自從屯卦以後,一條「拐子」就變成了兩條,一個是依據下→前→右→後→左→上這條路線所規定的人道,曰初、二、三、四、五、上;另一條就是最初依據下→前→右→後→左→上這條路線所確定的天道,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或己庚辛壬癸甲。六十四卦的人道永遠不變,都是下→前→右→後→左→上,而天道卻隨著卦體的旋轉或滾動,也就拐來拐去,難以捉摸。
以上內容,簡單地可以概括為這樣幾句話,就是「十字路口」,即每個爻在靜態條件下都處在「十字路口」,或者說在方向上都有四種選擇;「三個對立面」,即初與上、二與四和三與五;「三個層次」,即初爻為一個層次,二三四五為一個層次,上爻為一個層次;「三個圓圈」,即初二上四、初三上五和二三四五;「兩個蹺蹺板」,即二與四和三與五;「兩根拐子」,天道為一條拐子,人道為一條拐子。這大體上就是六爻之間的相互關係。
推薦閱讀:
※周易通行本卦序之我見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三節:問病及良醫良藥
※周易六十四卦卦義
※周易八卦縱論
※邵子一點血[周易]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