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抗菌藥物的那些事兒

張萍 藥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藥劑科

1928年的夏天,有一位英國的細菌學家,叫做亞歷山大·弗萊明,他將許多未經清洗的細菌培養皿堆在一起,就外出度假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注意到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在用顯微鏡觀察這隻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通過鑒定,這種細菌屬於青黴菌的一種,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這個偶然中的發現讓青黴素登上了歷史舞台,而以弗萊明為首的三位科學家的發現,使青黴素進入了人類生活,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使人類與疾病的鬥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為此,他們三人共同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1

抗菌藥物的發展

青黴素的發現和在臨床上的應用,為人們尋找新的藥物開闢了新的思路和途徑。上個世紀的60-80年代是抗生素研究發展的高峰年代,到目前為止從微生物中發現的抗生素有近2000多種,在工業上生產並在臨床上應用的抗生素有近100種。 可分為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這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抗菌藥物,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詳的。大環內酯內藥物如紅霉素、阿奇黴素。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還有磺胺類藥物,它的發現比青黴素還要早。

2

後抗生素時代——細菌耐葯

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在治療疾病和挽救人類生命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細菌耐葯,想必大家對這詞都不陌生。 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也就是青黴素開始大量在臨床上使用時,一個病人每一次注射青黴素只需要20萬單位,而到了九十年代,一個病人每一次注射的青黴素需要80-100萬單位。現在,每日常規滴注劑量是200萬-1000萬單位,分3-4次。是不是現在的青黴素質量不如從前了呢?當然不是的!其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長期、大量使用青黴素,特別是不科學的大量濫用青黴素,使許多致病菌對青黴素產生了耐藥性,有些致病菌不僅能夠耐葯,還可以破壞青黴素,很快使青黴素喪失殺菌活性。

3

關於抗菌藥物使用的一些誤區

誤區1 抗菌葯=消炎藥

很多人誤以為抗菌葯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的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而且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內後將會壓抑和殺滅人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

誤區2 提前服,防感染

實際上,臨床上的某些外科手術確實會提前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應的指征,例如進行了某些腔道手術,患者是糖尿病人或身體虛弱的老人等。我們要知道抗菌藥物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殺滅微生物的。沒有預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細菌耐葯。

誤區3 越高級,越有效

不少患者覺得越高級的抗生素越好。實際上,用抗生素不像買車,只有「更有效」的,沒有「更高級」的。所謂「高級」抗生素,是對抗生素的新舊、價格而言,並非對某種感染更有效。例如老牌葯紅霉素,價格便宜,對於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相對較新、價格較高的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類病就不如紅霉素。盲目用「更高級」的抗生素,不僅易引起耐葯,還可能在今後出現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時無葯可用。

誤區4 輸液才能好得快

生病時,許多患者不去吃藥,卻急著打針,認為這樣見效快。其實,抗生素起效本身與給葯途徑的關係不大。臨床上通常建議,患者不能口服藥物,或者相應藥物沒有口服劑型時,才會用靜脈途徑給葯。2012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庫共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1431例。沙星是一類較為安全的抗生素,此次發現的問題集中在注射劑上,提示輸液本身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效果不一定更好,還可能引起感染和不良反應。

誤區5 減藥量,防耐葯

不少人因為害怕會出現耐葯,抗拒用抗生素,或者自己減量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體內規範使用時並不會在短期就讓細菌耐葯。抗生素在體內達到足夠濃度,才能有效殺滅細菌。反之,不僅殺菌效果會打折,還可能使急性感染轉為慢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采編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推薦閱讀:

止咳枇杷膏在美國450元一瓶賣脫銷,真的有用嗎?
高血壓合併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抗抑鬱藥物治療八原則
國慶出遊必備藥物:一味 藿香正氣液
正確辨析藥名,安全使用藥物

TAG: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