謚號、廟號、尊號、徽號哪些用在生前?哪些用在死後?傳統不能丟

謚號、廟號、尊號、徽號

謚號

古代帝王 諸侯 高官大臣等人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是死者生前實際和品德的概括。謚號按性質分為三類:

1、表揚性的

經天緯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睿德曰武 柔質慈民曰惠

2、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曰靈 殺戮無辜曰厲

好內遠禮曰煬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懷

在國遭憂曰愍

廟號

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 太宗等。從漢代起,每個朝代一般是第一個皇帝的廟號太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

尊號 徽號

尊號和徽號都是對尊者加上的號,以表示遵崇和褒美的意思。尊號起於唐。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號。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其母為聖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慈禧」。封建時代帝後的尊號可以加上幾次,實際上都是臣子對他們的阿諛奉承。現代也有贈送徽號這種情況,但性質和內容不一樣,如孫炳文曾贈給郭沫若一個徽號:「戎馬書生」

推薦閱讀:

史上唯一「廟號」不稱「祖」的開國之君!
大明列位皇帝年號 廟號 謚字 陵寢
崇禎有多個廟號,最常用的廟號思宗,由一個不被承認的王朝所加
廟號
帝號系列之廟號(上)

TAG:傳統 | 謚號 | 廟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