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頸肩痛的針灸治療。針灸與診脈
1.2018年2月25日,一個護士,左肩膀疼痛。厥陰病,補右手勞宮穴,補右手內關穴,5分鐘,脈平,患者運動自如。
2.2018年2月26日,一阿姨,左肩部疼痛伴左上肢麻木。少陰病,扎右手後溪穴,補右手少府穴,瀉右手液門穴,行針,脈平疼痛馬上消失。
3.2018年3月3日,呂某,左上肢酸痛伴麻木。西醫診斷:混合型頸椎病。少陽病,瀉右手液門穴,扎右手後溪穴,脈平。5分鐘後,左上肢酸痛與麻木消失。
案例1講解:1.患者寒氣客於手厥陰心包經,補滎穴勞宮。2.心包經絡穴內關: 通於三焦經、肝經、陰維脈,其氣血為血,其性溫,行於地部,運動方向向下、向內。
案例2講解:1.患者寒氣客於手少陰心經,補滎穴(火)少澤。2.補手太陽小腸經輸穴(木)後溪穴。後溪穴屬於八脈交會穴,「後溪督脈內眥頸」3.液門穴含義:三焦經氣在此散熱冷降化地部經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滎穴(水)。補液門穴,可散三焦經寒濕氣。
經典條文: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黃帝內經· 陰陽應象大論》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黃帝內經· 六節藏象論》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者,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靈樞經·終始》)
王叔和:人迎與氣口的位置
「《脈法贊》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俱出尺部。魂、魄、殼、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諸經損減,各隨其部。察按陰陽,誰與先後。陰病治官,陽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審而知者,針入病癒。」(《脈經·兩手六脈所主五臟六腑陰陽逆順》)
推薦閱讀:
※針灸彙編
※普濟方卷四百十五 針灸門 腧穴 背腧部
※針灸快速取穴一夜通,不通你砍我
※孫培榮針灸驗案彙編-2
※針灸特效穴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