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10月11日李北方講座記錄整理稿
李北方老師講座照片2015年10月11日,著名學者,《南風窗》主筆李北方老師受邀到我校講演。講演主題為《中國道路及其未來》,是北方老師系列講座的第二場(第一場《群眾路線及其嬗變》已於前一日在四川大學舉行)。以下獻上小編整理的北方老師講座記錄~1前言講座的開頭,北方老師說明了在電子科大的講座與川大的首場講座的內在關係。本次講座的主題涉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變遷,與在川大關於新中國前三十年的講座前後呼應,放在一起可以提供了一個理解建國以來的歷史的脈絡。他自嘲只是個「賣牙籤的木材商」,對這段宏大的歷史只能做比較簡單的討論。進入正題,他從中國的經濟成就切入,提及雖然1989年後的一段時間中國曾經被看衰,但從鄧小平「南巡」以後,經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並且保持了基本的穩定。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上升,國民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他舉自己2013年到訪香港的一個經歷為例,一個來自天津的市民認為香港甚至比不上上海的浦東,香港曾經是西方經濟的象徵,而到現在已經不被內地人認為有什麼了不起的了。北方老師介紹道,正是中國改革在經濟上的成功,引發了相當多的人試圖詮釋其原因,提出了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道路等說法。在他看來,相比於「模式」「經驗」等詞語,用「道路」一詞更貼切,因為這個詞語沒有蘊含「可複製」的意義,另外還包含了對未來的不確定的預期,現在的路況好,前方路況不一定也好,還可能是「斷頭路」。2對中國發展的一系列論述在開始自己的分析之前,北方老師先介紹了其他學者關於中國發展的一系列論述。例如,甘陽提出的「通三統」說,即中國改革開放融合了儒家傳統、毛澤東的平等傳統和鄧小平的開創市場傳統;姚洋提出的「中性政府」的概念,認為一個未與特定的利益集團捆綁過緊的中央政府、尊重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尤其是財政自主權),是改革開放成功的兩個重要原因;王紹光總結的中國體制的四個優勢,即有一個穩定的政治核心(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摸著石頭過河)、允許各地方嘗試的體制多樣性、政府對人民需求較強的回應性;台灣大學的朱雲漢總結的允許多種所有制競爭的「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一黨執政下的選賢任能機制、某種程度的聯邦制(中國各省的自主權大於美國的州);潘維將中國模式總結為社稷社會模式、民本政治模式、國民經濟模式三個部分;張維為認為中國模式的特徵是「文明型國家」與「良政」(good governance,即治理較好,類似王紹光的回應性),並總結了中國模式的八個特點;觀察者網的老闆李世默則強調黨內選賢任能的作用;胡鞍鋼提到中國模式包括現代化因素、社會主義因素、中國文化因素,與甘陽的說法比較像;林毅夫的比較優勢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前後兩個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也可以視作對中國模式進行的一種闡釋。對這些林林總總的看法,北方老師大致進行了三類劃分,即只著眼於注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將建國以來的歷史放在一起來看,習總書記的說法屬於這一派;以及由甘陽代表的從中華文明史的角度闡釋的一派。3從四個方面闡述個人看法緊接著,北方老師根據自己剛剛完成的一篇文章的架構,從四個側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分別是獨立自主的品格及其挑戰、選賢任能的機制及其局限、過度的資本積累及其限度、國際秩序民主化的訴求及其短板。獨立自主的品格首先,他從大衛·哈維在《新自由主義簡史》提出的一個論述談起,哈維認為中國改革開放與西方資本主義體系在危機後開始新自由主義轉型幾乎同時發生,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巧合」。這很重要,說明中國的道路是自主選擇的,而不是迫於內外壓力。之後,他對中國轉變發展路向進行了批判,認為中國此後沒有再遵循獨立自主的道路,而是加入了美國為首的體系,並舉出當時完全國產的,技術層次基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運十」飛機下馬的事件作為例子。北方老師提出,改革開放實際上是中國「獨立自主地放棄了獨立自主」。對於獨立自主路線的放棄前後的比較,他引用了汪暉教授在《中國崛起的經驗及其面臨的挑戰》一文中所提到的觀察: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通過與美帝和蘇修的鬥爭,實現了真正的獨立性,走獨立建設工業體系的道路,建立起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其成果直接奠定了改革開放時的工業基礎,外資進入中國,可以在國內滿足其一切配套需求,這對外資有很高的吸引力。而對當前的情況,他認為國家的獨立自主的品性已經逐漸降低,政策選擇受資本的影響越來越大,這部分是資本自由流動所造成的全球的普遍現象。隨著中國加入一系列經濟組織,以及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程度越來越深,中國的決策越來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約,而不再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他舉2008年的經濟危機為例,這原來與中國無關,但中國卻要投入四萬億救市,退出一系列的救助措施,這其實是在救美國。接下來,他又提到中美戰略對話機制對國內政治的影響,就是美國對中國提出各種建議,中國再根據這些建議出台政策,兩者勾連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有被控制的感覺。他批判道,這是上層政治意志不夠堅定的緣故,其原因也在於中美經濟關聯過深,令領導人投鼠忌器。綜合以上所述,北方老師總結道,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與獨立自主的品性有很大的關係。但隨著這種品性的降低,未來的發展之路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這種趨勢似乎沒有扭轉的傾向。作為上述觀點的補充,他提及黨的糾偏機制削弱了,處理問題的方式越來越單一。與之前注重政治理論辯論的毛澤東時期相比,鄧小平提出的方針是「不爭論」,他舉出前幾年重慶模式與廣東模式的辯論為例,認為當時出現了很好的政治辯論氣氛,但後來以刑事手段給這場路線之爭划上句號,十分可惜。選賢任能的機制及其局限接下來,北方老師轉入第二個主題,即我國選拔人才的機制及其限制。他首先從橫向比較的層面,對當前流行的「中國的行政效率高於西方」的說法表示認同。但緊接著,他對由此引申出的「中國的制度好於西方」的結論進行了批判。他再次引用汪暉老師的說法,提出自全球的新自由主義化以來,各國普遍呈現「去政治化」的趨勢。簡單來說,西方社會的民主趨於空洞化,總統可以不顧民眾意願行事,選舉淪為金錢做主,民主蛻變為寡頭政治。另一方面,在中國,群眾路線也基本死亡,民眾的聲音越來越微不足道,但還保持著一定的慣性,體現在政府對民眾需求的回應性相對較強,尤其是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表現得明顯。因此,在北方老師看來,在普遍的「去政治化」的趨勢下比較中西體制優劣,其實是在「比濫」,毛主席當年豪邁地說,「敵人在一天天垮下去,我們在一天天好起來」,現在張維為等中國模式的鼓吹者的論調,說到底不過是「西方在一天天濫下去,我們雖然也在濫下去,但沒有那麼快」而已,這沒有什麼可以得意的。以此為背景,他展開討論了我國選拔人才的機制,說道,中國官員的任職確實需要從底層逐漸干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後才能晉陞,跟西方連總統都可以空降的制度相比,說中國官員的行政能力高於西方同行,是成立的。但問題是,中國官員的貪腐問題極其嚴重。被張維為、李世默吹得神乎其神的組織部,遇到了一個對手,就是紀委。如果組織部選的人那麼好,怎麼紀委都抓不過來呢?在他看來,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隨著民主機制(群眾路線)的衰落,國家的「自主性」其實滑向了官僚集團的自主性。北方老師引用項飈提出的「普通人的國家理論」,指出普通人普遍將抽象的國家和黨與具體的幹部分開看待,即相信國家和黨是好的,只是幹部出了作風問題。因此,他認為項飈的理論也應該視為對中國道路的一種總結,並同意項飈的意見,中國目前仍然是穩定的,一時不會出現大的變故,總體穩定和局部失范並存。過度的資本積累及其限度第三個方面,北方老師說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雖然中國目前經濟仍維持高速發展,這得益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採用以及中國存在的一系列有利於資本積累的條件。但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限度是一定存在的,所以發展不可能永續。他提出自己對資本主義的理解,把資本主義比喻為癌症。資本主義必須通過不斷積累才能維持運轉,年積累率一旦低於3%左右就會出現經濟危機。他認為,資本就是癌細胞,要不斷增殖,吞噬掉健康的細胞,即將越來越多的人和物捲入資本的邏輯之中。但是世界是有邊界的,因此資本希冀的無限發展不可能實現。資本主義終將自我毀滅。具體來說,過去的三十多年,中國政府的投資環境做得足夠好,為了吸引投資,政府為資本支付環境費用和基礎設施費用,並幫助其壓榨勞動者,因此中國的資本積累率較高,經濟發展較快。但這更加說明,中國經濟永遠保持高速發展是不現實的。他批判了厲以寧提出的「經濟發展如騎自行車,要快才穩」的說法,指出所謂7%或10%的增長率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一個東西,只能在保持加速度前進的前提下才能平穩運行,是荒謬的。實際上,由這種殘酷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製造的矛盾終有壓不住的一天。他說,有些有良知的經濟學者已經發出預警,中國已經進入「大蕭條」的前夜,也就是他所說的「斷頭路」的前方。他總結道,若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寄希望於國家能及時認識這一點,調整生產方式,重新駕馭資本而不是為資本所駕馭。國際秩序民主化的訴求及中國的短板第四點是國際秩序民主化的訴求及中國的短板。在這個乍一看不知所云的題目下,北方老師解釋道,中國參與全球經濟體系和國際秩序重構也是中國道路的一部分。中國在這方面有些獨到的地方,比如和非洲、拉美國家的關係,既不同於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和盤剝,也不同於毛澤東時代對落後國家的純粹人道主義支援。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大國,中國融入世界必然帶來國際秩序的改造。中國一直秉承國際秩序應該民主化的立場,這意味著必然要調整美國霸權。中國雖然不會稱霸,但這和挑戰和對抗霸權並不矛盾,中國應該成為一個「反霸權的霸權」,真正改造國際秩序。但是,除了經濟上的勢頭還可以之外,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有發展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的想法。霸權是全方位的構造,對霸權的挑戰也必須是全方位的。他認為,中國在政治上、文化上的準備都還不充分。中國的體制缺乏感召力,這是短板,北方老師說道,要令中國制度更有感染力,就要落實民主,回歸群眾路線,對抗資本主義的侵蝕,才能創造一種中國式民主的話語,抗衡美國以「民主」之名掩蓋的霸權。相比之下,張維為等人只在鼓吹當今中國的所謂優勢,實際上內心是虛無和沒有底氣的。但另一方面,北方老師認為,要落實他所開出的藥方,希望並不大,中國今天的政治意志看起來過於薄弱。他批判道,中國沒有做出發展自己的普世主義話語的努力,甚至沒有這個想法,在國際上屢屢被指責,毫無還手之力,自我表達過於軟弱,體現不出大國的自信。在面臨美國或明或暗的挑釁時,缺乏了毛澤東時期的豪邁,總是步步退讓,這在他看來是軟弱的行為。4總結在講座的最後,北方老師作了簡要的總結。他認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中國面臨的問題,都不是不能解決的,就要想不想、敢不敢去解決。這不是什麼理論問題,而是意志問題,就看當怎麼選擇。而對此,他感覺自己是無能為力的,也持較為悲觀的態度,因為看不到黨的政治動能從哪裡來。但仍然希望黨能調整方向,帶領中國走向真正有希望的未來。
李北方老師與部分參與同學合影行知學會微信號uestc_xingzhixuehui君自遠道而來,我欲同卿徹聊汝學思並濟,吾引經據典 行萬里路,知蒼生情世間道,四方流先行,後知學,會
推薦閱讀:
※關於語音輸出的胡思亂想:語音記錄的弊端和發展構想
※記錄 | 道不傳六耳,百歲道長冒泄露天機之險談修行人之戒!
※幸福感悟 - -記錄標準各異的幸福觀
※李逢春:跟診記錄
※各種稀奇古怪的吉尼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