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鮮卑山後裔:扣開中原大門後,立世三百多年而消逝的原因

提起古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讀史的看官都知道這個拓跋氏建立的王朝。其實古鮮卑族源於東胡族,而東胡族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被中原和匈奴兩方擠壓而形成的一個古代族系。

有史學家把鮮卑族歸為阿爾泰語語,其實以語系劃分並不科學,這些人都是夏商以前從中原被擠壓到北方的。

鮮卑族發源於大興安嶺腹地,這片山嶺地帶在古代稱為大鮮卑山,顧名思義也就是鮮卑人的發祥地。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鄂倫春族自治旗的大興安嶺密林深處嘎仙洞,發現一處北魏時期的摩崖石刻,經過仔細研究,這是北魏時期有名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燾派人尋根拜祖所刻的文字。

據歷史記載,鮮卑人往南發展後,先後建立了十多個國家,比較有名有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慕容氏建立的吐谷渾。而且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是當時最為強大王朝。因為拓跋氏自稱是黃帝的後代,所以他們就以黃帝老家所在地,也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為朝代名。

後來經過歷史不斷發展,民族不斷融合,鮮卑人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那鮮卑人為何從北部山林向南發展呢?

一是地理環境的惡劣。從鮮卑人發源地嘎仙洞來看,當時的鮮卑人生活在洞中,地處大興安嶺密林深處,冬季寒冷漫長,生活條件惡劣。隨著人口不斷發展,迫使他們走出山林。

二是受匈奴人脅迫。鮮卑人當時生活在匈奴人的地盤上,當時匈奴很強大,周圍小的游牧部落當然要聽從於他們的號令。公元45年,鮮卑人跟隨匈奴進犯大漢王朝時,才被漢王朝所認識。也算是第一次「親密接觸」。

三是匈奴衰弱留下真空。匈奴在東漢時遭到了沉重打擊,開始向西逃去,至於逃到哪裡先不管。匈奴人跑了,於是就留下統治的「真空」,鮮卑人才算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佔據蒙古高原,填補匈奴人走後留下真空。

四是東漢末期中原亂象。東漢末年,三國混戰,鮮卑人也在不斷分化,分成不同的小部落,有的甚至參與三國之間的紛爭。但這段時間,無論曹操還是劉備,都無暇顧及他們,這就給了鮮卑人第二次發展機會。

五是晉王朝衰弱所致。司馬氏建立晉朝後,雖然名義統一了中原各國,但晉朝是一個很糟糕的朝代,也是一路衰下去。於是就有五胡亂華之說。特別是東晉滅亡後,十六國甚至更多小國家就在北方不斷上演王朝輪換的劇目。這時鮮卑人也已經建立王朝。

六是很深的中原情結。就如拓跋氏所說,鮮卑人是黃帝的後裔。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嚮往中原,根植中原願望。北魏實施深度漢化,以及遷都洛陽都說明了這一點。

那麼鮮卑人去哪了?

有些人對於鮮卑人去哪或許有疑問。其實說到這裡了,已經很明確了,鮮卑人早就融入華夏民族中。比如隋朝、唐朝時,西部士族大都是鮮卑人後裔,比如長孫無忌、尉遲恭等都是鮮卑人後裔,這些人在唐朝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歷史探秘,請關注頭條號【泥腿看客】。

推薦閱讀:

為什麼56個民族中沒有鮮卑族?
北部鮮卑
小腳趾蓋分叉的人有鮮卑人的血統
草原上推動民族融合的帝國——鮮卑帝國
歷史上人才輩出的鮮卑族,後來去哪兒了?

TAG:原因 | 鮮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