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是法國人眼中形象
西哈努克親王:長壽的旁觀者
10月15日,柬埔寨太王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在北京與世長辭,終年90歲。正如法新社所評述的,這位長壽的柬埔寨太王本是最後幾位倖存的20世紀政治風雲人物之一,他曾見過尼赫魯、鐵托、毛澤東、納賽爾和戴高樂,親歷過殖民、日據、獨立、流亡,是二戰、越戰、冷戰、紅色高棉統治和越南佔領時期的見證人。法國媒體稱他「不知疲倦奔波於國際外交政治舞台達50年之久」,形象複雜多變,個人生活豐富多彩。但他又常常被人稱作「知名的小人物」——無處不在,卻又無處著力,經常扮演著沉默著、旁觀者的角色,一任其弱小而命運多舛的祖國在莫測命運中痛苦煎熬,這讓他自始至終成為一個國際社會的爭議人物,儘管他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為自己辯護。
從「溫順的好孩子」到獨立之父
西哈努克1922年10月31日出生於當時仍是法屬印度支那組成部分的金邊,父親是柬埔寨王族諾羅敦.蘇拉瑪里特,母親則是柬埔寨王國公主、時任柬埔寨王國國王西索瓦.莫尼旺的女兒西索瓦.尼亞里麗。柬埔寨王國當時宮廷矛盾尖銳,諾羅敦系(1860-1904年在位的諾羅敦.安.吳哥國王的後裔,稱「伯族」)和西索瓦系(諾羅敦國王三弟、1904-1927年在位的西索瓦後裔,稱「叔族」)彼此你爭我斗,都將王位視作禁臠。1904年,諾羅敦國王去世,按照「傳子」慣例,繼位者本應是長子諾羅敦.蘇特羅,但蘇特羅王子一直流露出強烈的民族情緒,令當時的「保護者」法國印度支那總督府十分不快,在法國人的干預下,王位最終由西索瓦繼承,1927年西索瓦去世後,又傳給其子莫尼旺,從而引發了糾纏近半個世紀的柬埔寨王位之爭。西哈努克從誕生起就註定與眾不同:他的父親是諾羅敦系,母親卻是地道的西索瓦系,是兩派王族都接受、喜愛的孩子。他在金邊法國人辦的小學接受了啟蒙教育,後來去當時法屬印度支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越南的西貢讀中學、大學預科,還一度留學法國,按照柬埔寨王室傳統,去索米爾騎兵軍事學校接受軍官教育。正因如此,西哈努克能操流利法語,且終身保持著對法國文化和法國生活習慣的濃厚興趣。1941年4月23日,意外發生了:他的外公、柬埔寨國王莫尼旺突然去世,此時二戰業已爆發,法國本土已經淪陷,法屬印度支那陷入法-日共管的混亂,國不可一日無主,而諾羅敦、西索瓦兩系王族照例僵持不下,官司一直打到當時自身難保的法屬印度支那總督、海軍上將讓.德古那裡。讓.德古中意的王位繼承人不是別人,正是諾羅敦.西哈努克。遴選西哈努克的檯面上理由,是他身兼諾羅敦、西索瓦兩族血脈的特殊身份,讓他繼承王位,伯、叔兩族都能接受,可以從此結束惱人的王系紛爭;但檯面下的真正理由,是德古認為,西哈努克是個「溫順、聰明而快樂的孩子」,並且「具備擔任君主的足夠靈活性」,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說,就是此人聽話、軟弱,是個沉湎聲色犬馬的花花公子,讓他當這個有名無實的國王,更便於「主子們」操縱——一如他們在越南操縱「保大皇帝」那樣。就這樣,,10月28日,西哈努克加冕,成為柬埔寨王國第79代王。然而此時的法國,連首都巴黎都落入納粹之手,印支更是門戶大開,任由日本軍隊出入,哪裡有能力「保護」柬埔寨?1945年3月13日,離投降僅半年的日本軍突然發動「明號作戰」,從法國人手裡完全奪走了整個法屬印度支那,為欺騙世人,他們開始放任這些新佔領地「獨立」。儘管事有蹊蹺,但獨立卻是柬埔寨王族、民眾的夙願,西哈努克深思熟慮後,在4月13日宣布獨立。不過他不希望繼續做傀儡,因此對日本的「指導」採取抵制姿態。惱羞成怒的日本人試圖扶植外長山玉成為新傀儡,但西哈努克與之若即若離,山玉成直到8月8日才找到機會發動政變,自封首相,然而此時距日本投降僅剩一個星期時間了。8月15日日本投降,1個月後法國人回到印度支那,又過了一個月,法國人坐飛機從天而降,逮捕了山玉成,「獨立」的柬埔寨再度成了法國保護國,西哈努克對此採取了容忍的態度——因為不容忍他又能怎樣?不過西哈努克不甘心繼續當「兒皇帝」,他一面和元氣大傷的法國當局折衝樽俎,一面頻繁出訪美國尋求同情,最終,法國人作出讓步,允許柬埔寨「自治」,但大權仍掌握在法國駐柬埔寨高級專員手中。二戰的經歷讓曾崇拜法國的西哈努克看到後者的虛弱,認為法國的「保護」既然不能幫助柬埔寨抵禦日本入侵,那麼不如自己來保護自己。1949年9月,西哈努克提出,柬埔寨應獲得「完全主權」,法國應逐步從柬埔寨撤軍,經過兩個月談判,法國再次讓步,承認柬埔寨「獨立」,卻仍然把外交官任免、戰時指揮權等關鍵權力攥住不放。1952年6月15日,西哈努克發布「告柬埔寨人民書」,誓言在兩年內實現完全獨立,並效仿甘地,以解散議會,自己去義大利「放假」消極怠工,表達對法國的不滿。法國此時正計劃強化對印度支那統治,遂於次年3月向西哈努克施壓,逼其「回國履行使命」,甚至發布公報,勒令其「限期歸國」,西哈努克憤而前往北美,宣傳獨立主張,贏得普遍同情。這年5月,他返回金邊,但旋即「自我放逐」,先是避位曼谷,繼而回到國內,在馬德望、暹粒等地閑居。此時法國已在越南戰場焦頭爛額,又受到國際輿論譴責,而柬埔寨民眾在西哈努克行為的感召下,獨立情緒空前高漲,這一切迫使法國人不得不作出退讓,1953年11月9日,法國和柬埔寨簽署新的《法柬條約》,柬埔寨獲得完全獨立。此時西哈努克年僅31歲,卻已成為柬埔寨萬民景仰的「獨立之父」,平生第一次,他所受到的尊重並非僅來自高貴血統,更來自實際功績,這讓他躊躇滿志。
君王與寓公
躊躇滿志的西哈努克很快感到拘束:他的內閣里充斥著各派政治人物,這些人在海外各有後台,彼此敵視攻訐,掣肘著他的雄心壯志,而囿於君主立憲的框架,他對此卻束手無策。對此他冥思苦想一年半之久,居然想出一個匪夷所思的招數:退位。1955年3月3日,他宣布禪位給父親蘇拉瑪里特,自己改稱「親王」,從此有了組織政黨、參與政治活動的自由。4月7日,他組建了「人民社會主義運動」(在他堅持下沒有叫黨)此時正是社會主義思潮盛極一時之際,西哈努克也受到影響,他提出了一個奇特的「佛教社會主義」理論,即一方面推行計劃經濟和中央集權,另一方面「保持柬埔寨佛教傳統」,說白了,就是以公有化的名義,把權力集中到王室手中,建立起一個介於君權制和君憲制之間的政體。要搞「社會主義」,自然要和蘇聯拉好關係,為此他請來上千蘇聯專家幫助建設,副作用則是越共勢力滲透入柬埔寨東部,並將之當作後勤通道和後方基地,而他對此無能為力;但他也不想和美國鬧翻,一再表示「在印支戰爭中嚴守中立」;為了確保中立,他在1955年出席萬隆會議,並結識周恩來,又在1956年和鐵托、納賽爾、尼赫魯等共同發起了不結盟運動。這段時間他既是首相,又是外長,還是實際上的國王,可謂大權在握,儘管中看不中用的計劃經濟在農業化的柬埔寨顯得水土不服,但靈活的外交姿態讓柬埔寨同時獲得蘇、美援助,並在印支的兵荒馬亂中保持了數年安寧。而西哈努克本人又常常作出親民和樂善好施的姿態,據說他曾親自為農民求雨,還常常拿著米糧在路上布施,這些也贏得不少柬埔寨人由衷的好感。然而他的這些努力並未能緩和國內左右兩派的激烈鬥爭,對此他的做法是打一派拉一派,讓他們相互制約,且經常變換「打」和「拉」的對象,一時之間似乎頗有效果。1960年3月,蘇拉瑪里特國王去世,照理他應該繼位,回歸王宮,但正大過親政癮的他意猶未盡,在民眾的歡呼聲中宣布「柬埔寨不需要國王」,自己將以國家元首的身份繼續執政,目的自然是繼續繞過君憲束縛親政。然而國內左右兩翼的政治暗潮,正在悄然涌動,並因「胡志明小道」等問題而激化。在右翼看來,西哈努克的「中立」純屬掩人耳目:成千上萬越共士兵、物資通過柬埔寨境內,從北越輸往南越,越共還在柬埔寨東邊建立「國中之國」,歷史上越、柬、老三國合為一個「印度支那共產黨」並由越南控制,越共也始終未放棄「印支聯邦」夢想,這些都讓右翼感到惱火,並認定西哈努克「親共」;而在左翼看來,西哈努克對越共小心提防,對柬共則動輒鎮壓,「反動本質不改」,而且此時柬共也分為親蘇、親華兩派,前者對西哈努克接近中國不滿,後者則憤於其鎮壓,都對其不買賬。1966年8月,西哈努克和來訪的戴高樂發表聯合講話,反對美國軍事干預越南,此舉惹惱了美國,他們開始尋找合適代理人替換「不聽話」的西哈努克。此時一些王室的醜聞開始不脛而走,有的是貪腐方面,有的則是私生活方面,這些傳聞來源複雜,既有親美派,也有親蘇派(對西哈努克親華不滿),還有王室中覬覦王位的人,而西哈努克對此並未過於在意,他繼續推行他的「佛教社會主義」,並多次出國訪問,同時治療自己的疾病。1970年3月18日,正當他出訪蘇聯之際,親美的首相兼國防大臣朗諾和副首相、西哈努克表哥施里瑪達聯合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政權。對他余怒未消的蘇聯一言不發地將他送上前往北京的飛機,因為中國就在政變當天宣布繼續承認西哈努克地位。3月19日,西哈努克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迎接,並繼續享受元首待遇;5月1日天安門慶祝儀式,毛澤東又邀請他登上城樓觀禮。西哈努克在華先宣布成立民族統一陣線,繼而在5月5日成立流亡政府,中國第一個宣布承認。此後他設官邸於北京東交民巷15號,開始了第一次流亡生涯。在這期間,他交替居住於北京和平壤(後者為他建了有60個房間的親王宮),並開始了最富爭議的政治抉擇:和紅色高棉結盟。按照他的解釋,當時他相信紅色高棉並非附從越南、謀求越柬合併的那一派共產黨人,而是「愛國者」,而且波爾布特還是王親(一個姐姐是王妃)。紅色高棉很好地利用了他的聲望,獲得更多國際承認,並以他的名義在柬國內招兵買馬,許多誤以為「為國王二戰」的柬貧民踴躍參軍,據說很短時間內紅色高棉就從六千擴充至五萬。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奪取政權,西哈努克被推舉為國家元首,結束流亡。但他很快發現,自己被架空,紅色高棉推行激進政策,企圖建立烏托邦社會,西哈努克試圖擺脫,他曾借口赴聯合國離開,但不久後又返回,並在次年一月主持了憲法頒布儀式。不過到了3月,他就發現自己非但無法影響紅色高棉,反倒自身難保,遂再度提出辭職,4月2日他被廢黜並軟禁。此後一段時間裡他幾乎銷聲匿跡,他的5子、14孫在紅色高棉時代死於非命,彼此爭鬥的兩系王族更凋零殆盡,他本人據說是靠了中國施壓才保住性命。1979年1月,命運轉折點再次出現:前一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紅色高棉節節敗退,在離開金邊前釋放了西哈努克,希望他前往聯合國爭取「國際支持」。西哈努克第二次流亡,先後定居朝鮮、中國,並再度成為國際外交舞台的明星人物。最初他呼籲聯合國將柬埔寨席位空缺,既不給民柬,也不給韓桑林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國」,但他很快改變了主意:不僅中國,美國總統里根也向他施壓,希望他領銜組成一個反越民族統一戰線,並繼承民柬在聯合國的席位。就在這一年,他成立了奉辛比克黨,和紅色高棉以及宋雙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陣線組成聯盟,成立新民柬政府,他出任主席。王室、紅色高棉和朗諾餘黨宋雙的聯盟,當時就被稱為「奇特的聯盟」,而這和冷戰方興未艾,美國推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政策有關,且里根的高參邁克爾.約翰也建議美國政府,應大力扶植西哈努克派,以免親越勢力坐大,或紅色高棉東山再起。1989年,無力持續戰爭的越南宣布撤軍,金邊洪森政權開始尋求和西哈努克談判。1991年,巴黎協定達成,西哈努克於11月14日結束長達13年的流亡回到金邊,兩年後根據各方協定,成為柬埔寨王國的國王。然而此時西哈努克已是67歲的老人,精力開始衰竭,也不復當年的政治雄心。他不僅無意謀求親政,甚至連國王都逐漸不願當下去。1993年的大選,他的兩個兒子拉那烈和夏卡朋勢同水火,而紅色高棉拒絕參加,戲劇性地從盟友再度變成「朝敵」。選舉結果,成立了洪森-拉那烈雙首相內閣,洪森這個昔日的敵人,如今卻成了自己的「首席大臣」。此後洪森逐漸鞏固權力,而拉那烈則江河日下,對此西哈努克冷眼旁觀,這不僅因為拉那烈並非其最中意的兒子,更因為洪森勢力根深蒂固,自己已無力撼動,只能通過默認對方攫取世俗權力,換取對王室世襲的尊重。不僅如此,1993年他在北京醫院被檢查出惡性結腸癌,此外他還患有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衰竭,這讓他更厭倦政治生活。1994年,夏卡朋發動流產政變,結果導致他和拉那烈王子「同歸於盡」地先後失勢,這恐更讓他心灰意冷。此後他更多定居於中國,接受各項治療,在國內時間大幅減少。2004年10月29日,他終於宣布再次退位,將王位傳給倒數第二個兒子西哈莫尼,自己則被尊為「太王」。至此他的政治生涯宣告結束,在63年里,他一生中兩次即位,兩次退位,一次被放逐,三次自我放逐,先後出任過兩任國王、親王、9任首相、外長、主席、國家元首、太王等形形色色的「要職」,真正掌握實權的時間卻很短暫。
軼聞和結局
西哈努克早年風流倜儻,是法國人眼中的花花公子,他先後娶過兩位王后、四位嬪妃,還有數不清的艷遇和緋聞,正式承認的子女共有15位(9男6女,其中一個為養子)。但這些子女日後的命運大相徑庭:有5個兒子死於紅色高棉之禍,卻也有兩位成了紅色高棉的支持者;僅有兩個兒子(拉那烈和夏卡朋)在最後一次複位後從政,最終卻成了政敵。他的繼承人西哈莫尼系倒數第二個兒子,在繼位前是個與世無爭的芭蕾舞演員,卻最得西哈努克寵愛,因為他系與西哈努克關係最好的莫妮列王妃(法-意大-柬埔寨混血)所生,且為人和善,各方面都能接受。他多才多藝,能寫歌、寫小說,甚至自編、自導、自演電影,曾先後撰寫過兩首歌頌中國的歌曲並親自演唱。一些外國人評論稱,他的電影和小說大多被用於為自己辯護,因為他多彩的一生中幾乎和所有大國、鄰國交好又交惡過,總是不斷變化陣營和身份。中國幾代領導人都和他建立了良好關係,並始終給他元首待遇,因此他晚年海外生涯大多數時間在中國度過,但耐人尋味的是,他的貼身保鏢、警衛卻是清一色的朝鮮人。儘管長期遠離祖國,但柬埔寨人仍普遍尊奉、景仰他,在家中、車裡懸掛他的畫像。2011年11月,他返回柬埔寨,出席回國20周年慶典,成千上萬臣民哭求他「留下來,再也不離去」,當時他雖答應,但次年1月還是重返北京治療。他晚年經常通過自己的網站對外傳播信息,包括自己健康狀況和對政治的零星評價。2009年10月,他表示「活得太久了」,聲稱「希望早日去世」,但隨即又喜氣洋洋地宣布「第三次戰勝癌症」。今年1月,他在網站上表示,希望死後被火花,骨灰盒永遠保存在金邊皇宮裡,這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令世人矚目的信息發布。
推薦閱讀:
※西哈努克:天下誰人不識君
※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凌晨在北京逝世
※西哈努克
※毛澤東曾要求紅色高棉善待西哈努克 其5子14孫仍喪命|毛澤東|西哈努克
※諾羅敦·西哈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