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痕都斯坦玉器「和」薄胎西番作「

玉是民族文化,也是科技文化。玉器能夠折射出古代社會物質生產、意識形態與文化交流方面的許多信息。好玉者接觸到清代的玉器時,往往會聽說到「痕都斯坦」玉。那麼,痕都斯坦玉是怎麼回事呢? 清代中葉,經新疆流人中原的痕都斯坦玉器,包括3個來源:一是印度北部地區雕刻的「印度玉」,二是土耳其地區的「土耳其玉」,三是新疆玉工在當地雕刻的玉器,這3個地區均信奉伊斯蘭教,其玉雕的風格相近,因此,統稱之為「伊斯蘭玉器」。 清代乾隆、嘉慶時期,新疆地方官吏與部族首領向清宮廷進貢了大量的伊斯蘭風格玉器,當時稱為「痕都斯坦玉器」。其實,痕都斯坦玉器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蘭玉器。 痕都斯坦玉最早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進貢人宮,乾隆皇帝對這類異國風格的藝術品頗為賞識,大量收藏之餘還數度賦詩稱日:「璞棍崑山,鏤傳印度」,「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乾隆盛讚其玉器「瑩薄如紙」,或比作「蟬翅」。又贊其琢磨精美:「葉簇見重層,刀斧渾無跡」,「細人毛髮理,渾無斧鑿痕」,「精鐫本鬼工」。可見其喜愛之甚。正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痕都斯坦玉於是名氣大盛,勢頭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蘇作玉器。 痕都斯坦這一地名也是由乾隆帝親自考訂的。清代時,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地區、克什米爾地區和巴基斯坦西部地區,其玉材多為南疆的和田玉、葉爾羌角閃石玉。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瑩。這與中國傳統玉器的留玉皮或雜色玉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為實用的碗、杯、洗、盤、壺等飲食器皿,不見中國玉器中常見的禮玉和佩玉。這些玉器的裝飾很有當地文化特點,有些在器壁上鑲嵌金、銀細絲及紅、綠、黃、藍等各色寶石或玻璃。花紋裝飾多為植物花葉,以莨苕、西番蓮和鐵線蓮為主;用異色寶石嵌現動物眼睛等。除了這些裝飾手法,還採用水磨技術,胎體透薄,有「西昆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之說。」

孫永大師碧玉痕都斯坦薄胎 吉祥如意玉碗一對 96克

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紋飾具有鮮明的特點,器型多用圓體,常用自然的花卉果實和動物形象設計器形,形式活潑多變。器上以寫實的花卉果蔬題材為圖案裝飾,尤以蓮枝和莫苔紋為多,蓮系陸生的西番蓮和鐵線蓮。此外,如菊花、葵花、桃實也常見。器物多雕耳和足,耳或柄一般作枝葉花果形,足下雕成花狀,設計精美。 痕都斯坦玉追求玉材純凈的美,一般一器一色,但部分玉器嵌飾金銀細絲及紅、綠、黃、藍各色寶石或玻璃,呈現出典型的阿拉伯燦爛華麗的裝飾風格。玉器的雕工與中國傳統玉雕差異較大,痕都斯坦玉一般極薄,花紋多採用剔地陽紋,所有隱起花紋,都磨去琢磨痕,顯得特別圓潤。該類玉器原來無銘文。進人中原後不少在清宮造辦處被加刻了年款和御制詩。 乾隆對痕都斯坦玉器推崇備至,將其風格應用到清代玉器生產中。清宮除了製作中國傳統玉器之外,出現了引進和仿製的「薄胎西番作」。所以,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清宮所藏痕都斯坦舊玉有兩種,一種為當年輸人,另一種系宮內工匠仿製,稱「西番作」。 乾隆時期,內務府設立了專門仿製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蘇州的專諸坊也有仿製。這些「西番作「玉器並沒有亦步亦趨地複製痕都斯坦玉,而是吸取其造型別緻、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結合中原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這些中西結合的玉器直接影響了中國玉器的製作風格,近現代玉器爐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裝飾紋樣是西式的,猶如中西結合的民國傢具,正說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響力。 清宮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的最為精美者,均集中藏於紫禁城大內干清宮暖閣內和圓明園殿座之中。乾清宮於乾隆帝歸政前被一場大火燒得精光,乾隆帝以近六十年的工夫積澱下來的古玩和今玩之精品化為灰燼之後,又從各殿座集中了一批精品,還存放於重建後的乾清宮暖閣。圓明園的命運盡人皆知,被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其中的痕都斯坦玉器也難倖免。 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經提集後南遷北返,運至台灣,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未經提集的少量痕都斯坦玉器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總之兩院所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也都是劫餘之物,並非清宮收藏之全部。 薄胎痕都斯坦玉器,倍受乾隆帝青睞,「薄如紙」的痕都斯坦玉器不僅閃爍著耀眼的技藝光彩,還記錄了清廷與莫卧兒王朝玉器文化交流的鮮為人知的歷史。薄胎玉器的痕都斯坦風格,對清代以至當代的玉雕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來源:孫永
推薦閱讀:

南越王為何會用碎了的玉器陪葬?
精美的玉器肖像雕刻作品(一)
偽古玉鑒定:模仿出土生坑玉器
齊家文化玉器-沁色-切痕
玉器三族,用管窺天——上古玉器族、中古夏商周觀天玉器總論

TAG: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