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正反面:糧食與生態

「我們都被轉基因了。」國內某知名豬肉養殖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我們是給子孫作試驗品嗎?」他的看法在國內頗有代表性。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轉基因主糧可以商業化嗎?中國推廣轉基因作物後,專利技術上會受制於人嗎?

這些疑問一直圍繞民眾,在學術界、官方、商業領域,以及民間組織對此都有著激烈衝突。

協會:

黑龍江大豆協會 基因技術它是跨種系

VS

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 不產業化糧食安全受制於人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國內超過一半的油脂消費都是大豆油,而90%的大豆油是轉基因的。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衝擊下,主產地黑龍江的九成榨油廠被逼停。

大豆轉基因以後,它自身的性狀就發生了改變,為什麼我們始終對轉基因產品持審慎的態度呢?就是因為基因技術它是跨種系,跨物種的生物技術應用在了農產品和食品上。我用一個很粗俗的比較,基因技術用在了轉基因大豆上,它類似於人和動物的結合,它是跨種系的。

益海嘉里:食用油的成分是脂肪酸而不是蛋白質,因此經過精鍊的食用油不含轉基因成份,即便在最嚴苛的檢測中,轉基因大豆油和非轉基因大豆油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份都沒有區別。(註:國內90%以上大豆油都以轉基因大豆為原料)

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羅雲波:轉基因技術如果再不產業化,我國的糧食安全可能會受制於人。中國的糧食安全有條紅線,那就是耕地面積不能少於18億畝,否則我們的糧食就不能做到足夠供給。其實,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在我國並非沒有嘗試。我國最初在探討轉基因糧食作物試點時,選擇了棉花。當時美國的轉基因抗蟲棉已經在河北、山東種植了,後來我們國家也開始自主研發試點轉基因抗蟲棉,目前已經不需要再從美國進口了。

專家:

顧秀林 240億經費的誘惑 VS 黃大昉 新技術革命

顧秀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美國夏威夷大學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現(2012年)任雲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是農業經濟)

240億經費的誘惑,使我國生物學界一邊倒支持轉基因。我堅決不同意標註出售轉基因食品,因為就算標註百分之百正確,仍然是允許帶著不可估量威脅食品合法進入市場,而且反而把它合法化了。

第一代轉基因大豆到現在十五年基本上就不行了,它破壞了大豆生物調控系統,破壞了原有結構,破壞了它的調控系統,生物是在反抗的,因為這個外源基因非常強大,它強制地表達自己,這個植物沒有辦法,所以它一方面製造毒素,一方面掙扎地活著,越來越退化。

這種技術用在農業上是短命的傷害的技術,二元技術,抗除草劑的大豆和除草劑共用。它是控制植物的一種功能,讓植物的功能不起作用,它就被除草劑殺死了,但是這個東西擴散開的話,對生物的殺傷是不可想像的,是一種邪惡技術。

生物是一個整體,生態系統是一個活的系統,硬性讓幾十億年進化磨合成的和諧系統表達你的東西,這對生物的破壞是根本性的。在一位美國科學家看來,它會毀壞農田生物系統,毀壞植物本身,從根本上是滅絕人類的一個技術。

黃大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以訪問科學家身份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作3年)

轉基因育種能促進糧食增產,這一點已不容置疑。1996~2011年的16年間,全球種植以抗病蟲、抗除草劑性狀為主的轉基因作物增產價值高達982億美元,目前國際市場上的玉米、大豆幾乎都是轉基因產品。

我國開展轉基因作物育種研究幾乎與國外同步,經過近20年的努力,先後獲得了抗蟲棉、抗蟲水稻、植酸酶玉米、抗蟲玉米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夠獨立研發轉基因作物的國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轉基因作物至今未能實現產業化。

保障糧食安全攸關國家核心利益和戰略需求。近年消費需求明顯大於生產增長,大豆、玉米等農產品進口數量不斷攀升,已跌破95%自給率的基線,糧食安全形勢嚴峻。

傳統技術已難以克服日趨尖銳的供求矛盾,加快推進農業新技術革命已刻不容緩。科學研究證明,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一樣安全,且具有增產增收、改善生態的效益,現已成為引領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擴大其應用已成為科學發展的必然。

商業:

北大荒 非轉基因食品比較好 VS 孟山都 戰略制高點

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曉楓:轉基因食品現在來發達國家都不消費,當然進口中國一些,比如說大豆植物油,加工一些像南美的大豆,阿根廷的大豆啊,美國的大豆啊,這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大豆在國外自身都不消費,出口以後,送人消費是這樣。所以我覺得目前看,對轉基因大豆,現在還尚無定論,但總體看,最好還是吃非轉基因大豆,非轉基因食品比較好。

孟山都中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張蓓:儘管時常聽到對轉基因有不同的聲音,但現在不管是歐美髮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生物技術的研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戰略制高點。

民間:

崔永元 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VS

方舟子 貿易壁壘

崔永元:轉基因本身是個跨領域的事,農業、醫學、環境、定價等相關部門都涉及到,不應由農業部一家說了算。在日本由農林水產省和環境省進行轉基因作物生物多樣性影響的審查,由農林水產省進行飼料安全審查,由厚生勞動省進行食品安全的審查,多個部門共同監管相互制衡。

轉基因新技術涉及方方面面,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因為政府不誠信導致的信任危機,要傳播轉基因就需付出更多成本,應當俯下身來向民眾一點一點講清楚轉基因問題,而不是站著說老百姓都是傻子。

轉基因作為一個技術是中性的,作為一個先進技術一定要加大力度研究,因為涉及糧食安全和知識產權,要堅決支持中國發展自己的轉基因技術。但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尤其是轉基因主糧產業化一定要謹慎。

方舟子:美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玉米已有14年的歷史。今年美國種植的玉米中有86%是轉基因玉米。美國種植的玉米大量地作為食品和飼料供人、畜食用,卻至今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現在世界上種植轉基因主糧面積最大的國家是美國,而歐盟國家總體上也是支持轉基因作物的,只有法國反對,亞洲有韓國、日本也是反對轉基因的。而這些反對聲音的出現又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反對轉基因作物是基於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考慮,這些國家崇尚自然,反對非自然的產品,他們認為轉基因作物破壞了作物的自然屬性,所以這樣是行不通的;二、還有一種是借口,主要是這些國家為了與美國打一場貿易戰,他們害怕美國佔領他們的市場,從而設置貿易壁壘,所以在這些國家,科學界怨聲載道。

目前轉基因科普的最大困難是政府部門不重視,媒體不客觀、採取敵對態度、熱衷於傳謠。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負面看法。


推薦閱讀:

生態命學
年產五萬頭無公害標準化生態養豬場和1200頭良種種豬繁育場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
高山生態茶油保健功效
全球黑幫生態:俄黑幫賣核材料 日黑幫震後救援
周庄這隻怪蛋要孵原生態的江南文化了

TAG:基因 | 轉基因 | 糧食 | 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