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羞羞的鐵拳》回溯:過去20年華語喜劇電影五大流派

國慶檔即將過去,《羞羞的鐵拳》一枝獨秀,截止日前,已攬獲12億票房。2014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為喜劇片《心花路放》(11億),2015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為喜劇片《夏洛特煩惱》(14億),2016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為軍事題材的《湄公河行動》(11億)。

2017年春節檔,四部高票房影片,《功夫瑜伽》17億,《西遊·伏妖篇》16億,《乘風破浪》10億,《大鬧天竺》7億。雖然這四部影片的題材和風格不盡相同,但按照類型劃分皆為喜劇範疇。2015年的國產喜劇電影取得了矚目成績,前有暑期檔勵誌喜劇《煎餅俠》、魔幻喜劇《捉妖記》一次次刷新票房紀錄;後有國慶檔喜劇《港囧》再續「囧」系列神話、《夏洛特煩惱》成最強黑馬。喜劇是最有觀眾緣的電影類型,國產喜劇在電影票房中有最突出的貢獻。喜劇貴在「寓庄於諧」,通過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引發人對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失去了深刻的主題思想,喜劇就有成為鬧劇的危險。詼諧的台詞和表演是喜劇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既然喜劇重在靠外顯的表演達到效果,我們就從喜劇演員入手,來盤點下在口碑和市場影響力方面都比較有代表性的幾類喜劇人。

周星馳的香港「無厘頭」喜劇——笑中有淚

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這時的周星馳輾轉於各個影片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1990年代,香港電影處於一個充滿機會與競爭的時代,百花齊放:王家衛的藝術片、徐克的武俠片、吳宇森的槍戰片…… 大衛· 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中曾這樣評價——「盡皆過火,儘是癲狂。」而周星馳就是在激流勇進的香港電影市場中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表演風格。

1990年,周星馳主演的《賭聖》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並憑藉這部電影確立了其「無厘頭」表演風格,備受關注。1995年上映的《大話西遊》在幾年後風靡內地,其「後現代」和「無厘頭」的語境顛覆了當時觀眾的審美習慣。

《大話西遊》

本無關聯的台詞,排列組合形成幽默和諷刺並舉的經典名句。周星馳為小人物代言,在玩世不恭的台詞和誇張滑稽的表演下,藏著星爺對自我的懷疑和對人生的思考。喜劇電影人都是悲涼的,他們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反覆體味自己的所感和自身經歷,添油加醋,供人品嘗。周星馳的自傳作品《喜劇之王》訴說了自己的演員夢想,也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無奈,「在最無能為力的時期遇到最想照顧一生的人」。那句「我養你啊」成為如今痴情男女用來訴說愁滋味的經典名句;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在後來表現追尋演員夢想的作品中,成為關鍵道具。

《喜劇之王》

如今,星爺的粉絲一次次喊出「還星爺一張電影票」的口號,不僅使得星爺的一部部新作票房有保障,也讓很多喜劇人看到了星爺的號召力,時不時來一波「致敬星爺」。

葛優代言的「京味兒喜劇」——會心一笑

「流水的馮女郎,鐵打的葛大爺」,談到馮小剛,就離不開葛優,提到這倆人,第一反應就是「賀歲檔」。馮小剛的「京兒味喜劇」大多改編自王朔的小說,《甲方乙方》、《非誠勿擾2》、《私人訂製》等。其中,《甲方乙方》開啟了賀歲喜劇時代。「你看,那位先生,一看就是一大款,有錢,而且還是正道來的,稱得上是儀錶堂堂,財大氣粗吧!」「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甲方乙方》

王朔作品的幽默感是以「調侃」實現的,靜觀平民生活、戲謔貴族日常、揶揄主流社會。調侃的武器又是老百姓都聽得明白、有所感受的大白話,說到底,有著北京城裡人的「貧」勁兒,喜劇也都是都市題材。如果說周星馳的對白是對現代話語的解構,那麼葛優的對白就是對老百姓語言的兼收並蓄、再加工。

與其說馮導現在轉型,著眼更加嚴肅的題材,如《1942》、《唐山大地震》、《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等,倒不如說馮導對政治話語的關注是一以貫之。只不過在喜劇作品中,馮小剛運用人物行動與人物身份的錯位製造喜感,實質上就是借著平民之口關注著上流政治話語權。這種陰差陽錯、張冠李戴製造的笑點總是能夠和觀眾達成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感。

《頑主》

「我就是一傻波依,您甭為我費心」。「晚上睡覺別蓋太厚的被子,別穿過緊內褲,早睡早起,多想想共產主義事業」。《頑主》雖然不是馮小剛導演的作品,但這是葛優的代表作品,充滿著改革開放時期對舊秩序、舊道德觀的反思與批判。生活中雞毛蒜皮小事兒與社會主流話題緊密結合,正是馮葛京味兒喜劇的表現。

狂奔在路上的「囧」喜劇——哭笑不得

2010年,徐崢、王寶強通過《人在囧途》將「公路喜劇」帶入大眾視野。一個滿腹心機的大boss、一個單純無腦的過路人、一個精於算計的倒霉鬼。此類喜劇更多靠錯亂的人物關係達到笑點。不論是找尋之路還是逃亡之旅,同行人物總是高度無默契。無默契的背後是自我保護主義,每個人的行為動機放在自我坐標體系中都是合理的。

《人在囧途》

路上狀況百出、每個人都在尋求當下環境的最安全狀態,立場不同、利益相悖,矛盾衝突之下便展現出了百態人生。

《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的「囧」系列,寧浩的《心花路放》《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等都是這個路數。在這類喜劇作品中,那個單純無腦的人物是完成喜劇使命的核心。從演員層面講,徐崢、王寶強、黃渤已經成為「囧」喜劇的代言人,尤其是王寶強,當《港囧》中包貝爾接棒王寶強時,觀眾們甚至都不買賬。

話劇舞台走出的包袱喜劇——哈哈大笑

從2015年國慶檔的票房黑馬《夏洛特煩惱》,到黑色幽默喜劇《驢得水》,再到今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羞羞的鐵拳》,「麻花出品」似乎已經成了票房保障。沈騰、馬麗、艾倫等人也成為極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由話劇改編的電影在故事和笑點設置上都經過了觀眾的檢驗,話劇表演時演員與觀眾重在交流,密集的包袱要得到觀眾的回應。因此改編時被留下的包袱一定是讓觀眾們最認可的。而且話劇表演的誇張性導致其改編作品中的包袱總是很大膽。豐富的舞台經驗使得這批話劇喜劇人對觀眾的喜好了如指掌,對觀影情緒的發展拿捏得更精準。沈騰、馬麗繼《夏洛特煩惱》後雖不常搭檔了,但憑著舞台劇和大銀幕的經驗,各自的作品在密集笑點的製造上都不是難事。不過,能否創造出更好的成績,故事的完整性和創新度才是重中之重。

話劇改編的電影在宣傳上也有自己的一套體系。《羞羞的鐵拳》在9月30日正式上映,其同名舞台劇全國巡演已於9月28日在北京開啟。曾經的《夏洛特煩惱》、《驢得水》也是同樣的宣傳模式。舞台劇的加持,無疑會促進觀眾對包袱的理解,表演所到之處,一片哈哈大笑。

都市的冷幽默喜劇——忍俊不禁

沒有哈哈大笑的酣暢淋漓,也沒有太多深刻的思考,但人物是熟悉的,面孔是身邊的。以韓寒為代表的一批跨界電影人,他們講述的是青春的故事。韓寒的作品不代表一個時代,但是韓寒這個名字代表著一代人的青春。

韓寒的喜劇是一種冷幽默,相對克制。2014年的《後會無期》、2017年的《乘風破浪》分別收穫了6億和10億的成績。在他的作品裡,我們還找不到標籤化的演員,但是卻能看到一種文藝輕喜劇的表演風格。片中的角色都是在雲淡風輕地搞笑、感傷。

這很符合現在都市年輕人的「喪」氣質,哭和笑都很克制。我認為,這是一種和特定觀眾群對話的喜劇風格。成龍的動作喜劇、陳佩斯的雜耍喜劇、彭浩翔作品中的趣味喜劇……喜劇片可以說是電影類型中細劃分種類最多的一種。優秀的喜劇電影,可以在歡聲笑語中呈現百態人生、時代癥結。從喜劇表現方式的流變中,我們還能辨識社會發展演進的脈絡。

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與自鄙之間的混合」。喜劇人擅長將自身經歷和成長環境藏於作品中,為了避免觀眾審美疲勞,喜劇創作者更應該探索更多種喜劇表現形式。非要標籤化的話,浪漫的法國人喜將幽默寄於哲學思考中、紳士的英國人喜冷幽默、直接的美國人喜歡話癆幽默……中國人呢?

遼闊的中國土地、多樣環境成長出的喜劇人,也許還會有更多驚喜。

【文/孫麗穎】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超時空同居》:梨渦女孩和大頭男孩
京劇電影《白蛇傳》李炳淑 方小亞主演 1980年
除了搖滾樂和追夢情懷, 《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還剩下什麼?
反智
熔爐電影對韓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TAG:電影 | 喜劇 | 喜劇電影 | 過去 | 羞羞的鐵拳 | 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