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首都博物館藏青銅器精品欣賞

三羊銅罍

商中期

通高27厘米,口徑20厘米

1977年平谷劉家河出土。斂口,口沿外折,方唇,頸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頸部飾以兩道平行凸弦紋,肩部飾一周目雷紋,其上圓雕等距離三個大卷角羊首,腹部飾以扉棱為鼻的饕餮紋,圈足飾一周對角雲雷紋,其上有三個方形小鏤孔。此罍帶有商代中期的顯著特徵。其整體造型,紋飾與河南鄭州白家莊M3出土的罍較相似。此器造型凝重,紋飾細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鑄法鑄造,顯示了商代北京地區青銅鑄造工藝的高度水平。

見簋

西周早期

通高16厘米,口徑19.8厘米

首都博物館徵集。侈口,頸微束,鼓腹,兩側各置一半環形獸首耳,耳下有小鉤珥,圈足有階。口沿下兩獸首耳間各置對稱突起的獸耳,其兩側分別以獸首、兩耳為軸的鼻、額組成四組獸面紋,圈足飾一周獸面紋。腹內底鑄有銘文「見作寶尊」,4字。

星點蟠虺紋壺

戰國

通高28.5厘米,口徑10厘米, 底徑13.5厘米

首都博物館收藏。直口微侈,細頸,鼓腹,平底圈足,頸部有四個等距鋪首銜環,頸下肩上兩側有對稱的小鋪首銜環,環上飾科角渦紋,頸部光素,腹飾六圈瓦紋瓦紋之間填以星點蟠虺紋,近底部亦有四個小鋪首銜環,與頸之銜環上下對應。此器造型、花紋是典型的戰國特徵。

陵陽壺

戰國

通高34.8厘米,口徑11.6厘米

首都博物館收藏。有蓋,蓋頂有蓮瓣狀捉手,口微侈,束頸,肩部兩側各置一鋪首銜環,鼓腹,矮圈足。蓮瓣狀捉手中央飾以渦紋,口沿下以紅銅鑲嵌鋸齒紋,由肩至下腹等距離鑲嵌三周紅銅。口沿部刻有銘文「陵陽」2字。此壺形制多見於戰國中晚期。

嵌松石龍首帶鉤

戰國

長25.4厘米,寬2.8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鉤作龍首狀,器呈琵琶形,圓臍,鎏金,鉤身以幾何形圖案鑲嵌綠松石。此帶鉤尺寸大,實屬少見,也是研究鎏嵌技術最好的例證。

人形足雙耳洗

通高14.5厘米,口徑27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此洗為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斂,腹兩端各飾一獸首銜環,平底,腹下有三人形象。三人均圓目,大口,作直立狀,雙手叉腰,赤上身,僅下部著短裙,以頭肩承負洗腹。腹部飾一組凸弦紋。洗為日常盥洗用具。此洗與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懷來狼牙山出土的戰國晚期人形足敦形制、花紋均一致。

鑲貝殼鎏金鹿

高4.3厘米,底徑9×5.8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鹿呈卧狀,以海貝為鹿身,鹿首昂揚,鹿角、耳後伸于海貝,

以固定海貝,鹿腹、四肢蜷卧,邊緣上卷,以托海貝。鹿體鎏金,已脫落,依稀可見。造型新穎別緻,以銅和海貝的組合為鹿,又以海貝的花紋來表現鹿身的花紋,也真乃匠心獨運,為漢代獨特的藝術風格。

扁腹雙獸環耳壺

通高26.7厘米,口徑5.4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小圓口,短頸,流肩,肩上置對稱鋪首銜環。腹較大,腹部兩側起棱,截面呈橄欖形,下承橄欖形矮圈足,圈足略向外撇。整器素麵無紋。此壺造型獨特,為漢的扁壺奠定了基礎。

八卦紋投壺

通高39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11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直口,口兩側各置一貫耳,長直頸,肩圓而廣,鼓腹,下腹漸收,平底。貫耳上飾以雷紋,頸部飾以瓦紋,肩部飾以一周回紋,其上下夾以弦紋,腹部以八卦紋裝點,下腹部則飾以一周蓮瓣紋。此壺為投壺遊戲所用,投壺遊戲始於春秋戰國之際,晉、唐、宋、金、元時較為流行。

錯金波斯文索耳鬲爐

明景泰

通高13.5厘米,口徑17.8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敞口寬沿,方唇,短束頸,綯索形直耳,圓肩,鼓腹,淺分襠,三矮柱足。上沿、頸、肩、腹各飾有錯金紋飾:唇邊飾連續回紋,頸部飾八朵團花,肩部環錯波斯文字一周,為6行警句:「短暫人生何等寶貴,你切莫把韶光荒廢。你要崇敬真主直到年老體衰,順從者的一生猶如流水,你珍惜的年華如同寶庫在消逝,你要從寶庫中汲取人生的精粹。」腹部飾以番蓮花和纏枝靈芝紋。爐底雙圈內錯金年款回曆885年,即明代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

此爐線條流暢圓潤,做工考究,將漢族、回族的藝術特色融為一體,是一件罕見的珍品。

堇鼎

西周早期

通高62厘米,口徑47厘米

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

口稍內斂,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三蹄足。器內底有三個圓形淺洞,

分別與三足相對。兩耳外側各飾一組相對的夔龍紋,口沿下飾一周以扉棱為鼻的六組獸面紋,三足跟部各飾一組獸面紋,其下有三道凸弦紋。鼎腹內壁鑄有銘文「汪候令堇飴太保於宗周,庚申,太保賞堇貝,用作太子癸寶尊枘[]」4行26字。記載了堇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獻食物,並受到召公賞賜之事。此鼎造型雄渾凝重,紋飾簡潔古樸,是北京地區出土青銅禮器中體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著北京地區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度水平。

乳丁紋三銎刀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長24.4厘米

此刀背上有三銎孔,銎內穿木柄縱貫整個刀背。這種刀背裝木柄的銅刀被柄在末端的刀所淘汰,存世較少。

劍與劍鞘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長15厘米 22.5厘米

此劍便是目前所見中原文化最早的青銅劍之一。其劍柄需包纏木片與織物等才能握持,劍刃呈柳葉形,這都與北方民族的青銅短劍有明顯區別。以青銅製成劍鞘頗為罕見,此劍當屬高級貴族所有。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長21厘米

戟兼有戈之勾殺、矛之刺擊兩種功能,殺傷力大增。此戟前端並非矛形,它可能是戈、刀合體,應是無實用功能的儀仗器。

鷹首短劍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長25厘米

北京昌平白浮出土

此短劍帶有草原文化的特徵。

馬首短劍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長33.5厘米

北京昌平白浮出土

此短劍帶有草原文化的特徵。

幾何紋短劍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北京延慶玉皇廟出土

長29.3厘米

這件短劍是北方民族自製的青銅短劍,劍體厚重、短小,鑄工精巧,注重劍柄的裝飾,紋飾寫實,突顯了草原文化的特質。

鑲嵌綠松石鎏金帶鉤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昌平出土

長25.2厘米

鳥紋大鐘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中期-公元前771年)

銅鐘是懸掛起來以木槌撞擊演奏的樂器,它也是中國傳統金石之樂的典型樂器。

中國古代銅鐘最大的特點是"扁體雙音",即鐘體截面為橢圓形以形成共鳴腔,以木槌撞擊鐘體外側近口緣部的正面與側面,便可以演奏出兩個音階。雙音鍾是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與民族音樂高度發展的結晶。

鳩杖杖首飾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高12厘米 長18.3厘米

鳩鳥在古代是吉祥、長壽的化身,因此古代政府給70歲以上的有功德老人頒發鳩杖以示獎慰。此杖首飾便是鳩杖的杖首裝飾物,造型模仿鳩鳥,做工精美考究。

伯矩盤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11厘米 徑33厘米

盤內底鑄有銘文"癸伯矩作寶 彝"。此盤造型古樸,紋飾精湛,是一件具有商末遺風的文物精品。

蟠螭紋獸耳鑒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高41.3厘米 口徑75.4厘米

此鑒口沿處有四個形態各異的龍耳,一對為龍首銜環,一對為爬龍探首伏耳,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圉方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3厘米 徑18.2厘米

此鼎器蓋可倒置做淺盤。口沿下裝飾的雙身共首龍紋系同時表現龍的兩個側面,體現了當時獨特的藝術透視法。器蓋內、器腹內鑄有相同銘文:"休朕公君,燕侯賜圉貝,用作寶樽彝"。銘文記載了貴族"圉"參加周王典禮並獲賜貝幣,鑄鼎紀念這一殊榮。

揚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17.7厘米 徑13.8厘米

扁足作夔龍形,龍口承鼎,龍尾為足。器內底鑄有銘文"揚作父辛寶 彝",意思是貴族"揚"鑄此鼎祭祀其父"辛"。

班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公元前9世紀中期)

高22.5厘米 徑25.7厘米

班簋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器腹內底銘文多達198字,記述了族"班"追隨大貴族"毛公"東征的史實,這一史料與秀麗的文字都具有重要價值。

庶觶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0徑厘米 11.5厘米

此觶在銅觶中可謂形體較大者,蓋內與器內底鑄有相同銘文"乙丑,庶賜貝於公中,用作寶彝",意思是貴族"庶"獲大貴族"公中"賜予貝幣,鑄觶為念。

伯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此簋雙耳作鳥形,以4個外卷長鼻象首為足,蓋與器身裝飾4組象紋,造型與紋飾相得益彰,華美而不失莊重,是燕國青銅精品中的一件代表作。蓋內與腹內底鑄相同銘文:"伯作乙公 簋"。

獸面紋方座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2.1厘米 徑18.9厘米

器內底鑄有銘文"□作文祖寶彝"。

攸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徑20.3厘米

此簋以象首、象鼻構成雙耳,三虎足,造型甚為罕見。器蓋與腹部均裝飾絢美華麗的帶冠鳳鳥紋。器蓋內壁與器底鑄有銘文:"侯賞攸貝三朋,攸用作父戊寶 彝,啟作綨",記述了貴族"攸"受燕侯賞賜三朋(30枚)貝幣,鑄簋為念。

圉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6.5厘米 徑13.4厘米

器身與方形底座飾有精美的獸面紋、夔紋。器蓋內壁有銘文"王 於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 彝",器底銘文曰"伯魚作寶 彝"。銘文記載了貴族"圉"在周王的典禮上獲賜貝幣,鑄簋為念。

圉甗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41.5厘米 徑25.7厘米

腹內壁鑄有銘文"王於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彝"。

意思是周王在成周(今洛陽)舉行""禮(祈福、祈豐收的宗教儀式),賜貴族"圉"貝幣,圉鑄甗為念。

獸面紋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6.8厘米 徑29.9厘米  

此鼎以細膩的雲雷紋為地紋,襯托出主紋飾獸面紋與鳳鳥紋的瑰麗與神秘。這種以細密的雲雷紋做地紋、高浮雕動物為主紋飾的做法,是中原地區青銅器紋飾最具代表性的裝飾方法。此鼎腹、耳及足底的編織物殘痕,是墓葬中鋪墊於隨葬品下面的茵席留下的痕迹。

父丙分襠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6厘米 徑20.5厘米

分襠鼎的三足膨大呈袋狀,以增大受熱面積、提高炊煮效率。此鼎巧妙地利用三個袋狀足作為三個獸面的面部。腹內壁鑄有銘文"口口父丙"。

伯矩鬲

西周

通高33厘米 口徑22.9厘米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251號墓出土

平蓋,蓋頂中央置一由兩個相背的立體小牛首組成的蓋鈕,蓋面飾以浮雕牛首紋,角端翹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頸,袋足。頸部飾六條短扉棱,扉棱間飾以夔紋,袋足均飾以牛頭紋,牛角角端翹起,高於器表。蓋內及頸部內壁鑄有相同的銘文「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蓋內4行15個字,頸內壁5行15字。此鬲紋飾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頭紋裝飾,主體紋飾皆為高浮雕,給人雄奇威武之感。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傑作。

虎紋鼎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順義南彩出土

高15厘米 口徑13.6厘米

鼎蓋及腹部均飾有寫實的騰躍狀虎紋,畫面生動活潑。寫實紋飾流行於戰國時期,體現了當時社會思想活躍、藝術隨之發展的歷史背景。

三角雲雷紋高足豆

戰國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

北京懷柔出土

高49.2厘米 徑16.8厘米

此豆的器蓋翻轉過來便成了高足盤。這種細長柄、圓蓋上有三足的銅豆是燕文化特有的造型。

三鳥簋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順義龍灣出土

高13.5厘米 徑10.4厘米

青銅簋從春秋時期便迅速退出歷史舞台,至戰國時期已頗為罕見。這種銅簋也是燕國特有的造型。

三犀鼎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通州出土

高22.4厘米 徑23厘米

此鼎的高附耳、細長鼎足,均為燕國銅鼎的特徵。鼎蓋上的高浮雕寫實裝飾則是典型的燕國銅器裝飾風格。

鵜鶘魚紋敦

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延慶出土

高20厘米 腹徑15.7厘米

鵜鶘是一種捕魚的鳥,俗稱魚鷹。此敦的紋飾描繪了鵜鶘張口捕魚的精彩瞬間,

紋飾新穎、極富動感,是戰國時期燕國青銅器的一件代表作。這種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紋飾出現於戰國時期,

給已傳承了一千多年的青銅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鑲嵌紅銅虎紋豆

戰國早中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76年)

高38.8厘米 口徑19.1厘米

此豆的蓋子可倒置做淺盤,圈足上以紅銅(即純銅)鑲嵌出虎紋。

在青銅器上鑲紅銅的裝飾工藝盛行於東周時期。

小口鼓腹鼎

戰國中晚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丰台出土

高23.5厘米 徑8.7厘米

這種小口鼓腹鼎是燕國特有的銅鼎造型,迄今發現極少。

這種鼎專用於燒水,此鼎腹底部仍殘留有煙炱痕迹。

父乙盉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2厘米 徑10.3厘米

此盉蓋內及腹外壁鋬間均鑄有銘文"亞□父乙"。

母已爵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通高18.8厘米

鋬內、腹壁上鑄有銘文"母已",意即此爵是為祭祀母親"己"所鑄。

獸面紋貫耳壺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高30厘米

圉卣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4厘米

此卣蓋內及器內底鑄有相同的銘文"王於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彝",銘文與圉甗相同。

子方罍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58厘米 徑15.1×12.5厘米

此罍器蓋模仿房屋屋頂,器形莊重,紋飾精緻,是銅罍中的精品。器口內壁鑄有銘文"子"。

作寶尊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厘米 徑22.4厘米

此尊紋飾極盡繁縟,工藝精湛,是銅尊中的精品。器內底鑄有銘文"作寶彝"。

單耳雲紋和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

北京延慶玉皇廟出土

通高6.9厘米 長14厘米

此腹部飾戰國時期特有的帶狀勾雲紋與三角雲紋。

蟠虺紋壺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順義南彩出土

高40.3厘米 底徑16.5厘米

鑲嵌紅銅鳥獸紋壺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懷柔出土

高40.6厘米 徑11.2厘米

此壺以紅銅鑲嵌出葉紋與鳥、虎、馬等動物紋,紋飾精細繁縟,顯示出燕國青銅鑲嵌工藝的高超水平。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來源於 首都博物館 由古玩元素網原創整理 同行轉載請聲明古玩元素網整理編輯!


推薦閱讀:

6款新加坡的原汁原味,一帶一路國家美食秀!
全世界最快樂的10個國家!看完想立馬買張機票!
土耳其國防工業的奇蹟:土耳其「國家艦」計劃
全世界十大最不缺錢的國家
2017出國旅行!這些國家氣候怡人,景色絢麗!關鍵簽證又方便了!

TAG:國家 | 博物館 | 首都 | 青銅器 | 寶藏 | 國家寶藏 | 精品 | 首都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