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安 傅璇琮:日藏稀見漢籍《中興禪林風月集》及其文獻價值

   1999年下半年,傅璇琮赴台灣清華大學講學,時韓國在台灣大學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全文京,贈送了一份日藏宋代古籍《中興禪林風月集》的複印材料,並有致傅的函件云:「此書藏於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嚴先生《日本所藏宋人文集目錄》未收。註解乃日人所撰,不足取。詩則南宋末年禪僧之作,似乎中國已失傳,然也不敢確定。」後因種種原因將此複印件暫時擱置,今方邀約寧波大學文學院的張如安,共同對此書作了初步的整理、考證。

   一、《中興禪林風月集》的成書及其選詩概貌

   從互聯網上查得,抄本《中興禪林風月集》3卷,日本京都府立綜合資料館藏,收錄於平松文庫及日本「新抄物資料集成」第1卷。此書從未見中國歷代各類古籍書目著錄,新出的古籍書目如嚴紹璗編撰《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鉤沉》等亦未著錄,我們迄今尚未獲知國內各大圖書館有收藏的信息,看來這是一部彌足珍貴的海外佚書。

  

   《中興禪林風月集》原題為「若洲孔汝霖編集,芸庄蕭澥校正」。編集者孔汝霖生平待考。校正者蕭懈,江西寧都人,淳祐六年丙午(1246)解試,淳祐七年丁未張淵微榜特奏名。蕭澥是晚宋一位有一定名聲的江湖派詩人,宋理宗紹定中曾避亂隱居贛州金精山。陳起《江湖後集》卷一五收錄其詩30首,有傳云:「澥字汛之,自號金精山民,有《竹外蛩吟稿》。按,金精山在贛州寧都縣,《道書》三十五福地也,澥蓋贛之隱者。」蕭澥的生平交遊難以詳考,僅見江湖詩人胡仲弓有《柬蕭芸庄》詩:「十載江湖夢,鴻飛不到君。近聞吟思苦,半為宦情分。往事隨流水,懷人看暮雲。相逢又相別,安得細論文?」表達了兩位詩人的真摯友情。另元吳澄《吳文正集》卷十八《淡軒康氏詩稿序》提到芸庄蕭澥、冰厓蕭立之等有康氏詩稿的題句跋語。又吳澄《故縣尹蕭君墓志銘》云:「蕭氏居贛寧都之小田,至於君五世矣。君之世父諱澥,能詩,有集曰《芸庄》,五試禮部,特奏授戶曹。君之父諱立之,詩宗江西派,絕句有唐人風致,其集曰《冰厓》。登進士科,由鎮南軍節度推官班見改籍田令,累官至通直,搶攘之際,擢為道守,不及赴。」由此我們略知其家世的點滴情況。

   《中興禪林風月集》具體的成書年代難以判明,所收詩歌也無可系年,只有個別作品有時代色彩。如宗檮《降虜》云:「韃哨兵多金哨稀,怕聞坐夏入秋期。祗今跨馬彎弓者,曾是襄淮十歲兒。」襄淮一帶出現「韃哨兵多金哨稀」的情形,應該是端平二(1235)、三年以後的事。因此,此書的成書不會早於端平之前,該選本以「中興」為名,也極具時代特徵,即與宋理宗時代有多種版本的《中興江湖集》以及《中興群公吟稿戊集》、《中興以來絕妙好詞選》、《中興詩話》等書的出現相映成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云:「惟寶、紹間《中興江湖集》出。」黃昇的《中興以來絕妙好詞選》有淳祐九年(1249)自序。看來,《中興禪林風月集》也應該是同一期間的產品。全文京先生判斷其詩為「南宋末年禪僧之作」雖然不是十分準確(因收錄的作品也有出於北宋僧家之手的),但該書編纂於晚宋應無疑問。

   從書的內容看,選錄的僧詩大多幽深清雋,韻味盎然,極富禪趣,與江湖派的詩風有一致處。但該書何時通過何種途徑傳入日本,我們還不得而知,很可能是通過頻繁往來中日間的僧人攜至日本的,後來有日人喜愛此書,為之作注,並附註日本假名。此書卷首有序云:「孔汝霖編集之,蕭澥校正之,未聽有注者,蓋有之未行於世歟?近代往往頗有注者,未聽出於名家,但道聽而塗說等類也。雖愚不敏,遂集諸家善說以注集之,猶何晏集解《論語》也。」此序沒有落款,故不知其真正作者及作文年月,但可判斷序文乃出自為此書作注之日本學人之手。卷中注釋很多地方頗顯稚拙,如注「芝」云:「芝者,仙藥也,蘭類也。」注「黃庭卷」云:「老子經歟?未詳也。」看來此人的漢學造詣並不很高。但他對富有禪趣妙悟的漢詩特別賞愛,於守璋《春晚》詩下注云:「今人慾學詩,正趣向效古人之句,自然到得其妙處。故古人云:『欲學詩者,若臨書者。』」這不但反映出他的詩學觀,而且也隱約透露出作者注釋此書的目的,有用作日人學漢詩之摹本的用意。此序還提及「錢塘英實存詩曰詩必通禪」,亦道出其論詩旨趣。考釋英(1244-1330?)字實存,號白雲,錢塘人,有《白雲集》,粵人石田林昉作序云:「集中謂『詩悟必通禪』,又『妙處如何說,悟來方得知』,上人嘗自道之矣。」按《白雲集》之編定約在至元二十九年至延祐六年趙孟罡婀槲廡酥?剩?頡棟自萍?分??餚氈徑??氈疽話閶?慫??霾換嵩纈讜?酢H氈疚廾?獻鰲噸行遂?址繚錄?頡紡芤?們?劣⑹盪嫻氖?猓?蚱淙酥?髯⒆饜蜃勻徊換嵩凇棟自萍?繁嘍ㄖ?啊4聳槭章加諂剿晌目餳叭氈盡靶魯?鎰柿霞?傘鋇?1卷,原抄大約出天永或文祿年間,與日本「抄物」這類文獻的出現時代相吻合。總之,關於該書在日本的傳播情況以及日人注本的出現年代,尚有待熟悉日本文獻的學者作進一步的考證。

   《中興禪林風月集》前二卷所收均為七絕,後一卷所收均為五絕,作者全系釋氏。此書共計收錄63家詩僧的99首五、七言絕句。因為此詩選本國內從未有人引用介紹,國內學者對此書的選詩情況幾無所知,故這裡將該書收錄詩歌的情況介紹如下(括弧內所注乃《全宋詩》收錄此詩之冊/卷/頁):

   卷一選錄32家53首:

   1.道潛《江上秋夜》(16/911/10724)、《東園》(16/912/10729)、《臨平道中》(16/911/10723)

   2.保暹《巴江秋夕》(16/911/10723)

   3.顯萬《乘槎圖》、《杜鵑》

   4.蘊常《春興》(22/1288/14616,題作《春日》)、《江村》(22/1288/14616)

   5.法具《江漲橋會仲X(編輯註:原字左「方」右「爾」)正寺丞》

   6.道全《秋晚》(13/782/9058,題作《秋曉》)

   7.曇瑩《姚江》(38/2124/24021)、《睡起》(38/2124/24021)

   8.志南《江上春日》(45/2395/27690,僅題作「詩一首」)

   9.寶曇《峴山圖》(43/2362/27107,為《題峴山圖三絕》之二)

   10.居簡《柳絮》(53/2790/33057)、《舟中酎竹岩》(53/2791/33075)、《山家春日》(53/2795/33162,題作《即事》)

   11.法照《福州開元宮》、《表忠觀》(57/3020/35978)、《台州水後》、《桐柏觀會仙亭聽琴》

   12.義銛《嘗北梨》(51/2725/32077)

   13.正宗《登峴台》

   14.志道《送別》

   15.永頤《聽琴》(57/3021/35998)、《聚景園》(57/3021/35987,題作《過聚景園》)

   16.善珍《老馬》(60/3150/37795)、《古意》(60/3150/37795)

   17.斯植《寒食》(63/3300/39323)、《故宮懷古》(63/3300/39329)、《感懷》(63/3300/39323,題作《晚來》)、《秋思》(63/3201/39336)、《晚春即事》(63/3300/39331,題作《苕溪舟次》)、《老來》(63/3301/39335,題作《晚春偶題呈正甫先生》)

   18.大椿:《淮民》

   19.惠峰:《琅華洞》

   20.紹嵩:《題方廣僧舍》、《秋暮江上》

   21.行昱:《寄隱淪萬氏子》

   22.永隆:《崇真觀》、《宿道場雲峰閣下》

   23.覺崇:《廬山雜興》

   24.赤驥:《釣台》

   25.宗檮:《降虜》

   26.祖元:《多景樓北望》

   27.師侃:《憶得》、《秋夜》

   28.行肇:《探梅》(59/3092/36924,作元肇詩)

   29.惠嵩:《天台道中》(72/3768/45435)

   30.道璨:《送湯晦靜赴盱江守》(65/3455/41174,題作《迎晦靜湯先生》、《上丞相鄭青山》)(65/3455/41174,題作《上安晚節丞相》)

   31.智逸:《湘中春日》

   32.可翔:《秋思》

   卷二選錄21家27首:

   1.宗營:《天衣故寺》、《登雞籠山訪六朝諸陵》

   2.希顏:《普和寺》

   3.法淵:《蝶》

   4.夢真:《寄江西故人》

   5.自南:《待月樓》

   6.覺新:《訪道士不值》

   7.正邏:《仙女石》

   8.智綱:《寄芳庭法師》

   9.海徑:《子規》、《別故人》

   10.若溪:《夜坐》

   11.本立:《秋吟》

   12.法俊:《春日》

   13.妙通:《春夢》

   14.宗敬:《紙帳》

   15.景偲:《春夜》、《偶題》

   16.曇岳:《寄鄉友》

   17.如廣:《中秋無月》

   18.守輝:《廢址》、《八月十四夜簡印書記》

  

   19.永聰:《長干寺》、《懷人》、《聞雁》

   20.子蒙:《春興》

   21.嗣持:《西湖》

   卷三選錄19家19首:

   1.顯萬:《山齋》

   2.守璋:《春晚》(37/2073/23389)

   3.居簡:《江上》

   4.義銛:《睡起》(51/2725/32062)

   5.清順:《深塢》(16/910/10709)

   6.善珍:《山行》(60/3150/37798)

   7.永頤:《畫卷》

   8.赤驥:《山中即事》

   9.斯植:《古樂府》(63/3300/39325)

   10.若玢:《秋夜》

   11.若溪:《山中》

   12.景淳:《後夜》(18/1052/12060)

   13.致一:《春暮》

   14.仲寶:《雨中懷人》

   15.法欽:《舟中》

   16.復森:《江上夜眺》(如圖)

   17.清外:《望海閣》

   18.師侃:《春日吟》

   19.本立:《金井》

   以上選錄的詩歌,經我們反覆查證,僅有少數作品的主名是有疑問的。如釋蘊常《春興》,《全宋詩》冊二二卷一二八八頁一四六一六題作《春日》,輯錄自宋陳起《增廣聖宋高僧詩選》。按,此詩洪邁《容齋隨筆》三筆卷十二「具圓復詩」條云:「吳僧法具字圓復,有能詩聲,予乃紀之於《夷堅志》中,殊為不類。比於福州僧智恢處見其詩稿一紙,字體效王荊公。……又一篇云:『燒燈過了客思家,獨立衡門數暝鴉。燕子未歸梅落盡,小窗明月屬梨花。』皆可咀嚼也。」《宋藝圃集》卷二二、《宋詩紀事》卷九二、《石渠寶笈》卷八並據洪邁所記作僧法具詩。《全宋詩》冊二七卷一五三七頁一七四五二釋法具名下亦輯錄此詩。因此,《春興》一詩的作者是有爭議的。另如行肇,原注云:「號淮海。」按,行肇系宋初九僧之一,號「淮海」者應為元肇,所選《探梅》見元肇《淮海挈音》,《全宋詩》冊五九卷三○九二頁三六九二四元肇名下已收,《中興禪林風月集》作行肇乃偶誤所致。斯植《晚春即事》,《江湖小集》卷三五題作《苕溪舟次》,但《江湖後集》卷一三作王諶《苕溪舟次》,究竟誰作,也難以遽定。

   此外,日人的註解中也引用有若干宋詩,如開卷第一首注中就引錄了道潛《贈妓》詩(寄語巫山窈窕娘),卷三釋永頤《畫卷》詩注中引用了徐靈(即徐璣)《春雨》句:「新雨漲溪三尺水。」明引的還有蘇軾、王安石、劉克莊、白玉蟾、林逋等人的詩句,暗引的還有范仲淹、朱淑真、張詠、王珪等人的詩,還有不少籠統引用的古詩,一時無從查考其時代和作者。當然,引用的詩句有些是有問題的。如白玉蟾詩:「新巢故國兩依依,似與春光秋葉期。」《後村千家詩》卷一九題作白玉蟾《燕》的前兩句,惟「國」作「燕」。日人引詩所依據的也許就是這部《後村千家詩》。但《後村千家詩》也有誤收的,查此詩又見於賀鑄的《慶湖遺老集》卷六中,題作《和田錄事新燕》,恐以賀鑄作為是。另如引錄的東坡詩「無數蜻蜓立上頭」,實際是杜甫《卜居》中的句子。但要求一個漢文化造詣不是十分高超的日人注釋者要一一核實文獻的真偽,恐怕是求全責備了。

   二、《中興禪林風月集》的文獻價值

   日藏《中興禪林風月集》抄本的文獻價值,若就宋詩研究本身而言,主要在生平、校勘、輯佚等方面,此外此書在中日文化交流、日本的漢文化傳播等方面也有一定意義,但因資料所限,本文僅及前者。

   1.有助於了解宋代詩僧的點滴事迹。宋代詩僧迭出,但很多詩僧遁跡深山,事迹向不為人所知。此書於每一僧家後有寥寥數字介紹生平,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宋僧的點滴事迹。如釋法具號「化庵」,釋道全號「同庵」,釋蘊常號「野雲」,釋景淳號「椎林」,均可補《全宋詩》之缺失。《全宋詩》冊七二卷三七六八頁四五四三五收錄釋惠嵩,但沒有小傳。此書則傳云:「號雪庭,字少隱,青田人也。」《全宋詩》冊七○卷三七○二頁四四四四五收錄釋自南,無傳,此書則傳云:「號叔凱,天台人。」釋志南,《全宋詩》小傳僅雲「朱熹曾為其詩卷作跋」,此書則明確指出其為「武夷僧」。還有釋清外,《全宋詩》無傳,此書則云:「吳中僧。」可使後人了解到兩僧的活動地域。

   2.有助於對詩歌作品的校勘。《中興禪林風月集》所收的某些詩歌,與其他文獻相對照,有一些異文,可資校勘。仔細品味這些異文,我們發現有的確實是《中興禪林風月集》本身的疏失,也有的則是其他文獻的疏失,更多的異文可以並存。我們將清理出來的一些異文列舉如下:

   居簡《舟中酬竹岩》,《全宋詩》「辯」作「辦」,是;「添」作「輳」。

   蘊常《江村》詩之「炊煙」,《全宋詩》作「吹煙」,顯誤。

   道璨《送湯晦靜赴盱江守》,《全宋詩》題作《迎晦靜湯先生》,「手裡」作「宇里」。又道璨《上丞相鄭青山》乃《全宋詩》之《上安晚節丞相》三首之第一首,而《全宋詩》所收之題目就有問題,因丞相鄭清之號安晚,「節」字當為衍文。「空在」作「送在」。

   惠嵩《天台道中》,《全宋詩》收錄,「渡溪」作「渡頭」。

   義銛《嘗北梨》之「老向」,《全宋詩》作「每到」。

   永頤《聽琴》之「悲絲」,《全宋詩》作「朱絲」;「離怨」,《全宋詩》作「離恨」。

   善珍《老馬》之「戰瘢」,《全宋詩》作「箭瘢」。《古意》之「亂來」,《全宋詩》作「亂離」。

   斯植《老來》,《全宋詩》題作《晚春偶題呈政甫先生》。

   守璋《春晚》,《全宋詩》題作《晚春》,「煙色」作「煙景」。

   3.提供了大量可供輯佚的詩歌作品。這也是《中興禪林風月集》一書最值得表出的文獻價值之所在。據初步查證和統計,《中興禪林風月集》保存的宋代佚詩有46家60首絕句,其中有35家在《全宋詩》中未見其名,有許多詩僧的名字聞所未聞,賴此書得以保存。茲將這些佚詩輯錄如下:

   顯萬三首

   原注云:「浯溪僧,字致一。」《全宋詩》冊二八卷一六二九頁一八二七六有傳。

   乘槎圖

   崑崙初不隔懸河,逆浪吹槎去若梭。

   莫信銀灣清且淺,料知高處更風波。

   杜鵑

   杜鵑底苦勸歸去,渺渺江湖若個邊。

   衣弊履穿頭半雪,不知歸得是何年。

   山齋

   林蒿沒人腰,甘自卧環堵。

   風吹桐葉干,索索下晴雨。

   法具一首

   原注云:「字圓復,號化庵。」《全宋詩》冊二七卷一五三七頁一七四五二有傳。

   江漲橋會仲X(編輯註:原字左「方」右「爾」)正寺丞

   江漲橋邊江水漲,江花未老上江樓。

   欄杆惜別春風裡,相對藤床話白頭。

   法照三首

   原注云:「天台僧,號晦岩。」按,《全宋詩》冊五七卷三○二○頁三五九七七有小傳,定其生年在1185年。但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三六《懷晦岩一首》題注云:「台僧法照……大餘一歲。」查劉克莊生於1187年,則法照應生於1186年。

   福州開元宮

   七廟階前朝拜時,御香清裛老臣衣。

   百年故國深宮夢,應與歸鴻向北飛。

   台州水後

   舊客難聞墓角聲,柳行飛絮又清明。

   遊人不管東流水,自插桃花上廢城。

   桐柏觀會仙亭聽琴

   玉闥元和帶蘚斑,琴彈流水坐松關。

   白須道士閉門睡,明月從教下醮壇。

   正宗一首

   原註:「吳山僧。」按,《全宋詩》冊二八卷一六二九頁一八二七四有釋正宗,據宋陳起《聖宋高僧詩選集續》輯錄《次韻蔡堅老秋日登峴台》詩,與下所選錄之詩相合,故當為同一人。

   登峴台

   笑口何妨此暫開,憑欄日落未知回。

   月明江上人歸散,狼藉蓑衣在釣台。

   志道一首

   原註:「會稽人,號蘿屋。」《全宋詩》未收其人。

   送別

   池塘夢覺正銷魂,滿袖春風過別村。

   後夜梨花山月冷,有人寂寞倚衡門。

   大椿一首

   原書無傳。按《宋詩紀事補遺》卷九六云:釋大椿,姓張氏,湘陰人。工書善醫,賜住雪峰,年九十八示寂。《全宋詩》未收其人。

   淮民

   全家百指寄西江,故國山川天一方。

   世業膏腴歸未得,看人鋤地事耕桑。

   惠峰一首

   原注云:「字舉直,住廬山,所作號《草堂集》。」《全宋詩》未收其人。

   琅花洞

   琅花洞是神仙宅,咫尺桃源路不賒。

   流水夕陽迷遠近,天風吹落碧桃花。

   紹嵩二首

   原註:「字亞愚,青源山人也。」《全宋詩》冊六一卷三二三三頁三八六○五有傳。

   題方廣僧舍

   山勢如城繞梵宮,薄嵐濃翠鎖寒空。

   憑欄不見當時事,一片斜陽細雨中。

   秋暮江上

   水環洲渚更連天,杳杳漁舟破暝煙。

   最愛蘆花經雨後,曉霜插月作嬋娟。

   行昱一首

   原註:「字如畫,號龍岩。」按,四庫本《江南通志》卷十一云:「甲山在句容縣西南五十里,宋景定間僧行昱愛其山奇勝,甲於左右諸山,因名。」則知行昱為宋末江蘇句容僧。《全宋詩》未收其人。

   寄隱淪萬氏子

   君向江邊把釣竿,我從湖海看波瀾。

   孤舟撐月自歸去,風笛一聲煙水寒。

   永隆二首

   原注云:「南州人,號瘦岩。」按,《咸淳臨安志》卷七九云:「普濟院:嘉定十一年僧永隆建,移請今額。」似即其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崇真觀

   苔碑歲久龜趺剝,古殿雲深鴟吻斜。

   道士不知興廢事,又來溪上種桃花。

   宿道場雲峰閣下

   滿院秋蚊睡不成,自攜團扇下階行。

   轆轤知為誰辛苦,夜夜中庭轉月明。

   覺崇一首

   原注云:「蜀僧,號雪牛。」《全宋詩》未收其人。

   廬山雜興

   古殿沉沉月滿廊,橫秋閣下藕花香。

   山中最勝他山處,先得西風幾夜涼。

   赤驥二首

   原注云:「字希良,號北野。」《全宋詩》未收其人。

   釣台

   自過羊裘七里灘,尋思欲見故人難。

   殷勤問取溪邊老,近有誰來把釣竿。

   山中即事

   塊石支頤坐,鳥啼孤夢醒。

   林花風落盡,小草立蜻蜓。

   宗檮一首

   原注云:「自號秋岸。」《全宋詩》未收其人。

   降虜

   韃哨兵多金哨稀,怕聞坐夏入秋期。

   祗今跨馬彎弓者,曾是襄淮十歲兒。

   祖元一首

   原註:「字叔圓,號清溪。」按,宋吳泳《贈鄉僧祖元》詩序云:「僧祖元,本里中秀才,厭世事塵勞,翻然出家。因游雁峰,遂斷一指,誓不復還。鄉人目之為一指頭禪,蓋譏笑之也。自後南行,學益長,又有能詩聲。予愛其勇猛精進,漫作數語挑之。」吳泳為四川潼川府中江人,則其所稱鄉僧祖元的籍貫可以推定。南宋另有釋祖元,號枯木,《全宋詩》冊三一卷一七九九頁二○○四七有傳,當為另一人。

   多景樓北望

   東風吹散一江雲,客子樓頭易斷魂。

   但見碧天隨地遠,不知何處是中原。

   師侃三首

   原注云:「天台人,字直翁,號真山也。」卷三原注則作「號直翁」。《全宋詩》未收其人。

   憶得

   憶得湖邊舊客蹤,幾回乘月宿高峰。

   夜長不寢西風起,聽打三茅觀里鍾。

   秋夜

   飛螢出草砌鳴蛩,十二欄杆玉倚空。

   碧樹無煙月如水,一聲砧杵落西風。

   春日吟

   悠悠春日長,幽人轉清瘦。

   試問碧桃花,如何度春晝。

   智逸一首

   原注云:「字仲俊,號竹溪。」《全宋詩》未收其人。

   湘中春日

   瘦藤七尺帶徵塵,撥動瀟湘一片春。

   花柳隱然詩態度,倩誰說與晚唐人。

   可翔一首

   原注云:「字仲高,自號像翁也。」按,四庫本《姑蘇志》卷廿九云:「寶壽教寺在吳縣八都,地名黃蘆。唐大中七年僧文奉開山,乾德二年吳越錢氏重建,宋嘉定間重修,僧可翔記。」則知可翔為宋嘉定間吳僧。《全宋詩》未收其人。

   秋思

   葉盡林疏見蓽門,稻花香動隔籬聞。

   一聲江上吹長笛,徒覺春腰瘦十分。

   宗營二首

   原註:「字叔溫,玉山人,號玉岩。」《全宋詩》未收其人,《宋詩紀事》卷九三引《東甌詩集》作宗瑩,無傳。

   天台故寺(按《宋詩紀事》題作《天衣故寺》)

   園廟深鎖《宋詩紀事》作「關」春寂寞,雨杉風檜翠蕭蕭。

   山中舊事無人說,碎迭唐碑補石橋。

   登雞籠山訪六朝諸陵

   陵樹無陰蔽綠苔,空山寒聳塔崔嵬。

   六朝一餉繁華夢,可是僧鍾喚得回。

   希顏一首

   原註:「關鄉僧。」《全宋詩》未收其人。《宋詩紀事》卷九三引《宋高僧詩選》作「晞顏」,小傳云:「晞顏字聖徒,號雪溪,奉化僧。《補續高僧傳》:晞顏,文藻高妙,後進愛慕。嘗步菜畦,見墾掘殺傷之多,遂不復茹蔬,惟買海苔三百六十斤,日取一斤供粥。晚住桃源厲氏庵,專志念佛。」

   普和寺

   朱樓紺殿半江村,石壁深藏佛影昏。

   最是《宋詩紀事》作「好」夜深潮水滿,櫓聲搖月到柴門。

   法淵一首

   原註:「號別舩,永嘉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蝶

   昔曾栩栩入南華,野性如人懶泊家。

   每向東風憐薄命,一生不得近梅花。

   夢真一首

   原註:「號覺庵,宣城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寄江西故人

   自從攜手出長安,三見秋光滿畫欄。

   折得水花無寄處,一江風雨雁聲寒。

   自南一首

   原註:「號叔凱,天台人。」《全宋詩》冊七○卷三七○二頁四四四四五收錄其《廣潤寺新寮》一首,小傳云:「生平不詳。」

   待月樓

   山邊歸隱倦遊身,水闊樓高夜望頻。

   星斗漸稀河漢白,倚欄猶有未眠人。

   覺新一首

   原註:「會稽僧,字行音,號治城也。」《全宋詩》未收其人。

   訪道士不值

   猿掛垂藤鶴唳松,松間不見采芝翁。

   風開案上黃庭卷,疑是朝來讀未終。

   正邏一首

   原註:「潁川永寧僧,號谷庵。」《全宋詩》未收其人。

   仙女石

   江面無風水鑒秋,亭亭照影俯寒流。

   無情不入襄王夢,雨鬢風鬟只自愁。

   智綱一首

   原註:「號柏溪,四明人。」按,智綱有《寄芳庭法師》詩,芳庭即僧斯植之號,則智綱應為晚宋僧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寄芳庭法師

   尺書無處托飛鴻,空有懷君思萬重。

   山北山南三百寺,夢魂多在白雲峰。

   海徑二首

   原註:「字巨淵,號柏岩。」《全宋詩》未收其人。

   子規

   寄身煙翠為誰啼,遊子思鄉淚濕衣。

   滿眼江湖都是客,不知喚得幾人歸。

   別故人

   城頭孤角語嗚嗚,想得梅花落已無。

   老柳陰中回望眼,陽關依舊畫成圖。

   若溪二首

   原註:「霅川僧,號雲壑。」卷三則注為「號雲岳」。《全宋詩》未收其人。

   夜坐

   山中夜半全無暑,惟有微風鳴竹樹。

   寂寂空庭灝氣流,孤螢入袖還飛去。

   山中

   陰澗斷雲過,對人禽自語。

   綠葉蔽山深,不知林外雨。

   本立二首

   原註:「號靈舟。」《全宋詩》未收其人。

   秋吟

   秋雁叫霜雲暗浦,零落枯莖響寒雨。

   篝燈照書有餘光,分與山童夜織屨。

   金井

   寧為金井欄,莫為金井索。

   牽斷轆轤聲,清泉如淚落。

   法俊一首

   原註:「自號退庵。」《全宋詩》未收其人。

   春日

   堤雲漠漠雨漫漫,楊柳如絲不厭看。

   見說前村風更

,杏花無力耐春寒。

   妙通一首

   原註:「字介石,號竹野。」按周弼《端平詩雋》卷二有《送僧妙通游平江萬壽寺》,疑即其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春夢

   紫霞杯滴酒香殘,月上梨花醉夢看。

   誰把玉琴花下卷,十三徽上雨聲寒。

   宗敬一首

   原註:「號菊庄,天台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紙帳

   碎剪松江水上紋,虛堂垂處夜平分。

   夢寒不到池塘草,明月梨花一洞雲。

   景偲二首

   原註:「字與明,號蘭渚,天台人也。」《全宋詩》未收其人。

   春夜

   月明庭院篆香銷,寂寂門無俗客敲。

   孤枕夢回清漏斷,子規啼在杏花梢。

   偶題

   滿徑濃陰上綠楊,小窗煙裊石爐香。

   楞伽看罷無餘事,啼鴂一聲春晝長。

   曇岳一首

   原註:「閩中僧。」《全宋詩》未收其人。

   寄鄉友

   寒江空見暮潮過,音信何曾到薜蘿。

   最是一春長是雨,離愁還似落花多。

   如廣一首

   原註:「號野堂也。」《全宋詩》未收其人。

   中秋無月

   莫恨今宵已二更,南樓孤負酒杯傾。

   浮雲自不知人意,明月何嘗解世情。

   守輝二首

   原註:「霅川人,字明遠,所作號《船窗集》。」按,《全宋詩》冊七二卷三七五三頁四五二五○收錄釋輝,即其人,但列為世次無考卷中。考釋永頤《雲泉詩集》有《游霅城寄輝明遠》詩,則知守輝與永頤為同時代人。另釋居簡《北磵集》卷五有《輝船窗見過》、卷八有《船窗蕙萱》詩,亦可由其交遊而證其時代。

   廢址

   三十年前此水濱,曾將歌舞領芳春。

   而今台榭遺基古,種柳栽花幾換人。

   八月十四夜簡印書記

   月到中秋未望時,清光猶帶一分虧。

   與君今夜休尋睡,來日陰晴未可知。

   永聰三首

   原註:「靈隱僧。」按釋居簡《北磵集》卷十有《金山蓬山聰禪師塔銘》,記其字自聞,號蓬山,於潛徐氏子,師事徑山別峰,但未記其曾為靈隱僧,不知其人是否與詩僧永聰為同一人。《全宋詩》未收其人。

   長干寺

   秦淮路入長干寺,千尺浮屠插暝煙。

   白髮老僧猶念舊,逢人先說赤烏年。

   懷人

   人正愁時月正高,雙清樓影夜迢迢。

   梅花落盡梨花瘦,數盡滄江幾度潮。

   聞雁

   憶昔南來過洞庭,孤雲萬里聽新聲。

   自從別後無消息,三十六灣空月明。

   子蒙一首

   原註:「天台僧。」《全宋詩》未收其人。

   春興

   三月秧針出未齊,老農赤腳荷鋤犁。

   一聲桐角風煙晚,黃犢無人自過溪。

   嗣持一首

   原註:「號高峰。」按,張鎡《南湖集》卷六有《贈嗣持上人》詩,可據此定其大致生活年代。《全宋詩》未收其人。

   西湖

   山堰湖塍弓樣彎,踏開雲影葑泥干。

   不知夜雨還多少,三十六陂春漲寒。

   居簡一首

   原註:「字敬叟,號北磵。」《全宋詩》冊五三卷二七九○頁三三○三二有傳。

   江上

   江上北風急。梅花雜雪飛。

   漁翁不耐冷,重迭著蓑衣。

   按,《全宋詩》冊五三卷二八○一頁三三三○四據宋俞琰《書齋夜話》卷四輯錄居簡「漁翁」兩句,此處所錄則為全詩。

   永頤一首

   原註:「字山老,號雲泉。」《全宋詩》冊五七卷三二○一頁三五九八三有傳。

   畫卷

   雙童挽牛角,日暮水雲昏。

   無奈沙溪漲,平沉一半村。

   若玢一首

   原註:「號玉磵。」按,其人當即著名畫家若芬,《全宋詩》冊七二卷三七六一頁四五三五七有傳。

   秋夜

   露澄河漢高,星月光皎皎。

   坐看桐葉陰,秋風減多少。

   致一一首

   原註:「青原山人。」按,釋顯萬,字致一,浯溪僧,但未聞有「青原山人」之號,故致一與顯萬似為兩僧。

   春暮

   客里春將晚,愁邊日又低。

   若為歸夢切,不奈杜鵑啼。

   仲寶一首

   原註:「武林僧,號月溪。」按,宋周弼《端平詩雋》有《贈僧仲寶月溪》詩,知其人與江湖詩人周弼有交。《全宋詩》未收其人。

   雨中懷人

   閑步復閑吟,欲共幽人語。

   目斷白雲深,空階響寒雨。

   法欽一首

   原註:「吳門僧。」《全宋詩》未收其人。

   舟中

   推蓬年已暮,白髮不禁持。

   水凍舟行澀,天寒月上遲。

   復森一首

   原註:「山隱(疑為「陰」字)僧。」《全宋詩》未收其人。

   江上夜眺

   江水深無底,江雲濕不飛。

   一燈明柳岸,知有釣船歸。

   清外一首

   原註:「吳中僧。」按,《全宋詩》冊七二卷三七四七頁四五一九五據《增廣聖宋高僧詩選》續集輯錄清外《葛洪丹井》一詩,無傳。

   望海閣

   飛閣橫迥漢,時登見滄海。

   萬里秋色空,扶桑竟何在。

   此外,《中興禪林風月集》的日人注釋中還引用了不少漢詩,如志道《送別》詩注引橫川如珙《送別》句云:「半夜雞鳴山月冷。」《全宋詩》冊六六釋如珙名下未收錄,查《全宋詩》卷三四六○頁四一二三三有如珙《寄灌頂長老》詩,首句云:「半夜鶴鳴山月吟」,與引詩相類。但這樣的引用詩句要一一查證其出處十分困難,在此只好略提一筆,有待於後來者的繼續努力。

  


推薦閱讀:

「從文獻引用開啟發表之門」
[轉載]馮志強先生經典文獻——淺談陳式太極拳功法及推手入門(三)
風伯雨師資料 風伯雨師相關傳說 風伯雨師文獻
紅山光普石鷹及文獻引證和氏壁同一物料

TAG:文獻 | 價值 | 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