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中宗、睿宗駙馬裴巽墓誌考略

提要:本文通過對唐代駙馬都尉裴巽墓誌的考釋,可知生活於高宗至玄宗時期的裴巽一生先後兩次尚主,本應地位顯赫,卻在史書上幾近失載。墓誌一方面較為含蓄地記述了裴巽與二位公主的婚姻狀況,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了皇親宗室在經歷多次皇位變更時期的擇配標準和姻親情況,對於了解當時的婚姻制度及其與社會政治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唐 駙馬 裴巽 墓誌 略考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998年8月,洛陽古代藝術館徵集到一方唐代墓誌,題為《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上柱國魏郡開國公駙馬都尉裴公墓志銘並序》,據稱由洛陽市郊區冒郭村北一里邙山腳下出土。志石從中間橫斷為二,尺寸應為72厘米見方,厚12厘米。志文凡32行,滿行32字,共應981字,現殘缺98字,其中18字視上下文可補,正楷書體。志石四側面陰線刻卷草紋和瑞獸圖案,志蓋佚失。現將該志的內容及其相關問題略作考述。一 裴巽先世略墓主裴巽,河東聞喜人,既屬東眷裴氏。志文述其姓氏來源:「厥初皋陶,□自顓頊,洎伯益垂袞,奄有嬴宗,非子附庸,遂荒秦國。其後景公即嗣,針帝外奔,□□河東,復受邑,世謂裴叔,因而姓焉。」類於史書記載:「裴氏出自風姓,顓頊裔孫大業生……皋陶生伯益,賜嬴氏……非子封之於秦為附庸,使續嬴氏,號曰秦嬴,非子之支孫封鄉,因以為氏,今聞喜城是也……一雲晉平公封顓頊之孫針於周川之裴中,號裴郡」[1](卷71《宰相世系表一上》)。裴巽曾祖裴之隱的職官與史書的記載有異。志文云:「隋司農少卿,普安郡太守,始州刺史,益州總管府長史,□校濛益二州刺史,謚曰安。」史書上載為「梓州長史,會稽縣男」,二者差別很大,而在裴之隱子裴希惇神道碑中,其官甚詳:「隋侍御史上儀同三司、駕憲二部侍郎、扶風河南二郡贊治、皇太僕司農二少卿、武安郡太守、始州刺史、通直散騎常侍、益州長史、會稽縣開國男,謚曰安」[2](卷282《李迥秀傳》)。此三處以裴希惇神道碑距裴之隱最近,應以其較確切。兩碑誌中均有「始州刺史」、「益州長史」、「謚曰安」的記載,而史碑又都載其會稽縣男,當以碑誌為準。史書中「梓州長史」應為益州之誤,可糾史謬。裴巽志中之隱任普安郡太守,實為祖希惇神道碑中的「解褐受普安郡丞」,因年代久遠而錯將祖官置於曾祖名下。其祖希惇所任主要職官,志文與神道碑所記基本相同:據志文祖希惇官至「齊州長史」,卒後所加「使持節商州諸軍事、商州刺史」之官,因嫡孫裴巽尚主之故而追贈。其父思進為希惇長子,位至山南東道隋州隋縣令,贈官為蒲州長史太僕卿。由以上可知,裴巽祖上並非高官顯貴,其祖希惇之所以能由李迥秀為其撰寫神道碑,被「敕萬年縣令盧齊卿監護葬事,並給帳幕手力、羽儀鼓吹,仍送墓所」,既不是在其卒年的永徽元年(650),也不是在其夫人所卒的乾封二年(667),卻選在中宗複位之後的景龍二年(708),距其祖卒年已半紀有餘,完全是因為裴巽尚中宗之女宜城公主,為了贊戎帝錄,禮穆王姬而追贈其祖,再行合葬之儀。李氏王朝擇裴巽為駙馬,主要由於其裴姓為當時望族,可以比附大姓,尊崇世胄。由這一皇室姻親關係可以看出唐代雖經歷了多次姓氏品定卻仍然存在推崇門閥族系和姓氏大家的風氣。二 裴巽事迹考述裴巽初仕即得中宗賞識。由墓誌知,裴巽卒於開元十四年(726),春秋五十五,逆推其生年當在高宗咸亨三年(672)。志文言他「年廿二,以門蔭補梁王府執任,□□均州司倉參軍。」裴巽二十二歲是武周長壽二年(693),因其父裴思進曾任蔣王府記室參軍,即在太宗第七子蔣王李惲府上掌表啟書疏的屬官,秩從六品上。裴巽受蔭入仕,就與皇室緊密相關,先補梁王府執任,梁王即武三思。他性情傾巧便僻,善事人,既與中宗韋後私通,又參與安樂公主密謀廢黜節愍太子,卻仍然特蒙中宗信任,死後中宗廢朝五日以舉哀,追封梁王,謚曰宣[3](卷182《武三思傳》)。裴巽事梁王后遷均州司倉參軍,則將他與中宗聯繫起來。其父曾仕竟陵、隋二縣,皆在山南東道,裴巽遷至同為山南東道的均州是子隨父任。高宗崩後,遺詔皇太子李顯柩前即帝位,為中宗。嗣聖元年四月,皇太后廢帝為廬陵王,其年五月遷於均州,垂拱元年徙居房陵,直至聖曆元年始還東都[3](卷7《中宗本紀》)。中宗被逐之均州與裴巽任所一致,雖裴巽至時中宗已遷房陵,但二地相距不遠,皆在今湖北武當附近之山南東道,加之二人都與梁王武三思有特殊關係,裴巽遂得到中宗賞識。故有「鴻漸於陸,陟遐自茲」之名,即指裴巽從此逐步攀升遷轉,以至於「鶴鳴於皋,聲聞攸遠」。中宗在聖曆元年召回東都,立為皇太子。義安郡主下嫁裴巽。「長安中,屬天步方梗,□□如旒,中宗孝和皇帝雖躬在儲闈,而志憂宗佑,親賢之寄,可謂尤難,□□當時,公實光□,乃尚義安郡主,特加朝散大夫,遷太子典設郎,左監門衛中郎將。」這段文字是說:長安年間,仍是則天當朝,中宗雖為太子,卻常憂社稷,選拔賢能,裴巽因之而尚中宗之女義安郡主。這只是志文的過譽之辭,此時中宗雖已歸國,畢竟曾遭遠遷,也深刻體會其當時的危難處境,因而在擇婿時不得已而屈就,固有義安下嫁裴巽。因中宗為皇太子,其女為郡主,秩視從一品。裴巽特加朝散大夫,為從五品下之文散官。從此與中宗、義安等一起居東都。曾在宮內任職,為太子典設郎,即負責太子尚寢之屬官,秩正七品。後任左監門衛中郎將,掌宮禁門籍之法,秩正四品下。裴巽被拜駙馬都尉。「迨神龍之初,孝皇踐祚,日月改曜,人神載和……爰冊郡主為宜城公主焉。拜公駙馬都尉,仍除鴻臚少卿,尋加銀青光祿大夫,遷鴻臚卿。」這是說中宗在神龍元年時監國,後則天傳位太子,即帝位於通天宮,內外文武皆加官階,皇親量敘官爵,故郡主冊為宜城公主,視正一品,裴巽拜駙馬都尉,秩正五品上,授鴻臚少卿,秩正四品,散官加至銀青光祿大夫,秩從三品,又遷為鴻臚卿,第三品。之後志文筆鋒一轉,言曰:「金紫之華,外煥廊廡,瑟琴之好,內穆閨苑,□□榮冠一時,昌膺五世矣。無何,出為鄜州刺史。」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頌揚墓主外享榮耀,內室和睦。通過史書所載,方知這是對史實極委婉而含蓄的記述,其中包含了裴巽經歷的不願對後人述說卻又客觀存在的一段隱情。據史書載:「宜城公主,始封義安郡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刵耳劓鼻,且斷巽發。帝怒,斥為縣主,巽左遷。久之,復故封。神龍元年,與長寧、新寧、義安、安樂、新平五郡主皆進封」[1](卷83《中宗之宜城公主》)。這件情怨發生的時間從前面志文已說明,義安下嫁裴巽在長安年間,此時中宗尚在東儲,義安從其父和家族地位考慮,不會做出如此過分之舉,且與「久之,復故封」不符。而另一史書所云則較為可信:「唐宜城公主駙馬裴巽有外寵一人,公主遣閹人執之,截其耳鼻,剝其陰皮漫駙馬面上,並截其發,令廳上判事,集僚吏共觀之。駙馬、公主一時皆被奏降,公主為郡主,駙馬左遷也」[4]。該段則反映此事發生在中宗複位的神龍之後。此時韋後專權,諸公主等數十族皆能墨敕授官,號為斜封。太平倚誅張氏兄弟功而開府置官,儀比親王。安樂、長寧二府不置長史,她們恃寵驕恣,勢傾朝廷,諸公主迭相仿效,天下嗟嘆。宜城因非韋後所生,官屬、擁戶減太平之半。但宜城並不以其地位稍低而甘於滯後,卻與「長寧、安樂二主、後媦郕國、崇國夫人爭任事,賕謁紛紜」[1](卷83《中宗之長寧公主》)。以上說明,只有此時宜城公主面對其駙馬裴巽另有寵愛才敢怨恨至極,並做出以上過激之舉。志文中所言「瑟琴之好,內穆閨苑」即指此事。因此,二人均遭奏貶,公主降為郡主,裴巽由京官左遷外任,不久出為鄜州刺史。鄜州為關內道,位於長安東北,距東都達九百二十里,雖屬上州,其刺史秩亦從三品,與京官品秩相類。但此時「京職之不稱者,乃左遷為外任。大邑之負累者,乃降為小邑。近官之不能者,乃遷為遠官。」「刺史、縣令,治人之首,近年以來,不存簡擇,京官有犯罪聲望下者,方遣牧州,吏部選人,暮年無手筆者,方似縣令」[5](卷68《刺史上》)。裴巽本為京官,遣出外任刺史,當為被奏左降之明證。接著歷衛尉、鴻臚二卿,復除許州刺史,仍為地方官。再為州別駕,地位更低,且無具體職掌,僅從四品下。後來,公主復封,裴巽亦由外入京,復拜鴻臚少卿,後任光祿卿,勛至上柱國,封魏郡開國公。裴巽與譙王構逆。中宗第二子重福,初封唐昌王,長安四年進封譙王。神龍初,韋庶人譖其與張易之兄弟構重潤罪被貶均州,不許領事。中宗親祀南郊,大赦天下,流人放還,而重福卻不得歸京,非常憂鬱。韋後篡政,派五百兵士至均州防衛重福。睿宗即位,洛陽人張靈均向重福進計,讓他陰幸東都殺留守,然後圖陝而自立天子。鄭愔也密遣使勸重福稱帝,制稱中元克複元年,並設置官署。於是重福詐乘驛騎,自均州「日趨東都,舍駙馬裴巽家。洛陽令候巽,重福驚,遽出,欲劫左右屯營兵,至天津橋,願從者數百人」 [1](卷81《三宗諸子》)。重福至洛後之所以住在裴巽家,主要是因為宜城公主與重福都是中宗子女,且二人均是後宮而非韋後所生,庶出的地位和被韋後排擠的遭遇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親近之感,故重福入洛後暫舍宜城和裴巽家,即位於距天津橋不遠的擇善坊。後終因裴巽而使重福受驚,倉皇舉事,先犯屯兵,次燒左掖門,計窮力屈時投漕河而死。史書和墓誌都沒有記述裴巽是否與重福叛逆有關,但僅是投宿其家已使裴巽和宜城公主捲入這場宮廷鬥爭之中。裴巽再娶薛國公主。志文對宜城公主的描述用墨極少,除長安時郡主下嫁裴巽和神龍時冊封宜城公主外,再無隻言片語。但在駙馬卒後卻有「嗚呼哀哉,□□□公主怨昊天之不弔,殲我良人,哀冬夜之何長,空陳饋寢」之句,說明此時公主仍在世。但由史書可知,此公主已非宜城,而應為「睿宗十一女之薛國公主,始封清陽,下嫁王守一,守一誅,更嫁裴巽」[1](卷83《睿宗十一女》)。王守一乃王仁皎子,與玄宗韋「後雙生,守一與玄宗有舊,及上登極,以清陽公主妻之。」「(開元)十一年,坐與韋庶人潛通左道,左遷柳州司馬,行至藍田驛,賜死」[3](卷183《外戚列傳》)。當時宜城與裴巽、薛國與王守一都曾在東都洛陽居住。在定鼎門街之東第三街街東自南向北之第六坊擇善坊,有宜城公主宅、裴巽宅。在定鼎門街街西自南向北之第三坊淳風坊有王守一宅。甚至在洛陽漕渠之北徽安門街之東第一街街東自北向南之第三坊思恭坊,還有王守一山亭院[6]。這些說明兩公主均住在東都洛南區,相距不遠。開元十一年王守一被誅後,薛國公主之所以能夠改嫁裴巽,根據唐代婚俗、二人地位及宜城公主妒心極重的稟性分析,當時裴巽與宜城公主的婚姻關係肯定已不復存在。墓誌沒有言及此事,但卻在行文中存有蛛絲馬跡。裴巽被封魏郡開國公後,發出世有險夷、人有愚智等感慨。並言「等貴賤於條風,歸是非於無物」,說明裴巽已把貴賤是非都視若煙雲。下文為「化行四郡,職藏三司,在官必□,略可梗概。」似乎是對他一生的總結。而從墓誌前後文知,此時裴巽所任職官並非其最後歷官,在他遭丁太夫人薛氏憂後,復委以國子祭酒之職,從而推定這段時間裴巽經歷了一場婚姻變故,或宜城公主先卒,或二人勞燕分飛。唯其如此,開元十一年後裴巽才能再尚薛國公主。前後不足三年,開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裴巽因病而卒,所以薛國公主才會怨昊天不弔,殲此良人。三 裴巽的葬地與祖瑩裴巽生前主要活動於洛陽,卒時亦在洛陽私第。裴巽祖塋在西京長安咸陽北原,早在景龍二年,其祖、祖母就合葬於先塋。他卒後沒有立即歸葬關中,卻在次年既開元十五年二月廿九日遷窆於京兆府咸陽縣洪瀆川,可能主要因為當年天災嚴重,夏季瀍水暴漲,溺者甚眾,秋季全國十五州言旱及霜,五十州言水,河南、河北尤甚,重歸關輔,恐有勞廢。裴巽身為中宗駙馬,卒時中宗已葬定陵,自定陵始,唐代皇陵陪葬墓基本都是皇族,同為中宗駙馬的王同皎(尚安定公主)、韋鏺(尚永壽公主)即陪葬定陵,而裴巽由洛陽遷葬時歸入京兆族墓,卻沒有與宜城公主一起葬定陵之側[5](卷21《諸陵名位》),則可能因為他再尚薛國又為睿宗駙馬之故。裴巽本人一生兩尚公主,其一家祖孫三代均為駙馬都尉:其第四子裴齊丘尚玄宗二十九女之一永寧公主,嫡孫裴穎尚玄宗另一女齊國公主。「齊國公主始封寧親。下嫁張垍,又嫁裴穎,末嫁楊敷。薨貞元時」[1](卷83《玄宗二十九女》)。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裴巽家族和相關公主的其他實物資料,從而顯示出裴巽墓誌出土的重要性,它對於了解唐代中期皇室婚姻狀況和喪葬習俗等具有特殊意義,是難得的珍貴文字史料。墓誌中無撰書人姓名,但由墓主名巽,為八卦名稱之一,內容中遂出現「鴻漸於陸」、「等貴賤於條風」等語句,前者為易經中《漸》卦之意,條風即《艮》卦之風。這些都說明撰志者具有較深的文化底蘊,對《周易》有相當研究,並能靈活運用,非一般人所為。志文明言裴巽遷葬之地在陝西咸陽洪瀆川,是其河東裴姓一支的家族墓地。因此,這方墓誌的發現為尋找裴巽祖父神道碑及子孫墓誌提供了新的線索。附:裴巽墓誌錄文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上柱國、魏郡開國公、駙馬都尉裴公墓志銘並序/公諱巽,字令直,河東聞喜人也。厥初皋陶,□自顓頊,洎伯益垂袞,奄有嬴宗,非子附/庸,遂荒秦國。其後景公既嗣,針弟外奔,□□河東,復受 邑,世謂裴叔,因而姓焉。至/若瑚璉覃施於魏晉,珪璋紹瓞於宋齊,何代無人,可略言也。曾祖之隱,隋司農少卿,/普安郡太守、始州刺史、益州總管府長史、□校濛益二州刺史,謚曰安。祖希惇 ,/皇朝冀之南宮、瀛之樂壽、雍之鄠三縣令,齊州長史,贈商州刺史。父思進,皇朝/蔣王府記室參軍,復之竟陵、隋之隋二縣令,贈蒲州長史,太僕卿。並德行師人,文儒/絕代,士則規矩,家傳憲章。易慶詩謀,若□□後。公道實不器,才過學知。安仁為心,□/禮成度。百行之異,無不備嘗。九流之殊,□□盡涉。洞則江漢,崪惟華嵩,公卿之間,難/可語矣。年廿二,以門蔭補梁王府執仕、□□均州司倉參軍,鴻漸於陸,陟遐自茲。鶴/鳴於皋,聲聞攸遠。長安中,屬天步方梗,□□如旒,中宗孝和皇帝雖躬在儲闈,/而志憂宗佑,親賢之寄,可謂尤難。□□當時,公實光□,尚義安郡主,特加朝/散大夫,遷太子典設郎,左監門衛中郎將,□謂羽儀司局,□□冰檠者歟!迨神龍之/初,孝皇踐祚,日月改曜,人神載和,□□既受,其車服叔高,亦增於爵命,爰冊郡/主為宜城公主焉,拜公駙馬都尉,仍除鴻臚少卿,尋加銀青光祿大夫,遷鴻臚卿。金/紫之華,外煥廊廡,瑟琴之好,內穆閨苑。□□榮冠一時,昌膺五世矣。無何,出為鄜/州刺史,歷衛尉鴻臚二卿,復除許州刺史,□□二州別駕。復拜鴻臚少卿、光祿卿、上柱/國、魏郡開國公。嗟夫,世有險夷,或陵或谷。人包愚智,載屈載直。等貴賤於條風,歸是/非於無物。化行四郡,職藏三司。在官必□,略可梗概。光祿未幾,丁太夫人魏郡夫人/薛氏憂,泣血三載,柴也罕如,絕漿七朝,□□靡及。寢苫同晏裘之禮,服淡逾孟生之/心。喪制既終,朝廷復委以國子祭酒。□□□外降,欒形內毀,□職遄頃,纏痾遽深。以/開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薨於河南,實□□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五。以十五年二月/廿九日遷窆於京兆府咸陽縣洪瀆川□□。嗚呼哀哉,□□□公主怨昊天之不弔,/殲我良人,哀冬夜之何長,空陳饋寢。視□□而□,感□□綍以援膺之□靡□,□歸/爾室。嗣子正議大夫行殿中尚衣奉御□□□皇□□迨有□無歸。惴惴長號,□而/且鉅。鼎銘可重,桑海雲憂。固托曩親,貽□□□,其銘曰:綿綿葛虆,肇自公孫。蘞蔓伯益,復開嬴□。□□即世,後子□□。克有 邑,椒聯遂繁/(其一)。倬彼河東,誕茲膴士。長自丘籍,生□□□。□□心勁,珪□□玙。溫溫恭人,令間不/已(其二)。平孫下執,湯沐是優。齊子伊釣,□□□休。朱閎納轂,□立陳著。東閣湛露,北堂/雎鳩(其三)。運有屯亨,心猶正逝。優遊郡□,□□朝衛。虞仞百年,□楹三歲。曾參終養,顏/丁致斃(其四)。夕舞未撤,高台已填。故池□□,□臂苔芊。窈窕泣血,諸孤蘞天。檀檟一樹,丘陵萬年(其五)。/
推薦閱讀:

上官婉兒:縱然忠於武則天,縱然成為唐中宗愛妃,仍不免以悲劇收場 |原創
唐中宗暴斃之謎:李顯真的是被韋後毒死的嗎?
說皇帝:兩次即位的皇帝,唐中宗李顯死得最冤
唐中宗全家皆為君主,個個有所作為,可為何自己卻是個「窩囊廢」?

TAG:唐中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