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熟悉與不熟悉的清朝后妃們(群像 精品)
阿巴亥(1590年-1626年),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是女真烏喇部首領滿泰的女兒,布占泰的侄女。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大妃。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年僅12歲,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她共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由於阿巴亥年輕貌美,努爾哈赤非常寵愛她。有一次在晚宴時,努爾哈赤望著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想著自己逐漸老去,考慮自己百年之後將阿巴亥託付何人。後金有收繼婚習俗,故努爾哈赤考慮在身後由大貝勒,二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代善也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故去後在後金政權中尋找靠山。而後,隨著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引發大妃事件。首先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又告發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阿巴亥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但由於家醜不可外揚,即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其「離棄」。後世有人認為,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以達到排擠代善,打擊阿巴亥的目的。
其子之一的多爾袞,後來成為清朝順治皇帝的攝政王,而順治皇帝非常討厭多爾袞,因此順治將多爾袞為她立的皇后—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於順治十年降為靜妃,更將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父親皇太極的太廟,並追奪一切尊號。
程麗莎-飾阿巴亥 《太祖秘史》
孟古(1575-1603)系出名門,是海西女真勢力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楊吉砮的女兒。在福陵陪葬努爾哈赤的眾我后妃中,聲名最為顯赫的莫過於葉赫納拉·孟古,她生前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位大妃(相當於皇后),死後又因其所生的惟一一個兒子皇太極榮登汗位並成為清朝第一帝的緣故,孟古就以初謚為孝慈武皇后(後改謚為孝慈高皇后)的身份盡享了清代二百七十多年的供祀火,稱得上是一位生前富貴,身後昭彰的宮幃女性。
萬曆十年(1582年),還未建功業的努爾哈赤來到葉赫部,楊吉砮慧眼識人,將只有八歲的孟古許配給了努爾哈赤,說等到孟古長到出嫁的年時,一定把她送往建州與其完婚。而此時的努爾哈赤是非常願意與葉赫聯姻以壯大自己的勢力,就迫切地要求立刻娶他的大女兒,楊吉砮告訴努爾哈赤,他並不是為了推託與他聯姻而不把長女嫁給他,實在是自己品貌出眾的小女兒孟古才配得上他,是努爾哈赤未來的佳偶,希望他耐心地等待。聽了岳父這番肺腑之言,努爾哈赤欣然從命。
萬曆十六年(1588年)九月,十四歲的孟古在兄長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護送下來到費阿拉城,努爾哈赤率眾出城相迎,殺牛宰羊,大宴成婚。新娘孟古終於顯露出了她的與眾不同:論相貌,她面如滿月,端莊嫵媚,風姿獨具;論修養,她氣度寬宏,不喜奉承,不懼惡言,舉止莊重大方,口無惡言,耳無妄聽,始終如一,毫無過失。萬曆二十年(1603年),已位居努爾哈赤大妃之位的孟古病危,彌留之際想見一見母親,太祖雖派人去請,但建州與葉赫已勢同水火,故孟古只能帶著對母親的思念,對丈夫與胞兄之間爭鬥不休的無奈,撒手人寰,年僅二十九歲。
孟古的英年早逝,對努爾哈赤的打擊很大,為表達自己的哀思,他命服侍過孟古的四個婢女生殉,用牛羊一百隻祭祀,並將孟古葬在自己居住的院中達三年,後葬十尼亞滿山崗。天命九年(1624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東京城,孟古的遺骨也隨之遷到東京陵。但孟古能與太祖努爾哈赤同葬福陵地宮,神位供於太廟而備受尊崇,則要歸功於他的兒子皇太極。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名哲哲,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1600年),薨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謚號: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后。
《孝庄秘史》中皇太極的孝端文皇后(扮演者:鄔倩倩)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本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31年)三月初八日。1625年,年僅13歲,嫁給了清太宗皇太極為側室福晉。皇太極死時,孝庄32歲,她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了皇位,改元順治。她「母因子貴」晉封為皇太后,順治死時年僅24歲,由8歲的康熙繼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為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幼主,為清初的繁榮和穩定立下漢馬功勞,而史學家對其評價甚高,稱她是明末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終年活了七十五歲。葬入清東陵風水牆外的昭西陵。
斯琴高娃在《康熙王朝》中飾演孝庄
寧靜在《孝庄秘史》中飾演孝庄
清太宗皇太極後宮中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後和後來的孝庄文皇后等,個個都是艷麗超群的美貌佳人,皇太極沒有一個不喜愛的,然而最受寵愛的莫過於宸妃了。
宸妃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姓博爾濟吉特,名哈日珠拉,漢名海蘭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庄妃(孝庄文皇后)的姐姐。
海蘭珠生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歲。
天聰八年(1634年),其兄吳克善親送海蘭珠到盛京,與皇太極成婚。當時海蘭珠已26歲,雖然已過妙齡,然而更加豐滿成熟,嬌艷動人,因而倍受皇太極的寵愛,以賢淑文靜著稱。
崇德元年,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其姑母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大宴群臣,還頒發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來到人世間剛兩年,尚未來得及命名就夭亡了。
愛子的死,給皇太極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擊。宸妃所遭到的打擊尤重,整日鬱鬱寡歡,終於憂悶成病。
1641年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場上指揮作戰。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後,置緊張戰事於不顧,立即兼程趕回盛京。
當他進入關睢宮時,宸妃已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正是風華之年。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蘇醒過來。
為表示對愛妃的悼念,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
自從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飲食頓減,身體每況愈下,還昏迷過去,「言語無緒」。後來,諸王大臣請他去到蒲河射獵,藉以消愁解悶。不想,路過宸妃墓,觸景傷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場。
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
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宸妃死後火化,初暫安於盛京地載門外五里的墓地。皇太極葬入昭陵之後,宸妃也被遷葬到昭陵妃園寢內。
海蘭珠前26年的軼事在正史中無任何記載,對她的事件始於嫁於皇太極之時,她死後兩年皇太極駕崩
何賽飛在《孝庄秘史》中飾演海蘭珠
孝獻皇后(1639-1660年)董鄂氏,又譯棟鄂氏,世稱董鄂妃,清順治帝福臨寵妃,內大臣鄂碩之女,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姊。有學者認為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是董鄂妃的前夫,並且由於順治與其搶奪董鄂氏而死,這個傳說不見於正史。
董鄂氏18歲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破格頒詔大赦,其父亦進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榮親王。
董鄂氏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東陵的孝陵。參考《夢繞董鄂妃》
董鄂妃之死對福臨的打擊極大,福臨「竟至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五八月二十一日(9月25日)董鄂妃被追封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簡稱端敬皇后,而對此,福臨「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但追封董鄂妃為皇后已算是違背禮數,時順治之皇后—孝惠章皇后仍在,而嬪妃卻先皇后一步得到皇后謚號,已經大大的超越禮制,日後福臨所下的罪己詔之中,便有指出此事實屬違禮)福臨親自撰寫其《行狀》數千字,並命大學士金之俊為她作《別傳》,輟朝五日以示哀,用藍筆批答奏章四個多月注六,甚至再萌剃髮出家的念頭,經各方人士勸阻才未果。三七(陰曆九月初十日,西曆10月13日),在景山火化,由茚溪行森秉燭,偈語曰:出門須審細,不比在家時;火里翻身轉,諸佛不能知。136天後,即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福臨亦逝。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與福臨合葬孝陵。
霍思燕在《少年天子》中飾演董鄂妃
佟佳氏,生卒:1640—1663(23歲)順治皇帝皇妃,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元年(1662年),她被尊封為慈和皇太后,正所謂母以子貴,在封建社會,一個女人的命運,特別是一個宮廷女人的命運,也許永遠是這樣的。
世祖順治皇帝妃,佟佳氏,都統佟圖賴之女。本姓佟,後改姓佟佳。順治初年入宮,為庶妃。1661年,清世祖福臨駕崩,孝庄文皇后冊立佟佳氏所生玄燁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為慈和皇太后。4個月後,體弱多病的皇太后駕崩於北京皇宮。
對佟佳氏的生平,我們所知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一生是個悲劇。佟佳氏進宮時,正是順治皇帝與董鄂妃愛得死去活來的時候。佟佳氏備受冷落。後來雖然生下了三阿哥玄燁,但仍然不能挽回丈夫的心。按照宮廷的規矩,皇子不能由生母撫養,因此佟佳氏可謂既得不到愛,又無從把愛付出。順治死後的五個月是佟佳氏與兒子感情發展的高潮期,然而短短四個月後,身心備受折磨得佟佳氏就因為重病撒手人寰,時年僅24歲。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與世祖福臨合葬清孝陵,雍正、乾隆朝累加謚,謚號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
<少年天子>楊蓉飾演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清世祖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1641-1717年),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世祖廢后之侄女。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皇后廢。次年五月聘為妃,六月立為皇后。十五年(1658年)正月,世祖以侍奉太后疾不勤,詔停其宮中箋表。三月,遵太后旨恢復如初。清聖祖玄燁繼位,尊為皇太后,居慈仁宮。聖祖奉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出巡皆隨行侍奉。太皇太后病重,朝夕相侍。
孝惠章皇后是順治的第二位妻子。她小順治三歲,在順治17歲時,先被聘為妃,後冊封為皇后。此時,順治是剛剛廢掉了博爾濟特吉氏。對於這樣新皇后,順治依舊沒有產生愛戀的感情,儘管順治的已到了情竇大開的年齡,也許正是如此,順治才對自己心中的理想伴侶做了更完整的描畫。歷史上對這位皇后的脾氣稟性並沒有過多介紹,從順治帝找不出廢后的借口來分析,孝惠章皇后應該是個安靜的女孩,但毫無個性可言,也就是說沒有生活的趣味,更確切地講,她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女。而這時,順治的生活中突然有了董鄂氏,於是滿腔地熱情就轉移了方向,本來就對她冷淡的順治,就再也沒有一絲好感了,幸而孝惠章皇后從不管他與董鄂妃的關係,更沒有爭風吃醋,而是安靜地呆在自己的後宮,了度這青春如花的年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移居寧壽宮。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77歲。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清東陵)之東,稱孝東陵,祔太廟。雍正、乾隆朝累加謚,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無子女。
《少年天子》孝惠章皇后(扮演者:王靈)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生於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卒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
赫舍里氏隸屬滿洲正黃旗,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其父為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大婚,冊立赫舍里氏為皇后,時年皇帝十二歲,皇后十三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此子四歲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七子胤礽(算前面夭折的),即被康熙帝復立復廢的皇太子。皇后因生皇七子,產後幾個時辰就崩於坤寧宮,時年二十二歲。康熙帝很悲痛,輟朝五日,諸王以下的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歸人等。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后梓宮權厝都城北鞏華城。六月二十七日冊謚大行皇后曰:仁孝皇后。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鞏華城沙河殯宮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二十六日二後梓官至景陵,奉安於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宮。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升祔太廟,改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至乾隆、嘉慶年間,屢加謚號,全部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少年康熙》中孝誠仁皇后(扮演者:姚芊羽)
康熙帝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帝生母。
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生前最高封號即德妃。
出身微寒的烏雅氏,比康熙帝小6歲,在康熙早期的后妃中是屬於比較年輕的一位
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雍正王朝——德妃 施建嵐飾)
孝昭仁皇后(?—1678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初入宮時封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冊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溫僖貴妃的姐姐,兩人同為康熙帝妃嬪。
《布衣知縣樊如花》中康熙與孝昭仁皇后
清世宗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鑲黃旗滿洲人,為四品典儀官凌柱的女兒,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元歷1693年1月1日)出生,屬猴;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侍雍王府邸,名號格格。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雍正元年二月(1723年),冊為熹妃;雍正八年,晉熹貴妃;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曆即位,尊封為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卒,享年86歲,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要說清朝哪個皇后最有福氣,那麼首選就是這位皇后了。有福氣的首要原因是她生了一個好兒子——乾隆皇帝。乾隆是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帝王,而她的母親同樣也是最有福氣的太后。鈕祜祿氏的一生貫穿整個康乾盛世,享年達八十六歲,生前兒孫滿堂、享盡榮華。而乾隆的孝順更可謂是有目共睹,他對母親是千依百順、敬愛有加。那份真摯的母子深情著實令人動容。
孝聖憲皇后(熹妃、孝聖太后鈕鈷祿氏)(還珠格格——太后 趙敏芬飾)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榮保之女。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隨駕東巡,三月十一日,於返回途中死於德州舟次,時年36歲。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於勝水峪地宮。謚: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上書房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楊冪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少年寶親王——四福晉 張蓓蓓飾)
魏佳氏(1727。10。23——1775。2。28),漢軍,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後抬入滿洲鑲黃旗。是內管領清泰之女,雍正五年重陽節出生,小乾隆十六歲。
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一年封令嬪,十四年晉為令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嬸皇九女。二十四年晉為貴妃。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時年34歲。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晉陞為皇貴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歲,謚令懿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嘉慶皇帝即位,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令妃)(還珠格格——令妃 趙麗娟飾)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競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
劉丹在《還珠格格》中飾香妃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嘉慶帝第二位皇后。事仁宗潛邸,為側福晉。嘉慶帝即位,封貴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後,繼位中宮。先封皇貴妃。嘉慶六年,再冊為皇后。道光帝登基後,被尊為皇太后,居壽康宮。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兩子:綿愷、綿忻。女一,殤。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金枝欲孽——皇后 陳秀萍飾)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鈕祜祿氏,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鈕祜祿·頤齡之女,滿洲正紅旗,道光十四年抬旗至滿洲鑲黃旗。嘉慶十三年(1808年)二月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三位繼妻、即位後所立第二位皇后。
道光元年七月封為全嬪,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冊晉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四月十三晉全貴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豐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晉稱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十一月立為皇后。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崩於紫禁城鍾粹宮,壽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賜謚孝全皇后,當年十一月葬入清西陵慕陵龍泉峪地宮,後與宣宗合葬。經過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累次上謚,謚號全稱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全妃 鈕鈷祿氏)(大清後宮——全妃 傅藝偉飾)
宣宗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生於嘉慶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初入宮為靜貴人,十四年為貴妃,二十年為靜皇貴妃。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歲。 子三:奕綱、奕繼(均早殤)、皇六子恭親王奕? 女一:壽恩固倫公主,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下嫁景壽
孝靜成皇后(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一簾幽夢——靜太妃 馬羚飾)
孝德顯皇后(1831年—1850年)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咸豐帝為皇子時的福晉,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冊薩克達氏為嫡福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無子女。 清文宗咸豐帝即位後,追冊謚曰孝德皇后。權攢田村,同治初,移靜安庄,旋葬清東陵定陵,上謚。光緒、宣統屢次加謚,曰孝德溫惠誠順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后。
《戲說慈禧》中的慈安何晴飾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杏貞),通稱慈禧太后,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葉赫攔那氏於咸豐元年(1851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1856年三月,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未幾又晉封懿貴妃。1861年七月,同治帝載淳即位,與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並尊為皇太后。她與恭親王奕忻發動辛酉政變,計殺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人。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在外國列強的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及雲南、甘肅等地苗民、回民起義。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她立五歲的載恬為帝,兩太后又垂簾聽政,依靠洋務派李鴻章等一夥封建官僚,開辦軍事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殘酷鎮壓人民反抗鬥爭。1889年二月,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中日甲午海戰失敗後,她又竭力扼殺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維新運動。
1898年幽禁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六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與光緒帝逃往西安,下令屠殺義和團,並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
慈禧太后是滿洲鑲藍旗人,後抬旗入鑲黃旗。其家庭屬葉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母富察氏。同治帝立,尊為聖母皇太后,尊號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駕崩於避暑山莊後,治喪期間因與慈安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東西暖閣,故也被稱為西太后。(一說是慈安太后住在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慈禧太后住西東宮的儲秀宮,故稱西太后。)
慈禧博學多才,能書善畫,書法長於行書、楷書,繪畫有花卉等傳世。
垂簾聽政——慈禧劉曉慶飾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前任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咸豐四年甲寅七月初一(1854年7月25日)生。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冊立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時迎娶,年19歲,比載淳大兩歲。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
同治帝崩,後對自己前程感到絕望「以寡嫂居中宮不成體統」,又對慈禧專橫、陰毒、暴虐充滿怨恨,收到其父無字書信後吞金屑求死,搶救暫緩,又絕食。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薨,僅22歲,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加上尊謚恭端二字,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孝哲毅皇后(嘉順皇后、阿魯特氏)(一生為奴——同治皇后 米揚飾)
中國清代光緒帝妃。滿洲鑲紅旗人。他他拉氏。禮部侍 郎長敘之女。1888年(光緒十四年)十月選為珍嬪,次年二月入宮,深得光緒帝寵愛。1894年春因慈禧六旬慶典,晉封珍妃。其兄禮部侍郎志銳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主戰,旋因慈禧打擊主戰的帝黨,將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均降為貴人,次年恢復兩人的位號。1898年變法維新期間,其弟工部筆帖式志錡同維新派關係密切,「嘗偵宮中密事,輸告新黨」。珍妃自己也支持光緒帝變法,引起慈禧的忌恨。政變發生後,珍妃被囚禁於紫禁城東北部的北三所。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攜光緒帝出逃,行前,令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樂壽堂後井中溺死。1901年追封為恪順皇貴妃。後移葬河北易縣崇陵妃園寢。
珍妃(他他拉氏)(日落紫禁城——珍妃 蔣文麗飾)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生於1868年,卒於1913年,父親為副都統桂祥。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她和光緒帝之間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為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所防備。光緒死後,宣統繼位,上光緒皇后徽號為「隆裕」,是為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在民國二年(1913年)正月十七日,死於太極殿。
隆裕皇后(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走向共和——姜楠飾)
郭布羅·婉容,字慕鴻,號植蓮,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曆l906年11月13日)。原籍內蒙古自治區訥河市龍河鄉滿乃屯,達斡爾族,後編入滿族正白旗。曾祖父郭布羅·阿爾景,是咸豐年間的副都統,並封為武顯將軍、建威將軍
末代皇后(郭博勒 婉蓉)(末代皇妃——婉蓉 黃奕飾)
額爾德特·文綉:(公元1909~1953年),蒙古族,名蕙心,自號愛蓮,後自名傅玉芳;滿族鑲黃旗人。著名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淑妃。
淑妃(額爾德特 文綉)(末代皇妃——文綉 蔣勤勤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