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項羽失敗的原因
淺談項羽失敗的原因
——讀《史記.項羽本紀》
楚漢相爭,項羽兵敗被圍垓下,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是何等的悲壯!西漢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傳散文《史記.項羽本紀》中花費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這個末路英雄,使後世讀者無不為這個孤膽英雄扼腕嘆息。項羽的失敗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想據此找出他失敗的原因。
從公元前209年9月會稽起兵秦,到公元前206年12月咸陽大封天下,項羽在推翻暴秦的鬥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讚歎道:「然羽非有尺寸,趁勢起於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項羽的軍隊兵強馬壯,且帳下又有亞父范增為他運籌帷幄,還有破釜沉舟的膽識,何以竟在短短的五年之內就敗給了為他所不齒的劉邦?我個人認為項羽的失敗和他個人的性格弱點是分不開的。
項羽具有博大高遠的志向,這在《史記項羽本紀》中也有描寫:項羽年輕的時候,叔父項梁教他書劍,他不屑於學;叔父很生氣,他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也許有人說這是項羽心高氣傲,不足以為證。那麼還有一條,想必沒有人會反駁。秦始皇游會稽的時候,項羽和項梁看到了,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
自信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過度的自信就是剛愎自用,而項羽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性格使他在抗秦鬥爭中無所畏懼,但是也使他在楚漢相爭中失誤連連。這種剛愎自用表現在用人方面就是任人唯親。他用的人不是項氏家族,就是妻子的兄弟。雖然手下曾經有傑出的將領人才,但是他卻不能用,以至後來軍中將領大都離他而去。韓信在項羽軍中多次獻策,但是項羽都不能採用,最終韓信亦叛楚歸漢,投奔劉邦。
而他所信任楚人和項氏卻有負他的重託,甚至成為內奸。項伯在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多次出手幫助劉邦項羽剛到函谷關時,憑藉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完全可能戰勝劉邦。但是項伯因為張良曾經幫過他,出於報恩的觀念,夜訪張良,泄露軍機,並且還和劉邦約為兒女親家,使
在劉邦周圍,可謂人才濟濟:蕭何、曹參、韓信、陳平、彭越、陸賈、周勃……項羽身邊除了虞姬還有誰?戰爭不是憑力氣單打獨鬥,它是需要最高的集體智慧和調集兵將的組織能力的。劉邦用張良出謀劃策決勝於千里之外;用蕭何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籌集糧草;用韓信帶兵打仗。劉邦手下的人都能各盡其用
項羽起兵反秦時打的是誅滅暴秦的旗號,而他自己後來的行為與秦始皇相比,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史記》中有幾個小片段可以為證:
新安。章邯率部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化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入關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令"秦人大失望
漢二年冬。因封侯不當,田榮起兵反叛。項羽平叛後,"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既滅秦。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此時卻心懷東歸意,說:"人富貴了不回歸故鄉,就如同穿著好衣服在夜裡行走一樣,誰能知道呢?"勸者見項羽目光如此短淺,不由意冷心灰,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大怒,"烹說者"。
被項羽活埋的二十萬秦軍其實是穿著軍裝的普通老百姓,而他燒的不僅是秦國人民創造的偉大物質財富——宮殿,也是中國歷代典籍圖冊等大量的精神財富。而劉邦,雖然這個流氓無產者也照樣討厭儒生,對宮殿和美女照樣饞涎欲滴,但還是採納了張良與蕭何的意見,秋毫無犯,大得民心。
這些不僅僅是項羽的殘酷暴虐,也是他目光短淺的表現。關中土地肥沃,地勢險要,是定都的絕佳之地,但是項羽因為想要榮歸故里,而放棄了定都咸陽,這也為他日後的失敗埋下了禍患。
項羽滅秦後,「分裂天下而封諸侯」,使國家又回到四分五裂的局面;而劉邦果斷地建立帝制,重新統一了國家,這是得民心,順應歷史潮流的。
項羽的悲劇不僅僅在於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更在於沒有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即使如果沒有劉邦,項羽依然會失敗。他只適合做一個叱吒風雲的將軍,而不適合做統領天下的王者。
參考文獻:《史記項羽本紀》軍事誼文出版社,司馬遷著2005年10月第1版
推薦閱讀:
※項羽為何會失敗?韓信用八個字總結,而郭嘉只說了一個字
※說項羽 (二)成語典故
※李開元:《史記》名篇講讀之誰殺了項羽? | 南國書香節(明日開講)
※韓信,劉邦和項羽
※項羽「出賣」曹無傷:價值決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