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請明細到一紙一筆
第二次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情況,並首次分部門公開行政經費2011年中央部門三公消費公開拉開大幕。與去年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持續時間較長不同,今年各中央部門在19日當天「爆髮式」集中亮相。截至昨日19時,已有92家部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了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等情況。在今年中央部門集中公布「三公經費」之際,不少專家呼籲「三公經費」應明確概念,賬目公開應細化清晰…【詳細】有所細化,但一些「頑疾」依舊沒有改變
「公開」不是欺世盜名的工具。首先須承認,三公經費公開制度化是一種進步今年的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有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是部門公開比較集中,按規定在第一時間公開的部門就有很多個,不像去年那般拖拖拉拉;二是相比去年,「三公經費」公開得更詳細,很多部門都提到了公車數量、公款出國人次等信息;三是今年中央部門公開的決算內容更加豐富,決算表格由2張增加到6張,還增加了大量圖表便於公眾理解。…【詳細】但是,缺乏細節,令三公經費仍舊無法監督去年中央部委公示的三公經費最無法令人滿意的問題之一,便是數據的過分籠統:大而無當的數據,除了可以用作歷年數據的簡單比較之外,能夠反饋出的信息實在寥寥。今年,絕大多數部門都列出了出國的團數、人次;公車保有和新購買的數量以及價格;公務接待大致包含的內容等。不過,這離讓公眾「完全看懂」的要求,還是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在因公出國(境)費中,大部分中央部門列出了其參加了哪些國際會議,哪些雙邊、多邊合作項目,但在公眾最希望了解的「境外業務培訓和考察支出」一項,則大多數語焉不詳,沒有註明到底是什麼培訓或考察。正因為這部分內容的含糊,有網友就追問,南水北調辦34人出國考察,人均花費5.63萬,到底花在了哪?說明是「主要用於學習借鑒國外調水工程關鍵技術、先進設備和建設管理經驗等出國業務培訓和考察支出」。但公眾真正感興趣的是學到了什麼「關鍵技術」,做了什麼「業務培訓」。當然,這種關鍵說明的缺失,不僅是南水北調辦,而是多數部門共性的問題。由於說明不盡詳細,導致民眾對三公開支存在一些疑問。比如,地震局去年更新購置12輛公務用車,支出294.57萬元,平均每輛24.55萬元;財政部去年更新購置6輛公車,支出143.92元,平均每輛23.99萬元。但是,按照《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從2011年1月6日起,一般公務用車統一配備排氣量1.8升(含)以下,價格(裸車價)18萬元以內的轎車。那麼,這些部門的車有沒有超標,就很值得追問。因而,新購的具體都是些什麼車、做什麼用途,還是應給出更詳細的說明。…【詳細】三公經費總量驚人,全面公開還有待時日
官員們每年「三公」掉多少所希望小學!三公經費有沒有9000億仍是個謎,必須弄清此次公開的是中央部委三公消費數據。那麼,中國各級政府每年用於三公經費的數額到底多少?據財政部網站2008年公布的一篇調查,今年中國每年公車消費4000億元左右、公款招待吃喝玩樂2000億元左右、公費出國3000多億元左右。以上「三公」消耗共計9000億元左右。數據還顯示:1、財政支出的前三項中,比重最大的是行政管理費(包括三公以及其他行政成本),其次是經濟建設費,而直接民生領域的文教、科學、衛生、社會保障支出所佔比重最小。2、從1982年到2005年,文教、科學、衛生、社會保障支出增長了36倍,而行政管理費則大幅攀升到了76倍,占財政支出的18%以上,2000年甚至達到了25.7%。真可謂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於10%,如日本是2.38%、英國是4.19%、加拿大是7.1%、美國是9.9%。…【詳細1】【詳細2】去年,有財政部門人士卻出來闢謠,否認9000億元這個數字,但由於沒有一個更為明確與詳細的數字及說明,公眾更傾向於相信9000億這個巨額消費。在2012年「兩會」上,九三學社又給出了他們的一組數據:目前,全國一年僅「三公」中的公款吃喝開銷已達3000億元。如此龐大的公款吃喝數額,擠占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詳細】根據近期公開的2011年中央財政決算明細,2011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別為3268.59億元、4414.34億元、1727.58億元、1292.66億元。龐大的「三公」開支的背後,是無數「微不足道」的民生事件:73歲老人為入獄養老故意搶劫、男子「刻章救妻」騙17萬醫療費……【詳細】地方政府「愛玩不玩」,有沒有9000億無法對證以今年為例,北京市公開的「三公」經費信息中,有48個部門公布了在職人數,相當於公布了人均「三公」經費,這在全國都是一個突破;四川省一些部門公開的「三公」經費,具體到買了多少輛車,每輛車花了多少錢,這種細化程度在全國也是罕見的。相反,另一些省份對「三公」經費公開工作十分消極,有4個省份對今年是否公開含糊其辭,有14個省份甚至不做表態。缺乏地方「三公」數據,全國每年「三公」消費9000億的數字也無法證實和證偽。三公經費公開之後,該怎麼辦?
2011年中央部門三公數據飽受質疑。公開只是滿足公眾知情權,並不賦予監督權和制約權就算公布了具體詳實的「三公」賬單,也不等同於實現有效監督。應該說,公開只是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有了知情權並不等於有了監督權,更不等於有了制約權。只有後續的審計、問責等配套措施立即跟進,才能實現公開「三公」支出的初衷。「三公消費」數字報完以後,如果查出來有些部門胡報亂報數字,卻沒有任何部門的領導幹部受到懲處,對部門的權力職位也沒什麼影響,這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所以說,懲處制度至關重要,要整治「三公消費」必須下決心建立一整套配套制度,如果不公開、假公開,公開數字不真實,部門就要負責,特別是主管領導要負責,這樣對「三公消費」蔓延的這種現象有一種警示作用,使這些人不敢再在「三公消費」數字公開方面弄虛作假。…【詳細】規範第三方監督,才能有效遏制三公消費現象目前公開公布的壓力主要是來自國務院,而人大在目前的運作中,實際上也只是「批准」的職能,似乎並沒有起到監督的效果。要真正遏制「三公消費」現象,監督是重要的,不能只通過政府部門自身監督,而是必須引入第三方監督。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各個部門的「三公消費」的預算、決算,必須通過人大常委會審批,必須在以後的製作安排過程中讓人大做一個財政預算,特別是在「三公消費」方面有一個主要的監督機構。二是每年堅決公開「三公消費」的一些預算的注資,進行社會輿論監督、媒體監督和公眾監督。…【詳細】以三公經費公開為起點,建立財政信息公開制度這些年,監督制約機制不佳,三公消費已經膨脹到非常大的程度。讓素來神神秘秘、糊裡糊塗的三公經費及政府預算,進入到可管控、可監督的平台上,是一個既需要決心又需要耐心的工程。當務之急,與其對突然公布的三公數據「拍案驚奇」,逼其縮回頭去,再搞一堆無法真實觸摸的數據出來,不如冷眼旁觀,先讓它一是一、二是二地呈現出來。只有回歸到「真實」的原點,我們才可能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監督力量與機制。打個比方說,人均每次出國費是五萬合適還是八萬合適,每輛公車年均運行費是六萬合理還是十萬合理,也只有在全面研判真實三公經費狀況的基礎上,才能有前瞻性的規範制約。國內的行政預算、三公經費數據,本來就不夠美。只有正視「原罪」,才能更快速地研究、確立、完善保障財政信息公開的制度,建立能有效監督的措施,只有如此,才能最終推動財政監督水平的「質變」。這或許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改革智慧。「真實的三公」遠遠要比「漂亮的三公」更重要。從制度建設角度而言,目前輿論最需要聚焦的,是這種公開是否規範,是否可能出現「選擇性公開」,是否有部門把太多的費用借殼生存並金蟬脫殼,從而輕易躲避輿論的炮火?這可能比揪住人均每次出國該花幾萬塊才正確,更有價值。…【詳細】結語三公經費細目不明,政府成功地延緩了「削減三公經費」的腳步。官員真的有勇氣接受公眾的全面監督嗎?
推薦閱讀:
※給孩子准備一筆戀愛經費
※媒體梳理公眾對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四大疑問
※三公經費超支整改措施
※五部門:杜絕超限超載車上路,嚴禁將罰沒收入同部門經費掛鉤
※冊府元龜(宋)王欽若等 編修-●卷四百八十四◎邦計部·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