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風流鐵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輕太上皇,親自改革埋葬鮮卑

巾國不讓鬚眉,英雄也無須問出處。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王朝走馬燈似的更換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亂世英雄。本文要告訴大家的,就是那個時代的領軍人物,一代女英雄,傑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馮氏(442一490)

馮氏名號己無從考證,歷代具以馮後,馮太后相稱。

(一)悲慘的童年與封后的甜蜜愛情生活。

她有一個顯赫的家世,本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馮弘的後代,父親馮朗,母親乃朝鮮人。但卻有一個凄涼的童年,在她出生後不久,馮家便遭一樁大案的牽連而幾乎全家被滅。由於她還年幼,又是女孩,北魏慣例,不殺而沒入宮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好在她的姑姑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獲得姑姑的百般照顧,總算平安度過。

拓跋燾死後,十三歲的拓跋濬繼承北魏大統,而聰明又秀麗的馮氏年僅十一歲便被選為文成帝拓跋濬的貴妃,陪伴丈夫在宮中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和丈夫文成帝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幾乎是專寵。公元456年,年僅十四歲的馮氏便被封為十六歲文成帝的中宮皇后。

作為皇后,她低調,勤勞,聰明,能幹,溫柔,賢慧。馮後非常體貼丈夫,深為理解文成帝為國操勞的艱辛,儘力為他排憂解難。特別在生活上給他以柔情和體貼。每次丈夫出征巡幸歸來,馮後都想方設法百般柔情地化解皇帝的煩惱和風塵。而在馮後身邊,文成帝也彷彿忘了朝堂上大臣們的喧囂與爭吵,忘記了帝國所面臨的各方威脅,享受著每一對正常普通年輕夫妻的柔情蜜意,幸福快樂的生活。

而更值一提的是,她對文成帝乳母常氏的恪盡兒媳之禮,以及對文成帝之子拓拔弘的盡心哺養,為自己贏得了朝廷上下,宮內宮外的一片讚美之聲。無形成中提高了自己的聲望。由於北魏規定,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皆要賜死,以防母以子貴,專擅朝政。因而拓跋弘的生母李氏被賜死,馮後便擔當起了養育太子之責。她把太子視若己出,竭盡慈母之愛,使文成帝深為感動和快慰,更加愛護馮後。

但她的溫柔和賢惠留不住英年早逝的丈夫。公元465年,文成帝駕崩了,年僅26歲。這沉重打擊了年方23歲的馮後。她悲痛欲絕,在丈夫文成帝死後三天,按北魏舊俗,要焚燒死者舊物。而就在焚燒之時,她突然哭叫著撲向大火,待救出之時,已人事不省,昏了過去,許久才醒過來(《魏書》「高帝崩,故事:國有大喪,三日後,御服器物一以燒焚,百官及中宮皆號泣而臨之。後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蘇。」)。

(二)造就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文成帝拓跋濬死後,十二歲的拓跋弘繼位(公元465年),是為獻文帝。馮後也就變成了馮太后,開始了首次垂簾聽政。

其實,早在宮中陪伴丈夫之時,她便時常在文成皇帝左右關注著國事,再加上她本人聰明能幹,積累了不少政治經驗。這為她極為幹練的處理政事打下了基礎。獻文帝年少,馮太后又剛為寡婦,當時手握重兵的車騎大將軍乙渾陰謀篡位。馮太后定下計劃,果斷下令拓跋丕,隴西王源賀和牛益等率兵捕拿乙渾,並夷其三族。同時宣布臨朝稱制,掌控大權。由於措施得當,選賢任能,之後很快北魏政局穩定了下來,並開始推行漢化改革。

公元467年,年僅14歲的拓跋弘便與李夫人生了一兒子拓跋宏。這使馮太后很高興,從沒生過孩子的她一見孩子便慈愛綿綿,把大權交給了獻文帝,自己帶孩子去了。但年輕的小皇帝急於證明自己的能耐,希望有一番作為,不願活於馮太后的卵翼之下和陰影之中。於是便廢掉了馮太后的一些重臣並打擊她重用的人馬。這使馮太后覺得很不自在。而更讓她忍無可忍的是,拓跋弘居然找借口殺了自己最愛的情夫和重臣李弈。於是馮後便發動政變,逼迫獻文帝禪位於5歲的拓跋宏,他則年僅18歲便成了太上皇,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但實際上獻文帝並未完全交出權力,他仍然帶兵出征,想重新掌控大權而不知收斂。於是馮後設計軟禁了他,後死於平城永安殿,據說為馮後所殺(《魏書》:「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顯祖[即獻文帝拓跋宏]誅之,太后不得意,顯祖暴崩,時言太后為之")。

(三),大權在握,漢化改革,造就繁榮北魏,滅亡一個民族。

獻文帝死後,「太后臨朝專政,高祖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巨細,稟於太后」(《魏書》,意即太后臨朝聽政,大權在握。而高祖(孝文帝拓跋宏)有孝心且謹慎,不願參與朝政,大小事務,都必須稟報太后)。也因此,馮後得以推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名為孝文帝,實則馮後操持)。他政治上實行班祿制,整頓吏治,打擊貪腐;又在基層推行三長制,加強統治民間。重用漢官,加速改革。且創造了三省六部的基礎。而經濟上則創設均田制等,促進北魏經濟的發展,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

在她晚年,悉心培養孝文帝,公元490年,49歲的馮後去逝。而孝文帝則繼續祖母馮後的改革,為進一步學習漢文化,遷都洛陽,並下令國家政體一律用漢制,說漢話,穿漢服,姓漢姓,與漢族通婚,更進一步推動鮮卑北魏的漢化與繁榮。當時北魏成了最強大的政權。

而這場改革更深遠的一個影響則是鮮卑族逐漸失去了游牧民族的特點,一步步走向農耕定居與漢化,並最終匯入了中原漢族之中,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從此成了史書上記載的民族。

(四)寡婦門前是非多

北魏當初漢化未深之時,對婦女的禮儀也不多,約束就更少了。在私生活方面較為寬容和開放。再加上文成帝死時馮後才23歲,如此年齡,那受得了失去丈夫之後的那份寂寞!於是她一邊處理朝政的同時,不忘給自己尋找年輕,英俊,強壯的男子作為自己的情夫(時稱面首,男寵)。她重用的很多才幹之事,同時也充當著他的情人。其中李弈,王睿,李沖便是眾多情人中最出色的三位。李弈長得一表人才,且才華出眾,在被獻文帝所殺之前,是馮後最愛的。同時馮後的諸多改革措施,也多半是他參與謀劃與定奪的。

「王睿出入卧內,數年便為宰輔,賞賚財帛以千萬億計,金書鐵券,許以不死之詔」(《魏書》,意即王睿常出入於馮後內宮,數年便為宰相,所賞錢財以千萬億計,還獲得了免死金牌金書鐵券)。而「李沖雖以器能受任,個人由見寵帷幄,密加賜麥賚,不可勝數。」(意即李沖因才能而得重用。但由於個人英俊瀟洒而受馮後寵愛於床第之中,並獲賞財物無數)

也因為馮後的個人私生活瘋狂的緣故,後世說她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好色的皇后,十大風流太后之一。

( 五)生活節儉,死後薄葬

撇開馮後的個人婚姻生活不說,單就日常生活來說,她是一個節儉的皇太后。據說她著裝樸素,花樣極少。飯菜也較為簡單,反對浪費鋪張。更難能可貴的是,貴為太后,權傾朝野一世,臨死前立下遺旨並書之金冊,安排好自己後事:「她死後,逾月即行安葬。山陵(即墳墓)之制務行儉約,其幽房(即墳墓墓室)設施,棺槨修造,不必勞費。陵內不設明器(即長明燈之類的東西,守陵之用),至於素帳,浸茵,瓷瓦之物(即陪葬物品),亦皆不置。」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威老師講歷史段子/文


推薦閱讀:

永遠的鮮卑17
歷史上人才輩出的鮮卑族,後來去哪兒了?
我國一小村子,住著上千鮮卑後裔,放言是他們教會漢人穿褲子
從鮮卑、烏桓、蒙古到後來的契丹和女真,他們有之間什麼聯繫呢?
北部鮮卑

TAG:改革 | 年輕 | 鮮卑 | 太上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