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海嘉禾2016秋拍 | 渾厚華滋黃賓虹

黃賓虹

(1865 ——1955 )

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黃賓虹與家人在一起

黃賓虹的山水畫並不是色彩斑斕的,黑與白是他作品中的主要顏色,似乎在他看來,描繪自然山川並不需要很多顏色。「這個黑啊,是中國繪畫的一個修養,黑是最難搞的,白好搞。為什麼黑難搞呢?黑是積墨造成的,積一遍,再積一遍,一般人積三遍,這個墨就死掉了。但是呢,黃賓虹能做到積十遍,還能看見紙紋,紙的紋路還能看見。」

——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黃賓虹 山間閑趣

水墨紙本 立軸 壬辰 1952年作

題識:法李管邱意。壬辰賓虹年八十又九。

鈐印:黃賓虹

88×32cm

早年得益於新安畫派疏淡清逸的畫風,畫史謂之「白賓虹」;逾古稀之年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渾厚華滋的風格基調逐步確立,至耄耋之年終成大器,筆下山水黑、密、厚、重,畫史稱之謂「黑賓虹」。

此幅作品創作於1952年,屬於賓虹老人晚期「黑賓虹」的典型之作。他的山水畫在畫面視覺效果和創作手法上與印象派風景畫作品有某些相同之處。他把寫生作為施展才情的突破口,以整體觀察和視覺的真實感受為依據構建畫面圖式。在此幅畫面處理上都減弱物象的物理結構和輪廓,捕捉遊離在大自然之中的光感與空氣感,使畫面出現朦朧渾厚的整體效果。用筆恣肆,以便把握畫面的整體氣韻,使畫面形成了宜遠觀而不宜近看的視覺效果。整幅畫面下筆重,運筆狠,筆法多變,或速或穩,齊而不齊,亂而不亂,尤喜用渴筆,宿墨,枯墨,濃焦墨,點之又點,皴之又皴,擦之又擦,層層積染,使黑團團的一片山嵐中透出一片黑黑的「亮光」,顯得分量特重,真可謂一掃明清畫壇主流的柔弱萎靡清淡蕭疏之風,開啟了雄渾蒼茫,大氣磅礴的新時代,使瀕臨滅息的中國山水畫獲得了新生。

「1954年,可染先生第一次南下寫生,同赴杭州的還有畫家張仃、羅銘。張仃先生曾回憶——就在那年夏天,可染、張仃兩位畫家曾一起在西湖畫山頭,山上有個店面,剛好掛著黃(賓虹)先生一幅山水真跡,大約是黃先生七十多歲的作品,畫也開始有了黃賓虹的面貌。可染先生對那張不大的山水非常欣賞。可染先生後來總結說,畫山水要層次深厚,就要用『積墨法』 ,積墨法最重要也最難,層層遞加,筆筆交錯,就像印刷套版沒有套准似的。 」

李可染從師黃賓虹學習的方法也許是有益的。他說他向老人請教積墨法,說積得遍數一多,畫面就會「悶」 ,怎麼辦。他說老人只指指自己的眼睛,說「你看我的眼鏡」黑中留白,畫面「悶」的困惑就在一句話中化解了。


王魯湘先生認為: 「也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黃賓虹囊括了差不多半個印象派: 以物象的朦朧,他是莫奈; 從形的抽象,他是塞尚; 以點畫的排列,他是凡·高; 以色墨的點染,他是修拉。」這從另一個方面揭示出黃賓虹山水畫藝術的成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和認識黃賓虹藝術創作價值的獨特視角。

局部欣賞

黃賓虹的山水畫正是由於建立在客觀的視覺印象之上,以致於他的山水畫情調豐富,意境深邃。傅雷在《觀畫答客問》中這樣評價他山水畫的豐富與變化: 「故放筆為之,或收千里於咫尺,或圖一隅為巨幛,或寫暮靄,或狀雨景,或詠春朝之明媚,或吟西山之秋爽。陰晴晝晦,隨時而異; 沖淡恬適,沉鬱慷慨,因晴而變。 」

潘天壽先生在評價黃賓虹的山水畫時這樣說: 「然遠視之,則峰巒陰翳,林木蓊鬱,淋漓磅礴,絢爛紛披,層次分明,萬象比現,只覺青翠與遙天相接,水光與雲氣交輝,杳人然深遠,無所抵止。 」這儼然一幅印象派的風景畫。

黃賓虹在評價董源的畫時所說的足以說明以墨代色的效果: 「山水宗董源,擅焦墨、積墨,以沉厚縝密之筆,盡陰陽開闔之奇,近之論者謂其在皴擦濃重中,注意光和空氣的表現,有細緻的明暗變化和推移,有似西方繪畫。 」


黃賓虹 潯江紀游

設色紙本 立軸 戊子 1948年作

題識:荒江橫一槎,寒瘦見詩意。時剛春雨余,滃鬱斂雲氣。潯江紀游。戊子賓翁年八十五寫。

鈐印:黃賓虹

90×48cm

出版:《西冷印社早期社員作品展》P053,西冷印社出版社,2016年5月。

黃賓虹70 歲以後,漸漸進入了山水畫創作的成熟期。此幅作品創作於1948年,屬於賓虹老人晚期「黑賓虹」的典型之作。黃賓虹借獨特的畫面和筆墨結構來表達他頑強進取的生命力和超越紅塵的精神氣派,縱觀此畫,構思平中見奇,近取其質,遠取其勢,不落尋常蹊徑,筆墨枯潤相間,有虛有實,繁而不亂。前景河汀樹木,姿態奇絕,樹榦參差錯落有致,以蜿蜒溪澗與中景相連,山峰挺勁,傲然聳立在畫面正中。遠景以淡墨寫出虛渺遠山,意境靈動。畫卷在黑、密、厚、重的畫風、渾厚華滋的筆墨中,蘊涵著黃賓虹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

黃賓虹山水畫創作講究寫生,既師古人傳統,更師自然造化,此《潯江紀游》即是黃賓虹遊覽潯江時的寫生作品。黃賓虹的寫生並不同於西方風景畫的對景創作,「生」者,生意、生氣、生趣,我們傳統的所謂與形「似」相對的「真」、「天真」,中國山水寫生實為一種「搜妙創真」,通過眼看心觀,理解自然風光的特徵,得其精神,覓其「內美」。

潯 江

古宜河,又稱尋江、潯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幹流融江段左岸支流。發源於湘、桂交界的金紫山南麓。古宜河上遊資源縣境內五排河兩岸多為漢、苗、瑤雜居的村落,民族風情濃郁,每年農曆的四月八「紅飯節」、六月六「半年節」、七月半「歌節」,為當地的傳統節日。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鎢礦、石英等礦產資源,盛產西紅柿、辣椒、三木藥材等農特產品。


局部欣賞

黃賓虹一生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山,四上泰山,到70 歲時幾乎游遍大江南北,他深有體會地說: 「作畫不可照抄對象,要在寫實的基礎 上, 去變化對象的狀態, 使其凸現動人。 」他在這裡無疑提倡在反映對象真實視覺基礎上的心象化創造。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說: 「吾人惟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寫山之真,才能心手相應,益臻化境。 」

李可染先生說: 「黃先生的畫整體感很強,層次很深厚,充分表現了大自然多種物象的微妙複雜的關係,若即若離,渾然一體。 」

黃賓虹在研究中國畫傳統時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怎樣用筆墨來表現自然中光感與空氣感。他努力探尋筆墨表現的極大功效,他對筆墨語言獨具匠心的運用,使畫面體現出了微妙的光色變化,捕捉到了自然中的光感和空氣感,開掘出了筆墨潛在的表現力,使中國傳統山水畫得到了發展。


推薦閱讀:

真人體驗:我為什麼離開上海來昆明?
上海有多少個水果店/水果攤? 有多少個榨汁店? 數據哪裡來?或者如何估算?
RealD 3D 和 IMAX 3D 差別有多大?
TOD』S極致「意式製鞋工藝」亮相上海世博會義大利館
上海時裝周 | 來自Labelhood的時尚天堂

TAG:上海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