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孩子優質生存,家長要做好7個功課(3/3)

六、讓「小磨蹭」變身效率達人 培育能力的事必須持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葉聖陶)「這孩子腦瓜兒不靈,所以一考試就完蛋。」有這種觀念的家長應該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智力不行。實際上,如果不是極特殊情況,所有正常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只所以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成績落後,其真正罪魁往往是孩子缺乏「效率意識」,也就是說,孩子在學習上是個「小磨蹭」,做事拖拉、散慢,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寫作業時,人坐在桌子前,攤開作業本,卻遲遲不能進入狀態,要麼玩文具盒,要麼咬指甲,要麼喝水,好不容易開始寫了,結果沒寫幾分鐘又跑去上廁所總之,一幅鬆鬆垮垮、拖拖拉拉的樣子。特別是周末,有些孩子總要看完喜歡的電視之後才會懶洋洋地去做作業,這個時候精力本來已經很渙散,寫作業的效率當然會很低。這樣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慢慢地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信心和興趣,成績當然很難提高上去。這種現象雖然引起了一些父母的重視,但他們卻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還有更多的父母覺得「效率意識」「時間感」的培養沒有必要人為干預,孩子慢慢長大、懂事之後自然就會懂得。但事實卻正好相反,如果家長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的時間概念、效率意識,那麼隨著生活習慣的慢慢養成,孩子就會被自然地規為可悲的一類 沒有時間感的人。一個有時間感的孩子,做起事來會比較有條理性,主次分明,效率很高。而那些缺乏時間感的孩子,因為不懂得合理地使用和分配時間,做事往往拖拉,沒有秩序感。不但效率很低,而且極易養成做事漫不經心、有始無終的壞毛病。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效率意識,讓他從「小磨蹭」變成效率高手呢?看看任曉菲的媽媽怎樣給我們支招。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效率」曉菲今年九歲,最近兩年才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以前因為工作忙,孩子一直讓姥姥帶。老人疼孩子,怕孩子寫作業太辛苦,所以每次曉菲在家寫作業的時候,姥姥都要弄一大堆吃的放在孩子身邊,結果養成了曉菲做作業要一邊吃一邊寫一邊玩的壞習慣,效率非常低。雖然我和孩子爸爸也曾因為這件事和姥姥溝通過幾次,但沒什麼效果,還惹得老人很生氣。直到後來孩子到我們身邊之後,我們才有機會「扳」曉菲的這個毛病。我覺得,要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得先從思想認識上入手,讓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到效率的重要性,但是又不能一味說教。所以,我常常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啟發曉菲。記得去年五一放假前,我們一家三口約定放假第二天去郊區野炊。曉菲非常喜歡這項活動,每次出去野炊,她都像過節一樣開心,這次也不例外。我就利用這個機會對曉菲說:「寶貝兒,咱們全家去郊區野炊得有個前提,就是你得把假期的作業寫完,否則的話我們就取消這個活動。」曉菲聽了立刻嘟著嘴巴不吭氣,我知道她擔心的是什麼,於是趁機說:「你如果擔心完不成,我們可以做個時間表,看一下情況。」於是,我和曉菲一起定了個時間表,我故意把每門課的作業時間都壓縮了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並鼓勵她說:「媽媽相信,如果你不是邊吃邊玩邊寫的話,肯定能很快地完成這些作業,怎麼樣?我們拼一下如何?!」為了心怡的野炊,曉菲很配合地答應了。結果呢,她真的用了一天的時間把規定的作業都寫完了,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我們一家三口第二天高高興興地玩了一整天。回家的路上,我對仍處在興奮中的曉菲說:?「寶貝,你知道嗎?媽媽今天只所以能陪你玩,是因為我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我們單位還有好多同事因為不如媽媽效率高,此時此刻還在公司加班呢。」聽了我的話,曉菲笑著不吭聲,但我知道她是聽進耳朵里了。通過這次野炊,曉菲嘗到了高效完成作業的甜頭,寫作業時邊寫邊玩的次數漸漸少了,聚精會神的時候漸漸多了。我也趁機鼓勵她,只要她很好地完成作業,剩餘的時間都規她自己支配,看電視,找同學玩,都成。這樣一來,曉菲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更高了。為了徹底讓曉菲改掉沒有時間觀念的毛病,我還和曉菲爸爸約定:幫曉菲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並嚴格執行。為了制定符合實際的作息表,我們三個人參考曉菲學校的課程表以及家裡每個人的作息時間,幫曉菲把每天上學、做作業、自由活動、做家務的時間作了一個詳細的安排。平時以天為周期,放假時以一個星期為周期,制訂作息時間表。爸爸媽媽進行監督,曉菲也可以自我監督,作息時間表執行得好就表揚獎勵,不好就批評改正。通過作息時間表,讓曉菲慢慢有了很好的時間觀念,她自己漸漸懂得:「學習時間長並不等於學習效果好」,「學習也好,作家務也好,一個人完全有可能做到又快又好。這樣的人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會更受歡迎。工作起來也會更輕鬆」。(更多:家庭教育)

少催促,多表揚在和一些家長交流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家長在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就特別著急,喜歡不停地催孩子。我剛發現曉菲磨蹭的時候也是這樣,結果是越催越慢,最後我們娘倆都很燥。後來,我改變了方法,專找曉菲做事迅速的一面,發現之後馬上表揚。比如:「寶貝,你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你今天收拾書包的速度比昨天快了五分鐘。」這些表揚無形中使孩子受到正面的暗示和刺激,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加快速度。因此,多找孩子「快的時候」進行表揚,孩子慢的時候裝做看不見,故意淡化它,要讓孩子不斷意識到自己確實比以前快了。讓孩子覺得「快得值」好多父母「望子成龍」,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落下,所以很少讓孩子有玩耍娛樂的時候,而是用各種補習、培訓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家長就布置新的出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課外作業,還要練琴、畫畫孩子沒有一點自己能支配的時間,這會讓他覺得「做得越快,任務也就越多」,反倒是「磨洋工」還能輕鬆一些。吸取了這些家長的教訓之後,我決心一定不給曉菲「加碼」,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她,讓孩子有權用省下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可以讓孩子嘗到提高效率、增加玩樂時間的甜頭,讓孩子覺得「快得值」。這也讓我想起了在我上學的時候,班主任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學習不是搬磚頭,時間越長搬的也就越多。學習講究的是效率。」所以,我也奉勸那些一心想「通過延長學習時間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們,這種做法本身就是缺乏「?效率」?觀念的表現。不但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害了孩子。因為,學習是人的本能,每一個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渴望學習的,他們也都能成為成功的學習者,但是卻正因為一些家長的無知,用不當的教育方式摧殘了孩子的這種本能。

家庭效率比賽孩子做事磨蹭往往是沒有時間概念,家長不妨從實際出發,增加一些計時性的活動,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說,我在家裡會經常和曉菲展開一些家庭比賽,看誰洗研碗又快又乾淨,爸爸當裁判。每次我都故意輸給曉菲,就是為了讓孩子嘗到做事麻利的好處,我覺得這樣的做法要比在一旁不停地催孩子的效果好很多。

讓磨蹭付出代價很多時候,家長的一百次說教也不如讓孩子親身體驗一次實實在在的教訓更有教育意義。所以,我的主張是,如果適當地讓孩子體驗一下做事拖拉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也許會讓她自覺地「快起來」。就拿曉菲來說,從前的她不但在寫作業的時候愛磨蹭,做其他事的時候也是一樣,每天早晨,都要我或者她爸爸把她從被窩裡拽起來,然後看著她不情不願地、磨磨蹭蹭地洗漱,我的火就噌噌地往頭上躥。有時候實在看不下去了,性子比較急的我就會親自動手幫她準備好要穿的衣服,要帶的書包。時間一長,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常常是我先一遍一遍地催促,然後又是我開始動手去幫曉菲完成本來應該由她自己完成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條件反射:我催促的後面就是替曉菲代辦一些事情。於是曉菲就學會了等著,她覺得:反正媽媽會幫我做好的。有時候甚至最後幾口早飯也是由我匆匆喂她吃完!我覺得再這樣下去,不但會害了孩子,而且也會讓我這個做家長的發瘋。於是,我和曉菲爸爸商量:讓曉菲吃一回磨蹭帶來的苦頭。我一定要管住自己,再也不動手幫曉菲做任何應該由她做的事,比如起床,比如整理書包,一切都由她去!上學遲到就讓她挨老師批評好了。結果,有一天早上,叫了曉菲一次她還不起床之後,我和曉菲就再沒叫過她,各自上班,只有保姆阿姨在家。後來聽阿姨說,曉菲那天到校時,第一節課已經結束了,曉菲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一通。雖然她為此鬱悶了好幾天,也因此很生爸爸媽媽的氣,但是最後的結果是:此後的每天早上,曉菲從來都是叫早的鬧鐘響過之後就自己乖乖起來,再也不用大人操心了。發揮榜樣的作用俗話說:跟什麼人學什麼樣,對於辦事拖拉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注意檢討自身的問題,是不是給孩子做了反面教材。比如,家長在處理家務事時要注意辦事效率,不能一塊玻璃壞了,妻子催了半個月,老公也不去修。還有的家長有一種習慣,在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一頓飯吃上個把小時,孩子在這種氛圍之下,養成辦事拖泥帶水的風格是非常容易的。另外,家長除了自己以身作則,注意辦事效率之外,還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和那些辦事麻利、守時的小夥伴一起學習、遊戲。同伴之間的模仿、熏染更可以帶動孩子改掉壞毛病。七、人生最大的功課自我管理孩子「自我管理力」的養成,其實就是其成長能力的養成。在教育專家眼中,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形形色色,家長的氣質類型也不盡相同,其中有一種家長被專家戲稱為「直升機型父母」(Helicopter Parents),什麼是「直升機型父母」呢?我們來看一下真實的例子。隨著大學新學期開學,一些「直升機父母」也開始同新生們一起飛進了校園。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010年秋季新生入學的程序中有一項特殊的活動是專門為新生的家長準備的。在校園的一個禮堂里,150多名新生家長把禮堂擠得滿滿當當。其中華裔家長佔了絕大多數。該校負責心理輔導的教師巴克塔(SusanBakota)面對著這些因為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大學生活而感到惴惴不安的家長說道:「請大家先深呼吸並釋放掉自己的憂慮,然後放手讓自己的孩子開始一個新的探險,我希望你們也能夠從中得到樂趣。」許多家長不無遺憾地表示: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華人劉媽媽表示:「這麼多年,我們一直隨時照顧孩子,兒子上了大學之後,我們家裡就只有我和先生了,一想起來就心裡空蕩蕩的。每天都擔心孩子在學校吃得好不好,住得怎麼樣。我甚至同先生商量是否把家搬到學校附近,這樣就可以每天看到孩子。」像劉媽媽這樣的「直升機父母」在華人家長當中並不在少數。以至於一些教育學家們給這些父母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們就象直升機一樣全天候盤旋在孩子周圍,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跟蹤他們、呵護他們、指揮他們、介入他們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直升機型父母」!在這類的家長的心目中,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只要他專心學習,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給我來搞定」!學生以讀書為第一要事當然沒錯,但是孩子總要進入社會,任何書本知識都無法代替自理、自立的能力和意識。因此,父母在孩子進入社會之前,就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只要孩子可以做的,父母就不要代辦。衣服髒了,教給孩子如何去洗;孩子的房間亂了,教給他自己去整理,父母在這些小事當中逐漸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實際上也是在鍛煉孩子更強的生存能力。在這一點上,歐美和日本等國的家長就做得十分出色。比如在德國,家長從不包辦代替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據說德國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承擔一些家庭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所以,在德國家庭,你不會看到父母幫孩子整理床鋪,打掃他們的房間,更不會看到父母追著孩子喂飯的情形。在德國家長看來,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有權自己決定怎麼做。在日本的多數家庭也同樣如此,日本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比如,全家外出旅行的時候,只要是能自己走路的小孩子,都要自己背自己的小背包。日本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中國朋友王女士曾講述了這樣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他們一家人要回國探親,而鄰居家的兩個美國孩子正好要來中國旅遊,於是他們就結伴同行。在上飛機的時候,王女士發現她的兩個美國小鄰居穿得太少了,凍得瑟瑟發抖,嘴唇烏青。王女士問前來送他們的爸爸:「你怎麼不讓孩子多穿點衣服,這裡太冷了,到了中國之後會更冷。」美國爸爸聳聳肩說道:「是他們自己決定這樣的,我提醒過的。讓他們凍一次也好,下次他們就記得了。」王女士哭笑不得。但是,她很快就發現,美國爸爸的方法是對的。兩個美國孩子到了中國之後,馬上衝到商場買了兩件保暖的衣服,而且此後的幾天里,他們都非常關注每一天的天氣狀況和溫度,並提前做好準備,有時候甚至提醒王女士要注意加減衣物。與歐美日一些國家的家長相比,中國父母們往往出於「好心」,處處包辦代替或過多干涉孩子的事情,唯恐自己照顧不周,委屈了孩子。細心的人可以在中小學校的校園周邊觀察一下,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當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家長們,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抑或外公外婆,他們都會無一例外地幫孩子大包小包地背書包、拿飯盒、拎衣服,而孩子卻多半兩手空空走在一邊,而且個個心安理得,泰然自若。與之相佐的是,上海市一項調查發現:寶山地區的中年級學生當中,有57%的人在家裡從來沒涮過碗,60%的人從來沒整理過房間。在該地區的高年級學生當中,有63%的人不會燒飯,57%的人不會釘鈕扣種種現象和串串數字背後,我們雖然不難發現家長們的好心和苦心,但這些良苦用心卻因為沒有理性的愛做基礎,結果到頭來反而害了孩子也害了家長自己。可想而知,這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一旦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視線獨自面對人生時,他們就會不知所措,處處祈求別人的幫助,成為可憐的低能兒。前面我們說過,一個人的自理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和鍛煉的。這就更需要父母給孩子機會和時間,引導他們從小事做起,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里鍛煉自我管理能力。讓「自我管理」成為一種需要

作為家長,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因為只有先讓孩子具備了明確的自我管理意識,他才會自覺遵循,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結合起來,像對待吃飯睡覺那樣對待成長過程中的自我管理。聞名世界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自我管理意識非常強的榜樣。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二戰時期的世界風雲人物,是和他極富遠見的自我管理、人生規劃分不開的。從很小的時候起,丘吉爾就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願望要從政、要做首相,並為此進行了長期的準備和籌劃。當他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他認為,要想接近政治就要從記者做起,於是他經過努力成了《晨郵報》的一名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到南非戰場採訪,並且積極寫作,靠撰寫文章贏得名聲,同時積极參与上流社會的社交,結識權貴,發表演講。慢慢地,丘吉爾靠著這些努力樹立了很高的政治威望,終於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宏偉的政治報負。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講類似的名人故事,並藉助生活當中孩子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讓孩子明白學會自我管理的「好處」,使孩子從內心裡願意擺脫對家長的依賴,真正獨立起來。讓孩子學會管理生活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並不口號或概念,家長完全可以利用生活中點滴的細節,讓孩子先從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開始,慢慢增長自我管理的能力。初中第一學期放假了,明明高高興興地拿著成績單坐上了回家的長途車。他急不可耐地想告訴媽媽:初中第一次考試,他就得了全年級第二名!要知道,新生入學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可是在全年級後一百名呢。為什麼在短短的一個學期里,明明的成績會進步得這樣快?明明的班主任李老師給出了很好的答案:這得益於明明的自我管理能力特彆強!原來,明明所在的中學是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吃、住、學習都在學校裡面。這下可苦了那些第一次離家在外的學生。他們既要面對學習問題,又要安排好個人的生活。常常手忙腳亂,有的同學甚至還為此哭鼻子。而明明卻顯得遊刃有餘,毫不費力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因此可以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成績當然進步很快。而明明也十分清楚,這都虧了爸爸媽媽平時對自己的訓練。明明記得,從他上幼兒園起,媽媽就告訴他: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穿衣、洗臉、刷牙,明明都不用媽媽操心,再大一點之後,明明更是自己整理房間,洗衣服,有時還會幫媽媽做家務。這樣的習慣養成之後,明明做起事來往往很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上中學住校之後,當很多同學還在為整理內務而發愁的時候,明明已經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學校的課程安排,制定了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他不但信心十足而效率很高。這也就難怪他的成績會比其他同學進步得多了。(更多:家庭教育)合理安排時間是門大學問獨立性強的人往往有著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而這種能力又與一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習慣是分不開的。剛剛升入中學的李菲還像小學時一樣,每天放學一回到家就先打開電視,直到喜歡的節目看完了才去做作業,但是因為中學的課業明顯多於小學,所以李菲常常要做到很晚才能完成作業。媽媽覺得這樣下去,不但會嚴重影響李菲的學習,而且也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於是媽媽就和李菲約定,如果她每一次先看電視,後做作業,家裡就從當月的遊玩計劃中減少一項活動,而李菲是非常喜歡周末或假期和一家人外出遊玩的。這樣的「懲罰」對她來說是比較重的。為了自己心愛的周末游,李菲開始試著克制自己不看電視,回家後不進有電視的房間,而是直奔學習室,先認真做作業,之後有閑暇時間再看電視,有時候作業多了就不看電視了。慢慢地,李菲不但學會了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而且也樹立了「要事第一」的意識。連老師都誇李菲做事有條理,效率高。

像李菲的媽媽一樣,家長應該讓孩子清楚:家裡人的吃睡玩和學習都有規定的時間,不能由著性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家長要引導孩子自覺安排學習時間,讓孩子知道:放學一回家就趁熱打鐵地寫作業,可以加深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嚴格要求,加強訓練,就會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在學習上,父母也盡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不要代替孩子檢查作業,否則的話,孩子就會認為那是父母的工作,自己就不會檢查作業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會降低。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學習、自檢作業,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當然,如果孩子的學習和其他事情發生衝突時,父母就不能束手不管了,而要引導孩子協調好學習和其他事情的矛盾,讓孩子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利用假期進行自我管理訓練每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孩子們都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終於放假了,可以大玩特玩了。一些家長們也認為孩子辛苦了一個學期,終於可以借著假期喘口氣,放鬆一下了。但是教育專家們卻提醒家長:寒暑假對於孩子來說,其意義並不單是讓他們徹底放鬆,它更是讓孩子進行「修整、充實、體驗」的一個絕好機會。如果家長放縱孩子在假期里只是「吃」「睡」「玩」,那麼,在假期結束後,家長和孩子所要面臨的可能就會是兩個字「差」和「傻」了。因為沒有意義的放縱只會讓孩子變得懈怠和懶散,一旦面臨開學就會變得不適應而感到萬分痛苦。所以,家長應該利用假期好好幫孩子規劃一下,假期里,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進行自我管理的訓練也就越重要。家長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孩子一些建議:修整,就是從體力上進行「充電」,為下學期的學習生活養精蓄銳;充實,是把課堂的學習內容加以延伸、拓展和豐富;體驗,是從成長角度講,加強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先來說說修整,它可以分為積極修整和消極修整兩種。所謂「消極修整」就是整天吃、睡、玩,這其實就是一种放縱。所以,我們建議要積極修整。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按照孩子已有的生物鐘規律進行安排,作息、學習、娛樂,最好要和上學的時候不要相差太多,要勞、逸、玩、學合理安排。再來說說「充實」。充實就是增加一些孩子在上學時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接觸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外閱讀、親子閱讀、興趣培養、家務勞動、消費理財、訪親探友、旅遊參觀以及與同學友好交往等,這些都是孩子在平時課業緊張時無法展開的活動,利用假期把這些活動充實到孩子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在放鬆的同時收益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安排「自我充實」的內容:第一,精讀一到兩本好書,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讀什麼書,孩子讀,家長也要讀,讀過之後再交換彼此的看法,讓孩子體驗一種不同於課堂的讀書感受。第二,鼓勵孩子發展一兩項個人愛好,比如剪紙、繪畫、下棋、舞蹈等。讓孩子在發展個人愛好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也許這種閃光點就是孩子今後的發展方向或職業取向。所以,這種玩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第三,讓孩子多長一些見識,比如,到外地旅遊,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等。這些經歷都很能開闊孩子的視野,讓他們在暢遊山水的時候增長知識與見識。第四,引導孩子做一兩種家務。比如收拾房間、和大人一起買菜、縫補衣服,等等。做家務不但能夠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更能引導孩子尊重父母、學會感恩、珍愛生活。充實,還可以是引導孩子補習一兩門相對落後的功課。家長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找出自己比較吃力的功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要不要請家教,還是上補習班,或是幾個同學互助補習。如果這些都做到了,孩子的寒假一定是充實的。「體驗」,是讓孩子體驗一下,在沒有老師和學校約束的時候怎麼做時間的主人和學習的主人。一個出色的孩子一定不是在說教中成長,而是在體驗中長大的。

在假期里,沒有了上課鈴聲的敦促,孩子一個人怎麼自覺地遵守作息時間?沒有了老師的監督,孩子一個人怎樣按時地高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從這些方面來說,放假對孩子是一次絕好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在假期里做到以上幾點,那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將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薦讀】盤點2013年博文精選180篇(歡迎瀏覽、評論、收藏、轉發!祝各位天天快樂!)

>>>最新資訊>>>新浪推薦>>>加入圈子我的更多文章:

  • 王金戰教育案例:少女的煩惱

    悟透愛情婚姻的本質

  • 成功成長的十個關鍵詞王金戰老師總結的教育之33條電影《高三》:中國基礎教育之現狀
  • 中英日美四國《小學生守則》比較劉忠良:關於儘快取消強制計劃生育的建議
  • 別浪費自己的高學歷機會:研究生能學到什麼做人之道和處事之理100句智慧的求職

    陳光:給研究生新生的建議人生不可或缺的十大曆練方濱興校長畢業講話:人生追求六好

    周思敏:面試技巧別上當:騙局升級了@365成熟人生的五大表現俞敏洪:愛情和婚姻

    大學生求職十大最有用證書成功故事:頭等艙的旅客相親約會男人禁忌行為人生哲理12條

    比爾·蓋茨退休前留給職場青年的箴言不被誘惑:重生物語十則老闆給一個男人的三個忠告

    李開復浙大演講:成長中的啟示有教養有風度有氣質的細節表現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

    生命中什麼最重要值得思考的人生哲理堅持是成功前的狀態人要像樹像水一樣去活

    張瑞敏:人不成熟的幾大特徵小故事大人生社會成功生存的75條忠告啟迪人的25句經典

    【教育博客】教育教學地理縱橫成長導航(更多:家庭教育)

    【其它主題】人在旅途情感空間社會視點賞耳悅目開心一刻博網騎行


    推薦閱讀:

    陪玩 | 這樣玩,小手越靈活,孩子越聰明
    作為幼師 如何與孩子相處 特別是孩子不聽話 吵鬧的時候?
    帶孩子認識人生中的第四味中草藥
    陪伴孩子走過生命低谷(二)
    孩子以自殺威脅父母,如何應對?

    TAG:孩子 | 生存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