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刮、拍痧健康法

刮、拍痧健康法 (一)『刮痧健康法』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中華民族就在經絡學說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整套用『彎曲食指』作為工具,用清水或唾液作為介質,按照經絡走向和選擇不同的穴位,使用『刮痧健康法』對應各種病症,來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唐朝以前人們又改『彎曲食指』而應用薴麻、頭髮等物質纏繞在食指上,或絞成團的方法來施行『刮痧』…這種治療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了宋、元。從明朝早期,『刮痧健康法』又發展到用瓷匙、瓷碗、銅錢,條件好的傳承者已經開始用『玉板』作為工具來進行『括痧』,以治療中署等數百種疾病。例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就用玉棒、玉板作為健康美容的工具,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刮痧健康法』不但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有極好的效果,而且在健康美容方面也能達到既安全、又經濟且效果良好。所以深受大眾的歡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中醫學教授呂季儒先生在總結古代『刮痧健康法』的基礎上,又把它更加具體化,系統化了…他不但改瓷匙、瓷碗、銅錢而運用『牛角片』做刮痧工具,還改進了括痧『介質』。並進一步把『刮痧健康法』防治疾病範圍擴展到四五百種之多。可以說,除傳染病之外(有的人還正在對傳染病的治療進行摸索、嘗試呢),凡是人類的疾病,用『刮痧健康法』都有治癒或減輕、緩解各種疾病癥狀的可能…事實證明,用『刮痧健康法』不但對『骨質增生』、『五十肩』或其它的腰膝酸痛等疾病有明顯的療效,而且對諸多社會上公認的『不治之症』亦可能治癒或緩解。只是在具體疾病的防治過程中的治療周期,要根據病證的深淺,經歷時間的長短以及選擇『穴位』的合理性來決定。『刮痧健康法』是一種既經濟又方便,既快捷又沒有毒副作用並且療效顯著,特別對『因經脈瘀阻而產生的疾病』有著顯著效果的防治方法。人之疾病,80%左右都是因『氣血』瘀阻而產生的。可以說,凡是中華文化所波及的國度或地區,對利用『刮痧健康法』防治疾病以及進行健康、美容操作的傳播和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刮痧健康法』是以人體經絡學說為基礎,以人體氣血循環理論和相關俞穴,經脈運化的配合運用,運用刮痧工具和介質,針對具體的經脈和穴位,按照一定的程序施以『刮治』的方法,來達到預防、緩解或治療某些疾病,以及健康、美容為目的的一種方法。為什麼把這種為達到預防、緩解或治療某些疾病,以及健康、美容為目的的方法稱為『刮痧健康法』?因為在施行這種保健和治療方法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工具』和『介質』,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在選定的經絡走向的範圍以及穴位,進行刮拭。並在刮拭的部位,會有代表『瘀血』浮現於肌膚表層的斑點出現。人們把這種『斑點』稱其為『痧』。所以人們把這種防治疾病和美容、保健的方法稱為『刮痧』,也稱其為『刮痧健康法』。『刮痧健康法』是通過對人體施以『補』或『瀉』的方法來促進調整健康人,或者患者的『氣血』達到『升、降、沉、浮』的目的,來促進體內各組織、系統的『氣血』運化『協調、統一、平衡』,最後達到『健康和美容』以及康復病體的目的。『刮痧健康法』不但可以治癒肌體淺表的孫脈、絡脈因受風、寒、濕的侵襲而造成的肩背痛、頸椎痛、局部肌肉疼痛等傷害,而且可以治癒高血壓、頭痛、心絞痛、坐骨神經痛,甚至可以治療糖尿病、癲癇等深度脈絡瘀阻的疾病。刮痧療法雖然起步早,真正系統化的推廣還只是近十幾二十年的事。人類十之七八的疾病,都是因為肌體內部的經脈凝滯或者是組織間隙之間存在痰飲或瘀血,腑臟、組織才會因運化阻滯才導致疾病的產生。刮痧的基本任務就是『打通』經脈、活血祛瘀、調理氣血,逐漸減少,最後達到消除痰飲、瘀血對體內各組識、系統生命運化的阻滯,以恢復肌體正常而有序的運化,達到保健、美容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刮痧健康法』當前還只可以防治三、四百種疾病,這種方法若一旦普及於社會,關心和研究『刮痧健康法』的人員多了,將來必然會開拓出一個『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可喜局面。到了人類十之八九的疾病都可用刮痧來解除病痛的時候,才能說人類真正掌握了健康長壽的金鎖匙。

刮痧健康法 (二)『括痧健康法』既是以經脈學說為理論基礎,以人體氣血循環理論和相關俞穴,經脈運化範圍的配合運用,運用刮痧工具和介質,針對具體的經脈和穴位,按照一定的程序施以『刮治』的方法,來達到預防、緩解或治療某些疾病,以及健康、美容為目的的一種方法。所以在介紹『括痧健康法』之前必需要了解『經絡學說 』的基本概念。一.經 絡 學 說 的 基 本 概念『經脈學說』是研究人體經脈系統與腑臟、器官、組織和系統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和與人體疾病的關係的一門科學。經脈,是『經』與『脈』的全稱。『經』,全稱為經絡。『脈』,全稱為脈絡。經絡是全身之『氣』的通道。『氣』,又分『真氣』、『衛氣』和『營氣』。但是,『營氣』的通道是『脈』,是『脈絡』…脈絡(實稱脈管,也叫血管)是『營氣』和『血液』的通道。脈絡中的『營氣』和血液依靠經絡中的正氣,也叫『真氣』(元氣)催動,才能循行於全身。脈絡中的營氣和血液又反哺『真氣』,使其能生存和進行正常而有序地運化。這就是中醫理論講的:『氣是血之帥,血是氣之母』的最好解答。經絡與經絡中的『氣』與脈絡與脈絡中的『血液』,是對應存在而又相互依存,互為邦助和約制,逆向而行的。它們依照『陽陰』關係互動地遍布全身。為人體輸布『正氣』和『養料』,溝通、感應、傳輸、濡養、協調人體內各腑臟、器官、組識、系統以及四肢百骸,以推動和滋養人體生命活動順利而正常有序的運化…人體內那裡有『脈管(血管)』,那裡就存在『經絡』。『血』在脈管中運化,『氣』就在脈管外的經絡中循行。排列於經絡循行通道沿線特定位置上的孔穴叫『穴位』。它們都是人體腑臟、器官、系統、組織分別通往體表的『窗戶』…經絡的組織成員有:經經、別經、孫絡、浮絡以及諸俞穴。脈絡的組織成員有:主脈(主血管)、支脈(支血管)、細脈(分血管)、微脈(微血管)。因『經』與『脈』是天生的『連體組織』,無論有什麼情況它們都是互動而相依,相互制約的。經絡屬『陽』為主動,脈絡屬『陰』為被動,所以在經脈學中,以『論經』為主,『論脈』為輔。也就是說,經脈學說是以『論氣』為主,『論血』為輔的。『經絡』的組織系統有:十二經經、八奇經、十五別經、十二孫經和十二浮經。十二孫經和十二浮經因處於身體肌膚的淺表,組織細微而分布全身,所以稱之為『絡』,稱為『十二孫絡』和『十二浮絡』。十二經經分別是;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小太陽小腸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為什麼十二經經又分為『陰陽』?這是因為臟與腑屬於『陰陽』關係。臟屬『陰』,腑屬『陽』。所以相對應連接的經絡也相應的產生產生出陰陽關係…而十二經『經』都是分別主導各臟腑中的血液運化的。所以,它們都按照其所屬的臟腑來命名…十二經『經』與大『脈』相伴,是人體主脈絡運化的主要動力來源。八奇經是十二經經以外的,與任、督、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踐脈、陰維脈、陽維脈八主脈相伴的經『經』。它們在為八條主脈絡提供主要動力來源的同時,還有相互『連繫』、『溝通』、『緩衝』、『調節』、『平衡』十二經『經』生命運化的作用。十五別經;實際上是『十二經經』的分支、『任督二經』的分支以及『脾經』的分支,總共十五分支。十二經別、十二別經;都是十二經經別出的分支。經絡不但為各腑臟、組織、系統生命運化『傳導』動力,還邦助(我是說邦助…)它們把生命運化產生的廢棄物『回收』,集中輸送到相關臟器進行異化處理之後,再排分體外。十二孫絡;由十二別經、經別分支於筋、肉、關節及四肢百骸之中。十二浮絡;是十二經經與體表連繫的微小『觸鬚』。十二孫絡、十二浮絡主要是『衛氣』的活動場所。經絡運行的路線和方向:(略)注 1. 經絡與脈絡是互為陰陽的一虛一實的兩回事。在其它中醫教材、書籍、資料里都是含混其詞的,沒有明確區分開來,使人迷惑了很多年。例如『奇經八脈』,奇經就是不在十二經經之列,但確屬經絡的主幹道。八脈就是八條重要的主脈絡—主幹血管。注2:黃帝內經『調經論』載:氣血以並,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衛氣逆行營順轉』,出自「明.楊繼州著『針灸大成』140頁」。在臨床、實踐中,也有很多事例足以證明經與脈的逆行規律。注3:在經脈學中的『寸』,並不是公稱度量的寸。而是以本人手中指的第二節的長度為標準的度量標準(下同)。這個長度的核定,是因『人』而異的度量標準。這正是中醫在處理具體病案時,要因『天』時,因『地』域和因具體的『人』來辯證對待的最現實,最具體的事例之一…

刮痧健康法

(三)

『括痧健康法』既是以經脈學說為理論基礎,以人體氣血循環理論和相關俞穴,經脈運化範圍的配合運用。因此,學習『括痧健康法』就必需掌握各俞穴的具體位置以及各俞穴分相關臟腑、組織、系統的關係和對患者所患疾病能夠起的作用…為此,特把人體各有關俞穴的具體位置的考證方法以及能夠防治、影響各種疾病的範圍介紹於下。這些參考資料雖屬施行針灸而編製的,用在『括痧健康法』上亦是適合的。因『針灸』防治法是在『點』或小面積上施行,而『括痧健康法』的施行範圍更大,施行的區域是圍繞著俞穴的走向形成的『線』或『片』…所以,在具體的健康、美容和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對具體選用『俞穴』配合及要素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機緣了…在恰當的『主穴』及其配合穴位和經脈範圍內進行操作,必將起著可喜的效果!下面介紹的資料是以『經脈學說』理論為依據,又在前人的經驗總結為基礎而編製的。其中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是揚繼洲的著作,它也是我們施行『括痧健康法』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當然,我更希望後來人更正或者挖掘發展更合理想,更具有實用價值的俞穴及其配合效果來昌大『括痧健康法』…請注意:以下所標的『寸』,不是公稱的度量寸,而是以當事者中手指第二節的長度為計算標準。或者以中指底節的寬度為標準亦可。在針灸及刮痧操作中,都是以這個標準運用的…一. 手太陰肺經(共十一穴,左右對稱共二十二穴位)1.中府穴:雲門之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主治:腹脹,四肢浮腫,飲食不下,嘔啘,咳逆上氣,肺系急,肺寒熱,咳唾濁涕,氣喘胸滿,肩背痛,風汗出,皮痛面腫,少氣不卧,癭瘤等疾病。2.雲門穴: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舉起臂可以取准穴位。主治:咳逆、喘,胸脅悶而氣短,胸中煩滿,胸腹背痛,喉痹,肩痛,癭氣。3.天府穴: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主治:口鼻衄血,中風邪,喘息,寒熱瘧,目眩,癭氣。4.俠白穴:在上膊骨內側,天府下去肘五寸。主治:心痛,氣短,乾嘔,癭氣。5.尺澤穴: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肺實瀉之。主治:肩臂痛,手臂不舉,腰脊強痛,四肢暴腫,心痛臂寒,心煩悶,寒熱風癌,口乾,上氣嘔吐,喉痹,咳嗽唾濁,氣短,少氣,喘滿,肺膨脹,小兒慢驚風。6.孔最穴:去腕上七寸側取。主治:熱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腫,頭痛。7.列缺穴:去腕上1.5寸,以兩手交義食指尖處兩筋骨中。主治:手腕無力,半身不遂,口面喎斜,口禁不開,咳嗽,嘔沫,健忘,肩痹,面目四肢腫,胸背寒懍,小便熱,陰莖痛,溺血精出。8.經渠穴:寸口動脈陷中。主治:喉痹,心痛嘔吐,咳逆上氣,胸滿膨,胸背拘急,熱病汗不出,暴痹喘促。9.太淵穴:掌後內側橫紋頭。主治:胸痹逆氣,心痛,咳喘,咳、嘔血,肺膨脹,肩廉痛,肩臂寒痛,目生白翳,眼赤痛,咽干,溺色變,乍寒乍熱。10.魚際穴:大母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主治:溺血嘔血,心痹悲恐,痹走胸背,目眩,喉干,咳嗽,腹痛,心煩,惡風寒,虛熱,傷寒汗不出,乳癰。11.少商穴:大指內側甲角。主治:頜腫喉閉,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腹滿,唾沫,唇乾,手攣指痛,小兒乳鵝。二.手陽明大腸經(共二十穴,左右對稱共四十穴位)12.商陽穴: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甲角。主治:胸中氣滿,咳喘肢腫,熱汗不出,耳鳴聾,目青盲,口乾頜腫,齒痛,惡寒,肩背急引缺盆中痛。13.二間穴: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主治:喉痹,頜腫,振寒,多驚,齒痛,目黃,口乾喎,衄血,肩背痛。14.三間穴: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主治:喉中如梗,下齒齲痛,唇焦口乾,目眥急痛,喜驚多唾,身寒如冰,氣喘,吐舌,戾頸,喉痹。15.合谷穴:手大、次指歧滑間陷中。主治:傷寒大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熱汗不出,偏正頭痛,腰脊閃痛,瘖不能言,唇吻不收,口噤不開,目視不明,目生白翳,鼻衄,偏風,風疹,痂疥,面腫,喉痹,耳聾,無汗,下齒齲,寒熱瘧,小兒乳鵝。註:可墮胎,孕婦慎用。16.陽溪穴: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主治:熱病煩心,目赤有翳,厥逆頭痛,寒熱瘧疾,寒嗽嘔沫,肘臂不舉,胸滿,喉痹,耳鳴,耳聾,痂疥。 17.偏歷穴:腕中後三寸。主治:腕肘膊酸,癲疾多立,風汗不出,鼻衄,齒痛,咽干,喉痹,耳鳴,利小便,瀉:實病齲聾,補:齒寒膈痹。18.溫溜穴:腕後大士5寸,小士6寸。主治:寒熱頭痛,腸鳴腹痛,傷寒逆噦,四肢腫脹,吐舌口痛,膈中氣閉,吐涎沫,喉痹。19.下廉穴:輔骨下,去上廉1寸。主治:風濕痹痛,小腹滿脹,腹脅滿痛,冷痹不遂,面無顏色,便血,小便黃,食不化,狂言,狂走,痃癖,臍痛,勞瘵,飱泄。20.上廉穴:三里下一寸。主治:小便黃赤,手足不仁,腦風頭痛,半身不遂,大腸氣,骨髓冷,胸痛,腸鳴,喘息。21.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主治:霍亂遺矢,手臂不仁,肘攣不伸,手足不隨,中風口噼,失音,齒痛,瘰癧,頜腫。22.曲池穴: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主治:手臂紅腫,臂膊疼痛,肘細無力,皮膚乾燥,半身不遂,喉痹不言,胸中煩滿,皮脫作瘡,痛癢如齒,痂疥,肘痛,踝風,風痹。23.肘髎穴:肘大骨外廉陷中。主治:風勞嗜卧,肘節風痹,臂痛不舉,麻木不仁。24.五里穴:肘上3寸,行向里大脈中央。主治:吐血咳嗽,心下脹滿,四肢不仁,肘臂痛,身黃,嗜睡,驚恐,瘰癧,痎瘧。25.肩臑穴:肘上7寸,肩髃下1寸,舉臂取。主治:頸項拘急,臂痛不舉,瘰癧。26.肩髃穴:膊骨頭扁端上,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主治:手足不隨,半身不遂,頭不囬顧,手不上頭,肩臂酸痛,風熱癰疹,顏色焦枯,勞氣泄精,偏風,風瘓,風痿,肢熱,癭氣。27.巨骨穴:肩尖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主治:破血吐血,胸中瘀血,肩臂不利,臂膊痛。28.天鼎穴:頸缺盆穴上,直扶穴後1寸。主治:暴瘖,氣哽,喉痹,嗌腫,喉鳴,飲食不下。29.扶突穴:氣舍上1.5寸,頸當曲頰下1寸,人迎後1.5寸,仰取。主治:咳嗽多痰,咽引喘息,暴瘖氣哽,喉中水鳴,上氣。30.禾髎穴:鼻孔下,挾水溝旁0.5寸。主治: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衄,鼻塞。31.迎香穴:禾髎上1寸鼻下孔旁0.5寸。主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鼻塞,息肉,鼻衄,骨瘡,多涕,喘息,唇腫痛
刮痧健康法

(三)

『括痧健康法』既是以經脈學說為理論基礎,以人體氣血循環理論和相關俞穴,經脈運化範圍的配合運用。因此,學習『括痧健康法』就必需掌握各俞穴的具體位置以及各俞穴分相關臟腑、組織、系統的關係和對患者所患疾病能夠起的作用…為此,特把人體各有關俞穴的具體位置的考證方法以及能夠防治、影響各種疾病的範圍介紹於下。這些參考資料雖屬施行針灸而編製的,用在『括痧健康法』上亦是適合的。因『針灸』防治法是在『點』或小面積上施行,而『括痧健康法』的施行範圍更大,施行的區域是圍繞著俞穴的走向形成的『線』或『片』…所以,在具體的健康、美容和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對具體選用『俞穴』配合及要素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機緣了…在恰當的『主穴』及其配合穴位和經脈範圍內進行操作,必將起著可喜的效果!下面介紹的資料是以『經脈學說』理論為依據,又在前人的經驗總結為基礎而編製的。其中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是揚繼洲的著作,它也是我們施行『括痧健康法』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當然,我更希望後來人更正或者挖掘發展更合理想,更具有實用價值的俞穴及其配合效果來昌大『括痧健康法』…請注意:以下所標的『寸』,不是公稱的度量寸,而是以當事者中手指第二節的長度為計算標準。或者以中指底節的寬度為標準亦可。在針灸及刮痧操作中,都是以這個標準運用的…一. 手太陰肺經(共十一穴,左右對稱共二十二穴位)1.中府穴:雲門之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主治:腹脹,四肢浮腫,飲食不下,嘔啘,咳逆上氣,肺系急,肺寒熱,咳唾濁涕,氣喘胸滿,肩背痛,風汗出,皮痛面腫,少氣不卧,癭瘤等疾病。2.雲門穴: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舉起臂可以取准穴位。主治:咳逆、喘,胸脅悶而氣短,胸中煩滿,胸腹背痛,喉痹,肩痛,癭氣。3.天府穴: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主治:口鼻衄血,中風邪,喘息,寒熱瘧,目眩,癭氣。4.俠白穴:在上膊骨內側,天府下去肘五寸。主治:心痛,氣短,乾嘔,癭氣。5.尺澤穴: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肺實瀉之。主治:肩臂痛,手臂不舉,腰脊強痛,四肢暴腫,心痛臂寒,心煩悶,寒熱風癌,口乾,上氣嘔吐,喉痹,咳嗽唾濁,氣短,少氣,喘滿,肺膨脹,小兒慢驚風。6.孔最穴:去腕上七寸側取。主治:熱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腫,頭痛。7.列缺穴:去腕上1.5寸,以兩手交義食指尖處兩筋骨中。主治:手腕無力,半身不遂,口面喎斜,口禁不開,咳嗽,嘔沫,健忘,肩痹,面目四肢腫,胸背寒懍,小便熱,陰莖痛,溺血精出。8.經渠穴:寸口動脈陷中。主治:喉痹,心痛嘔吐,咳逆上氣,胸滿膨,胸背拘急,熱病汗不出,暴痹喘促。9.太淵穴:掌後內側橫紋頭。主治:胸痹逆氣,心痛,咳喘,咳、嘔血,肺膨脹,肩廉痛,肩臂寒痛,目生白翳,眼赤痛,咽干,溺色變,乍寒乍熱。10.魚際穴:大母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主治:溺血嘔血,心痹悲恐,痹走胸背,目眩,喉干,咳嗽,腹痛,心煩,惡風寒,虛熱,傷寒汗不出,乳癰。11.少商穴:大指內側甲角。主治:頜腫喉閉,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腹滿,唾沫,唇乾,手攣指痛,小兒乳鵝。二.手陽明大腸經(共二十穴,左右對稱共四十穴位)12.商陽穴: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甲角。主治:胸中氣滿,咳喘肢腫,熱汗不出,耳鳴聾,目青盲,口乾頜腫,齒痛,惡寒,肩背急引缺盆中痛。13.二間穴: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主治:喉痹,頜腫,振寒,多驚,齒痛,目黃,口乾喎,衄血,肩背痛。14.三間穴: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主治:喉中如梗,下齒齲痛,唇焦口乾,目眥急痛,喜驚多唾,身寒如冰,氣喘,吐舌,戾頸,喉痹。15.合谷穴:手大、次指歧滑間陷中。主治:傷寒大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熱汗不出,偏正頭痛,腰脊閃痛,瘖不能言,唇吻不收,口噤不開,目視不明,目生白翳,鼻衄,偏風,風疹,痂疥,面腫,喉痹,耳聾,無汗,下齒齲,寒熱瘧,小兒乳鵝。註:可墮胎,孕婦慎用。16.陽溪穴: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主治:熱病煩心,目赤有翳,厥逆頭痛,寒熱瘧疾,寒嗽嘔沫,肘臂不舉,胸滿,喉痹,耳鳴,耳聾,痂疥。 17.偏歷穴:腕中後三寸。主治:腕肘膊酸,癲疾多立,風汗不出,鼻衄,齒痛,咽干,喉痹,耳鳴,利小便,瀉:實病齲聾,補:齒寒膈痹。18.溫溜穴:腕後大士5寸,小士6寸。主治:寒熱頭痛,腸鳴腹痛,傷寒逆噦,四肢腫脹,吐舌口痛,膈中氣閉,吐涎沫,喉痹。19.下廉穴:輔骨下,去上廉1寸。主治:風濕痹痛,小腹滿脹,腹脅滿痛,冷痹不遂,面無顏色,便血,小便黃,食不化,狂言,狂走,痃癖,臍痛,勞瘵,飱泄。20.上廉穴:三里下一寸。主治:小便黃赤,手足不仁,腦風頭痛,半身不遂,大腸氣,骨髓冷,胸痛,腸鳴,喘息。21.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主治:霍亂遺矢,手臂不仁,肘攣不伸,手足不隨,中風口噼,失音,齒痛,瘰癧,頜腫。22.曲池穴: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主治:手臂紅腫,臂膊疼痛,肘細無力,皮膚乾燥,半身不遂,喉痹不言,胸中煩滿,皮脫作瘡,痛癢如齒,痂疥,肘痛,踝風,風痹。23.肘髎穴:肘大骨外廉陷中。主治:風勞嗜卧,肘節風痹,臂痛不舉,麻木不仁。24.五里穴:肘上3寸,行向里大脈中央。主治:吐血咳嗽,心下脹滿,四肢不仁,肘臂痛,身黃,嗜睡,驚恐,瘰癧,痎瘧。25.肩臑穴:肘上7寸,肩髃下1寸,舉臂取。主治:頸項拘急,臂痛不舉,瘰癧。26.肩髃穴:膊骨頭扁端上,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主治:手足不隨,半身不遂,頭不囬顧,手不上頭,肩臂酸痛,風熱癰疹,顏色焦枯,勞氣泄精,偏風,風瘓,風痿,肢熱,癭氣。27.巨骨穴:肩尖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主治:破血吐血,胸中瘀血,肩臂不利,臂膊痛。28.天鼎穴:頸缺盆穴上,直扶穴後1寸。主治:暴瘖,氣哽,喉痹,嗌腫,喉鳴,飲食不下。29.扶突穴:氣舍上1.5寸,頸當曲頰下1寸,人迎後1.5寸,仰取。主治:咳嗽多痰,咽引喘息,暴瘖氣哽,喉中水鳴,上氣。30.禾髎穴:鼻孔下,挾水溝旁0.5寸。主治: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衄,鼻塞。31.迎香穴:禾髎上1寸鼻下孔旁0.5寸。主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鼻塞,息肉,鼻衄,骨瘡,多涕,喘息,唇腫痛

另一種拍痧法 [複製鏈接]

一般來說,平時主要拍雙肘關節內側和膝蓋或大腿內側即可。另一個原則是哪裡有病灶就拍哪裡。但講究全面治療和保健之人可以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都拍一遍。

1,拍打手法:①、用實心掌展拍。拍打時感覺疼說明拍對了。②、手掌每次拍打皮膚時可加上從手掌向體內注入清氣之意念,手掌離開皮膚時,可加上手掌抓出濁氣的意念和動作。③、大面積拍打時整個手掌、手指部分全部用上,比如拍打膝蓋正面。如被拍打部位面積不大,如拍打膝蓋反面的腘窩,可以手指部分為主拍,拍時腕關節可靈活抖動。④、拍打力度越大越好,越痛越好,只要能忍受;開始拍時稍痛,隨後痛感會降低,幾分鐘過後即無痛感。⑤、拍打時若口中念佛、念經或念祛病消災咒,則效果更佳;念的內容由個人喜好自定。

2,拍打順序(一般是從上往下拍打,但以拍打雙肘內側和雙膝內側為重點):①、先拍頭頂,次拍頭兩側,再拍後頭,後頸部;②、拍雙肩,可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肩的前部、外部、上部、後部都拍到;③、拍兩側胳肢窩及兩脅內側,心臟病、肺病、乳腺疾病患者尤其要多拍此處;④、拍雙肘關節內側,其範圍應包括內側全部經絡,從內側下沿心經到外側邊緣的肺經、大腸經,以及正中間的心包經;⑤、拍打雙膝,雙手先拍雙膝正面,可用整個手掌包住膝蓋拍,其次拍膝內側、外側及膝後的腘窩;⑥、此程序完成後,可根據本人病情隨意拍打全身任何部位,哪裡有病灶就拍哪裡,渾身無處不是穴。比如各類痛症可拍打病灶處,癢症患者除拍打患處,還可拍血海、風市、曲池等穴位;各類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痛經等)、男科病(如前列腺類疾病、陽痿、早泄等)、腎虛、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病、肝病患者,可沿大腿內側一直拍到大腿根部,並可重點拍打大腿根,再拍小腹、腰腹部。減肥者可拍打腰腹等肥處,有奇效,如果配合拉筋療效更佳。 3,拍打時間和頻率:①、一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拍打。②、身體健康者,單純保健,每次可拍打頭、肩、胳肢窩、肘、膝等處1-5分鐘,每天1-2次,多次不限;③、亞健康者,某些部位功能不佳,除拍打以上保健部位外,可在病灶處加長拍打時間,一般每處拍5-30分鐘,每天1-2次;④、自感不適,或有明顯病灶者,除拍打保健部位外,可重點拍打病灶處半小時以上,比如膝蓋痛、肩周炎、頸椎病、頭痛、失眠患者,可重點拍雙膝、雙肘,拍打次數不限,但每天起碼1次;⑤、大病患者,如肩不能舉、腿不能走,或被醫院診斷為牛皮癬、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患者,建議從頭到腳拍,拍雙肘、雙膝及其相應病灶部位可拍打一小時以上,每天1-3次,待病情緩解後再酌情減少拍打時間;⑥、通常拍打幾次後再拍打不易出痧,但這時仍應定期拍打,權當吃藥打針或服用營養品。因為無論出痧與否,只要拍打就會疏通經絡,起保健、治療功效。⑦、拍打時間和頻率如同拉筋,沒有絕對標準,因人而異,這正是中醫的美妙之處。無論有病沒病,出痧與否,都可每天拍打。一次拍打不能完成也可分幾次拍打。拍打不同於吃藥,沒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疲勞反應,可休息幾天後接著拍。

4,拍打與刮痧、拔罐的區別 拍打和刮痧、拔罐一樣,都有疏通經絡之功效,但也有區別,主要表現在:①、拍打是人主動治療,調動了人心的力量。這是人心對身體的關愛。心主神明,位同君主,療效自然神奇,這與被動接受拔罐和刮痧的療效不可相提並論。②、拍痧時手發脹,拍打的手與被拍打的部位互相作用,不僅刺激了被拍處,更刺激了手上的全息穴位和兩手上的各六條經絡,更可令手足十二條經絡交互刺激,在體內形成了一種氣場的內循環,而刮痧、拔罐都無此互動特效。③、拍痧的穿透力更強,其作用力垂直向內,隨拍打層層深入體內,可調出更深層部位的邪氣,所以被道家稱為「調傷」;而刮痧的大部分用力是橫向的,作用面較淺;拔罐力量雖然垂直,但處於靜態,不像拍打處於動態發掘,層層深入。

5,補充說明:①、不管拍哪裡,在剛開始拍的幾分鐘,都會出現紅色、青瘀、紫紅色斑點或紫黑色包塊等。拍出後,請應繼續拍至少10分鐘—1小時左右,把拍出的淤塊再拍散化瘀(也就是讓淤、紫、黑色變回紅色)才可停手。一般2-4天內就可以恢復。如果拍幾分鐘出淤塊後就停止,恢復的時間則稍長一點,要大概5-8天。②、患者應盡量自己拍打,因為手上全是穴位,心經和心包經都經手上。一拍打就可形成一個循環的經絡,氣血行走更暢通。平時坐看電視時是最好的拍打時間。③、拉筋、拍打的痛、麻、酸、脹,究竟是福是禍?

對於各類患者,或曰筋縮、筋硬之人,拉筋的首要反應是痛、麻、酸、脹、癢、犯困,這與針灸、點穴、練氣功的反應基本相同。不明白的人往往大驚小怪,害怕繼續拉筋,以為會拉壞身體。其實這是自然療法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自然現象,這種反應其實是好事,它告訴人們被堵的經絡正在被打通。除了上述反應外,有些拉筋、拍打的人身體還會出現紅斑、紅疹、水泡以及頭暈、頭痛、噯氣、噁心等各種不適癥狀,也可能有吐濃痰、流鼻涕、打嗝、放屁、拉很臭的屎和很騷的尿等各種強烈反應,其實這些都是排毒反應,不僅不必緊張,反而應該慶幸、慶賀才對。面對上述癥狀,我們應該乘勝追擊,繼續拉筋、拍打,身體經過內在的清洗排毒後會逐漸恢復正常,越來越健康,甚至會脫胎換骨。需要強調的是,即使病治好後還應繼續拉筋拍打,並將此養成終身保持的習慣,替代吃藥打針。只是拉筋拍打的時間和強度減低,由治病變為保健養生。有人問為何要每天拉筋拍打,其實這和每天吃飯有何兩樣?難道您那麼喜歡每天吃藥、打針嗎?  還有人擔心會這麼拉會拉傷筋和肉。其實拉筋是一項自然合理的動作,痛、麻、酸、脹等反應都說明氣血不通。拉筋其實比牽引安全得多,因為拉筋是人自己拉自己的筋,用力和時間都可調控,而且自己拉有個極限,即絕不會把筋和肉拉出自己的身體。但牽引卻容易拉出事故,因為是外力在拉,非患者自己掌控。各類問題中,大家反映最多的是怕疼。對此的回答是:疼痛的輕重說明你病情的輕重,正因為疼,所以要拉筋、拍打;因為很疼,所以得狠拉、狠拍!但拉筋、拍打自我療法的疼痛一定是在自己能忍受的範圍內,拉筋和拍打強度和時間都可靈活掌握。初學者、病重者、老人在開始不必用力拉得太狠,也不必一次拉筋到位,最好循序漸進,逐漸延長拉筋時間,逐漸加大力度.只要長期堅持,最後的結果只會是越來越舒服、健康。④、禁忌證各種表現濕爛的皮膚病、瘡癤、癰疽、骨折未癒合、骨結核等病變部位均不宜拍打;高熱、急性傳染病、癲癇、嚴重心臟病、肝脾腫大、內臟腫瘤等慎用此法;婦女月經期及妊娠期、血小板缺少等各種出血傾向的疾病禁用此法;腎區禁用本法。


推薦閱讀:

八字與健康解密
除銹劑適用人群?
國內和澳洲境內留學體檢醫院匯總
國內的人為什麼不喜歡吃沙拉?
八種絕佳食物搭配 讓您健康滿點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