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達人
南通廣播電視報記者 古 劍/文
楊夢石/攝
摘自南通廣播電視報2010年第33期B1版
美國著名管風琴家保羅.喬丹的夫人馮希琳,近日回到闊別30多年的家鄉南通。一個星夜,她聞到了千年濠河嫻靜澄明的魅力;一個清晨,她汲到了百年翠柏之下的太極文化。在南通的每個早晨,她幾乎天天泡在了那撥「太極」的人群里,樂而思蜀——她說,我等不到退休就會回來定居的,「家裡」,太好了。
南通博物苑,晨曦微破。翠柏,碧水,長廊,微風,鳥鳴,花香……一群人,一襲素裝,披曦戴露,抱「太極」、走「八卦」、踏「五行」、舞「綿劍」,行如流水,意動身隨,天人和諧,仿入畫境。
吐納,收勢。談笑間,他們又陸續復歸「原角」,上班的上班,買菜的買菜,遛鳥的遛鳥,帶小孩的帶小孩……離散時,總不忘揖別一位俊雅的中年武者,男女老少,皆稱「方師傅」。
方師傅其人
方師傅,全名方建達。
方師傅真是他們的師傅。在博物苑的這棵翠柏之下,他已經打了40年的拳,風雨無阻。漸漸地,一撥人來了,喊一聲「師傅」,「抱球」、「分掌」、打拳,跟著學了起來。一撥人走了,一撥人又來了。他不問來路,也不索學費。於是,南通這座並不算大的城裡——濠河邊、綠地上、小區里、公園中,數數,衍生出大小十多個打太極的「茂密」人群。「領銜」演練的,一問,不少是從博物苑「下山」的。
當年,方師傅也是這樣,來到博物苑,跟著老師學太極的,說起學拳,還真是個歷史「誤會」。
方建達的父親雖是制麵廠的工人,但好書畫、喜花鳥,一副文人作派。他讓從小喜靜的兒子跟著當時城裡有名的畫家劉子美學書法。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方建達中學畢業。此時,班上出現了一條反動標語讓擅長書法的他成了校方的嫌疑對象,雖然最終禍手找到,但幾個月的折騰使原本單薄的方建達由於委屈、愁悶顯得更加羸弱,瘦得彷彿「三根繩就能上天」。好心的街坊就勸他去練練武,打打拳。於是,方建達背著父親來到博物苑,遇到了在樹下教授打拳的老師盧永才。盧老師是武學大家姜容樵的高足,在南通武術界,名頭很響。在那棵翠柏下,方建達喊了一聲「老師」,而後依葫蘆畫瓢,練了起來。
重文輕武的父親聽說兒子學起了「打拳」,一肚子窩火。可盧老師很喜歡方建達身上的韌勁,耐心的點撥他,還常常帶他回家吃些「小灶」。方建達一下子就喜歡了這個在「動中求靜 靜中求動」的拳術,痴迷不已。回到家,方建達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偷偷起床,立在窗外,點一炷香,練習站樁。小巷裡趕早貼燒餅的一對夫妻在此路過,一看有一個人站在窗前一動不動,心生戒意,迅捷而過。如此數天,巷子里傳開了:每天深夜,有一個黑衣人,站在老方家窗前,一動不動,不知要幹什麼。大家相約,抄大傢伙,別讓這個黑賊跑了……更有意思的是,方建達在人民公園的樹下苦練八卦掌,一個賣茶的女人從公園北頭的茶攤走到南頭的廁所,第一次繞著他,第二次躲著他,第三次索性改了道,只聽那女人逢人便說:你看那男的,是不是痴的,我都上三趟廁所了,他還圍著那棵樹轉著……
而後,父親漸漸聽到了關於兒子的讚揚聲:「你們家建達,拳打得不錯。」父親尋思著這些聲音,慢慢地,默許了兒子由文而武的「轉行」。於是,方建達在盧老師打拳的地方,一站就是40年,他腳下踩著的路,也由細碎的砂石路變成了平整的水泥板路。方建達心中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太極拳。
太極拳其拳
在方建達那裡,拳,不僅僅是拳,打拳的路,就是一種人生歷練。開始的時候,方建達只是想,自己什麼時候能夠把身體練得強壯一些。沒想到,這個外修四肢百骸的健身術,卻能內修道德性情,蘊含了中國千年的文化哲理。「『善養其柔可以勝剛,善養其弱可以勝強』,領悟這些拳法之道,也就修鍊著經世處事之道。」方建達說。
方建達從老師那裡不僅學來了術,也悟到了道。這是他讓很多人樂於追隨的原因。年逾花甲的徒弟陳珍,已是一個有著20多年拳齡的「老太極」,在她眼裡,方師傅的拳好,人也好。
1989年,方建達代表南通赴日本豐橋交流太極拳文化,其拳術受到了日本友人的讚賞;而後,身為市武術協會理事的他又在省里系統學習了太極拳、劍競賽套路等,以推廣普及。他不喜歡參加賽事,卻常為徒弟們張羅各種表演機會,遇到徒弟獲得各類獎項,他總會真誠的祝賀。陳珍說,方師傅常常叮囑大家,到了表演的地方,要多聽少說,多汲取別人的長處。遇到拳法上的異同之處,不要和人家硬爭……因為,在方師傅的心裡,練拳做人,常常念及著四個字-——
松。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道法自然。凡事走柔化,讓人找不到發力之處。松,人才能活。
正。松,基於正,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打拳的時候,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中正乃骨氣,正氣,浩然之氣。行事心正,不搖不擺,才能有良心的落點。
圓。「止戈」方為武,和諧是太極的至境。動如紡紗,不用拙力,沒有稜角,沒有突兀,身心圓通。
靜。靜時,陰陽互抱;動時,陰陽互生。入手為靜,由思想的寧靜帶動肢體的活絡。以達到意念、動作、吐納三者合一。
40年,方建達於博物苑的綠蔭之下,帶出數千名「拳人」,亦悟出這四字心得。探求健身樂趣,追尋修心睿智,以拳「達人」,不經意間,一種無形的「場」匯聚在翠柏的周圍,瀰漫在博物苑的上空。
博物苑其「場」
道不遠人。工人出身的方建達,終於超越了自我,成為一名老年大學的武術教師——算是從了文,他用整整40年,回到了文武的統一,回到了父親對他初始的寄望。
在方師傅的心裡,博物苑的那種沖淡,那種和諧,實在是他割捨不了的,即使他在老年大學裡有課務,他還是早早的出現在博物苑裡。隨後,他笑而不露的看著他們——跟著自己打了幾十年拳的凌大姐來了,剛入門的小張來了,病癒修養的小崔來了,88歲的老教師段奶奶來了,即將升學的小朋友孫若恆也來了……這群卸下競爭,丟下壓力,沒有分歧的人們在一起談著飄忽不定的菜價,議著孩子老師的態度,侃著養生減肥的高招………
7點。音樂起。沒有人會錯亂自己的位置,自然地成隊,自然地招式,自然地微笑——拳,劍,掌,由簡入繁……
8點。啪啪,方師傅兩聲擊掌,大家迅即匯聚。師傅對著幾個人,幾個動作,幾句話。而後,大家揖別師傅,陸續而散。每個人一天,有了一個愜意的開始。
市圖書館施館長是個「老拳手「,他說,太極拳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遇到連續雨天,不去那裡轉轉,大家心裡會空落落的,像失了魂似的;每天為大家張羅音樂、在前面領打的吳班長說,在公園時間長了,對那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前年下的那場大雪把一棵柏樹的樹枝壓斷了,大家一邊幫著撣雪,一邊暗暗落淚;一位患了癌症的毛老師,臨終前讓子女推著輪椅來翠柏前,想再看一眼師傅、拳友……
拳友中,馮希琳是資格最嫩的。她最期待是老師的擊掌聲。每次,她彷彿一個小學生,擁上去,用一個小本記錄著師傅的話。臨回美國前,她和方師傅相約,要拍一段師傅打拳的錄像。沒想到相約的那個清晨竟下起了大雨,他們沒留對方的聯繫方式。兩人在博物苑的兩個亭子里,望著亭子外面的「雨線」,等著對方。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雨仍沒斷意。讓師傅久等的馮希琳很愧疚,她說,自己帶回去的,何止是這段錄像。
方師傅說,我相信她一定來了。馮希琳也深信,這裡的人,不約,也一定會來。
分享
2
已頂
推薦閱讀:
※職場:幾招讓你輕鬆成為職場達人
※朋友,你穿越了么?【媒體達人】
※潮哥叫你成為把妹達人!
※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控糖終極秘訣,穩糖達人都知道
※淡然處世、達人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