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魚類認知有多少:讀之瞭然

    

  

〔一〕 魚類「姓氏」集錦  全世界有二萬多種魚類,很多魚類,不但有名字,還有別名,俗名。閑暇之餘,欣賞一下魚名,也有另番情趣。  用顏色取名的,有紅魚、黃鱸、藍鯊、白鱘、黑印鯊、紫魚、褐梅鯛、銀魚。  用我國古代兵器取名的有刀鱭、槍魚、劍魚、箭魚、梭魚、刺冠海龍,叉齒魚,矛尾魚等。  用用具、用品取名的,有犁頭鰩、燈籠魚、鋸鯊、板機魚、竿魚、絲魚、帶魚、旗魚、錐齒鯊、針魚、線紋魚等。  含其他動物名稱的,如虎鯊、豹紋鯊、獅子魚、象皮魚、馬鮫、斑馬魚、鯨鯊,蝴蝶魚、海蛾魚、海蠍等。  含植物名稱的,如桃花魚、楊枝魚、柳條魚、花鰻、章魚、樹須魚等。  魚名中,有自然界事物打頭的如天竺魚、星鯊、虹鱒、電鰩、火魚、海鰻、江鱈、河豚,石斑魚、泥鰍,沙丁魚等。  還有用數目打頭的,如九刺魚、八目鰻、七星魚、六線魚、四鰓魚、三斑海馬,雙鯊、單角。  有用形容詞打頭的,如長尾鯊、短鰭、陶口白鯊、寬體舌鰨、狹紋虎鯊、隆頭魚、高眼鰈、耳鯛、胖頭魚、尖嘴虹、大馬哈魚、小杜父魚、粗吻海龍、細鱗魚、方頭魚、圓參、扁鯊等。  魚名,也有用產地名稱打頭的,如非洲肺魚、美洲牙鮃、中國鯧、武昌魚、台灣犁頭鰩等。  魚名中,還有用人的姓氏字打頭的如湯氏鮶、許氏海龍、喬氏吻箴、路氏雙鯊,康氏馬鮫、向氏鰩、聶氏無刺鱝、孔鰩、毛嘗魚、葉海馬、羅非魚、曹白魚、石鯛、金槍魚等。  

〔二〕 魚類[五官]品說  

魚的眼睛  從魚的眼睛和體長的比例來看,魚眼比其他動物眼睛顯得大。那麼,魚的眼睛構造又如何呢?我們可以拿照相機來說明。魚眼的水晶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而眼內視網膜則相當於感光膠捲,物體光線通過水晶體成像於視網膜上而產生視覺。  有的魚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魚眼大如望遠鏡。魚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觸的光線很有關係。生話於水的上層或中層的魚,它們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鯉魚、鯽魚、黃魚等魚類,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處的魚類,因這裡的光線極弱,一般眼睛都比較大。大眼鯛魚就是一例。如果深度再增加,光線根本射不到,那麼它的眼睛即使有的話,也用不上了。所以它的眼睛就變得很小,甚至全部退化。  人類眼睛的水晶體是扁圓形,可以看到遠處的東西。而魚眼的水晶體是圓球形,只能看見較近的東西,所以它們都是近視眼。就算魚類有扁圓形的水晶體,也不能看到較長距離。因為人眼的水晶體有彈性,它的表面曲度是可以調節的。當我們看遠處的東西時,水晶體就變得扁平些;看近處的東西時,水晶體就變得渾圓些。可是魚類的水晶體卻是固定的球形,其弧度不能調節。  在美洲淡水湖泊里有一種四眼魚,顧名思義,好象它有四隻眼睛,其實它也只有兩個眼球,不過因為構造奇特,所以在外表上和功用上都已相當於四隻眼睛了。每個水晶體的前面有一片橫膜,把原來的一個瞳孔分成上下兩個,上面的瞳孔適合於在空中看,下面的瞳孔適合於在水裡看。平時,四眼魚總是在水面上遊動,兩隻眼睛一半露在水面,這樣,它不但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東西,還可以發現掠過水麵的昆蟲,然後捕捉充饑。  魚類的眼睛是不是和人的眼睛一樣能感覺到顏色,這是一個生物學家們長期爭論的問題。下面先看一個有趣的試驗。  如果先把比目魚放在藍色背景的水池中飼養6個星期,然後再把它移到另一個水池。而這個池子底部一半是藍色,一半是綠色。,結果發現,這種魚有88%的時間逗留在藍色的半邊上,相反,如果把比目魚再放在綠色底色的水池裡6個星期,,那麼即使再放到另一個有藍、綠底色的池子里,它也會有85%的時間在綠色那一邊。這說明比目魚能區別藍色與綠色,而且能對新環境進行選擇,同時受到過去習慣的影響。  有人對鮁魚識色進行了訓練。發現鮁魚也有辨別顏色的能力。  從魚的眼睛和體長的比例來看,魚眼比其他動物眼睛顯得大。那麼,魚的眼睛構造又如何呢?我們可以拿照相機來說明。魚眼的水晶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而眼內視網膜則相當於感光膠捲,物體光線通過水晶體成像於視網膜上而產生視覺。  有的魚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魚眼大如望遠鏡。魚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觸的光線很有關係。生話於水的上層或中層的魚,它們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鯉魚、鯽魚、黃魚等魚類,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處的魚類,因這裡的光線極弱,一般眼睛都比較大。大眼鯛魚就是一例。如果深度再增加,光線根本射不到,那麼它的眼睛即使有的話,也用不上了。所以它的眼睛就變得很小,甚至全部退化。  人類眼睛的水晶體是扁圓形,可以看到遠處的東西。而魚眼的水晶體是圓球形,只能看見較近的東西,所以它們都是近視眼。就算魚類有扁圓形的水晶體,也不能看到較長距離。因為人眼的水晶體有彈性,它的表面曲度是可以調節的。當我們看遠處的東西時,水晶體就變得扁平些;看近處的東西時,水晶體就變得渾圓些。可是魚類的水晶體卻是固定的球形,其弧度不能調節。  在美洲淡水湖泊里有一種四眼魚,顧名思義,好象它有四隻眼睛,其實它也只有兩個眼球,不過因為構造奇特,所以在外表上和功用上都已相當於四隻眼睛了。每個水晶體的前面有一片橫膜,把原來的一個瞳孔分成上下兩個,上面的瞳孔適合於在空中看,下面的瞳孔適合於在水裡看。平時,四眼魚總是在水面上遊動,兩隻眼睛一半露在水面,這樣,它不但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東西,還可以發現掠過水麵的昆蟲,然後捕捉充饑。  魚類的眼睛是不是和人的眼睛一樣能感覺到顏色,這是一個生物學家們長期爭論的問題。下面先看一個有趣的試驗。  如果先把比目魚放在藍色背景的水池中飼養6個星期,然後再把它移到另一個水池。而這個池子底部一半是藍色,一半是綠色。,結果發現,這種魚有88%的時間逗留在藍色的半邊上,相反,如果把比目魚再放在綠色底色的水池裡6個星期,,那麼即使再放到另一個有藍、綠底色的池子里,它也會有85%的時間在綠色那一邊。這說明比目魚能區別藍色與綠色,而且能對新環境進行選擇,同時受到過去習慣的影響。  有人對鮁魚識色進行了訓練。發現鮁魚也有辨別顏色的能力。  

魚的耳朵  魚有耳朵,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確切地說魚有內耳,沒有中耳、外耳,魚的內耳在頭骨里,只有打開頭骨才能看到,魚耳的功能和人類一樣,一是收聽聲音,二是維持身體平衡。  英國魚類學家克利特爾博士發現,每當投放餌料時,同時搖鈴,鈴聲一響,果然不少紅鱒魚便雲集而來,等待餵食。  魚類耳朵的構造,要比高等脊推動物簡單。它可分為兩部分:魚耳上面一部分叫作橢圓囊,橢圓囊有1個小孔和3個半圓形的管子相通,這3個半圓形的管子叫半規管,是感覺平衡器官,在每根半規管的一端有一個漲大部分,叫作壺腹,魚耳下面的部分,叫作豆狀囊,在它的後面有一個突出的部分,叫作耳壺。魚類的這個耳壺並沒有多大用途,不過在高等脊推動物身上便是聽覺的主要部分。  一般來說,人耳的聽覺範圍是每秒16~20 000次振動的音波。而多數魚耳所能感受到的聲音,只能是每秒340~690次振動的音波。可是有些魚類的聽覺就比較靈敏,這是因為它們的嫖和內耳中間,生有一串小骨刺,靠著這些構造,它們便能聽見高頻率的音波,像白膘魚和鯿魚就能聽到每秒2750次的振動。  所以說,雖然我們看不見魚的耳朵,但它的作用卻不小呢。  

魚的嗅覺、味覺和觸覺  魚類的嗅覺、味覺、觸覺和其它的脊椎動物一樣,都是由特殊的感覺細胞接受刺激而產生的。魚兒的觸覺細胞能接受水壓或固體物的刺激,嗅覺細胞能發覺溶解或懸浮在水中濃度很低的物體,味覺細胞就必須碰到濃度很高的東西才有感覺。不過,這三種細胞卻有相同的式樣,就是每個感覺細胞的前端有一簇感覺纖毛,細胞的基部伸長,和神經系統相連。  其實各種魚兒生活在水裡,周身都能感到壓力,只不過魚不同的部分其觸覺細胞聚集的多少也不同。如鯰魚嘴的周圍有很長的須,上面密布著無數個觸覺細胞。一般來說,生活在黑暗地方的魚類,它們都有比較發達的觸覺。  魚類的味覺細胞分布在舌上、嘴邊和觸鬚上。甚至有的魚類連皮膚上都分布著味覺細胞。所以當食物碰到身體時,它也能分辨出其酸、甜、苦、辣的味道。例如幼小的八目鰻的皮膚就能感到鹽、酸、鹼和奎寧的刺激。  魚類的嗅覺器官主要集中在鼻腔里。八目鰻的鼻腔最為奇特,只有一個,而且生在頭的背部,兩眼的中間。一般的魚類都有一對鼻腔位於頭的前方。在這裡要提出的是,魚類的鼻腔和人的鼻腔不一樣,它不和口腔相通。魚類每一個鼻腔有兩個孔,中間有一薄膜分開,成為前後兩個鼻孔。前面的孔叫入水孔,後面的孔叫出水孔。當魚遊動時,水從入水孔流進,然後再由出水孔流出,這樣,魚類就能嗅到水中有氣味的物質了。  魚類的嗅覺和味覺的發達程度,恰巧和視覺成反比。一般來說,魚兒白天覓食利用視覺,而夜晚覓食則靠嗅覺了。大鯊魚在海底遊動,它的頭總左右搖擺不停,雖然有些食物能逃得過它的眼睛,卻逃不過它的鼻子。還有一種銀鮫魚,可以一點不費力氣地找到隱藏在海藻中的蟹,破了殼的蟹更容易被銀鮫魚發現,這是因為蟹的肉汁擴散到水裡的緣故。這說明有些魚類完全靠嗅覺來尋找食物。  魚兒的嗅覺器官除了用來辨別食物外,它還可以用來偵察敵情,鑒別水質及追求異性。  魚類有沒有痛覺,這是人們爭論的一個問題。有一種格陵蘭鯊魚,它在吃鯨魚的屍體時,試驗者猛擊鯊魚的頭部,但它還不離去,並一個勁地撕咬著鯨魚。由此看來,魚在感覺疼痛這方面不太敏感,這是由於魚類的腦部結構比較原始。其實魚類也具有結構複雜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所以有時可以看出,它們也有痛覺的表現。  

魚的牙齒  魚類是有牙齒的,不同的魚,牙齒也不同。有一種海洋里的兇猛魚類叫斑條好,身體細長,游泳速度極快,它的牙齒不但尖,而且在其尖部長有小鉤,要是咬上任何動物,其傷口都不易癒合。況且斑條好的牙還有毒性。鯊魚的牙齒其大小和形狀差異很大,有細長而呈錐狀,也有扁平而呈三角形的。護士鯊的牙齒就是另外一個形狀,它的牙齒為鋪石狀,這些牙齒可以全部使用,把食物磨碎是很適用的。而虎鯊的牙齒就更怪了,它居然在同一頜上出現不同形狀的牙齒,這在魚類中還是少見的。上頜的牙齒尖而呈圓錐形,下頜的牙齒又呈鋪石狀,它可以碾碎或壓破硬殼動物。生活在大洋中的「跳高能手」鱝魚的牙齒長得也很怪,在它的大口內,中間長著幾顆六角形的牙齒,兩邊的牙齒均為扁平鋪石狀,而且無論什麼形狀的牙齒都排列3行,所以無論是魚類或是甲殼動物它全能吃。  狗魚的牙齒,更令人不寒而慄。滿滿的一嘴鋒利的牙齒,形狀不一。在前頜骨上的牙齒很小,當它捕捉食物的時候,用口腔頂端那細而密的牙齒來慢慢細嚼品味。而在它的下頜兩側的牙齒長得大而直,由韌帶附著在骨頭上的。這些牙齒都可以向食道方向傾斜,並可以倒卧用來加強食物的吞咽。又由於這種牙齒不能向外倒卧,所以獵物一旦被吞是難以逃脫的。  鮭魚的牙齒又尖又長,如同眾多的錐子擺放在一起,有人形容它的牙齒是一台活的切肉機,能把魚切成許多塊。不少動物都怕它的牙齒,所以鮭魚所到之處,水面上狼藉不堪。  真鯛以貝殼類為主要食物,所以,在它嘴裡長著兩種形狀的牙齒。前端牙齒如錐狀,可用來切斷食物;其兩側牙齒為臼狀齒,用來壓碎食物。  我們在魚市上經常看到的鯉魚、青魚、草魚,它們的口中確實沒有牙齒,可是它們卻具備了咽喉齒。鯉科魚類的咽喉齒特別發達,它們的功能是把食物切斷或壓碎。咽喉齒的形狀也不一樣,有的牙齒扁而薄,有的呈指形,有的尖端銳利,有的帶鉤,也有的表面帶鋸齒,還有的和哺乳類的臼齒相似,這些不同形狀的牙齒與魚類的食性有很大關係。  

魚的呼吸器官——從魚鰾到肺  海洋上層和中層的硬骨魚類,大多數都有鰾。魚鰾的體積約佔身體的5%左右。其形狀大致可分為卵圓形、圓錐形、心臟形、馬蹄形,在魚鰾裡面含有氧、氨和二氧化碳。這幾種氣體混合的比例和空氣不同,魚鰾內含有較多的氧氣。所以,在缺氧的環境中,魚鰾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為魚提供氧氣。在魚鰾上還有專門分泌氣體的組織,叫氣腺。而氣腺的功能像氣泵,能把血液中的氣體抽到魚鰾里來。魚鰾還有吸收氣體的功能,當魚鰾的氣體過多時,便運送一部分進入血液。  在很大一部分魚類中,魚鰾已成為水壓平衡器官或控制沉浮器官。它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這樣,魚在遊動時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動,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  水的壓力隨著水的深度而增加,壓力增大,水的浮力也相應增大。當魚要想下降到深水層時,由於水的壓力增大了,這時魚體要排出一部分氣體,魚體增加了比重,魚就下沉。如果魚要上升到較高的水層時,那麼,由於水壓減小,魚鰾就要充進一部分氣體,使魚鰾膨脹起來。這時,魚體的比重減輕,魚就浮上水面。無論是降或升,還是停留,魚鰾的充氣和放氣過程都是緩慢的,而且轉變氣體的容量也有限,因而魚不能在水中急速地上升或下沉,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那麼,魚類為什麼要生出這麼一個鰾來呢?這要追溯到遙遠的志留紀和泥盆紀時期。那時,生活在近海的最古老的魚類由於能得到充分溶解在水中的氧,因而不必呼吸空氣。後來,由於劇烈的競爭,有些原來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只得遠離家鄉,進入淡水。在遷移的過程中,有一些魚類到了小河、池塘、沼澤等地方生活。但是,這些地方有混濁的沉澱物,腐殖質過多或溫度較高,因而導致氧氣不足,使魚類感到呼吸困難。在這樣的環境中,魚類要想生活,就不得不經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最初它們是利用食道壁來進行呼吸的,久而久之,身體里便生出一個固定的囊——魚鰾,它可以起到一定的呼吸作用。目前,肺魚和矛尾魚的鰾就具有呼吸的功能。如非洲的肺魚,它在河水乾涸時鑽入泥中,只留出一個小泥孔,用鰾呼吸空氣,等河裡有了水,它又回到水中生活。可以說,陸生脊椎動物的肺,是由魚鰾進化來的  

  

天價魚趣  一條錦鯉4.5萬。  1999年1月31日,杭州市岳王路花鳥市場內的一個魚池裡,養有30來條錦鯉,每條開價1萬元以上,其中有一條長約40厘米的開價4.5萬元。據說這條魚是從日本進口的"丹頂昭和",血統純正,體型、色彩、光澤等均屬上乘,且杭州僅此一家有貨,開價4.5萬並不過分。  一條石斑4.8萬。  1998年7月9日,台灣嘉義縣東石港漁民許清析、許清郎兩兄弟出海捕魚,捕到一條體長2米多、體重160千克的"超級石斑魚"。許氏兄弟以每千克300元的價格賣給東石鄉一家餐廳,獲款4.8萬元。  一條大澳11萬。  1997年10月,廣東台山市橫山鎮一漁民在海灣捕獲一條長1.9米、重67.5千克的深海魚,一位魚商以11萬多元的"天價"將它買走。這種魚當地叫"大澳"或"芒澳",在淺海極為罕見。據說魚鱗每片就值5元。  一條大鮮12萬。  2001年4月17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廂鎮的"哨兵海鮮樓",從寧波購得一條長1.48米、重34千克的大黃魚。據介紹,該海鮮樓出價每千克3600元,總付人民幣12.24萬元。大鮮,亦稱大黃花,學名大黃魚,屬魚綱、石首魚科,一般體長四五十厘米。  一條小鮮13萬。  1998年3月15晚,廣東省新會市岸南鎮崖漁漁業隊何某在珠海高欄海面作業時,捕獲一條長1.5米、重55千克的黃花魚。次日上午,這條魚被一新會魚販以13萬元人民幣買走,平均每千克2363.64元。  一條黃唇19萬。  1997年3月下旬,福建省一漁民捕獲一條長1.7米、重50千克的黃唇魚。3月27日,當這條魚運抵浙江溫州後,一魚販以14.5萬元購進,爾後一服裝老闆出價17萬元想從魚販手裡買走,但未成交。魚販旋即以19萬元賣給了溫州東河外樓酒店。  一條金槍2020萬日元。  2001年1月5日,日本東京最大的魚市為海產品批發經銷商舉行了當年的首次拍賣。拍賣期間,一條金槍魚拍出了創紀錄的2020萬日元的天價。  


推薦閱讀:

第五課 十神認知(4)
認知抗戰,你需要辨明的6個疑問
認同「門當戶對」實乃人們正常認知的回歸
八字命理班(第一階段)第二課 地支認知(4)
賺錢三大核心

TAG:認知 | 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