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9大掌門人的傳世語錄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這個人不用小編多介紹吧。
1.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2.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地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麼困難。
3.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真實的流露。
4.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
2.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
Alfred Adler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人。
1.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2.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3.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節。
4.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5.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3.卡爾·榮格
Carl Gustav Jung
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1.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2.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3.要對這殘缺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別高估自己的完美。
4.對最強烈衝突的克服,使我們獲得一種穩定超然的安全與寧靜感。要獲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與寧靜,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強烈衝突的大爆發。
5.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6.一年中的夜晚與白天數量相同、持續時間一樣長。即使快樂的生活也有其陰暗筆觸,沒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詞就會失去意義。耐心鎮靜地接受世事變遷,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7.創造不是來自智力,而是來自源於內在需要的遊戲本能。創造性頭腦與它所鍾愛的對象玩耍。
8.對於任何事務,要改變它就要先接受它。譴責不會解放,而只會壓迫。
9.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決定著一切。
4.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西方人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精神處境。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對世界有影響力。
1.每天安靜地坐十五分鐘,傾聽你的氣息,感覺它,感覺你自己,並且試著什麼都不想。
2.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麼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3.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4.最重要的是學會一個人單獨地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煙、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條件。
正因為我們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個人連在一起,這個人也許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這種關係同愛無關。
5.愛首先不是同一個特定的人的關係;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這種態度、性格傾向決定了一個人同整個世界的關係,而不是同一個「愛的對象」的關係。
6.如果一個人只愛一個人,而對其他人漠不關心,他的愛就不是愛,而是一種共生性依戀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義。
7.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5.卡爾·羅傑斯·
Carl Ranson Rogers
(人本主義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家和發起者、心理治療家,被心理學史學家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並因「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而馳名。
1.只有徹底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我們才能夠有所變化,才能超越自己現有的存在樣式。
2.每個人自己都是一個海島。只有他首先樂意成為自己並得到容許成為他自己,他才能夠同其他的海島搭起橋樑。
3.細心傾聽的能力、有人傾聽所帶來的深度喜悅、做更真實的自己、更自由地給予和接受愛的能力……..這些在我的經歷中,是促成人際關係擴大和增強的重大因素。
4.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的時候會收回他們的愛。孩子們逐漸懂得,他們需要的積極關注是以他們自己的行為為條件的。結果是孩子們學會了拋棄他們自己的真實感情和願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讚許的那一部分自我。他們拒絕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最終,孩子變得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將來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一個心理和諧的人。
6.亞伯林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社會心理學)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其心理學理論核心是人通過「自我實現」,滿足多層次的需要系統,達到「高峰體驗」,重新找回被技術排斥的人的價值,實現完美人格。
1.為了避免對人性失望,必須首先放棄對人性的幻想。
2.對於只有一把鎚子的人來說,他遇見的每樣東西看起來都像一顆釘子。
3.一個音樂家必須作曲,一個畫家必須畫畫,一個詩人必須寫詩,這樣他才能最終做到心平氣和。一個人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就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
4.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輕,去做比你儘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麼我警告你,今後的日子裡,你將是不幸的。因為你總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聯繫的各種機會和可能性。
7.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機能主義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和實用主義哲學的先驅,美國心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詹姆斯的著作:《心理學原理》、《實用主義》等。
1.你對生活撒的謊,生活一定會還給你,沒有僥倖。
2.變得有智慧的方法是了解什麼應該忽視。
3.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對被欣賞的渴望。
4.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我們記住所有事,會跟什麼都記不住一樣不幸。
8.阿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個體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有《神經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
1.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有自卑感。
2.每個人都有不停程度的自卑感,而優越感是自卑感的補償。但自卑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3.疑心太重的人根本不適合結婚。因為如果雙方都想保留自己的自由,就不會有真正的婚姻。既然已經走進婚姻,就已經表明我們不能再隨意而行,而是與對方保持合作、共同生活。
9.卡倫 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社會心理學)
醫學博士,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說中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會心理學的最早的倡導者之一,是精神分析學說的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著有《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自我分析》、《我們內心的衝突》等。
1.只有當我們願意承受打擊時,我們才能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
2.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將使我聰明!一個人要想真正的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3.在焦慮的情形中,危險感是由內在的心理因素所激發和誇張了的,無能為力的感覺也是由個人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
4.一方面希望統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愛;一方面順從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們身上;一方面疏遠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們的愛。正是這種完全不能解決的衝突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推薦閱讀: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良渚文化
※《苕溪詩卷》-閑暇喝茶,從亂紙堆中被楊仁愷鑒別出的傳世書法珍寶
※懷素--傳世經典之《桑林帖》
※《終南望余雪》 何以成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