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映潮??教學設計的基本手法
詩意朗讀——教學設計的基本手法之一
湖北省荊州市教學研究室 餘映潮 434100
——教學警語:朗讀教學,既是語感的、技能的,又是審美的。
一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界定「朗讀」:
朗讀,語文閱讀課常用的一種基本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
朗讀,讓同學們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實踐活動。
朗讀,一種技能的訓練活動,一種品味感受的閱讀活動,一種充滿詩意的文學活動,也是一種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基本課型,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條常用教學線索,也是一種靈動多姿的教學細節。成功的朗讀教學一定是層次非常細膩,過程非常生動,形式非常活潑。
……
課標說: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課標的說法,是關於朗讀的教學要求;在落實這種教學要求時,我們要追求教學設計
的詩意手法。
指導朗讀,要靈動多姿。
設計朗讀教學,要富有詩意,要具有美感。
如果在我們的教學中只是單一地讓學生「讀」起來而沒有進行朗讀指導,這樣的朗讀訓練,可能只能教會學生「念書」。
所以,我們要力求用詩意的手法來引領這詩意的課中活動。
二
詩意朗讀的設計思路之一是:小步輕邁——層次細膩。
運用這種設計思路,可以將朗讀技能訓練的某項內容進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
也可以從不同角度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膩的情感感受。
請看下面蘇教版七年級的一篇課文——《七顆鑽石》。
七顆鑽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也都乾枯了,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裡,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滿滿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點,小狗把它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小姑娘把水罐帶回家,交給了母親。母親說:「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遞給小姑娘。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湊上水罐去喝的時候,突然從門外走進來一個過路人,要討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過路人。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而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筆者在教學中請同學們這樣來朗讀:
第一次讀:請大家用童聲來讀,語速要舒緩,語調要清新。
第二次讀:請們帶著表情朗讀,語音要甜美。
第三次讀:同學們,朗讀的時候要有給孩子們講故事的韻味呢。
第四次讀:請用突出重音的方式,用上揚的語調,讀好故事中的幾次「變」。
第五次讀:可愛的小姑娘感動著我們,讓我們進行表演式朗讀,來表達這種感動。
這樣的朗讀指導比較準確地把握了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比較準確地利用了課文的文體特點,教學立意有一定的高度且角度比較新穎,給學生一種沒有厭倦、漸入佳境的朗讀感覺。
三
詩意朗讀的設計思路之二是:角度精細——過程生動。
這裡的「角度精細」也含有「小步輕邁」的意思,也是要求在步驟細膩的朗讀之中讓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課文中的情與景、課文中的人與事、課文中的理與趣、課文中的敘與議,等等。
下面《口技》「朗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比上例更為精細一點。它不僅關照到朗讀步驟的問題,還關照到對課文的分步處理的問題,還關照到師生共同活動的問題。每一次的朗讀要求都有它的「表達目的」:
第一次讀:讀得流暢響亮——人人出聲,讀得沸沸揚揚,以形成課堂氣氛並初步感知課文。
第二次讀:讀得字正腔圓——主要訓練朗讀第一段,教師示範,學生學讀。這裡的「字正腔圓」主要用於表現文中的氣氛,為全文的朗讀定下一個基調。
第三次讀:讀得層次分明——從理解段落層次的角度訓練朗讀第二、三段,同時訓練學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讀:讀得有情有境——朗讀第三、四段,老師示範,同學們體味文中情境並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其表達出來。
第五次讀:讀得有急有緩——這裡重點朗讀第四段,先急後緩,讀出文中情景,讀出段中層次。
上述朗讀教學要求具體,層次明朗,覆蓋周全,活動充分;加上形式的變化與調控手法的運用,場面的活潑可以想見。
四
詩意朗讀的設計思路之三是:有引有讀——重點突出。
所謂「引」,就是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有意地「引導」著學生朗讀課文中最精彩或者最重要的內容,同時略去對課文中其他內容的朗讀,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連貫地「跳讀」的課中情境。請見筆者在《鶴群翔空》中的教學實錄片斷:
同學們,咱們先把課文讀起來。課文這樣讀:老師當主持人,把你們的朗讀串起來。好,開始了。
師:(當主持人串讀)「南側群山的上空深處,浮現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點」,鶴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請大家開始讀第3段,讀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咬准,你們看,「這些鶴都是灰白色的,它們一律將長頸伸向前方,雙足向後方筆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實在是無可言喻。」「一律」「筆直」「實在」這些重音要讀好,這幅很美的畫面,要通過重音把它表現出來。好,請讀。
生:(齊讀第3段)
師:讀快了一點,重音讀得還不夠。繼續往下看,可能是由於山太高了吧,鶴群在那裡轉彎了,改變了飛行的方向,它們這時候飛行的景觀是多麼的壯麗呀!請讀第8段、第9段。讀這兩段要注意處理好停頓,你們看,「這種景觀多麼壯麗啊!」後面一定要停一下。為什麼?後面的句子都是來解說「壯麗」的。因此,「壯麗」這個地方是一個中心句,在這裡要停頓一下。好,開始讀了。
生:(齊讀第8段、第9段)
師:但是,生活的平靜被打破了,一隻蒼鷹「颼」地一下以極快的速度插到鶴群之中,
一場鶴與鷹的激戰在長空展開。下面讀13、14、15、16段。注意要讀出速度,表現戰鬥的激烈。好,開始讀。
生:(齊讀13-16段)
師:鷹逃走了,留下了一隻傷鶴,那麼後面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讀21、22、23三段。在這要讀出情感,你就像那隻大鶴來救死扶傷的朋友,好,開始讀。
生:(齊讀21、22、23段)
師:剛才咱們讀的是課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有引有讀」的教學設計思路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藝術地處理比較長的課文,同時形
成課堂上波瀾起伏的朗讀場景,師生的活動都很專註。
五
詩意朗讀的設計思路之四是:讀中有析——動腦動口。
這種教學設計的思路不僅強調朗讀,而且巧妙地在朗讀之中增加學生感悟分析活動,因而這種設計及教學過程不僅表現出一種立體的美感,一種錯綜的美感,還表現出一種高效率的教學設計藝術。
請見筆者《紀念白求恩》教學實錄片斷:
師:同學們,我們對白求恩這個名字是很熟悉的。多少年來,這個名字作為一種力量、一種象徵,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今天來學習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我們學習的步驟是:感知一篇,精讀一段,背誦一節。我們主要的學習方法就是:朗讀。
師:下面我們開始進入第一個步驟:感知一篇,也就是感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感知它的寫法。請大家各自大聲地、快速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時候注意:課文中敘述了白求恩醫生哪些方面的情況。
學生讀全文,讀了將近3分鐘。有學生已開始在書上動筆做記號。
師:下面我們就來感知一下課文對白求恩事迹(情況)的介紹、敘說。
下面看第一段,大家把介紹白求恩的內容一起朗讀出來。注意:朗讀的時候不要讀到議論的方面去了。
生齊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50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
師:這裡介紹了白求恩在中國的經歷。好,看第二段,讀出文中敘述的部分。老師提示一下,就是從「從前線回來的人」到「無不為之感動」。
生齊讀:「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是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
師:好,第三部分自己判斷,讀出敘述部分。
生讀:「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師:再看第四段,作者在這裡敘述了與白求恩的關係,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情,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
生齊讀:「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他給我來過很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師:剛才我們讀的都是敘述部分,但是,這篇文章叫做《紀念白求恩》,是一篇悼詞,
因此在敘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精神的同時,作者一定會加以評議。下面我們把評議的部分讀出來。
我們來讀第一段,男生讀敘的部分,女生讀議的部分。
男生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50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
女生讀:「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
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這就是我們的國際
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師: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個段落很明顯由兩個層次組成——敘和議。由敘到議,表現了作者通過白求恩的事實發表自己的見解加以評論的思路。後面我們也可以根據這種體會,來感知其它段落的層次。
下面我們來看第三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樣讀出層次來。(有同學在思索,有同學在小聲議論)
好,試一試。女生讀第一個層次,男生讀第二個層次。
女生讀: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男生讀: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師:第四段,請一個同學起來讀第一個層次,然後我們大家一起來讀第二個層次。
生1讀: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他給我來過很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齊讀: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師:我們剛讀的三個段落都是先敘後議。通過前面這個步驟的我們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寫法—-敘議結合。敘是基礎,再通過議來表現作者的情感和觀點。下面我們就來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通過概括對課文的內容加以濃縮,吸收其精華。
……
在朗讀中帶出分析,在朗讀中讓同學們不但動口,更要動腦,在朗讀中讓學生進行揣摩體味,這就是教學設計藝術所帶來的藝術氛圍。
設置主問——教學設計的基本手法之二
——教學警語:「主問題」是教學中立意高遠的課堂教學問題,有著「一問能抵許多問」的藝術效果。
一
先看幾個「問題」的設計: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請同學們把課文分成四部分,並試用表格將它們的內容表現出來。
《麥琪的禮物》:試從時間、主人公經濟條件、夫婦之間的感情等幾個方面分析,你覺得小說中的「巧合」可信嗎?
《荷塘月色》:這篇優美的散文可以從作者行蹤、作者感情變化、作者對景物的描寫這三種角度分層劃段嗎?還有沒有另外的分層劃段的角度呢?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有人說,這一課中的情感張力,緊緊依託在課文的句式表達之上。你能證明或否定這一說法嗎?
很明顯,要探究或者回答上述問題,就得研讀課文全文。
像這樣能夠牽動對全篇文章的閱讀或牽動文章主體部分閱讀的問題或提問,就是課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一般稱作「主問題」。
二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指的是對課文閱讀能起「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
「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有質量的立意高遠的課堂教學問題,在教學中具有「一問能抵許多問」藝術效果。
可以說,「主問題」就是課文閱讀教學中能從課文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創編、欣賞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
也可以說,「主問題」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就「提問」研究而言,「主問題」既是對傳統的課堂提問方式的改造和創新,也是對閱讀教學課堂活動方式的改造和創新。
「主問題」在教學中表現出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
1.在課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學生進行整體品讀的牽引力;
2.在教學過程方面具有形成一個教學板塊的支撐力;
3.在課堂活動方面具有讓學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
用「主問題」來形成課堂教學步驟的課,往往表現出一種「線索」之美,表現出「妙在這一問」的新穎創意。
所以,「主問題」的設計是對大面積閱讀教學中提問設計的一種創新。
三
主問題設計的著眼點之一是:整體閱讀,深化理解。
所謂「整體閱讀」,不是指讓學生讀課文並大致知道課文寫了什麼內容。而是讓學生圍繞著一個或者幾個「話題」對課文進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即引導學生從課文整體的角度去理解課課文的情節、課文的脈絡、課文中的人物、課文中的事件、課文表情達意的手法等等。這就要求給學生一個「抓手」,讓學生在這個「抓手」的導引下得到真正深刻的閱讀體會。在這方面,「主問題」可以說是有著絕對的優勢。
請見《孔乙己》研讀階段的整體閱讀教學設計。
在課文教學的研讀階段,設計這樣一個主問題:說說孔乙己的「手」。
這是一個巧妙的問題設計。這個問題及學習要求的出現,打破了那種讓學生泛讀課文、抄寫字詞、標明段落、理解層次的習慣性講讀思路。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情緒,把學生引入了課文,也把學生引入到專心致志、全神貫注的閱讀心理境界。學生會立即被這個問題所吸引,目光深深地進入課文,開始對課文進行整體的研讀提煉。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可以感知到如下的內容:
在魯迅的筆下,孔乙己有一雙與別人既一樣又不一樣的手。這不僅表現在這雙手特有的形狀和極富個性特徵的動作之上,更表現在這雙手特有的用途之上。除了替別人抄東西賺點錢之外,孔乙己的雙手還有四種特殊用途:第一、蘸酒寫字,第二、偷竊東西,第三、書寫服辯,第四、代腳「走路」。作者用了細節描寫、穿插敘述、側面介紹以及正面白描等方法,通過對「手」的描繪,揭示了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深刻地表現了封建社會裡舊知識分子中大多數人的悲慘命運。課文對孔乙己雙手特殊用途的描寫,貫串著故事由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陪伴」著孔乙己的出現和消逝。孔乙己這樣一個寫得一筆好字的人,其功夫的最後顯現,竟是在一個中了舉人的「讀書人」面前寫認罪書;孔乙己那雙本應具有謀生本領的手,最終成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可見,作者對孔乙己雙手的「反常」描敘,深刻地表現了孔乙己的悲劇,也強化了這悲劇帶給人們的思索。
四
主問題設計的著眼點之二是:集中話題,優化活動。
「集中話題」就是減少提問,「優化活動」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長時間的閱讀、思考、研討、交流的機會。也就是說「主問題」有利於大量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而不是像我們平時的教學一樣,教學內容的推進主要依靠師生之間的問與答來進行。下面我們先來讀一篇短文:
大魚和小魚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點兒危險。
要怎樣才能嘗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並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去吃它。」
「可它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取任何代價。」小魚說。
「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的生命。你知道嗎,它裡面裹著一隻釣鉤?」
「要判斷裡面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麼樣的原則呢?」小魚又問。
「那原則其實你都說了。」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裡面。」
然後我們再來看對這篇短文所進行的「主問題」的教學設計。教師只設計了三個需要解決的
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大家都來說一說,這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
第二個問題是:大家都來說一說,這篇文章好在(或「美在」)什麼地方。
第三個問題是:大家都來說一說,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麼。
教師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感受課文,然後大家一起來說話。
同學們用第一個句子說話:這是一篇寓言,這是一篇寫動物故事的寓言,這是一篇關於小魚和大魚的寓言,這是一篇寫小魚和大魚對話的寓言,這是一篇寫不懂事的小魚向有生活經驗的媽媽求教的寓言,這是一篇魚媽媽對幼稚的小魚講述「人生」道理的寓言,這是一篇關於謹防上當受騙的寓言,這是一篇關於生命安全的寓言,這是一篇內容很嚴肅的寓言……
同學們用第二個句子說話:這篇文章好在它是一篇寓言,好在它是一篇很短很短的寓言,好在它是一篇語意層層推進的寓言,好在文中的小魚就是一條小魚,好在文中的大魚就是一條大魚,好在小魚與大魚的對話集中在對一個問題的討論之上,好在「釣鉤」這個比喻極為鮮明地表現了用心險惡的陰謀,好在這短短的故事中有著極為深刻的讓我們終身受用的人生哲理……
同學們用第三個句子說話: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用對話展開內容的寫寓言的方法,學到了說話要像大魚那樣善於對重要之處進行強調,學到了「天上不會掉下餡餅」這樣的人生道理,學到了「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裡面」這樣的深刻的警句……
這樣的說去說來,教學活動的主體就是學生,文章就被學生說懂了,文章就被學生說通了。
這樣的教學,可以基本上消除課堂上那種瑣細的「碎問碎答」。
五
主問題設計的著眼點之三是:精細思考,深刻探究。
「主問題」是從課文中提煉出來而又能讓同學們進入到全篇課文中去的大「問題」,應有利於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有利於讓學生的眼光進入到課文的每一個角落,從而達到讓學生精細思考、深刻探究的目的,而這種精細思考與深刻探究,又始終是圍繞著某條主線進行的。下面我們先來讀《狼》這篇課文: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然後我們再來看《狼》的教學思路:
1.朗讀。
2.討論:有人說,這篇小說寫狼必寫人,寫人必寫狼,是嗎?
3.朗讀。
4.說明:這個故事表現屠夫和狼的鬥爭,層層相扣,緊張曲折。你能否就「緊張曲折」從課文中舉一例說明。
5.朗讀。
6.品析:請同學們對課文進行「字詞品析」,舉例分析某一個詞或某幾個詞語的表達作用。
以上2、4、6所表現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三個「主問題」。第一個能解決對課文內部層次的
理解,第二個能解決對故事情節的理解,第三個能解決對課文的語言欣賞。就拿「字詞品析」來講,從理想的狀況來設想,學生的討論也許會有如下非常漂亮的說法:
晚:說明當時已是路上無人,屠戶處於無援境地。
途中:寫出了特定的環境和地點。
綴行甚遠:寫出了狼緊跟人的時間之長,距離之遠,寫出了狼的險惡用心,也寫出了狼對屠戶的力量還不知底細,還在進行觀察,這初步表現出狼的狡詐。
一屠、兩狼:對比,屠戶單獨一人,狼是兩隻,寫出了屠戶身處險境。
投以骨:寫前文相照應,又為故事的發展起了推動波瀾的作用,也寫出了屠戶在想辦法擺脫險境。
投,復投:表現屠夫一再退讓。
仍從:寫狼的貪婪,狼的膽子越來越大,得寸進尺,步步緊追。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勢緊迫,使人感到屠夫面臨巨大危險。寫出了屠夫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
並驅如故:不僅表現了狼的貪得無厭,而且表現狼懂得配合作戰。在這個時候,屠戶的險境絲毫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危險,屠戶好像到了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寫屠戶的心理;也寫屠戶更加陷入困境,氣氛更加緊張;還寫屠戶已在重新考慮自救的方法。
恐,顧,奔,倚,弛,持:一連串的動詞傳神地寫出了屠夫的心理、動作和神態,寫出了他在緊張險惡的環境中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搶佔有利地勢,準備與狼博斗。同時讓故事情節稍稍得到舒緩。
弛擔持刀:寫屠戶準備奮起搏擊。
眈眈相向:寫出了狼眼光的兇殘與貪婪,寫出了兩狼伺機進攻。雙方處於決一死戰的相持階段,氣氛異常緊張,動人心魄。
以上寫出了雙方都在緊張地思謀對策,觀察動向,伺機進擊。
一狼徑去:「徑」字極為巧妙,留下了懸念,為寫狼的狡詐埋下了伏筆。
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這又是一個懸念,狼的表現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僅12個字便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狼製造假像、偽裝悠閑的神態。狼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實際上是在實施陰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寫屠戶機警果敢,不失時機,迅速出擊。
轉視:把驚心動魄的情景展現在眼前,把情節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將危險性渲染到了極點,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來「一狼徑去」是為了前後夾擊。直到禽獸「頃刻兩斃」,讀者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文章中的懸念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寫屠夫的醒悟,更寫狼的狡黠。教育人對狼一樣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結尾:卒章顯其志。
文章全文暗示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
課堂上由學生所進行的精細思考與深刻探究,也許達不到上述這樣理解的境界,但一定能有這樣的研討的氣氛。這就「主問題」牽引作用。
其實,上述「整體閱讀,深化理解;集中話題,優化活動;多角思考,引動探究」這幾者是不能分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現著「主問題」的「引動力量」,立體地多維地支撐著、表現著優美的提問設計。
讀寫結合——教學設計的基本手法之三
——教學警語:閱讀教學中最自然最實惠的語言實踐方式就是讀寫結合。
語言教學,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
我們應該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核心,來探討語言教學的創新設計。
我們要設計豐富的讀寫創造活動,讓學生練筆的角度更加豐富。
閱讀中的讀與寫是「與生俱來」的依存關係。可以說,讀讀寫寫、讀寫結合,不論是從教學內容來看,還是從學生的課堂活動來看,它都是閱讀教學中最常規最平實的教學手法,在日常教學中,幾乎是沒有教師不會運用這種通俗教法的。讀寫結合式教學模式可以說是最自然最常用最通俗最普及的教學模式。
「讀寫結合」是課標中學語文教材最重要的編寫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編寫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它不僅表現在「綜合性學習」這種全新的教學體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課文閱讀教學之中,顯現出一種角度豐富、細水長流、時時訓練的特點,不僅很好地表現了課標關於「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的思想;而且還明確地「暗示」我們: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同學們讀起來,還要讓同學們寫起來,這些都是語文的實踐活動。
如果我們來研究一下中學語文教材,就會發現用讀寫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語言訓練的形式豐富多彩。如高中教材中就有這樣一些讀寫結合式的設計:
1.提綱羅列:閱讀課文,寫出祥林嫂人生悲劇情節提綱。
2.內容概述:寫一段兩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楊志等人黃泥岡上被劫的經過。
3.簡潔評說:先列出評介提綱,然後綜合評述杜十娘這個人物,寫成兩三百字的短文。
4.表達感想:聯繫生活實際,寫出你對葛朗台的看法,兩三百字。
5.想像擴展:根據夏瑜和紅眼睛阿義的不同身份與思想性格,試寫他們在牢中的一段對話,200字左右。
6.定向探究:話說「鳳辣子」。要求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說說王熙鳳的辣,結合課文而不限於課文,可就你所知,聯繫《紅樓夢》有關王熙鳳的描寫去談,也可以發揮想像。
7.變體改編:將《阿Q正傳》的某個片斷改編成課本劇,並分角色表演。
8.技法體會:學習《牆上的斑點》,自擬題目,練習寫一篇描繪人的心理意識流動的
短文。
9.設想推論:假如項鏈沒有丟掉,或者丟了之後立即知道項鏈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
局將會怎樣?請根據題意自擬題目,寫兩三百字的短文。
10.理由論證:電影《祝福》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上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你覺得這個增添這個情節妥當嗎?寫一篇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
但在教學實踐中,還有一些美妙的創意。如:
1) 句段讀寫——仿寫學用
句段讀寫,語言學用,就是學用課文中的句式,學用課文中段落的表達技巧,通過這種運動量比較大的讀寫實踐活動,達到既閱讀課文、又進行語言表達基本功訓練的目的。
請欣賞《紙船》的教學設計。
師:詩的第三節運用了第三人稱抒情的方式,還運用了美麗奇特的想像。下面我們來仿用這種語言模式,自選內容寫一段小詩。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師:這段小詩可以獻給你感謝的人,如爸爸,媽媽,老師,邊防軍人,航天飛行員,孤獨的小女孩,足球隊員,北極探險隊員,非常勤奮的人,非常貧困的人……
師:這段小詩可以表達思念,表達問候,表達安慰,表達尊敬,表達關心,表達想念,表達熱愛,表達同情,表達牽掛,表達敬佩,表達鼓勵,表達讚頌……甚至還可以點示一種哲理。
(同學們當堂寫作並進行交流),如:
中國足球隊員,倘若你們夢中看見一座大力神獎盃,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永遠支持你們的球迷用熱淚鑄就的,
金光燦燦,滿載著我們的鼓勵、信任與期盼。
盲人小朋友,倘若你在夢中看見一片蔚藍的天空,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關愛你的人為你撐開的,
晴空萬里,是在告訴你心中要永遠憧憬著溫暖與光明。
「碩鼠」,倘若你們夢中看見一張密密的大網,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正義與法律給你們敲響的警鐘,
法網恢恢,它將懲治你們步步膨脹的無恥的貪婪。
年輕的朋友,倘若你在夢中登上了銀光遍野的月球,
不要驚訝它只是美好幻想。
這是中國航天事業飛躍發展的寫照,
總有一天,人們會像楊利偉一樣到銀河浩瀚探訪。
老師,假如你桌上擺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請不要驚訝她的突然出現。
這是你深愛著的學生親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願她帶著我們的崇敬與思念同您相伴。
……
2) 多向假設——放飛思緒
「多向假設」也是一種——就課文內容進行多次的多向的「假設」,構成課堂讀寫教學的主要內容,既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練習,又從更多的更為有趣的角度來理解文章內容:
如人教版八下汪曾祺《端午的鴨蛋》的「多向假設」式讀寫活動:
1.假如你向大家推薦《端午的鴨蛋》,請寫一篇課文簡介。
2.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朋友,請介紹你記憶中的美好端午。
3.假如你是課文中的一位長輩,請向孩子們介紹端午節里的美食。
4.假如你是課文裡面孩子的一員,請說說你的「鴨蛋絡子」。
5.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朋友,請你介紹放「黃煙子」的樂趣。
6.假如你是當地的廚師,請你給旅遊的客人介紹鹹鴨蛋的吃法。
7.假如你是廣告公司的策劃人員,請為「高郵的鴨蛋」寫一個廣告詞。
8.假如你是作者,請以「我為家鄉而自豪」寫話。
3) 課文集美——含英咀華
「課文集美」就是通過同學們創造性的勞動,將美好課文中更美的內容進行「濃縮」與「聚集」,使學生在品評體味的同時,學習、積累語言的精華,並受到一定的思維訓練。
如人教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課文集美活動。
活動內容與要求:重寫課文,濃縮課文,形成新的課文思路。同學們分組活動,從課文中找句子,用「集聚美句」的方式創編新課文。
下面就是這份很美的材料,它集中了約兩千字的課文中最美的句子,使之成為一篇微型美文:
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
在遙遠的過去,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曾讚譽道: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
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一隻鳥,夏季氣溫高達 70℃。
這片水域於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如果站在羅布泊邊緣,你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迹,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係。
問題出在近30多年。人們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悲劇並沒有止住。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內陸湖青海湖,50年間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水深只剩尺余,大有乾涸之勢……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4) 藝術改寫——錘鍊語言
指導學生運用文學性的語言,用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對課文的內容或課文的部分內容進行生動的、別具一格的改寫。
例:杜甫的《旅夜抒懷》的藝術性改寫,就是高層次的寫讀活動。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可以見到這樣的藝術性寫法:
第一種:
沿長江由蜀入湘的水上飄泊是杜甫一生中最後的旅程。
在這個安靜而孤獨的旅夜,天涯垂掛的星子猶如渴望的眼,而月光在水上的翻騰演示著世界永不停息的流動。
杜甫未必想到人生的盡頭已經逼近,但他看見生命如今懸浮在一片空曠中。詩是他熱情的寄託,官是他報效君國、留名青史的憑藉,而這一切似乎正從他的身邊滑走,不能夠再抓住什麼,他猶如天宇中飄飛無著的沙鷗。
但以曠渺的天地來映襯的孤獨,仍然在悲涼中寫出了詩人不甘被厄運征服的高傲。
(《中學生閱讀》高中版 1999年4期P39 作者:駱玉明)
第二種:
一桿孤聳的船桅,突兀在微風細草的岸,使幽靜的夜泊,也顯得孤清而慘淡了。
一輪皎潔的明月,翻湧在湍流奔急的浪間,使瑰奇的江景,也增添了動蕩與不安。
人們常稱嘆「星垂」二字「開襟曠遠」,殊不知在出蜀漂泊的已屆晚年的詩人心中,翻起的卻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無限悲慨!
星辰璀璨,無語地照耀著空曠無際的平野;月色茫茫,天水間惟留孤獨的沙鷗繞桅驚飛,——當詩人在結句突發奇想,將自身與沙鷗作比的時候,你所體味的詩境,究竟是「曠遠」的自慰,還是凄楚的自嘆?
(《中學生閱讀》高中版 1998年10期P39 作者:徐旭文)
它們若即若離,既在詩中,又在詩外,既有解說,又有評點。
將此作為例子介紹給學生,同時進行指導:
還有沒有新的寫法呢?
還可以從詩人的內心獨白的角度來寫,從以現代詩譯古詩的角度來寫,從電影鏡頭的角度來寫,從舞台布景的角度來寫,從對詩人說話的角度來寫,從「唐詩素描」的角度來寫……
於是學生的手中就能誕生美好的詩式散文。
5) 微型話題——多角探究
「微型話題」就是從某篇課文中提煉出來的眾多的發散的可供「自由探究」的小話題。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提煉出10至20個小小的話題讓學生自由地選擇並進行探究,進而可以寫成精短的文字。
如《三峽》的若干個小小話題,同學們需要從「美」的角度,自選內容,對課文進行品評欣賞,並將自己的體會寫成簡短的文字:
《三峽》微型話題:
美在結構,美在全文的層次,美在各段的層次,美在勾勒,美在鏡頭,美在畫面,美在動感,美在動靜結合,美在色彩,美在情景交融,美在視點變化,美在語言的音樂美,美在側面烘托,美在景物的輝映,美在細筆的描繪,美在巧引漁歌,美在選詞鍊句,美在語言的音樂美,美文體寫作的創造,第一段中的美,第二段中的美,第三段中的,第四段中的美。
《三峽》美點欣賞的微型短文:
《三峽》,美在那宏觀勾勒的一筆。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個字,卻是全景式的勾勒,寫得異常的美。就那麼一筆,總寫了磅礴的山勢,勾勒出700里三峽的雄險,描寫了群峰連綿、隔江對峙、山高峽長的壯麗。
《三峽》,美在側面烘托。進行正面描寫之外,作者還巧妙地進行了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寫得多好——抬頭看天,不到「亭午夜分」,連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難以看到,這山還不高嗎?這峽還不深嗎?
《三峽》,美在一個特例。作者用了一個特例來寫水速之巨大;寫得最美的就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那幾句,它不僅僅只從時間之短、距離之長寫了水之流速,它可讓我們想像三峽江流的洶湧向前、奔騰咆哮,它可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坐在小小木船上飛流直下、一瀉千里的快感。
《三峽》,美在景物的動感。課文中描寫的美麗的一角是很有動感的。雪白的是急流,碧綠的是深潭;迴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動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說那跌宕多姿、水花飛濺的「懸泉瀑布」了,它們甚至讓我們聽到了那嘩嘩的水聲。
《三峽》,美在那一聲悠長的漁歌。一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旅人的悲涼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涼,給人餘音繚繞之感。
……
推薦閱讀:
※陽春市雄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裝修興工日課及設計
※衛生間裝修效果圖欣賞(2)-裝修設計欣賞-環藝設計-設計之家
※配色啊,就是放手去干!
※她是時髦icon和設計師,更是好妻子、好媽媽!為貝嫂瘋狂打call!
※茶葉鐵罐該怎麼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