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選址就是一場戰爭,餐企如何在選址戰中殺出重圍?

馬路一側的餐廳人潮湧動,對面的餐廳卻冷冷清清;同一個街道、一個區域的餐廳生意火爆,挨著它不遠的區域卻冷冷清清;有的餐廳菜品好、服務佳、性價比高,卻也無奈倒閉。

這些生意不佳的餐廳難道是被詛咒了?是中國人所說的風水不好?當然不是,餐廳經營狀況不佳,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而以上餐廳的問題就是沒選對址。

要知道,一家餐廳經營的好壞,選址佔了70%的比重。

如果選對址,餐廳的客流量就有了保證,餐廳的經營就可在營銷、產品、運營、擴張等層面多方位展開;如果選錯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周璇,餐企的最大抗爭對象就是選址。因此,選址是餐飲業最重要的經營決策之一,選址的好壞甚至能決定門店是否能存活下去。

選址爭奪戰一直都在激烈上演,餐企品牌該如何選到合適的商圈,又如何在選址戰中殺出重圍?

重視人流匹配度,根據品牌定位及變化大膽選址

好的位置被大型的餐企品牌佔據,高租金又讓小餐企、新晉餐企品牌望而卻步,它們該如何選址?

首先,在選址之前,要想清楚自身品牌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的目標消費人群在哪兒。如果沒想清楚就貿然開店,遲早要關店。獲得數億元投資的茶飲品牌「嫩綠茶」就在此處摔過跟頭。嫩綠茶曾在重慶最大的電腦市場百腦匯選了一個門址,旁邊是地鐵站出入口,人流量巨大,但少有顧客進店消費。

其實原因很簡單,嫩綠茶只看到了人流量,卻忽略了人流匹配度。

嫩綠茶的消費群體是對生活品質有高要求的白領,而百腦匯的人流量確實大,卻唯獨缺少了小資白領,因此關鍵不在人流量,而在人流匹配度。摔過跟頭之後,嫩綠茶選擇了和輕餐扎堆以形成圈層文化,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選址策略。

不少小餐企商家都懂得人流匹配度的道理。我們常常發現在人流量大的地鐵口賣早餐、在白領聚集的寫字樓賣午餐或是在住宅區附近賣火鍋燒烤的那些商家,往往都生意火爆。

這些商家都是深諳顧客心理的行家,早餐只要出餐快、方便、便宜再加上好吃就能籠絡上班族的心;寫字樓的午餐也是如此,夠快、好吃即可;而至於晚餐,在住宅區附近經營火鍋、燒烤等品類滿足了顧客的聚會、社交的需求。

在人流匹配度高的地段開店,滿足了目標顧客群體的剛需,店面可正常運轉。但要想做成品牌,還得不走尋常路,根據自身品牌定位,在選址上獨闢蹊徑,實現彎道超車。

主打家常菜的外婆家最初和一般的商家無異,門址都選在人流量大的社區店、街邊店。後來進行轉型,關閉了社區店、街邊店,把門店開進了綜合購物中心和寫字樓。

這些地段雖然租金貴,但顧客群消費能力強,人流量大,特別是購物中心中午、晚上都有人,節假日更是全天都有人。利用黃金地段人流量大的優勢,主營消費基礎好的家常菜,以高性價比吸引顧客,通過高翻台率實現增收,外婆家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以至於現在許多綜合體都十分歡迎外婆家,不惜以減租金甚至是免租金的條件邀請其入駐,外婆家的選址策略改革無疑是成功的,其形成的品牌效應和強大的消費者聚集能力便是證明。

主營咖啡和甜點的85度C也在選址上頗有心得。最初它靠低價且緊貼星巴克開店的選址策略在台灣一度超過星巴克,後來打開大陸市場後,85度C發現它的甜點十分受歡迎,於是利用甜點的外帶屬性改變選址策略,不僅僅在商圈,還在車站、路邊岔路口、社區住宅樓等地段租下小面積的門店,主營外帶,銷量更是猛漲。

因此,選址前找准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便能保證運營的大方向,而要想有更多的客流量、創造更高的營收,需根據自身品牌定位以及運營中的變化,及時調整創新,唯如此,才能搶奪更多客流量。

最好選成熟商圈,重點關注商圈的業態組合

選商圈最重要的是選商圈團隊,其運營方的實力、招商管理團隊經驗與能力非常重要,可謂是餐企的左膀右臂,能幫助餐企解決不少後顧之憂。

因此最好選擇成熟度高的專業開發商,他們在營銷、物業、規劃方面有相當的經驗,並且對餐飲品牌、品類數量上會嚴格把控,對不同品類的片區進行合理搭配,確保差異化,亦或是打造主題商業區,形成集群效應。

比如中糧地產打造的大悅城,通過每天收集購物中心內幾十萬消費者的手機WiFi數據,繪製出客流在購物中心內的熱點圖及消費者的行走軌跡,就可了解消費者在不同區域的停留時間,接著再針對客流稀少的區域組織營銷活動,使購物中心內客流冷熱區域達到平衡,這便是餐企商家入駐商圈的好處之一。

成熟的商圈必然會遭到各個餐企品牌的競相爭奪,如果搶不到成熟的商圈,也要選擇處於上升期的商圈,而不是一個已經開始沒落的商圈。

對於新的餐飲品牌來說,也最好不要選擇新商圈,因為一個新商圈有一段市場培育期,如果商圈尚且無法發展起來,憑藉一己之力也是難以扭轉乾坤的。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貪圖便宜。有的商圈打著免房租的旗號,卻在物業、人工、材料等方面收取雜七雜八的費用;有些商場招商時需要品牌引流,會給予便宜優惠的店租,但是當品牌的價值利用完了就會加價,餐企就會變得很被動。

另外,選商圈,還要根據自身品牌定位,匹配合適的業態。首先對進駐購物中心的業態組合,要有幾個方面的考量:要有影院;一定要有超市,最好是精超;有全國時尚、特色連鎖餐飲,影院、精超、知名餐飲品牌這樣的業態組合基本滿足了顧客購物、娛樂、用餐、社交的需求,這樣也就自然地為商圈帶來大量客流。

如果商圈的體量有限,還要根據自身品牌,進行商圈業態細分。

如:品牌的定位是以年輕人為市場導向,就要重點關注購物中心的電影院、快餐式品牌,以及電玩、運動等體驗式業態;品牌以家庭型顧客為導向,就關注購物中心的超市、兒童業態和周邊居民的人口密度。

品牌借勢使巧勁,「店中店」、低價策略輪番上陣

懂得了人流匹配度,懂得了如何選擇商圈,還要學習其他品牌的選址智慧,這樣才能省點兒力氣,實現彎道超車,所謂「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就是這個道理。

1

店中店模式,共享空間減少成本

在核心商圈開店的高租金讓許多餐企望而卻步,但通過店中店模式可減少租金。

比如,冰激凌品牌Stickhouse就通過「店中店」的形式來擴建,在酒吧、電影院、景區甚至是火鍋店中擺放自己的冰激凌櫃檯。

而蝦baby也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其創始團隊發現,商圈內許多餐廳都有大把的閑置時間,空間白白浪費,於是抓住契機,與一家麵館共享廚房資源,錯峰使用。但隨蝦baby的訂單越來越多,廚房已無法被共享,蝦baby當時只好關掉堂食體驗店,專做小龍蝦外賣。

這種店中店模式是典型的共享經濟,通過共享空間,節省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為品牌增加曝光度,增加銷售。

但是這樣的模式也有品類的局限性,如冷飲因為無需依賴廚房而且佔地面積小更適合這種店中店模式,而對於堂食類的餐飲品牌來說,共享空間隨時有爆倉的風險。「店中店」作為一個新模式必然有自身優勢和問題,當下要做的便是探索解決其問題的方式,並利用其優勢。

2

緊貼大品牌開店,以平價策略實現增收

麥肯這樣的餐廳開店一定會選擇最優的位置,餐企如果盲目跟隨、正面交鋒,只有死亡,如若轉化思維,或許別有洞天。

前文提到的85度C就緊貼星巴克開店,通過低價策略,成功從星巴克搶來客流,同時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

還有一些餐廳也緊貼高端餐廳開店,將門店開在商圈外圍,同樣以平價吸引顧客,並主營外帶,因此租金減少、收入增加,品牌也打了出來,可謂是「大豐收」。

因此,「小餐廳選址肯定拼不過大品牌」的言論也就不攻自破,成功的方式千千萬,弱者才會停滯不前,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敢於變革才能搶佔先機。

結語

其實在選址時,應抱著「不求最好,只求合適」的心理,不去爭搶所謂的黃金地段,而是根據自身品牌定位,匹配合適的地段,在選址上大膽創新並借鑒好的經驗,或有另外一番天地。

此外,還需釐清一個概念,租金≠成本,租金=投入。

有些餐廳,為了節省成本,把餐廳開在了明顯有硬傷的地段,比如路邊二樓的某個角落或是進深長的巷子里。這樣的地段要想獲利,除非有強大的IP支撐,否則再完美的營銷也無力回天。

對於餐廳來說,租金到底意味著什麼?表面上看它意味著餐企老闆要從荷包里掏出一筆錢租下一個門店,這是一種消費行為,往深了想,它其實是一個投資行為,餐廳的租金不是成本,而是投入。

餐廳門店不同於辦公室,它會帶來顯著的利潤。租金的高低是相對的,租金的高和低必然有它的理由,現實的情況也是租金越貴的越容易做的好,租金越低越沒生意,租金高往往坪效也高。

雖然租金等於投入,但投資也有風險,要量力而為,要根據餐廳的翻台率、客單價等算一筆營收賬,看是否能覆蓋高租金,一味冒進的話,只會落得被迫關門的下場。

來源:筷玩思維 文章探討請加:蘇先生 15650737218(同微信)


推薦閱讀:

伊拉克戰爭最重要影響:「什葉派新月帶」興起
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
抗日戰爭,5名日軍押解3000國軍俘虜,為啥無人反抗?
四個士兵
戰爭時期,為什麼每把廓爾喀彎刀刀身都會刻上士兵的名字

TAG:戰爭 | 選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