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賞春時:淮海公園、「八仙橋」與八仙橋公墓
【滬說·第四十五期】
戊戌·穀雨刊
「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
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筆者所在的北美小城,本周一又遭到一場大雪的侵襲,這是我遇到過最冷的四月。不過,好在春天還未完全結束,踏青時節還殘留幾周,還夠飽覽宜人的春色。時隔一個多月,「滬說」欄目再度上線與您見面。
位於淮海中路177號的淮海公園,緊鄰大上海時代廣場,雖然佔地不過2.3萬平米,卻也算得上是鋼筋水泥森林中的一個「綠肺」,上百種觀賞植物,各類古樹名木繁多。
百度衛星地圖:淮海公園及周邊地區
筆者雖然踏足其中的機會並不多,但能在如此昂貴的淮海路繁華地段開出一個公園,實屬難得。不過,了解了淮海公園的過去,也就不難理解箇中原因。不知是不是巧合,今年恰好是淮海公園建成迎客的六十周年。
八仙橋的由來
說淮海公園就不得不說這一帶的地名,八仙橋。不過淮海公園恰好在八仙橋地區以西,嚴格意義上不屬於八仙橋地區。但它的前身中卻包含了八仙橋三個字——八仙橋公墓。
這八仙橋的名字,其實與八仙一點關係也沒有,更不是什麼古舊的地名。19世紀60年代,英法聯軍在北京南郊的八里橋戰勝了僧格林沁的清軍,史稱八里橋戰役。
京郊大運河上的八里橋 (1860年的照片)(維基百科)
這一場打敗,最終導致清廷無力扭轉敗局,戰後被迫簽署不平等條約。為了紀念對清帝國的勝利,作為參戰方之一的法國人就將法租界內的一條馬路命名為「八里橋路(Rue Palikao)」,這條路也就是今天的美食一條街——雲南南路。而在法國首都巴黎東部的第二十區,也有一條以此命名的道路 Rue de Pali-Kao.
從金陵東路上北望雲南南路(2017.12)
但中國人難以咽下這樣的羞辱,又無法改變既成事實,所以這八里橋漸漸被有意無意地轉音為八仙橋。到後來,沒人記得八里橋,只記得八仙橋。無獨有偶,英國人在公共租界內,也命名了一條「圓明園路」以紀念某些事情,但這以路名保留至今。
八仙橋原來還真的是有橋的,位置在今天金陵東路(法租界稱公館馬路)與西藏南路的路口。原先還是河道的西藏南路東邊是法租界,西邊是法租界的擴展地區,修建橋樑是為了增進新租界區的交通。但那已經是1900年以後的事兒了。有些人附會一些中國傳統神話人物八仙到此一游的傳說,實在是望文生義了。嗣後,河浜填平築路,橋樑自然也不復存在了。
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大樓(筆者攝於2016.6 2017.12)
而「八仙橋地區」就是指法租界內,東到西藏南路,西到普安路這一帶,而八仙橋公墓也因此命名。但隨著歷史的沿革,八仙橋的名字逐漸被湮滅,只剩下大世界南邊的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這些為數不多還保留歷史名稱的載體。
八仙橋公墓:外國墳山
賀友直漫畫作品:外國墳山外的說唱,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座外國墳山。
外國人到中國來開租界,做生意、工作、學習、生活,但總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的人生終局。因為中外喪葬習俗的巨大差異,隨著外國人口的增加,租界當局不得不花錢買地修建公墓,第一座公墓位於今天漢口路山東中路口。當時英租界的西界在界路(今河南中路),墓地還位於英租界的外圍地區,但後來租界屢次擴大範圍,公墓就被城市給包裹在內了,而且其中的墓穴也很快就佔滿了。
位於漢口路、山東中路口的黃浦區健身中心,是最早的外國墳山,山東路公墓的所在地,存在於1840年代直至1950年代初. 早於八仙橋公墓改建為體育設施。左側為申報館大樓(筆者攝於2016年)。
於是,公共租界當局在八仙橋這一帶買地建新墓地,新建成的墓地稱為「New Cemetery」,還特地從公共租界引出一條路,方便民眾安葬及祭掃。這條路當時被稱作New Cemetery Road,1899年後,八仙橋公墓附近地區劃入法租界後,這條路又取名Rue du Marco Polo(直譯為馬可波羅路),也就是後來的龍門路。今天的龍門路僅存一段,其中消失的北段因上海音樂廳移位,新建廣場公園等市政工程整體拆遷,只有地圖上才能看到了。
今天的上海音樂廳底下就有原來龍門路的一段。(筆者攝於2006.8)
這個公墓後來更多地被稱作「八仙橋公墓」,英文作Pahsienjao Cemetery,看似很難念,但分成pa-hsien-jao就是妥妥的吳語拼法,偶爾也被人稱作「外國墳山」(意思就是埋外國人的墳地)。
上海自開埠至歸還租界的一百年時間中,前後興建了許多安葬外籍人士地公墓,許多也被市民們俗稱為「外國墳山」。除了山東路公墓和八仙橋公墓,還包括,上流人士青睞的靜安公墓(靜安公園)、開發較晚的盧家灣公墓(重慶南路公交停車場)以及租界之外的浦東水手公墓(東方明珠塔下,原浦東公園)等,虹橋公墓(番禺路虹橋路路口的綠地)等。華人的公墓則多在閘北,滬南,滬西等地,有關閘北地區的華人公墓可閱讀我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滬說】冬至了,說說縈繞於新靜安區的三座廣肇山莊的故事
八仙橋公墓中的墓碑(Virtual Shanghai Project)
法租界一開始面積較小,人口不及英租界多,也並沒有專屬的公墓,但問題常隨著發展而來,法租界當局終於認識到這一問題的迫切性,於是在公共租界劍豪的新公墓北面也買了一塊地,等於是將八仙橋公墓擴大了近一倍,這片由兩個租界共同運營的聯合公墓幾乎是上海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而這也構成了後來淮海公園的雛形。
八仙橋公墓的俯視視角,圖片左上角道路應該是今天的淮海路,圖片右下角建築應該是墓地的禮拜堂(來自網路)
隨著租界的發展擴大,生老病死這樣的剛性需求越來越大,不斷建造新的公墓已經成了租界市政當局的一大頭疼事情。八仙橋公墓在1860-1870年代尚在租界的外圍,而且西洋人對於墓地的位置似乎並沒有太大的避諱,即便城市擴張,墓地周圍蓋起高樓住宅,墓地還得以保存。就好像如果您到西方國家旅行時,常常能在某座城市的中心區域見到一兩處墓地。但在中國,如果八仙橋公墓保留至今,就很難想像其周圍的地價是否還能像今天這樣金貴,保留這些令人不安的古迹,會不會遭到周圍市民的瘋狂抵制?
除了這樣大型的集中式的公墓之外,上海城市之中也隱藏著許多屬於單一民族,單一宗教的小型公墓。例如八仙橋公墓的西南角就有一處穆斯林墓園,以及在虹口一帶日本人(神道教)的墓地,猶太教墓地(有幾處,其中之一為南京西路明天廣場原址),印度錫克教的火葬場(今虹口公園北門附近),拜火教徒印度帕西人的墓地(今福州路大眾書局旁)等,這些遺迹如今呈現在您的面前都很難認出,只有靠老人們的回憶以及老地圖的如實反應留存下去。而且,因為許多文化因素上的考量,大家對此也是諱莫如深。
福州路上這座普通的飯店和旅館,這塊地方原先是旅滬印度祆教徒帕西人的神廟和墓地。據說這家酒店建築風格非常像祆教(拜火教)的神廟,說不定保留了原先的建築(至少是風格)。這裡的底層當年還是一家麥當勞。(筆者攝於2016年5月)
改建為公園
八仙橋公墓在20世紀初期接近滿穴,此後過世的人如能安葬在靜安公墓(英文是Bubbling Well Cemetery,直譯為湧泉公墓)視作家族的顯赫與高貴。上海租界市區的高度發展,也註定了新的墓地只能往更西、更北的郊區郊縣落腳了。
靜安公墓內的一次俄式葬禮,時間約在1916年2月
(來源:https://www.hpcbristol.net/visual/bk08-01)
抗戰結束之後,租界撤銷,上海正式回到中國人的手中。為符合中國人的喪葬習慣,也順應城市擴大發展的趨勢,國民黨統治的上海不再允許市區內的公墓繼續擴大使用,只在郊區指定了幾處可作墓地的公墓區域,其中主要還是在滬西一帶為重。
新中國成立後,按照當時的意識形態思路,既然外國人都已經紛紛離開,保留這些墓園無論怎麼說都不是革命的做法,剷除這些外國痕迹,一方面可以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擺脫晦氣,一方面也能為人民群眾增加活動的空間。於是,1956年,市政府決定將八仙橋公墓改建為公園,他們將裡面的墓穴一一搬遷至青浦的吉安公墓,吉安公墓的現址就是今天的上海回民公墓。1958年7月1日,嶄新的淮海公園對外迎客。不僅如此,公墓還分出了部分西側的土地建起了南市區體育館等設施(為何在盧灣區內建南市區體育館,不太理解)。原八仙橋墓地西邊還有消防站(今天為某消防中隊駐地)以及法租界霞飛路巡捕房(今黃浦區盧灣第三中心小學),今天走在嵩山路、淮海中路上就能看到這幢紅磚牆建築。
淮海公園原定名嵩山公園,以所在區嵩山區得名,後嵩山區撤銷,就改名為淮海公園至今。原墓園內舉辦葬禮的天主教堂以及墓園大門也應該於同時被拆除.....以至於,今時今日,如果流連於淮海公園之中,除了讚歎這裡的樹木繁盛之餘,絲毫不會察覺這裡曾經是一座外國墳山。
淮海公園內景(維基百科)
餘緒
耐人尋味的是,在那個墓園改公園的時代過去半個多世紀後,遠在滬北的楊浦公園及和平公園內,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石頭。楊浦公園和和平公園都不是墓地改建的,卻發現了墓碑石,著實詭異。
這些已經被砌成池塘堤岸的石頭上書寫著令人毛骨悚然的三個字母「R.I.P(英文「祝你安息」的縮寫)」或者寫著名字和日期,實在無法想像當年八仙橋公墓拖出去的墓碑石是不是就在其中……
來源:http://shanghai-manholes.blogspot.com/2010/12/yesterdays-tombstones-in-todays.html
歷史的塵埃,有時會被一陣微風吹起,但微風過去,一切好像從未改變。
【天袁地訪·滬說·海上名園系列】
【滬說】百年故事:從極司菲爾花園到中山公園
【滬說】十四年後,終於等到這一刻——記百年「大世界」重新開業
【滬說】去南京西路吃吃喝喝買買買,也要去看看張園
【滬說】一江春水向東流:復興公園的名人影蹤
【滬說】蘇州河舊夢——華東師大和長風公園的「如水」往事
【滬說】海上小白宮傳奇--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天袁地訪·城事近期更新】
【城事】聊聊那些「閔行2035規劃」中沒寫的軌道交通
【城事】上海這條地鐵新線,究竟有何新意?
【城事】閔行總體規劃2035,哪些乾貨值得關注?
【城事】閔行十二園,每月花無缺
【城事】閔行區春運公共交通指南
【城事】閔行總體規劃2035,哪些乾貨值得關注?
【天袁地訪·滬說近期更新】
【滬說】我叫閔行,我是310112
【滬說】午餐後,坐816路去東平路一帶轉轉
【滬說】這家150年的建築公司設計了外灘天際線的半壁江山
【天袁地訪·美談】
【美談】君在渭水邊低吟,我在思故河畔回望:昭陵六駿(費城篇)
【美談】君在渭水邊低吟,我在思故河畔回望:昭陵六駿(西安篇)
【美談】從岡仁波齊到梅里雪山,訪察轉山與信仰
推薦閱讀:
※御殿場與平和公園【徵文】
※【玉淵潭公園晚櫻盛開了
※延慶野鴨湖濕地公園明起封閉4個月
※日本—箱根平和公園
※雁山公園——桂林記憶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