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幽燕之17:「人心不再北望」
「國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雖卜善地何益?使堯舜居之,何用卜為?」……
中都城成為都城後,因為有著大批皇親國戚、官僚貴族,中都商業的發展極快。在金世宗統治時期,中都城內人口眾多,百貨雲集,歌樓楚館非常熱鬧。「……當時天下第一興盛繁華之地,即便宋朝舊京汴梁、新都臨安,也是有所不及……高櫃巨鋪,盡陳奇貨異物;茶坊酒肆,但見華服珠履。真是花光滿路,簫鼓喧空;金翠耀日,羅綺飄香。」(金庸《射鵰英雄傳》)雖是小說家言,當時的中都的繁華可見一斑了。
然而這樣的盛景,完顏亮卻註定無暇得見了。
據說,在他聽到歌女唱柳永的《望海潮》一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意欲問鼎中原。1161年,完顏亮親率60萬女真將士,盔甲鮮明,刀槍如林,從中都燕京出發開始南征,準備一舉鼎定江南。完顏亮目光凝望之處,南宋的殘山剩水依舊沉默著,宋金邊境已經沉寂了數十年,驀然之間,漫天血雨的戰爭,又要開始了。
不過完顏亮之南征,並非得到金朝上下一心的支持,應該說反對者為多,反戰派中包括了深孚重望的皇太后。反戰的主要觀點是師出無名,宋金之間雖有血海深仇,但畢竟已有和約,國家人心思安,還要再加上金軍不習水戰,千里奔襲,糧草難濟等一系列難題。然而完顏亮充耳不聞,還將反戰派的重要人士給予重責。
金軍大舉南下之際,壯懷激烈的完顏亮還賦詩一首: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
比之青年時期的那些「打油詩」,完顏亮的寫詩水平進步明顯。可惜,吳山第一峰卻不是那麼好立的。
在南宋軍民的殊死抵抗下,金軍南下的步履好不艱難。誰知此時大後方又著了火,金東京留守完顏雍造反稱帝,並傳檄天下,宣布完顏亮的種種罪狀。這樣一來,大金國這位一代雄主的前景,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了。
完顏亮心中充斥著猜疑、憤怒和怨恨,他馬上想要回師平叛,卻被隨軍右丞相勸止,告訴他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無功而還,人心必亂,還不如一鼓作氣,以摧枯拉朽之勢先滅了南宋,到那時功蓋天下,回頭平判還不是名正言順嗎?
完顏亮接受了這個戰略思想,於是殺馬祭天,準備渡江。此時的他信心十足,天降大任,捨我其誰,天大壞事也能變成天大好事。時不我予,時不我待,次日完顏亮就登上龍舟,親自指揮三軍渡江。歷史上著名的采石之役就此拉開戰幕。
然而,南宋軍民的昂揚鬥志和金朝之易主,都給完顏亮的大軍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陰影,金兵開始成隊成群地逃亡,同時也有人在密謀兵變。兵變策劃者在決戰前夜放出謠言,說完顏亮決定全軍棄馬搶渡。三軍一下陷入恐慌之中,對於金人而言,馬就是他們的命根子,要他們棄馬,還不如搶先一步棄主。此次南征註定將是一條不歸路了。
夕陽迎面晃了一下便墜入山叢,耳畔松濤陣陣,林中夜行之鳥發出三兩聲意蘊不明的鳴叫。當夜突發兵變,只聽得守護在門外的武士奔走驚呼,完顏亮以為宋軍偷襲,然而當他看到,射進帳篷的利箭刻著金國製造的印記時,才明白大勢已去。慌亂中他連自己的箭囊都未找到,便已被亂箭穿身,叛兵蜂擁而入,將他亂刀砍死。鮮血帶著飛鳥拍翅的聲音從心底噴濺而出,此時北方的天空上,正燃燒著一片同樣血紅的晚霞……
金世宗繼位的第二年,降旨把完顏亮貶為「海陵郡王」,謚號為煬帝。靈柩安葬於諸王塋城,18年後,因臣下上奏說完顏亮罪惡深重,不應封王,也不應葬在諸王墓地。金世宗准奏,再下詔將完顏亮降為「海陵庶人」,棺木起出,改葬於墓地西南40里處的平民墳塋。
一陣腥風吹起史冊,王朝更迭的故事一再輪迴。不久,一個更為強悍的游牧民族正在崛起,即將與這個迅速衰竭下去的帝國兵戎相見。金中都的歌台舞榭、寶光麗影,轉瞬又將沓成一夢。在歷史廢墟間,還能聽到那陣陣凄涼入骨的歌哭之聲嗎?
推薦閱讀:
※炸館18年:中國人心裡的那道疤
※女人心語(建議所有女人都看一看!)
※這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天路!圖
※願得一人心
TAG: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