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把「沉迷」當「網癮」:網癮17

別把「沉迷」當「網癮」:網癮17

(2009-05-11 17:36:47)

轉載

標籤: 教育網癮網路成癮教子經驗交流圈賈氏博讀 分類: 戒網癮、名人名言

11月23日下午,由今晚報《教育聚焦》和天津少兒圖書館聯合舉辦的網癮公益講座在天津少兒圖書館報告廳舉行。150個座位座無虛席,每個家長都帶著期盼的眼神,專註地聆聽了多年在北京一家醫院從事青少年臨床心理工作、接觸過300多例網癮少年的張惠新老師的講座。通過自己臨床輔導的案例,以及一些觸目驚心的實例,張老師向家長介紹了青少年網癮的形成機制、網癮的界定、網癮的危害及預防,以及怎樣對網癮少年進行家庭教育等。 剖析:家庭教育不當是深層原因 張老師認為,孩子沉迷網路有很多因素,人格形成過程中的缺陷,不和諧的家庭關係以及不恰當的家庭教育,不正常的學校環境以及同伴的不良影響等,而其中,家庭教育不當是最主要的因素。她接觸一些網癮青少年的家長後發現,他們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存在一些誤區,如有的家長一味地追求完美,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對孩子的表現從不讚賞,反而強調「下次要做得更好」,這樣容易造成孩子不懂得欣賞別人,沒有成就感;有的家長過度包辦代替,什麼都為孩子考慮好、安排好,這樣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電腦遊戲,不關注外界的一切;有的家長則對孩子漠不關心,甚至暴力相向,導致孩子沒有歸屬感,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消極自卑。這些不當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轉而在網路中尋求安慰。因此,當孩子沉迷於網路,家長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埋怨網路也無濟於事,也不要整天盯在孩子問題的本身,而是要在自身找原因。只有找到孩子沉迷於網路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遠離網癮。 分解:網癮是這樣形成的 很多聽講座的家長都傾訴著因為孩子喜歡沉迷於遊戲而帶來的惡果,其中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學五年級。家長郭先生的兒子今年已經28歲了,一直對工作弔兒郎當,後來乾脆不工作,去了某家培訓學校學習計算機。然而就在考證的前夕,孩子突然成天玩遊戲,不想繼續努力了。還有一些家長反映,孩子正上高三或者在復讀,都快高考了還在上網玩遊戲、不想學習、消極備考,令他們一籌莫展。張惠新認為,很多孩子並不是因為上網而上網,之所以沉迷於網路,有一些潛在的隱性的誘發因素,如與父母發生衝突,或者在學校與夥伴的關係不良,找不到認同,或者與老師的矛盾衝突,或者一次考試失敗、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或在成長中遭遇到一些挫折時。這些誘發因素,一旦有了一個導火索,內在和外因結合在一起,就把他們共同推向了網路。現在的網路遊戲製作得都很精美,故事生動,情節曲折,畫面亮麗新穎,再配以聲電光,加上遊戲本身設置的各種升級、懸賞等刺激手段,很容易吸引孩子,他們也很容易在遊戲中找到安慰。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一些網癮少年的腦電圖與吸毒人員的腦電圖有相似之處,都有一些損傷。人的控制力和組織力來源於大腦的全合葉系統,當全合葉系統發育不成熟時,控制能力比較弱,容易對一些東西上癮。而一般來說,網癮少年的心理都不太成熟。從心理學分析說,人的分泌系統有一種物質叫做力比多。人的身體每天要釋放能量,通過不同的渠道去釋放,成人會通過工作、學習、休閑、娛樂、傾訴的方式去釋放。而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喜歡運動,不想學習,又不愛與朋友交往的孩子,無法釋放自己的能量,所以把注意力就轉移向網吧了。 區分:別把「沉迷」當「網癮 很多在場的家長詢問,孩子特別喜歡玩網路遊戲,每天都要玩幾個小時,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網癮?張惠新老師指出,我們應該區分網路沉迷與網路成癮,「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沉迷都是網癮」。家長平時關注孩子的表現,並詢問專家的意見,或者可以根據專業人員的測試作出判斷。網癮的臨床表現為「六小時、三個月」規律,即孩子持續三個月以上平均每天上網超過六小時,社會功能嚴重喪失,即該學習的不學習了,也不與同學交往了,也不參加體育鍛煉。而且,如果斷網會伴隨有一些戒斷反應,如出現嘔吐、狂躁等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現自毀、自殘現象,有的會攻擊父母。而網路沉迷則是表現為,孩子的現實生活暫時失衡,身心受損程度並不大,一些社會功能沒有喪失,而且也沒有戒斷反映。 危害:網癮會使孩子變笨有的家長發現,孩子迷戀網路後,成績直線下降,人都覺得有點怪了。張惠新老師介紹說,網癮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障礙。軀體表現就是身體怕光、眼睛發澀,還有的孩子有嚴重的脫髮現象。心理上表現為孩子每天的情緒波動較大,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能力都下降。美國一項對網癮少年的分析測試發現,染上重度網癮的孩子智商會降低於80(一般的孩子正常智商在80至120之間)。因為孩子一旦染上網癮,其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降低,學習成績變差很正常。但是,這種智商降低並非不可逆轉性,即當孩子慢慢脫離網癮,重回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之中時,他的智商仍然可能會恢復提高。 提醒:為孩子選玩具要小心 孩子的天性愛玩,如何玩、玩什麼非常重要。很多網路成癮的青少年,最初並沒有特別喜歡電腦遊戲,只是在學習之餘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放鬆方式。此外,家長為孩子幼年時期選擇的玩具也很重要。根據張老師做過的一項調查,很多網路成癮少年,從小玩的玩具都是四驅車、變形金剛和掌上遊戲機等。當電腦遊戲出現後,他們就自然地選擇了這些「玩具」。張惠新老師建議,玩具潛在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許多家長大都以市面上流行的玩具為選擇標準,卻忽略了玩具的潛在意義。她建議家長給小孩選擇玩具應該慎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市面流行什麼選什麼。預防:從可控因素做起如何讓孩子擺脫網癮,張老師結合自己的臨床治療經驗,提出了家庭、環境、自身「三位一體」的網癮預防模式。由於使孩子染上網癮的環境因素,即社會、學校和夥伴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從家庭和孩子自身做起更為重要。改變孩子迷戀網路的狀況,家長轉換角色很重要。張老師接觸的很多網路成癮孩子,他們的家長大都事業成功,而且多是醫生、教師、公務員、軍人或者警察以及企業老總。家長在外面是領導,回家依然當領導,不能馬上轉換角色,無法對孩子進行親子教育,因此,孩子容易出問題。她建議家長修正自己的教子觀念,放下自己的一些權威,適當時候與孩子可以進行角色互換。此外,家長可協助孩子制定生涯規劃,發現、放大、強化、創造孩子的閃光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前進動力。對於那些還沒有成癮、只是痴迷網路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簽訂協議,互相約束,讓孩子改變現狀、遠離網癮的時候,家長同時也克服一些自身的缺點,和孩子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網路成癮的本質特徵 喜歡玩電腦不等於有「網癮」  「兒子很喜歡上網,我們只允許他周末時玩兩個小時。現在他每周末一定要上網,即使作業再多,那兩個小時也是『雷打不動』。」諮詢會上,家長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家孩子是不是上癮了?」  「事實上,問題並不像家長們想得這麼嚴重。」心理學博士柳聖愛老師認為,這個孩子每個星期只在規定的時間內上網,恰恰說明是一個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喜歡玩電腦和有『網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處理的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不少孩子沉迷網路的最初原因,是因為學習或生活受挫,但又找不到其他宣洩的途徑。這時候,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就非常關鍵。」 根據目前中國國情和現狀,我認為將網癮改為網迷更為妥且。據報道我國使用網路的青少年約為5000萬,有網癮傾向的約1000萬,有網癮的約為500萬。說明網癮的人群畢竟是極少數,更多的僅僅是網路迷戀而已。就象影迷喜歡電影一樣,僅僅是喜歡,充其量就是影迷。如果給影迷帶上電影成癮的帽子,很少有人能夠接受。而我們的孩子出於逃避和宣洩以及尋找希望和自信等目的的網路使用問題,不過是迷戀和迷失問題而已。

真正符合網癮定義的過度使用的孩子存在,比例很小。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公正的和客觀的看待中國網癮問題,大多數孩子的網路行為屬於網迷範疇,通過積極的引導和宣傳,正確的使用網路促進學習,發揮工具作用,揚長避短,開闊視野。信息時代,網迷和網癮的問題,急待解決。亡羊補牢,未時未晚。

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失望  「有時候,家長的過度焦慮、過度教育,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糟糕,家長們也需要更新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葉映華老師說,更重要的是,「家長永遠不能對自己的孩子失望。」網路成癮具有兩個方面的基本特徵:第一個特徵是上網行為失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網路早已經融入了人們的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之中,它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應該說,網路的出現,是一次技術上的革命,給人類帶來了諸多的福利。和所有的新技術一樣,互聯網在給我們福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煩惱。網路成癮現象充其量只是網路的副產品,是技術的副作用。這樣理解,是告訴我們,不能因為網路成癮去責怪網路本身,網路沒有錯。上網正在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是為了工作,可以是為了學習,或者說是為了娛樂。這些都不是問題。可能一般人理解,為了工作,為了學習是比較高尚的上網動機,但是我們認為,娛樂也無可厚非,畢竟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學習和工作的,我們享受生活,娛樂對於我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關係同樣重要。網路成癮的問題不在於人們上網做什麼,而在於對自己上網行為的失控。吃飯沒有毛病,喝酒也不是問題,但是一個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吃喝行為,永無節制,沒完沒了,問題就大了。上網不能就說人家有網癮,上網時間長,甚至也不能說就是網癮,只有無法控制自己的上網行為,我們才認為存在網癮傾向。第二是導致現實社會功能出現異常。網路成癮最大的特徵是沉溺於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熟視無睹。我認為,凡是為了現實的目的而使用網路,都不是我們所說的網癮問題。網路成癮恰恰是因為虛擬世界對現實社會的取代,給人們的現實生活造成了危害,引起了性格和行為方面的異常。這點對於青少年來說,更為突出。人的性格的形成,是伴隨著成長曆程,在社會交往中得以實現的。任何性格和行為上的長期並且穩定的異常狀況,都是一種危險狀況。如果一個人的上網行為,僅僅符合第一個基本特徵,我們不能說他就是網路成癮,「癮」,畢竟是一種病態,不影響他人,不危害自身,就沒有什麼不正常。就好比現實中的工作狂,書獃子,我們其實都抱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待;當然,一個人僅僅是性格或行為異常,如果不是因為上網行為失控引起來的,我們肯定不能說他是網路成癮的了。因此,對於網路成癮的判斷,我們必須將這兩個基本特徵結合起來,或者說特徵一是充分條件,特徵二是必要條件,對於網路成癮,兩個特徵是缺一不可。提醒廣大家長不要對自己的孩子亂貼網癮「標籤」。 「父母不應該一味地責怪孩子,而應考慮幫孩子一起渡過難關。」柳聖愛老師給出了幾個建議:一、給孩子制定一份上網計劃,比如原先每天上網5小時的孩子,可以先減為 3小時,以後再繼續減少;二、有些孩子上網、打遊戲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比如「升級」後的成就感、競爭心理等,可以引導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替代方式;三、鼓勵孩子多和外界交流。
推薦閱讀:

一游評丨《籬笆庄秘聞》:是什麼導致了網癮?
給網癮少年開的家庭4藥方
如果我的兒子沉迷遊戲怎麼辦?
再談網癮
讓孩子和「網癮」說再見

TAG:網癮 | 沉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