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對好萊塢

反對好萊塢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2-04/01/content_1661154.htm

大洋新聞 時間: 2012-04-01 來源: 信息時報

  《反好萊塢:歐洲電影十大師》  賈曉偉 著  商務印書館  2012年2月

  電影自1895年誕生以來,迅速成為人類的寵兒。今天,電影不僅是一門藝術,還是一種被資本操控的商業工具。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席捲全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電影創作與生產的風向標。然而,藝術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總有一些電影人對好萊塢模式很不以為然,他們標新立異,竭力將電影個性化,不斷拓寬電影的表現空間。《反好萊塢:歐洲電影十大師》,從文化多元的角度,反思好萊塢電影的種種弊端,對歐洲十位電影大師及其作品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

  為什麼

  陳華文(編輯)

  電影為什麼受到人們的喜愛?這個問題必須說清楚。電影是聲音和畫面的巧妙組合,組合後的聲音和畫面,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聽視享受,同時在審美角度給人以無限的愉悅感和想像力。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對於世界電影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從上世紀30年代起,好萊塢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化的創作模式:類型化的電影和大團圓式的故事結尾。直至今天,好萊塢的電影生產商還在沿用這種模式,其原因是能賺更多的錢。

  好萊塢電影:經濟利益的瘋狂追逐者

  電影生產固然離不開金錢的支持,但是把電影作為一種賺錢的工具,電影作為藝術的面目將變得逐漸模糊。眾所周知,當藝術和金錢勾搭成奸後,藝術不再純潔,電影也同樣如此。好萊塢電影圍繞金錢的指揮棒轉,票房效益大於一切。在利益面前,好萊塢沒有哪個製片人願意投錢拍攝文藝片,更不願意在藝術方面展開大膽的探索。好萊塢構建的電影帝國是一個金錢世界,這不能不說是電影的悲哀。

  如果說好萊塢是商業電影代名詞,那麼歐洲電影,則是藝術電影的守護神。歐洲深厚的文化傳統和人文主義精神,對於電影藝術的發展起到了至關作用的作用。在世界電影藝術中,歐洲不論各個歷史階段,都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和電影作品。本書選擇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位電影大師進行解讀,他們分別是:瑞典的伯格曼,義大利的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帕索里尼,前蘇聯的塔可夫斯基,法國的戈達爾、雷乃,波蘭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西班牙的布努艾爾和希臘的安哲羅普洛斯。這些電影大師,憑著對文明的敬仰之情、對人性的深刻關注和虔誠的創作態度,贏得了世人尊重。

  這些電影大師們都是世俗的叛逆者和藝術良心的堅守者。他們對電影太在乎、太較真、太過於執著,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世界刨根問底的追問,這導致普通觀眾難以看懂。他們在電影中的每一次探索,都給電影發展帶來深刻的變革。

  歐洲電影:個性化創作彰顯藝術魅力

  《反好萊塢:歐洲電影十大師》一書中,作者認為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是世界電影的「教父」。瑞典作為北歐國家,自十八世紀初以來,從未遭受戰火的洗禮,人們過著寧靜富裕的生活。這樣的社會環境對於電影創作而言,簡直就是天堂。伯格曼出生在宮廷牧師家庭,也許是從小在宗教的氛圍中長大,以至於他的作品帶有濃烈的宗教氣質。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與藝術史期間,他就參加戲劇小組,從事戲劇創作。大學畢業後,他擔任戲劇導演。他不愧是一個電影天才,在從事戲劇創作的過程中歪打正著,拍攝了一生中最有成就的四部電影《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處女泉》。說來也是奇怪,當伯格曼在1966年辭去瑞典皇家戲劇院院長一職專事電影創作後,其後創作的電影都難以超越這幾部電影的藝術高度,電影似乎給他開了一個藝術的玩笑。2007年,89歲的伯格曼在自己的寓所悄然離世,標誌著一個電影時代的終結。

  再看看義大利的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帕索里尼三位大師。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故鄉,這裡的藝術家們歷來都不太瞧得起美國電影,他們認為好萊塢虛偽、濫情、膚淺、沒有文化內涵。二戰中義大利戰敗,當時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烈,人民處於動蕩的生活中,很多電影人把鏡頭直指現實,反映底層人民窮苦潦倒。費里尼在電影中延續了這種現實風格,但是他在生活中又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代表作《八部半》是電影史中的驚嘆號,在戲劇力量、個人視像和電影語言的掌握方面,成為永恆的經典。費里尼曾經說過:「我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傳式的。」這部電影中的「意識流」風格,掀起了世界電影藝術新的浪潮。

  同為義大利電影大師的安東尼奧尼,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深入中國內地拍攝。其紀錄片《中國》反映了當時中國百姓本真的生活面貌。殊不知,紀錄片並非安東尼奧尼的興趣所在,故事片更是他的擅長。在他的作品中,人際關係的破裂,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的異化問題,是他津津樂道的表現話題。他最著名的影片是《紅色沙漠》,描寫了一位因車禍受刺激失去心理平衡的人所意識到的社會。影片中他顛覆了自然中的色彩,所有色彩變成非現實、超現實的色彩。這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彩色影片。

  帕索里尼也許是最另類的電影大師。他拍攝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持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更近於一種狂歡,一種大眾神話。這些影片以精妙絕倫的奇觀景象、輕鬆幽默近乎下流的色情笑話、精心編排的異國情趣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他最驚世駭俗作品《索多瑪120天》,將法國「臭名昭著」的性作家薩德的小說搬上銀幕。電影揭露了法西斯的兇殘,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充滿病態的色慾描述方面,實在是驚人之作。有人稱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影片。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還是一名同性戀。1975年,他與十七歲的男妓發生矛盾並被刺死。一代電影大師竟以這樣慘烈而尷尬的結局,走完了充滿爭議的一生。

  前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曾長期遭到資本主義世界的封鎖,但是電影藝術水準始終與世界同步。塔可夫斯基在前蘇聯國立電影學院系統學習了導演專業的課程,他在所有大師中,可謂地地道道的「學院派」。大學畢業時,他在電影剪輯即蒙太奇理論方面就有獨立的見解。他執導的《伊萬的童年》,直接把自己推上了電影的寶座。他是一個用電影雕刻時光的人,可見他對電影何其用心。

  人文關懷:世界電影創作的共同擔當

  戈達爾不僅是法國電影的代表人物,還是電影評論家,經常在著名期刊《電影手冊》上撰寫影評。他對這個世界憤世嫉俗,總是喜歡把一腔熱血傾注在電影作品中,他的代表作《筋疲力盡》,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流派最著名的代表作,戈達爾和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對生活筋疲力盡,對婚姻筋疲力盡,唯獨對電影充滿熱情。雷乃和戈達爾身處同一個時代,是法國左岸派電影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個聞名世界的畫家父親叫雷諾阿,也許是從小受到藝術熏陶。《廣島之戀》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該片完全摒棄了傳統的線性敘事結構,把過去與現在、經歷和對經歷的描述交織在一起,表現了戰爭給人帶來的夢魘。

  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當代最具獨創性、最有才華和最無所顧忌的電影大師。在電影之路上他磕磕碰碰,在報考華沙電影學校的過程中屢次失敗,但是這並沒有終止他對電影的夢想。他最初引起電影界的關注,不是電影作品,而是電視系列劇《十誡》。上世紀九十年他創作的《藍》、《白》、《紅》電影三部曲,其主題直指人的本體精神,他不是講故事的好手,但是他比所有的故事家都懂得人在感情方面的細微變化。

  西班牙導演布努艾爾是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年輕是他在大學攻讀農業工程,爾後轉學農藝,最後轉學哲學。但是他對這些知識沒有太大興趣,痴迷與專業好不搭界的電影。他最著名的作品《一條安達魯狗》、《黃金時代》、《無糧的土地》,讓他在世界電影史上光彩照人。在電影拍攝中,布努艾爾特別注意節約成本,一般都將攝製周期控制在幾周之內,並且從不偏離劇本。他基本不對演員們說戲,還常常拒絕回答演員提出的問題。就是這麼一個導演,他用自己的風格演繹著電影的傳奇。

  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被稱為希臘電影之父,他是和我們這個時代最近的大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他就自編自導了《三十六年歲月》、《流浪藝人》和《獵人》。這三部電影被稱為「希臘近代史三部曲」。探索希臘歷史、寓言式的情節及反戲劇的疏離手法,構成他的最大電影特色。在電影中,安哲羅普洛斯將詩的語言和哲學思考植入進來,為電影增添了思想的魅力。希臘是歐洲藝術的搖籃,他在這個搖籃里對電影千錘百鍊,輕鬆自如地掌控電影的張力。今年1月25日,76歲的他在過馬路時被摩托車撞倒,不幸去世。誰會想到,風光無限的他,會以這樣的結局離開世界?

  《反好萊塢:歐洲電影十大師》一書,為歐洲電影大師描繪出一幅幅精神的畫像,大師們雖然都遠離了這個喧囂的世界,但是他們為電影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成為整個人類藝術的重要財富。好萊塢電影雖然拍攝出了《後天》、《2012》、《阿凡達》這樣關注人類社會與環境生態深刻反思的電影,但是總體而言,都是在經濟利益的驅逐下跳舞。電影既然是一門藝術,那麼就有責任以人文主義的情懷,呈現一個時代真實的精神圖景。


推薦閱讀:

女子不顧家人反對裸婚 如今丈夫長期無業獨自養家
香港多名議員聯署要求反對派停止勾結「台獨」人士
【觀察】我為什麼反對索達吉堪布公開宣傳Dalai?
我為什麼反對中國家長用遊戲力?
「港獨」與反對派串聯 鼓吹引入外國勢力為選舉鋪路

TAG:反對 | 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