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以拿還拿走天涯
現舉例說明 例1(圖一)乙方(白衣)拿甲方(黑衣)手腕部,甲方先用左手看住乙方的手(一個手指即可),通過虛實轉化、松胯,同時配合身法,反關節纏拿乙方的右手,使其跪地(圖二、三)。有人把這叫「金絲纏腕」,實際是和式太極拳「十字手」的簡單用法。 和定乾先生說過,和式太極拳拳架、推手、散手合為一體,招招不空,勢勢實用,打法、破法均在拳里,能打能破才是高手。 試舉一例破之 例2甲方被乙方拿住手腕關節(圖四),乙方進一步合住身法將甲方向下按(圖五),此時甲方舍己,和式太極拳中說要舍給啥,既然對手要采拿自己的手腕,索性就給他,這叫「從人」,同時輕靈圓活之中順對方勁力而走,甲方的左手反採住乙方的右手,旋轉右肘反拿乙方的右手,乙方即被拿住(圖六、圖七—1)(附圖七的近圖圖七—2),此式是和式太極拳中「迎面肘」的技擊用法。 如何才能不被拿呢? 1、「掤勁」不可丟。 「掤勁」是太極拳最重要的勁法,不僅僅在手上,而是在整個身體,並且要貫穿在整個行拳走架、整個太極拳之中。技擊時雙手圓撐,有飽滿外發之意,緊粘對方的手、肘、身體,使其進不來,走不了,聽其勁力順勢引化,使之落空。如圖四中甲方的右手「棚勁」丟掉,瞬間即會被乙方采拿。 2、心靜身正。 太極拳講究立身中正,和式太極拳規定了人體有兩條中線。正中線指:正面自頭頂百會、口、丹田、尾閭諸點串成的一線,身後與之對應;側中線指人體左右兩側從百會至腳跟湧泉穴所串成的一線。和式太極拳行拳作勢要求身體不前俯後仰,不左歪右斜,上自百會下至會陰形成一條直線。 和式太極拳要求心平氣和,意念守中,心動意出,意動形隨,意到勁到。心貴靜,意守中,遇敵攻擊時,反應時間最短,這是太極拳後發先至的基礎,也是意念的自然狀態。若意不能守中,心則不能靜,在形則有貪、欠、偏、倚之弊,在用則有獃滯不活、頂扁丟抗之病。自然練就的技法,用時方可達到水到渠成的無意識狀態。行拳走勢起於中,落於中,攻於中,守於中,佔據中央之地,就掌握了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轉換靈活,故和式太極拳把中正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在被拿的瞬間能保持自己的重心穩定,周身順遂,隨其勢曲而旋化蓄勁,引其過與不及陰陽未分的瞬間而擊之。如果拳架不規矩,身法不端正,即使可以「還拿」,但「還拿」的同時自己方寸已亂,又如何把握時機,從容應對,實現借力打人?如圖四中甲方的身法中正,方可化解對方采拿。 3、要松。 松得下來,才能夠聽准對方勁力,對方拿時才敢「還」,拳論云: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我勁接人彼勁,彼自跌出。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不論對方抓、拿、推、打,本身始終是輕鬆柔和的。只要對方之力挨到我身上任何部分,我的肢體肌膚會聽出對方之力的方向,我則避實擊虛,在對方實力之點,反應出摸得著又打得著,趁化去猛力之機,對對方的虛弱之處,突然整體發力。對方拿了,我才能夠「以拿還拿」。 總之,和式太極拳博大精深,技擊之法變化萬端,無一定之規,機會全在變化之中求得,勝負順逆均在電光火石之間。采拿手法屬於和式太極拳的基本手法,和有祿先生說過:太極拳在內不在外,技擊—亡求整不在梢,采拿屬於末技,和式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在於「渾身無處不太極,挨到何處何處擊」。學者要細細揣摩,認真體會其中之味!
推薦閱讀:
※【遼東詩林於娣專輯】 自帶孤高,墨圖舊畫,韻至天涯。
※夢裡依舊,望盡天涯不見君
※1000首關於「天涯」的詩詞(三)
※笑聲滿天涯(305)
※紅塵深處,如有舊約;相隔天涯,心暖咫尺
TAG: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