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節 | 農曆7月15日 報父母恩 超度亡靈

  盂蘭盆節的由來

  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俗稱盂蘭盆節或盂蘭勝會。港九各地舉行的盂蘭勝會,尤其潮州僑團與街坊,都有一番隆重儀式,作大法會,燒衣施食,供養孤魂,影響所及,遂使一般市民,莫不以為盂蘭盆是鬼節。其實,大家對盂蘭盆節的真正含義,已日漸忽視。由於不知它的由來,自然難以照它的原意實行,大家只是依樣畫葫蘆,不問青紅皂白。  盂蘭盆原是印度話,翻成華語是「救倒懸」的意思。是說受苦極重的眾生,有如倒懸,現在有人設法救其出苦。吾國舉行盂蘭盆齋,是肇始於梁武帝大同四年,後漸盛行,一直流傳至今。  盂蘭盆節的故事,原出在佛教的大目犍連尊者。目連是釋迦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出家後精進修道,不久便證阿羅漢果,獲得六種神通。所謂六種神通是:  一、神足通,變現自在,往來無礙。二、天眼通,天堂地獄,洞見無礙。三、天耳通,遠近聽聞無礙。四、他心通,他人心念,悉知無礙。五、宿命通,知己及人,前身無礙。六、漏盡通,煩惱漏盡,生死無礙。  目連自出家後,未能知亡母生於何處,今既獲得神通,即以天眼上觀二十八層天,下視十八層地獄,到處找尋,結果均無所得。繼而再觀餓鬼道中,見有無數奇形怪狀的餓鬼在那受苦,於此一剎那間,目連忽然發現亡母也在其內,腹大如鼓,咽若針孔,經年累月,饑渴交逼。目連見其母這種凄慘狀況,萬分悲痛。於是立即以缽盛飯,用神足通,往奉其母,母得飯後,即用手護缽,恐怕余鬼侵食,右手摶食,以為暫可充饑。不料,其母因生前慳貪,墮落鬼道,必須受報,飯到唇邊,忽然化成火炭。目連神通雖大,亦無可奈何,目連悲哀號叫,盤桓良久,終無他計,便奔往佛處,將經過對佛陳述,請佛設施方便,挽救其母。  佛說,汝母罪根深重,生前不信三寶,常殺害生命,撥無因果,廣造眾罪,故今受報,但憑汝一人之力,何能挽救?唯一辦法,藉十方眾僧威神之力,方能令她脫離痛苦。意謂佛陀雖然法力不可思議,也不能直接挽救其母,因為佛也不能轉定業。必須俟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結束,以珍饈百味,或以床敷卧具,供養十方大德僧眾。憑藉僧眾同心合力,為其母親發願迴向,才能把其母從餓鬼道中救出生天。  結夏安居是一種佛制,出家僧侶,於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不準隨處遊盪。應在山間入定,或在樹下打坐,有自利者,得證阿羅漢果;有利他者,眾生亦可轉凡成聖,至七月十五這日,大家雲集一處,共同行自恣法。在此三月中,若有犯過者,隨人恣舉所犯,當眾發露懺悔。此日凡聖同聚會,聖者已證聖果,凡者經自恣後,也得清凈,故又稱是日為「佛歡喜日」。因此,若有人於此日設齋供僧,能獲無量殊勝功德。經雲︰「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其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者,皆可生天,自在化生。」  目連依佛所示,得償救母之願。後人有鑒於此,也於是日齋僧,有人以為,出家僧侶,背井離鄉,遠遊訪道尋師,此乃不順孝道。其實世人只顧目前,父母在以事敬,父母死以禮葬,這只是小孝而已。殊不知現在雙親及過去父母,若造惡業,必墮惡道,而用何種方法救其出苦?若真能割愛,早入佛門,精進修道,經若干時日,證得聖果,那時非但自己了脫生死,並將多生父母及歷劫冤親,皆可救出生天。有如目連救母之事,才是達到真正孝道的宗旨。「生事愛敬,死事哀戚。」是世間小孝;「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才是出世大孝。再說,眾生生死相續,皆由貪愛為本,貪不能止,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續不斷,沒有了期。若徒事祀鬼而不知孝道,則更不足以言盂蘭勝會了。  盂蘭盆法會的意義與典故

  佛教寺院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循例舉行盂蘭盆暨供僧法會,依所修功德,布施鬼道眾生,度化其脫離輪迴地獄之苦。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超度歷代考妣宗親能速超聖地、蓮品增上的佛教儀式。『盂蘭』為倒懸之義,表示餓鬼的痛苦如人倒懸一般;而『盆』則為救護的器皿,所以盂蘭盆有『救倒懸』、『解痛苦』的意義,意即用盆之類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懸之苦。  據《盂蘭盆經》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觀見他的母親投生餓鬼道,皮骨相連,日夜受苦,於是手持缽飯給母親食用;然而目犍連的母親因以惡業受報的緣故,飯食還沒入口,就全部變成火炭。目犍連尊者為拯救母親脫離苦趣,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連尊者於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結束日,以百味飲食、床敷卧具,放置於盆中,供養三寶,仗此功德,能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的憂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脫離餓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樂。  目犍連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終於使他的母親得以脫離餓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連尊者將此情形告訴佛陀,將來佛門弟子行孝順的方式,也應該奉盂蘭盆供養。由於這個因緣,佛陀再次慈悲叮嚀囑咐:『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後世遂於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法會,齋僧供佛,沿習成例。  這個節日起源於《盂蘭盆經》中所載佛弟子目犍連報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有『盂蘭盆節』的流傳。在歷史中的盂蘭盆法會,佛陀時代,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據《大盆凈土經》記載:印度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說盂蘭盆經》,造五百金盆供養佛及眾僧,以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後,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傳說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親設盂蘭盆供,代宗還將過去施盆於寺的儀式改設於宮內道場,並設高祖以下七聖位,將帝名於巨幡上,從太廟迎入內道場中。此外,《法苑珠林》載:國家大寺,如長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獻供種種雜物及舉盆音樂人等,並有送盆官人,來者不一;而信眾獻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間對於盂蘭盆供是相當的重視。  盂蘭盆會之所以會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實乃由於其強調藉供養十方自恣僧,以達慈孝雙親,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慎終追遠的倫理傳統不謀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導,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間,由佛教節日成為民間節日。  盂蘭盆法會與民間中元普渡的異同

  盂蘭盆會的啟建興設,到唐代都還謹遵佛意,主要在供佛、供僧,以報答父母先亡。但是到了宋代,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相融合,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  此一習俗流傳至今,中元普渡已成為民間七月的主要祭典,中國人『崇鬼』、『畏鬼』,又『諂鬼』,不敢直呼鬼名,所以以『好兄弟』稱之,而且認為農曆七月一日是地獄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屆時餓鬼們會從地獄釋放到人間來,直到七月底才又回到地獄,因此,七月又稱為『鬼月』。民間盛傳在農曆七月里,這些餓鬼到處遊盪覓,人們為免餓鬼的加害,就天天殺豬宰羊,廣設宴席以普施鬼魂,造成無數生靈成為人們刀下、嘴邊的犧牲品。民間這種殘暴不仁、奢侈浪費、虛榮不實的惡風,便在七月普度的大拜拜中形成。  此外,普度的型式還分為公普及私普兩種。所謂私普,就是以街、庄等居住單位為主的普度,從七月初一到三十,村裡居民大家共同商議,甲村是哪一天,乙村是哪一天,按照規定的日子輪流舉行。在民間的信仰體系里,舉行私普的當天下午,家家戶戶紛紛在門口擺上豐盛三牲四禮的飯菜,每盤菜上都要插一支香,細心一點的人家還會準備香煙、檳榔、胭脂、白粉等,祭拜完畢後,焚燒紙錢,然後撒供。  盂蘭盆法會,源於目犍連尊者至地獄救母的典故。盂蘭,倒懸之義,表示餓鬼之苦如人倒懸一般;「盆」為救護之器,盂蘭盆即「救倒懸」,意為解救地獄中如受倒懸之苦的鬼道眾生。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目犍連尊者欲報父母乳哺之恩,以天眼觀見母親墮入餓鬼道,不得飲食,於是運用神通,以缽盛飯供養母親,其母卻因業報之故,食未入口就化成灰炭,尊者悲求佛陀,佛陀說,唯有藉助十方僧眾的威德之力,才能化解其母的罪業。  佛陀告訴他,每年四月十五日起連續三個月,為僧眾結夏安居修行的時段,七月十五日為圓滿日,可於當日以缽準備各種美味飲食或卧具供養僧眾,必能仗此功德,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得生天人中,福樂無極。」  尊者依佛陀慈示而行,當日,其母即得脫離惡鬼苦。而佛陀再次慈悲叮嚀囑咐:「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此為盂蘭盆法會的濫觴。  佛陀時代,印度便經常興辦盂蘭盆法會,《大盆凈土經》提及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末利夫人等,曾依《佛說盂蘭盆經》而造五百金盆,以供養佛陀與僧眾,藉以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  佛法傳入中國後,由西晉竺法護將此經譯成漢文,此經強調供僧可慈孝雙親、度脫七世父母之苦,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觀相符合,使此故事常以活潑易懂的方式傳播,小說、戲劇等文化藝術也應運而生,深為民眾接受。  盂蘭盆節的主要活動,主要以供僧為主,據《釋氏六帖》及《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應是中國最早舉行盂蘭盆法會的帝王;此後,此法會成為歷代例行的大型法會,並由寺院走入社會,可見中國佛教的節慶法會,不但展現佛菩薩慈悲智慧的精神,也反映佛教與中國民間固有思想、習俗相互融合與信仰的特色。
推薦閱讀:

諸神黃昏·八
十二星座一周運勢(7月9日至7月15日)

TAG:父母 | 農曆 | 7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