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6的十萬個為什麼(3)
NO61:如何換輪胎?
如果輪胎漏氣,而且是比較嚴重的漏氣,附近又找不到輪胎店,那就只能原地換胎了。
換輪胎有兩個前提,一是你的備胎必須胎壓正常,這個可用胎壓計測量一下,輪胎店充氣時,一般會把備胎的胎壓適當打高一些,換好後,你可以適當放掉一點。二是你必須隨帶換胎的工具,千斤頂、套筒扳手、防盜螺絲帽(如果你的車配有防盜螺絲)、三角警示牌等。
現在可以開始換胎了。
· 將汽車停放在安全、平坦、堅固的地面上;高速上必須停在硬路肩。
· 拉上手剎。
· 將換檔桿置於「P」擋,將點火開關轉到「LOCK」位置,確保車子完全歇火斷電。
· 打開雙挑燈,在離車後100-150米處放置三角警告牌。
· 讓所有乘客離開汽車,必須離開!如果是在高速上,車上人員必須站在車後(千萬別站車前!)幾十米遠處的隔離欄外,以防追尾。
· 為防止汽車被頂起時發生滾動,可以在更換輪胎對角的輪胎前,墊上三角木塊或石頭。
· 從後背箱取出備胎、千斤頂、套筒扳手。 · 將備用輪胎置於車體下靠近千斤頂的位置。這樣當千斤頂滑出其位置時會比較安全。
· 把千斤頂頂入相應的位置,注意:千斤頂的位置有三角形標識,不要頂錯了地方,以免損壞車身。
· 順時針搖動千斤頂手柄,把車子慢慢頂起來,但不要讓車輪完全脫離地面。
· .用套筒扳手將車輪螺母鬆開四分之一圈,此時不要卸下車輪螺母。
· 擰送車輪螺絲要按下圖所示的順序進行,就是說要對角來擰松,不要依次一個個來擰,以防螺絲和螺絲孔受力變形。
. 下圖是千斤頂位置的示意圖
圖示是表示:用手轉動千斤頂,直到凸緣部分(B)與千斤頂頂部的槽(C)進入配合。
· 千萬不要搖動被頂起的汽車,也不要轉動已經被頂起的車輪,這很危險。· 把螺絲一一從螺絲孔中完全擰送並取出。
· 小心翼翼地取下車輪,不要讓車身受力,以免車子移動,千斤頂傾倒。
· 順手清理一下備胎螺絲孔內的垃圾,保持清潔。
!警告:.安裝備胎時,應使氣門嘴一側朝外。如果看不到氣門嘴,你的輪胎裝反了。裝反的備胎有可能導致汽車損壞及事故的發生。
· 對準螺絲孔,把備胎裝入,同樣不能太用力,以免移動汽車,引發事故。
· 用手指擰緊車輪螺母,直到擰不動為止。
· 逆時針轉動車輪螺母扳手緩慢地降下汽車,直到輪胎接觸地面。
· 然後按照下圖中所示的順序擰緊螺母,也就是對角著來擰,這次要用力,確保螺絲足夠緊固。但不建議用腳猛踹,以免過緊,導致變形。
· 將千斤頂降到底後將其拆下。 · 存放三角警示牌(很容易忘掉)、工具和千斤頂,換下的輪胎可以放入備胎的位置。 · 用備胎行駛,車速盡量別超過80碼。
· 儘快補胎,換回備胎。
NO62:高6的標配輪胎怎麼樣?
高的標配輪胎有3種:固特異、韓泰和錦湖。
先來看看這三種輪胎在世界上的銷量排名:
它們的排名是(根據銷售額):
第一是:法國米其林
第二是:日本 普利斯通
第三是:美國 固特異
第四是:德國 大陸
第五是:日本 住友
第六是:義大利倍耐力
第七是:日本 橫濱
第八是:美國 庫珀
第九是:韓國 韓泰
第十是:日本 東洋
第十一:韓國 錦湖輪胎
第十二:佳通輪胎
第十三:莫斯科 Sibur-RusskieShiny
第十四:中國三角集團
從銷量看,固特異排名第三,韓泰排名第九,錦湖排名第十一。前兩款都進了前十。
不是說銷量第一,就一定質量第一。但這三款輪胎能進入世界銷量前十一位,至少說明它們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下面簡單說說這三款輪胎的主要特點:
1、固特異
典型的美國貨,堅硬耐磨,抓地力較好,但胎噪較大,還容易偏磨損,價格不便宜。進口的奧迪Q7、陸虎,國產一汽奧迪、華晨寶馬、邁騰、高6都選用固特異做原配輪胎,在山東榮成成山有代工廠,國產固特異應該是從那裡出來的,但產量不大。偶的邁騰用的就是固特異NCT5系列輪胎,規格為215 55 R16,目前行駛6萬公里,快換胎了。
2、韓泰和錦湖
兩款都是韓國品牌,所以放在一起講。
這兩款輪胎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非常高。說到這兩個品牌,不能不提及的是國家質檢總局曾經點名批評兩個品牌的輪胎產品鼓包問題比較嚴重。其實原因並不複雜:容易鼓包的都是輪胎側壁比較薄的產品,但輪胎側壁薄可以帶來較好的舒適性,而兩個品牌在國內投放的大部分產品都是注重舒適性與性價比,所以胎壁自然不會太厚,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可能他們的產品確實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韓泰在國內現在主要以給小型車和緊湊型車配套為主,比如POLO和新嘉年華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韓泰的輪胎,大眾、海馬汽車、馬自達、也都比較喜歡用韓泰的輪胎。而韓泰比較流行的花紋除了Radial 866之外,K406、K407、K415也都配套比例比較高、但幾款花紋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在整車廠商那裡,錦湖似乎要比韓泰受歡迎得多,新上市的小型車或者緊湊型車很多從一開始就使用錦湖的輪胎,比如世嘉、科魯茲、奔騰B50、第六代高爾夫、i30、福瑞迪等車型。一汽大眾的速騰早已悄悄換成了錦湖輪胎,福克斯也從固特異NCT5轉投錦湖。可以說,錦湖這幾年的發展與韓系車型的熱銷不無關係,但他們的原廠配套工作也的確做得非常出色。高爾夫6一上市就使用錦湖輪胎,相信以後不會再減了。 但錦湖在國內的這些產品很難找到高端型號,不管是KH17還是KH18、KH25,都是經濟適用型輪胎,每款花紋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在廠家的產品序列中也極為接近,當然錦湖輪胎的優勢也有,那就是價錢便宜。
NO63:怎樣選購腳墊?
講完輪胎,來說說汽車的裝飾。聲明一下,不是改裝,是裝飾。
車子是男人的小老婆,家裡的大老婆自己會裝飾,這小老婆就得靠你來動手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裝飾小老婆,得從腳墊開始。
提車時,你可以向4S要付腳墊,就是那種最普通的腳墊,先對付說用幾天,然後開始選購一套比較滿意的腳墊。
第一方案:3D卡固的腳墊
這種腳墊有幾個好處:一是防滑。因為腳墊形狀是按車型專門設計的,裝上去正好能卡住;底面還有防滑的設計。二是能清洗。材料選用防水的,方便你髒了清洗,一般半年清洗一次就夠了。三是精細。這種腳墊比普通的腳墊要精緻高檔些,看上去舒服多了。
建議去淘寶買,或者上汽配城,找以專營腳墊、座套的店為好,因為是大批量進貨,價格低,還價餘地大,品種也多。
要買專車專用的,顏色隨自己喜歡,可以跟內飾顏色一致,也可以選擇別的顏色,但總體格調上必須協調,不能衝突。
如果喜歡整潔,又不願意多清洗腳墊的,可以在3D卡固腳墊上,再鋪上一層透明的塑料腳墊,每次洗車都拿出來叫洗車工幫你沖沖,甩干水跡後在裝回去。雨雪天氣特別管用,否則沒幾天,你的3D腳墊就會泥跡斑斑,慘不忍睹了。
第二方案:御馬腳墊
這種腳墊的特點是大小形狀可以根據需要來裁剪,腳感特別好,軟軟的,還很耐臟。洗車時叫洗車工用吸塵器吸一吸,灰塵就很順利的被吸出來,容易打理;看上去貌似也比3D腳墊高檔些,更有豪華感。缺點是價格較貴,一般要四五百以上一套。
如果想省錢,自己到地攤市場買原料,買回來自己DIY裁剪。價格起碼便宜一大半以上。
NO64:有必要裝個方向盤套嗎?
我個人認為很有必要。
我車子買來,頭兩件事就是購買腳墊和方向盤套。
方向盤套得配2個,一個夏季用,一個冬季用。
一是夏天手汗多,容易污染方向盤。一旦污染後,方向盤黏答答的,很噁心;急打方向時還會有滑手的感覺,不太安全;如果是真皮方向盤,不到一兩年,方向盤看上去油膩光滑,舊兮兮的,說不定還會腐蝕掉皮,很不爽啦。
二是冬天太冷,冷得你不敢摸方向盤。如果套個毛茸茸的冬季方向盤套,就OK了。
三是保護方向盤。方向盤就在司機的面前,很醒目,不看也得看。過幾年換車,買主一上車,首先看到的就是你的方向盤。如果你的方向盤還跟新車時一樣,會給買主留下一個愛車的印象,說不定還因此多買幾個銅錢呢。
有人不喜歡用方向盤套,說是影響手感,很不習慣。其實你多用幾天,自然會習慣,那不過是借口而已。原始人進化到現在,習慣了多少東西?一個小小的方向盤套就不能習慣了?
偶才不信。
不過這只是偶個人的喜好,你如果實在不喜歡,不用就是。
NO65:為什麼要裝個後備箱墊?
後備箱墊也要弄一塊。
後備箱就是車子的雜物間,儲藏室,什麼東西都得往裡放,容易臟是肯定的。
高6的後備箱表面有一層毛茸茸的東東,大概是用來防滑和隔音的,但灰塵掉進去就不好擦洗了,只能用吸塵器。時間長了,髒兮兮的後備箱你就懶得打理了。這叫債多不愁,虱多不癢。其實這很容此生細菌。
居家男人,平日上菜場買小菜,逢年過節走親戚,後備箱里難免會裝載一些湯湯水水的物品,一旦湯水灑出來,污染了後備箱,那就連吸塵器也無能為力了。
如果裝上一塊四邊凸起的3D卡固的後備箱墊,一切就迎刃而解。
髒了,拿出來清洗清洗,晒乾了再裝回去;湯湯水水灑出來也不怕,用肥皂一洗就ok。
這麼簡單的事情幹嗎不幹?
NO66:怎樣讓後備箱看起來整潔乾淨?
打開你的後備箱看看吧,是不是雜亂無章,亂成一堆了?
買兩個儲物箱吧。根據後備箱尺寸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就行。必須是帶蓋子的,蓋子還得能固定住,免得車子開起來晃動。
一般是一大一小兩個,可以分類放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物品。
超市就有,價格不貴,三三十元一個。各種造型設計的都有,供您選用。
如果是mm,卡通造型的就很好。
如果喜歡DIY,自己做一個也挺好。
看看下面的圖片,有你喜歡的嗎?
NO67:要不要再來套坐墊?
這個您隨意。
坐墊的有坐墊的好處。
冰絲或亞麻的坐墊,夏天坐上去就不會那麼燙屁股;羊毛的坐墊,冬季坐上去就不會那麼凍屁屁。
坐墊對珍貴的真皮座椅還有保護作用。現在的時髦男女,牛仔褲上會掛有各種莫名其妙的時髦玩意兒,大大咧咧一座,很可能在你的真皮座椅上留下一道口子,那就哭都來不及了。
坐墊還方便拿下來清洗,半年洗一次,車內就乾淨多了。
各種圖案的坐墊還有很好的裝飾作用,能夠按照你的喜歡營造車內氛圍,體現車主的氣質。
坐墊也有不好的地方。
花大價錢買了真皮座椅,卻要套上一層坐墊,貌似頗有點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有了一層厚厚的坐墊,座椅加熱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買坐墊還得花一筆錢不是?
偶的邁騰是加了坐墊的,因為邁騰的座椅比較平整,很容易找到合適的款式。我的高6不打算加,包裹性很好的運動座椅,加了是不是會不服帖,看上去是不是會不舒服?當然最後還得聽從LD的意見。因為這車說起來是為LD大人買的。她的底盤,自然她作主。
NO68:擋泥板有必要加嗎?
感覺沒啥必要。
經驗來自偶的邁騰。偶的邁騰加了擋泥板,買車時4S送的,號稱一汽大眾原廠擋泥板。
加了以後,問題來了。
擋泥的作用到底有沒有,偶沒看出來。但它老是托底,遇到過坎過橋,車速稍快,就咔......的來一下。一開始偶以為真托底了,嚇得一愣一愣的,連忙停車擦看。低頭貓腰的張望了半天,沒看出啥名堂,於是開車的好心情全沒了。
後來才明白,原來是這個該死的擋泥板在搞怪。邁騰的底盤本來就低,這擋泥板設計又不盡合理,於是一天到晚咔咔作響。遇上複雜路面,你還真搞不清是真托底,還是假託底,你說鬱悶不鬱悶?
拆掉吧,已經裝上了;不拆吧,它老咔咔的。
於是拿出一把大剪刀,把長長的擋泥板硬生生剪掉了一截。
現在倒是不咔咔了,但擋泥板是殘缺的。如果哪裡有擋泥板殘聯,偶願意踢它報個名。
輪到高6,我是堅決不裝了。
NO69:怎麼保護好你的門把手?
其實是指怎麼保護好你的門把手內側的漆面。
門把手內側一般都有個凹巢,四個門把手就有四個凹巢。開門時,四個手指伸進門把手,手指甲很容易碰到凹巢的漆面,時間一長,容易留下劃痕。不信你仔細看看,輕微的劃痕是免不了的——如果你至今還沒貼上的話。
因此建議你在那四個凹巢里貼上門把手保護膜。
膜一般是透明的,用貼膜時裁下來的邊角料做成,貼上去就能保護凹巢處的漆面。
貼法很簡單:
1、在保護膜上噴點水;
2、用兩個大拇指橫著擠水;
3、再上下擠水,直到平整為止;
4、用電吹風吹上一會兒,水分幹了就行;
5、如果以後要撕掉重貼,也用電吹風加熱,慢慢撕掉。
現在你可以瀟洒自如的開門了,不用擔心指甲傷害你的愛車。
NO70:車內哪些裝飾應該禁止?
一言以蔽之,凡是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的裝飾應該嚴格禁止。
哪些裝飾會帶來安全隱患?
· 香水。汽車發生猛烈撞擊時,擺在儀錶台上的香水瓶有可能變成炮彈,擊傷車內人員或擊碎前擋玻璃。如果是劣質香水,還會污染車內空氣,令司機呼吸不暢,帶來安全隱患。
· 過多的掛件——女士們愛干這個,它會遮擋視線,導致安全隱患。
· 長毛坐墊。一點火星就可能燒起來,引發火災。你說你不抽煙?但你不能保證車上可能會有抽煙的乘員,一不小心照樣會燒起來。你說你會禁止他們抽煙?如果他是你的重要客戶,或者上司,你好意思開這個口?還是別買這種毛茸茸的坐墊了。
· 車窗玻璃上大面積的拉花。原因也是會遮擋視線。
· 劣質車膜。不但模糊視線,讓人頭暈,影響衛星信號接收,嚴重的甚至會污染車內空氣,令人噁心嘔吐。
NO71:高爾夫為什麼是大眾的命根子?(上)
雞零狗碎的東東寫煩了,換點話題,換換口味。
說到高爾夫,專家總愛說,高爾夫是大眾的命根子。
高爾夫不就是一買菜車嘛,怎麼就成了大眾的「命根子」了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
別以為偶要寫本高爾夫的歷史了。這年頭,長話沒人看,咱們還是長話短說。
先看看下面這張表:
1974-2003高爾夫車型大事記
1974年5月 第一代高爾夫於德國慕尼黑髮表:配置1.1升,50匹馬力引擎1976年3月 短短兩年內第50萬輛高爾夫下線10月第100萬輛高爾夫下線第一輛高爾夫 GTI發表搭配1.6升,110匹馬力引擎之第一代高爾夫 GTI於德國法蘭克福發表上市首部高爾夫柴油車發布,推出1.5升、50匹馬力之柴油引擎車型1978年6月 第200萬輛高爾夫下線 7月 針對美國市場推出車型1979年9月 第300萬輛高爾夫下線 首部推出敞篷車型,分別搭載1.15升,70匹馬力與1.6升,110匹馬力引擎 推出小改車款 2月 第500萬輛高爾夫下線 3月 推出搭配柴油渦輪增壓引擎之高爾夫 TDI車型 8月 高爾夫 GTI改搭載動力輸出更為強勁之1.8升,112匹馬力引擎 1983年 第一代高爾夫功成身退,總銷售量高達6,780,050輛 8月 第二代高爾夫於德國慕尼黑髮表上市1984年 首部高爾夫封閉循環式觸媒轉換系統 1月 GTI車款隨即推出 1985年3月 第700萬輛高爾夫進入生產1986年3月 高爾夫 GTI開始搭配1.8升16氣門139匹馬力引擎 高爾夫家族首度推出四輪驅動車型 5月 第800萬輛高爾夫下線 8月 首部配備ABS的高爾夫問世 1987年 高爾夫旗下車款可選配ABS系統 推出小改車款1988年1月推出Rally賽車版高爾夫 G60,引擎配置為1.8升160匹馬力 6月搭配1.8升G60引擎之高爾夫限量版推出 6月 第1000萬輛高爾夫慶祝下線 1989年10月 1100萬輛高爾夫下線(未完待續)
NO72:高爾夫為什麼是大眾的命根子?(中)
1990年2月 高爾夫 GTI Variant車款上市,採用G60 1.8升160匹馬力之引擎 1月推出四輪驅動之高爾夫 Country越野車款 11月 高爾夫歡慶第1200萬輛暨GTI單一車型第100萬輛下線 1991年 第二代高爾夫停產,總銷售量高達6,301,000輛 8月第三代高爾夫於德國慕尼黑髮表上市 首部配置觸媒轉換器之高爾夫柴油車上市11月 發表搭載2.8升VR6引擎之高爾夫 VR6車款1992年2月,第1300萬輛高爾夫下線 8月,駕駛座與助手席之Airbag開始列入選用配備1993年首部高爾夫 TDI柴油車上市 8月,第三代高爾夫敞篷車發表 高爾夫 Variant旅行車上市1994年 5月,第1500萬輛高爾夫下線1995年9月,首度推出高爾夫柴油自然進氣SDI車款1996年4月,慶祝GTI上市20周年,推出<完全配備>之特別式樣車款 首部高爾夫 GTI柴油噴射引擎發表11月,第1700萬輛高爾夫下線1997年 三代高爾夫停產,累計銷售量達4,805,900輛 8月,第四代高爾夫於德國波恩發表;9月於法蘭克福車展正式露面 高爾夫 V5 五缸引擎首度發表1998年3月,高爾夫敞篷車發表 配置全新四輪驅動之系統 高爾夫 4MOTION車款發表上市1999年 推出調校過之2.0升引擎車型;高爾夫 Variant Esatate 車型發表 首部高爾夫 4Motion V6搭載六速變速箱車型上市 高爾夫 25th周年紀念版上市 高爾夫全車系將ESP列為標準配備2000年 V5車款上市,搭配2.3升20氣門引擎,最高可輸出170匹馬力 9月 第2000萬輛高爾夫慶祝下線2002年 首部高爾夫 FSI發表 高爾夫銷量首度突破甲殼蟲,達21,517,415輛 史上最強高爾夫 R32發表,最大馬力可達241匹馬力首部搭載DSG變速箱之高爾夫 R32發表2003年 四代高爾夫光榮退役,總銷量達430萬台9月 高爾夫第五代於法蘭克福車展發表
NO73:高爾夫為什麼是大眾的命根子?(下)
這個用列表形勢整理出來的高爾夫簡史,你能從中看出些什麼名堂?它跟「高爾夫是大眾的命根子」這個說法有半毛錢關係嗎? 哈哈,這個,真的有。 表格的第一行告訴我們:高爾夫的出生年月是1974年5月,地點在德國慕尼黑。也就是說,高爾夫至今已是一個37歲的中年漢子了。對於一個人來說,活到37歲不算什麼。對於一款車型來說,能連續生產37年就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蹟。 37年來,高爾夫先後經過五次換代,如今已是第六代了,簡稱高爾夫六,中國的車主們習慣叫他高6。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高爾夫A6。邁騰就是第六代帕薩特,所以叫帕薩特B6,B是指B級車,6是指第六代。以此推論,高爾夫A6的A是指A級車,6是指第六代。 從第一代到第六代,高爾夫一共生產了2600多萬輛,可謂子孫滿堂,蔚為大觀了。即使對於世界排名第三的大眾集團來說,2600萬輛也是一個異常龐大的數字。 2600萬輛高爾夫轎車是怎樣一個概念? 我們不妨來做道簡單的算術題。高6的車長是4.199米,2600萬個4.199米排列起來就是151164000米,折算成公里那就是151164km。這又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知道地球周長最長的是赤道,長度為40076km,如果把2600萬輛高爾夫首尾相接排列起來,可以繞赤道37.719圈。 大眾旗下十大品牌,2010年總銷量為714萬輛,高爾夫的產量相當於大眾集團3年零8個月的總銷量。 對於靠生產和銷售汽車為生的大眾集團來說,高爾夫為它立下了汗馬功勞,說是它是「命根子」真是毫不為過。
37年來,高爾夫不僅僅是世界最暢銷的家用兩廂轎車,而且早已成為全球最佳兩廂掀背車的代名詞,在世界車壇樹立了無法撼動的典範。 37年來,大眾為高爾夫傾注了那麼多心血,推出了那麼多的車型,進行了那麼多的改進,耗費了那麼多的銀子,高爾夫在大眾集團的地位,能不舉足輕重,獨佔鰲頭? 僅僅從上面那張截止於2003年的表格來看,除了普通的兩廂車型,高爾夫還推出了GTI、柴油版、美規版、敞篷版、柴油渦輪增壓版(TDI)、四驅版、Rally賽車版、Country越野版、VR6版(2.8升)、Variant旅行版、V5版、Variant Esatate版(2.0升)、R32等近二十種車型版本。 特別是後來被稱為「街車之王」的高爾夫GTI,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如果說,高爾夫是大眾車系家族的王冠,那麼GTI可以說是鑲嵌在王冠上的明珠。 從1974年第一代高爾夫問世至今,四奪歐洲「年度最佳轎車」的至高榮譽,世界第一兩廂車的桂冠讓所有競爭對手汗顏。 高爾夫汽車以無可挑剔的科技和創新特色,成為全球不分男女老少、年輕活力族群多功能生活用途的最佳選擇。高爾夫汽車原創性的基本設計理念以及系統化的研發設計,造就了六代車款的光榮成功史。長期以來不斷地改良與創新,奠定了這六代車款在設計與科技屹立不搖的領導地位。 高爾夫是繼甲殼蟲之後,大眾汽車最成功的產品。
靠!偶也學會寫軟文了?偶有那麼墮落么?
不過為了給開高6的兄弟們增加一點自豪感,偶也噁心一回吧。
NO74:高6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現在輪到高6上場了。 既然車是男淫的小老婆,那麼咱們先從外形開始,你見過那個男淫找小老婆不是從相貌開始的? 高爾夫外形的最大特色就是不盲從潮流,始終堅持自己的本色。大眾的這一做法是優是劣,可以見仁見智。在偶看來,作為一款經典車型,外形老是變幻莫測,未必是一件好事。經典,需要創新,也需要堅持。 可能大家都會注意到,現在很多大兩廂車造型都有點類單廂車——車頭越來越高,車頂輪廓和腰線都越來越動感,而且這種潮流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比如已經上市的新一代馬自達3、標緻308,還有已給出概念形態的新一代福克斯。但高爾夫似乎受此影響不大,從第一代發展現在第六代,它那車身比例形態的變化都不大,外形設計堅持走平穩路線,這也符合大眾的一貫作風。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個辭彙來形容高爾夫的外形,偶選擇:雋永。
NO75:高6的外形有什麼變化?
作為經典,一要繼承,二要創新,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沒有創新的繼承是僵化,沒有繼承的創新是胡鬧。這是偶對於一切經典事物最基本的看法。 在高6身上,偶看到了大眾設計師的不懈努力。 高6一出來,我們一眼就能認出,它還是高爾夫。但仔細觀賞它的外形細節,偶們還是看到了它的許多新變化。 前大燈與進氣格柵連成一體,這樣的設計從大眾尚酷開始,已成為大眾新車一個新的家族特徵,高爾夫六上也看到了這樣的設計,同時又有自己的特色。 前臉的新變化還包括U形大嘴設計,第五代高爾夫上的U形大嘴(國內的速騰、邁騰也是如此設計),已演變成保險杠上的U形線條。 來到尾部,寬大的C柱設計還是延續了高爾夫系列舊日最經典的風格,但在平實的C柱下方,我們看到了不怎麼妥協的尾燈,還有平實幹練的單側雙出排氣管。
NO76:高6的PQ35平台是什麼意思?
先發張高正側面的照片,看看高6車身的比例和側面造型。
說到高6,總要提到它是出自大眾PQ35平台的產品,那麼這個神秘兮兮的PQ35到底是啥意思?
先來名詞解釋:
「PQ35」中的P代表平台,Q代表發動機橫置,3代表A級轎車,5是指第五代。因此「PQ35」是指以發動機橫置的高爾夫五代為基礎,能夠拓展研發出各種車型的平台。
邁騰的平台叫PQ46,同樣P代表平台,Q代表發動機橫置,4代表B級車,6是指第六代。
如果發動機縱置,那麼Q就得改為L,比如帕薩特領馭的平台就得叫PL45平台。
高6既然是高爾夫的第六代產品,為什麼平台不叫PQ36呢?因為高6的平台用的還是第五代的平台,所以繼續沿用PQ35叫法。
「平台」概念最早由大眾集團提出並實踐,並在PQ34平台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平台的概念比較籠統,而且並不是一個實體概念。其本質實際上是大量採用共同的零部件,採取相似的底盤、車身結構、行駛結構、相似的生產工藝、軸距等。平台概念主要體現在設計研發階段,由於研發時採取了已存在的「模板」,不僅使車輛研發縮短了周期,而且共用零件大大減少了生產成本,並且使已經存在的優秀車型的技術優勢拓展到其他更多的車型。平台並不等於底盤和懸掛,更不等於生產線,同一生產線可能生產出不同平台的產品,一條生產線未必可以生產出同一平台的產品。相同平台的車型並不一定代表產品的同質化。
大眾的PQ35平台,它屬於大眾集團A級車的第五代平台,目前在這個平台上的產品包括途歡、高爾夫五、六代,捷達五代(速騰)、途安、開迪、SCIROCCO、奧迪TT、A3、斯柯達歐雅(明銳)、西亞特Altea、LEON等車。PQ35的車輛技術和工藝特點包括:4輪獨立懸掛(前麥弗遜後四連桿)、大長度激光無縫焊接、雙面鍍鋅高強度鋼板、Can-bus全車信息控制網路和全車多道塗裝工藝等,但如前所述,並非所有的PQ35平台研發出的車輛都具備上述技術。例如大眾的廂式小貨車開迪PQ35就沒有採用多連桿後懸掛。PQ35的發動機典型配置為1.6FSI(從高爾夫五代開始普及),1.4TSI,1.8TFSI,2.0FSI,2.0TFSI,2.0TDI等,國產發動機和部分國外低配版本仍然配備PQ34上常用的1.4 16v,1.6SMFI,2.0SMFI發動機。
大眾集團現在基本上已經逐漸放棄平台的概念,而採取更抽象的「模塊」概念。
NO77:高6的空間大小如何?
春節時,外甥女兒坐了偶的高6後,羨慕地說:我偶家polo大多了,真不錯。外甥女兒細細高高的,個子不低,看來高6的空間利用得不錯。
其實從數據看,高6在同級車中尺寸並不大,2578mm的軸距,明顯是同級競爭對手中最小的,跟福克斯和馬3的2640mm比,整整差了62mm之多。軸距雖然是車內空間最重要的數據,但不是決定性的。實際的車內空間大小,還是要看設計師的巧妙布局和利用。
應該說,高6前座的空間沒有什麼問題,頭部空間充裕,腿部空間也足夠,肩部空間因為有扶手箱在,自然不在話下。
主要問題是後排空間,明顯凸起的地台對中間位置影響較大,乘坐起來會有較強的局促感。這是大眾車的通病。照理說,這個突起的地台,原本是為四驅車設計的,兩驅車完全可以不要這個地台,日系車就能做到這一點。看來大眾還是不願意花錢修改自己的平台,所以只能保留這個該死的地台了。也許到了下一代,這個情況會有所改變。
雖然海外市場景象萬新,但高6在國內市場的對手還是福特福克斯、標緻307、馬自達3等車型。下面是這些競爭對手車型尺寸數據的對比。
高6與同級車尺寸對比:
車系 長(mm) 寬(mm) 高(mm) 軸距(mm)高爾夫六4199 1786 1479 2578福特福克斯4342 18401500 2640標緻3074212 17621531 2608馬自達34415 17451465 2640
推薦閱讀:
TAG:十萬個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