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大師腳印,臨習「二王」帖。
「二王」是後人對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並稱。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有什麼不同?
王羲之和王獻之的筆法不同之處在於王羲之把筆從外往裡轉,于右任、啟功、溥心畲的筆法也是這樣。王獻之則是兩邊都轉,這裡可以稱之為「公轉」與「自轉」,即拿指轉筆、拿腕和臂來轉。後者轉動的半徑比前者大,如果只是作自轉,就是用內擫法,因為是單方向右轉總會轉到盡頭。因此,「內擫法」的人1700年來,不管是王羲之還是于右任,他們的字多半是不連的。
王羲之的書法一掃漢魏的質樸、古拙,筆勢飄落浮雲、矯若游龍,風格俊逸優美、婉約自由,被稱為「書聖」,他的《蘭亭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的書法在張芝和王羲之的基礎上又有創新,稱為「破體」,又叫「一筆法」。在書法史上,常常是這樣評價他倆的,王羲之沉著含蓄,王獻之用的是「外拓法」、豪放飄逸。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給我們學習了解王獻之書法留下寶貴資料。
鄧散木先生(1898-1963)上海人,原名鐵,字鈍鐵;三十歲後稱糞翁,至今江浙一帶仍以此名稱先生。其他曾用別號有且渠子、天乎、無外居士、居士山人、山人居士、楚狂人、郁青道人等,抗戰勝利後改名散木;晚年病足、截足後一足、夔。
散木先生金石、書法具有極高的成就,這裡著重介紹先生書法造詣,在書法藝術園地中,先生是辛勤的耕耘者,幾十年孜孜以求,四體書無不深研力究,故能俱臻妙境。
先生之行書原為師二王之跡,晚年行書由熟入生,化流轉為拙澀,凝鍊老辣。
散木先生所臨」二王「帖的獨到之處是在模本旁邊用楷體用以釋文,有效地解決了行草難以辨別的問題,對書法愛好者在臨摹過程中逐字對照研究筆法大有裨益。
《散木所臨二王帖》(上、下)
「漢字書法大會微店」有少量存書,切莫錯失機會!
散木所臨二王帖(上)前5頁
散木所臨二王帖(下)前5頁
鄧散木臨《十七帖》
鄧散木藝術陳列館藏書
鄧散木臨《十七帖》選頁
鄧散木臨《十七帖》前5頁
《鄧散木楹聯墨跡選》行、草書欣賞(釋文)
散木先生學識淵博,所書聯語有自作聯,也有集唐詩、宋詞(四家、六家、十家)聯;還有《世說新語》、《南北史》、《後唐書》、《後漢書》、《三國志》、《焦氏易林》集句聯;以及《華山廟碑》、《史晨碑》、《石門頌》集字聯等。許多聯語情境優美,並富有深邃之哲理。手此一冊既可使我們欣賞文學與書法藝術之美,也可作各字體臨池之範本。
《鄧散木楹聯墨跡選》採用銅版紙印刷
1/8開本(26cm*37cm)
鄧散木藝術陳列館藏書
2、集宋詞草書聯
426.5cm*51.7cm
滿目繁華儘是舊時手種紅葯;
為誰攀折擬將幽恨試寫殘花。
6、集句行書上聯
73.7cm*12.8cm
何不尋君遂初賦;
應有抬我歸來篇。
9、集句草書上聯
130.2cm*29.3cm
抱林壑之清曠;樂琴書以消憂。
10、集句行書聯
148.2cm*39.3cm
林間掃葯安棋局;
松下看雲讀道經。
20、集世說後漢書語行書聯
137.5cm*23.3cm
王思道能作大家兒笑,
韓伯休乃為小女子知。
21、集古詩行書聯
140.0cm*33.6cm
雲生磵戶衣裳潤;
窗近花陰筆硯香。
22、集蘇軾杜甫詩行書聯
137.4cm*28.7cm
將歸鄴下劉公幹(幹)
復憶襄陽孟浩然
25、集世說語行書聯
137.6cm*23.2cm
26、集南史隋唐書語行書聯
137.5cm*19.6cm
人地高華,擬金山萬丈;
書跡濫劣,飲墨水一升。
27、集句行書聯
106.4cm*17.8cm
得山水情其人多壽;
饒詩書氣有子必賢。
29、集南史草書聯
134.0cm*20.3cm
妙德先生直造竹所;
貞白居士樂聞松聲。
30、集句行書聯
150.4cm38.5cm
虛名定作陳驚坐;
痴號多於顧愷之。
33、李白詩行書聯
108.0cm*17.3cm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38、集句行書聯
143.8cm*31.0cm
竹嶼暝煙浮翠黛;
桂枝秋露洗銀瓶。
39、集句行書聯
142.3cm*31.1cm
山圍小市煙初斂,
雲起高台日未沈(沉)。
46、集唐人句行書聯
139.5cm*33.3cm
一生肝膽向人盡;
四面星辰著地明。
47、集唐詩行書聯
136.5cm*31.5cm
又聞子規啼夜月,
獨騎驄馬入深山。
上聯出李白《蜀道難》;下聯出張籍《送韓侍御歸山》。
50、俞弇山集宋詞行書聯
150.3cm*42.0cm
兩行高柳斷霞流水爭輝滿煙波添了斜陽好與同來正值殘英和月墮
千丈長松飛閣危橋相倚喜風露醞成爽氣只知閑坐卧看駭浪與天浮
51、集宋詞行書聯
137.0cm*34.7cm
閑事不關心向風前浪舞月下高歌更欣有酒盈尊茗艼莫辭今夕醉
薄游渾是感望燕外晴絲鷗邊水葉看盡好花結子繁華端合眾芳朝
52、集宋詞行書聯
150.2cm*40.8cm
閑事不關心向風前浪舞月下高歌更欣有酒盈尊茗艼莫辭今夕醉
薄游渾是感望燕外晴絲鷗邊水葉看盡好花結子繁華端合眾芳朝
53、集句行書聯
150.3cm*40.9cm
數間茅屋閑臨水
一榻晴窗卧看書
54、俞弇山集宋詞行書聯
141.4cm*38.4cm
臨淺瀨蔭長松趁殘雅飛過蒼茫老去怕閑愁如此江山千古龍蟠並虎踞
倚危樓登高囗但燕子歸來幽寂客來訪靈跡這般庭院幾年翠舞與珠歌
55、集句行書聯
150.5cm*41.0cm
歲月盡從忙裡過
家園幾向簡中送
57、集句行書聯
150.3cm*40.8cm
醉眠多似陶彭澤;
筆跡遠過楊契丹。
61、俞弇山集宋詞楹帖行書聯
151.0cm*40.9cm
藜鞋杖梭莎衫雲笠蓮擢菱舟看釣認漁鄉吟賞煙霞果別有真山真水
桔洲梅渚柳徑花台荷亭竹閣觸景皆詩料品題風月又豈關春去春來
64、趙葦舫集宋詞行書聯
137.4cm*23.2cm
縹緲玉京人可奈顰何對茂苑殘紅淺酒欲邀誰勸;
風流金馬客這回去也指長安日下看花又是明年。
68、集宋詞草書聯
150.0cm*41.0cm
也知造物有深意;
會遣吟人對好山。
69、集宋詞草書聯
150.6cm*41.0cm
賴有高樓能聚遠,
可容名士今歸田。
71、集句行書聯
138.0cm*33.8cm
出塵方知魚鳥樂,
大壑應有虯龍居。
72、集定公句行書聯
115.7cm*18.0cm
瓶花貼妥爐香定;桂樹瓏玲白晝長。
73、集句草書聯
93.7cm*20.7cm
豈有聲名高後世;
但將懷抱醉春風。
75、集宋詞草書聯
149.0cm*35.9cm
水館風亭,雲窗月檻,想玉樓,猶憑闌干,絕景畫圖中,正爾裴桓,飛絮遊絲無定;
竹扉松戶,葦岸蘭汀,傍翠麓,旋添花草,當年吟賞處,從他點綴,疏筠怪石相宜。
77、集宋詞行書聯
135.6cm*17.2cm
共倚春風柱杖下臨鯨海
影開秋水曲池斜度彎橋
80、集北史隋書語行書聯
137.4cm*23.2cm
里抃途歡朝熙門穆
珠搖佩動雲舞天歌
81、集南北史行書聯
137.1cm*23.2cm
82、集宋詞行書聯
137.8cm*23.4cm
小園別是清幽春蘭可佩秋菊堪餐只少個綠珠橫玉笛
對酒細評今古黃花醉了碧梧題罷更盡驅風月入尊罍(léi)
83、集李白詩行書聯
107.5cm*17.3cm
84、集南北史草書聯
134.5cm*21.0cm
家兄亦不知吾是才士
他日會當以公為騎兵
85、集宋詞草書聯
138.0cm*23.2cm
柳慳梅小不教知記開簾送酒隔水懸燈還是那時情緒
月下風前空悵望奈新燕傳情舊鶯饒舌孤負多少心愿
90、集句行書聯
105.0cm*17.2cm
豈有聲名高後世;
但將懷抱醉春風。
91、集句行書聯
143.2cm*23.0cm
下看東海一盃(杯)月;
長傍西山數片雲。
94、集句行書聯
137.5cm*23.2cm
昔有班孟堅,今見魏伯起;
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
95、集南史行書聯
137.0cm*22.9cm
趙鬼逢君誦張衡西京賦
惠秀承旨畫漢武北代圖
96、集句行書聯
105.7cm*18.0cm
風月高情南華秋水
琴尊遠契北苑春山
97、集句行書聯
106.3cm*18.4cm
露流煙裁林巒如綉
窗明几淨筆墨同歡
99、集句行書聯
137.5cm*23.1cm
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
登峰造極資陶練之功。
100、集南北史行書聯
137.5cm*23.0cm
游雅不乏薪乃然論語
謝僑雖無食宜覓班書
101、集南北史行書
137.4cm*23.2cm
102、集焦氏易林行書聯
197.1cm*41.0cm
104、集句行書聯
105.2cm*18.0cm
好音時交微風清扇
流詠太素樓志浮雲
105、集句行書聯
105.0cm*17.0cm
餐勝如歸聆善若始
乘德而處虛已以游
108、集句草書聯
137.2cm*32.1cm
109、琢句行書聯
136.8cm*30.6cm
112、集東坡詩行書聯
131.1cm*23.3cm
雅鳴日出林光動
巧將詩信渡江潮
113、自撰行書聯
134.4cm*32.0cm
114、集焦氏易林行書聯
198.0cm*41.8cm
116、集南北史草書聯
136.8cm*21.8cm
賭取高歸彥七百里馬,
強遺柳士隆三十頭魚。
117、集句行書聯
136.3cm*21.8cm
彎弓拓弦作辟歷響
揚桴擊鼓有金石聲
118、集句行書聯
135.4cm*21.8cm
乳燕拾泥依古井
溪禽共石立寒煙
119、集句行書聯
134.0cm*32.5cm
偶語閑攀芳樹立
清吟多與好風俱
120、集句行書聯
135.6cm*22.0cm
霧日滿江寒浪靜,
香風入戶落花余。
121、集句草書聯
137.7cm*22.6cm
123、集宋詞行書聯
104.5cm*15.0cm
酥花空點春妍彩筆題詩誰解小圖先畫取
佳辰況當秋霽曉涼散策緩尋山徑掇幽芳
130、集宋詞行書聯
133.5cm*17.4cm
134、集句行書聯
67.3cm*14.6
137、集句草書聯
87.7cm*20.6cm
關雲長帶雨;好鳥不歸山。
138、集句草書聯
93.5cm*20.7cm
139、集句草書聯
68.1cm*16.2cm
140、行書聯
65.3cm*13.4cm
141、行書聯
66.4cm*13.4cm
143、集定公詩行書聯
67.4cm*19.5cm
世上光陰好,懷中夜月明。
144、集唐人句草書聯
78.4cm*12.9cm
短衣匹馬隨李廣;
紙閣蘆簾著孟光。
散木先生著作手稿來自鄧散木藝術陳列館,是黑龍江省博物館藏珍寶,整理出版的數量極少,彌足珍貴。「漢字書法大會微店」有少量存書,切莫錯失機會!
推薦閱讀:
※一步一腳印
※圖說:人生最清晰的腳印 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
※早安心語:人生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
※心語:不要踩著別人的腳印,找自己的路
※腳印之上鮮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