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宣講稿提綱(上)

各位領導、同志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是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全會通過的《建議》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責任擔當。《建議》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對所肩負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的深刻把握,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衝鋒號,發出了開拓中國發展新境界的總動員令。二是民主決策。《建議》是民主決策的最新範例,文件起草組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反覆討論修改。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4次、中央政治局會議2次分別審議建議稿,徵求意見稿還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徵求黨內老同志意見,專門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文件起草充分發揚民主、數易其稿,廣泛吸收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最大限度達成一致、形成共識。三是「高新精細實」。《建議》站位高,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崛起的高度,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建議》理念新,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議》文字精,全文共22016字,通篇文字極為精鍊,想改動一字一詞都不容易;《建議》指標細,確定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議》措施實,確定了300項重要舉措,從中提煉出50項新的重大戰略、工程計劃、行動清單,措施更實、更具操作性。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下認識和體會:一是關於「十三五」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二是關於「十三五」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三是關於「十三五」的基本理念和決策部署,四是關於需要重點把握的幾個問題,五是關於加強黨的領導。一、關於「十三五」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一)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5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勝利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際影響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住房城鄉建設上了一個新水平。從全國來看,一是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4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為13.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1個百分點,連續六年居世界第二位。二是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45.5%,首次超過工業,2015年上半年進一步提高到49.5%,經濟由服務業主導的趨勢更加明顯。三是城鎮化率超過50%。2011年城鎮化率達到51.3%,2014年城鎮就業超過農村,城鎮就業佔總就業比重達50.9%,比「十一五」末提高5.3個百分點,城鎮化社會初步形成。四是外貿和利用外資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貨物貿易達4.16萬億美元,成為第一貿易大國,2014年貨物貿易佔世界的比重為11.3%,比「十一五」末提高1.7個百分點。2014年利用外資居世界首位。五是城鄉收入差距降至3倍以內。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此前已連續12年在3倍以上,2014年降到2.9倍,今年上半年降為2.8倍,基尼係數連續四年下降。六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2014年最終消費率提高到51.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0.2%,製造業產值佔全球份額升至25%,連續六年居世界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佔比重提高到14.8%。在這裡,我重點講一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按照平均匯率計算,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為10.4萬億美元,佔全球的13.3%,穩居世界第二位,一年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我國已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資本凈流出最大的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按照購買力平價(3.6元/美元)的計算方式,中國的經濟規模(17.6萬億美元)在2014年超過美國(17.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十年前我們的經濟規模還不到美國的一半。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萬元和1.1萬元。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這確實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從這個起點出發,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時,初步預計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可達17萬億美元左右,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20%。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發展將開始向更高水平邁進。「十二五」期間,我國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推動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係框架,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鞏固,中歐關係積極推進,穩慎處理中日關係。牽頭建立了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邊機構,參與國際治理能力不斷提高。最近,習近平總書記訪問英國,受到了英國有史以來最高規格的禮遇接待。這裡面,固然有中英經濟互補性強,英國迫切尋求經濟合作的因素,也有其長期醞釀外交政策調整,改變其國際形象的原因。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英國對中國經濟、社會、人文發展所取得成就的認可,是對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的尊重。英國是世界上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經濟體之一,是公認的創新型國家之一,現代西方主流文化的發源地,是歐美傳統意識形態的來源國,直到現在還是世界科學、教育、文學、藝術以及政治、哲學等領域原創性理念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所以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意義十分廣泛而深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制度,遇到了重大的危機和挫折,也意味著我們進一步打破了西方國家的鐵板一塊,中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和文化意識形態影響力全面上升。同時,這對我們進一步加強同歐洲、拉美、非洲的合作,解決好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處理好香港、台灣問題都有積極作用。尤為重要的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從全省來看,山東經濟總量跨越6萬億元,2012年以來,全省經濟總量開始由5萬億元向6萬億元跨越,2014年達到5.94萬億元,今年預計達到6.4萬億。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優化,三次產業構成由2012年的8.6:51.4:40調整到2014年的8.1:48.4:43.5;其中服務業佔比明顯提升,2012-2014年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達到45.6%。先進位造業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29.1%提高到2014年的31.4%,2015年上半年達到32.1%。從東營市來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99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345.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961.42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3.7:71.6:24.7調整為3.6:68.4:28.0。人均生產總值163982元,增長9.4%。物價水平低位運行。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2.5%,消費品價格上升1.1%。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升1.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2.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2%。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4.4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4.0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 9998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2.0%,低於2.4%的全年控制目標。市場主體發展良好。年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0.32萬戶,比上年增長21.8%;註冊資本(金)2400.58億元,增長29.7%;戶均註冊資本(金)232.66萬元。其中,年末實有各類企業2.94萬戶,增長25.9%;註冊資本(金)2296.21億元,增長29.3%;戶均註冊資本(金)780.54萬元。全年新增各類企業6496家,比上年增長81.7%。其中,新增私營企業6360家,增長90.9%。可以說,十二五期間,無論是全國、全省還是東營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都取得顯著成就。(二)國際形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世界大勢。當前,國際政治環境嚴峻複雜,世界不安定的因素依然不少,地區衝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有所抬頭,恐怖主義、網路安全等問題凸顯。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流。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有利於世界各國和地區良性互動,將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此大勢之下,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將在波動中平穩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花樣翻新,主要大國對國際經濟規則制定和全球治理體系主導權的角力日趨激烈。我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領域的競爭仍在加劇,與發達國家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領域的競爭已經開始,面臨雙重夾擊。但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總體趨勢沒有改變,多邊和區域雙輪驅動的特徵沒有改變,全球經濟治理總體加強的態勢沒有改變,特別是自貿協定、投資協定、多邊合作等加深了各國經濟的融合滲透,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有利於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三)國內形勢。一是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深入推進,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近兩年多,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和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取得顯著成效。經濟保持7%左右的增長,增速仍居於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增量比過去兩位數增長時還要大,而且經濟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民生不斷改善,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二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三是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一些領域道德失范、個別人誠信缺失、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對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強化教育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四)戰略機遇。黨的十六大作出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重大判斷以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情世情不斷變化,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內涵也相應變化,我們必須更多依靠內生動力實現發展,更多依靠擴大內需帶動經濟增長,加快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必須積极參与全球經濟治理,保護和擴大我國發展利益,統籌國際國內事務、統籌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努力維護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總之,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在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轉方式、調結構重要窗口期。科學制定和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對於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關於「十三五」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基礎。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二是堅持科學發展;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四是堅持依法治國;五是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六是堅持黨的領導。(二)目標要求。今後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要求。一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 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這裡,我重點說明一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的目標要求。《建議》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充分體現了創新和務實的精神。這裡有兩張表格,大家看一下。表一:2000年以來山東兩部門城鎮化率一覽表年份公安部門統計部門統計部門較公安部門相差(%)城鎮人口(萬人)非農(城鎮)化率(%)較上年提高(%)城鎮人口(萬人)城鎮化率(%)較上年提高(%)2000年2409.6326.853432.4238.1511.302005年3146.8934.161.954161.6845.001.5010.842006年3227.7334.770.614291.4146.101.1011.332007年3436.3536.772.004379.0646.750.659.982008年3532.3737.610.844482.6047.600.859.992009年3547.7537.54-0.074575.1048.310.7110.772010年3838.6440.252.714766.1349.711.409.462011年3944.8941.130.884910.1950.951.249.822012年4020.7241.970.845025.3552.431.4810.462013年4183.4442.9715231.7053.751.3210.782014年4303.4343.960.995385.1755.011.2611.05表二、公安、統計兩部門城鎮人口比重與全國比較年份公安部門統計部門全國(%)山東(%)山東與全國相差(%)(+-)全國(%)山東(%)山東與全國相差(%)(+-)2004年30.8132.21+1.4041.7643.50+1.742005年31.9934.16+2.1742.9945.00+2.012006年32.5334.77+2.2443.9046.10+2.202007年32.9336.77+3.8444.9446.75+1.812008年33.2837.61+4.3345.6847.60+1.922009年33.7737.54+3.7746.6248.31+1.692010年34.1740.25+6.0849.6849.71+0.032011年34.7141.13+6.4251.2750.95-0.322012年35.2941.97+6.6852.6052.43-0.172013年35.742.97+7.2753.7353.75+0.022014年37.143.96+6.8654.7755.01+0.24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直接反映城鎮化的健康程度,我省2014年戶籍城鎮化率(43.96%)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5.01%)低11個百分點,全國低了17.67個百分點,可見我省城鎮化發展質量較高。從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常住人口數量來看,全國約有2.5億,我省有近1400萬,在促進外來常住人口落戶方面還有很大潛力。根據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0年我省戶籍城鎮化率將達到52%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左右(全國將分別達到45%、60%左右),重點要解決7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問題,這是落實中央推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目標的重要舉措。從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來看,小城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建設水平明顯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常駐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04%,比2010年提高4.02個百分點。有7個鎮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鎮,有6個鎮被確定為省級示範鎮,有3個鎮確定為省級宜居小鎮,有4個村確定為省級宜居村莊,2個村確定為省級傳統村落,有2個社區獲得省級農村新型社區示範社區,有23個社區獲得省級污水處理設施專項資金1213萬元。廣饒縣、大王鎮被確定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編製印發了《東營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1至2015年,全市共計開工農村新型社區60個、5萬戶。啟動了黃河南展區改造建設工程,建設了東營區龍居鎮龍居社區、墾利縣勝坨鎮勝利社區和董集鎮楊廟社區三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安置房168棟、3120套,建築面積41.19萬平方米。到2015年底,共計3120戶將可搬遷入住新社區,佔66個房台村總戶數的33%(含自願放棄宅基地進城鎮購房居住的群眾約11%)。全面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12-2014年完成6836戶危房改造任務,解決了部分農村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2015年,全市計劃啟動3860戶改造任務。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比較充分,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裡,我說明一下「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的目標要求。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91平方米,比1998年提高了14.25平方米。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測算,目前我國城鎮戶均住房已達到1套左右,城鎮住房總量不足的矛盾基本解決,但仍面臨區域住房市場發展不平衡,住房成套率和住房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問題,所以《建議》提出了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的目標,未來城鎮住房需求將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特徵,住房的增量需求將主要來自於現有存量房(棚戶區、老舊小區的拆遷改造等)的更新改造、城鎮新增人口和家庭小型化三個方面。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軍事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這些新的目標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是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統一。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紮實推進,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要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方式,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更為牢靠的基礎。要下大氣力破解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轉方式」,著力解決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補短板」,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建成惠及全體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進一步「防風險」,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三、關於「十三五」的基本理念和決策部署理念先行是《建議》最鮮明的特點和突出亮點。這次《建議》同以往有很大不同,就是突出了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是謀劃我國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建議》提出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整體,反映了時代的聲音、人民的意願,對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極端重要的指導意義。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居於首位。《建議》確立了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闡明了創新發展的豐富內涵,指明了推進創新發展的實踐路徑。創新是全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這些都屬於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通過改革創新,激發潛藏於13億民眾之中的智慧,釋放經濟增長新的活力和動力。創新將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國際上一些經濟學家把經濟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要素驅動階段,二是效率驅動階段,三是創新驅動階段。我國經濟大致處於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時期。(一)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要看到,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遠低於發達國家60%-70%的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比較明顯弱點,我國已進入只能靠創新才能持續發展新階段。首先,破解產能過剩難題靠創新。我國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費品和投資品的產量已佔全球產量的1/3到1/2。這是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驅動所帶來的結果。由於不斷擴張的生產能力超過了市場需求,導致產能過剩,企業設備利用率僅為70%左右。在落後產能大量過剩的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卻大量依賴進口。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但汽車高附加值的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在產能過剩的表象下掩蓋著的是高新技術產品供給不足及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的實質。(要不要舉例說明?譬如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如山西海鑫鋼鐵集團破產事件。)其次,打破國際市場技術壟斷靠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規模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了工業技術水平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現在,能夠買來的一般技術差不多都買來了,剩下的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上是買不來的。從對引進技術的再開發上看,日韓用於引進和對引進技術再開發的投入比例為1∶5,而在我國這一比例還不到1∶1,再開發投入嚴重不足。打破外國公司對國際市場的技術壟斷,除了靠自主創新,別無選擇。最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創新。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持續30多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史,這個階段如果沒有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的引領和支撐,經濟增長就將停滯,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創新驅動必然成為關鍵之舉。此外,對比世界各高收入國家和長期在中等收入區間徘徊的國家,它們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是否大體拉平,城鄉發展差距能否基本消滅。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關鍵在於實現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通過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和農業集約化經營,使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到全社會平均水平,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前,我國農村人口仍佔總人口近一半,農業勞動生產率不足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的1/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相差3倍左右,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進行體制創新,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制度,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觀要求(雖然從總量上看,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後面了。我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國的1/7、歐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來看,我們還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全力追趕。一是從科研經費支出來看,2014年我國R&D(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2.05%,首次超過2%,而發達國家一般是3%左右。2015年6月,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接受採訪時說: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它們有如下共同特徵: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3%以上,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70%以上,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6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二是從全球競爭力排名來看,今年9月30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7年排名首位,新加坡與美國分居二、三位。前三甲的排名與去年相同。中國保持第28位,近五年來一直在這個位次上下。競爭力排名考察的12項指標中(12項指標: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衛生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技術就緒度、市場規模、商業成熟度以及創新水平),中國的硬體優勢和軟體劣勢「躍然紙上」。龐大的市場是中國的長期優勢,競爭力排名高達第二位;相較之下,位列第83和第65的技術就緒度和高等教育構成了中國軟體條件的主要短板。這也恰恰說明,相較於瑞士、美國、德國等國家,我們還不是一個創新強國。

三是從大學排名來看,世界前100強大學排名,大體上美國30所以上,英國10多所,德國、法國、日本5-6所,而我國只有2所(北大39名、清華67名),瑞士、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也是2所(據統計,近代約70%的科技創新是大學貢獻出來的,我們應向發達國家學習,把創辦高水平、創新型大學作為教育體制、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

四是從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來看,根據《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2015年我國有106家企業上榜,數量上僅次於美國,高於日本,但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其中以能源、原材料領域和一般裝備製造企業為主;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數量較多。這樣的結構,與美國上世紀初相似。與此相反,美國上榜企業,以服務業而且是高端服務業為主,有很多IT企業、網路公司。很多原來有名的傳統企業都成功轉型了,比如杜邦公司改為化學科學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由硬體製造商轉變為信息技術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通用電氣公司(GE)專註研發和設計,把大多製造環節放在發展中國家代工。此外,還有很多新興的科技公司,比如蘋果、英特爾等。

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當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創新引領發展的基本條件,逐步進入到研發投入增長最快、技術成果湧現最多的時期。我國年研發投入資金量已居全球第二位,研發技術人員數量居全球第一位;企業已經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和創新的主體,湧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如華為、中興等公司,我國企業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同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國內申請的發明專利已經居世界第一位,每年提交的技術專利申請量已經躍居世界前列。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可以說,創新的形勢令人鼓舞,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形成。堅持創新發展,一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比如業態創新,業態創新就是基於新技術或規模化、標準化要求的企業經營模式創新。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淘寶、京東等網店,還有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眾籌、微信、在線教育、3D列印、文化創意等,深刻改變了大家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個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可以說,幾乎在所有的經濟領域,誰能率先行動,誰就能佔得先機,取得不可估量的成就和效益。(舉例,今年11月11日購物狂歡節,天貓,創紀錄912億元)二要拓展發展新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現新空間,主要是拓展區域發展空間、產業發展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網路經濟空間、藍色經濟空間。拓展區域發展空間,即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發展一批中心城市,強化區域服務功能。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即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加強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澇等設施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三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美國政府在支持科技創新中的作用:1.在不同時期提出能帶動科技進步的國家重大工程,動員各種資源予以實施。如歷史上著名的曼哈頓工程帶動了核工業發展;星球大戰計劃帶動了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帶動了互聯網的發展;正在實施的新能源計劃和製造業復興計劃,也將對能源產業和製造業產生重要影響。2.允許由財政資金資助研發的軍工技術無償轉移到民用工業,帶動民用技術進步。3.制定保護知識產權、完善競爭環境、扶持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政府設立小企業局,財政撥專款,幫助小企業轉化科技成果。4.廣納全球人才。通過提供獎學金和加入美國國籍等制度,吸引各國優秀人才赴美留學和工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一般來說,在傳統行業,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應達到3%以上;在高新技術行業,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重應達到10%以上,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尚未達到這一要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長期以來,科技成果轉化始終是我國科技體制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以致大批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成果被束之高閣,浪費巨大。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一般在60%左右,而我國還不到20%)。四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五要構建產業新體系。實施《中國製造2025》,引導製造業向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施智能製造工程。目前我國在互聯網產業、遙控產業、基因工程、新能源、石墨烯、太赫茲等高新技術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必須加大投入,迎頭趕上;在傳統產業技術更新改造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我國每年進口精細化工產品達到2000多億美元,說明我們在石油化工這個傳統產業的技術上,仍遠遠落後發達國家。又如我國每年進口各種晶元2000多億美元,如果能有效組織晶元產業技術的協同攻關,就有可能實現晶元的國產化。六要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槓桿率。這裡我重點講一下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各類創新的基礎和動力源泉。管理創新主要是制度、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好的制度,可以使大家和諧相處,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為實現共同的理想而奮鬥。好的體制,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智慧,把眾人的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強大合力。好的運行機制,可以使企業、大學、研究機構乃至整個國家最大限度地減少內耗,靈活高效運轉,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財盡其力。管理和科技被稱為現代化的兩個車輪,科技創新必須有管理創新予以支持。只有不斷推進管理創新,才能把每個單位、行業、地區和國家管理好。七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完善宏觀調控,採取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措施,適時預調微調,更加註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二)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發展還不平衡,城鄉發展差距很大,社會發展這條腿比較短,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人口之間的關係不協調。如果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髮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堅持協調發展,一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二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這裡我重點談談「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這裡有兩個關鍵字,一個是人,一個是新。新型城鎮化不同於傳統城鎮化,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是「四化同步」、「五位一體」的城鎮化,是高質量、可持續、廣包容的城鎮化,必須在「人」字上花力氣,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人」字,就是要以人為本,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既要想法設法讓一部分農民工落戶城鎮,也要努力向未落戶的農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突出「新」字,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指導思想新。從過去注重擴規模、增人口、偏數量,轉變到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註重質量;二是發展理念新。從過去城鄉分割、粗放發展轉變到城鄉統籌、集約發展,從過去忽視文化傳承、貪大求洋轉變到保護歷史文脈、塑造特色風貌;三是發展形態新。從過去城市點狀帶動、空間分散布局,轉變到以城市群、城鎮密集區為主體形態、空間有序布局;四是發展動力新。從過去行政推動,以工業化為主要推動力,轉變到四化同步,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為推動力;五是發展方式新。從過去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轉變到綠色、低碳、集約、智能發展;六是體制機制新,從過去漸進式改革,轉變到綜合配套改革,人、地、錢、房等關鍵要素統籌推進。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首先,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要靠規劃來引領。規划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能夠合理引導城鎮化發展的規模、速度、節奏(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同,經濟發展是靠企業通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自由高效組合生產要素,城市建設是靠政府推動,靠規劃引導發展起來的)。新型城鎮化規劃,能夠優化區域布局,促進資源整合,實現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鎮總體規劃,能夠合理布局城鎮內部空間功能,統籌安排城市各項建設;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能夠促進建築空間優化、設施配套和環境建設,設計建築精品,避免貪大求洋、新奇特怪、抄襲重複現象。其次,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要靠建設來實現。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是城鎮居民賴以生存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快推進住房建設,才能讓群眾住有所居、安居樂業;只有持續完善路、水、氣、暖、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才能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要;只有不斷健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才能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為居民打造安全、舒適、溫馨的生存生活空間。再次,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要靠管理來保障。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管理在構建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的安全運行、整潔優美的環境、條理規範的秩序,離不開科學高效的城鎮管理。數字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設,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市政公用產品質量監測、工程施工現場監管等城管工作,都對城市正常運轉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我市情況來看,「十二五」以來,我市立足「大空間、大綠地、大濕地、大水面」的空間本底條件,堅持生態型、組團化的發展模式,加快建設河海交融、獨具特色、秀美宜居的生態水城。一是集中打造城市生態片區。堅持城市規模有序擴展,著力推進南部生態新城和北部金湖銀河兩大片區,集中打造生態城市核心區域。目前,大劇院、城市規劃展覽館、科技館已經投入使用;體育館、網球館、游泳館、黃河文化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等重大公益性場館均已完成主體工程,這些場館建成後能夠有效滿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建設完成了總面積47萬平方米的奧體公園,實現了各大場館與周邊環境的有機整合;實施了東三路南延、勝利大街等道路及周邊景觀;大力實施金湖銀河片區建設,開挖了東營河、東三路河等34.1公里的河道,建設了西湖和東八路濕地,構建起了大水面、大濕地、大空間的生態框架。二是全面抓好生態城市建設。按照「一城五組團」的規劃布局,把中心城與墾利組團的對接當成重點,及時搞好與墾利縣、油田有關單位的溝通,加快推進道路貫通工程,為墾利融入中心城創造條件;著力抓好城市內涵提升,突出搞好重點區域綠化,對東青高速公路、南二路、黃河路等道路進行了綠化提升,建成了佔地1平方公里的城市植物園和15.6公里的廣利河沿河綠道、200公頃的濱河綠帶,改造提升明潭湖、秋月湖等城市公園。三是著力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同步推進環衛、供暖、燃氣、供水等市政公用設施完善工程,東城供暖、供水能力較前幾年大幅提高,燃氣普及率達到99%以上,公用事業運行安全平穩;加強城市道路改造完善,新建改造濟南路、西四路、勝利大街、東三路、膠州路等主要城市道路,實施城市污水綜合治理工程,在東城南部、北部分別新建12萬噸、4萬噸,在西城南部、北部分別新建3萬噸、4萬噸污水處理廠,有效保障了城市發展需要。這裡我再談下棚戶區改造工作。棚戶區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一舉多得的作用。國家已確定「十三五」期間,要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讓中低收入群眾和困難群眾居住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我省2015—2017年計劃改造城鎮棚戶區110萬戶以上,其中2016年改造各類棚戶區40萬戶,目前已全部分解至市縣,落實到項目。「十二五」期間我市提供各類保障性住房和發放租賃補貼76100戶,期末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20%。2013年組織編製了全市2014—2017年棚戶區改造規劃,規劃改造棚戶區22331戶。「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97740套(戶)。其中,廉租住房532套,經濟適用住房9992套(含補貼688戶),公共租賃住房13132套,限價商品住房40306套,棚戶區改造33778戶。實施廉租住房貨幣補貼1792戶。竣工(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75069套,有效緩解了我市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預計到2017年基本解決城市規劃區範圍內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目前的關鍵是要抓緊啟動項目前期工作,提前做好徵收拆遷、補償安置等工作,建立項目儲備制度和項目庫,優先把具備開工條件項目納入年度任務,保證改造計劃順利實施。再談一下我市正在開展的中心城拆違治亂工作。城市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城市環境和面貌日新月異。近年來,我市連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城市的品牌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市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但是,一個時期以來,各類違法建設、亂搭亂建現象比較突出,並呈蔓延趨勢,影響了中心城的功能和形象,影響了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社會反響很大,群眾反映強烈。因此,市委市政府決定,從今年10月份開始,開展為期2年的拆違治亂專項行動,全面徹查中心城各類違法建設,構建良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秩序,是非常必要的,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推薦閱讀:

【轉載】(原創)整體把握孔子哲學的思路提綱 #+
人教版:九下歷史《第五六單元複習提綱》
試論六經病提綱證的意義
十天學會小成圖教學提綱

TAG: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