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講述國宴變遷

稿件來源:石家莊新聞網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為國家的慶典,以及為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舉行的正式宴會,稱為國宴。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中國國宴經過縮小規模、菜肴和禮儀一系列的「瘦身」變革,逐漸走向一種由簡約反見華麗的風格。毛主席定調「四菜一湯」上世紀60年代,國宴通常在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中擇一舉行,一般設宴席50多桌,除邀請來訪國賓一行出席外,還邀請各國駐華使節夫婦,加上外國常駐記者及中方陪客。當時宴席上,通常為冷盤6道,熱菜4道,每位客人面前,各擺大中小杯3個,斟滿茅台酒及葡萄酒,另加上橘子水、礦泉水等。國宴上外交團使節逐一敬酒,我國領導人也回敬各位使節,宴會時間通常兩到三個小時。1965年,接待外賓工作中存在一些脫離實際和繁瑣鋪張的問題——宴會多,陪同人員多,繁文縟節多,飯菜過於豐富。接待單位除舉行正式宴會外,還為外賓舉行便宴、家宴、陪宴等,菜肴用魚翅、燕窩等名貴菜也不少見。因此,在周總理的倡導下,國宴先簡化了一些禮儀性活動,如取消國宴上使團敬酒等,後來又規定了宴會標準。毛主席也曾批示:接待宴會,大講排場,吃掉的還沒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費了國家的金錢和物資。「我們請外國人,有四菜一湯就可以了。另外,宴會時間長了我們陪不起。聽說外國人的宴會就比較簡單,我們應研究借鑒。」之後,國宴「四菜一湯」的標準沿用至今。不管哪個國家元首來訪舉行國宴,報上去的菜單都是嚴格按照「四菜一湯」標準的。不過,「四菜一湯」並不包含冷盤、點心。冷盤標準不大一樣,有時只有一個大拼盤,有時有七八小碟之多。四個菜不同時上,而是等賓客吃完一道菜後,再換下道菜。主菜上完,再上甜點、水果。水果根據季節選擇,有獼猴桃、葡萄、西瓜等。江澤民同志任國家主席後,國宴的標準已經開始嘗試「三菜一湯」、「兩菜一湯」了。2008年8月8日中午,國家主席胡錦濤為奧運會各國政要舉行的國宴為三菜一湯:荷香牛排、鳥巢鮮蔬、醬汁鱈魚和瓜盅松茸湯。這種做法既節省經費、物資,又節約時間、人力。眼下,國宴時間約1小時。周總理的特別指示國宴嚴格按對方提供的禮賓順序名單排列席位,按來訪國習慣,安排長條桌或馬蹄形桌,精心製作座位卡,用兩種文字寫成,方便客人入座。國宴採用分餐制。一人一份,既減少浪費又衛生方便。宴席上視客人的愛好和禁忌確定用酒,通常不用白酒。青島嶗山的礦泉水、青島啤酒、浙江龍井茶等很受賓客歡迎。宴會的進餐具為筷子,如賓客不方便,則用宴席上的備用刀叉;飲料多種多樣,應索提供。宴席上一般會安排賓主講話,不過講話的時機很有講究。有一次,周總理為非洲一位總統訪華舉行國宴,賓主雙方都發表講話。那時,我國與蘇聯正處於尖銳對立的狀態,來訪國賓和東道主任何一方講話中如涉及「蘇修」和「小修」,被涉及國的使節就須退席以示抗議,一下子,宴會廳就空了幾桌。後來,周總理指示,以後國宴等他們吃完4道菜之後,賓主雙方再講話,讓人滿腹而去。國賓沒吃飽肚子準備國宴時,禮賓司領導不斷提醒:制定菜單必須規範化。禮賓官必須事前了解外賓的飲食習慣,並及時告訴人民大會堂或釣魚台國賓館的廚師,請他們根據中外賓客的不同口味,安排不同的菜譜。定菜譜時,尤其注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兼顧季節、氣候、食品原料、營養等諸因素,夏季以清淡為主,冬季以葷為主。由於禮賓官對來訪國國賓了解不細緻,菜單不太符合國賓胃口的情況偶爾也有發生。1976年9月,中方領導人在釣魚台為訪華的薩摩亞國家元首舉行歡迎宴會。當晚宴席的菜肴,以湯多些,吃的是「味」。但對於薩摩亞人來講,就不夠實惠了。他們平時的食品多以麵包果、芋頭等薯類為主,澱粉含量大,胃口也大,幾小碗湯湯水水吃下去,過不了個把小時便飢腸轆轆了。晚上10點,元首副官來到接待室,說他們晚飯沒吃飽,可否給他們弄點芋頭、啤酒。賓館服務人員搬來了一箱啤酒,但臨時找不到芋頭,只好給外賓拿些麵包、香腸充饑。後來,元首一行去南方訪問時,每頓飯都加了煮芋頭、烤芋頭等點心,他們非常滿意。據《 人民文摘 》
推薦閱讀:

中國女服變遷圖
煙標見證時代變遷
古代女子內內怎麼穿?5分鐘讓你看懂內衣變遷史
朋友的變遷
《共產黨宣言》的歷史邏輯——在時間軸線和社會變遷的橫縱坐標上思考

TAG:國宴 | 變遷 | 親歷者 |